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16300000007

第7章 因敌制胜——正说《虚实篇》

本篇集中论述了战争活动中“虚”、“实”关系相互对立、相互转化这一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揭示了军事上“避实击虚”的一般原则,并提出了在作战中如何掌握虚实,如何转化虚实,如何运用虚实的基本要领。孙子强调要通过对“虚”、“实”关系的全面认识和辩证把握,来夺取战争的主动权,即“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做到这一点,其关键在于如何争取优势,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为此,孙子提出了著名的作战指导原则——“避实而击虚”。而这一原则在作战行动中的具体化,就是要做到:(1)示形于敌,迷惑和欺骗敌人,诱使其暴露弱点,然后予以打击。(2)集中优势兵力猛烈果断地打击敌人,即所谓的“以十击一”。(3)因敌变化而取胜,在作战过程中不机械、不呆板,根据敌情变化,随时调整部署,始终保持主动。(4)察知战场地理,了解战场天候,“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并采取策、作、形、角等方法,全面掌握敌情。(5)正确选择主攻方向,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出其所不趋”,“攻其所必救”。孙子认为,只要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正确的作战指导原则和具体作战措施,那么,战争的胜利不但“可知”,而且也是完全“可为”的了。

《孙子兵法》十三篇,篇篇围绕作战指导这个核心问题而立论,而《虚实篇》则是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篇。唐太宗李世民的意见可以作证,他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虚实篇》对军事活动中“虚”、“实”对立统一关系作了精辟分析,全面论述了作战指挥中争取主动权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在《孙子兵法》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李世民是何等人物,作为雄才大略、用兵如神的旷世大帝,能有几个古人入他的法眼。可在孙子面前,他变得相当虚心,说了大实话,给《虚实篇》以一个崇高但又准确的定位。而细读本篇,我们可以发现它也的确当得起李世民的称颂;孙子对“虚”、“实”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和把握,毫无疑义已进入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既讲清楚了“虚实”的核心,又说明白了运用“虚实”的手段,还解释透了转化“虚实”的条件,可谓是包举无遗,剔精抉微。

所谓“虚实”,是一个重要的兵学范畴。它的含义十分广泛,一般而言,无者为虚,有者为实;空者为虚,坚者为实。“虚”指的是兵力分散而薄弱,“实”指的是兵力集中而强大。表现在具体军情上,大凡怯、饥、乱、劳、寡、不虞、羸弱为“虚”,勇、饱、治、逸、众、有备、强盛为“实”。总之凡是构成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各种因素,譬如兵力的大小、优劣、众寡、强弱、分合,部队的劳逸、饥饱、治乱、懈备,部署上的疏密、坚瑕,兵势上的锐钝,士气上的高低,心理上的勇怯,行迹上的真伪,处境上的安危,地形上的险易,等等,统统属于“虚实”的范畴。掌握得是否得当,运用得是否高明,转化得是否成功,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显而易见,避实击虚是作战指导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无怪乎,孙子对它如此重视,要用专篇来阐发这个问题。

“虚实”的核心宗旨,就是积极夺取作战的主动权,创造条件,争取优势,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众所周知,主动权乃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在战场上,谁失去行动自由,让对手束缚住了手脚,进退不得,攻守无措,谁也就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可见,主动权即军队命脉之所系。孙子对这层道理早有深刻的领会,并用简洁深刻的一句话,概括揭示了牢牢掌握主动权的不朽命题:“致人而不致于人”,即善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孙子强调,这既是理解“虚实”关系的钥匙,也是正确运用“虚实”、转化“虚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认为这一原则是孙子制胜之道的灵魂。无怪乎《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要这么说古代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

知道“虚实”,目的是为了转化和运用“虚实”,而转化和运用“虚实”,在于要找到走得通的途径,拥有管用的手段。孙子认为,这手段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万变不离其宗,一句话“避实而击虚”。要打赢仗,窍门是让自己处于“实”而让对手据于“虚”。正如《管子·兵法篇》所讲的,善于指挥打仗的统帅,总能让对手处于无可奈何的尴尬境地,就像双脚踩在虚空当中,全身上下使不出一点劲;就像同影子搏斗,忙活半天全是白费力气。然而构成“虚实”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指挥员去发现,去创造,去把握,而实现这一步骤的有效途径,则是在军事行动中努力做到“避实击虚”,完成敌我虚实态势的转变。如此,“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意图便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克敌制胜就有了充分的保证。

“避实击虚”,主要指在用兵打仗时,要避开敌人的强点,攻击敌人虚弱却又是性命攸关的部位,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敌人欲守不得,欲战不能,进退失据,在劫难逃。这一点很重要,即“虚”不是单纯的虚弱,如果只是单纯的虚弱,而与战略全局不发生关系,那么即便攻击成功,也不能对敌人真正有所伤害,对战略全局产生不了实际的影响,只有打击敌人虚弱但又是要害的地方,方才是打蛇打七寸,真正置敌人于死地。就像乌巢之粮草,袁绍军队的守御并不严密,使曹军有机可乘,这是袁绍方面军情上的虚弱之点;然而,军无粮,兵自乱,袁绍一旦丧失了这个后勤资源,那么全军便会陷于彻底的被动,只有失败的前景在等着他,所以乌巢之粮草的有无对袁绍来说又具有致命的意义。既是弱点所在又是要害所在,曹操出其不意一把大火烧了乌巢粮草,就完全掌控了战局,为赢得官渡之战奠定了基础。这才是“避实击虚”原则的高明理解和巧妙运用。

