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2700000071

第71章 悲歌一曲叹晁错

1.踌躇满志的晁错

晁错(公元前200~前154年),生于颍州(今河南禹县)。文帝时,晁错由于具有较好的文学素养,在主管宗庙礼仪的太常之下当了一名官吏。后来他又被调去当太子舍人、太子家令,服侍文帝的儿子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晁错能言善辩,为太子出过不少主意,因而被称为太子家的“智囊”。

文帝颁布求贤诏令,让有关部门推荐贤良文学之士,晁错也被推荐。当时被推荐的贤良文学都要写出自己对时政的看法交给皇上,叫作“对策”。在参加对策考试的100多人中,晁错的文章最好,因而,文帝把他提拔为相当于皇帝顾问参谋的中大夫。

晁错不时著文,向文帝献策。他的《论贵粟书》在当时是很有影响的政论文章。他根据当时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的现象,强调要“重农抑商”。他说: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治理国家要先抓粮食,因此必须使民务农,使国家能够储备一定量的粮食以应对天灾人祸。他主张“以粟为赏罚”,纳粮可以“拜爵”、“除罪”,鼓励粮食的增产。晁错的论著很多,其中《言兵事书》为抗击匈奴,巩固边防,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针和办法。《募民实塞书》尤为著称。他建议汉文帝招募人民屯田边塞,发展生产,备战守边,以惩匈奴。晁错的意见切合实际,分析透彻,汉文帝采纳了这些建议,直到景帝时期,一直是行之有效的政策。

鲁迅先生十分欣赏晁错的文章,评为“西汉鸿儒,沾溉(有益于)后人,其泽甚远”。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即位。晁错曾是旧属,受到景帝特别的倚重。他年轻有为,卓尔不群,才华过人。朝中每有政议,晁错据实而奏,条分缕析,很称景帝心意,官拜内史大夫。晁错踌躇满志,朝中法令多由他变更,对于晁错的出谋献策,景帝无不听从。晁错此时又提出著名的《削藩书》,向景帝建议力主削藩。他认为诸侯王反形已露,形势危急,主张大刀阔斧打击诸侯王势力。

晁错削藩的主张触犯了诸侯王的利益,立刻引起诸侯王们的刻骨仇恨。

晁错丝毫不为所动,当他怀着迎风招展的思想,沿着长安城繁华的街道向未央宫走去的时候,感觉自己如鹰隼一样踌躇满志,因为他的抱负即将实现,他漂亮的翅膀上涂满了皇帝对他的赏识和赞誉,似乎只要一蹬腿就可以飞向广阔的蓝天了。

2.景帝的庇护使晁错逃脱大难

晁错思想敏锐,敢作敢为,迫不及待地提出许多改革措施,并借机修改了有关律令30章。但是,和许多悲剧性人物一样,他太过于锋芒毕露了,难免引起一些人的嫉妒,给自己埋下隐患。这时朝廷官员多为年长者,晁错对论资排辈规则的蔑视,大胆的建议和主张引起了以丞相申屠嘉为首的许多守旧的权贵大臣的侧目、攻击和诽谤。他们交相诋毁,恨不能将晁错立刻除去。

晁错恃宠而骄,朝廷老臣的反对并没有令他感觉掣肘而有所顾忌。晁错办公的内史署舍就建在太上皇庙旁,由东门出入须绕过庙外短墙,才上大道,多有不便。晁错竟然未奏明景帝,自作主张在内史署舍开辟角门,凿通庙墙,修成直路,方便自己穿行。丞相申屠嘉对晁错平步青云和言论张狂的行径颇有嫉恨,此时正好抓住把柄,遂写弹劾奏章准备上奏,说他无视太上皇,应以大不敬论,请即按律加诛。欲借机将晁错置于死地而后快。

有人将此事密报晁错。晁错听后大惊失色,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大厅中来回踱步。忽然,晁错想起景帝准他随时奏事的特权,此时为何不用?于是连夜入宫求见景帝。景帝闻他深夜进宫,以为有什么变故,立刻传入。晁错跪在景帝面前奏明开门事件。景帝说:“爱卿请起,朕已知道了。”晁错仍长跪不起。景帝知他不放心,便说:“这有何妨,尽管照办便了。”晁错听得此言,好像皇恩大赦一般,当即叩首告退。

第二天早晨景帝视朝,文武百官按制施过常礼,申屠嘉取出奏章,面呈景帝。景帝览毕说道:

