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0300000007

第7章 潮涌镇海

这是大陆与海洋澎湃相击的地方,甬江水混浊而充溢,以每日千万立方的数字注入茫茫大海,大海则每日送来两次潮涌,倒溯的海水涌起高高的浪墙,一直推向大陆的深处。每日里的翻江倒海,使沿江两岸的空气里弥漫着腥咸的味道,当地人把它称为“蛟川”不无道理。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是不会喜欢这样的气味的,因为这样的气味已经渗透到土地中,这种土地不适合种植五谷杂粮;而纯粹的渔民可能也不喜欢这样的土地,因为地处河口,水文太复杂,适合捕鱼的平静的大海还在很远的地方。镇海靠海,但它不是一个渔港,所以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人恋栖这块土地,虽然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化,在小港横山下、沙溪蛇山山麓,有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迹的发现。它一直是地图的边角地而已:曾经是越国最东边的海望之地,后来是秦会稽郡句章县、唐县的属地。在宁波置州的年代里,这里才开始建镇,是唐元和四年(809),当时称“望海镇”。在建镇一百年后,正式置为望海县,不久改名为定海县。镇海的名称是在康熙年间(1687)定下来的,定海的名字,则送给了曾经的下属区域,这个城市在现在的舟山本岛。

镇海与定海名字不同,但意义相近,即渴望大海安宁。我们可以从中揣摩政府对这块土地的定位以及面对大海的一种心态:这是一块战略要地,带有强烈的防守意味。康熙年间曾经实行过海禁和迁界移民,以断绝台湾郑氏集团粮饷和军用物资的供给,虽然在平定台湾后又重新展界,宁波位列四个开放城市之一(《海国图志》曰:“康熙二十三年,台湾郑氏平,海禁大开,二十四年从疆吏之请,设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粤海关。”)但是对于大海的防备从来也没有放松过。清政府一直认为外国商人“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以防范”。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最终下令:“(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在镇海随处可见的炮台、城墙、海塘等等宏伟、坚固的海防设施,都是政府在这方面的举措。这种封闭直到1840年,被英国侵略者用大炮轰开!

现在看这一段抗争史,我们的感情变得非常复杂。当我们看着沉硕的铁炮直指着大海进入河口的要道,细看安远炮台用糯米搅拌黄泥筑成的比水泥还坚实的墙体上,斑斑弹片炸裂的痕迹,总有一种保家卫国的崇高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招宝山下的海防遗址博物馆里陈列着当时的战具,展示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当时守战官员的浴血奋战、誓守职责,让人肃然起敬,以旧式沉重的武器、穿着冗大的衣服,顽抗坚船利炮,誓卫民族尊严,确乎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但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守与战,悲剧性不言而喻,清政府并没有很好地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更没有能力与气度去化解这场战争,自身的愚昧与落后决定了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战争。

离海遥远的朝廷习惯于传统农耕文化与生活,对大海的理解远远不如面海而居的平常百姓。比如这里本来叫“望海”就非常不错,“望”是瞭望,一个小孩的模样,带着希冀张望着远方的大海,这广阔无边的大海蕴藏着什么,会带来什么,这里没有任何抵御之义。而满是海防建筑的浙江门户、浙东第一山招宝山,它的名字更值得玩味。什么叫招宝,招财进宝,它的潜台词是大海是财宝,大海不是祸害,老百姓“招”都嫌来不及,哪里要用“镇”或者“定”呢?你如果到镇海海丝沿江公园走过,就知道老百姓是绝不会把这座甬江口的山叫做“定海山”或“镇海山”的。

海丝沿江公园在甬江口北岸,从招宝山开始一直延伸到城市的最东首。两岸码头林立,巨型货轮进进出出川流不息,招宝山下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轮船。公园中间有一个高耸的古牌楼,汉玉白石雕凿成,四柱三门,上面镌刻着“利涉道头”4个大字。牌楼前面的甬江岸边,就是用古朴的旧石料堆筑的停泊埠;牌楼右旁赫然一艘巨型的木船,昂首面对大江,桅杆高耸,楼阁崔嵬,据说这是仿照宋代商船建造的国内最大的古船——万斛神舟,宋代用于出使高丽的万斛神舟有考据证明正是在这里打造。这一切遗迹使我们想到,当地百姓几千年来的雄心勃勃,他们并不满足于张望大海,而是走向大海,曾经打造过最宏伟的船只、经营过最宏伟的梦想。招宝山正是因为“当海口,商舶所经,百珍交集”而命名,老百姓甚至把它神化,说成是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在此“掌管东方财库,庇佑东方商贾”。

