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9800000013

第13章 对文学生产机制的整体批评

“短论”出满三期的时候,正逢中国作协召开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大批新生力量云集北京。《人民文学》等京城刊物适时而动,不仅向这些作家约稿,而且在版面上就作者成长问题展开讨论。“短论”和第5期后出现的“创作谈”中,不仅有青年作家现身说法,还有北京的大作家为青年作家提供建议。作家如何才能成长,并无一定之规。但有1954年《文艺报》“压制‘新生力量’”事件在前,眼前又有这隆重的会议,所以探讨的文字在活泼中又不乏严肃。正是在这认真的态度中,文学现状之弊显示了出来。

“深入生活”是当时作家进行创作的规定性程序。两个栏目中的文章并不否认这一规定。

但是,“深入生活”给创作带来的两难却成为问题。比如有人说,正是在“深入生活”中才发现了某地方的区长在工作中犯的错误,据此而写的作品却遭到区长的打击。自此以后,“这位青年作者的讽刺作品”就再也看不到了。涂尘野:《写作也需要勇气》,《人民文学》1956年4月号。这位作者所改变的不仅是写作方式,甚至是创作这一行当。也有人提到领导干预所带来的相反例子。比如某青年因为写了一篇较好的短篇小说,从此就转到了某杂志的编辑部,从而“脱离生活”,再也“写不出好作品来”。高风:《秧苗离不开土壤》,《人民文学》1956年3月号。两篇文章从“深入生活”的合理性上立论,但所推出的结果则与“深入生活”这一动机造成悖论。“深入生活”并不是作品成功的保证,另有权力性的体制因素在决定着文学作品的写作。

新生力量直接批评的是编辑。在他们看来,某些编辑以庸俗社会学的方法制定出“规律和规格”,让写作者来服从。比如正面人物必无缺点,先进模范须为完人。有些编辑不仅要求小说形象,还开列出“写作需知”,告诉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设置冲突、高潮,犹如“向作者订做一双皮鞋”。赵自:《规律和规格》,《人民文学》1956年6月号。化名为“钟”的作者称“编辑部是一道关”,编辑就是“镇守三关的杨六郎”。白榕:《反对庸俗的拉稿作风》,《人民文学》1956年6月号。另一篇文章则指出刊物所抵防的,不是别的,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原因在于,这些刊物均隶属于重要的机关,其性质要么是“全国性”、“青年性”,要么是“部队的”、“工人的”,均担负重要的任务。《迎风半户开》,《人民文学》1957年5、6月号合刊。

“鸣放”热烈时期,李白凤对编辑的批评堪称典型,他指出:诗歌的衰落,一方面在于诗人们“替自己划定了写作的范围”,抛弃了马克思“风格即是人”的名言;另一方面在于诗歌界的宗派情绪和执行看不见的出版法的编辑。“我们没有资产阶级那一套检查制度,也没有他们那样面目狰狞而且近于野蛮的出版法,可是我们有着一些成见甚深的编辑”,“由于这些‘把关者’的努力,诗歌界的某些不同意见被压下去了”。李白凤甚至揭开了被掩抑的诗界真相,“我们底报章杂志上的诗人是不多的,而实际我们从旧社会‘接收’下来的诗人却远比这多得多。”但是,种种来自宗派和编辑的压制,造成了“诗歌界的某些‘冻结’现象”。李白凤这篇文章《写给诗人们底公开信》发表于《人民文学》1957年7月号,这是《人民文学》从“鸣放”到“反右”的分水岭。这篇文章被安排在新设的临时性栏目“作家论坛”之下,但从所发文章来看,“作家论坛”与之前的“短论”和“创作谈”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放在这里论述。

清除作品中危险思想、压制文学真相的不限于文学期刊的编辑,还包括出版社,甚至古籍整理者。著名学者赵景深在校订《三侠五义》《老残游记》时,不仅将因果报应的部分删去数十处,连“一妻一妾的情节也一例删除”。呼延虎:《向删改古籍者进一言》,《人民文学》1956年9月号。这种将进步性作为唯一尺度的校订方法,在批评者看来,无异于买椟还珠。