“晁错因署门不便,另辟新门,只穿过太上皇庙的外墙,与庙无损,不足为罪,且系朕使他为之,丞相不必多心。”景帝的态度语气对晁错有明显的偏袒和纵容。丞相申屠嘉碰了钉子,只好顿首谢过,起身退归。

申屠嘉回到相府,懊恼不可名状,顿足道:“我悔不先斩晁错,竟被这小子出卖,可恨,可恨!”说罢口吐鲜血,竟至一病不起,服药无效,终至毙命。

申屠嘉既死,丞相位空缺,景帝即升御史陶青为丞相,晋升晁错为御史大夫。

3.父亲服毒

晁错在景帝的支持下先后削夺楚国的东海郡,赵国的常山郡,胶西国的六个县,并要趁势削吴。吴王刘濞派遣使者游说六国,约定共同反叛。

晁错的老父亲听说儿子劝谏皇帝“削藩”,引起诸侯怨恨之事,特地从老家颖川赶到京师来劝阻儿子。老人见了晁错劈头就说:“儿啊,你莫非寻死不成!”晁错被父亲莫名其妙的话说得愣住了,连忙扶父亲坐下,问父亲为何而来。

晁父说:“你身为御史大夫,位高俸厚,你怎么不安分守己,好好度日,反倒多管闲事自寻烦恼呢?诸侯王都是皇帝的亲戚,你能管得了他们吗?你削了他们的封地,他们都对你恨之入骨,你图什么呢?”

晁错回答父亲说:“怨恨是必然的,但削藩关系到汉朝廷的安危,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如果现在不削藩,国家就不稳定,总有一天会天下大乱。”晁父听了仰天长叹道:“这样下去,刘家是安全了,可我们晁家就要大难临头了!我已经老了,实在不愿看到这样的结局啊。”晁错再三劝导父亲,但老人叹着气转身离去,晁错望着老父佝偻的背影一阵心酸。

晁错的父亲回到老家竟服毒自杀了。

父亲自杀的消息传来,晁错非常伤心。可削藩一事关系到国家安危,千秋社稷,箭已在弦,张弓待发,岂能收之。思来想去,还是决意辅佐景帝,继续实行削藩。可是,晁错的命运最终还是没有能够逃脱父亲的预言。

4.晁错之死

吴楚七国打出了“请除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正式发动叛乱。

景帝不觉大惊,即召群臣入朝,商议讨逆事宜。

未央宫里灯火通明,汉景帝坐在中间,文武大臣排列两边,气氛很是紧张。许久,汉景帝说:

“七国叛乱,吴为首谋,已与楚国联合攻梁,谁有退敌良策?”

当时就有一人出班献策,请景帝御驾亲征。这人是谁?原来就是主议削藩的晁错。

景帝道:“我若亲征,都中何人据守?”

晁错道:“我将留守京都,陛下赶紧出兵荥阳,堵住叛军……”

景帝闻言心中陡然一惊,默默注视晁错良久。

晁错毫无察觉,仍在滔滔不绝地大发议论。他忽视了伴君如伴虎这千古训条。就在他出言的瞬间,在景帝不动声色地注视中,便深深地埋下了死亡的种子。

面对吴楚七国叛乱,景帝猛记文帝临终遗言,升周亚夫为太尉,令他率36将军,出讨吴楚叛军。又命窦婴为将,领兵讨赵救齐。

忽有吴国前相国袁盎夜谒窦婴说:“七国叛乱皆因晁错。”袁盎、窦婴与晁错素不相容,袁盎便想依靠窦婴势力除去晁错。当下袁盎、窦婴两人一拍即合。窦婴便入宫奏景帝说袁盎有妙策,定能平乱。

景帝立即召见袁盎入殿,问袁盎有什么好办法。袁盎神情诡秘地说,臣有一计,不可让他人知晓。景帝命左右退下,袁盎四顾无人,低声说道:

“臣听说吴楚谋反,言高祖子弟各有封地,今奸臣晁错擅自贬谪诸侯,削夺诸侯王封地,故而不服。今起兵无非意在除去晁错,要求恢复他们原有封地。现陛下只要杀了晁错,赦免吴楚七国,归还封地,诸侯王必然退兵,无须调兵遣将,叛乱就会平息。”

景帝听后沉默了良久,忆起晁错建议御驾亲征之事,损人利己,实在可恶。景帝已经有所怀疑,听袁盎一席话更觉晁错居心不良。当即对袁盎说:

“如果可罢兵,我何惜一人而不谢天下!”