站在堤岸上,抬头看海鸥在空中翻飞,货船进港的鸣笛悠扬而绵长,货船带来的波浪拍击着石岸,翻卷起白色的浪花,长长的堤岸边盛开着茂盛的芦苇花儿。老人们在海边公园打太极、舞木兰,一派祥和的气氛。有人说甬江水浊黄的涌潮,其实是财富滚滚而来,回想这里与外界展开商贸交流,一直可以追溯到隋唐,在“利涉道头”,常常出入日本、高丽的使臣、僧侣,然后沿着运河走向大陆的深处。《资治通鉴·隋记》中记载:“刺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馆……欲东会稽……”大运河与浙东运河连接,沟通了甬江与钱塘江、长江的水上交通,相应的贸易干线也由内陆延伸到了东南沿海。而南迁的宋政府更是倚重这个窗口,在招宝山船场特造千吨巨船——神舟两艘及小船(即百舵画舫)百艘,以供经常性地迎送高丽使团之用(宝庆《四明志》载),其造船技术曾一度为全国之冠,世界领先。这里已然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起碇港之一。政府在这里设立市舶司,获利巨大,宋高宗就曾深有体会地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市舶之利最厚,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给宋王朝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若措置得当,所得税款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这不正是名副其实的“招宝”吗?现在的许多历史研究认为,南宋王朝虽偏居一隅,但气度非凡,不同于元明清的封建极权与愚颟不明,创造了中国经济文化的一段辉煌。在镇海的招宝山下追想历史浮沉,确是如此。

哪一个到这里的人,不会激起远大的梦想呢?读过《包玉刚传》的人,一定记得一代船王这样一个细节:当时还是六七岁小孩,跟着父亲去镇海港,或许就是在这个“利涉道头”,第一次见到大海、大船。当时他天真地想:当一个船长多好,可以环游世界。“当一个船长多好”,幼年的梦于是扎根,于是发芽、成长,最后远远超出了当一个船长的梦。1948年,时任上海市银行副经理的包玉刚去职离开上海,到达香港,看到维多利亚港来往穿梭的船只,一定想到了故乡的船,所以有了搞船运这样决然的信念。

不止是包玉刚,从这里先后走出叶澄衷、虞洽卿、叶庚年、邵逸夫、赵安中等,这里是“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宁波帮的核心区域。在沿江不远的小镇上、小村里,常常一条不足一里的老街上可以发现几十处中西合璧的建筑,这都是出外闯荡的人在故乡留下的记忆。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时期,特别是开埠以后的上海,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心的过程中,这里出去的人,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作家威廉·斯金纳1974年所写的《两个世界间的中国城市》一书中评价“是宁波人促进了上海的兴起”,而有这样崇高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块土地。

什么叫梦?梦不一定是春种秋收这样一种清晰的方式,春种秋收实际上不是梦,而是生活,这样现实的生活往往销蚀追逐梦想的激情。梦应该是极度伸展的,它不满足于现实,而追求创造奇迹,虽然这样的梦就像对大海的瞭望,大都是模糊的。这块土地显然不适合春种秋收,也显然不适合用“地大物博”来歌颂这样一位母亲。甬江在这里辽阔盘回,水量不可不谓丰沛,但是不能饮用,因为它全是大海的味道。我说过传统的农民与渔民都不会喜欢这样的土地,这块土地不适合传统的文化来耕种,也就是这块土地的性质从一开始就决定着它的文明性质,它不适合用常态的观点,它在中国传统文明中属于一个异数,它适合开掘商港文明。可是要让以传统儒学经典为圭臬、以农耕为生存之本的封建政府明白这一点,何其艰难!这从镇海发展史上所走过的曲折,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盲目自卫的封建政府也没有怎样去努力理性地分析与理解它宏阔属地的不同性质。