可见孙子所说的通过“避实击虚”来争取作战主动权,重点表现为对攻击目标、攻击方向的选择上,力求从根本上调动对手,制服敌人。所以他说:“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又说“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在他看来,只要在作战目标以及方向选择上贯彻了“避实而击虚”的方针,那么就等于有了主动权,就可以达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的目的了。

孙子“避实击虚”以争取主动的原则,还表现为对攻击时机的把握上。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避免同正处于士气高涨、斗志旺盛阶段的敌人作正面的交锋,而要通过各种手段瓦解敌人的士气,消磨敌人的斗志,使得之失去锐气,显现虚弱之象,尔后乘虚蹈隙,实施突然而凌厉的打击,夺取战争的胜利,即所谓“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察知战场地利,了解战场天候。并采取“策”、“作”、“形”、“角”等手段,全面掌握敌情。孙子认为,要贯彻“避实而击虚”作战方针,争取“致人而不致于人”,就需要掌握各种情况,从中分析利弊,制订正确的对策,这样就可以“千里而战”,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了。

孙子指出,军事指挥员所应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概略言之有两大类,一是天时地利,即“知战之地,知战之日”;二是敌情。一般情况下,第二类情况比较难以了解。为此,孙子着重论述了了解和掌握敌情的方法,“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应该说,这是非常具体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够保证我方及时、全面掌握敌人的作战计划、活动规律、作战部署、强弱环节,为我方定下作战决心、制订作战计划、“避实击虚”提供客观根据,从而保障在作战中牢牢掌握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

因敌变化而取胜。孙子强调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是说,高明的作战指挥者在对敌作战过程中,要切忌僵化保守,拘泥成法,而必须根据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兵力部署,改变作战方式,始终保持主动:“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在孙子的观念中,唯有“因敌而制胜”,方可排除干扰,顺利实施“避实而击虚”的作战指导,真正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驾驭“虚实”、运用“虚实”、转化“虚实”,由用兵的“必然王国”进入用兵的“自由王国”。

要“避实击虚”,集中优势兵力,在全局或局部上造成“以镒称铢”的有利态势,各个歼灭敌人,乃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俗话说“双拳不敌四手”,在体力、功夫等其他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一个壮汉同时与两三个甚至更多的壮汉开打,往往要吃亏,不免头破血流、鼻青脸肿,这是一般的常识。

用兵打仗的道理当然要比拳脚相加的打斗深奥复杂得多,不过在有些方面两者之间却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人多练众”,作战双方谁拥有优势的战场地位,谁就能拥有军队行动的主动权,这乃是古今中外战争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大体而言,两军对阵交锋,凡兵力薄弱、指挥笨拙的一方,一般情况下,总是比较被动,总是玩不过人家。所以,古往今来的军事家们很自然地提出了“众寡分合”的著名命题。所谓“众寡”,就是兵力的对比问题;所谓“分合”,就是指兵力的部署使用问题。两者的核心所在,就是要集中兵力,在全局或局部上造成优势,分一为二,避实击虚,各个击破敌人。

孙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并系统阐述“众寡分合”作战原则的兵学大师。在《谋攻篇》中,他明确强调“识众寡之用者胜”,把这看成是“知胜有五”的一项重要因素。这里的“众寡”,当然是指兵力的多少,而“用”则是指兵力的运用,也即《军争篇》中所说的“分合为变”。孙子认为,要确保掌握主动权,使胜利的天平朝着自己一方倾斜,就必须按照“避实击虚”的原则,在战场交锋时集中优势兵力,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为此,他在本篇中反复阐发了集中兵力对于达到“避实击虚”效果的重要性,此外还在其他篇章中一再提出怎样集中优势兵力的种种主张:“并力”、“我专为一”,从而达到“以众击寡”的目的。

兵力的大小与兵力的集中分散,并不是同一回事情。在总体上说,兵力对比虽然占优势,但是在具体作战过程中也极有可能因兵力部署的分散而丧失优势;反之,尽管兵力在总体上占劣势,但也有希望通过相对集中而形成局部上的优势。这说明,集中兵力是有一定条件的,从主观上说,敌我双方谁也不傻,都力求集中兵力,千方百计追求战场上的优势。然而能不能实现这个初衷,则取决于指挥员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叫做“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换言之,必须通过高明的指挥,使我方兵力集中而使敌人兵力分散,这才是集中兵力的症结关键。

孙子不愧为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在“众寡之用”问题上,他既肯定集中兵力的意义,提倡“以十击一”;又积极探讨如何在战争活动中,通过对“分合为变”等手段的运用,来达到集中兵力、掌握主动的目的。

