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63800000004

第4章 禁忌分类(1)

一、人名禁忌

人的名字只是一种供呼唤和书写用的符号而已,但在古代,某些人的名字不许人们直接呼唤和书写而要用其他方法代替。这是属于对”崇高的“和”神圣的“事物的避讳。

中国最重要、最普遍的忌讳,恐怕无过于避名讳了。陈垣的《史讳举例·序》中说此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纵横的牵涉面之广,以至中国学问中必须有一门”避讳学“来解释研究它。唐宋以来,史学家的论著很多。其中国讳和圣讳,即帝王和孔圣人的名字,东晋时,国家明令规定必须遵避的。在公文、书籍、试卷上犯了讳,就是”不敬罪“,要受到处分和黜落。(《世说新语·任诞》)

避讳,在我国古代则更为广泛、完备和严格。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国有国讳或公讳,让臣民对帝王绝对尊敬。家有家讳或私讳,让晚辈对长辈表示尊敬。凡遇帝王和孔子的名字时,不能直说直写,这是避国讳。凡遇祖先和长辈(不论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人的名字,全家共避之,这叫避家讳。

避讳习俗源于西周。《左传》记载鲁桓公给太子取名时,问名于申繻,申繻说:“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说明周人取名已经开始避讳。

另一方面,人死以后,也不能再道其名。《礼记·曲礼上》说,亲人死后要哭丧,以示惜别。“卒哭乃讳”,哭丧之后,死者已被当成鬼了,就不能再称呼他的名字。还说:“二名不偏讳”,即官名和人名中都与皇帝名字相同的字,只避讳一字即可。可见西周、东周避讳制度尚不完备。

到了秦汉时代,避讳制度渐趋完备。由于秦始皇出生于正月,取名嬴政。为了避他的名讳,强制规定把“正”读为“征”。农历正月,在春秋时代的《春王政月》记载,称一月为正月,周朝时期一般在正月处理国家大事,所以正月又叫政月。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以后,就改读正月为“征月”或“端月”了。西汉淮南王刘安因其父淮南厉王刘长,名中有“长”,所以在《淮南子》一书中,没有“长”字,用“脩”字代替。司马迁著《史记》忌用“谈”字,也是为了避父名“谈”字讳。

到了唐宋,避讳之禁令逐渐严格了,为“尊祖敬宗”和维护天下的权威,唐代要求对七世以内的已死君主必须避讳。所以唐人因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之讳,把咸语“画虎不成反类狗”改为“画龙不成反类狗”,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改为“不入兽穴,焉得兽子”,简直不知所谓。宋代又规定,七世以上的君主之字,也要避讳。

到了清代,尤其是雍乾之世,讳禁之严,可谓登峰造极。触犯讳禁成为清代文字狱中的重要部分。顺治皇帝本名爱新觉罗·福临,他的后代乾隆皇帝为了避顺治名讳,于乾隆十三年(1748)八月,在北京月坛参加祭祀之后,回宫途经西四牌楼处,偶见一户居民门楣上书写“五福临门”四字,心中愤然,第二天便颁诏责问,并把这家门楣上的四字除去。为此还诏示全国,规定以后的民间门额不许再题这四个字,违者治罪,若为官者革职。

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宗法制度崩溃,延续二千多年的避讳制度也随之宣告结束。对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名字的避讳,在唐绍仪一度改“仪”为“怡”之后,就再也没人避讳了。不过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八十三天中,还闹过一个改“元宵”为“汤圆”的笑话。因为“元宵”与“袁消”谐音,他特别忌讳,怕冲了他的皇帝宝座,下令各地禁称“元宵”,一律改为“汤圆”。几天之内,商店招牌全换,当时北京盛传一首民谣:“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买汤圆。”

古代避讳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改字法。对君主和所尊者之名改用其他字代替。这种方法从秦汉始用,历代未废。由于改字,在古书中出现了混乱现象,或改人姓名,或改地名、官名,或改前代年号、书名;或改物品和纪年干支等。而且有的改,有的不改。秦始皇之父名子楚,《史记·秦始皇本纪》仍用“楚”国,而《正义》、《索隐》的注释都说因避庄襄王子楚之名讳改“楚”为“荆”。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在《淮南子·览冥训》中作“姬娥”,但在南宋淳熙版《文选·月赋》李善注中,“姬娥”又改为“嫦娥”了。这是因为宋人避真宗赵恒名讳。

