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7800000014

第14章 “仁者以财发身”——《大学》第二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如今是个市场经济时代,无论是国家的建设,还是人们的生活,都是在围绕着经济这个中心转。围绕着经济转,说得白话一点,其实也就是想办法多挣点钱,让生活尽快富足起来。用一句更为通俗的词语说就是发财。

发财是一件好事,这个世界上的人没有不喜欢财富的。然而,喜欢归喜欢,却不能够为了发财干出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更不能为了发财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那样的话,即便是发了财,迟早也会财去人亡的。

人不要为了发财而干出违背良心和犯罪的事情说明了一个道理:发财其实是有一定的道路或者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并且按照规律办事,一个人迟早会发财。因此,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便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发财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是老百姓的一句口头禅:生财有道。那么,生财之道何在?

无疑,作为人们生活之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挣钱是有着很多门道和规律的。人们想要发财,就必须循着这些门道和规律塌实干事。然而,人们关心的则是具体有哪些门道和规律。具体说来,有哪些生财之道?

对于这个问题,作为儒家经典的《大学》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很自然,《大学》之中的生财之道是按照儒家的学说理念来解释的。跟其他学派讲究的生财之道一样,《大学》里面的生财之道也只是发财的各种具体规律和办法之一。在不同的学派及其经典著作那里,有着各自不同的生财之道。因此,在品味《大学》里面所讲的生财之道时,大家千万不要把它看作发财的不二法门。正确的做法是,在了解了《大学》讲述的生财之道之后,再结合其他的规律和办法,更重要的是结合实践,方能帮助大家发财。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大学》所谓的“生财有道”。

说到这里,有的读者或许会觉得奇怪:“《大学》不是在讲述一个人应该怎样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吗?怎么会说到生财之道去了?”其实,有这种疑问的读者误解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儒家学派是宣扬仁义道德等价值观念的,似乎跟挣钱等实际事务没有关系。实际上,儒家学派同样在思考着社会和个人的经济问题。比如,在《孟子》那里,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温饱的生活,孟子就曾倡导过给人民一定的“恒产”以及减轻赋税徭役等政策。在孟子看来,只有人民有了一些自己的固有资产,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

跟《孟子》一样,《大学》同样也不是一部仅仅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经典,它也阐述了自己的生财之道。只不过,作为儒家的经典,《大学》在阐述自己的生财之道时,实际上仍然内涵了美德的观念。那么,《大学》里面的生财之道究竟是什么?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仁者以财发身。”(见《大学》)什么意思?其实,《大学》说的就是一个人想要发财,最重要的是他对待财富的态度。有了一种良好的态度,想不发财都难。那么,这种良好的态度是什么?

实际上,“仁者以财发身”指的就是在德行与财富之间,德行是占主要地位的,而财富则是占次要地位的。人们取得财富,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用财富来帮助自己成为更有德行的人。换句话说,财富只是人实现德行的一个手段而已。既然如此,人们自然首先应该看重德行。

那么,看重德行就会发财?或者说,有了一种对待财富的良好态度——把德行看成首要的,把财富看成次要的,人们就能发财?在《大学》那里,一个人有了这样的态度,那么他就离发财不远了。当然,就如前面所说,《大学》所谓生财之道是众多发财道路之中的一种,一个人想发财还需要结合其他规律并亲自实践才行。不过,在《大学》看来,一个人如果能够把德行看得比财富更重要,那么他就有了发财的基础:“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见《大学》)这话的意思大致是说:一个人有了德行,那么最终会获得财富的。

可是,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见的现象却是:很多干尽坏事的人却腰缠万贯、富如帝王。这怎么解释?在《大学》看来,这种人的富足是长不了的,因为他们为富不仁的话,迟早会招来人们的反抗和不满。到那时,他们的财富就保不住了:“是故财聚则民聚,财散则民散。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见《大学》)这话的意思是:财富如果不是靠正当手段获得的,即便是有很多,也迟早会破财的。这样说来,重要的就不是首先想着各种挣钱门道了,而是仔细审问一下自己:“我是否把德行看得比财富重要?”

§§《中庸》

在品读《大学》的时候,我们曾经讲到《中庸》与《大学》同列“四书”之中,均被供奉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它们的这种经典性,经过南宋思想家朱熹的极力宏扬、阐述与褒举,到了元朝就更加突显,以至于元仁宗将其作为读书人考取功名所必须研读的典籍。

我们已经知道,《中庸》与《大学》一样,都是儒家另外一部经典著作《礼记》中的文章。在这里,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保存了《中庸》与《大学》的《礼记》。根据历史文献学的一般说法,现存二十卷的《礼记》是由生活在汉宣帝和汉元帝期间的一位名叫戴圣的学者编写的,他的编写则是根据了孔子及其后学的相关记录。具体到《礼记》中的《中庸》来说,戴圣在编写的时候根据的就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写的《中庸》。把这话说得清楚一点,那就是:子思写了《中庸》,而戴圣在编写《礼记》时收入了这篇文章。

