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87600000038

第38章 交友处世篇(2)

六弟的信,可称得上是一篇精妙绝伦的古文。其文笔矫健有力,颇有韩昌黎之风,而奔放不羁的风格又与半山很是相像。在我看来,古文就应该具有倔强不驯的文风、愈拗愈深的意境,所以除了太史公外,唯独昌黎、半山两家可当此殊荣。论诗要取孤兀不群的人,论字也是这样。这些我早已于心中思虑良久,只是不轻易谈论而已。近来与何子贞意气相投,才偶尔说一二句,两人相视而笑。我还真不知六弟有如此妙笔。以前读六弟的文章,也没令人觉得很特别。现在看到这封信,才知六弟竟然是个不羁之才。此事真是太让人高兴了!凡是我有志去做而力不从心,我的弟弟都可以做到。

信中说到我与各位君子共同讲学,也许会渐渐形成一个朋党。这种看法是很对的。不过六弟尽管放心,我最怕招摇,常想着要时时留意,绝不会以门户之言来标榜自己。信中说到四弟浮躁不虚心,我认为这正切中了四弟的毛病,四弟应把这视作良友药石之言。

信中还有“荒芜已久,甚无纪律”这样的话。这就是非常不对的了。身为大臣的,就应敬爱国君,称赞他善良美好的地方,不应乱说国君的过错;应用道理来使亲人觉悟,而不应议论些小事。我以前常犯这样的大毛病,但只是在心里想,没把它写下来。如今想来,还有比这更不孝的吗?经常与欧阳牧云和九弟说到这些,以后我愿与各位兄弟一起痛惩这种大罪。六弟接到这封信之后,要立即到父亲跟前磕头谢罪,并代我磕头。

信中又说到弟弟经常会满腹牢骚,不过并不是小人热衷功名而不得的牢骚,而是有志者珍惜光阴而生出的感叹。读到此处,为兄不禁心生惘然,恨不得生出两翅飞回家中,用心劝慰老弟一番,长谈数日才痛快。不过倘若各位兄弟已入学,则必有小人造谣说是学院做的人情,以致众口铄金,无法分辩!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科名迟早,实为前世注定,即使珍惜时间的念头再强烈,也不必一天到晚都想着那些虚名。

来信中还说看《礼记》疏一本半,浩浩茫茫,苦无所得,现在已全部放弃,不敢再读,现正读朱子《纲目》,每日十余页等。说到这里,为兄不胜悔恨。恨早年没有用心苦读,现在就是有心指点弟弟一二,也生怕如盲人带路一般,不走错路才怪!

不过我自幼喜欢用心思索,再加上得益于各位好友相互的验证和启发,深谙读书之道,有几条固定不变的原则:研究经书必定先专通一经,不可泛读。读经以研究寻求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书有一“耐”字口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这就是耐心。读史书的办法,最好莫过于设身处地地去思考。每看一处,就好比我曾与当时人物一起饮酒畅谈一般。不必人人都能记住,要记一个人,就恍如与此人直接接触认识一样;不必事事都要熟记,要牢牢地记住其中一件事,就恍如亲身经历过这件事。研究经书的过程是可以寻求道理的,研究史书是可以考证历史的。抛开这两条,就没有其他更有价值的学问了。

自西汉至今,读书人做学问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义理之学,二是考据之学,三是辞章之学。只是三者之间历来是各执一端,相互诋毁。我个人认为,三者之中义理之学学问最大。义理清楚则身体力行有原则,对人处事有根基。辞章之学,是用以发挥义理的工具。考据之学,我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收获。这三条途径,都可为研习经书史学服务,各有门径。但我认为,要读好经书史学,首先就应当研究义理,才会专一而不致心绪烦乱。因而学经则应专守一经,学史则当专熟一代,读经书史学则专心致志于义理。这些都是做学问要用心专一的道理,无论什么时候也不会改变。

