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75100000001

第1章 遥远的认识

公木是当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教育家。我还没缘认识他,但很敬慕,觉得他善于理解人。

是在1984年,诗人蔡其矫写了《山的呼唤》这么一首诗,发表在当年《星星》诗刊12月号上。公木先生看到了,便以作了一首《痛苦的燃烧─读蔡其矫<;山的呼唤>;》(见《星星》诗刊1985年9月号),诗中写道:“我看见天真和赤诚╱是青绿的枝条╱承受着烈火的焦灼和炙烤╱而终于燃烧起来”,赞扬“理想使痛苦光辉╱痛苦使理想崇高”。

诗人咏和,本来是一桩很正常的事,古往今来,屡见不鲜。但诗人公木和蔡其矫的这一段咏和缘分,别于古今许多流于形式的吟和酬唱。读到公木这首咏和诗,不难领略其深沉的诗灵来自赤诚肺腑。我正是受这和声撞激而震颤不已!

一南一北两位相距数千里之遥的老诗人,书信往来并不见多,却有这段充满人间美好的抚慰。什么缘故使然?没有别的!理解也!心境通融,情见乎辞!

基于上述这点遥远的认识,心中终于萌生对公木先生的无限敬佩。于是,当拙作《诗人蔡其矫年表》(初稿)完成,打印征求意见,我首先便试送吉林省作家协会烦为转交公木先生,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充实一些材料。因为20世纪50年代丁玲受处分后,接替中央文学讲习所所长的是公木,那时蔡其矫是教研室主任,不论从哪个角度说,他们之间知情程度最真实、可靠。但是我所写的地址不十分准确(因为我从没与先生通过信,不知道他学校和家庭住址),信和《年表》是否能传到先生手里,我并没把握;再说,公木先生已到耄耋年华,不一定喜欢为麻烦琐碎之事所缠绕。信寄出后,我这样想。

出乎意料,当这部近二十万字的《诗人蔡其矫年表》(初稿)从吉林省作家协会辗转寄到他手中,不到一个月时间,公木先生就把《年表》打印本挂号寄返给我,并用四张稿纸写了一封回信:

曾阅同志:

《诗人蔡其矫年表》(初稿),详细看了一遍,很兴趣。尽我所知,加了一点注解或补充,供给参考。只是我与蔡其矫同志共同相处的时间不长,所知有限。自从58年以后,便分手了,他去福建,我来长春,且各自背负着一定分量的沉重,虽梦魂萦绕,却音讯久违。直到进入70年代,偶然同厦门黄碧瑶君弄清一句什么诗人通起信来,还由他介绍了一位青年诗人陈君寄诗稿跟我商量,在通信中才得到蔡其矫同志一点消息,并寄了一张他的照片给我,是在厦门摄的,风采熠熠,不减当年。其时他处境的困难,并不曾直言告我。此后不久,“四人帮”粉碎,天地骤然宽阔,接着诗刊召开诗歌讨论会,我们便在北京见面了。一别二十年,各自经历的路途都不算平坦,但是身体都健壮,音容笑貌,尽如往昔,谈起来全无身世沧桑之感,就如同当年在古楼东大街文讲所时一样,热情欢快。他的《诗品》译稿,我的《诗要用形象思维》,就是在这次诗会期间一同交给田间同志拿到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以后十五年来,直接间接,音讯未断,但见面不多,他的行踪,大半都是从报刊报道中得知的。前年在桂林、北京,两次诗会上相遇,还听刘登翰同志说,准备编印《蔡其矫诗歌全集》,并邀我作序。我要他开一份完整的诗作目录,他答应了。后来没有下文。我想可能计划变了,或者另由别的同志写了,也便没有主动函询。

