登陆注册
8063900000027

第27章 广览博取的历史态度(2)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群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一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弗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可以灌邺田乎’?史起对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于王曰:‘臣为之,民必大恐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使民知可与不可。则无所用矣。贤主忠臣,不能导愚教陋,则名不冠后、实不及世矣。史起非不知化也,以忠于主也。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功之难立也,其必由硇硇邪。国之残亡,亦犹此也。故硇硇之中,不可不味也。中主以硇硇也止善,贤主以之硇硇也立功。”

“吕氏春秋》称魏文侯时,吴起为邺令,引漳水以灌田。民歌之曰:‘决漳以灌邺旁,终古斥卤生稻粱。’”

比较这两段引文后可以看出,显然是孔颖达把《吕氏春秋·乐成篇》中的魏襄王改为魏文侯、史起改成了吴起。这两处修改,前一处看来是正确的。

但是,孔颖达改史起为吴起却是不对的,此处很可能是孔氏的笔误,“史”与“吴”形近而误,阮元《校勘记》之说是正确的。将“史”字误为“吴”字,不只孔颖达一人,还有《太平御览》四百六十五条一段文字可资证明:

“邺有圣令为吴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稻粱。”

这就是把“史”字误为“吴”字的一例。陈其猷先生《吕氏春秋校释·乐成篇》第1001页注〔四二〕说:“疑‘吴’为‘史’误,在‘为’字下,错倒于上耳。”《太平御览》中还有多处引用前面我们抄录的那句话,足证陈其猷之说是合理的。如果把那句话更正过来就是:“邺有圣令为史公”,这就和《吕氏春秋》所记一致了。可见“史”、“吴”形近而误之说是有道理的。

我们再从吴起在魏国的记载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吴起到魏以后“魏文侯以为将,于是击秦,拔五城”。这就是说,吴起从鲁国到魏国后,很快得到重用,为将击秦,攻占西河。接着参加了伐中山国的战争,之后即任西河守。吴起守西河是他在魏国的主要事业,长达二十三年之久。《史记》等书都没有讲吴起治邺的事,西河与邺相隔甚远,吴起不可能在任西河守时兼任邺令。另外,吴起是否担任过魏文侯的史官呢?《史记》等书中也无记载。当然,吴起在鲁国师事曾申,学习《左氏春秋》,具有史官之才,这是客观事实。但吴起既没有任邺令,也没有任魏文侯的史官,则史起就不是吴起。再说,史起也不一定因为有“史”字就必定是史官,如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史鱼,就不是史官。因此,仅据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一条不太可靠的材料,是不能证明史起就是吴起的,我们认为史起并非吴起而当另有其人。

史起治邺是在西门豹之前,西门豹集引漳灌邺之大成,在历史上受到人民的歌颂是应该的。但是史起初创引漳灌邺的功绩,后人也没有忘记。《吕氏春秋·乐成篇》首先记载了他的事迹,之后《汉书·沟洫志》、《北堂书钞》、《艺文类聚》相继记载了歌颂史起的民歌,《太平御览》六十四、八百二十一、八百三十九、八百四十二条也均有记载。另外,明万历年间在《重修万金渠闸记》中也说:“邺旧有万金渠,实西门豹、史起二公遗迹在焉。”总之,史起只是首创引漳灌邺有功的历史人物,与吴起并不是一个人。有关史起的事迹文献记载比较缺乏,还有待于今后的考古发掘来解决问题。

由上可知,吴起不仅是战国初期杰出的军事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

附录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早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驱。悲夫!

附录二:《吴子兵法》与译文

图国第一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奄户,缦轮笼毂,观之以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矣;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矣。”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吴子曰:“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远害就利。要(枢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以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悦,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举顺天人,故能然矣。”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然战胜易,守胜难。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吴子曰:“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两国交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救乱曰义,恃众以伐曰强,因怒兴师曰刚,弃礼贪利曰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五者之数,各有其道,义必以礼服,强必以谦服,刚必以辞服,暴必以诈服,逆必以权服。”

武侯问曰:“愿闻治兵、料人(即料民,指清查户口,查清人力)、固国之道。”起对曰:“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昔齐桓募士五万,以霸诸侯;晋文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秦缪置陷陈三万,以服邻敌。故强国之君,必料其民。民有胆勇气力者,聚为一卒(古军制,百人为卒);乐以进战効力,以显其忠勇者,聚为一卒;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王臣失位而欲见功于上者,聚为一卒;弃城去守,欲除其丑者,聚为一卒。此五者军中之练锐也,有此三千人,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矣。”

