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31300000001

第1章 绝假纯真说路遥——海波《人生路遥》序

海波先生嘱我为这本书写几句话,我二话不说就答应下了,甚至忘了客气一下,谦虚一番。书是我推荐给向继东先生的,向先生又慧眼识珠,决定出版,我不写谁写?

为什么我会推荐?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大约十年前,我就知道有海波这么个人了,因为网上有张他与路遥勾肩搭背的照片,广为流传。照片中,路遥胖,挺胸凸肚,踌躇满志,像个政治家;海波瘦,抿嘴收腹,目光下垂,像是乡镇干部。我就想,这个海波是谁呀?

2010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路遥全集》,邀我参加出版座谈会。回来翻阅路遥通信,发现他写给海波的信收录得最多,一下子恍然大悟:他们关系不浅呢,肯定是陕北“好基友”。脑子里就开始蹦诗: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路遥我搂定宝塔山。白羊肚手巾红腰带,海波俺迎过延河来。

但我真正“认识”海波,是在2015年。那一年,厚夫的《路遥传》出版,他托一位朋友赠我大作,读后感慨颇多。又见他频繁引用海波《我所认识的路遥》(编者注:本书为《我所认识的路遥》的增订版)一书,立刻让我意识到此书价值,于是就想请回一本。上网查,发现各个书店均已无货,又见这本书出自长江文艺出版社之手,便向在该社北京分社供职的一位学生求助:“能不能给我弄本?”她侦察之后回复我:“那本书是总社出的,但断货已久,总社的库房都没有。我已让同事问责编,看能否从责编手里搞到本样书哈。可能时间会长一点。”我鼓励她:“钻头觅缝!就佩服你这种上天入地求之遍的革命精神。”

我等不及这本书,就在海波博客里读起了网络版。待连载读完,我这位学生也在微信中大呼小叫:“书到啦!”我喜出望外,说:“伟大啊。”发过一连串的表情包。她说:“哈哈,啥伟大啊,悲哀啊。断货了都没有信心加印,还得从责编手里淘样书。”我说:“那就比较伟大吧。”当年祝福周副主席,不是叫“比较健康”吗?

我把找书的过程交代如上,一是要说明我想读此书的急迫之心,二是觉得这样的好书断货既久,只有赶快让它再度出山,才对得起读者。这是我推荐此书的理由之一。

理由之二当然是它的价值。海波与路遥是“从小一块耍大”的好朋友,两人的交情达三十年之久。路遥当年英年早逝,别人的怀念文章满天飞,但他却写不出,结果被曹谷溪“痛骂”一顿。以我之见,海波当时不是不想写,而是不知如何写,因为他对路遥知根知底,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海波说:“提灯的人是瞎子。”我则想起鲁迅先生名言:“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为什么“必须在痛定之后”?实际上鲁迅也早有解释:“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除此之外,其中或许还涉及距离与真实的关系。距离太近,真实自然还是真实,但这真实又被浓情浸泡,便不免会肿着胀着扎煞着,以致马瘦毛长,华而不实;拉开距离,真实才能冗繁削尽留清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我在怀念童庆炳先生的文章中写过:“我需要距离,因为距离不仅产生美,而且还能沉淀出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接着写道:“我也需要寻找写作的契机,因为,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也许,只有在讲述故事的年代里,那些故事才能被我从容讲述。而现在,我还没有找到心情和笔法。我只能写出局部的真实,其实那只是冰山一角。”将心比心,海波写路遥,是不是也在寻找着“讲述故事的年代”?

