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82700000016

第16章 你不得不知的经济学大师

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在经济学世界中,我们的无知甚于有知。

面对纷繁复杂的离散随机动态世界。

我们只有投以最童真质朴的目光。

然后借助极有限且粗陋的工具去发现未知、开拓有知。

经济学,从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一书以后,就变成了一门受人重视的科学。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预示着经济学的起飞和崛起。1969年诺贝尔奖增设经济学奖的举动更确定了经济学重要的学科地位。经济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被誉为“社会科学之王”和“皇冠明珠”。百年来,经济学领域的名家名著犹如暗夜里的熠熠星光,引领我们一点点地破译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未知的规律。在这里,我们介绍了七位经济学大师以及他们的著作给大家,了解这些,一定可以让我们获益良多。

“经济”的创造者——色诺芬

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公元前354),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雅典人,苏格拉底的弟子。公元前401年参加希腊雇佣军助小居鲁士(Kurush,约前424~前401年)争夺波斯王位,未遂,次年率军而返。前396年投身斯巴达,被母邦判处终身放逐。色诺芬是个多产作家,他的主要著作涉及面非常广,这里我们主要说一说《经济论》(Oeconomicus or Economics,亦译《家政论》),这部著作是现今流传下来的古希腊最早的经济专著,集中反映了色诺芬的经济思想和对经济活动的主张。

《经济论》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色诺芬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然后又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在第二部分中,色诺芬提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总的看来,色诺芬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

色诺芬一生经历丰富、著述众多。但是长期以来,西方史学界和学术界对他在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却评价不高。英国史学家约翰·布瑞在他的《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一书中,曾这样说过:“色诺芬在史学领域和哲学领域中,都是一个浅尝,他略有文才,写过多种多样的著作。只有把那些著作加在一起,才使他在希腊文苑中占有一席之地。实际上他的才智是平庸的,不能深入地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如果他生活在现在,也许是个第一流的新闻记者。就史学方面而言,他的真正贡献是写了一些回忆录。”

我们认为:尽管色诺芬在研究和理解历史的深度上不及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但是在观察和表现历史的广度上却有他自己的特点:角度新、视野宽。与此同时,公元前5世纪末至4世纪初的希腊史事,主要是靠他的记载才流传下来的。因此,色诺芬在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是不容抹杀的,也有人把他和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举,称他们为“古希腊3大史学家”。

色诺芬比当时的任何一个史学家都要重视人们的经济生活以及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的经济专著中,最早使用了“经济”这个词汇,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奴隶主经济理论,详细地记述了古希腊城邦的经济事务,为后人研究和了解古希腊的社会历史提供了方便。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卷中,为了说明古希腊的社会分工情况,就大量地引用过色诺芬的著作。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被后人称为“经济学鼻祖”。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了;母亲玛格丽特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还是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碍,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因而亚当·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亚当·斯密积极倡导“自由放任”和排除政府干预经济事务,促进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实现;1846年和1860年,“谷物条例”(对进口谷物征重税的法律,1436年实施,1846年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予以废除)与“保护关税”相继被废除。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使经济思想学派在几十年内就被抛弃了。实际上亚当·斯密把他们所有的优点都吸入进了自己的体系,同时也系统地披露了他们的缺点。亚当·斯密的接班人,包括像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变基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虽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这些大体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都可以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的继续。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他的一些思想已被搁置一边,因而人们容易低估他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是让经济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主要创立人,因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

作为一个经济原动力的利己心,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交换的基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必须给别人以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就有分工、有交换、有价值、有货币等现象产生。人们在利己心的支配下做各种劳动,从而构成了私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本性,将经济活动看作利己心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一切经济现象是客观的,都受某种自然规律的支配。既然利己心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的,追求个人利益就成了自然之理,对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就不应限制,亚当·斯密认为私利与公益似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一步一步趋向和谐与均衡,此乃自然秩序的本质。

《国富论》一书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也成为了开展现代经济学科的先驱。它也提供了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最为重要的论述基础之一,极大地影响了后代的经济学家,至今仍是经济学界最为重要而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老有所成”的经济学家——弗朗斯瓦·魁奈

