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86900000033

第33章 天德: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原典】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译释】

只有“天下至诚”的圣人,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掌握天地的生长变化规律。这难道需要什么依傍吗?只需要诚挚仁德啊!像深渊一样深沉无尽,像高天一样浩茫广大,如果不是聪明智慧、通达天德的人,有谁能够知道这“天下至诚”呢?

1至诚之道的功用

本章进一步阐述了至诚之道的功用,认为它在社会和国家治理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要求人们努力发掘自己本有的德行,以追求高尚的至诚境界,为社会发展和天人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这里,中庸对于至诚之人作了一个生动美妙的描绘。“肫肫”是诚恳笃实之貌。至诚的人有“肫肫”的样子,便可有如渊的深度,有深度才可有广度,有如天一样浩大的广度。如此诚笃深广,自可与天打成一片,浑然无间了。如果不能保持聪明圣智而上达天德的境界,又岂能与天打成一片,从而了解天道化育的道理呢?能够至诚,以上达天德,便是圣人了。

这实际上是子思在描述孔子,也是他对孔子“天命观”的具体阐释。

孔子的天命观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即“天道”和“人道”,且都是围绕人和事而展开的。

天,在孔子那里既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世界,又是其主观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奉君王为上天之子,作为天在人世间的代表,以“仁德”天子为最高代言人来传达“天命”。孔子采用“道法自然”的方式求得天道,希望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用其“天命观”为自己入世铺设了一个“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用“达天知命”、“天道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将天命与人运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给人以“达天知命”的生命关怀,试图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和人与社会和谐的大同世界。

孔子的“大道”,在心性层面,着重强调个人修身养性,要求人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就社会层面而言,孔子的“大道”集中反映到了“礼”上。孔子认为,礼源于天,“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以礼代社会制度。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以礼“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做到“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为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进而建设和谐的社会。

如果说孔子提出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他天命观之上的,那么孔子提出的“大同世界”则是对其天命思想的超越。

孔子试图建立的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泛爱众”的“大同世界”。

孔子提出“大同世界”,并非只留于空想,而是积极的行动主义者。事实上,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实践了,其实践模式是实行以“诚”为核心的“仁政”:在社会制度方面,努力推行大道通行于天下,希望天下为天下人共有的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在管理体制方面,一方面推崇“仁德”天子掌管天下,另一方面坚持天意即民意的理念,从中央到地方推行“选贤与能”的选举制度,任用贤能之士管理国家事务;在社会分配形式方面,努力做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社会道德方面,倡导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日常基本规范的社会道德体系,希望人们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可以说,孔子所提出的“大同世界”是一个人人敬老爱幼,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充满“诚”的理想社会。

可见,尽管孔子对“天”、“命”有一份特别的敬重,但并未屈服于天,臣服于命。在他看来,“天道即人道”,“人道”重于“天道”。他着力于人生存、发展的经验、悟见和觉解,始终力求切近生命本真,刨出人的生命自然的内在之根,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宿命论,最终“达天知命”。他的天命观与其提出的“大同世界”所体现的是一种起于天、超乎命的生命格调。

孔子对天的超越遥契,是比较富有宗教意味的;而发展至中庸,讲内在的遥契,更多的是透显了浓烈的哲学意味。超越的遥契是严肃的、混沌的、神圣的宗教意味,而内在的遥契则是亲切的、明朗的哲学意味。

2“诚”是天人合一的联结点

《中庸》认为,天地具有好生之大德,乃是天道至德。只有具备经天纬地之才能的人,才具备好生的天道至德;反之,只有具备好生的天道至德的人,才具备经天纬地之才能,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先要具备天道至德,方是具备经天纬地之才能的先决条件。而具备好生的天道至德,乃是内外双修、明心见性,体道得道、至德全神方能获得的。在内外双修中,以“中”为本体,以“诚”为核心,以“内圣外王”为目标,最终,以“天人合一”为旨归。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特点是把既定的社会秩序赋予“道”的神圣性,并把它投射到天道自然中,形成道德化的自然理性,再把自然理性当做天道秩序或上天意志,使之成为人道秩序的摹本和道德修养的目标,由自然理性推导出社会理性来。所谓“天人合一”即是天道与人道在精神上的合一。如果说“天人合一”乃思孟学派开其先河的话,那么从《中庸》的理论构架中即可清楚地看到,天人合一的联结点就是“诚”。