如今,读了你这个《年表》(初稿),感到非常珍贵。我实在不想寄还给你,但这怎么能行呢?希望整理好以后,把打印稿再寄一份给我(等待正式出版,不知要拖多久)。从这个《年表》里可以看到其矫同志一生的一个课题。我特别想研究一下,在57─77年这二十年间,中国诗人是怎么度过来的。近年来,一般诗史(或有关论文),讲到这一段,尤其“十年动乱”十年便略过不提,甚至空白起来。其实,口封住了,诗怎能绝根呢?其矫同志是个很好的典型,在任何逆境中,都没有熄灭,甚至没有沉默,诗情总在燃烧。读了《年表》,使我更增加了许多“感性”认识,理解了所谓“人生的浓缩”的真正意义。我忽然这么想,其矫的诗是:1.生命的表现;2.生活的缩影;3.时代的反映。这三者的融汇或互渗。另外有的诗人,如李瑛,便倒过来:1.时代的反映;2.生活的缩影;3.生命的表现。他们都是这四五十年来没有停止写出好诗的诗人,由青年时期到耳顺古稀。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这要结合着中国现当代历史来研究,有特殊意义。

我现在正在编写一本《毛泽东诗词研究》即杀青,不及多谈。匆此,即祝撰安!

公木1993.12.10

公木先生除了在我的《诗人蔡其矫年表》(初稿)打印本上作了许多眉批、校正和补充材料说明外,还寄给我上面这封洋溢衷曲、寄予信任的长信,抒发他对我国当代诗史研究上的关注和看法,一言一语,不失其真知灼见。

我为这满纸真挚、热情和投来的信任目光,为公木先生的阳刚之气和平易接近所感动,至以衔泪盈眶……

今年9月间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得到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张炯同志的重视,表示愿意为这部《年表》争取出版。我兴奋之极,回到晋江,在还没获得出版社定锤之前,便给公木先生投上一书,请他写一篇序言。因为我估计先生即使答应为拙作写序,也不会说写便写,必须让与宽裕时间。真想不到于10月28日,接到他的复函:

曾阅同志:

昨天下午归来,在翻阅盈尺书报信件时,读到您于9月27日寄发的来信,已经整整一个月。我是10月4日由家出发,到重庆参加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年会,返程过京,又参加臧克家90寿辰创作研讨会、寓言研究会第4届年会及雅园诗会(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年会),然后才返回长春的。读信后,于高兴您多年经营的《蔡其矫年表》获得出版机会之余,又十分抱歉,回信太迟了。

前寄《年表》及诗集《迷圈》未及即复,本拟仔细阅读过诗作后,再写信给您,一误再误。此事一直压在心上,未曾放下。今又得到此信。顾不得谈《迷圈》了,“写得不俗,耐人深思”,此其矫同志序说的颇有同感,待暇日,再说吧。

嘱为《年表》作序,义不容辞,当勉力为之。但尚须稍俟数日,下月份当先以此事为务。其余一切,均当摒除(昨夜灯下读积压的来信,除兄台外,尚有3封嘱作序,其中有《河北辛集市市志》、《董文艺术研究》、《金、黄、刘寓言选》等,另有多封要求题词;邀稿尚未计在内)。下周必须给研究生上课,十月份曾布置下作业,收来后要看看、评审。我写这些,只是说明,希望您不要对我写的序文,寄以过大的期望。我只有挤时间来写,难望满意。从致王炘先生信中得知,“有必要可用多序”,这是很好的打算。

匆匆,致以敬礼

(归来后第一信,太匆匆,潦草处,祈谅!)

公木

1994.10.28

信上的“嘱为《年表》作序,义不容辞,当勉力为之”,让人一看便知道快人快语,真不像耄耋年华。这就是公木先生。

更想不到先生立即点燃心灵火炬,把许多迫在眉睫的事情搁置一旁,于百忙中把序文写完寄到我的手中,并附信说:

曾阅同志:

十月间外出,月底归来,读到您九月间的来信,嘱为《年表》作序,当即复函,谓十一月当执笔。

现在序文写成了,兹寄上,请审处。我是认真写的,有些吃力,兴趣盎然,也颇受益。不知《年表》出版事宜做的怎样?《蔡其矫全集》编撰的情况如何?

非常希望多读到一些其矫的诗。

俟复。

此致敬礼

公木

12月11日

当我读到“我是认真的,有些吃力……”心中负疚,莫可言宣,敬佩情怀,惟永镌于心版!