武侯问曰:“愿闻阵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起对曰:“立见且可,岂直闻乎!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阵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己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

武侯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起进曰:“昔楚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忧色,申公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能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悦之,臣窃惧矣。”于是武侯有惭色。

料敌第二

武侯谓吴起曰:“今秦胁吾西,楚带吾南,赵冲吾北,齐临吾东,燕绝吾后,韩据吾前,六国兵四守,势甚不便,忧此奈何?”起对曰:“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臣请论六国之俗,夫齐陈重而不坚,秦陈散而自斗,楚陈整而不久,燕陈守而不走,三晋陈治而不用。夫齐性刚,其国富,君臣骄奢而简于细民,其政宽而禄不均,一陈两心,前重后轻,故重而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陈可坏;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乘乖(兵车不顺)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楚性弱,其地广,其政骚,其民疲,故整而不久。击此之道,袭乱其屯,先夺其气,轻进速退,弊而劳之,勿与争战,其军可败;燕性悫,其民慎,好勇义,寡诈谋,故守而不走。击此之道,触而迫之,陵而远之,驰而后之,则上疑而下惧,谨我车骑必避之路,其将可虏;三晋者,中国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于战,习于兵,轻其将,薄其禄,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击此之道,阻陈而压之,众来则拒之,去则追之,以倦其师,此其势也。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五种兵器),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能审料此,可以击倍。”武侯曰:“善。”

吴子曰:“凡料敌有不卜而于之战者八:一曰,疾风大寒,早兴窹迁(夜间行兵),剖冰济水,不惮艰难;二曰,盛夏炎热,晏兴无间,行驱饥渴,务于取远;三曰,师既淹久,粮食无有,百姓怨怒,祅祥数起,上不能止;四曰,军资既竭,薪刍既寡,天多阴雨,欲掠无所;五曰,徒众不多,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四邻不至;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七曰,将薄吏轻,士卒不固,三军数惊,师徒无助;八曰,陈而未定,舍而未毕,行坂涉险,半隐半出。诸如此者,击之勿疑。有不占而避之者六:一曰,土地广大,人民富众;二曰,上爱其下,惠施流布;三曰,赏信刑察,发必得时;四曰,陈功居列,任贤使能;五曰,师徒之众,兵甲之精;六曰,四邻之助,大国之援。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武侯问曰:“吾欲观敌之外以知其内,察其进以知其止,以定胜负,可得闻乎?”起对曰:“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旌旗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诸侯未会(指各路军队尚未到齐),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洶洶,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

武侯问敌必可击之道。起对曰:“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勤劳,可击。未得地利,可击。失时不从,可击。涉长道,后行未息,可击。涉水半渡,可击。险道狭路,可击。旌旗乱动,可击。陈数移动,可击。将离士卒,可击。心怖,可击。凡若此者,选锐冲之,分兵继之,急击勿疑。”

治兵第三

武侯问曰:“用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刍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锏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审能达此,胜之主也。”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乎?”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割绝)成陈,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吴子曰:“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解甲休息),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同类推荐
  • 扶棺谏君——海瑞

    扶棺谏君——海瑞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

    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

    《图说世界名人: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传奇的一生。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的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投身慈善事业,致力于消除贫困、疾病,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担负着光复故国的梦想奔走四方,满怀大义,博浪沙刺杀秦王,洞悉局势,鸿门宴上扭转乾坤,运筹帷幄,楚汉相争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建立汉朝之后明哲保身而急流勇退。书中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张良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处世的一生,他的高尚节操为青少年读者立下了一个典型的榜样。
  • 北洋总管段祺瑞

    北洋总管段祺瑞

    段祺瑞品质高尚,爱国有心,同时又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一生毁誉参半。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他曾多次组阁,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
  • 通家人师南怀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通家人师南怀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南怀瑾是什么性质的学者?他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给社会带来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一本能全面了解南怀瑾大师的书。
热门推荐
  • 万千光辉之主

    万千光辉之主

    长安城中,穿着儒衫的和善夫子,机械义肢的枪口上闪着幽幽蓝光,要给夷人讲讲什么叫天地君亲。边境线上,数千剑仙盘膝在玄天镜前,剑出如龙,精准制导,要在叛逆藩国君臣的脸上刻个精忠报国。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东汉初年,汉家先祖们被位面之子光武帝刘秀的一发天降陨石波及穿越到不同的世界。两千年后,后人们也先后踏上了先祖所走过的旅程,来到了被先祖们征服的一个个世界...标签:科幻;诸天;原创副本;克苏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号半传奇