路遥去世十八年之后,海波终于写出这篇大文章,我们也就顺着他的私人化视角,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路遥。例如,路遥过继给他大伯当儿子,世人皆以为是被动为之,海波却觉得这是路遥的主动选择,唯其如此,他才能圆自己的上学梦。再比如,关于路遥与林达的婚姻,议论者不少,但在海波这里,我们却看到了更为丰富的细节。路遥被初恋女友(北京知青)抛弃,海波劝他找本地女子,踏踏实实过日子,不料路遥生气了,说:“哪一个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学?不上大学怎么出去?就这样一辈子在农村沤着吗?”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于是路遥痛下决心,以后还找北京知青。路遥与林达结婚,后来琴瑟不调,海波既分析谁对谁错,也告诉我们一个细节。有次路遥对他说:“我和林达即使有点小分歧,也很少争论。为什么呢?因为她说的是普通话,我说的是陕北话。争不过两句,我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不是和爱人说话,而是和一位播音员或者讲解员说话,说着说着就糊涂了,忘记自己为什么争论了。”这个段子很能让人浮想联翩,甚至让我跑到了苏联电影《两个人的车站》那里。与此同时,海波又爆料道,1987年他在鲁迅文学院学习,路遥来京办事。有次路遥上街回来,狼吞虎咽,一口气吃下六个馒头、三份素菜后,拉着海波打车直奔王府井。那天路遥见物触物,见人撞人,情绪激动,几近失态。折腾完之后回来,路遥才告诉海波,他见到初恋女友了,与她平静地说话,感觉就像遇到一块儿当过民工的熟人。海波道:“既如此,何不请人家吃饭,多聊一会儿?”路遥说:“没这个必要。”海波反问:“那干吗情绪激动?”路遥一下子爆发了:“难道不应该激动吗?你知道她是在什么情况下抛弃我的吗?你知道这种抛弃意味着什么吗?你知道雪上加霜吗?你知道一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身边的‘反手一刀’吗?你知道我为了证明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咬了多少回牙吗?”这个细节让我明白了路遥的“创伤性内核”在哪里,也让我加深了“作家与白日梦”的理解。由此再来琢磨《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黄亚萍的爱情故事,那种刻骨铭心的体验是不是其来有自?

路遥的写作观也让我深思。海波从路遥为什么会写《惊心动魄的一幕》这个故事讲起,随后总结道,该作发表虽历尽磨难,但最终获奖却修成正果,这样一来,也规定了路遥的总体创作取向:“站在政治家的高度选择主题,首先取得高层认可,然后向民间‘倒灌’。”如此做法,也就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站得高,看得远,题材选择精准,能连连获奖,扬名天下;二是因为主题先行,写作就并非水到渠成,而是先建红旗渠,再引漳河水。半山腰上修建“人工天河”难不难?难!难于上青天。所以路遥写作很吃力,挺费劲,“写一个东西脱一层皮”。当海波如此反思路遥的写作观时,他就给我们提供了理解路遥的另一个维度。在我的心目中,《平凡的世界》已是“民选经典”,但它显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这种缺陷是不是与路遥的主题先行、用力过猛有关?

还有路遥的抽烟观。据海波言,路遥抽烟档次很高,甚至高到了与其收入不相称的地步。为什么要抽好烟呢?路遥有一番“歪理邪说”:只有抽着高档烟,才能营造一种庄严的心情;只有保持庄严的心情,才能进行庄严的工作。而更隐秘的原因在于,如此操作还能先声夺人,压人一头:“我抽的烟五块钱一包,你抽的烟六毛钱一包;我敬你的烟,你抽着舒服,你递给我的烟,我纯粹就不接,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自卑和我的自信哪一种是可以避免的呢?不论你此时的心情是惭愧也好,无奈也好,不平也好,甚至眼红也好,但在总体上,你已经被这件‘烟事’给压住了,已经没有观察我们交谈的兴趣了,更谈不上评判。而我却不一样,我会有滋有味地边抽烟边看你的表情,揣摩你的心情。”这种抽烟观,往小处说是生活小窍门;从大处讲,说不定就关联着波德里亚的“符号价值”。“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这是冯小刚贺岁片《大腕》中的经典台词,也是“符号价值”的中式表达。路遥聪颖过人,他是不是凭借其“抽烟哲学”,早已参透了波德里亚所说的高级机密?

还有路遥的报恩观:把所有的恩情“扎成捆”,“打成包”,集中起来一起报。这种观念不寻常,其中隐藏着大智慧。

婚恋观、写作观、抽烟观、报恩观、交友观、人生观……就这样,海波历数他与路遥的交往史,侧面讲述路遥的成长史,重点打捞路遥人格结构中的复杂元素,如数家珍,倾其所有,令人遐想,启人深思。所有这些,我在这里是无法一一列出的。故以上所言,只是择其要者,蜻蜓点水。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是吸引着我一口气读完的。为什么它如此诱人?我觉得还是因为真实。仔细想想,我们虽然总在呼唤真实,但一方面,真实不易;另一方面,即便都是真实,其实也分三六九等。从写人记事做传记的角度看,借用弗洛伊德的说法,真实或许可以一分为三:“本我”之真、“自我”之真和“超我”之真。“超我”是道德之我,理想之我。许多人写人写己,往往在“超我”上下功夫,于是自己被擦得锃光瓦亮,他人被打扮得花枝招展,仿佛圣人降世,仙女下凡。你不能说这种真实不真实,但你又很难说这种真实很真实,这样就有了“自我”之真与“本我”之真。“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很功利;“本我”追求“快乐原则”,太任性。这两种“我”自然更本真,但又很不好写。把它们写出彩来既需要勇气,更需要诚实。假如能在这两个层面进入他人世界、深入自己心中,才算达到了真实的另一种境界。

