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7000000010

第10章 栽培技艺(1)

一、茶树栽培

茶树栽培史

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中国最早发现茶树、栽培茶树,历史上世界其他产茶国关于茶的种植、利用知识均系从中国直接或间接传人。先民用茶的历史过程,是由药用、食用到饮用。自原始社会开始采集、利用茶叶,尝试栽培茶树,至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后,茶叶需要量增加,茶树栽培才得以迅速发展并向外传播。四川地区在上古时代为茶叶生产中心,汉末《桐君录》记述东汉有五六个产茶地。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有南方普遍饮茶的记载,长江中下游地带均已广泛种植茶树。唐代是茶叶生产兴盛期,饮茶普及,有八大茶区,出现专营大茶园,陆羽写成专著《茶经》,成为茶科技史上的里程碑。《茶经》对茶树性状、生态条件、品种资源、繁殖方法、采摘标准等技术要求均有较明确概念或提出最初尝试,茶叶产地达43州。宋代《东溪试茶录》对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提出科学分类方法与标准,《北苑别录》提出茶园“开畲”深耕技术,福建开始在茶园间种桐、橘、梅、松等植物,南宋产茶有66州。元代全国茶叶产量已达10万吨。清代茶区扩大,开始大面积经营,茶园栽培管理更精细,由源丛播种植,改创出丛播育苗移栽种植法,台刈、修剪技术已见记述,南部茶区采秋菜也成惯例,茶叶产量达15万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茶叶产量降到最低点,是中国茶业受掠夺、摧残的衰落时期。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垦复荒芜茶园、改造丛式老茶园、建立茶栽密植专业茶园。70年代起,在单、双行茶植基础上进行矮化密植速成高产栽培试验,对低产茶园采取改树、改土、改国等措施,开展综合丰产配套栽培模式试验。90年代初,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一优两高”茶叶配套栽培技术,促进了茶叶科学栽培进程与茶叶生产发展。

茶树栽培技术

种植和培育茶树的方法与要求。栽培茶树的目的是获取高产优质鲜叶,除生态环境外,栽培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时性是决定因素。栽培技术包括:选择茶园适宜生态环境,进行土地规划设计,建立排灌系统和水土保持设施,营造防护林带(或遮阳树),土地垦殖,茶树品种选择和供配,茶籽播种或育苗移栽,茶园合理密植,树冠结构培育、适时适度修剪,茶园施肥时期、数量、肥料种类及平衡营养施肥技术,激素、微量元素应用技术,土壤耕作管理,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措施,灌溉技术,保水措施,病虫害和杂草的综合防治技术(含农业、生物、化学等方法),减少农药残留量与土壤污染,茶树自然灾害的预防和灾后补救措施,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茶树合理采摘,手采与机采方法及其配合,鲜叶验收、标准与管理等。

二、茶叶区划

茶叶区划

按照生态和茶叶经济条件基本一致的原则,对茶区进行的划分。中国茶区广阔,分布在北纬18°~36°,东经92°~122°,自海拔数米至2600米范围内,有茶园面积113万公顷,年产茶67.6万吨(1999年统计)。生产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其中有数百种特种名茶。茶树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三个气候带内,其气候、土壤、地形、海拔高度、生产条件、茶类、经济条件诸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茶叶区划的确立,有助于因地制宜采用相应栽培技术和茶树品种,发挥区内生态、经济、技术优势。唐代陆羽的《茶经》已划分出八大茶区(见“唐代茶区”)。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和王存的《元丰九域志》则根据行政道、郡划分茶区。现代科技工作者根据地形、生态、交通运输、历史习惯、生产特点、茶树分布、品种、茶叶品类、社会经济条件等,又提出过许多划分意见。1935年吴觉农、胡浩川将中国茶区划分为:外销茶区,即祁红、宁红、湖红、温红、宜红、屯绿、平绿、福建乌龙茶区;内销茶区,即六安、龙井、普洱、川茶、两广茶区。之后,陈椽、庄晚芳、王泽农也进行了划分。1980年周海龄的划分方法为:秦巴淮阳、江南丘陵、浙闽山地、台湾、岭南、黔鄂山地、川西南、滇西南、苏鲁沿海丘陵等九大茶区。一般认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6年的划分方法,即江北、江南、西南、华南四大茶区。

茶树适生区划

生态环境适宜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并能基本满足茶树生理活动要求的区域划分。在分析不同地域各生态因子的基础上,找出适宜茶树生长发育要求的适生茶区,并按照适宜的程度和适制的茶类,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四个等级区。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合理调整生布局,因地制宜规划和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982年全国茶叶区划协作组提出《全国茶叶区划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茶树种植北界在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南的260万平方公里区域,虽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条件不相同,但都能基本满足茶树对生态的要求。

