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8400000007

第7章 仕途之路

陈兰彬是从科举成名,走出吴川故里,走向京城,甚至走向世界。但是,他的仕途之路也非一帆风顺。

史籍对陈兰彬的介绍不详,只简单介绍其生平概要。朱汝珍辑的《词林辑略》介绍:“陈兰彬,字荔秋,广东吴川人,散馆改刑部主事,官至左副都御史,署兵部右侍郎,著有《使美纪略》。”朱汝珍辑:《词林辑略》,台北:明文书局1986年版,第393页。费行简在其《近代名人小传》中指出:“兰彬字荔秋,香山人,起家甲科。同治间初派官游历外洋。以粤籍预选,继充使美大臣。”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69-170页。短短几句,却把他的祖籍误写为香山。1888年由陈兰彬总纂的《吴川县志》中记述:“陈兰彬,黄坡人,癸丑(1853)孙如仅榜二甲,翰林院庶吉士,太常寺卿,出使日秘美大臣,宗人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署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壬午(1882)科乡试较射大臣,癸未(1883)科会试复试阅卷大臣,武会试较射大臣。”[清]毛昌善修,陈兰彬纂:《吴川县志》,第233页。这一条目虽然简单,但由于是陈兰彬亲自过目,所以记述的全是事实。

介绍陈兰彬生平最珍贵的文献有三份。

第一份文献是朱祖谋的《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署礼部左侍郎陈公神道碑》,该碑文对陈兰彬一生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朱祖谋(字古微),浙江归安人,翰林院侍讲学士,编修官至礼部右侍郎。他是陈兰彬的下属,在礼部时,陈兰彬是复试阅卷大臣,后入礼部在其下工作。朱祖谋深知陈兰彬具有高尚的“志行风节”,又“有确乎不拔之概”。因此,当他前往广东视察教育时,顺道前往陈兰彬的墓地拜祭这位昔日的上司,墓旁杂草丛生,感慨之余,应陈兰彬孙子陈赓南之请,写下碑文,介绍陈兰彬的一生,让后人透过这些可靠的史实,了解这位翰林走过的仕途之路。

第二份文献是陈乔森撰写的《清礼部左侍郎丽秋陈公讳文》,叙述陈兰彬的一生。陈乔森,广东省遂溪县人,清咸丰朝秀才。陈乔森仰慕陈兰彬之德、之才,生前两人交往甚密,陈兰彬主讲高州府的高文书院时,聘请陈乔森在书院任事。陈兰彬去世后,陈乔森特写该讳文表示悼念。所记载的材料真实,也代表陈兰彬家乡人民对陈公的怀念和评价。

第三份文献更具真实性,那就是陈兰彬自撰的《重次千字文》。该文以四言文的形式,叙述他在同治十二年(1873)以前的经历。

根据上述的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陈兰彬的仕途之路大概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咸丰三年至同治八年(1853—1869),这是陈兰彬踏足官场的开始。

咸丰元年(1851),陈兰彬在北京中顺天乡试举人,是年35岁。咸丰三年五月初五(1853年6月15日),37岁的陈兰彬参加会试,中进士二甲第七名。是科状元为陆增祥,一甲进士三名:孙如仅、吴凤藻、吕朝瑞。二甲进士前七名是:黄钰、沈祖谏、朱学勤、林庆贻、陈亮畴、汪承元、陈兰彬。《清实录》第41册,文宗显皇帝实录(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卷93,第287页。陈兰彬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是官名,清朝于翰林院设庶常馆,选进士文学书法优等,殿试后朝考前列者入馆学习,称为庶吉士,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充任国史馆纂修国史馆是纂修国史的官署,清时翰林院内有国史馆,设总纂、提调、纂修等官。。后来,改任刑部候补主事,陈兰彬自述:“丙辰之夏,改职理刑,皋陶是则,罪侧疑矜。”《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上册,第69页。也就是说,丙辰即咸丰六年(1856)陈兰彬开始进入刑部。刑部刑部是掌刑法、狱讼等的中央行政机构。“主事”是官名。进士入部,必须先补主事,递升员外郎、郎中,官阶为正六品。清代末期,刑部改为法部。是清朝六部中工作最为繁杂的机构,在平淡而又无休止的工作中,养成了陈兰彬平稳踏实、刚毅果断和深思慎行的作风和性格,这在以后办理留学教育和对外交涉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咸丰六年(1856),英国悍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英国占领广州后,英、法又联合美、俄两国公使向清政府再次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当时,外国军舰麕集香港、澳门,以武力相威胁。咸丰八年(1858),“粤督黄奏调公管洋务,时番舶麇集港澳,外人动挟兵力相要,于公抗刚怀柔,遐迩咸服,此公任交涉之始”。《清代碑传全集》下册,第1720页。对于列强的侵犯,他感慨“恨犁庭弗获其人,而己又不得一试张挞伐也”,即国家无能将以御外敌,而自己又没有机会一展才能。陈兰彬自述:“英法背盟,五羊逼处,颠晦恃仙,崑臣制府(时叶崑寿节相于粤东城内建长春仙馆,军旅之事皆卜此仙),璇恒拜命,南去审论(咸丰七年十二月奉旨随办夷务)。”《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上册,第69页。这就是陈兰彬办“夷务”之始。