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1694~1774)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他于1694年6月4日生于巴黎的蒙福尔·拉穆里的梅里村,他的父亲尼古拉·魁奈是个律师。但也有人说,魁奈出生于一个有才能的地主家庭。家庭经济情况虽不很困难,但因兄弟很多(据说在兄妹十三人中他排行第十),因此未能受到很好的教育,甚至到11岁时,仍然目不识丁。有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如下传说:魁奈有强烈的学习要求,曾有一次微明即起,从梅里村出发,步行几十公里到巴黎,买到所要的书,在当天回家的途中,就把它阅读完了。魁奈13岁时丧父,因想行医,16岁时到一外科医生处做学徒。不久到巴黎著名雕版艺术家罗歇福的门下工作五年,同时在附近的大学研究医学,并学习化学、植物学、数学、哲学等。五年后回乡,在蒙脱(Mantes)开业做外科医生,时年24岁。作为医生,他的声誉日渐提高,很多知名人士亦去就诊。

当时法国因柯尔贝尔执行牺牲农业扶植工商业的重商主义政策,经济问题十分严重,人民生活痛苦,这一切自然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魁奈把研究对象转向哲学,并更进一步转到经济学上来,并于1756年和1757年为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写了《农民论》和《谷物论》,这也是魁奈最早发表的两篇经济著作。此后,他又相继为《百科全书》写了《人类论》、《租税论》和《利息论》。在这些理论中,魁奈提出纯产品说、社会结构理论、资本理论、价值与货币理论等,而正是这些理论,为魁奈《经济表》的出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石,而这些理论中的纯产品,三个阶级的划分更是直接构成了《经济表》的理论基轴,贯穿着《经济表》的始终,同时也是《经济表》的理论前提和重要假设。正是在以上所提到的背景下,魁奈开始第一次试图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并对此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于是魁奈的《经济表》于1758年产生了,而这也是他关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的学说和对经济体系的全面总结。在宫中和魁奈经常聚会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有狄德罗、达兰贝尔、爱尔维修、孔狄亚克等,同时有许多经济学家也经常见面,如米拉波侯爵、里维埃尔的迈尔西埃、杜邦·德·奈穆尔、勃多、杜尔哥等,他们后来结成了经济学说史上有名的重农主义学派。重农主义译自 Physiocracy一词,原意为自然的主宰,有服从自然法以求最高福利的意思。后来亚当·斯密在《国民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把它和重商主义并列起来说明,把重商主义称为商业制度,重农主义称为农业制度。在凡尔赛宫中和魁奈经常来往的思想家中,狄德罗和达兰贝尔是《百科全书》的编纂者,《百科全书》第一卷于1751年出版。魁奈在1756年出版的第六卷中,发表了《明证论》和他的最初的经济论文《租地农场主论》,在1757年出版的第七卷中,发表了《谷物论》,由此开始了作为经济学家的活动。魁奈在凡尔赛宫中的有力的庇护者朋巴陀夫人,于1764年去世,这使他在皇宫中的地位降低了。1774年路易十五逝世后,魁奈退职,同年十二月,他死于凡尔赛宫,享年八十岁。

一个天才的业余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生于犹太人家庭,父亲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12岁到荷兰商业学校学习,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时拥有200万英镑财产,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1799年读亚当·斯密《国富论》后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参加了当时关于黄金价格和谷物法的讨论,181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23年9月11日去世,年仅51岁。他死得很突然,小小一只耳朵的感染就夺取了这位天才的生命。

由于所有的人在中学就学习过政治经济学课程,所以,大卫·李嘉图的名字在中国可能比任何国家都更广为人知。李嘉图于1772年4月18日出生在伦敦城。他是犹太人,有学者说,他之所以在后来的著作中喜欢抽象的演绎推理,就跟他的犹太血统有关。