袁盎圆滑地说:“望陛下深思而后行。”景帝当即便派袁盎为太常赴吴赵议和。

这时有丞相陶青、廷尉张欧弹劾晁错,说他议论荒谬,不守臣礼,应该腰斩,家属弃市。景帝召中尉入宫授予密诏,诏令将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这似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清早起来阳光明媚,晁错伸了一个懒腰,准备梳洗过后上朝奏事,他万万没有想到,河水在直流时会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大拐弯。

中尉领了密诏疾入御史府,宣晁错即刻接旨入朝。晁错急忙换好朝服出门与中尉一起乘车出发。车夫快马加鞭,不一会儿便停在东市口,这地方向来是处决犯人的所在。晁错正惊疑,两旁侍卫已将晁错双手反剪,令他听皇帝诏书:

“朕念错乃先帝旧臣,屡次重用,奈错有负朕恩,独行其是,致七国之乱,罪在不赦,依大汉律例,当腰斩之……”

晁错怅然地看着行刑者手中的诏书,那排预示死亡的竹简,来自天堂和地狱的文字如同穿着刺绣睡袍的玉女,风一样向长安的街头飘去,晁错觉得那声音是在索取他的灵魂……

中尉语音刚落,尚未从晴天霹雳的轰响中回过神来的晁错已被腰斩,死时身上还穿着朝服。晁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景帝想用牺牲晁错解决藩国反叛的举动并未奏效,七国之乱还是爆发了。

景帝后悔了。但他将自己的沮丧深深地埋在心里,因为皇帝是永远不会错的。

那诏书验证了晁错离去时的内心失望与哀伤,热情被冷漠吞噬得那样彻底和理所当然。谁为他们的沮丧负责!痛,藏在墨色深处,怎样的悔恨都已经无法将深层的痛感从墨色中剔出来。

痛定思痛的景帝决定镇压七国之乱。

两个月后,反叛的诸侯王均自杀或服诛,七国之乱终于平息。平定七国之乱解除了汉朝廷的心腹大患,晁错的在天之灵也许可以感到些许慰藉了。

同类推荐
  • 司马王朝

    司马王朝

    三国讲完了,接下来就交给司马家,看他们如何在短暂统一之后,构造第二个两半王朝。
  • 盗清

    盗清

    国际大盗张飞扬带着超级金大腿来到了清末太平天国时期,他立志要重新做回国际大盗,继续自己的大盗生涯。日本天皇:“我要向国际控告,张飞扬盗取了我们的经济财富。”荷兰国王:“我要向国际控告,张飞扬盗取了我们的南洋领土。”英国首相:“我要向国际控告,张飞扬盗取了我们的整个印度。”而这时候,大清的咸丰皇帝看着那几位,马上哭诉道:“各位,张飞扬盗取了我的大清,你们要为我做主啊!”张飞扬叉腰哈哈大笑说:“我就是传说中的窃国大盗!”
  • 我的公主我的妻

    我的公主我的妻

    说这大千世界,有一块无奇之地,没有御剑仙人,没有拳动天地,只有一群凡人,过着封建时代的生活。千年如此,百年如此。说这平平无奇的地方,却有一桩桩一件件慷慨之事,壮烈之举。四百年礼朝风雨飘摇,有乱世中独占头筹的太祖皇帝,有建国后安稳治世太宗皇帝,又兵出祁门关的高宗皇帝,亦有开创旷古绝今盛世繁华的礼朝明皇帝。想那明皇时期,流芳千古的两位贤相!甘愿赴死,只为守住边关的慷慨勇士!一心只为黎民谋,只为天下谋的贤民君主!亦有平四夷,服四海的无敌将军!更有书生卓甲,百姓执矛悲壮过往。明皇治世,崔泽开疆,我们的故事,要从青州硕集开始说起,说这礼朝建国一百余年的青州硕集城………………………(完全架空,不属于任何一个历史朝代。书友群号:1057620097,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下。)
  • 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长水阔知何处