不过,世世代代的镇海人从来没有放弃过走向远方,到远方开垦富饶土地的梦,这种追寻的精神一直贯穿着这块土地的发展史。这块218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到现在也只有二十几万,可以说是历史上走出去闯荡的人口比例最高的区域之一。前前后后的杰出人物辉耀成一道光彩夺目的流线,从清初“盖屹然为甬江砥柱20年”的郑氏十七房家族,到鸦片战争前后镇海方介堂及李也亭家族一门五代,到民国的包玉刚等,直到当代镇海裔人如包玉书、张和祥、周祥赓、顾国华、包从兴等,在他们所开拓的区域里影响深远。民国时的“四明公所”、上海商务总会及上海总商会在上海滩举足轻重,镇海人方椒伯、李征五、傅筱庵、虞洽卿、李云书、俞佐庭等人曾执其牛耳,这种现象形象地体现出镇海在风起云涌时代的影响力。

正如这块土地是大陆最早看见太阳升起的地方之一,它的许多探索以实绩改变了中国自足而封建的文明结构。首先,财富的观念被重新定义,财富并不能仅仅崇尚土地的出产,而是人的智慧运筹与艰苦卓绝的奋斗,羁恋乡土被视作没有出息。在传统的儒家学者观点中商业不产生智慧,只是产生舒适与安逸,孟子甚至认为“为富不仁”,但是镇海人创业的故事里,都是智慧的运筹。在庄市的宁波帮博物馆里,展示着宁波帮在中国工商业发展史上创造的无数个第一。这些创新带来的商业、实业图强,促进社会巨大的变革,让天下受益。

第二,财富可以获得荣誉。改变中国“耕读自诩,耻言于利”的道德维度的单向追求,可以义利并举,在明清时期就有不少中了科举的镇海人还是选择弃文从商。在镇海的县城、乡村到处都是宏伟的建筑,这一幢幢拔地而起在乡土上的豪宅,不仅仅是向世人昭示这种奋斗成功的可能性,而是展示一种全新的人生法度。但有一点需要指出,镇海的宅第是朴素的,不同于安徽西递、宏村的那些精致的豪宅,毕竟生意人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镇海人赚来的钱几乎很少带有官商贪敛的灰色性,每一块砖与瓦里都有自己的血与汗。这种具有天然的洁净性的宅第,本身就是节俭、自洁的教本,郎咸平认为这是宁波帮成为唯一繁盛至今的中国商帮的原因之一。比如澥浦郑氏十七房,布局是宏伟,细节上也精心打造,但看不出铺张与奢靡;木料常是普通的杉树,没有华丽的彩绘,没有幽雅的花园;这样的房子不是构建一个安乐窝,一个自足的封闭空间,建造的目的不是为了归隐退居,而是一份光宗耀祖的荣誉与眷恋,居住在其间,不会蚀耗人进取的雄心,相反刚健的建筑风格将感召人走向远方,为延续祖先的光荣史去创造。

第三,以镇海为核心的宁波商帮发展,产生了“宁绍会馆”“四明公所”等这样一类具有市民社会性质的专业团体,开中国风气之先。他们不同于意气相投式的帮派,是一人带一人,一村带一村地出去闯荡的经济组织,靠着互相的帮衬在社会上立足,这在上海滩上镇海人兴起的“大闹公堂案”、与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斗智斗勇中,都可窥见一斑。宁波帮在这一点上与晋商、徽商、潮商不同,后者缺少内在关联、只是宽泛的地域概念。而这,也是宁波帮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任何璀璨文明的产生是文化、地域、机遇等各种因素结合的结果,而其中更为关键的是文化因素,镇海商帮务实进取创造光华篇章的背后,离不开文化的支撑。镇海是海隅之城,至今仍然保持着特有的宁静与安谧。镇海城虽不大,却也人文渊薮。在镇海的东面有一座九龙湖,山间有一个雅静的小村叫汶溪村,传说是越国大夫文种的故乡。文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谋略大师,他活跃的年代距今已是2500多年。在镇海的城中有一座海拔仅为12米的山,叫梓荫山,面积只有3300平方米左右,文化却沉淀了千年之远。“梓荫”,梓材荫泽之义,“梓材”来自《尚书·梓材》,意谓做事应该像梓人(工匠)治材作器一样专注;“荫泽”包含着荫庇学子、源远流长之意。梓荫山上至今留有屏山堂、迎春亭、文昌祠、纯阳阁、蛟川书院等文化遗迹,可谓人文荟萃。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南宋冯枋所题的摩崖石刻“惩忿窒欲”四字,这四字语出《周易·损》,“象曰:山下有泽,君子以惩忿窒欲”,意思是水泽下注,对比出山体的高大,君子看到这种现象,要戒止愤怒,节制欲望。不知道在镇海商人经营决断艰难的时候,会不会想到在故乡的山上有这样的警语。明清时代镇海文人辈出,薛家、谢家等望族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他们扶持家乡后进可以说不遗余力,为梓荫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如薛三才、薛三省等,品格和文才都是出类拔萃,是明代后期朝廷的栋梁。镇海历史上共出进士179名。