最适宜区

生态环境最适于茶树生长的等级区。地域范围:南岭以南,元江、澜沧江中下游地区,以及闽南、台湾等地。属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20℃,不低于10℃的活动积温在600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0℃。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5~85%,年降水量多大于1500毫米。土壤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和山地灰化黄壤,有机质丰富,最适宜茶树生长,尤其适宜大叶种茶树栽培。滇南有春旱,粤南有伏旱、秋旱,应建立灌溉抗旱设施。该区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故茶类结构以生产红碎茶为主,也是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的主要产地。

适宜区

生态环境适于茶树生长的等级区。地域范围:长江以南,四川盆地、雅鲁藏布江下游和察隅河流域。是中国茶叶产量最多的区域。属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5~18.0℃,不低于10℃的活动积温多在5000℃以上。南部温暖,极端最低气温-7℃,保证率大于80%。北部平原及湖泊地区热量较低,极端最低气温-10~7℃,山地茶树常受冻害。云贵高原没有明显高温或低温,无霜期210~230天,年降水量1000~16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为红壤、砖红壤、山地黄红壤、赤红壤,土壤肥力较高,但多缺磷素。茶树多为中、小叶品种。光、热、水资源配合合理,品质优良。适制绿茶、功夫红茶及闽北乌龙茶,部分地区产红碎茶。区内的山地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低于-5℃,不适宜大叶种栽培。

次适宜区

生态环境不完全适宜茶树生长的等级区。地域范围: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云台山、沂河以东地区。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0~16.0℃,极端最低气温为-20℃,多年平均最低气温在-10℃以上,不低于10℃的活动积温:4000~5000℃,1月份平均气温-2.0~5.0℃,茶树常遭冻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土壤为黄壤、山地黄棕壤、棕壤、黄褐土、紫色土等。栽培要注意抗旱、防冻、增施有机肥料。区内茶树适制绿茶、黄茶。

不适宜区

不适宜种植茶树的等级区。地域范围:皖北、苏北、山东沂河以西、豫北、陕西秦岭以北、甘肃大部、山西、河北、青海、藏北、新疆、东北等地。年平均气温低于-10℃,极端最低气温低于-25℃,不低于10℃的活动积温少于3500℃,1月份平均气温为0~2℃,全年无霜日200~250日。年降水量小于7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土壤多为棕壤、灰化棕壤、灰化生、灰色森林土等,呈中性或碱性反应,不适宜茶树生长。区内个别地域因微域生态条件较适宜茶树生长,可小面积试种。

唐代茶区

唐代陆羽《茶经·八之出》据实地调查历史资料及茶叶样品,将唐代产茶地区的8个道、43个州郡、44个县,划分为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南、黔中、江南、岭南等八大茶区。对8个茶区内的茶叶品质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了阐述。

山南茶区

唐代茶区之一。辖境相当于今四川及重庆嘉陵江以东地区,陕西秦岭、甘肃蟠冢(zhong)山以南,河南伏牛山西南,湖北郧水以西,重庆至湖南岳阳之间的长江以北地区。

淮南茶区

唐代茶区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东临东海,西至湖北应山、汉阳一带。

浙西茶区

唐代茶区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新安江以北地区。

浙东茶区

唐代茶区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浙江衢江流域、浦阳江流域删东地区。

剑南茶区

唐代茶区之一。辖境相当于今四川涪江流域西部,大渡河流域和雅砻江下游以东,云南澜沧江、哀牢山以东,曲江、南盘江以北,以及贵州水城、普安以西和甘肃文县一带。

黔中茶区

唐代茶区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

岭南茶区

唐代茶区之一。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海南省地区。

宋代茶区

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剑南西道……;剑南东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淮南道……;岭南道……。”指出了当时的茶叶产地。结合其他史料核计,其时产茶地已达66个州(军)、242个县。形成片茶和散茶两大生产中心,重心向东南转移。

元代茶区

明代宋濂《元史》等有关史料载当时茶叶主产地为江西行中书省、湖广行中书省,包括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以及重庆和四川南部,比宋代茶区有扩展。