我以为,海波是在“自我”之真和“本我”之真上琢磨过一番的。于是面对路遥,他不但呈现其“高大上”,更要描摹其“矮矬穷”;不但写他走阳关道,更画他过独木桥。而路遥的矛盾、苦恼、影响的焦虑、自我中的本我、小我中的大我、凌云壮志中的私心杂念、比学赶帮超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等等,都被他回溯、捕捉、记录、咀嚼。这样一来,海波笔下的路遥不是完人,也不是美人,而是真人——绝假纯真,真实得一塌糊涂。最近我刚好读到一本北师大老校长王梓坤的传记作品,刘培杰先生在书后的“编辑手记”中说:“此书写传主‘神性’多写‘人性’少,是其美中不足之处。”休谟说过:“只有写了自己丢脸之处的自传,才可能是真实的自传。”海波没怎么写路遥的“神性”,而是把他充分“人性”化了。画神容易画人难,人性写好不简单。海波这么写路遥,或许会让路遥的“粉丝”失望,但我觉得只有这么写才自然天成,才真实可信。

或许因为写的是路遥,我感觉海波下笔比较谨慎,路遥的“丢脸”处他还适当搂着。而在海波的自传作品《回望来路笑成痴》中,他似乎已把自己这张老脸豁出去了,于是“丢脸”处俯拾皆是,“打脸”处排山倒海。那里面也有路遥,只是路遥已成配角。

像路遥一样,海波也是作家。作家写作家,思想性可能不足,但文学性往往爆棚,这是其好看的一个方面。海波这本书虽未汪洋恣肆,但我已看到其中的气象了。比如,他说他领教过路遥的呼噜,地动山摇,让他夜不能寐,叹为观止。不仅此也,他还把路遥的呼噜主客二分。您瞧这客观呼噜:

“客观呼噜”的动力来自身体:气出丹田,声出咽喉;长如山叹息,短如水呜咽;呼气时能牵引身体上飘,吸气时能压得床垫下陷;舒展时八小节一拍,急促时一小节八拍。最令人惊讶的是,他躺着打、仰着打,且各有各的“打法”。躺着打时,声长和体长同进退,音高和胸高共起伏,打得理直气壮、天高地远、气吞山河;仰着打时,颈提脊、脊提臀、臀提全身,一动俱动,一静俱静,此起彼伏,首尾相接打得声情并茂、张弛合拍、高低入律。

此谓标准的海波笔法,四六句中音调铿锵,又风趣幽默。本来这是闲笔,是他所谓的“花絮”,但从这呼噜声中,我怎么也读出了路遥的气势,读出了气吞万里如虎呢?

在“路遥逝世二十五周年纪念暨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上,我见到了海波先生。我从《我所认识的路遥》一书中认识了他,他从《路遥的人格魅力与缺陷——读〈路遥传〉致作者》一文中知道了我。因为路遥,我们相见恨晚,我们一见如故。那天参观路遥故居归来,海波又找到我房间,挑灯夜谈王卫国(路遥的原名),说长道短正视听,讲的全是掏心窝子的话。这位路遥当年的小兄弟,如今已是眼神不济头飞雪了,但说起路遥,他依然激动,依然长吁短叹。

在感叹中,我们也以特殊的方式,完成了对路遥的一次小小缅怀。

望着海波,我在想,当山一般的路遥矗立在海波面前时,他给海波带来了什么?当这座山轰然倒塌时,他又给海波带去了什么?但时至今日,这个问题我还没想明白。

我想明白的是,路遥之于海波,前者可能已成为后者人生中永远的坐标,也是后者写作中永久的参照系了。我不由得感慨:因为路遥,海波何其幸运!也是因为路遥,海波又何其不幸!