孙子认为集中兵力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善于创造条件,捕捉战机。从战术上讲,就是要做到“形人而我无形”,使敌人暴露真情而我军不露任何痕迹,即敌人在明处作靶子,我方在暗处施算计。他进而论说道,这样一来,我军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却不得不分散。通过调动敌人,来使我方的兵力集中在一处,而让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于是,集中兵力的意图即得以实现,我方便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去进攻敌人了,从而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而能做到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劣势之敌,“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出现“吾所与战者寡”的局面,使得敌人原先的“四手”变成“双拳”,使得自己原先的“双拳”变成“四手”。基于这样的想法,孙子非常乐观地表示了必胜的信心,“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孙子思维方式的显著特征,所以,他在肯定集中兵力重要性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分散兵力的危害性,给所有的战争指挥者敲了警钟。他认为,在兵力部署上如果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单纯企求“无所不备”,那到头来势必形成“无所不寡”,不能实现“我专而敌分”的意图,也就失去了“避实击虚”主动地位的物质基础。据此,孙子一再语重心长地提醒战争指挥者要避免犯“以一击十”、“以少合众”这一类分散兵力的错误,因为那样做是彻头彻尾的“败之道”,到头来一定会覆军杀将,自取其辱,想哭都来不及了!

“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孙子集中兵力,以镒称铢的作战指导思想对后世兵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他们一方面充分肯定集中兵力的军事学术价值,如《淮南子》的作者就曾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层道理:五个手指头轮番敲打,不如握紧拳头狠命一击;一万个人逐个轮番冲锋,不如一百个人一拥而上。而《百战奇法》则更明确指出“以众击寡,无有不胜”。另一方面,他们也高度重视运用“分合为变”的手段,来达到避实击虚、集中兵力的目的,“设虚形以分其势”,造成“敌势既分,其兵必寡;我专为一,其卒自众”的有利态势,牢牢掌控住作战的主动权。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战争指挥者遵循孙子“众寡之用”的原则,善于集中兵力、以镒称铢、避实击虚、化弱为强而打胜仗的情况不胜枚举。后金开创者努尔哈赤勇破明军的萨尔浒之战,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例。

明朝后期,女真人在白山黑水之间悄悄兴起,他们在自己杰出的领袖努尔哈赤的统率下,初建政权、发展实力,渐渐成了气候,开始对明王朝构成一定的威胁。明王朝意识到了这种危险,就想通过武力手段将后金这个地方政权扼杀于摇篮之中,于是纠集部队,把战争提上议事日程。

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明辽东经略杨镐指挥二十万大军(明军人数有多种说法,这仅是较为通行的一种),兵分四路,浩浩荡荡、气势汹汹向后金政权的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合围而来,企图一举荡平后金势力。当时努尔哈赤麾下的后金八旗兵马才区区六万之众,与来犯的明军相比,众寡悬殊自不待言,处境危急一目了然。然而,努尔哈赤却临危不惧,从容镇定,掷地有声说出一句名言:“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决心用高度集中兵力的策略,避实击虚,快速机动,各个击破来犯明军。

三月初一,努尔哈赤设伏于萨尔浒山谷,首先一举歼灭了突出冒进的杜松所率明主力西路军。接着,连夜转移兵力,于第二天早晨将进抵萨尔浒山西北的明北路马林军分割包围,痛加聚歼。尔后,努尔哈赤迅速移兵南下,采取诱敌轻进、设伏伺击的打法,对推进至北距赫图阿拉五十里处的明南路刘军给予毁灭性的打击,并逼降了协同明南路军作战的朝鲜李氏王朝的部队。明军总指挥杨镐眼睁睁看着北、西、南三路丧师折将,顿足捶胸,欲哭无泪,哀叹大势尽去,赶紧下令行动迟缓的明西南路军李如柏部掉转马头,火速撤退,这才幸免于全军覆没。这场关系到辽东地区归属和后金政权生死存亡的大战就这样画上了句号:努尔哈赤赢得可圈可点,明朝军队输得无话可说。

后金八旗劲旅之所以取得萨尔浒之战的辉煌胜利,关键就在于其统帅努尔哈赤领会了孙子“众寡”、“分合”思想的精髓,坚定不移地贯彻了“我只一路去”的原则,高度集中兵力,神速机动,各个聚歼。这一史例,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孙子集中兵力、避实击虚、以镒称铢作战指导原则的强大生命力。

“避实而击虚”、集中优势兵力破敌,等等,都是为实现“致人而不致于人”,争取作战主动权的具体手段。所以它们不仅适用于古、近代战争,而且也同样适用于现代战争,甚至未来战争。因为主动权始终是决定两军相争中生死存亡、胜负成败的关键,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指出的那样,主动权“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是用以区别于被迫处于不自由状态的。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去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以20世纪爆发的美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作比较,我们更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重要性。

美国是世界上武装到牙齿的超级大国,美军不是过去我们电影中所宣传的那样,是只知道喝可口可乐、吃生煎牛排的“少爷兵”,而是世界上高科技程度最高,实力最为强大的现代化军队,越南和伊拉克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无法与其相比。但是,美军在这两次战争中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在越南战争中,美军不谙虚实便开赴越南本土,长期“致于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重重包围之中,前后多年陷身于泥潭而不能自拔,内外交困,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灰头土脸从越南撤离,以窝窝囊囊的败局收场。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当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牢记并汲取越战的教训,千方百计地避免在伊拉克本土“致于人”,而主要是依靠高科技手段在伊拉克本土之外“致人”,用“战斧式”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高性能作战飞机等先进武器实施远程打击,一直到伊拉克的抵抗能力被摧毁殆尽的情况下才实施“沙漠军刀”作业,发起多头齐进、势如破竹的地面攻势,因而始终掌握着主动权,很快就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美军这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完全能够说明孙子“致人而不致于人”,把握战争主动权的思想,在现代高科技战争的条件下,依然有大显身手、尽情表现的广阔空间。