至于经史,诸子百家之学,各家的著作汗牛充栋。如果想阅读,只应读一个人的专集,不应东翻西翻。比如读昌黎集,则眼睛所看见的,耳朵所听见的,无非就是昌黎,以为天地间除了昌黎集以外,再没有其他书了。一个人的集子没读完,千万不可换别人的集子,这也是“专”字秘诀。以上所说六弟要用心牢记。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有志向的人要终生致力于此,不可有丝毫的更改和转移。就是圣人再生,也会按我的话去做。不过这些也只是对那些胸怀远大志向的人而言。如果是为了科举功名,那就要读四书,读试帖、律赋等,途径会更多。四弟、九弟、厚二弟智力差些,最好是做可以考取科举获得功名的学问。六弟既然胸怀大志,就是不参加科举考功名也可以,但应牢记一耐字诀,平心静气的读书做学问。从来信中可见,读《礼记》疏时就好像已经有些不耐烦,这可是万万不行的,一定要克制自己,继续用心努力。

我年少时天分不差,只是后来每天与不学无术之人整日无所事事,以致见识短浅,学问上难以开窍。待到乙未年进京后,才开始用心研习诗文和书法,遗憾的是当时还是没有可以共同进步的良友。最近有幸结交一两位良友,知道有经学、经济和躬行实践的说法,才知道范、韩二人的境界是可以通过学习达到的,司马迁、韩愈的境界,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不断接近的,程、朱也是这样。得知此道理后,我慨然兴起,打算扫尽前日之污点,以为再生之人,做父母的好儿子、各位兄弟的先导。无奈身体虚弱,耳鸣不止,稍微用心,就觉得劳累。每次想到这些,觉得是老天在捉弄我,让我不能努力思考,不想成全自己研究学问的心愿。正因如此,近日来总是心灰意冷,对任何事都没有什么兴趣,只是计划今年如何得一官职,以还清一切旧债,之后就回老家侍奉父母,不再留恋在京为官。粗识几个字,懂些道理,也只是不敢为非作歹犯下大错而已,不敢再奢望能达到前贤的境界。我这人以保重身体为第一,之所以无大志,是怕用心太多,劳神以致病。各位兄弟也要时时以保重身体为主,千万不要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

诸弟在这次的来信中还驳斥了我的上封信,认为必须博学多才,以后才能明理致用,我承认这个看法是对的。我上封信的意思,是强调身体力行、实践的重要性,即子夏“贤贤易色”章的意思。认为博学不足贵,只有明理才有用,也许观点有些过激。六弟信中的意思,是说不博学多才,怎么能明理有用?立论极精,但弟须身体力行,不能只是与我辩驳对错争个长短。来信又说四弟与季弟从觉庵老师受业,六弟九弟仍然来京,或修业城南,等等,兄长想跟弟弟们共住京城,这种感情好比孤雁求群。自从九弟辛丑秋想回家,兄长百计挽留,九弟可以证明这一点。及到去年秋决计南归,兄长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听他自便。如果九弟今年再来,则一年之内,忽去忽来,不仅堂上大人不肯,就是旁观者也会笑我兄弟轻举妄动。并且两弟同来,路费要花八十金,现在实在难以筹办,六弟说能够自己解决,为兄我不敢相信。曹西垣去年冬天已到京城,郭云仙明年才上路,眼下也没有好同伴。只有城南修业一说,还比较切合实际。我于二月里一定送银二十两到金竺虔家,当作六弟、九弟省城读书的费用。竺虔于二月动身去南方,这笔银子四月初可收到。