公木先生的序言全文6000字,落笔成声,不但对蔡其矫诗歌历程作了深层反映,也对我国诗歌历史作了深层反映。文章一气呵成,平淡中包容了丰富的内涵,入情入理。

公木先生今年(1994年)已是85岁高龄(我特地翻阅《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得知),动这一大笔杆,怎么不会“吃力”呢!但是从行文遣字,又一次让我看到这位耄耋老人快人快语的美质!虽然,拙作《诗人蔡其矫年表》还在付梓的路上,这感激和敬佩之心,得藉此先吐为快!

1994年12月24日于晋江

[笔者曾阅按]本文原发表在《文艺报》1995年5月13日副刊《原上草》第435期上。因公木夫人吴翔来信说:“公木先生的研究生于1997年为他出一册祝贺86岁诞辰的评论文集”,要笔者将《遥远的认识》作“适当补充”。1997年元宵曾阅附识。

走山

“十年动乱”刀枪炮火相见的时候,我已被清除回老家,和老母相依为命。农村社员口粮,不分大口小口,一律计口分配。我和母亲,两人都属大口,每天分来的粮食,作两餐煮犹觉不够,缺上的一餐,只好让肚子闲着。那时有船也驶没港路,不像今日可以随意找工课赚钱度活。思来想去,便学古人“逃世”,入深山回避“红海洋”的激荡。慢慢学懂许多草药,藉此玩弄打发时日。

这天,来了两个大汉。一个是远近闻名的拳师,人尽称他叫“八仙”,因为拳馆早被取缔,便以草药行医。后来大队组织合作医疗站,他理所当然当上医疗站外科医生。跌打风伤,移轮接骨,是他拿手行业,我偶然在他那医疗站与他谋面便相熟。另一个大汉,我素不相识,但经八仙介绍,知道他姓丁。我称他丁兄,他称我曾先生,不到一分钟便熟了。

凭第三只眼睛发现,丁兄对我并不怎么介意。果然,第一句便冲我说:“你要跟我们上凤巢罗山采药?”这是他看我一介书生,怕我受不了山高路遥之苦,却没注意这样会挫伤人的自尊心。因为以往没跟丁兄交道过,不知丁兄是熊是虎,从形表看,既壮又大,确实是条好汉模样。但凭我以前在凤巢罗山独来独往,惹动山上山下许多山民的赞叹,对上山越岭这活,自然是心里有数,于是拣三字不卑不亢的字,含含糊糊以“试试看”应着。

走山的人都知道,一旦身入山中,纵目四顾,全是云海浪山。丁兄至此不但常常辨错方向,弄出笑话,有时还会眩晕(俗语称:眩山)。每当此况,我总笑他是个“大股冇”(空有其表的意思),他也服服帖帖,笑笑点头承认。

这里草药名目繁多,武靴藤、铁孩儿、石橄榄、玉带藤、猫耳藤、万筋藤、红麒麟、入骨丹、铁扫帚……真是丰富多彩。因为来一趟好不容易,心眼贪婪,埋头寻采,竟忘记日下西山,待发觉时,只见远远的同安县城电灯已经亮了。三人各都肩挑着一百多斤草药,还有锄、锥、镰、刈,沉沉实实,压在肩上,一路踉踉跄跄,下到山坳那不上几户的荒村,家家早关上门,进入睡梦了。黑暗中找到以往停脚的一间小卖铺,叫门打店,很久很久,一位小姑娘才惶惶恐恐提灯来开门。我们已经饿了两餐,店中又找不到什么可填饱肚子的,剩下一斤多潮湿返润的饼干,也不问会不会变质,统统买来。钱丁兄有的是,我和八仙身上的袋子都漏底连一分钱也抄不出来。酒,这小店靠近同安大帽山,正宗白米酒远近闻名。我们先要一斤,再要一斤,又要一斤,喝得那守店的小姑娘(上山下乡的知青)两只眼睛都看傻了。

当丁兄再要一斤时,小姑娘连连摇头说:“不不不,你们要赶路,山深路狭,还要过溪跷水……”