孙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原则也是深刻的哲学启示录,它的文化精神是超越单纯军事领域的,在其他社会领域一样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运用于人类实践活动的一切方面,理由非常简单,这就是从事任何人类活动,都有一个创造条件、把握主动权的问题。譬如,一个政府,如果既清廉公正又高效实干,能够取信于民,那么它在政治上就会有充分的主动与自由,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战胜各种困难。一个国家,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本国的发展化解有形无形的障碍,就必须广交朋友,推行多边主义,伸张正义,维护和平,这样才能争取到外交上的主动地位,否则,就会像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那样,授人以柄,陷入极端的被动和孤立——“姥姥不亲舅舅不爱”。一个民族,要想繁荣富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必须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办好自己的事情,去掉民族劣根性,从而争得与其他民族平等交往的主动权,这叫做“人必自助,然后天助之”!一个企业,要想顺利发展,出人头地,就必须确保效益的提高、经营战略抉择的正确,这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壮大的自由、主动。总而言之,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道理,人们从事任何活动,争取主动永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在争取主动权的过程之中,至少要树立三个基本意识:

一是要树立忧患意识。企业做得好,个人事业成功,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似乎主动权已在自己手中,“万物皆备于我”了。这时候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始终处于激烈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竞争的环境之中,主动权是很容易旁落易手的,竞争带来巨大压力迫使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个人不得不随时变革、不断进步,才能适应新的情况,才能求得生存。忧患意识提醒我们,在顺利的时候要头脑冷静,切忌忘乎所以;拥有主动权的时候要记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层道理,从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孟子说得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我们能否成功,实际上取决于我们是否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不管主动权是否到手,不管竞争顺利与否,树立忧患意识始终是第一位的。

二是要树立参与意识。这就是不能出局,不能让自己被边缘化。即使你很不满意人家制定的规则也要先参与进去,等到你自己实力强大时再去修改或改变游戏规则。比如,不能因WTO或者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许多规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利于中国,我们就义愤填膺,拒不参与。对个人来说,也不能因企业单位的某些规定、单位的人际关系、体制系统不利于你等原因而放弃竞争、超然物外。隔岸观火、怨天尤人是永远不会有机会的,想争取主动,咸鱼翻身,首先得要参与进去。

美国学者麦克尼尔曾从系统论的角度论证说,系统的封闭性经常导致孤立系统的死亡,没有外部的刺激和冲突,失去了竞争的动力和环境,就不可能有内部的回应,不回应就面临着系统的老化,就会失去活力,失去效率。他把这一原理比喻成微生物的寄生现象。他还举例指出:15世纪末16世纪初,葡萄牙人第一次到日本时,日本正处于诸侯争霸兼并的“战国”时期。当时日本掌握火器,研制武器的水平要超过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可是在明治维新前夕,美国用军舰大炮打开日本国门时,发现日本全国上下对枪械大炮很不熟悉,日本人普遍使用的是笨重的冷兵器。这是因为自国家政治统一后,统治者不再参与大的战争,枪械研制自然停止,枪械在社会上自然消失,不参与世界军事角逐,军事技术发展的刺激机制不存在,落伍当然难以避免了。

中国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楚国始终参与中原霸权的争夺,所以发展就很快。而齐国的情况就不同,它地处东部沿海,土地富饶,民众生活比较安逸,认为秦国威胁不大,旁边是鲁、宋等小国,没有参加大的军事行动,有时只是象征性的出兵,没有正经当过领导者,所以一旦五国灭亡,齐国就没有抵抗秦国进攻的能力而被秦国所占领。总而言之,不参与竞争就失去了竞争的前提,失去了竞争的跳板,主动权的争取和掌握更是不必再谈。汉朝大思想家董仲舒讲“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进行竞争,要把握主动,一定要树立参与意识,去和别人“分一杯羹”,争一日之长。

三是要树立全局意识。所谓全局意识也就是战略意识。美国战略学家柯林斯说,大战略是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国家力量的一门艺术和科学,如果单凭武力那将是十分愚蠢的。只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心理、社会全方位地配合起来,有机结合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孙子的高明是不光讲军事,他讲的是道、天、地、将、法综合因素,是综合能力的一种凝聚与归纳。参与竞争、争取主动权不能纠缠于枝节、局部问题,不能局囿于鸡毛蒜皮的事情,只看一点不计其余有可能一时成功,但是有无后患,能否长期保持主动则要打上大大的问号。古代兵法上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代者,不足以谋一时”。因为全局才能决定局部的成功与得失,而局部的成败和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对全局起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争取主动权应该有宏阔的视野,不为枝节问题所干扰,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换句话说,就是必须用全局的观点来参与现代社会的竞争。

全局意识实际上也包含了前瞻眼光,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在争取主动优势地位的过程中,应该走一步看三步,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用深远的战略眼光参与竞争,掌控主动,“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1],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2]。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3]。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4];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5]。故敌佚能劳之[6],饱能饥之[7],安能动之[8]。

“注释”