咸丰十年(1860),44岁的陈兰彬因母亲病告假还乡,在家乡期间,在高州的高文书院讲学。此时,陈金缸领导的洪兵起义占据广东省信宜等地,并袭击高州。陈兰彬一面“驰书大府乞援”,一面带领学生,练乡兵,设方略,与洪兵周旋三年之久。同治二年(1863),提督崑寿军至高州,采用陈兰彬的战略:打入敌人内部,分化瓦解,里应外合,最后收复了洪兵占据三年之久的广东信宜。由于镇压有功,获朝廷“叙功加四品衔,赏花翎”。

同治三年(1864)“入京补原官”。《清代碑传全集》下册,第1720页。当刘长佑调任直隶总督之时,同治四年(1865)五月,陈兰彬“奉旨发往直隶差遣委用”,但以父丧回乡守制而暂缓前往,当同治六年(1867)九月到达直隶时,“军务已简,又经奏咨,仍回刑部当差”。《曾国藩全集》奏稿(十),长沙:岳麓书社1993年版,第6190页。

第二阶段是同治八年至同治十一年(1869—1872),这是陈兰彬加入曾国藩幕府办理洋务时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红红火火展开,陈兰彬也卷入其中。首先,他加入曾国藩幕府。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期间,于同治八年(1869)将陈兰彬调往直隶,作为重要幕僚使用。那时,黄河堤缺,泛滥成灾,陈兰彬接受在直隶南部各州县的赈灾任务。他和李兴锐等人深入灾区,办理的事情颇多,诸如:赈灾局的组织与人员、赈款数目、受赈人数与地区、分配和散放办法等,被救活灾民达数十万。在救灾的过程中,他深深感到黄河水灾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并决心亲赴黄河两岸考察,研究治河要诀,后著有《治河刍言》八卷,建言各方重视治黄河,他提出根治黄河的主张受到各方重视。第二年,陈兰彬又随曾国藩赴天津,参与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工作。他和李兴锐一起参与具体的文案、审讯等工作,还建议曾国藩起用彭玉麟等湘军老将以筹战守。

同治九年(1870)八月,曾国藩遵旨赴任两江总督,当即奏请带陈兰彬前往江南办洋务。理由是:“该员实心孤诣,智深勇沉,历练既久,敛抑才气,精悍坚卓,不避险艰,实有任重致远之志。”陈兰彬南下后,被派往上海任上海机器局总办,开始筹划局内各种事务,在制造轮船问题、制造各种兵器、制办火药以及选拔人才等方面均发挥一定作用。光绪二年十月二十四日(1876年12月9日),作为太常寺卿的陈兰彬向朝廷呈交一份关于招商局的奏折,建议清政府继续支持轮船招商局,并指出中国设立轮船招商局的七大好处。他的言论代表了洋务派对招商局这一新生事物的赞扬和支持。

第三阶段是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十年(1872—1884),这是陈兰彬事业巅峰时期,他肩负走向世界的时代使命,为祖国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培养人才是办洋务的重要部分。同治十一年(1872),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分四批出发,共一百二十人。留美教育提倡者容闳当然成为清政府率领幼童出国的“出洋肄业局”监督,但仅是个副手。清政府必须挑选一个科举出身的翰林为正监督,一来代表清政府,二来好把关。在曾国藩身边工作多年的陈兰彬,由于成绩卓著,理所当然成为“出洋肄业局”监督。这一职务使陈兰彬的知名度从国内到国外。几年的办洋务生涯中,使他体会到要国家富强,培养人才至关重要,他也就踌躇满志带领学生出国。在开始给国内的信中,他赞扬学生的学业进步,并如期升上相关的学校。但是,他毕竟是个封建的士大夫,摆脱不了旧的、传统的封建意识、传统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正因为这样,他很在意学生的宗教倾向以及对中学热情的减退。当“出洋肄业局”监督吴子登提出要撤回留学生时,他虽然已不在监督的职位,但他的导向性的倾向,最后使“中途撤回”成为事实。