二是空字法。将应避讳的字空而不写,或写为“某”或“□”或直书讳字。唐人撰的《隋书》改“王世充”为“王□充”,这就不是东汉那个王充了。

三是缺笔法。对所避之字的最后一笔或几笔不写。如《红楼梦》第二回说:林黛玉因其母名贾敏,所以“她读书时凡‘敏’字她皆念着‘密’字。写字时遇着‘敏’宇亦减一二笔”。清朝同治、光绪、宣统三帝都讲避讳,都是用缺笔法,因而引起民间有趣的附会。同治名载淳,避讳“淳”字,就将“淳”中的“子”字去掉而补写一个“曰”字,即写成“漓”字。人们便附和说:“淳”去子而无字,所以同治帝无后。载湉,避“湉”字,将“湘”宇的最后一笔去掉,写成“湉”字。人们又附会说:“光绪年间所以发大水,就是因为‘湉’字开了口引起的。”宣统溥儀,讳“儀”字,将“儀”字少写一撇,成为“儀”。又有人附会说:“清室自我而无了。”

对人名禁忌的遗迹到现在还是有的。“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中,民间对毛泽东的称呼都是毛主席。在毛主席逝世和粉碎“四人帮”后,人们又常委婉地用“老人家”来称毛泽东。在家庭、亲友之间,晚辈对长辈也不直呼其名,而是叫亲属称呼。师生中,学生对老师尊称某先生、某老师。这除了表示尊敬、反映了尊老敬长外,也是服从相沿的习惯,含亲切之意,与避讳已根本不同。

家讳,即不能直称父祖等尊长的名字,虽然同出于“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礼制,如司马迁父名“谈”,把古人名“谈”者一律改“同”;苏轼祖名“序”,作序改“叙”之类。但避亲讳不见历代律令,顶多只是一种礼法上的惯例。所以诗人李贺,因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争名者毁之,说他不得应试进士,韩愈特作《讳辨》以避之。

不仅在言谈中,而且在函牍中也不能直称别人的父母姓名,必须忌讳;必不得已要提名时,也只能以字、以号代替;连平辈交往,也须称字号而不名。因为规矩,只有尊长才能直呼晚辈的名字。老一辈讲究礼法的人到现在也还有人重视这类称呼上的忌讳。

避讳在中国和外国都有。据美籍奥人罗维的《初民社会》一书中说,在西伯利亚“布利雅特妇女不得直呼翁姑之名”,“吉尔吉斯族妇女不得正视翁及长于夫的亲属,口不得道其名字。倘其名原为常见事物,必须用隐语曲达。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子的丈夫亲属中有羊、狼、河、芦等名字,可是这些普通字眼她都不能说。因此,当她要告诉她的丈夫,在河的对岸的芦苇丛中有狼在窃羊而走的时候,她只能说:‘看呦!在潺潺者的那边的索索者当中,一个嗥号者正在拖走一只咩咩者!’”又如,在澳洲,“美拉尼西亚的班克斯群岛,女婿不得道其岳父母姓名,媳妇不得道翁之名,不但讳全名,而且偏讳,倘若那个字包括在他们的名字之中,从此不得复道,而以隐语代之”。又如,在美洲,克洛人“不得口道岳母之名,也不许道及其中的任何一个字”。“岳父的名字是可以说的,但认为是失敬之事”。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国外二些地方,晚辈的媳或婿必须对姻父母的名字实行避讳,目的是表示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国有的民族,不但自己忌说长辈名字,也不许别人说,鄂伦春族就忌讳别人说自己长辈的名字和死人的名字。布依族老人忌别人直呼其名,别人要借他儿孙的名字来称呼他,如“某他爸”、“某他公”。

还有对乳名(小名)的禁忌。在汉族及一些兄弟民族中,小孩的乳名只许父母及长辈叫,晚辈不许叫。上学或结婚后的男子忌别人再呼其乳名,否则被认为是侮辱人格。在壮族中,有时为这种事甚至刀斧相见。

其实,依现代的观点,用某个名人的名字作路名、单位名,是一种尊崇的意思,如中山路、毛主席纪念堂、鲁迅艺术学校均是。富阳有郁达夫中学,也是纪念乡贤之意。若说酒肆不宜,则北京有老舍茶馆。茶楼酒肆,一向并称,何须忌讳。