明代茶区

古代茶区名。明代茶叶历史资料中,无新产茶地区的记述。茶区沿袭元代,无重大变化。

清代茶区

清代茶树种植范围扩大,形成了以茶类生产为中心的栽培区域。综合近代赵尔粪《清史稿》等茶叶历史资料,表明在江西婺源、德兴,浙江杭州、绍兴,江苏苏州虎丘、太湖洞庭山形成绿茶生产中心;在湖南安化,安徽祁门、旌德,江西武宁、修水和景德镇市的浮梁形成红茶生产中心;在福建安溪、建瓯、崇安等县形成乌龙茶生产中心;在湖北蒲圻(今赤壁市)、咸宁,湖南临湘、岳阳等县形成砖茶生产中心;在四川雅安、天全、名山。荣经、灌县、大邑、安县、平武、什邡、汶川等县形成边茶生产中心;在广东泗纶、罗定形成珠兰花茶生产中心。

现代茶区

现代科技工作者划分的茶区。有多个划分法,包括吴觉农、胡浩川划分的外销茶区和内销茶区,陈椽划分的四大茶区,庄晚芳划分的五大茶区,王泽农划分的三大茶区,周海龄划分的九大茶区,浙江农业大学划分的四大茶区,李联标划分的五大茶区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划分的四大茶区等。

陈椽长茶区划分法

1948年陈椽在《茶树栽培学》中,根据我国行政区域、山川、地势、气候、土壤、交通及历史习惯等因素,将产茶区划分为4个茶区:浙皖赣茶区、闽台广茶区、两湖茶区和云川康茶区。

庄晚芳茶区划分法

1956年庄晚芳在《茶作学》中,根据产茶区的气候带及气候类型,将其划分为四大茶区:华中北茶区、华中南茶区、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茶区、华南茶区。

王泽农茶区划分法

1958年王泽农在《我国茶区的土壤》中,按土壤和气候条件,将产茶区划分为三大茶区:华中东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产茶区;华南茶区,包括东南沿海和两江流域;华西茶区,包括云贵高原、川西山地、秦岭山地和四川盆地。

浙江农业大学茶区划分法

1964年浙江农业大学在《茶树育种学》中,根据茶树分布、生长情况、土壤和气候特点,并结合各原产茶区的茶叶生产状况等因素,将产茶区划分为四个茶区:北部茶区、中部茶区、南部茶区和西南部茶区。

李联标茶区划分法

1981年李联标在《茶树栽培技术》中,根据产茶区水热资源、土壤地带排列、茶树生长状况、茶叶生产习惯等因素,将中国茶区划分为五大茶区:淮北茶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岭南茶区和西南茶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区划分法

198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中国茶树栽培学》中,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茶叶生产特点和发展水平,以及行设区域等因素,将中国产茶区划分为江北、江南、西南、华南四个大茶区。

江北茶区

中国长江以北的茶树生长区域。地域范围为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大巴山以东至沿海。包括皖北、苏北、鄂北、豫南、鲁东南、陕南、陇南等地区。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16℃,1月份平均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0℃,全年不低于10℃的活动积温为4000~5000℃,是中国积温最少的茶区。无霜期200~250天,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夏季降水过量占全年的40~50%,年干燥指数0.75~1.00,年均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东部和南部可大于75%。北部和西部干操。土壤主要有黄棕壤、黄褐土和紫色土,呈弱酸或酸性反应,土壤质地黏重。植被类型以落叶林为主。混生有常绿阔叶树,也有针叶树生长。茶树种植集中在大别山、伏牛山、武当山区,以及秦岭以南、大巴山以北的山地和丘陵,种植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茶树品种为灌木型中小叶群体种,抗寒性较强,如紫阳种、信阳群体、黄山种、霍山金鸡种等。生产茶类有绿茶、黄茶类,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秦巴雾毫、霍山黄芽、舒城兰花、岳西翠兰、午子仙毫。因极端最低温度低,并常有秋旱,故茶园建设应以完善灌溉设施,建立防护林带,注意水土保持和防、东为主。垂直分布海拔高度多小于500米,宜种植中、小叶品种。

同类推荐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社交宝典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社交宝典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从以下几方面讲述社交技巧:特殊时刻、面试、与异性相处、讲坛上、邀约、送礼等等。
  •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战争的历史话题;这里,流传着无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故事……
  •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民族移民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民族移民

    本书从人生历程民俗、忙忙碌碌办年事、热热闹闹过大年、四时八节饶有趣、五彩缤纷的庙会花会、家常便饭最养人、风味小吃最诱人、适应环境的民间服饰等方面,介绍了兰州市的民风民俗。
  • 古文观止(国学大书院)

    古文观止(国学大书院)