“不要紧,我们实在太饿了……”

经过讨价还价,一斤她断定不卖,半斤我们嫌太少不买,最后商量十二两,三人三一三十一,一人喝两口便干了……

临走,那姑娘提着灯,在门口待我们走了不短的一段路,关门的声音才从远处传来。冬天深山的风,不但会咬肉,还会钻骨,可我们肚里各有一斤多的酒御着,好像有超值的感受。

人都有这样感觉,夜间静走常要生慌,说话又找不到话头,待半路停肩歇息,仍然静静沉沉。此情此景,不觉浮动不久前一段惊险场景。可夜间走路忌谈虎,是走山人心照不宣的条规,我不是不怕虎,大概有几分酒性,又有意让丁兄知道这先生也是一条“好汉”,便脱口道:

前年,我和一位山家(风水先生),为勘察这凤巢罗山的龙脉走势,两人披荆斩棘直上山峰,待钻进大片菅茅之中,不见天日,一山翻过一山,懵懵懂懂,不觉误入虎窝……大概老虎看见我们两人都是嶙峋瘦骨的憨生,早就着慌退避三舍去了。那一方空荡荡的菅茅中,还留下一条蓝衣、一条黑裤、一个笠子,但都被撕得碎烂,平倒着的菅茅,渍尽血迹……那时,浑身毛孔尽生窍,两人连喊一声“快逃”都喊不出来,一口气跑出谷口,幸有一条山溪送来返魂玉津。不管三七二十一,伏着竭饮……孟冬野水,凉冽如冰,可喝至喉间,犹觉火辣辣。与此同时,汗注如流,几乎口中所饮的水,供不及汗从全身注出。如此狂饮了几分钟,才渐渐觉得解气,可双腿连脚还一直打抖,用心力去“杀禁”,总没顶用……

八仙几番要打断我的话匣,大概是酒的“威力”,一发就收不回来。当要再起步上肩,丁兄就不再自告奋勇作断后“将军”了,居然急忙挑着,走在我们前面。我和八仙不觉同时笑起来,丁兄当然知道我们笑的是什么,自己也“嘿嘿嘿”的笑起来……

——原载《厦门文学》1994年10月号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笔下的诗文典故

    毛泽东笔下的诗文典故

    全书基本以一句(个)诗文典故为题分篇;在两句(个)以上诗文典故出现在一段话中,其意义又难以分述时,合为一篇,以“/”分隔。篇目排列,基本按诗文典故出现于作者著作中的时间顺序编次,见于原著两处以上者合并成文,按首次出现的时间为序列次。为便于读者查找,还将这些诗文典故按首字笔画顺序做出索引,附于书后。
  •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

    看电影是件很私密的事儿,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演员张译说:当我对一部电影不知如何解读的时候,我就会问他的意见,意见相近时,像押中了宝;意见相左时,我会瞬间倒戈。演员袁弘说:读他的影评想看古文注释,多了一种层面的解读。导演路阳说:希望年年读到他的影评集,有如年刊。……《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是《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的年度私藏影评集。精心收录众多大片、佳片和争议作品。阿郎用他一贯独特的视角、犀利的文字语言,重新拆解和架构出一个深邃而简单、博大且细腻的观影空间——好玩,有趣,私密,分享。晚安,人类。
  •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气派、一种特质的民族民俗文化风情。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为生活方式的迥异,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民间风俗更是绚丽多姿,因此民俗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 愿你余生鲜衣怒马

    愿你余生鲜衣怒马

    本书共由五十篇散文组成,是一本探索亲情、爱情、友情的情感类文集,书中写祖母的衰老和隔代的情感,父亲深沉的爱,对母亲的怜惜与体恤,对弟弟的歉疚;写交友的法则,大学高中友谊,朋友的故事;写爱情的缺憾,回忆里的故事,喜欢和爱的区别。有真实的故事,有独到的议论,写尽缠绵不舍和绝然虚无,文风深邃、温暖、幽微,文笔真实,充满了真情实感,感人至深,社会世相,人物百态,唯美爱情,浪漫传奇,或多或少蕴含着某些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本书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陶冶情操,鼓励斗志。
  • 冰晶龙宫: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建成

