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54600000075

第75章 我的治学之路

我是怎样踏上学术研究之路的?经过了怎样的历程?我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为何?漫长的学术生涯历练,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什么启迪,进而在自己生命安顿方面又有什么体悟?方方面面,令我追忆,令我反思。

学术研究的主要历程

从1962年至今,我的学术研究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阶段:

(一)起步(1962—1965)。佛教内涵丰富,如何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研究?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先从佛教人物个案研究入手比较合适,于是决定开展魏晋南北朝佛教代表人物的系列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在《新建设》、《哲学研究》和《人民日报》发表了研究道安、慧远、僧肇的论文四篇和书评两篇,其中《试论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还被美国译成英文,刊载于该国的《中国的哲学研究》。

但是,好景不长,随后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我的学术研究不得不停顿了。

(二)拓展(1978—198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重操旧业,继续进行佛教人物的个案研究,又陆续撰写出一些论文。中华书局嘱我将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结集出版《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后又撰写《慧远及其佛学思想》。我的佛教人物个案研究是与中国佛教典籍研究紧密结合的。这期间我与几位师友合作,就中国佛教的重要典籍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标点,由中华书局出版四卷本《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我个人也撰成《华严金师子章校释》一书。此外,我还应中华书局之约,在为高校哲学原理教师进修班授课讲稿的基础上,撰写出《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后于1990年出版。在该书中,我充实了若干佛、道两教的哲学思想内容。

(三)专攻(1988—2002)。自完成《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书稿以后,我就开始集中地研究中国佛教哲学。研究这个课题是我学术研究的最大兴趣、最大愿望和最大追求。我大约花了15年时间,发表约百篇相关研究论文,最后撰写成《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一书。此书是从中国人的佛教著作出发,以中国哲学思想及印度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为参照系,以哲学问题、理念和范畴的研究为核心,来梳理中国佛教哲学的重要思想,勾勒中国佛教哲学的体系结构,阐明中国佛教哲学不同于中国固有哲学及印度佛教哲学的基本特点,凸显中国佛教哲学的独具异彩。

在完成《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以后,我采取适应工作和课题的需要,结合参加学术会议的主题和关注现实问题来开展学术研究。在研究领域方面,除继续研究佛教外,还拓展了两个领域,一是探讨宗教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学术研究的态度与方法

回顾以往学术研究的历程,就佛教研究来说,我的治学态度主要是秉持“中国本位”和“心性体会”两条原则;在治学方法上,是运用以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为主的哲学研究法。

所谓“中国本位”的态度,是基于中国人对待外来佛教的根本立场而形成的特定的治学原则。中国人是以先前本国文化结构即先入之见去理解佛教的,是以中国人的实际需要和精神需求去对待佛教的,是以中国儒、道本土文化去改造佛教的。中国人这种对待外来佛教的文化立场,决定了我观察、探究佛教的视角和态度,认为外来佛教只有适应中国环境,才能在中国流传发展、开花结果,也就是外来佛教一定要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实际相结合、相适应,接受中国环境的影响和改造,才能在中国产生持久的影响和作用。

佛教作为宗教文化,正如汤用彤先生所讲的,同时包含宗教与哲学两个方面。作为宗教,佛教具有深邃的哲学思想;作为哲学,佛教具有强烈的宗教情绪。因此,对佛教宗教方面的研究,必须具有“同情的默应”;对佛教哲学方面的研究,应该具有“心性的体会”。这一点构成我研究佛教的又一重要原则。

在学术研究方法方面,我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但主要是采用哲学问题研究法,即是以哲学问题为纲来叙述哲学重要问题的源流演变。此法能够比较清晰地阐明哲学问题的形成、争论、演变和解决的历史过程,比较容易体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如何进行中国佛教哲学问题的研究?我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为八条:结合现代哲学发展的要求,筛选、总结中国佛教的重大哲学问题,构筑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运用现代语言诠释中国佛教哲学的概念、范畴;寻究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原来意义;体会中国佛教某些哲学语言的言外之意;探索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规律;总结中国佛教哲学理论思维成果;进行比较研究,以把握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特色;阐发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与意义。这八条是我的佛教哲学问题研究方法的初步总结。

