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7800000043

第43章 “任德不任刑”——《春秋繁露》第三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刑之不可任以成世也,犹阴不可任以成岁也。”

品味过儒家先师的几部经典著作的人都知道,在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手段上面,儒家先师们是赞同使用德治,而不是法治的。比如,在孔子那里,他就会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见《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如果治国者用刑法政治来统治万民,人民只是惧怕刑罚而不作奸犯科,而内心却毫无羞耻之心;可是如果治国者用道德礼仪来统治万民,人民就会由于内心产生的羞耻之心而规规矩矩的,不会有作奸犯科之心了。这样的学说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几千年之久。

作为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董仲舒在政治思想上同样秉承了儒家先师的德治思想。只不过在他那里,德治学说的具体内容稍微有所变化,这就是所谓的“任德不任刑”。什么是“任德不任刑”?董仲舒提出这个学说的哲学基础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看后面这个问题。

在上文讲述董仲舒“三纲”思想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三纲”思想实际上是和董仲舒的阴阳学说相为表里的。换句话说,也就是阴阳学说是“三纲”思想的哲学基础。其实,阴阳学说在董仲舒的整个思想领域里面,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它不仅是“三纲”思想的哲学基础,实际上也是“任德不任刑”的德治思想的哲学基础。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已经知道,在董仲舒那里,阴和阳之间的关系是“阴兼于阳”,也就是阳制约阴,阳为阴的主人的意思。与之相对应,就有了君主是臣子的主人,父亲是儿子的主人,而丈夫是妻子的主人的“三纲”思想。那么,阴阳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得出“任德不任刑”的德治思想的?原来,在董仲舒眼中,德行就是属于阳的,而刑法则是属于阴的:“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见《汉书·董仲舒传》)既然如此,那么德行和刑法之间的关系也就应该遵守阴阳之间的关系——德行制约刑法,刑法受制于德行。在政治思想上,自然就应该以德治为主了。

可是,什么才叫做“任德不任刑”?这句话之中的“任”字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虽然说董仲舒提倡德治的治国手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完全提倡不使用刑法。与之相反,在董仲舒看来,德治并不排除刑法,只不过不能够专任刑法来治国,“任德不任刑”之中的“任”字就是专任或者只使用刑法的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不能一味地使用刑法,只是在德治手段无法通用的时候才使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刑法实际上是德治手段的补充。

然而,为何不能够专任刑法?要回答这个问题,又要回到董仲舒的阴阳学说。在董仲舒那里,“刑之不可任以成世也,犹阴不可任以成岁也。”(见《春秋繁露·阳尊阴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刑法不能够专任地使用来治理国家,就如同一年之中不可能只有阴天而已,必然会有阳光明媚的日子,而且这种日子还要占到多数。换句话说,在治理国家的时候,绝对不能只使用刑法手段,而更要注重德治。说到这里,有人或许会问:“在治理国家时,究竟应该怎样使用德行和使用刑法?”其实,这个问题关系到德行和刑法的使用比例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董仲舒做了如此的回答:“暖暑居百,而清寒居一。德教之于刑罚,犹此也。”(见《春秋繁露·基义》)这句话中的“百”字,并非一百这个确切数字,而是多的意思。换句话说,在董仲舒看来,治理国家就要多使用德行,而少使用刑法。至于多到什么地步,少到什么程度,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了。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任德不任刑”的含义,可是究竟应该怎样“任德”?或者说,在董仲舒眼中,“德治”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理解“德治”。

首先,在董仲舒看来,“德治”意味着推行教化,也就是统治者用优美的德行,比如上文说过的“五常”来教化人民。为什么人民需要得到统治者的教化呢?这就跟董仲舒的人性论有关了。在董仲舒眼中,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孟子所谓的“人皆可以成尧舜”的情况,因为每个人的人性是有品级的。人性究竟有多少个品级呢?董仲舒认为有三个,也就是“三品”,它们分别是“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人之性”。具体说来,“圣人之性”肯定是最好的,它已经到达至善的境界了;“斗筲之性”则正好与“圣人之性”相反,它几乎不可教化;而“中人之性”则处于前两者之间,正好是需要得到教化的人性。因此,董仲舒认为需要进行教化的就是大多数的具有“中人之性”的人。怎样来进行教化?在《汉书·董仲舒传》中,记录了他说过的这样的一句话:“立大学以教于国,立庠序以化于邑。”也就是设立各级教育机构,对“中性之人”进行德行教育,最终达到使人民“贵孝弟而好礼仪,重仁廉而轻财利”(见《春秋繁露·为人者天》)的目的。