弟接到这封信,可即刻前往省城修业。省城中有我的好友,如郭云仙、凌笛舟、孙芝房,都在别处的学院教书。贺蔗农、俞岱青、陈尧农、陈庆覃诸先生都是官场中人,没有时间伏案用功。只听说有丁君(名叙忠,号秩臣,长沙廪生)学问深厚扎实,为人老实忠厚。我虽然未曾谋面,但早就知道这个人是可以为师的。凡是我的朋友,都极力称赞丁君。两弟到省城之后,先到城南安身,然后立即去拜访丁君(托陈季牧介绍),执贽受业,拜为老师。凡为人必有师;若是无老师,就不知道严格要求自己。就以丁君为师吧。另外,交友一定要谨慎,昌黎说:“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一个人一生成败与否,与朋友是否贤能关系重大,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慎重行事。

来信中以进京为上策,以在城南学习为次策。为兄不是不想从上策,是因为九弟来去间隔太短,不好写信禀告长辈。不仅九弟形迹矛盾,就是我告知长辈也必前后矛盾,再则眼下实在难筹办路费。六弟说自己去想办法,也是没吃过苦头的说法。如果今年我求得一官职,则两位弟弟冬天与朱啸山一起来更好。目前暂且从次策,如六弟认为不可,再写信来商量。以上是简略回复六弟的来信。

九弟的信,将家中的详细情形一一告知,不过言语太过简略,话说得太短。我写信又总是太长,而九弟又太短,今后应以截长补短为妙。尧阶如果有大事,兄弟可去一人帮他几天。牧云接到我的长信,不知为什么至今不见回音?不会是嫌我说话过于直率吧?扶乩之事,全不足信。九弟只需专心读书做学问,无须对这些事费心。季弟一切要听各位哥哥的话。这次送信的走得太仓促,没时间将日记抄于其中了,容日后去信时再说吧。

冯树堂听说弟弟将要起身前往省城,便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两个朋友给你认识。弟可留心访求。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二致诸弟:交友拜师以专一为要

【原文】

四位老弟左右:

正月二十三日接到诸弟信,系腊月十六在省城发,不胜欣慰。四弟女许朱良四姻伯之孙,兰姊女许贺孝七之子,人家甚好,可贺。惟蕙妹家颇可虑,亦家运也。

六弟、九弟今年仍读书省城,罗罗山兄处附课甚好。既在此附课,则不必送诗文与他处看,以明有所专主也。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罗山兄甚为刘霞仙、欧晓岑所推服,有杨生(任光)者,亦能道其梗概,则其可为师表明矣,惜吾不得常与居游也,在省用钱,可在家中支用(银三十两则够二弟一年之用矣,亦在吾寄一千两之内)。予不能别寄与弟也。

我去年十一月二十日到京,彼时无折差回南,至十二月中旬始发信,乃两弟之信骂我糊涂。何不检点至此!赵子舟与我同行,曾无一信,其糊涂更何如耶?余自去年五月底至腊月初未尝接一家信。我在蜀可写信由京寄家,岂家中信不可由京寄蜀耶?又将骂何人糊涂耶!凡动笔不可不检点。

陈尧农先生信至今未接到。黄仙垣未到京。家中付物,难于费心,以后一切布线等物,均不必付。

九弟与郑、陈、冯、曹四信,写作俱佳,可喜之至。六弟与我信字太草率,此关乎一生福分,故不能不告汝也。四弟写信语太不圆,由于天分,吾不复责。

余容续布,诸惟心照。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廿六日

【译文】

四位老弟左右:

正月二十三日接到诸弟于腊月十六在省城寄出的来信,看了之后,心中非常欣慰。来信中说,四弟的女儿许配给朱良四姻伯的孙子,兰姐的女儿许配给贺孝七的儿子,这两户人家甚好,实在是可喜可贺之事!遗憾的是蕙妹的境况实在令人忧虑,这也是家运啊。

