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7000000027

第27章 茶与名人(6)

(1897~1987)茶叶专家、农业经济学家。原名荣堂,更名觉农。浙江上虞人。浙江农业高等学校毕业。1919~1922年留学日本,学习茶叶专业。回国后,参加中华农学会,先后任司库、总干事、副理事长等职。1930年进上海商品检验局,倡导复兴茶业。1934~1935年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尼、英国、苏联等国家考察茶业。1938年作为代表签署中苏间第一个以茶叶为主要商品的易货协定。1940年在复旦大学农学院创办中国第一个茶叶系(科),兼任教授、主任。1941年到浙江衢州万川建立东南茶叶改良总场,后在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成立中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兼任所长。1949年5月应邀去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随后任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五届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农业部副部长并兼任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为恢复和发展中国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做了大量工作。1978年后,仍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的身份,积极参加各项茶叶学术活动和茶区考察,提出减免茶叶出口税收,发展大叶种优质红碎茶,适应国际茶叶发展需要等建议。有著译300余万字。主持编译《茶叶全书》以及《印度、锡兰之茶业》、《荷印之茶业》等考察报告;主编《茶经述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等专著,其代表作已选编成《吴觉农选集》。毕生从事茶业,被誉为“当代茶圣”。

冯绍裘

(1900~)茶叶专家。湖南衡阳人。1923年毕业于河北省保定农业专科学校,1924~1932年在湖南安化茶叶讲习所和湖南私立修业学校任教。1933~1934年任江西省修水实验茶场技术员,主持“宁红”初制、精制试验研究。次年仿照锡兰立普顿红茶,制成橙黄白毫(BOP)红碎茶。1935~1937年在安徽祁门茶改良场,对“祁红”叶底乌暗的难题进行试验研究,写出《叶绿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报告;参考引进制茶机械,设计成红茶机械设备,改变手工制茶的落后状况。在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负责红茶分级实验,制定分级标准样供茶区参考实行。1938年在湖北恩施筹建恩施茶厂,生产红茶、绿茶,行销国内外。同年秋调中国茶叶公司,去云南调查,参与创制“滇红”。1947年筹建湖南群力机械制茶实验厂。1948年任湖南省茶叶公司经理。1950~1954年任中南区茶叶公司副经理兼产制室主任和汉厂茶厂厂长。1957年~1975年任湖北省茶叶公司总技师。曾任中国茶叶学会一、二届理事,第三届顾问,任湖北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

蒋芸生

(1901~1971)园艺学家、茶叶专家。江苏涟水人。1925年留学日本,在千叶高等园艺学校毕业。回国后,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教授,后历任南通农学院农科主任,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主任,福建农学院教务主任,福建园艺试验场场长。1941~1949年在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任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茶树栽培组组长;1946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1952年负责筹建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修科,1956年改为茶叶系,先后任科、系主任,同年筹组浙江省茶叶学会井任第一届理事长;1958年筹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任所长;1960年任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对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园艺学和茶学均有较深造诣。主持编写了《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等教材。撰有《薰花花卉栽培》、《茶园杂草名录》等著作,并撰写了学术论文《光照强度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研究》、《今后茶叶研究的方向》等。

方翰周

(1902~1966)茶叶专家。安徽歙县人。1920年毕业于安徽省第一茶务讲习所。1927年赴日留学,攻读制茶技术。1930年回国后,担任上海、汉口、青岛等地商检局技正,负责出口茶叶质量检验。1935年到江西“宁红”茶区的修水县和“婺绿”茶区的婺源县创建茶叶改良场,任主任兼江西省茶叶公司专员。任职期间,从事茶叶商检、科研工作,井筹建一批实验茶厂和茶场。1940年创办江西省婺源茶业职工学校,任校长。1949年10月调武汉,参加筹建中南区茶叶公司,中南区各省、市茶叶公司。1950年调北京,在中国茶叶总公司任茶叶产制处处长,后任生产企业处处长。1958年在商业部茶叶局任加工处处长兼茶叶技术室主任,1961年任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茶叶总技师。长期担任全国茶叶收购标准、毛茶和精制茶标准的制定工作,主持制定茶叶标准、价格、品质系数体系,为建立现代茶工业作出可贵贡献。

王泽农

(1907~1999)茶叶专家、教授。江西婺源人。1927年北京农业大学肄业。1931年上海劳动大学毕业,1937年在比利时颖布露国家农学院毕业,授予农业化学工程师。1938年回国后,参加筹建复旦大学农学院,任茶叶组教授、茶叶专修科主任;参加筹建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并任研究员、第一任化验组长;还任南通、中正、南京等农学院、江西农专教授。1952年到芜湖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年随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迁至合肥,任安徽农学院教授、教育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茶业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茶叶生物学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曾任中国茶叶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二、三届理事长,四、五届荣誉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理事,四、五届荣誉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顾问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长期从事茶叶教育、茶叶科学研究,是中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发明从陈变茶中提取咖啡碱的灼烧法。1949年后,主持和指导“微量元素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茶叶品质理化审评的研究”等课题,主持研制的茶叶光电拣梗机获得省、部科技成果奖。曾五次主编《茶叶生物化学》全国高校通用教材,编著《茶叶化学》、《茶叶生物化学原理》等理论书籍,撰写科技论文《武夷山岩茶土壤》、《综述茶叶保健功能》等40余篇,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主编,翻译苏、日、英等国家茶叶生物化学论文数十篇。