现在,对名字的不吉的忌讳,仍然普遍地扎根在中国人的意识中。由于趋吉避凶,极少有人生了子女肯起个不吉利不光彩的名字。给孩子起名“长寿”的多的是,名叫“短命”的绝无。富、贵、荣、华人人爱用,却都忌讳用穷、贱、丑、败这类坏字眼起名字。但民间也有反其道而用之的,有的人家怕小孩长不大,故意取一些贱名,如阿狗阿猫之类。正如鲁迅在《我的第一个师父》中所说,中国人的迷信,认为“有许多妖魔鬼怪,专喜欢杀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下贱,他们方放手,安心”。这种反其道而用之的忌讳法也是由来已久的,宋佚名王某《道山清话》载:

一长老在欧阳公(修)座上,见公家小儿有名僧哥者,戏谓公曰:“公不重佛,安得此名?”公笑曰:“人家小儿要易长育,往往以贱名为小名,如狗、羊、犬、马之类是也。”

二、年龄禁忌

年龄表示生命的长短,因此计算年龄的数目也就与生命有了瓜葛。有的数目因各种原因,被历史赋予了凶祸的含义,汉族民间在叙说年龄时即避免使用它们,以防危及生命。

山东男人忌说自己41岁,四十一妨妻,要跳过去多说一岁。杨州人做寿,有所谓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之说,指年龄的“三十”和“四十”;一层意思是“三十”和“四十”年岁不大,不应该做寿;另一层意思是“三”和“散”、“四”和“死”谐音,认为不吉利。据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语言》引《闭纪》云:“燕人讳言四十五,人或问之,不曰‘去年四十四岁’,则曰,‘明年四十六岁’,不知何所谓也。”又据《卞梁锁记》载:“汴地民间流传:老包(拯)奉命往陈州放粮,中途遇盗,乔装王八(江湖中下九流妓女的鳖脚),逃出险地,幸免于难。其时正值45岁,民间认定45这一岁,必属厄运,因而忌言45岁,多改称44岁或46岁以避之。”可见忌言四十五岁,实际上是与遇险、当王八等凶祸不吉之事相关的。

忌六十六。民间以为66岁是老年人的一个“坎儿”,俗谚云:“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东北一带老人66岁生日时,要由后辈给他包66个饺子(一般都尽量做得小些),如果能一次吃完,就预示这个“坎儿”能够平平安安地过去。河南一带,老人66岁生日时,闺女要送一块肉来,大概是为的还上阎王的债。客观上却是解了老人的馋,还了女儿的愿。有的地方,还要把肉切成66块,让老人吃下去,据说如此一来,就能顺利度过这一关了。

岁数又忌言七十三、八十四,据说与孔孟二圣的终年有关。传说孔子(丘)卒年73岁,孟轲卒年84岁,因此人们以为这两个岁数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谓之“损头年”。连圣人都难以通过,一般人更不用提,所以都很忌讳。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如能过七十三,便可活到八十四了。现在中原一带仍有以七十二或七十四避七十三者;同样84岁这一关,亦以此法而避之,期望长寿百岁。

岁数还忌称言“百岁”。百岁常常用来指寿限之极,如“百年和好”、“百年之计”、“百年之后”等等都是暗指寿限之极的,所以若要问到某人的岁数时,是忌讳说百岁的。真正是100岁整,也要只说是99岁,否则,不吉。山东泰安一带说100岁是个驴,临清一带说100岁是个老刺猬。

关于岁数的禁忌,各地还有一些特别的说法。浙江湖州凡年老寿终,恰遇81岁,不能说出这一数字。俗曰九九八十一,财数算尽,后代有穷败之意。台湾忌讳岁数逢九,以为9岁、19岁、29……99岁等等为厄关,恐有病灾伤亡祸事发生。这是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为阳数之极,物极必反,故是代表由盈而亏,由盛转衰的不吉数字。清人董含在《莆乡赘笔》里就说:“古人逢九,云是年必有灾殃。”所以汉族民间忌讳岁数逢九。

三、语言禁忌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达到彼此之间的了解。但语言并不简单的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汉族民间,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便刻意追求有关死亡及一切不幸之事的语言表现形式,于是汉语里便出现形形色色表示祸害的词汇。这便是所谓的语言禁忌。