    九号半传奇

    所谓“九号半”——介于前腰的10号,和中锋的9号之间的队员。慕容楠是一个资深球迷,也是业余球员,他知道自己爱足球,一辈子都舍弃不了足球,既然老天爷给了自己重新再活一次的机会,那便尽我所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球员,让足球这项运动在华夏大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左树声:男子汉就要踢足球。比尔·香克利:足球无关生死,但足球高于生死。本书讲述的就是:一个男子汉燃烧了整个生命来踢足球的故事。当慕容楠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站起的时候,他说:这就是男子汉的浪漫。当慕容楠功成名就之时,他把鲜花和掌声、钞票和美女,通通置之脑后,对所有人说:那些都是你们的,但足球是我的。这就是足球的骄傲!本文没有所谓的升级系统,也没有各式各样的超能力,有的只是——梦想、坚持、热血以及对足球的爱。
  • 镭射眼中的漫威

    镭射眼中的漫威

    “队长,再坚持一会,我这就上去瞪死那些奇塔瑞人,你们看我眼色行事。”“好的斯科特,不过算我求你,瞪完了记得戴上眼镜再发自拍照,很危险的。”拿着盾牌的紧身服男子一脸的后怕。……“托尼老师,一会记得看我眼色行事,容我用眼神教育一下奥创。”“爸爸,把那个人形怪物弄走,我回家还不行么?”奥创当场跪地认怂。……“灭霸的外星大军来了?不怕,一会记得看我的眼色行事。”“有你在真是一件让人安心的事情呢,不过有个问题我们很早就好奇了,你总让我们看你眼色行事,可你的眼睛到底特么在哪呢?”复仇者们饱含着满腔怨念指了指某人脸上那高科技感十足却一点都不透光的特制眼镜。
  • 潜龙恋上仙

    潜龙恋上仙

    “宫宫——”“乖,叫老公!”被男人扣在怀里,某女小狐狸眼一眯,贼贼的笑喊“老宫——宫——”男人哑然失笑“既然如此喜欢叠音,不如多换几个字眼儿。”“唔唔……嗯……”
  • 历史的天空

    历史的天空

    蓝桥埠镇被日军占领,战火中逃出四个年轻人:梁大牙和朱一刀欲投奔国民党,却误入八路军阵营;陈墨涵和韩秋云想寻找八路军,却被国民党强征入伍。命运的阴差阳错,使他们开始跌宕起伏的人生:梁大牙因敢打硬拼屡立战功,却也因不拘小节的草莽英雄性格,屡犯纪律;陈墨涵被分在非蒋介石嫡系部队的79军,目睹国难当头军队却派系林立,互相倾扎和迫害,于慷慨悲壮中成为79军继任者,最终率部起义……
  • 一用就灵足疗祛百病

    一用就灵足疗祛百病

    针对想吃又不敢吃、不会吃的糖尿病患者,书中分门别类地介绍了糖尿病防治知识及食物交换份法,帮助糖友合理安排餐次、选择最佳食物和最佳的烹调方式、轻松应对特殊的就餐状态。饮食+运动+中医——三管齐下,攻克糖尿病。
  • Alwayswithme

    Alwayswithme

    初尚。多好的名字,多希望也能像这名字一样,回到最初。若是从未遇见过他们,又会是什么光景?总之比现在好。刀光凌厉,在角落里独自泛起。她坐在黑暗里,轻轻靠在破旧的柜子上,死了,你们什么都不用还了,一了百了。手中的刀突然被抽去。“江初尚!为什么为了他伤害自己!为什么不再给我一次机会!”他红了眼,她却只是微笑。“给你机会?你和他又有什么不同!都哄着一个傻子,哄了那么久,乐此不疲。”“你不想活了是吧?那我陪你。”刀子紧紧贴在他的手臂上。“好啊,省的我一个人孤单了。”她嗓子沙哑。
  • 我在异界开了间杂货铺

    我在异界开了间杂货铺

    穿越玄幻世界,俞子枫觉醒了无敌杂货铺系统,从此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只要人寿命作为报酬的奸商。想买功法?三千本大道秘笈任你挑选。想买武器?百万神器圣宝,买一送一。想买天材地宝、灵丹妙药,小店应有尽有。只要你寿命够多,本店将竭诚为你服务。友情提示,本店一律先付报酬后看货,本小利微,概不赊账。
  • 疑汉

    疑汉

    主角从著名企业家手中获得了一个神秘双层花瓶,这个花瓶将解密层层疑云的汉初秘闻。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得道升仙,万岁长生的背后隐藏着多少的血案?本文将揭露,汉初第一神秘之案,帝王最是无情家,究竟里面隐藏多少秘密?还请随时关注《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