六弟、九弟今年仍然在省城,跟随罗山兄听课学习,这很好。既然在此上课,就不必再将诗文送给别人指正,以表明心有所专。凡事贵在一个专字,若求师不专一,则受益也不会有多深;若求友不专一,也只能是平淡的交往,不会有亲近之感。心里有专一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博览群书,以增长见识,也无不可;心中没有专一的东西,却见异思迁,变来变去,则大不可。刘霞仙、欧阳小岑对罗山兄很是推崇佩服,杨生(名任光)也能随口说出他的大致情形。由此可见,罗山兄可为人师表是毋庸置疑的,可惜我不能够常与他住在一起交流切磋。至于两个弟弟在省城的用度,可由家中支出(三十两银则够两弟一年的费用,这也在我寄回家的一千两银之内),我就不再另外寄钱给你们了。

我去年十一月二十日到京,那时没有信差回湖南,到十二中旬才发信,结果,两个弟弟来信,骂我糊涂,为何这样不检点!赵子舟和我同路,一封信也没有写,那他的糊涂更如何?我自去年五月底到十二月初,没有接过一封家信。我在四川,可以写信由京城寄家里,难道家里不可以写信由京城转寄四川吗?那又该骂谁糊涂呢?凡动笔之时,要考虑周全,不可不检点。

陈尧农先生的信至今还未收到。黄仙垣也没有到京。家里托人带东西进京,实在太麻烦了,以后一切布线等东西,均不必托人捎带。

九弟写给郑、陈、冯、曹四人的书信,书法文笔都好,真是可喜。只是六弟寄给我的信,字体潦草,这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福分,所以我不能不给你指出来。四弟的信中,话说得太过生涩,不够圆润,由于此关天分,我也不再责备你。

余容续布,诸唯心照。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三致诸弟:良友须殷勤接近

【原文】

四位老弟左右:

四月十六日曾写信交折弁带回,想已收到。十七日朱啸山南归,托带纹银百两、高丽参一斤半、书一包计九套。

兹因冯树堂南还,又托带寿屏一架,狼兼毫笔二十枝,鹿胶二斤,对联条幅一包(内金年伯耀南四条,朱岚暄四条,萧辛五对一幅,江岷山母舅四条,东海舅父四条,父亲横披一个,叔父折扇一柄),乞照单查收。前信言送江岷山、东海高丽参六两,送金耀南年伯参二两,皆必不可不送之物,惟诸弟禀告父亲大人送之可也。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邹韬奋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邹韬奋

    邹韬奋原名思润,幼名荫书。“韬奋”最早用于1928年11月1日《喂,阿二哥吃饭》一文。他曾向人解释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不懈的奋。他的这个名字的用意是要以此自勉的。他还用过其他许多笔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韬奋”。
  • 百年巨匠:齐白石

    百年巨匠:齐白石

    本书以大师在艺术上的孜孜不倦和“一意孤行”为纬,生动的故事写实和赏析文字为内核,辅以对大师亲友的采访对话,讲述了齐白石传奇的生命之旅和罕见的艺术创造。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赵登禹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赵登禹

    1898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山东曹州府(今山东荷泽县)赵楼村一户寻常农民家,伴随着一阵清亮的啼哭声,一个新生命诞生了,他就是赵登禹。赵登禹,字舜诚(又作舜臣),因排行老三,有小名“小三儿”。祖上世代务农,父母均为勤勉诚实的农民,靠耕种几亩薄地为生。
  • 新编历史小丛书:谭嗣同

    新编历史小丛书:谭嗣同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本书就是书写了谭嗣同的故事。
  • 刘大响自传

    刘大响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刘大响自传》是作者刘大响院士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求学生涯以及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奋斗的历程,尤其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空模拟试验台、高推预研、中推核心机和先进高性能发动机的预研和研制过程,以及呼吁国家重视航空发动机、国产大飞机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经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第一萌宠

    第一萌宠

    竹雨落叶的力作《第一萌宠》他,绝对的腹黑,但又绝对的怀旧,不然,就不会对他的初恋念念不忘。她,绝对的坚强,但又绝对的娇萌,不然,就不会让他几天不见,就心肝难燥。他说:“雁过拔毛,兽走留皮!来了,急什么回去?!”她说:“我不要,你轻点,你坏蛋!”
  • 爱在明月沧海间