李白凤的《写给诗人们底公开信》发表在《人民文学》1957年7月号,在号召“鸣放”的背景下,李白凤对当时的诗歌创作环境进行了尖锐批判。

作者们言论矛头最集中的指向,是政治批判对作家的伤害,以及由此制造的清规戒律和文学禁区。消失多年的萧也牧也在“短论”中出现。他公开吐露冯雪峰当年的指责是怎样制造了一种批评空气。虽无明令禁止,书店、图书馆、出版社将他的作品或撤销或禁止,“萧也牧”三个字本身就成了危险的符号,他只能在“吴小武”的名字下寻求安全。萧也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感》,《人民文学》1956年7月号。谷峪也是如此,自周扬公开批评他的小说《草料账》《傻子》有自然主义倾向之后,连读者都打电话向编辑部询问,谷峪的小说“是不是可以看?看了,会不会中‘毒’?”白榕:《一种不容忽视的工作》,《人民文学》1956年10月号。强势的批评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张大网,又像是福柯笔下的“圆形监狱”,作家的一切行动都受到看不见的窥视者的监控。另有一篇文章,从宪法角度将权力者的批评称为“青年德意志的手枪”。作者借用恩格斯的话,“只要什么地方出现一个新作家,他们就立刻把手枪对准他的胸口,要求他无条件服从……一百年后的今天,竟然发现:青年德意志的手枪,咱们也有。”些如:《话说“违宪”》,《人民文学》1957年3月号。

强势者的批评在文学创作上造成的后果,是人为地制造禁忌和禁区。比如粉饰现实,比如领导干部不能有缺点,比如写日常生活是小资产阶级情调。黄秋耘在《谈“爱情”》

黄秋耘的《谈“爱情”》,发表在《人民文学》1956年7月号的“作家论坛”栏目。

中对赵树理的《三里湾》提出了批评,认为小说中的爱情描写简单而贫乏。爱情几乎成为禁区;勉强有爱情描写的也是“奖章 爱情”。即便在这一模式下容许爱情的存在,这种“缺乏爱情的爱情描写,也往往是为了调剂作品的枯燥,作为‘水分’而加上去的”。黄秋耘:《谈“爱情”》,《人民文学》1956年7月号。由爱情开始,禁区进一步扩大,诗歌中稍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会遭受猛烈的批判。署名“清一”的作者在这里为何其芳的《回答》进行辩护。仅仅因为《回答》中一句“我们现在的歌声却多么渺茫”,何其芳就曾被批判者指斥为悲观消极。在批判者看来,诗人本应该用“不朽的诗篇”去描绘时代的“青铜塑像”。清一在辩护中再次恢复一个美学的命题:风格即其人。清一:《为“回答”辩护》,《人民文学》1956年11月号。

茅盾是两个栏目中出现的最权威的作家。在《从“找主题”说起》一文中,茅盾在隐晦曲折中批评种种律条对文学的桎梏。如鲁迅《药》中的乌鸦本是渲染气氛,却硬被解释为象征“无产阶级的明天”;某些作品中写劳动人民欣赏风景或触景生情,就被批判为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情感和趣味”强加在了“劳动人民身上”。茅盾实际指向的是剥夺文学美感的最高法则——“政治第一”标准,但茅盾只说,这种批判源于对“工农兵的文艺方针”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曲解”。茅盾:《从“找主题”说起》,《人民文学》1956年8月号。清一:《为“回答”辩护》,《人民文学》1956年11月号。欲言又止、左右顾盼的言说姿态和逻辑,基本上成为他《夜读偶寄》的缩影。

从批判编辑、出版业到文艺批评、文学禁区、文学法则,两个栏目的批评文章尽管零碎,各从不同的侧面出发,但基本上形成了对环绕文学的整体环境,乃至文学体制的质疑。但问题是,这体制的主脑何在?论坛中并未明说。《人民文学》的编者们其实是有自己的猜想的。如刘白羽在批判秦兆阳时,曾援引秦兆阳的一封信,“……我感到威胁最大且最烦恼的,不是文艺界,而是报社,包括青年报、人民日报……他们是真正的权力机关和舆论的体现者……在他们面前,谁有中流砥柱的力量?”转引自刘白羽:《秦兆阳的破产》,《人民文学》1958年9月号。