[1]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处,占据,占领。佚,即“逸”,指安逸、从容。贾林注:“先处形势之地以待敌者,则有备豫,士马闲逸。”

[2]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趋,奔赴,这里是仓促、猝然的意思。趋战,仓促应战。此句意为作战中后据战地仓促应战,则疲劳被动。

[3]致人而不致于人:致,招致、引来。《周礼·秋官·小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致人,调动敌人。致于人,为敌人所调动。杜牧注云:“致,令敌来就我,我当蓄力待之,不就敌人,恐我劳也。”按:这句话的核心含义是争取把握作战中的主动权,系孙子作战指导思想的精髓。

[4]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利之,以利引诱。意谓能使敌人自投罗网,上门送死,乃是以利相引诱的缘故。

[5]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害,妨碍、阻挠的意思。《书·旅獒》:“不作无益害有益。”此言能使敌人不能到达战地,乃是牵制敌人的结果。

[6]敌佚能劳之:能,此处是乃、就的意思。劳,疲劳,使动用法,此句梅尧臣注为:“挠之使不得休息”,甚是。

[7]饱能饥之:饥,饥饿、饥困,用作使动。此句王皙注:“谓敌人足食,我能使之饥乏耳。”

[8]安能动之:言敌人若安固守御,我就设法使它移动。曹操注:“攻其所必爱,出其所必趋,则使敌不得不相救也。”

出其所不趋[1],趋其所不意[2]。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3]。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4];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5]。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6]。微乎微乎,至于无形[7]!神乎神乎,至于无声[8]!故能为敌之司命[9]。

“注释”

[1]出其所不趋:意谓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即击其空虚。不,在此处当作“无法”、“无从”之意解,与《孙膑兵法·威王问》:“必攻不守,兵之急者邪”之“不”义同。

[2]趋其所不意:指兵锋要指向敌人不曾预料之处。与上句同义重复,表示强调。

[3]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张预注:“掩其空虚,攻其无备,虽千里之征,人不疲劳。”无人之地,喻敌虚懈无备之处。

[4]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言我出击而必能取胜,乃由于出击的是敌人戒备虚懈、无从防守之处。李筌注:“无虞易取。”

[5]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言我防守而必能稳固,乃由于所防守的是敌无法攻取的地方。

[6]“故善攻者”至“敌不知其所攻”句:梅尧臣注:“善攻者,机密不泄;善守者,周备不隙。”王皙注:“善攻者,待敌有可胜之隙,速而攻之,则使其不能守也。善守者,常为不可胜,则使其不能攻也。”皆为精审。

[7]微乎微乎,至于无形:微,微妙、高明的意思。《荀子·议兵》:“诸侯有能微妙之以节。”杨倞注:“微妙,精尽也。”此句谓虚实运用微妙到极致,则无形可睹。

[8]神乎神乎,至于无声:神,神奇、神妙、不可思议。《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此言虚实运用神奇之至,则无声息可闻。

[9]故能为敌之司命:司命,命运的主宰者。《管子·国蓄》:“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1];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2]。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3]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4],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5]。

“注释”

[1]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御,抵御,《易·蒙卦》:“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冲,攻击,袭击。《战国策·齐策一》:“使轻车锐骑冲雁门。”虚,虚懈薄弱之处。

[2]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速,迅速、神速。及,赶上,追上。《说文》:“及,速也。”何氏注:“兵退则利速,我能制敌而敌不能制我也。”

[3]必救:必定救援之处,喻指利害攸关之地。张预注:“敌人虽有金城汤池之固,不得守其险而必来与我战者,在攻其所顾爱之地,使之相救援也。”亦即同书《九地篇》“先夺其所爱”之意。

[4]画地而守之:画,界线,指画出界线。《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通常对此句的解释为:指在地上随便画出一条界线即可防守而不必筑垒设防,比喻防守非常容易。但李零认为画地本为一种画地为方,不假城池,禁鬼魅虎狼的防身巫术。后来兵家用来指营垒的规划,指出孙子在此外指画定范围,不用沟垒,喻其至易。李说颇有新意,可资参考。

[5]乖其所之也:意谓调动敌人,将其引往他处。曹操注:“乖,戾也。戾其道,示以利害,使敌疑也。”乖,违、背离、相反。《论衡·薄葬》:“各有所恃,故乖不合。”此处是改变、调动的意思。之,往、去。

故形人而我无形[1],则我专而敌分[2];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3]。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4]。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5],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6]。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7]。寡者,备人者也[8];众者,使人备己者也[9]。

“注释”

[1]故形人而我无形:形人,使敌人显现形迹。形,此处作动词,显露的意思。我无形,即我方无形迹,“形”在此处为名词。意为使敌人显露实情而我方却能隐蔽真情。

[2]我专而敌分:杜佑注:“我专一而敌分散。”专,专一、集中,此处指集中兵力。分,分散兵力。

[3]是以十攻其一也:言我在局部上对敌拥有以十击一的绝对优势。

[4]吾之所与战者约矣:梅尧臣注:“以专击分,则我所敌少也。”约,少、寡的意思。杜牧注:“约,犹少也。”

[5]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言我准备与敌作战之战场地点敌无从知晓。所与战之地,指所准备与敌交战的地点。