李嘉图的父亲是个富裕的证券经纪人,所以,尽管李嘉图并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什么学,但他的父亲却有钱给他请任何他喜欢的家庭老师来给自己讲课。14岁时李嘉图开始“下海”,跟父亲经商。如果是这样一路下去,英国不过又多了个天才的证券经纪人而已。然而,李嘉图却爱上了一个跟自己家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姑娘。父亲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年轻气盛的李嘉图跟老父亲闹翻,21岁那年,父亲将李嘉图革出家门。李嘉图只好独立经营。他已经在证券交易界摸爬滚打了7年,所以,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在这些朋友们的帮忙下,他的事业很快就上了正轨。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已经发财致富。至此,仅仅发财致富已经不能让李嘉图看到人生的意义了,于是,他开始寻找在知识领域搞点什么。27岁那年,他偶尔读到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兴趣。不过,与其说是他选择了政治经济学,不如说是政治经济学选择了他。因为,两年前,英国宣布脱离金本位制,英镑正在经历剧烈波动,年轻的金融家李嘉图不能不思考货币问题。李嘉图虽然是天才,但搞经济学还得学会研究问题,尤其得学会写文章。对于没有好好上过学的李嘉图来说,这方面的训练是痛苦的,但又是绝对必要的,否则,我们也不会看到他那十一大卷著述了。

事实上,即使在修炼完成之后,李嘉图也不是一个坐在书斋里搞学问的人,相反,他是个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是个活跃的议员,整天为经济政策和政治问题忙碌着。

李嘉图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他继承了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坚持商品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并批评了斯密价值论中的错误。他提出决定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有活劳动,还有投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他认为全部价值由劳动产生,并在3个阶级间分配: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由此说明了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从而实际上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他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中的比较成本学说等。但他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永恒的,只注意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在方法论上又有形而上学的缺陷,因而不能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等量资本获等量利润等,这两大难题最终导致李嘉图理论体系的解体。他的理论达到资产阶级界限内的高峰,对后来的经济思想有重大影响。

跟穆勒的友谊对于李嘉图来说非常重要。正是在穆勒的再三催促下,李嘉图开始竞选国会议员,并于1819年2月当选。也是在穆勒的帮助下,他完成了自己的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本书于1817年4月出版。李嘉图相当自负,他说他的观点和大权威斯密及马尔萨斯不同,在英国能读懂他的书的人,不会超过25个人。但不管人们是否读懂,反正他已经大大地有名了,他一举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被誉为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被人们称为“李嘉图革命”。这部伟大著作所阐述的思想至今仍然让人们受益无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出版,逐渐被人们认可,成为畅销书,曾多次再版,成为经济学说史上一部真正的辉煌巨著,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经典研究方法的基础。这部巨著囊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所有理论,包含着李嘉图的全部思想精粹,成为《资本论》的重要思想源泉,在亚当·斯密和马克思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他的比较成本学说早已脍炙人口,形成了19世纪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性税收的讨论基础;而他的货币理论,则是现代货币理论的基础。

李嘉图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斯密奠基的基础上正式建立起了古典经济学的大厦。他的劳动价值论在新古典兴起之后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但他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于自由贸易的贡献却是不朽的。

伟大的导师——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20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惠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除母语德文外,他先后攻下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英文和意大利文。马克思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马克思在经济上的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

1850年12月,马克思领到了一张英国伦敦博物馆的阅览证,从此,阅览室成了他的半个家,他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下午8点左右,回到家里还要整理阅读材料所记录的笔记,一般情况,他都是到深夜两三点钟才休息。他曾对别人说,我为了为工人争得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那么,马克思在伦敦博物馆里都做了些什么呢?原来他是在认真写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皇皇巨著《资本论》。他每天所摘录的大量资料,都是在为写作《资本论》做准备的。其实,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了,只不过到这时,他把主要精力集中运用到了这部书上。据有人统计,在世界一流的伦敦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他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100余本!马克思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终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

《资本论》就是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所以,我们说资本范畴是《资本论》的中心内容,也可以说,它的中心内容是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干活付钱,这是错误的认识,就是说工人干活,资本家付给他钱,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实际上,这不是“等价交换”,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己所得的报酬,如一个工人一天劳动所得为8元钱,而他在一天之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止8元,可能是16元,也可能是24元,还可能更高。这怎么能是“等价交换”呢?那么这多余的部分,即这个工人工资之外的8元或16元或更高的数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无偿地剥削走了。马克思把这个“账”算清以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手段、诀窍就给暴露出来了,这使广大工人阶级更认清了资本家的剥削方法,从而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待遇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就这部书的历史意义,恩格斯曾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一览无遗”。