相比如上的批评者,黄秋耘的批评更为深沉,秦兆阳则更显警惕。黄秋耘将各种文学规约盛行的根源引入到深层领域。他并不排斥文学的功利主义,但更强调作家作为社会良知的责任感。《不要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一文中,鲁迅那句“瞒和骗”的名言几乎呼之欲出。他倡议正视存在的苦难,“只要是常常深入到生活中去的人,谁都会看到这样或那样的民间疾苦……今天在我们的土地上,还有灾荒,还有饥馑,还有失业,还有传染病在流行,还有官僚主义在肆虐,还有各种各样不愉快的事情和不合理现象”;“作为一个有正直良心和清明理智的艺术家”,“我们必须和人民共一个身体,同一个灵魂……和黄秋耘的杂文《不要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发表在《人民文学》1956年9月号。这篇文章是黄秋耘被划为“右派”的重要罪证。人民‘同歌同哭’”。黄秋耘:《不要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人民文学》1956年9月号。这篇文章是整个论坛中最严正的发问,它从对教条主义的简单批评中走了出来,开始拷问作家艺术家在面对“苦难”和“真相”时的灵魂。秦兆阳不满足于对各种束缚的批评,且对当下借助反对“无冲突论”而出现的新教条也保持警惕,“近年来报刊上的批评文章,有几篇不是满纸‘矛盾冲突’呢?秦兆阳的《素材、题材与主题》发表在《人民文学》1956年7月号。你要知道,不能忽视当前的风气——很多人现在正在把‘矛盾冲突’当作唯一的标准,当作唯一的理论基础……”也可以说,秦兆阳并不反对“矛盾冲突”,反对的是自上而下所要求的“唯一”。

也许是“短论”和“创作谈”两个栏目里随谈式的文体不利于展开,发言者在这里提倡文学主张的文章,实在像是一种文学常识的普及。比如秦兆阳在《素材、题材与主题》洛阳:《关于素材、题材、主题》,《人民文学》1956年7月号。中,首先告诉“抢题材”的写作者,只要忠实地认识现实,研究现实,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样的素材也能写出各有特色的文章。随后,秦兆阳用一多半的篇幅讲解由素材、题材到主题的个性化思考方法和思维活动。因此,两个栏目中的“文学”讲解,确实像钟惦棐所说,是在恢复被遗忘的“美学命题”。

同类推荐
  •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呈现了一个富有精神乌托邦色彩的写作者张杰,20年如一日在村庄和偏僻县城的所有精神努力。他尝试了精神存在对于一个时代的可能性,在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文字结局里,得出一个悲怆性的结论,至少在一些区域,精神的存在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望,而且其普遍性已逼近时代的本质部分。
  • 中国传奇

    中国传奇

    《中国传奇》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力作,书中收录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杰作20篇,按照小说内容的属性分成神秘与冒险、爱情、鬼怪、讽刺、幻想与幽默、童话六大类。这些短篇小说的主旨在于描写人性,一针见血,或加深读者对人生的了解,或唤起恻隐之心,而给予读者愉快之感。
  • 熬夜和想你,我都会戒掉的

    熬夜和想你,我都会戒掉的

    三十八个爱情故事,有悲有喜、有爱有怨,透过孤独触到成长、穿过温暖看到希望。这是繁华的世界,也是孤独的世界,我们都曾踽踽独行过,无目标地熬夜很困,孤独地想念很累。但爱是永恒的主题,它伴你跨山河、越重洋,陪你在喧嚣红尘、寂静深夜。你可能一个人走了很久的路,此刻相遇,愿山水喜相逢,清风淡离别。愿这三十八个爱情治愈系故事,带给你温暖和勇气,也从此遇见更好的自己。
  • 导演谢平安

    导演谢平安

    本书是纪念戏曲导演谢平安先生的文集,由三个部分构成:《谢平安谈》《谈谢平安》《附录》。《谢平安谈》是作者自己的回忆纪录,由学戏到对戏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谈谢平安》以各个剧种为划分,不同的戏曲人对谢导的回忆构成;《附录》有谢导的导演手记,有他的专访文章,有他的戏曲年表。书稿感情真挚,层次分明,有大基调,有细节,把谢平安先生低调但光辉的一生生动的展现出来,让我们认识这样一个把传统戏曲推到时代浪潮前端的导演。
  • 李致文存:我的人生