晚清时期,华人遍布海外,尤以美国旧金山、古巴、秘鲁的华人为甚。各地排华事件的发生,使清政府不得不面对,并想出解决之法。这位管学生的清朝官员,又受清政府所遣,于同治十三年(1874)前往古巴调查华人受虐问题。陈兰彬调查团带着五十一条调查提纲,深入各地,对数以千计的华人进行细致的调查,最后拿出可靠的数据,把古巴华人受虐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获得国内外的同情,也促成古巴宗主国西班牙与中国就华工问题进行谈判。古巴华人非常欢迎清政府派来的官员。陈兰彬后来兼任中国驻西班牙公使期间,立即在古巴建立中国领事馆,从事保护华人的事业。陈兰彬也因此受到华人的尊敬和爱戴,他的正面形象逐步提升。

在列强叩开中国大门三十多年后,光绪元年(1875)中国正式向外派驻外公使,这是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重要举措。是年八月,清政府任命候补侍郎郭嵩焘、候补道许钤身(后改为刘锡鸿)为出使英国的正副使。年底,又任命陈兰彬、容闳为驻美国、西班牙和秘鲁的正副使。陈兰彬一行于光绪四年(1878)正式前往美国,直至光绪七年(1881)回国。他在为期4年的公使任内,保侨、护侨成为工作重心。陈兰彬致力于在华盛顿建立中国驻美使馆;在旧金山设立总领事馆,在檀香山从设立华人商董会过渡到领事馆;保护华侨权益,与美国国会立法排华进行交涉和斗争;及时处理1880年10月31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发生的反华骚乱。陈兰彬连续三次照会美国外交部,敦促美国政府以中美条约的准则保护华侨,并要求地方当局赔偿财产损失。陈兰彬是晚清第一位驻美公使,他从事的是首创性工作,使馆、领事馆的建立,以及如何保护华人等问题都无前人经验可借鉴。这些工作虽则不完善,却是可喜的第一步。

光绪二年(1876),朝廷授陈兰彬为太常寺正卿。光绪四年(1878)授宗人府府丞。光绪五年(1879),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回国后,光绪皇帝认为陈兰彬久历欧美,熟悉外情,“每召对,辄敷奏中西政治之原本,今昔情势之异同,动中竅要,交涉持大体,威怵利诱,无取屈挠,有古大臣匪躬之风”,《清代碑传全集》下册,第1720页。遂命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兼署兵部右侍郎。光绪八年(1882)科乡试较射大臣。光绪九年(1883)署礼部左侍郎,科会试阅卷大臣、武会试较射大臣。

第四阶段是光绪十年至光绪二十年(1884—1894),这是陈兰彬告老还乡的晚年阶段。

光绪十年(1884),陈兰彬告老还乡,仍热心于教育事业,主讲高文书院(今高州中学前身),撰修府志、县志,藏书甚丰,以读书为乐,为后人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晚年的陈兰彬退居故里,但仍然发光发热。他一方面著书立说,编纂县志;另一方面,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为家乡的教育、经济建设和文化生活等事业贡献余热,赢得家乡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光绪二十年(1894)陈兰彬在故乡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综观陈兰彬一生,时代成就了这位清朝官员,而陈兰彬在外交、内政的事务中又见证了这个时代,履行了时代赋予他的使命,虽然在他的身上还存在一些缺陷,留下了一些遗憾,但他身体力行,尽职尽责,仍然无愧于这个时代。是一位具有独立个性,立志仕途升迁,为官不忘为国;离官退居故里,投身教育,著书立说,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只管做事不张扬,不居功骄傲的谦谦君子之风。

同类推荐
  •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尊肉身菩萨——九华山双溪寺大兴和尚的传奇人生。大兴和尚因其一生中种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神奇而被世人称为“九华济公”。作品以“庚子赔款”到改革开放的百年人生为背景,以大兴和尚在抗战时期杀敌救民以及他行孝感动他人、行善劝化众生,以其独特的医技治病救入等一系列事件为主线,生动地刻画出大兴和尚普通而传奇的形象;并以大兴和尚“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牛只需一把草就够了”等经典语录来化导世间、抑恶扬善。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是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与其夫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如果种子不死(纪德文集)

    如果种子不死(纪德文集)