    帝京春暖,边关月凉.雁北舟南天边去,山长水阔知何处.相府之后谢溪山,本应守着惊天秘密,一生孤寂.却为社稷万民,以生死相护.一壶清茶,一张棋盘,一双通透眼.两袖明月清风.三生不换.四海五湖任飘摇.辅政皇叔信德王,深受天下人敬仰,承诺必守,立誓不违,男儿两肩如铁.江山如画,水墨姻缘.本书有四不:不以后宫阴暗斗争描写为主(主角压根就不是宫里混的皇帝后妃);不撒华丽狗血作种马咆哮(没有众男爱一女或者一男抱数美的香艳场面);不纠缠于你侬我侬的男女情爱(主人公的感情生活十分清淡含蓄);不堆砌华靡晦涩形容词及外星天语(行文风格上可能略有些剧本风).小仙想要描写的,便是主人公一生在家国之间经历的传奇故事而已.于是,请诸位仙友根据自己口味选择入场吧,呵呵.
  • 我的无尽资源系统

    我的无尽资源系统

    从未来而来,带着无尽的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热门推荐
  • 我是不是该忘记你

    我是不是该忘记你

    一个任务,一段历史,我们能做什么?当我无能为力之时我也曾抱怨命运。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走下去,直到倒下。
  • 江山如纸我胡系

    江山如纸我胡系

    没人喜欢战事的,战事中会有太多太多的人死去。那年,唐玄宗看着不堪的大唐惨笑。那年,有一个剑客叫李太白。那年,李太白有一个徒弟叫胡系。那年,有一个环肥燕瘦的女子叫杨玉环。那年,还有一个两千年的穷鬼行走在大唐。那年正是乱世!
  • 心梦随云散

    心梦随云散

    身处社会大变革中的几个青年男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内心挣扎、爱恨情仇及艰难抉择。
  • 我的系统真的很任性

    我的系统真的很任性

    同时拥有多个系统是什么感觉?陈子寒含泪告诉你,系统小姐姐太任性,我只能在开挂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
  • 歌尽浮生殇

    歌尽浮生殇

    夜浮生说:“慕歌,我做错的我愿承担一切后果,却承受不了你离开我。你要信我,我是爱你的。”伽岚说:“死女人,本王爷都为了你遣散一屋子的姬妾了,你为何就是不愿意接受我,试着爱我一点点?”荼尽说:“罢了罢了,我认命了,即使你永生永世都不爱我,我也要守候你永生永世。”夏昊天说:“姐姐,你跟我走吧,我陪你去过你想要的生活。”
  • 村花小妻凶又甜

    村花小妻凶又甜

    徐洲重生了,重生后的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跟自己上辈子爱而不得的女人说再见。第二件:许了上辈子爱他不得的村花一个愿望。*“除了让我跟你结婚,我可以满足你任何一个愿望!”徐洲说。“……借我五百块钱吧!”声名狼藉的村花,看着莫名其妙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人,平静的说道。“什么?”徐洲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愿望啊!我的愿望就是借我五百块钱!”村花确认,你没有听错。“……”徐洲。*十八岁的徐洲,穷的口袋里只有两块钱!他看着睁着一双大眼睛无辜的看着自己的村花,你这样不给我面子,是真的喜欢我吗?
  • 还鬼者

    还鬼者

    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拿到一本祖传的降妖秘籍,勤学苦练后成为一名出色的道士,一直隐藏自己牛逼身份的他每天过着煎熬般的生活,而每天面对不知道喜不喜欢自己的女生更是发愁,到底该如何度过这几年,如何做自己!其实,面对生活中的离奇事件和坎坎坷坷“我”是这样度过的........
  • 若现实安稳,谁愿颠沛流离

    若现实安稳,谁愿颠沛流离

    光阴流转,往事如梦,岁月沉淀了忧伤,思念被轻描淡写。曾经的人,斑驳的旧事,在时间的叹息中消逝,谁又一路频频回首不愿清醒。时光如水,总是无言,疼痛或欢乐,感动或泪水,在沈西凉的回忆中逐渐老去,化为一缕缕不可触摸的远走。“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你,苍老了许多”“我以为我们此生不会再相逢了”
  • 细水长流之湄

    细水长流之湄

    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我先前所思量的那般简单。也许,我不是那么地一心想去摆脱掉他;也许,我根本就不愿去摆脱他。承认吧,卡桑德拉,在经历了这些之后,你怎么还会傻乎乎地向往与憧憬平淡无奇而味同嚼蜡的日子?不要再自欺欺人了,你知晓你的内心深处在一直以来,都喜欢未知和探索,都希望发觉与唤醒那深海下的巨兽、了解那一片片黑暗旷野中充满了魔力的陌生回音,知道众所不知的,活在当下……我,卡桑德拉?莉顿,在这一刻里完完全全地接受我自己的命运,不再逃避,也不再抵抗。
  •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