蛟川书院建于乾隆八年(1743),第一任院长为镇海县学教谕余姚籍进士邵向荣。这位为人端庄稳重的教谕,不以八股为本,而是着眼于经史根本,注重实学,对当地学风影响极大。因梓荫山下有个鲲池,故书院曾易名为鲲池书院,“鲲池”即《庄子·逍遥游》所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其寓意何等高阔。一代名臣林则徐曾在这里羁居三十余日。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堂,在盛炳纬等乡贤策划和支持下,以蛟川书院为基础建造了镇海县中学堂(今镇海中学),现今闻名中国中学段教育的镇海中学建校已然一百年。

镇海还有一个极有分量的名号——为中国院士之乡。近百年来,这片土地孕育出26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占全国“两院院士”总数的近2%,“密度”为全国之最。著名的生物学家、教育家贝时璋,计算数学专家周毓麟,生物化学家杨福愉,以及杨福家、倪光南、范立础等院士,在生物、数学、化学、物理、通信、医学等诸多高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智力支持。所以,我们说镇海文明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创新型的大气文化。小小的一隅,却以开阔形式呈现它的创造力,其美丽如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巨大的蘑菇云。小可以蕴含大,无可以创造有,放眼世界、敢于奋斗的人身上,蕴藏的潜力之巨大让人无法想象。

镇海人可能是最善于表达的一族,做这样大生意的人一定要有出色的表达能力,才能与广泛的社会群体打交道,并获取对方的信任。小小的梓荫山才能演绎得如此丰厚绵长。镇海还出过相当知名的文学家(如唐弢)、小说家(如於梨华)、连环画家(如贺友直)、电影制作商(如邵逸夫集团)。如果你到镇海,你会发现这里的百姓是最善于表达乡情的一族,镇海人打造的春节文化,肯定是宁波所有区域里最丰富最具乡情的一个,相信走出去的镇海人看到此情此景一定热泪盈眶。在春节长长的一个月里,镇海书法家春联大放送,少儿、农民画展,招宝灯会、特色美食、招宝庙会等等活动精彩相连,这也是绝大多数镇海人能够参与的活动,上海等地的游客也慕名组团来参与当地社区的包饺子等活动。镇海的龙鼓队舞得酣畅淋漓,女子麒麟舞队的腾挪跌宕,观者无不被激起澎湃的热情。不仅仅是春节,端午文化节、“庆五一”广场文化活动、秋天的菊展等,都组织得有声有色,还有诸多的民间收藏家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如樊阿达收藏的火花、梅初成收藏的粮票等等。这一切宣泄着激情的民间元素,表现着镇海人自豪感的活动形式,成为镇海人表达对乡土认同的重要方式。

在海丝沿江公园的尽头,有一个偌大的现代化厂区——镇海发电厂,干干净净,园林一般,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浙江很多地方都依靠这里送出的电力来照亮光明。热爱生活的镇海人,一直在经营着庞大的事业,在后海塘边有镇海炼化厂,它是中国石化下最大的子公司之一。北仑港开发以后,许多人一直担心会遗忘这块土地的开发,其实这里一直是大项目的关注地,比如甬兴石化的落户,舟山跨海大桥把西首的桥堍建在了镇海的北岸,这种气度恢宏的手笔在这片土地上一直挥洒新的魅力。镇海在人们的印象里一直是也将永远是做有机会去看看甬江潮起,有机会去听听镇海龙鼓的喧响,在海洋与大陆的交汇地,有大美。

同类推荐
  • 中国民俗学通识

    中国民俗学通识

    本书对民俗的概念、特征、功能等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民间信仰、节日风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等的研究,具体详明;讲解各种对联、请柬等民俗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深入浅出。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价值较高。《中国民俗学通识》是一门大学“通识课”教材,既适宜于文科生,也适宜于理科生。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风俗与礼仪(和谐教育丛书)