    《如果种子不死》是纪德享誉世界的自传作品,书名典出《圣经约翰福音》:“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掉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纪德取其作为书名,是反其道而用之,坚持做“仍旧是一粒”的那颗独一无二的种子。纪德的自传是一部艺术品,或者说是一位青年艺术家的真实画像。他以令人震惊的真诚、坦率以及激情,毫无遮掩地描绘出一位空前敏感、矛盾而又多变的作家和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心路历程,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自传之一。
  •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作者以生动流利、饱含深情的笔触从迈克尔·杰克逊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中,用记事的方式书写了其童年生活、成名经历、辉煌与悲哀的人生、从黑人楷模到苍白怪人等无数经典片段,内容丰富而翔实,重现了其生前一个个生动的瞬间,让一代歌王波澜壮阔而又多姿多彩的一生在书中得到了几近完美的展现。
  • 连锁巨人:沃尔顿成长日记

    连锁巨人:沃尔顿成长日记

    本书讲述了沃尔顿的成长以及创业故事。沃尔顿白手起家,从岳父家借贷2万,专攻农村市场,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用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迅速占领了美国的乡镇。沃尔玛终于成为世界连锁超市第一帝国。沃尔顿有过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习惯,从一路的成长中,我们可以见证沃尔顿的过人之处。他给后人留下的经营哲学是很多商家的宝典。因为作者研究日久,采访了沃尔顿家族的后人,并且掌握了第一手很多外界并不知道的秘密,在本书中都是首次披露。
热门推荐
  • 20~30岁,你的出路在哪里?

    20~30岁,你的出路在哪里?

    20~30岁,是一生中最好的年华。未来有无限可能,怎样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只有冲破眼前的重重迷雾,才能为自己找到一条清晰的道路。本书送给年轻读者一些成功者或是过来人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年轻读者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人生技能,点燃追求梦想的激情,让年轻读者能够全面地提升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 异界同行之暴躁帝妃

    异界同行之暴躁帝妃

    一生的牵绊原来延续的并非一世,而是生生世世……她是欠他一世,却要用几世来偿还,而欠另外一个人的生生世世都无法偿还。他宠她,宠到允她几世去尝还欠别人的情债,而他一人孤独等待。她几世轮回,最后才明白,只是欠了他,却是负了另一个人。她只愿往后的永生永世与他并肩。这一世,她该是欠了他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地无惑

    天地无惑

    本文可能会有一点慢热,不会过于虎躯一震,四海归心。但爽点什么的还是很多的,女主什么有可能有一个,有可能有两个,有可能有三个,总之看观众大大门的需求决定。注重通过细微处见真情。一个少年无意得到一把神秘的仙剑,在修仙之路上,手握仙剑,斩荆棘,开血路。以仙剑之威破苍穹、斩天地,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来。PS:我最喜欢的仙侠小说是诛仙,我也梦想着这本书能够距诛仙的近一点。
  • 日娱之追光者

    日娱之追光者

    如果有幸成为你的影子,一直着追逐你Ps:乃木坂粉丝流小说
  • 群雄决

    群雄决

    一个全新的纪元,鉴证了人类的历史,公元后的重大史事;一坐新型的王朝,领导了人类的前进,共同迈向新的高度;一段不灭的史诗,记录了人类的奋斗,坚实走向时代文明;一种远古的文明,侵袭了人类的果实,究竟世界花落谁家。
  • 穿越到奇幻世界

    穿越到奇幻世界

    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这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里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 箫神惊天

    箫神惊天

    浩方大陆自古传说,在九天之上有九天仙界,浩土之下有黄泉冥府,但千百年来却无人看见,只有那源远流长的传言。冷夜,一个劫后余生,充满生世之谜的小厮,为了在这充满厮杀土地上存活,慢慢变强,修正道,修魔道,为心爱的女人...
  • 当大魔头穿成虐文女主

    当大魔头穿成虐文女主

    辛雅穿越后成为一代大魔头。之后她便被封印了两百万年。一名叫做叶澜衣的美丽少女以自身为媒介,释放了辛雅的神魂。如果不想要继续被封印,辛雅需要帮叶澜衣杀死灭她全家的仇人。接受叶澜衣记忆之后,辛雅才发现。叶澜衣不是她看过的一本仙侠虐恋文女主吗?怎么?听说你们想虐我?#其实只要把三千界所有人都杀了,凶手自然也就死了。这也不失为一种完成任务的办法#
  • 香火成神道

    香火成神道

    陆河因救人而不幸溺亡,但因上天垂怜,穿越至异界并因其善良而成为九品山神,不料哪怕是成为山神,竟然也随时会丢掉性命。所幸的事,自带的山神庙居然还有系统,只需收集德功便能不断增强。从此以后,集德功,斩妖魔,教化众生成了陆河唯一的目标——有山神庙在手,管里什么妖王仙佛,我自逍遥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