“折中”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

马歇尔1842年出生于伦敦郊区的一个工人家庭,虽然家境一般,父母却努力让他受到很好的教育。青年的马歇尔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尽管他对哲学饶有兴趣,但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毕业后,马歇尔在剑桥大学任教9年,然后到了牛津大学,1885年他回到剑桥大学任教直到1905年退休。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马歇尔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他分析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但更多的会导致价格的上升。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出,这使得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因此,马歇尔得出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在长期里,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

马歇尔特别关注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他把贫困问题归因于劳动市场。在劳动市场里,非技术性劳动的供给由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所决定,即工资水平上升时,人口增加,从而劳动供给也增加。但对非技术性劳动的需求却因为机械化而持续减少。供给与需求这两种力量使非技术性劳动的工资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缺乏技能和谈判力量的工人只会得到较低的工资,这导致穷人的健康和教育水平无法提高,他们的儿女也会有同样的遭遇。马歇尔把解决贫困的希望寄托于教育,他主张限制非技术工人的家庭规模和建立累进税制度,但不主张设立最低工资保障和工会。在宏观经济学方面,马歇尔采用了购买力平价的概念来解释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

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该书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在西方经济学中以马歇尔为核心而形成的新古典学派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而《经济学原理》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

这部著作的出版,不仅使他本人声名显赫,而且连同他的门徒也备受青睐。由于他们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故被称为剑桥学派,马歇尔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他的门徒中有名的有庇古、罗伯逊和凯恩斯。剑桥学派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这是因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看作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因此,马歇尔被称作“新古典学派”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

马歇尔在经济学领域中最成功之处在于他的折中和综合。他的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真正创新的观点不是很多。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连续原理”为基础的个体分析和需求供给理论中的“弹性概念”,而其他观点主要是对以前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的继承和发扬。当然,他在自身所处的那个时代各个学派的争论中得到了许多好处,这些争论不但激发了他个人智慧的火花,更为他作一次大的综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了解马歇尔时代的各个经济学派的观点对于理解马歇尔所作的折中和综合是很有必要的。

凯恩斯革命——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因开创了所谓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1883年6月5日他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毕业后,他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他又留在剑桥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以准备英国文官考试,并于1906年以第二名的成绩通过文官考试,入选印度事务部。任职期间,为其第一部经济著作《印度通货与金融》作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1908年他辞去印度事务部职务,回剑桥任经济学讲师至1915年。其间1909年以一篇概率论论文入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另以一篇关于指数的论文获亚当·斯密奖。概率论论文后稍经补充,于1921年以《概率论》为书名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他应征入英国财政部,主管外汇管制、美国贷款等对外财务工作。1919年初他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同年6月,他因对赔偿委员会有关德国战败赔偿及其疆界方面的建议愤然不平,辞去和会代表职务,复归剑桥大学任教。不久表明其对德国赔偿问题所持看法的《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出版,引起欧洲、英国及美国各界人士的大争论,使其一时成为欧洲经济复兴问题的核心人物。在任教同时,他不仅撰写了大量经济学文章并担任皇家学院总务长。1921~1938年任“全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期间,其对股东的年度报告一直为金融界人士必读而且是抢先收听的新闻。他在1940年出任财政部顾问,参与战时各项财政金融问题的决策,在他的倡议下,英国政府开始编制国民收入统计,使国家经济政策拟订有了必要的工具。1944年7月他率英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英国理事。在1946年3月召开的这两个组织的第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裁。返回英国不久,他因心脏病突发于1946年4月21日在索塞克斯家中逝世。因其深厚学术造诣,曾长期担任《经济学杂志》主编和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1929年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晋封为勋爵,1946年剑桥大学授予其科学博士学位。

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著,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增长一无可取。甚至1929年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就德国赔款问题论战时,他还坚持国际收支差额会通过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动,自动恢复平衡。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于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后简称《通论》),《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毫无疑问,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敢于打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承认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首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的贡献是极大的。