学术生涯与人生追求

长期从事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对我个人的安身立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思想使我受用终身:使日常生活富有人文精神,使生命质量有了提高,使人生追求更有意义。

(一)立志求真。为了实现研究学术、追求真理的志向,我给自己的座右铭是“立身有道,学有专长”,即为人要正直真诚,志美行厉,而学有专长则可以对人民做出切实的贡献。求真为了创新,就要立论立说,而从事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关乎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对我来说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而也有助于自己把做学问和做人统一起来,有助于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不争而争。这是我为人和治学的基本态度。“不争”是淡看名利,淡泊纷争,追求平淡,保持平和,甘于寂寞,安于无闻。“不争”要求拒绝急功近利,拒绝浮躁,拒绝空泛,拒绝草率,拒绝低质。“不争”要求心无旁骛,静心专一,有时几乎要求达到一种犹如老僧入定的物我两忘的境地。“不争而争”,有所“不争”才能有所“争”,“不争”是为了更好的“争”。长期以来,我选择在图书馆备课、研究、写作,几乎放弃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我的“不争而争”的人生价值取向,实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哲学思辨与资料积累。这是我学术研究的两个着力点,两大基石。具有哲学思辨能力,就有了指导观点和分析方法,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揭示出本质,并避免陷入罗列材料的烦琐主义。资料积累是治学的重中之重,言必有据是实事求是研究学问的前提和基础。在积累资料方面,反复精读、读通几部经典之作,并对原著进行标点、校释和今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料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厚积薄发。

(四)独立思考与独立人格。中国古典哲学十分重视知识分子人格的培养和坚持。漫长的学术生涯使我体悟到,作为一个学者,坚持独立思考,既是治学的生命,也是人格的体现。学者的生命在于治学,治学重在学术创新,而学术创新又离不开独立思考,离不开自由思想,离不开独立人格精神。我每当独立自由思考、实事求是地研究学问时,就会有新的创获,新的见解;而每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就会给自己带来窒息思考、桎梏思维的困境。这是深刻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一生不争,福报自来”,这是2005年10月25日新加坡《联合晚报》评介我的八字标题,使我思索良久,难以忘怀。我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人文学者,我当感恩国家的培养,今后我将继续为祖国的学术繁荣贡献绵薄之力。

[原载《光明日报》,2010 08 17]

同类推荐
  • 论行走

    论行走

    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改变万千年轻人看待生活的方式。爱美,才能真正感受到驻留在世界的中心。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鸡汤肩负不起生活的重压,哲学可以。放下一切,去行走,此时的你是自己心灵的主宰!波通过行走,在风暴中抒写激情的诗篇;梭罗通过行走,在瓦尔登湖边完成对野性的征服;本雅明通过行走,在城市游荡中成为诗意的漫游者。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行走,我们都在行走中寻找意义。而日常的行走,是简单的疗愈。看完这本书,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放下手机行走起来,去激发创造、唤醒自由,同时也令灵魂获得平静。
  • 列子臆说(上册)

    列子臆说(上册)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爱灵魂自我教程

    爱灵魂自我教程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哲学的基础教程。爱的“理论”像水的化学式H2O,抽象、看不到尽头,但对于我们理解行为中的爱十分关键。“性”像灼热的水,持续的时候很美妙,却无法持久。“婚姻”犹如冰块,是爱的最稳定的呈现形式,却潜伏着丧失激情和活力的危险。“友谊”是爱的最普通、最高的表达,它像液态的水,时时变化却长久持续,又像河流蜿蜒穿行、回归大海,是爱的真正的目的地。全书既有课堂的机智灵活,又有行文结构的科学严谨。每周的课程后面都列出了八本书(“推荐读物”)和八个问题(“供深入思考/辩论的问题”)。全书末尾附有“术语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至尊歌者

    重生之至尊歌者

    这是一个重生的歌者带着地球上的音乐系统来到一个和地球平行界开始了他的音乐梦想他是音乐的点金手综艺节目只要有他的身影都会成为焦点
  • 北雁南飞·第三部分(张恨水经典小说)

    北雁南飞·第三部分(张恨水经典小说)