幸自何处?悲从何来?不能细说了,你懂的。万一不懂,您就使劲猜。

赵勇

2018年1月28—29日写于西安、北京

同类推荐
  •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清朝末年,中国饱受内忧外患,以慈禧外代表的守旧势力面对国家的衰落,不仅不想方设法及时补救,反而盲目自大、阻碍进步。张之洞是慈禧钦点的探花,慈禧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一心要效忠慈禧,但是国家的苦难局面让他深知慈禧的治国理念必将误国。在当京官期间,他一身正气,维护国家利益,深受慈禧欣赏;担任封疆大吏后,他转而全力进行现代工业建设,尤其是在武汉期间,他建起了在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基础。他的努力,对于缩小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差距有着积极意义。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着眼于张之洞的工业建设成就,体现“实业救国”的理念。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7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7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 中国古代将军传

    中国古代将军传

    这本《中国古代将军传》选取了历代将帅,为之立传,上起先秦的伊尹,下迄清季的聂士成。中国古代的将帅数目之多,不可胜计,本书所选取的是其中最着名、最具代表性的。虽然管窥锥指,不能全部囊括,但读者可以窥一斑而想见全豹。
  • 陈布雷与陈伯达:历史转折点上的两个“秀才”

    陈布雷与陈伯达:历史转折点上的两个“秀才”

    他和他在一起,就是一本文人从政与从政文人的必读书!国共两文胆,浮尘一悲歌。他们,一个以死来为旧王朝殉葬,一个在新时代把自己送入牢笼。他们,虽有纵横文字之才,却身不由己。他们,是政治与人性冲突中历史的人质。以陈布雷、陈伯达两人一生的轨迹为主线,以国共两党的“四次历史转折点”为基本环节,叙述了国共两党相关人员的群体活动,勾勒了国共两党政治思想文化宣传建设的基本风貌与当年思想文化斗争的宏大场景。对陈布雷与陈伯达个人的人格人品、学养学风、情感与家庭生活、行为的是与非、优点缺点与错误、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变与演变轨迹,及与各自政党领导人的交往、恩恩怨怨等,都有较为细致的叙述。
热门推荐
  • 兰若仙缘

    兰若仙缘

    一觉醒来,深山老寺。下山一看,鬼怪横行,为了活下去,无生努力修行,悟神通、炼法宝、学阵法,顺便做点好人好事,可世人居然说他是慈悲为怀的大师,转世修行的佛子,普度众生的圣僧,吃了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这都谁在胡说八道,我还想长生不老呢!”书友群:971622783
  • 妖孽少年之最强神尊

    妖孽少年之最强神尊

    一位废材少年,因为天生双眼变异,而导致他不能修炼灵气,导致天受进凌辱...后来,少年得奇遇,从废材逆袭成妖孽神尊……
  • 锻炼学生表达力的智力游戏策划与项目(上)

    锻炼学生表达力的智力游戏策划与项目(上)

    青少年的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具有很大的塑造性,通过智力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和开发大脑的智能。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都具有巨大的学习压力,智力游戏活动则能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既完成繁重的学业任务,又能提高智商和情商水平,可以说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惜梦

    惜梦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午夜梦回,消逝的时间里都经过些什么?都失去了些什么?亲情,爱情还是对从前的记忆,到底该不该值得珍惜,想要再次拥入怀中的情感该不该把握住?我不知道,你知道吗?看看薛雪凝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处理的?又是怎样成长学会放下的。
  • 凡途弑仙路

    凡途弑仙路

    得道成仙是凡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可仙却视凡人如蝼蚁,任由宰割!李玄道--一个出身贫苦人家的凡人机缘巧合结下仙缘却走上弑仙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和大地一起跳动的鼓声

    和大地一起跳动的鼓声

    本书是李凌即将出版的一部散文集,也是他从事文学创作以来首次出版的作品集。李凌是一位敏思、执著、勤奋的作家,在伊犁的年轻作者中,这一点非常突出,堪称佼佼者。正是因为对文学的这种持久迷恋,使他能够在创作的大路上愈走愈远,也採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些果实。
  • 从虚拟定位开始做任务

    从虚拟定位开始做任务

    虚拟定位……定位中心……登录角色……解析中……一阵充满磁性的系统提示音缓缓响起!公元2789年,人类的科技已经达到了建造虚拟世界,而有人通过这项技术,创造出了一款虚拟游戏!《虚拟定位》记忆的丢失,重新定义的自己,穿越在不同的虚拟世界中,寻找丢失的自己,故事又将从哪里开始……游戏世界,游戏系统,从虚拟定位,千万个世界,千万个自己,真正的自己,又在何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