凯恩斯不仅是经济学理论上的天才,而且还是位大胆的实践者。虽然说来容易做来难,但他仍然不顾风险,亏了再赚,毕竟技高一筹,果然名利双收。

最后,我们用凯恩斯的墓志铭来缅怀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

不用为我悲哀,朋友,千万不要为我哭泣。

因为,往后我将永远不必再辛劳。

天堂里将响彻赞美诗与甜美的音乐,

而我甚至也不再去歌唱。

知识链接: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工业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当时合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基金放于低风险的投资,以其每年的利润和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经济学奖六项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或组织。

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结果每年都是最先公布的,早于其他奖项的公布。这反映了和平奖的重要性。诺贝尔因发明硝化甘油炸药而致富,他本希望该发明广泛用于工业(如采矿、建筑)用途,但很可惜,他的发明曾被用于战争。在生前,诺贝尔希望全世界的科学家,不论工作的领域是什么,都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首次颁发。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以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所作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声明:克鲁格曼整合了此前经济学界在国际贸易和地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推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

在经济领域,贸易和地理的模式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自由贸易及全球化的影响如何?全球城市化进程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论来回答这些问题,并通过这一套理论将原先国际贸易与经济地理中各自为政的研究领域整合成统一的版图。

克鲁格曼的理论以大家熟知的“规模经济”概念为基础,即许多商品和服务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而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商品有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某地的小规模生产最终将让位于为全球市场进行的大规模化生产,企业通过提供类似产品而相互竞争。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存在差异,并对为何有些国家出口农产品而另一些国家出口工业品作出了解释。克鲁格曼的新理论则对下述现象作出了明确解释:全球贸易事实上是由那些条件类似的国家所主导的,而且它们所交易的为类似产品,比如,瑞典同时出口和进口汽车。这样的贸易方式使得专业化和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并导致商品价格下降、种类趋繁。

结合规模经济效应和运输成本的下降还可解释下面两个问题:为何全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为何类似的经济活动会集中在同一地区?运输成本下降可以产生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即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更多的大规模生产、更高的实际工资和更丰富的产品种类,而这反过来又刺激人口进一步向城市移民。根据克鲁格曼的理论,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很可能导致一个地域被分割成高科技的都市中心和欠发达的“外围”。

面对荣誉,克鲁格曼是怎么想的呢?他说:“我们都想得到权利,我们也渴望成功,但是对我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理解带来的快乐。”

同类推荐
  • 江恩股票走势探测

    江恩股票走势探测

    《江恩股票走势探测》内容简介:没有人可以学完所有用来预测股票3年、5年、10年或20年后市场走势所需的知识,但如果他既是一个深入的研究者,又是一名勤奋的工作者,在积累多年的实战经验后,他学到的东西就会越多,知识得来也更容易。
  • 一卖就赚

    一卖就赚

    本书内容包括:看K线图卖出、看形态卖出、看行情卖出、看成交量卖出、炒股疑难问题讲解。
  • 狙击涨停板

    狙击涨停板

    本书就是专门研究狙击涨停板的,书中阐述了我狙击涨停板独到的见解与操作技巧,阐述了股价在暴跌之前的多种形态以及卖出的操作策略。
  • 中国新股民新基民必读全书(股票篇)

    中国新股民新基民必读全书(股票篇)

    任何一种技能,除了进行大量实践之外,一定要有丰富的理论指导。本书阐述了中国股民必须掌握的各种基本知识,简单易懂,实用性强,可以让股民很容易在股市如鱼得水!这本书的目的在于普及股票投资的基础知识,开阔人们的眼界,使投资者了解和掌握基本投资原则和投资技巧,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相信它一定会给许许多多的股民予启发和指导,帮助读者了解更多实用的知识,在股市浪潮中走向巅峰。
  • 做“财”女有“钱”途:女人一定要知道的理财知识

    做“财”女有“钱”途:女人一定要知道的理财知识

    本书共分六篇,前五篇分别从管钱、赚钱、省钱、生钱、花钱几个方面为你做"财女"指明了"钱"途;第六篇辑录了世界各地财富女性找到"钱"途的成功事例,为你走向财富之路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与传统妇女把钱放在银行里的理财方法相比。当今的“财女”已经不满足于只“吃”利息。关注投资领域,关注时尚潮流,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已成为“财女”们营造美丽人生的三大法宝。不管是炒股票、买基金、做房地产,还是投资书画、古董,她们都没问题。“财女”们相信,只要认准投资目标并聪明理财,就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热门推荐
  • 缦绾红妆

