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1]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2],必招外忧[3]。
注释
[1]造物:亦称造化,指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通称造物主。[2]内变:内乱或内讧。[3]外忧:外来的攻讦、指责。
译文
如果做任何事都留有余地,即使是造物主也不能忌恨,鬼神也不能对我有所伤害。如果事事追求圆满,功业追求完美,即使不发生内忧,也必然招致外患。
点评
传统文化的精义,无论道家还是儒家,大多持“中道有节”的观念。历史上有很多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从而招致灾祸的例子,不可胜数。能知进退则可保全身心,所以人们信奉“满招损,谦受益”的处世之道,老子则告诫人们要抱“致虚守静”的态度。
这种圆融的处世之道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呢?毕竟今天的社会环境与封建专制社会有了很大区别。传统文化中也有保守消极的一面。谦和忍让是美德,中庸之道也不失为一种处世态度。但强调过分乃至推向极端则会走向反面,容易导致整个社会趋于消极保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反对竞争和变革,看似一团和气,实则暮气沉沉。近代晚清社会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走向了灭亡。我们阅读传统典籍,要注意其时代语境。不要把古人话语理解得绝对化、极端化,应灵活把握其合理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