    《北雁南飞》是张恨水的一篇章回体小说,以作者少年时在江西三湖镇私塾的读书经历为背景,描写了少女姚春华与少男李晓秋的爱情悲剧,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法,令人掩卷叹息的情节,以及三湖镇民风、民情、民俗的生动勾画,为我们提供了晓清江南小镇的社会情景以及学堂生活实录,从这些描写中不难寻觅到作家张恨水走过的足迹,是比较典型的旧式才子佳人小说。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8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 大悬疑·藏玉琀蝉

    大悬疑·藏玉琀蝉

    以蒙古帝国萨满神巫为源头,以神权与王权之争后留下的神秘驼皮为灰线,一直伏延至几百年后,各界收藏家、考古学者、倒手、炒家、法医、刑警千方百计寻觅追踪,从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阴谋活动。它既是悬疑小说、历史小说、探险小说、宗教神秘小说、古玩收藏小说、推理侦破小说,但它又不属于上述任何一个门类。它糅合了上述所有流行元素在内,包含了神秘学、历史、考古、宗教、侦探、法医、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它颠覆了传统类型小说的概念,作者甚至找不到一个准确的书名,来涵盖文中所涉及的庞大知识体系与门类。
  • 拽丫头:校草校霸都爱我

    拽丫头:校草校霸都爱我

    “拽丫头”系列姊妹篇,续写拽丫头与校霸的爱情故事。拽丫头第一天到学校,先和一个大帅哥吵架,后来脸盆砸到他的头……这个帅哥竟然是学校第一大风云人物:慕容雪。他竟然当众说喜欢拽丫头,还要带着拽丫头去开房……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首!
  • 人一生不可不读的哲理美文

    人一生不可不读的哲理美文

    许多人为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心机,殊不知一滴水里蕴涵着大海,一句话中蕴藏着博大的智慧。一本好书可以滋润你的心田,一篇美文也可以让你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 蜜宠甜心:总裁的双面娇妻

    蜜宠甜心:总裁的双面娇妻

    如果你有一个机会,可以体会不一样的人生。那个人美丽大方、成就斐然,你愿意用六个月的时间体验一下那个人的时光吗?如果温小白提前知道,厉少爵喜欢她的话,她肯定不愿意。厉少爵喜欢温小白,或许在温小白还没意识到自己喜欢他的时候,他将这个女孩儿放在心尖上,小心珍藏。可是这场爱情,是始于女追男,温小白本以为,自己追厉少爵的过程中,会经历各种波折,却没想到,他竟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意和她交往,并且,还很自觉的避开那些主动凑上前的烂桃花,温小白被这波操作搞得风中凌乱了......本文轻松幽默、女主智商情商在线、男主外表高冷腹黑、内在温柔体贴、会主动站在女主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的男主,你们不来看看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空仙龙

    时空仙龙

    它本是仙界圣龙,却因仙界排斥妖兽,遭遇真仙追杀,无奈只好自毁肉身,撕裂空间只留下一丝魂魄流浪于时空中墨家小子有幸得到这一缕魂魄,从此走上逆天之路手持仙界仙器,口道阵法玄妙我墨凌,来也!
  • 执勤门

    执勤门

    人生路漫漫,去做你该做的事情。通过努力去享受过程,获得结果。十年饮冰,热血难凉。在'遗武世界'中,一个温文尔雅的少年在成就'魔帅'名号的同时,带领'执勤门'争霸诸天的传奇故事。他常说:“我选择的道路,可能是被逼无奈,也可能……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一路前行,跌宕起伏,至于结果,交给造化。”
  • 时光很甜and你也是

    时光很甜and你也是

    “你好,你可以叫我淼淼,你叫什么名字吖?”林意喵问着另一个小奶包“为什么要告诉你?我又不认识你。”小奶包回问。林意喵摸了摸鼻子讪讪道:“那好吧,那我以后就你包子哥哥咯!你的脸像包子一样很好吃的样子”许多年以后…………“嘿,伍辰壹,做我男朋友呗,我看上你了”“不,我有喜欢的人了。还有…………放开我…………”林意喵看了看被自己壁咚的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