    缦绾红妆

    【嚣张跋扈小郡主】+【腹黑痴情大司空】郡主又打人了!郡主把宫门给拆了,太嚣张跋扈了!郡主又闹上了,把司空府给点着了!大司空:……又不是什么大事,我担的起,你们别坏了郡主的兴致!!
  • 追爱之不放弃

    追爱之不放弃

    一切因你而开始,一切因你而美好,一切因你而憧憬。因为你我有了奋斗目标,开始了追逐的生活,追寻挚爱的心。“你后悔跟我在一起了吗?我就是这样喜欢把别人的爱看成理所当然,所以我不值得,离开我,你会过的更好。”“我也想离开,忘记这里的一切,可是我怎么也放不下,爱得太深了吧”
  • 摄政王的小野猫又咬人了

    摄政王的小野猫又咬人了

    摄政王府最近多了一只叫小七的猫。小七又白又胖,长得可爱,声音甜美,很快就成为了摄政王顾城渊的心尖宠,就连上朝都要带着它。宫里头妃子想要将小七扔到河里淹死。顾城渊:废除妃位,打入冷宫。宫外户部侍郎想要将小七掳走。顾城渊:打断他的腿,废除官爵。一时间整个岚州城无人敢动摄政王的宝贝小猫咪。可这有一天,小七突然不受宠了,因为府里多了位神秘美人儿,只在夜里才会出现在王爷的睡榻上。不过,这美人儿似乎不太喜欢小七,因为府里的人从来都没见过一猫一人同时出现过。而宣尹若则是抱着他的冰山王爷心情美哉。白天:喵呜~夜里:王爷,求抱抱~【清冷偏执心机摄政王×人美心甜机灵小野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宝具使的二次元

    宝具使的二次元

    一个拥有着具现宝具能力的人,在连通无数个二次元世界的守望之塔中轮回历练的故事。(本书中的宝具会依照Fate原著,只会加入不超过十个的原创。)(新人新书,求支持!)
  • 穿越毒妃:王爷从了吧

    穿越毒妃:王爷从了吧

    穿越是个意外,恋爱是个误会,事实上她只想杀了他领了她穿越后的第一桶金走人,但是为何如此艰难!难道执行任务就得贡献生命吗!“今夜,就小花子吧!”“好嘞,爷。”今夜就能下手了。某女眼里散发着金光。“怎么这么臭。”某爷不满的转过身。“回爷的话,这是铜臭!”某爷睨了一眼某女,啥也没说,抬步高冷的走进了卧房。第二日......
  • 穿越之静女其姝

    穿越之静女其姝

    嗯,一不小心她穿越了,可别人穿越都是醒来就是宫斗宅斗,她却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惊闻自己身世的秘密,好不容易逃出家门,不知道在这个举目无亲的世界里她该何去何从,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 当我遇上——你

    当我遇上——你

    一位少女正躺在草地上,欣赏着周围的美景。突然,一阵手机铃声打破了这宁静。“喂。”某少女用零下十几度的语气问道。“诶,你能不能不要用这零下几十度的语气啊?”沈幻沐问道。“不能”“你两能不能不要那么逗?”慕璇问道。......
  • 重生一见钟情

    重生一见钟情

    他是患有自闭症的足球天才,空洞的世界,只有足球和她才能让他感到心安。因为她,他愿意走出自己的世界。他说:我从不相信一见钟情,但自从遇到你后,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心跳。对他来说,她是他人生的完整。她重生归来,没有白莲花,没有绿茶婊,没有渣男,不为复仇,也没有多大的野心。对她来说遇见他,只是人生路上的意外。说好的重生大开金手指,结果空间,系统……有个屁,好像‘重生’的主角都不是她……【无原型,伪球迷,无原型,伪球迷,无原型,伪球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文中某些地方具体到时候会在评论中说明,请关注。】
  • 我是昊天塔

    我是昊天塔

    我叫洛桓,原本过着一个普通高中生该过的生活,但是因为她的出现,我的得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一场冒险就此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