[6]“不可知”至“寡矣”句:意谓我欲战之地敌既无从知晓,则不得不多方防备,如此,则敌之兵力势必分散;敌兵力既已分散,则与我局部交战之敌就寡弱有限,较为容易被战胜了。

[7]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此句言倘若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处处设防,必然是处处兵力寡弱,陷入被动。

[8]寡者,备人者也:敌方兵力之所以相对薄弱,在于分兵备敌。张预注:“所以寡者,为分兵而广备于人也。”

[9]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我方兵力之所以占有相对优势,是因为迫使敌人分兵备战。张预注:“所以众者,为势专而使人备己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1]。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2]?以吾度之[3],越人之兵虽多[4],亦奚益于胜败哉[5]?故曰:胜可为也[6]。敌虽众,可使无斗[7]。

“注释”

[1]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如能预先了解掌握战场的地形条件与交战时间,则可以奔赴千里与敌交战。

[2]“不知战地”至“近者数里乎”句:张预注:“不知敌人何地会兵,何日接战,则所备者不专,所守者不固。忽遇劲敌,则仓遽而与之战,左右前后犹不相接,又况首尾相去之辽乎?”所言甚是。

[3]以吾度之:度,估计、推测的意思。《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成语有“审时度势”。

[4]越人之兵虽多:越人之兵,越国的军队。春秋时期,晋、楚长期争霸,晋拉拢吴以牵制楚国,楚则如法炮制,利用越来抗衡吴国,吴、越之间多年征战不已,两国遂为世仇。孙子为吴王论兵法,自然要以越国为吴的主要假想作战对象。

[5]亦奚益于胜败哉:奚,何,岂,哪能够。益,帮助,补益。于,对于。

[6]胜可为也:为,造成、创造、争取的意思。胜可为,言胜利可以积极造就。《形篇》言“胜可知而不可为”,是就客观规律性立论。指胜利可以预见,但却不可凭主观愿望强求,而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此处言“胜可为”,乃是就主观能动性立论,即是说当具备一定客观条件时,只要将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胜利。两者之间并无矛盾。

[7]敌虽众,可使无斗:言敌人虽多,但只要创造条件,就能够使它无法同我较量。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1],作之而知动静之理[2],形之而知死生之地[3],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4]。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5]。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6]。因形而错胜于众[7],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8],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9]。故其战胜不复[10],而应形于无穷[11]。

“注释”

[1]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策,筹算、策度。用筹策计算。《老子·二十七章》:“善数,不用筹策。”得失之计,敌计之优劣得失。此句张预注:“筹策敌情,知其计之得失。”甚是。

[2]作之而知动静之理:作,兴起,这里是挑动的意思。动静之理,指敌人的活动规律。此言我挑动敌人借以了解其活动的一般规律。

[3]形之而知死生之地:形之,以伪形示敌。死生之地,指敌人之优势所在或薄弱致命环节。地,同下句“处”,均非实指战地。言以示形于敌的手段,来了解敌方的优劣环节。

[4]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角,较、量、校量。曹操注:“角,量也。”又,王皙注:“角,谓相角也。角彼我之力,则知有余不足之处。”有余,指实(强)之处。不足,指虚(弱)之处。张预注:“有余强也,不足弱也。角量敌形,知彼强弱之所。”

[5]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形兵,指部署过程中的伪装佯动。句意为我示形佯动臻于完善,则形迹俱无。

[6]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间,间谍。深间,指隐藏极深的间谍。窥,刺探、窥视。《说文》:“窥,小视也。”示形佯动达到最高境界,则敌之深间也无从摸测底细,聪明的敌人也束手无策。

[7]因形而错胜于众:因,由、通过、依靠。因形,根据敌情而灵活应变。错,同“措”,放置、安置的意思。

[8]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此言人们只见到我克敌制胜的情况。形,形状、形态,此处指作战的方式方法。

[9]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言众人无从得悉如何克敌制胜的内在奥妙与规律。制胜之形,取胜的奥妙、规律。张预注:“立胜之迹人皆知之,但莫测吾因敌形而制此胜也。”甚是。

[10]故其战胜不复:复,重复。取胜的方法不重复,指作战方法随机制宜,灵活机动,不拘一格。

[11]应形于无穷:应,适应。形,形状、形态,此处特指敌情。此句杜牧注:“敌每有形,我则始能随而应之以取胜。”

夫兵形象水[1],水之形,避高而趋下[2];兵之形,避实而击虚[3]。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4]。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5],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6]。故五行无常胜[7],四时无常位[8],日有短长,月有死生[9]。

“注释”

[1]兵形象水:言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一样。兵形,用兵打仗的方式方法,也可以理解为用兵的一般规律。

[2]水之形,避高而趋下:水之形,水的活动形态。此句言水的活动趋向是避开高处流向低洼之地。俗语有“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3]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言用兵的原则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攻击其空虚薄弱且又关键重要的地方。

[4]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制,制约、决定。制胜,制服敌人以取胜。此句意为水之流向受地形高低不同的制约,作战中的取胜方法则依据敌情不同来决定。

[5]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此句言用兵打仗无固定刻板的态势或模式,犹如流水一样并无一成不变的形态。势,态势,《周易·坤卦·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常势,固定永恒的态势。形,一成不变的形态。

[6]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谓若能依据敌情变化而灵活处置以取胜,则可视之为用兵如神。张预注曰:“兵势已定,能因敌变动应而胜之,其妙如神。”