实行“德治”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施行仁政。具体说来,仁政主要包括了如下一些政策:其一,“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也就是说,对田地进行实名制度,以杜绝兼并土地的现象。其二,“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也就是说,减少赋税徭役,使得老百姓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生产。另外,还有一些政策比如“盐铁皆归于民”、“除专杀之威”等等。总之,董仲舒认为,通过如此的仁政治理国家,就会使得“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妻子极爱。”(以上所引皆见《汉书·食货志》)仁政有着如此多的好处,就难怪董仲舒会大力提倡“德治”了。

§§《论衡》

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在思想上取得了一统的地位。不过,在儒学取得正统地位的过程中,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和“灾异”等学说也混进了正统思想的范围之内。由于这个原因,到了东汉的时候,思想界甚至整个社会都流行着一种迷信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谶纬学说”。什么是“谶纬学说”?说得简单一点,其实就是一种用神话来解释那些一时无法说清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学说。在这种学说的影响下,当时的社会充满了各种迷信邪说,笼罩着一股神秘的氛围。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思想背景下,一位独具思想特色的思想家横空出世了。他力陈“天人感应”和“灾异”学说的荒谬,在东汉一朝的整体迷信氛围里,特立独行地提出了很多惊世骇俗的卓见,这位思想家就是王充。

王充出生于公元27年,去世于公元100年,字仲任,是浙江上虞人。王充小时候,家里经济状况不好,穷得连书都买不起。据说,这位后来名垂青史的思想家为了求学上进,还曾经站在书店里看书,他的好多知识都是这样学来的。尽管如此,天生聪慧又勤奋好学的王充最终还是成就了他学问上的伟业。试想一下,在整个东汉社会都处于儒家学说和“谶纬学说”统治的状况下,一个人敢于出来指摘这些学说的谬误,该有多大的胆量和气魄!这就难怪后世的学者宋恕在《六斋卑仪》中如此地称道他了:“旷世超奇出上虞,论衡精处古今无”。

王充对东汉时期“谶纬学说”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了“天人感应”和“灾异”等学说上,这些都体现在了他的名著《论衡》一书之中。这些批判都是一针见血,一语中地的,比如在王充看来“稷母履大人迹而生”这样的话是鬼话,因为:“贵人之气,更禀贱物之精,安能精微?”(见《论衡·奇怪篇》)又如,在《论衡·论死篇》中,他明确地指出了鬼魂的不存在,因为人们经常说到的死者现身,一定是穿着死时的衣服的,可是人既然成了鬼,那些衣服又怎么能够现形?再如,在《论衡·商虫篇》中,他更是胆大地指出之所以会闹虫灾,并不是由于天降灾祸,而根本就是人们的灭虫工作没有做好,是人的原因。这样的说法,虽然每每触犯政治忌讳,然而王充却直言不讳,真可谓是惊世骇俗了。

王充的文字,直指社会和人心的弊病,大胆又明确地说出了一些真理,因而他是中国思想家上的一位伟人。更让人觉得敬佩的是,王充在儒家思想一统的状况下,说出了一些不同思想,这对于端正学术思想界甚至大众的心态都是有良好作用的。正是由于此,我们才说王充是东汉思想史上的一颗耀眼明星。