庄晚芳

(1908~1996)茶叶专家、教授。福建惠安人。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艺系。后任安徽省祁门茶叶改良场技术员。1937年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1938年任福建省茶叶管瑷局副局长。1940年筹办福建示范茶厂,后任副厂长兼总技帅。1941年任东南茶叶改良场技正、总技帅和中国茶叶公司研究课长。1943年任福建省农林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长,兼任协和大学教授。1949年任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1952年任安徽农学院和华中农学院教授。1954年调任浙江农学院茶叶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曾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名誉所长,浙江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茶叶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担任中国农学会顾问,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浙江省茶叶学会荣誉理事,浙江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茶人之家”名誉理事长等。长期从事高等院校教育和科研工作,培养了大批茶学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编著《中国的茶叶》、《茶作学》、《茶树生物学》、《茶树生理》、《中国茶史散论》、《茶树栽培学》等10多本专著。1959年著《茶作学》被译成俄文,在苏联出版发行。1979年与人合著的《中国名茶》、《饮茶漫话》被传播到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美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撰写了上百篇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主要有《茶树生物学特性研究》、《茶树生理生态》、《茶树根系研究》、《论茶树变种分类》、《论茶树营养特点》等。1983年前后在杭州、厦门倡建“茶人之家”,倡导廉、美、和、敬为“中国茶德”。

陈椽

(1908~1999)茶叶专家、教授。福建惠安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曾任浙江省茶叶检验处主任,浙江省油茶棉丝管理处宁波分处主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技正、福州办事处代主任,福建省贸易公司茶叶部襄理,英士大学农学院讲师、副教授,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副教授、科主任。1952年随全国院系调整到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年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任该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茶业系主任、教授,茶业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担任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安徽省茶叶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和《茶业通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茶叶高等院校教育、科研工作,培养了大批茶业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1942~1994年共出版教材和专著30多部,主要有《制茶技术理论》、《茶业通史》、《茶药学》、《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史》、《茶树栽培技术》、《安徽茶经》等,撰写论文上百篇,其中《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践》一文,提出制茶方法的系统性和茶叶品质系统性分类的新观点,由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译成英文,在法国杂志上发表。被英国科技研究中心列入《世界农业名人录》(1984年版)。1988年被印度收入《世界名人传记》。

张天福

(1910~)茶叶专家。福建福州人。1932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后赴日本考察茶叶。1935年创办省立福建省茶叶改良场(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前身)和省立福安农校,任场长兼校长。1940年创办福建示范茶场,并在苏皖技校任教。1942年在福建协和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兼任附属高农校长。1946~1949年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任崇安茶叶试验场场长。1950年调任中国茶叶公司福建省公司技术科长,1952年调任福建省农业厅特产处副处长,任高级农艺师,负责全省茶叶生产和茶叶收购技术业务。1982年退休。曾任中国茶叶学会荣誉理事,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技术顾问,福建省政协一届、四届委员,五届常委。撰有《改良福建茶业与职业教育的实施》、《福建茶业复兴计划》、《发展西南五省茶业》、《大力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梯层茶园表土加沟茶垦法》、《福建茶史考》、《福建乌龙茶》等论著。

李联标

(1941~1985)茶叶专家。江法律六合人。1935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45~1946年在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进修,并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生物学部从事研究工作。回国后,在中央大学农学院任兼职副教授、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省茶叶改进所、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局任副科长、高级工程师,负责全省低产茶园改造、发展新茶园和平水茶区“绿茶改红花”、“红茶改绿茶”的技术工作。1958年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筹建工作,任副组长。研究所成立后,任研究员、栽培室主任,兼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79年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64年受农业部委托,主持并参加对甘肃、西藏等新区开发茶叶生产的考察工作。曾任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参加编写《中国茶树栽培学》、《茶树栽培技术》、《茶叶生产技术手册》、《红茶初制技术》、《绿茶初制技术》等茶学著作,并撰写《茶叶优质高产技术》等论文。20世纪80年代致力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和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工作。