[7]五行无常胜:意谓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无定数。按,古人将金、木、水、火、土视为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要素。始有“相生说”,即五行之间相互促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后有“相胜说”,即“五行”之间相互排斥、迭次相克:“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不论“相生”抑或“相胜”,五行间的关系是固定的。另外,当时还有“五行不常胜”说,乃墨家后学的观点。《墨子·经下》云:“五行毋常胜,说在宜。”其含义是五行相遇固不免相胜,但并非一定不移。因种种机遇,且能生出变化来,大概是多方可以胜少。《经说》:“五:合水土火。火离然,火烁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就是无“常胜”之意。《孙子兵法》云“五行无常胜”,意近墨家兵学“无常胜”之说。这或许表明《孙子兵法》一书有后人增附的现象。(墨家后学“五行毋常胜”说所反映的是战国中期以后的思想。)

[8]四时无常位:此言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变换永无止息。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常位,固定不变的位置。

[9]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意谓白昼因季节变化而有长有短,月亮因循环往复而有盈亏晦望。日,白昼。死生,月亮循环往复之“生霸”和“死霸”,通指月亮运转时盈亏晦明之变化。“霸”字亦作“魄”,是月之光明。生霸是指月生光明,死霸是指月亮由明转晦。古人将每个月之月相变化,顺次称作为: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详可见王国维《生霸死霸考》(见《王静安先生遗书》,又,俞樾亦作《生霸死霸考》)。此处《孙子兵法》言五行、四时及日月变化,含义均如曹操注所云:“兵无常势,盈缩随敌。”

“译文”

孙子说:凡先占据战场等待敌人来进犯的就安逸主动,而后抵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惫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能够使敌人自动进到我预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缘故;能够使敌人不能抵达其预定地域的,则是设置重重困难加以阻挠的缘故。敌人休整良好,就设法使他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设法使他饥饿;敌人驻扎安稳,就设法使他移动。

要出击敌人无法驰救的地方,要奔袭敌人未曾预料之处。行军千里而不劳累,是因为行进的是敌人没有防备的地区;进攻而必定能够取胜,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无法防御的地点;防御而必能稳固,是因为扼守的是敌人攻打不动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如何防守;善于防御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怎么进攻。微妙啊!微妙到看不出任何形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见丝毫声息。所以能够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前进而使敌人无法抵御的,是由于袭击敌人懈怠空虚的地方;撤退而使敌人不能追击的,是因为行动迅速而使得敌人追赶不及。所以我军要交战时,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锋,这是因为我们攻击了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军不想交战时,即使是画地防守,敌人也无法同我交锋,这是因为我们诱使敌人改变了进攻方向。

要使敌人暴露真情而我军不露痕迹,这样,我军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却不得不分散。我们的兵力集中在一起,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这样,我们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去进攻敌人了,从而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劣势的敌人,那么同我军正面交战的敌人也就有限了。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无从知道,既无从知道,那么他所需防备的地方就多了;敌人防备的地方愈是多,那么我们所要进攻的敌人力量就愈是单薄。因此,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侧,右侧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侧,左侧的兵力就薄弱。处处加以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兵力之所以薄弱,是因为处处分兵防备;兵力之所以充足,是因为迫使敌人处处分兵防备。

所以,如能预知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那么即使跋涉千里也可以去同敌人会战。不能预知在什么地方打,不能预知在什么时间打,那么就会导致左翼救不了右翼,右翼救不了左翼,前面不能救后面,后面不能救前面的情况,何况想要在远达数十里,近在数里的范围内做到应付自如呢?依我分析,越国的军队虽多,但对于取得战争的胜利又有什么补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造就的,敌军虽多,可以使它无法同我较量。

所以,要通过认真的筹算,来分析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要通过挑动敌人,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要通过佯动示形,来试探敌人生死命脉的所在;要通过小规模交锋,来了解敌人兵力的虚实强弱。所以佯动示形进入最高的境界,就再也看不出什么形迹。看不出形迹,那么,即使是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了底细,老谋深算的敌人也想不出对策。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战术,即便把胜利摆放在众人面前,众人仍然不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人们只能知道我用来战胜敌人的办法,但却无从知道我是怎样动用这些办法出奇制胜的。所以每一次取胜,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就像流水,流水的属性,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取胜的方略。所以,用兵打仗没有固定刻板的模式,正如水的流动不曾有一成不变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固定的常胜,四季轮流更替也没有不变的位置,白天有短有长,月亮也有缺有圆。

同类推荐
  • 合约战争

    合约战争

    走投无路的工地青年高舸齐,以UPRI军事承包商的身份在虚拟世界中卷入了西瓦罗斯爆发的代理人战争。设定真实硬核向意见投诉群:1011135436
  • 一个班长在新时期下的带兵思考

    一个班长在新时期下的带兵思考

    军人是很多人的梦想,假如你是一名士兵,你希望遇见什么样的班长,希望遇见什么样的带兵人?或许你正是一名班长或者士兵;再或许你是一名向往军营、亦或者你是千千万万个把孩子送到军营锻炼成长成才的望子成龙的父母之一;班长是士兵在军队这所大学校的第一任老师、是启蒙、是教练、是向导,士兵能不能走好军旅人生路、会爱上这支军队还是讨厌都和班长有着紧密的关系!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强军梦,是每个中国军人的梦;强军梦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千千万万的广大基层官兵群体,而班长是军队最基层的带兵人,是士兵在军营成长进步的第一老师。本书阐释了笔者所理解认为的:什么样的带兵人是一个合格的带兵人,什么样的班长是士兵需要的班长!
  • 绝对荣誉