    《古文观止》是清代文人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个古文选本,上起先秦,下迄明代,共十二卷,选文二百二十二篇。本书所选以古代散文为主,间收少量骈文、韵文,绝大多数称得上历代古文的精华,而且篇幅长短适宜,又有注释评析,便于初学者熟读记诵,反复揣摩,从中领悟文章立意、布局、措辞、造势等,找到学习写作的门径。正是由于具备以上优点,本书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刊行以来,广为流传,深受学者喜爱,影响至今不衰。
  •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本书主要指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包括历史传说文化遗产远古文化历史文化思想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等,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热门推荐
  • 极限幻想生活

    极限幻想生活

    生活的舞台光是想象没有用,看主角李枫如何开挂从此走向人生巅峰,妻妾成群。
  • 妻主大人请留步

    妻主大人请留步

    梦中男人森冷的说道:“既然你不愿醒来,我就陪你一起长埋地下!”“你不记得我,我就让你重新认识我!”霸道的宣言。女子嬉笑道:“你好霸道!”甘愿陪她沉沦,让她怎能偿还这份情!男子霸道地说:“我给的,你只能接受。”女子说:“你就那么想陪我一辈子吗?”“不止是一辈子!”男人冰块一般的脸,认真得像讲誓言一样,严肃地看着女子。“你好贪心!”女子轻笑。
  • 绝宠:天之骄女

    绝宠:天之骄女

    天气转寒,她跪在地上不顾腿下青色石砖地板上传来的丝丝凉意,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卑微的恳求当家主母,却只是得到了一句轻飘飘的;“无法做主。”那一夜,母亲小弟惨死,恍惚之间她看到了主母身边的丫鬟,临死之前她绝望的发下毒誓不甘而去。却未曾想到一朝醒来,竟然身处不同时空,这里以武为尊,也算运气好,她灵魂占据了一个本已身死的天才。从此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欺负过她的,一个都别想逃!却不料身边出现了一名男子,陪她从弱小到强大,到复仇成功。“小丫头,我会陪你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男子转头凝视身旁的女子,出口温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魔主逆天了

    这个魔主逆天了

    生而低微是天定的,未来如何是他说了算的!天要他一生卑贱,他不从天!命要他一世无为,他不信命!自尘埃中崛起,修万魔之体,行逆天之事,与万族骄楚战于九天之上,与傲世红颜相伴星河之中!待他行至绝巅时,一眼尸骨成山,挥掌浮尸亿万,跺脚天塌地陷,弹指杀神戮仙。此今天下,吾主沉浮,谁敢不服?
  • 诸天之氪金大佬系统

    诸天之氪金大佬系统

    作者=新手笔力有限,见谅。好吧,是我懒得写
  • 扑倒殿下:丫头你要负责

    扑倒殿下:丫头你要负责

    “司空朔,你背着我搞女人!”宁语俏眸中闪着泪光,对着面前一米八多身高的某男吼道。某男眨眨眼睛,一副无辜的样子“亲爱的,奴家没有搞女人!”“胡说!我明明就看到了”宁语俏摆明了不相信地怒瞪司空朔。某男挑眉,拉过旁边的一位美男:蓝陌逸拥在怀中,“亲爱的,你是在说他嘛?这是我兄弟啊,虽说他长得像女人……”蓝陌逸被司空朔的举动和语言弄怒了,一个爆粟就赏在他头上“你再说一次谁像女人!”“蓝陌逸!”“擦!”某逸怒,把司空朔给扔进垃圾桶…“啧啧,这垃圾桶不错,够大。”宁语俏说道。“语俏,”苏少辰含情脉脉地看着宁语俏,把宁语俏拥入怀中,“你又出轨了,不乖哦!”“哪有!”宁语俏张口正想说什么,又被扯出苏少辰的怀抱,“辰!宁语俏是我的!”司空朔和蓝陌逸同时说道并怒瞪苏少辰!“哦?是么?那问下语俏吧。”苏少辰挑眉,目光转向宁语俏,意味深长地说道“这个,那个,我,我,我是xxx的!”说完便跑了…“喂!xxx是谁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乱天宇

    逆乱天宇

    乱世英雄殇,枯骨血成河!踏这亿万枯骨,染那血流成河,携程诸天万道,逆乱九霄天宇!命运的轮盘停止转动,世界的秩序开始混乱,乱世开启。纵使无法修炼又如何?纵使与天地为敌又如何?终有一天,我必打破这天地,掌控自身命运,逆天而行!
  • 无尽快穿

    无尽快穿

    进入各位大大的小说世界男主角:天羽神王的儿子女主角:天帆神界之主的女儿故事任务:进入各种世界,成为比原时空主角更狂炫酷拽叼炸天。势力庇护:天门和神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