如果这种说法没有错误的话,那么子思就是《中庸》的作者了。上文说过,子思还曾写作了《大学》。如此说来,《中庸》与《大学》都是子思的作品。可是,这个子思为什么要这样做?后世的学者解释说:儒家本来是有一个所谓“道统”的,这个“道统”从尧、舜、禹、商汤和周文王、周武王那里传下来,传给了孔子,孔子又传给了自己的弟子颜子和曾子等人。可是,到了曾子等人的时候,已经出现了“道统”难以续传的局面。于是,作为曾子的弟子、孔子的孙子子思自然就担起了重担,努力将儒家学说的“道统”传续下去。他的这一传续有两个功绩:一是教化出了另一位儒家大思想家孟子,二就是写作了《中庸》与《大学》。

然而,有人对子思写作了《中庸》与《大学》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在这些人看来,在《中庸》里面有“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字。稍微有一些古代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说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一统状况。如此看来,写作《中庸》的人至少应该生活在秦朝统一天下时期。然而,子思生活的年代却是从公元前483年到公元前402年,这一时期还是春秋,未到战国,离秦朝统一天下还很远。子思怎么能够跑到几百年后去写作《中庸》?看来,说子思是《中庸》作者有些靠不住脚。

然而,不管怎样,《中庸》还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在这本书里,包含了我们中国人几千年做人和处世的基本原则——中庸。要想真正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我们就需要深入文本,去跟古圣贤们一起感受那悠远的“中庸之道”。

同类推荐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庄子全鉴

    庄子全鉴

    本书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庄子》的作者并非庄子一人,据后世学者考证,其中“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就比较复杂了,多是庄子学说的继承者所作。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博大精深的《庄子》,对后世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 通往“蓝花”深处

    通往“蓝花”深处

    本书从启蒙运动自身暴露出的内在困境谈起,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内容作了细致分析;从马克思对黑格尔现实哲学与浪漫派“形式反讽”的超越与融汇中,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反讽本质进行了浪漫主义的诠释。
  • 我说参同契(中册)

    我说参同契(中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热门推荐
  • 沙床

    沙床

    一夜情?裴紫的年龄比我想象的要大,大概30出头,头发盘在头顶上,连衣裙开胸很低,露出颈脖和锁骨,脖子上戴着项链,看得出来,那件项链出身名贵,款式和做工都非常精致。她的肩膀和胸非常夺目,纯净的雪白,精致高贵,有大理石般的质感,那温润的线条美,让人产生抚摸的冲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夏时隐歌

    夏时隐歌

    年少时的一句诺言,青春时的一段疯狂,夏时我和你相遇,在那时我们轻唱着那段隐隐的歌谣,青春是没有返程的旅途,在同在途中的我们一起走进这年少轻狂的时光。
  • 陷落秩序

    陷落秩序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这道理永不曾改变。‘超凡者’时代的来临,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来讲,是一个他们穷其一生也难以忘记的可怖灾难;但对野心家来说,‘超凡者’时代的来临却是他们跨入‘成功’的基石。时代已来临,人们只好去适应时代,也只能去适应时代。这个残酷的时代。……突如其来的‘灵气复苏’,四少年与一棵‘世界爷’,在信念面前,死亡算什么?……调合局总部QQ群:498113701
  • 冥王的人类之妻

    冥王的人类之妻

    超脱三界,你便是我的人。想逃吗?你逃到哪我便追到哪!
  • 心的呐喊

    心的呐喊

    本书是作者的一个评论作品集,大部分作品发在《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和《人才信息报》的评论专栏里,并成为这三家报刊的评论主笔。
  • 魔域之仙魔斩

    魔域之仙魔斩

    魔界,为宏观是时空的平行时空之一,存于时空中近亿年时光。而来后,天降大灾,魔界之上,妖物横行,祸害苍生,终日不见天晴,所及之地烧杀抢掠不堪入目,人类为求自保,从此踏上修真之路。自此,修真之士层出不穷,退妖兽,保天下,魔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却不想,人类本性贪婪,从此又是战争四起,民不聊生,致使魔界一分为二。数万年后,两国之间的战乱又再次挑起,阴谋阳谋,明枪暗箭,魔殿,月恒宫,风烟阁,越魔殿,他们相争着,为屠杀,为拯救。在这乱世之中,他们,新一代的俊杰们,为爱,为恨,为情,为怨,缠绵不舍,由爱生恨,爱恨交织错杂。且看这一段乱世之中的忠肝义胆,爱恨情仇。
  • 萌妃很腹黑,王爷要小心

    萌妃很腹黑,王爷要小心

    重活一世,南宫锦懿才知道,自己上一世是有多么愚蠢!这一世,她定要让前世害她之人付出血的代价!皇家有女初长成,帝都的王公贵族纷纷上门提亲,皇帝御书房的门槛都被踏烂了!邻国摄政王一出,天下皆惊!三月后,某男带着他的小娇妻,身后十里红妆,自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日子……
  • 浮生两世梦

    浮生两世梦

    前世徐幻梦纠缠他,导致自己家破人亡,重生后再也不敢靠近那个人,只算计着嫁给别人,保住家人,却在大婚那日被那人无情破碎,那人狠戾道“你果然还是生性浪荡,这么喜欢纠缠男人,那我就满足你,徐幻梦只能求饶“我错了,我不嫁了,我去寺里,对,任何一个寺庙都可以,我一辈子都呆在那里,那人只无情道“你想都不想。”徐幻梦绝望道“你杀了我好不好,我求你了。”
  • 红杏出墙记11:拿什么拯救婚姻?

    红杏出墙记11:拿什么拯救婚姻?

    讲的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江南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语言流畅自如,灵动传神,体现了作家高超的技巧和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