    绝对荣誉

    (新书《特种岁月》已发。)这是一支代表着特种作战最顶尖水准的小分队,但又是一支不存在于任何正式文件中的分队;它没有番号只有一个代号——203。读者群号:195485375
  • 雇佣兵之北极狐

    雇佣兵之北极狐

    在你见过真实的战争嘛?你等待什么?这是你害怕的理由嘛?打开它,看着它。看完它。
  • 乱世平民传

    乱世平民传

    一介平民,谱写传奇。(架空历史,争霸小说)
热门推荐
  • 美白大王:14天过去你就白

    美白大王:14天过去你就白

    廖苑利医师将在书中深入分析各种使你肤色变黑的原因与皮肤问题,只要找出皮肤问题的根源,拟定适合个人皮肤状况的专业美白除斑疗程,再使用含有各式美白成分的美自防晒保养品做术后维持,14天就能摆脱黑斑。肤色暗沉的困扰,拥有白皙动人的完美肤质绝对不是梦!本书不仅囊括了各种肌肤黑斑与暗沉问题成因的解析、各式美白疗程的原理与施做方式、专属各种肤况的搭配疗程。美自产品成分剖析等丰富实用的医学美容知识,也澄清了大众对美白疗程的误解让大家面对肤色问题不再一知半解或者不知所措了。
  • 地主娘亲是神医

    地主娘亲是神医

    本文【空间】+【异能】,女主穿越而来带着两个小包子,经商、种田、救死扶伤的故事。小包子:娘亲,今天有个坏叔叔说是我爹?季安然:你爹早就死了,还是我亲手埋的。小包子:娘亲,那个坏叔叔又来了。季安然:关门放虎。-------季安然:公子你没病。某男:千里寻妻,娃不认爹,所以得了相思病。季安然:......
  • 他说:念念不忘

    他说:念念不忘

    黎念第一次和商璟琛见面时,觉得这个男人真耐热。后来有人问黎念工作这么多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黎念脱口而出:自己给自己办结婚证。
  • 步入死亡

    步入死亡

    凌晨怪异声响,背后突显三道血色抓痕,这是死亡的印记......
  • 极品相师

    极品相师

    也许你不相信风水相术,但是古往今来,不论帝王将相,王公贵族,莫不对中华传统风水相术顶礼膜拜,难道你自信你的成就会超过他们吗?官,越是大官,越是相信风水相术,难道这只是他们的一种精神寄托?风水相术,国学也!本书讲的是一代风水相术大师----唐振东的传奇经历!
  • 前方何人报上名

    前方何人报上名

    “王爷威武霸气,足智多谋,宽宏大量,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才高八斗,貌似潘安,号称一朵梨花压海棠,人送绰号玉面小飞龙!!小的实在是敬佩您呐!不知道以后谁有这个福分能做您的秦王妃呢!!”“哦?是吗?那这个福分就给你了。”“啊?王,王爷您说什么?小的没听错吧?”“怎么?不想负责?”“王爷,您别说笑了,我会认真的。”“婚姻大事,岂能儿戏?”“……”她江落花只是日常拍马屁而已,这拍着拍着就给自己拍了一门亲事。她难得娇羞一笑:“王爷是被我的美色倾倒了?”“我只是想做个好人,怕你丑的没人要……”“没人要正好,反正我本来就想做一个女侠,行走江湖,惩恶扬善,日子不知道有多潇洒。”“看来,你这狗腿又不安分了。”“那王爷不是说我丑的没人要吗?”“怎么没人要?”“嗯?”“我要。”……
  • 穿越时空当导演

    穿越时空当导演

    “香港A.V影视2088”"等会儿。"陈文栋终于显现出穿越应该有的一丝惊慌:"难道,我,我,穿越到了?这,这??"????穿越。算是个科幻名词。穿越者一般带着要改变世界和宇宙的目的,其他不能改变世界和宇宙的事情都是比拉屎大不了多少的小事。而网络小说发展到现在,穿越者们多种多样,有的是回来种田的、有的是回来复仇的、有的是回来让粑粑麻麻再爱一次的。
  • 闷书生的俏娘子

    闷书生的俏娘子

    那一年,黄河岸边的小茶坊,他是沉闷书生,她是逍遥侠女。一场雨,让他们相聚;一场厮杀,让他们相识。 是他限制了她的自由?还是她阻碍了他的官途?多年后,发苍苍齿摇摇,他说“有她,此生最大之幸事”,她说“下辈子你得找到我,我还嫁给你”。
  • 圣樱学院贵族王子公主爱恋

    圣樱学院贵族王子公主爱恋

    不是说他们是不近女色吗?怎么到了她们身上完全不一样了,接近后才知道,四个人原来是青梅竹马,后来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 贫血知识问答

    贫血知识问答

    本书介绍了贫血的相关知识,如贫血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预防、食疗、用药、中医疗法、对儿童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