吴振铎

(1918~)茶学家。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立高级茶科学校首届毕业生。后入福建省立农学院(现福建农业大学前身),主修农艺,副读农化。1946年毕业后,任福建省立福安高级茶科教务主任,1947年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平镇茶业分所所长,1952年起兼任台湾大学农艺学系茶作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共40余年,1968年任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场长,1982年起任台湾省茶艺协会首届、二届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曾先后考察日、韩、印尼、德、荷、英、法、意、比、丹、瑞典、美及新加坡等国,并多次参加国际茶叶学术会议,毕生致力于茶树育种、茶园机械、茶叶制法及鉴评之研究,先后育成15个茶树新品种,发表学术论文100篇。一贯倡导饮茶风气,弘扬茶文化。1968年获台湾省农学会“农业学术奖”,1972年、1980年、1983年三次获“绩优奖”。1974年获“庄守耕科学奖”,1976年因试管组织培养成功获台湾省第一届“杰出科技奖”,1991年因新品种“全萱”、“翠玉”育成获一等奖和“杰出科技奖”,1994年获“台茶重大贡献奖”。著作论文代表作有《评茶》、《茶叶》、《今日台湾茶的左究》及《新近之台湾半发酵茶再次的探讨》等。

同类推荐
  • 古代文化视野中的文心雕龙

    古代文化视野中的文心雕龙

    笔者在《文心雕龙》研究方面所作的主要工作是:首次系统考察《文心雕龙》问世的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差不多与王元化先生同时提出刘勰出身非士族说;结合古代士大夫人生模式,探讨刘勰悲剧及其文化意义;系统论述刘勰的“军国”情结,及其历史、社会渊源;揭示《文心雕龙》由宇宙本体论向人格本体论过渡的时代意义;借鉴系统论方法原则,从思想体系、方法体系、结构体系及其整体功能角度,探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时代审美图景”概念;最早论证《文心雕龙》自身的研究方法,指出《文心雕龙》研究方法,主要源自《墨经》和玄学。
  • 取名宝典

    取名宝典

    本书介绍了名姓常识,古今取名方法,诀窍禁忌,以人名为主体兼顾公司产品商标命名,把人们常用的男名、女名、小名、学名、笔名、艺名、改名、印章、名片等知识作了说明。
  • 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院合作项目“十五”国家重点图书:本书沿着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总结了各个时期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汇通两国的文学关系史,对美国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道神天魔录

    道神天魔录

    怪异少年天生就有记忆,带着似乎永世无望的仇恨,并能看见旁人看不见的事物。本以为将一世成为仆从,谁知上天给了他一个踏上复仇路的机会。
  • 幽灵传奇之驱灵师

    幽灵传奇之驱灵师

    六十年前,我的祖父偶然得到一枚钰菩提。六十年后,我却意外发现自己同学脖子上竟然也挂着一枚钰菩提。这种上古神器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一个平凡少年手里?我非常奇怪,便开始了对此事件的明察暗访。在此期间,我却意外身中尸毒。因此也牵扯出一连串的诡异事件。我与冬阳从小就热爱搜集有关灵异事情的相关资料,谁料自己竟然也会陷入这诡异故事之中。种种事件似乎并不相关,可是,却谜团重重。它们看似孤立毫不相连,但却处处隐藏玄机。雷泽湖、槐树坡鬼冢、黄皮子洞、幽灵KTV、鬼婴儿、养尸鬼、龟驮碑、七星阵……这一连串诡异事件的背后究竟隐藏这什么?故事悬念重重,情节跌宕,值得一看。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人鬼恩怨,江湖再现。
  • 我的江小姐

    我的江小姐

    江可妍:这个女主桃花太旺,并且有点花心…有了如花似玉的旭哥哥还不忘时常爬墙…
  • 快穿崩坏世界又哭了

    快穿崩坏世界又哭了

    十八的成人礼物,竟是父亲公司新发明的系统——阅系统!美名其曰,怕她无聊。实际上是让自己不去“骚扰”繁忙的父亲。于是,她踏上了穿越各个位面,帮助作者解决没填满的坑,让剧情成为作者心中所想内容的征途。【原创,禁抄袭、“模仿”和转载】【1V1,男主同一个人!】【人无完人,同理,书无完书,我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我的书,不喜欢请左上角,谢谢配合!】
  • 孽缘否之嗜血的青春

    孽缘否之嗜血的青春

    谁诉说的三世情缘。谁许下的三世诺言。谁寻觅的三世韶华。————梦里,对错,三世缘。问君一句:孽缘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域裂痕

    星域裂痕

    22世纪30年代,人类正式进入到星际航海时期。蓬勃的科技发展,越发地让人类意识到自己的藐小。怒吼的战机,轰鸣的舰炮,机甲摩擦出火花点缀的星空,究竟何方才是出路?被掩埋的超智能,隐匿着的异能者,生存与利益的当下,人们迷失的本心如何找回?主角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在探索星海的旅程中,却无意的越来越接近源的本质。是拯救世界,还是守护自己的幸福?审判日即将到来……
  • 告别黑夜

    告别黑夜

    “顾钰,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的!”“我再也不爱你了。”关于青春,关于爱情。时间可以改变许多东西,包括人,包括感情,哪怕是那些你认为永远都不会改变的。青春是苦涩疼痛的,可谁也不想放弃它。就像顾钰,时间改变了韩琦,她却守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仍不甘愿除去那些悲伤的回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