    冰晶龙宫: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建成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热门推荐
  • 魅妃妒颜

    魅妃妒颜

    三个天下无双的男人,却臣服于她的石榴裙下,为情?为欲?或为、任你百般出色,万般出众,怎敌她色妒相加,君臣没了纲常?画一般的江山,绣一般的后宫,她却是无冕之王!废后、杀子、谋臣、权倾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枝桃花为谁开

    一枝桃花为谁开

    十里桃花,但愿与君同赏其华,岂能负了漫山遍野的陪葬。梦泪篱下。墨染律诗三行不绝,窗外大雪。我听见煮酒蒸茶伴弦。你的声音渐行渐远,我明君意弱水三千。这一二百年,记忆不减。过往云烟,灰飞湮灭。独留一人空念。——桃深一袭红衣,不能与卿共走一遭,此生已错失你的笑颜如花。触目苍凉。坐在青石阶上,细数花瓣几斤几两。只是还会念你彩衣飞扬,只是还会想你专注模样,只是还会偷看你留下的折子戏本。你留下一句再不相见。徒留一人终老。——折颜
  • 壁咚校草大人

    壁咚校草大人

    一场意外,不但把自己初吻送出去,还抢走了校草大人的初吻?第二次相遇,他对她满满的愤怒。再后来,他却忍不住对她出手相救。这所有的一切,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以前,我恨你抢走了我的初吻。而现在,我只庆幸那个人是你。”
  • 繁梦似糖

    繁梦似糖

    听说A城顶尖豪门的杨嚣已有妻子,可是从未有人见过他的妻子。后来又与天仙一般的名媛丁诗韵传了恋情,再后来便拉着一个清秀的女孩说,这就是传说的杨夫人。不过杨嚣对那个女孩可真是宠呀!杨嚣如冰山一样的人,对她可是像融化的春水一般柔情。众人都猜测杨嚣是不是被人下蛊,迷了心智,怎么抛弃了那貌美的丁诗韵?可更奇怪的是丁诗韵与唐糖还成好朋友。而原本相传恋人关系的杨嚣和丁诗韵倒是关系恶劣起来。这还真是有钱人的世界,他们不懂。
  • Character

    Charac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轻度抑郁症患者的呓语

    轻度抑郁症患者的呓语

    我说,你听,是灵魂的碰撞,创伤在叙述中逐渐被抚平。
  • 吻安!程先生

    吻安!程先生

    惊鸿一瞥,深烙心底!她是他的光,他的希望,他的动力,他的目标......万般小心来到她身边,面对他的问题,她笑着回了句:“我恋爱了...”瞬间,他的世界坠入了无尽深渊......原本以为他们再也不会有交集,却没想到兜兜转转三年之后,她会在他耳畔轻声呢喃:“晚安,我的程先生...”开挂的羊驼,腹黑的某男,羞愤的某女......一个甜到让人想恋爱的故事!(ps:作者简介废,正文更精彩,另外推荐阿狸已完本百万字作品《半妖娇妻》多谢关照啦?)
  • 倾绝天下:妖孽魔医俊王妃

    倾绝天下:妖孽魔医俊王妃

    某姑娘自穿越以后完全不知羞耻为何物,她拿着小扇挑着某个“良家妇男”的下巴,微微一笑。“美人,你若不说话我就非礼你!”“姑娘,你若是再对我们世…公子这么无礼,在下可要动手了!”那人身边的一小厮上前一步,冷冷地说道。某姑娘见打不过,瞬间脚底抹油,溜了…小厮:“主子,您看…这…”某良家妇男:“你为何不让她继续呢?”“啊?”穿越无极限,只怕你无节操…某女的穿越生涯自此始,誓要变成土豪归!
  • 这也许意味着新的开始

    这也许意味着新的开始

    地球毁灭,我选择放弃了肉身,将我的精神驰骋在新的世界。我和灾难下的幸存者,一起做了一个永远不会醒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