同类推荐
  • 毓老师说公羊

    毓老师说公羊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1980-1981、1988-1989、1999年在台北天德黉舍、奉元书院讲授内容整理而成。毓老师认为《易经》与《春秋》是中华文化精华之所在,不读此二经难以明白孔子思想,难以读懂中国文化,此两部元经为奉元主经。公羊不易读,其重在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公羊学是中国思想之绝学,今人已少研究此学,这也是毓老师的绝学,他讲公羊着重其思想、智慧对今人的启示。
  •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本书将逻辑游戏分为趣味推理、数字谜题、图形联想、真假判断、位置顺序及反向推断六个方面。
  •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是德国当代知名的思想史作家萨弗兰斯基的倾力之作。在德国广受欢迎,位居德国亚马逊分类榜榜首。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用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带来的“异化的社会机械论”,浪漫主义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之冲突的努力,带来了一个文学、哲学和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但是,就像雅努斯的两张面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作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要素,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开始涉足政治,在“一战”期间变身为“钢铁浪漫主义”,将无数青年送上战场;在纳粹时期,浪漫主义又被再度利用,助纣了20世纪的政治大灾难。萨弗兰斯基在完整分梳德国浪漫主义脉络之时,并不以绵密的考证见长,却以通达的见识和宏阔的视野取胜。其表述感性酣畅,充满灵性,更贴近浪漫主义之生命的本体,以及浪漫主义作家之灵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读性。
  • 列子臆说(上册)

    列子臆说(上册)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 范仲淹与宋学精神(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范仲淹与宋学精神(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是以整饬吏治为首要,以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虽然其整饬吏治仅及一年就夭折了,但其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则对以后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仲淹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等皆与之从游。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三苏的蜀学、王安石的新学、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和二程的洛学等,都与范仲淹及庆历新政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儒的“内圣”与“外王”是相贯通的。南宋理学时代,与其称为“后王安石时代”,不如称为“后范仲淹时代”。
热门推荐
  • 青春似火是水

    青春似火是水

    我是一名记者,采访过许多人,听过许多人的青春故事。纵使年华已逝,纵使青春不复,但要知道青春不也一直留在你的脑海里面吗?曾经它被封印了,因为自己正青春。但现在它应该要回来了,应为青春已逝。只有它陪着自己,逐渐成长,直到回到青春。
  •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是你的守护星

    我是你的守护星

    我叫穆矛,是个胆小害羞的男生。我有一个很酷的死党,她叫娵訾,是个假小子一般的爽朗女孩,她从小便拥有超凡的能力,能通过每件古董的实体进入其记忆宫殿,看到它们背后隐藏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 假面公主的爱恋

    假面公主的爱恋

    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却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温柔优雅,却是地狱来的伪天使;他,是冰山一样的帅哥,是迷到全球少女的少男,却独独对乔装打扮的她感兴趣……
  • 奴隶为王

    奴隶为王

    天子昏庸无子,诸侯并起,北蛮借乱势入侵。大周驸马慕容迟与三位义兄力挽狂澜,登基为帝,继位十余年撒手人寰,奉为圣祖。贵族、平民、奴隶撑起了圣祖逝后的大周王朝,北蛮、南蛮、西羌虎视眈眈,大周该何去何从?大周历三百七十五年,只想好好活的申荡成了一名卑贱比猪狗的奴隶,前途昏暗的申荡在月夜中愤怒。既然做不了人,成不了仙,那就荡尽人间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皓天记

    皓天记

    拥有着前世记忆,进入了青龙大陆四大世家之一的周氏世家,成为了周大公子,却被世家为了世家的利益逐出家门,此时他仅仅六岁,他立志要创造自己的传说,来证明自己,也开始了属于他周皓天的传说——皓天记,开启了主角波澜壮阔的人生。
  • 余生听闻微风不燥

    余生听闻微风不燥

    天气晴朗,微风不燥“然然,我怎么那么喜欢你呢。”“那就继续喜欢。”
  • 浮天择道

    浮天择道

    当天道不再是天道,而是将世界交给人类来管理。24个人,每个人都持有天道的一部分权柄。境界,地域,包括天材地宝等等都由人类创造。自己做天道,不用天道来主宰我!
  • 总裁宠妻过于狂

    总裁宠妻过于狂

    女主千瑞若过马路险些车祸,却被严长霄误认为是碰瓷,无意间惹上严家总裁严长霄,千家与严家为保持良好关系,将千家大小姐千瑞若嫁与严长霄,女主的悲催命运开始了....
  • 超级外卖狂婿

    超级外卖狂婿

    赘婿的生活让萧湛从一个超级豪门的少爷,变成一个饱受欺凌,被人瞧不起的小白脸,不过,这些终将成为过去,萧湛将迎来自己的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