    李致文存:我的人生

    本书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
热门推荐
  • 从名侦探柯南开始穿越

    从名侦探柯南开始穿越

    从名侦探柯南的世界开始穿越之旅。在柯南世界开始平步青云(并不是)。
  • 在时光流浪

    在时光流浪

    我与你的美好。一辰一尘,一阵春风吹来整个春天,与时光相伴。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春风晚起

    春风晚起

    一个是刚刚迈入社会的小小律师,一个是知名律所的高级合伙人。林一初见景然的时候是在一场葬礼上,没有想到后来却和他结了婚。婚姻生活本来渐入佳境,谁知初恋突然归来,狗血剧情拉开帷幕。两人误会重重,矛盾难以化解,终是以离婚收场。林一选择选走他乡,重新开始,可是为什么他又突然出现在了这里?景然说,既然尝过之后很合胃口,自然不能就此收手。当初放她离开的这个选择,他后悔了……
  • 目标是在火影世界里苟下去

    目标是在火影世界里苟下去

    我,一名低调到透明的打工仔,一觉醒来重生到火影世界,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里,我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只求逃脱在四战中被割草的命运。
  • 误闯异界寻仙踪

    误闯异界寻仙踪

    误读了异世界流传出来的一本古籍,却不慎被古籍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又受到莫名的托付寻那仙魔踪迹。
  • 荼蘼小札

    荼蘼小札

    书上说,荼蘼花的花语就是末路之美。最初,是被写诗束缚连累,最后又是写诗改变了命运;开始是一个人的苦旅,一个人写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有时候,人生就像一出戏,总在穷途末路时峰回路转,在柳暗过后便是一路花明。荼蘼,不光是末路之花,正如某某先生所说:是新生,是毁灭;是毁灭,是新生!也许,我已经来不及回到十八岁,捧着诗歌惊艳在你面前,但是,我希望到八十岁还能一往情深地写着小情歌去惊吓这个世界!
  • 死人店铺

    死人店铺

    死人店铺,顾名思义就是一家店铺,专门售卖各种死人的东西,其副业还包括妖,魔,鬼,怪,或者是降妖除魔的法器等。只要你有钱下单,而老板又肯接这个单的话,就能把你想要的东西准备好,再卖给你。没人知道它开了多长时间,甚至知道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只有真正有需要的,然后通过一连窜的关系才能打听到这。有人来买过鬼,有人来买过只有地府才有的奇异花草,有人来买过收鬼除妖需要的东西……来的人只知道店铺的老板姓史,除此之外一无所知,就连长相都没人看清楚过。这就是死人店铺,欢迎来此购物。
  • 就想做大明星

    就想做大明星

    唐峥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十几年前的高一,可是好像有不是印象中的那个地球,难道真的存在平行空间?。谁会想到一个普通的办公室文员会在一朝之间穿越时空呢,一样的朋友,一样的父母,一样的文字,除了历史走向不同,娱乐模式不同,那地球上的经典不就如同自己的!系统任务什么的,小意思,毕竟有所取就有所要,来吧,让我来征服这科星球吧。【第一次开娱乐系统文,写的不好,手下留情,一定改正】
  • 暖阳之下的你

    暖阳之下的你

    他笑起来像冬日里的暖阳,他寡言无趣,她俏皮温婉。他问她为什么总是看着他笑,她说“大概是你长的好看。”回头,嘴角微翘,右脸的酒窝浅浅若隐若现,微醺的暖阳落在身上,像蜜糖似的灌满了它,冷硬的下颚线也变得温和。下午,他将她压倒在樱花树下,“做我的女朋友!”他霸道的看着他的眼睛。狡黠的眼睛滴溜溜的转着,轻挑着嘴角,毫不畏惧的看着他正色道“凭什么?”他低下头用鼻角顶着她的,缓缓开口,低沉磁性的声音响起“因为你笑起来像冬日得暖阳我喜欢!”他的目光眷恋,语气霸道温切却又执着。她抬手摸着他削瘦的脸,轻笑着说“好啊!我的男朋友!”……三年后,她与他的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