《说文》释“诚”为“信”,从天道方面看,“诚”的含义就是信实不欺,可期而至。《吕氏春秋·贵信》曰:“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它使天道自然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如果说天地位,万物育,各有其序是“和”之体现的话;那么日月运行、春去秋来,各有其时便是“诚”(信)的表征,如《荀子·不苟》曰:“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

所以第二十五章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第二十六章甚至说:“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朱熹称:“可一言而尽,不过曰诚而已。”他说:“天地之道,诚一不贰,故能各极其盛,而有下文生物之功。”它就是“生物”的形上基础,因为在子思看来,博厚、高明、悠远,既是天地之道,也是“诚”的精神。在它的作用下,天地万物经历一个由微而渐、由小到大的化生化育过程。

圣人演绎“天道”的目的在于为“人道”做论证,所以第二十章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从人道这方面说,诚的含义是真诚无妄、信实不二,这种精神是来自天道的。

天道落实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上天赋予的善性发挥出来就是人道,修行人道即是教化。这是一个由“天”达“性”,由“性”达“道”,由“道”达“教”诸环节组成的链条,而“道”则是把“性”与“教”贯通起来的中间环节,这种链接是由“诚”来实现的。因为修身之道乃是“诚”:所谓“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那么如何修身呢?第二十章引孔子的话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这种推演方式与《大学》非常相似,它揭示了一条通过“诚身”由“内圣”导向“外王”的必由之路,而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

在子思看来,“诚”作为“天道”能化育万物;作为“人道”又能化成天下;作为修身之道,它能“自诚明性”,隐微皆慎其独;作为治国之道,它能由身及人,由人及国家天下。

一般而言,“内圣”乃修身之道,“外王”为治国之道,二者皆体现在君子与圣人身上。按照子思的说法,“诚”体现在天下人身上,又可分为三种境界:即圣人、君子、常人。常人属“困而知之”者,故不足道;子思所要强调的是圣人与君子。

圣人是“生而知之者”,所以他不用努力就符合诚;不用思虑就得到诚,自然而然地契合于道,于是“达天德”的圣人成了贯通天、人的中介。孔子便是圣人的代表,他集中了“至德”、“至道”、“至诚”、“至圣”四种相互交融的特质,乃天下“至诚”之典范。

然而,子思并未把圣人当做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也未把圣人身份限定在尧舜文武周孔这几个人的范围内,而是把圣人的完美形象投射到统治者身上,由此提出了“圣者为王”的政治理想:“唯天下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故曰配天。”天人合一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

就君子之道而言,由于他是“学而知之”的,所以他只能是“诚之者”。但经过“致曲”,也可以进入圣人的道德境界。可见,君子之道与圣人之道虽有高低之别,却无天渊之隔。君子只要“存诚尽性”,就可以做到内成己而外成物,立于仁而达于知,由此臻于“内圣”之境,升华为圣人之道。这就融入了“天地位、万物育”的“中和”之境,它又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显然,它还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诚”则是天人所合的那个“一”。于是,《中庸》从“中和”出发,借助“诚”对天道与人道的统合,最终又回归到“中和”。

同类推荐
  •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壹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壹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本书围绕“舍与得”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分为舍的境界、得的智慧、舍与得三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将舍与得的智慧娓娓道来,以期对读者思想上有所启迪,对人生的经营有所助益。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本书是《通达人生的智慧:新解易经六十四卦》的姐妹篇,是作者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从诸多方面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易经》深邃玄妙的千古智慧,让人体悟管理运作,身心修养的哲理智慧,使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增长智慧。
热门推荐
  • 迷海棠断思量