语言禁忌,是很富有地方方言或社会方言特色的语言风俗现象。禁忌的原则,大体是出于吉凶、礼教、功利、荣辱等诸种考虑,其具体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不能说出表达凶祸的词语。禁忌语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迷信思想,人们往往认为,说出某个不吉、不祥的字眼,不吉不祥就会降临。于是,碰见了不吉利的词儿,怕把不吉利也沾上了,便改用另一词语代替。

同类推荐
  • 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古代中国人是怎样看待传统中国文化圈以外的世界的?他们对外部世界所具有的文化心理,是在什么地理环境中形成,并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受到哪些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而进一步强化的?这些问题对于认识近代中国士大夫对西方挑战的消极的态度和反应,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就从考察这些问题开始。
  •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中的一种,着眼于“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这一重要的价值取向,编选历代关于重家国情怀,尚天地正气,崇民族节概,好经世之用的文章,分“国家危难 匹夫有责”“天下平治 舍我其谁”“经邦济世 深谋远虑”“忠心许国 九死不悔”“爝火不灭 道存国存”五个板块,并作翔实的注释和解读。本丛书是了解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优秀读物。
  •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于本世纪中叶(1947-1952)在巴勒斯坦西部发现。本书反映了库兰宗团的思想,库兰宗团属于正统犹太教分裂出来的艾赛尼教派。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求索攻坚(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求索攻坚(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本套书收录秭归县8位作家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作品,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中大部分作品已公开发表过。
热门推荐
  • 朝邑县志

    朝邑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听说你非我不可

    总裁,听说你非我不可

    苏颜因为母亲早逝,父亲希望她可以早早的嫁人,过安稳的日子,可是她运气太差了,被在婚礼现场被四个老公退婚,于是她现场捡了个老公。这个老公,不要工资,说自己穷困潦倒,无处可去。苏颜想了想,既然捡都捡了,也得负责一下吧。谁知道,这老公竟然是“扮猪吃老虎”!实际上有钱的不要不要。看着老公空运过来的现切牛排,苏颜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嘴角疯狂的上扬:“老公,你真帅。”司靖庭摸了摸她毛茸茸的脑袋:“我知道你不是馋我的身子,是馋我的钱了。”
  • 大唐高武

    大唐高武

    游戏玩着玩着,木子玉穿越了,带着游戏面板穿越到了他正在玩的游戏世界内。而这个游戏世界的背景,乃是贞观盛唐时期。一模一样的历史,但是,这个大唐,居然是一个会武功的大唐!
  • 万古靖光作霜寒

    万古靖光作霜寒

    冉青殿的靖光神女今七万岁容颜清冷,不好交际。生即为仙,修炼千年即为神。与那除了七情六欲的众神不同,她是最看不得精怪哭哭啼啼叫怨喊冤的哪知那凡人是天上地下顶狡猾的无心之举造了一个古今唯有此一个的魔君静媱帝君盛怒,重罚她她下了凡间,要染尘凡胎……万古寒光亦生辉,不如你此去就作此名,如何?嗯,好……
  • 紫府仙缘后传

    紫府仙缘后传

    相信我,紫府并未完结,能给紫府一个完满,需要大家的支持哦
  • 攻略宿主的花式方法

    攻略宿主的花式方法

    【本文男主都是一个人,宠文甜文,一对一】“小念念,吃完了就想跑?”邪魅又高冷的男人紫眸一眯,欺身上前。顾念咽了口口水,不能怪自己犯花痴把持不住自己啊,只能怪眼前的男人实在是太妖孽了,“内个啥,我还有下个位面要赶,就不奉陪了~”随后赶紧让系统君把自己传送到下一个位面。可是现在是嘛情况?看着无比熟悉的紫眸,顾念真的想仰天长啸,说好了走上人生巅峰,左拥右抱来着呢,为什么不管到哪都被这男人吃的死死的?“小念念,这辈子,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你有再次离开我的机会,那些伤害过你的人,我一个都不会放过!”这是他对她的承诺,亦是对自己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百分之四的男人

    百分之四的男人

    一个是杀伐果断的影视娱乐帝国掌门人,一个是玩世不恭的香港酒店集团贵公子,一个是腹黑傲娇的留美心外科主刀医生,看三个属于社会top4%阶层的精英男,面对爱情、事业、背叛、谎言如何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