    爱在明月沧海间

    拥有同一种珍稀血型爱上同一个男人却遭受不同的命运两个女孩都很善良,这段虐恋,她们该如何作出选择......去世前,她对他说:“我走后,你一定要幸福地活着。”他不惜付出一切要留下爱人,不想命运无情,一切努力都只是徒劳罢了。一次献血,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尹生,即使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的爱情,也会在明月沧海之间,永存不息。”欢迎收藏,爱在明月沧海间。
  • 最强修仙教师

    最强修仙教师

    作为一名高帅穷的代课老师,在学校内受尽了矮胖富校长的压榨。在托关系找路子的路上,又碰到了莫名其妙的小青年。在这个时候差点被剥夺仙籍的的神魂给夺了舍。开启了修炼的道路。从此,校长算啥!美女老师算啥!漂亮御姐算啥!统统都到碗里来!
  • 千里扶桑照江山

    千里扶桑照江山

    多年前的政治斗争改变了谁的人生?命运注定立场不同,雄图霸业中一场苦涩的鸳鸯蝴蝶梦。我不愿你随我化蝶而去,只望成就你君临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恨相依陌上忘情君相伴

    爱恨相依陌上忘情君相伴

    代号血冉,二十一世纪拥有弑邪之力的第一毒医杀手,穿越到暗血国的月疏家族三小姐,月疏冉。月疏冉前身从小就富有军事天赋,自她当上大元帅后变得无情。魔界太子梦无存竟被月疏冉吸引,爱的不可自拔。月疏冉不知是爱还是不爱,只是以戏弄他为乐,令他又爱又恨。他累了,回魔界做回他那霸气绝情的太子了。月疏冉后知后觉,原来她一直爱着他。她也不求什么,他们就如同陌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只是一个贵为太子,另一个只是异世的一抹幽魂。她带着她的血染军南征北战,终于统一大陆,只是手上血腥太多,最终出家为尼。自此,忘情。梦无存回来再找她时,她已循入空门。他发现他终究无法在她忘情陌上静静观看。月疏冉只是欣慰,陌上忘情,终有君相伴。
  • 你还呼吸着

    你还呼吸着

    在这个世界里,他是孤独的守护者,守护者被规定不能与凡人接触,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直到千万年以后,他的身边出现了一个少女,她说,她叫光。在受重伤的时候,她照顾着他,不离不弃。明明他是个冷心冷情之人,却不知何时早已动了心,对她,他甘之如饴。她是光,她是梵蒂娜。她是治癒师光,她是皇族梵蒂娜。她,就是为他而存在。光:慕弦,我会陪你走过接下来的路,永远与你同在。你的世界便是我的世界。而你还呼吸着,真好。
  • 久违了,前妻!

    久违了,前妻!

    一个可笑的错误,他娶了她,他一向抢手,女人心中的好好老公,单身佳人眼中的钻石情人。可对她,他礼貌关心,却没有爱。六年婚姻,他仍不爱她,他的责任让他无法绝情的推开不爱的女人,希望来了又去,最后,她逃的狼狈不堪,在离婚书上签下她最后的成全,转眼几年,再相遇,一切却又乱了、陷了…
  • 末世完美法则

    末世完美法则

    一封隐藏了十年的奇怪家信,揭开了末世的帷幕。她胆小、她懦弱,但她还想力所能及在末世救下更多的人,还想与那个强大的男人并肩而行。所以,只能一步步的,挺起胸膛面对所有的苦难与阴谋。天塌了,就做个罩子顶起来;家没了,就重新创造个家园;权谋计策?你会,我也会,我比你玩得更好;抢我男人?你、找、死!带着一身的“完美基因”,在末世中艰难却从容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