    迷海棠断思量

    南弦踏足长安城,大户千金突然被选进宫,深受太子喜爱,怎奈何有人对她亦是一往情深,游山玩水的郎中三次入宫……
  • 盛世医妃:这个师父有点撩

    盛世医妃:这个师父有点撩

    一朝穿越,他是她的师父,宠她入骨。一步又一步的引她揭开万年前的记忆。她是火羽大陆人人敬仰的神医,亦是人人惧怕的毒隐阁阁主,世人不知,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身份却都是她一人。灵力难修?她升灵力如同喝水般简易。灵丹难求?她当糖豆一般的吃。神器无价无市?她神器多如白菜。召唤师千年难遇?她的神兽军团日益壮大。只想强大之后守护自己在意的人,却不想依旧掉入了他布下的情网之中。万年前的情恨被揭开,当那把匕首再一次的没入心脏,血色又染红了谁的眼。
  • 莫离瞳

    莫离瞳

    十五岁,夏瞳转到这所省重点中学遇见了发小林陌,又遇见了女神肖亚晴经过时间的打磨三人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还有与三人一起的叶以楠高一,夏瞳,林陌遇到了儿时的玩伴韩璃夏瞳和死对头程铭轩的感情随着家世的变化,分分合合,又怎么办韩璃千方百计讨好肖亚晴,肖亚晴是否会对韩璃实心实意?林陌对叶以楠的情,一直说学习的叶以楠是否知道破产的夏瞳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杀害父母的凶手,而就在这时程明轩又传来结婚的消息,面对各种打击的夏瞳怎么一步步走出困境的呢
  • 键盘侠的成仙之路

    键盘侠的成仙之路

    天不生我键盘侠,喷道万古如长夜,键来!仙之巅,傲世间,有我键盘就有天!大河之键天上来!一键横天镇世间
  • 征战星河

    征战星河

    乱世中,唯有无尽杀戳,方显男儿本色,让我们:征战星河!一个被主宰的纪元,一个不屈的灵魂,一场无止境的争斗,在天地的棋盘上,进行演绎。仙路漫漫,唯有挣扎,唯有厮杀;唯有如此得以生存。铁血规则下,胜者为王,败者自亡!
  • 这个野王是前男友兄弟

    这个野王是前男友兄弟

    看起来这是一个苦逼少女不小心被前男友绿了之后,遇到前男友兄弟的故事。实际上,却是深情的。似一见如故,却眉目早已成书。小剧场——后来四人的一场排位:叶怀的后羿全程没人保护,最后他终于受不了了开口,“这都大后期了你还不跟我?”“为什么打到大后期你心里没点数?”“……”阮桐棉期期艾艾地说:“人家,人家也不是故意的,对面的辅助老是帮着中单抓我……”卿清无视她话中有话,说:“没有意识,谁都救不了你。”说这话的时候她刚从泉水里出来,程想刷完红几下跳到她面前站定。卿清熟门熟路的挂上去,语气一转,“再说了,我瑶瑶公主想上谁就上谁。”程想全程都没有参与,沉默的让她挂在身上,默默拿下五杀。
  • 管理基础与实务

    管理基础与实务

    《管理基础与实务》是一本着眼于培养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的管理素质与管理技能的教材。本书以管理的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本书设三篇,共九章。第一篇管理内涵篇,主要介绍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第二篇阐述了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管理的一般职能以及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篇是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篇,主要介绍创新、组织的变革和发展,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
  • 虫师之后

    虫师之后

    这是一种只在传闻中出现的生物,低等但却不可思议,与常见的动植物迥然不同,对这一类奇妙的生物,人类自古以来都保持着敬畏的态度,不知道从何开始称它们为[虫],因为喜欢,所以写了,很多都没改,毕竟作者懒,谢谢大家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阿咤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

    阿咤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