    风俗与礼仪(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一书付梓,既是对定南改革发展的回顾,也是定南人民感谢伟大的党、讴歌伟大时代的另一种表达,更激励着我们在奋进的历程中以务实铸就辉煌,以豪迈续写新篇,定南的发展步伐也定将因有名家们的印迹而更加深远、更加铿锵激越。
热门推荐
  • 平凡中的不凡之最强锦鲤

    平凡中的不凡之最强锦鲤

    我是大千世界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一员,每天都奔波于三点一线的生活中。但我这个人,最大的烦恼,不是生活枯燥,而是运气太好。每一次,幸运之神总是会降临在我的头上。然而当我因好奇心卷入一家神秘公司举办的比赛后,从此,我发现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 录神者

    录神者

    星际时代的来临,却带来了一个人类从未想到的来客。突破了时空限制的传说中的神灵们降临这个时代,意欲统领人类,并大肆镇压屠杀因灵气而进化的新人类——被神灵称为“巫”的物种。人类,开始分裂。顺从者,生活在神灵的重压下;反抗者,游走在光明与黑暗的边缘。而魔族的到来,更将人类推往深渊……
  • 明末镖局

    明末镖局

    明末,一群人办镖局,裹挟在时代里的故事。
  • 亚特传记

    亚特传记

    “历史会再一次重演,世界将面临覆灭的危机,神灵开始出逃,而我们却无动于衷,必须要有勇士站出来抵抗灾难的到来!”一座神秘黑塔的出现打破了万罗镇的宁静,三个少年无意中进入了里面,他们得到了来自贤者的祝福,同时还有一些模糊的线索让他们在以后寻找其中的真相......“既然我们人类不是这个世界的原住民,那我们来自何方?”
  • 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

    图佐夫(1745.9.16~1813.4.28),俄国元帅,著名将领,军事家。1759年炮兵工程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761年晋准尉并任连长。次年参加远征波兰。1768~1774年和1787~1791年俄土战争期间,先后在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麾下任职,作战勇敢,指挥有方。1774年在战斗中负伤,失去右眼,得名“独眼将军”。出国治疗期间,考察普鲁士、英国、荷兰等国军事。1782年晋准将,1784年晋少将。1792年起先后任驻土耳其大使、陆军贵族武备学校校长、驻芬兰俄军司令、立陶宛督军和圣彼得堡督军。1805年俄、奥、英等国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后,率俄军主力前往奥地利,迎击拿破仑一世统率的法军。
  • 我和我的黑狗

    我和我的黑狗

    如果你看完了,那谢谢你的耐心,送我喜欢的人的几句歌词给你dream??????????????,dream愿你的创作伴你到人生尽头,dream???????????????,dream愿你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宽宏大量,dream???????????,dream在试炼的终点是花开万里,dream???????????????,dream愿你启程渺小结尾壮大。
  • 穿越之女皇威慑江湖

    穿越之女皇威慑江湖

    她是穿越过来,无意闯入这个世界的女子。
  • 红线之前世忆

    红线之前世忆

    两个本应现世没有任何关系的少年少女,却因为某些人的介入,觉醒了前世的记忆,开始了愉快的解谜之旅。“少年(少女),复仇不,我可以帮你。”
  • 末日龙牙

    末日龙牙

    在2120年5月31日一艘庞大的宇宙飞船没有任何预兆般的降临在了地球,没有人知道它们来自哪里,人们只知道从飞船涌出大量外星生物,开始对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体发出了无情的杀戮。地球的武器对于这些外星生物没有任何作用,或许这些外星生物也发现了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全球各地不断降下一艘艘同样的飞船,自此,各国政府开始瓦解,军队不复存在。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杀戮渐渐停止,外星生物开始捕捉人类,当然,它们是有选择性的捕捉,至于选择的条件,没有人知道,因为只要遇见外星生物,要嘛被抓走,要嘛,就是被杀死。
  •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围绕战后的日本外交、对外政策和主要对外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战后20世纪50年代日本所确立的所谓“日美基轴外交”、“联合国中心外交”和“亚洲一员外交”,以及日本对东南亚外交、对朝鲜半岛外交和对苏(俄)外交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战后日本外交的主要脉络及特点。作者对战后各个时期的中日关系和目前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