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86900000026

第26章 自成:诚者自成,合内外之道

【原典】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译释】

真诚就是自己成全自己,而道则是自己引导自己。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因此,君子把真诚看得很贵重。但真诚并不是只成全自己就够了,它是用来成全万物的。成全自己是仁,成全万物是智。这是出于天性的德,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道,所以无论何时施行都是适宜的。

1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

《中庸》所论之诚,非世俗理解的某一行为的诚实。而是站在生命的高度,体悟自然本原的特性,贯通三界万物的真理。并以诚修身正心,完成自身的品德修养。用己之小诚感通天地之大诚,合为一体,对天地万物之变化犹如对自身之了然。

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事物。

诚是一个人完整的人格,它不是外在注射到人的内心,也不是通过外在的耳提面命让人获得。“诚”是自己完成的,是自我人格完成的重要部分,同时它也能成全自己。大道是自己运行的,日月星辰在宇宙规律中自己运行,所以古人常以天、以自然来比喻人。而诚实贯穿万物发展始终,离开诚实,事物的规律就被遮蔽了。

大道生天育地,长养万物,有其不可更改的规律,人依天地之道而顺其法则以修身合道(不违逆自然),所以兴衰成败之机都取决于自己的心态行为。

自然之道依其真诚不变的运化,成育万物,从始至终无为而秩序不乱,所以说“诚者,物之终始”。假如自然之道失去诚,五行失调,阴阳无序,则星体运行迟速不定,轨迹莫测,就不会有四季运行,昼夜交替,就会寒热无度,草木不生,就不会有人类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所以说“不诚无物”。

诚是万物发展的运行规律。太阳如果不诚,就不会每天照样升起,海潮如果不诚,潮汐就会涨落失序,大自然将会陷入混乱的状态。因此,诚是自然的规律,君子圣人当以诚实为宝贵的品德。

在人类知性发展、社会文明建立之后,自然界的万物几乎都在人的视野之内,或者在人的控制范围之内,人类如何对待万物,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了。“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就是《中庸》对此所作的令人惊叹的回答。在人与物的关系中,物是靠人的诚性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不以诚待物,物便不成其为物,即等于无物。反过来说,人如果缺乏诚意,他所做的一切便等于没有做,或者更糟糕,因为他很可能对万物造成极大的伤害。诚虽然靠自己完成,但不仅仅是“成己”就完事了,“成己”是为了“成物”,“成己”才能“成物”,这才是《中庸》和儒家所以重视“成己”的用意所在。

2至诚必然是仁德

《中庸》认为,以真诚之道完成自己的身心修养就是仁;使万物得到完成就是智。仁和智是天赋的美德。至诚必然是仁德,“仁者大人也,明至理,悟真宗之圣人也。成物,知之化也。”诚诚相通乃是明理归源,与自然同体,参天地之育化,焉能不知。参透天机,至简至易,都是至诚之天性,在己身之德化,故曰:“合外内之道也。”

《中庸》以“成己”为仁,以“成物”为智,这一说法是对孔子仁知之学的进一步发展。孔子的“仁者爱人”、“知者知人”(《论语·颜渊篇》)之说是从人与人的关系立论的,且以仁为“为己”之学的核心,智也要以仁为据,故又有“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卫灵公篇》)的说法。《中庸》则将这种学说扩充到人与物的关系,以实现人与万物的统一和谐为宗旨。“成己”以仁,即是完成人的德行主体,所谓“仁者人也”(第二十章);“成物”以知,则是提高人的智慧以“知天地之化育”(第三十二章),“能聪明睿智”而“足以有临”(第三十一章),不仅要知人,而且要知天、知物。知物之所以成物,而不是役物、害物,因为人与物就其广泛的生命意义而言是相通的。就“成己”之仁而言,这是“性之德也”;就“成物”之知而言,这是“合内外之道也,时措之宜也”。其实,仁与知也是统一的,从仁德出发而知物,必定包含着爱物,即对万物的同情与尊重,这就是“合内外之道”,在对待万物的过程中能够“措之以时而得其宜”,即采取正确的措施以取得适当的功用。

智、仁与诚的修养要结合起来。因为,诚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从小的方面来说,是自我的内心完善。所以,要修养真诚就必须做到物我同一,天人合一。而要做到这一点既要靠学习来理解,又要靠实践来实现。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诚的外化问题,也就是说,真诚不仅仅像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是一种主观内在的品质,自我的道德完善,而是还要外化到他人和一切事物当中去。自己诚了,他人诚了,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也就美好无欺了。

3诚者能够成就自己

要达到“诚”,一方面是自修,一方面是利人,利己跟利人合一。帮人也是成就自己,你要提高,必须要在帮助别人当中提高自己。菩萨为什么要渡人?不渡人他就成不了佛。所以我们人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修为好的,就是要自己真心地帮助别人,无怨无悔、没有条件,这是你真正修出来的。所以我们及子孙后代要诚,踏踏实实、老老实实,不间断地去做,要守住这个大道。

《向导》杂志曾报道了一则故事:

有一个人遭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由于他的穿着装备无法抵御暴风雪,以致手脚开始僵硬。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

结果他遇到了一个和他遭遇相同的人,几乎冻死在路边。他立刻脱下湿手套,跪在那人身边,按摩他的手脚,那人渐渐地有了反应。最后两人合力找到了避难处。他救别人其实也救了自己。他原本手脚僵硬麻木,就是因为替对方按摩而缓和了过来。

下面这则故事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有一个人想看看地狱和天堂的差别。他先来到地狱,地狱的人正在吃饭,但奇怪的是,一个个面黄肌瘦,饿得嗷嗷直叫。原来他们使用的筷子有一米多长,虽然争先恐后夹着食物往各自嘴里送,但因筷子比手长,谁也吃不着。

“地狱真悲惨啊!”这个人想。

然后,他又来到天堂。天堂的人也在吃饭,一个个红光满面,充满欢声笑语。原来,天堂的人使用的也是一米多长的筷子,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在互相喂对方!

天堂和地狱拥有同样的食物,相同的食具,相同的环境,但结果却大不相同。

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所谓助人助己的道理。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僧人行走在漆黑的道路上,因为夜太黑,僧人被路人撞了好几次。

为了赶路,他继续走着,突然看见有个人提着灯笼向他这边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是奇怪,明明什么都看不见,每天晚上还打着灯笼。”

路人的话让僧人好是纳闷,盲人挑灯岂不多此一举?等那个提着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询问道:“请问施主,老僧听说你什么都看不见,这是真的吗?”

那个人回答说:“是的,我从一生下来就看不到任何东西,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

僧人十分迷惑地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到,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呢?难道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知道你是盲人吗?”

盲人不慌不忙地说:“不是这样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跟我一样了,什么都看不见;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无限感叹,说道:“你真是会为人着想呀,你的心地真是善良!原来你完全是为了别人。”

盲人回答:“为了别人,也是为了我自己。”

僧人一怔,非常惊讶,便不解地问道:“为自己?怎么这么说呢?”

盲人答道:“刚才过来的时候,有没有人碰撞过你呀?”

僧人回答:“有呀,就在刚才,我被好几个人不小心撞到了。”

盲人宛然一笑,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我从来没有被别人碰撞过。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提着灯笼,照亮别人也照亮了我自己,这样他们既能看见路,又不会因为看不到我而撞到我了。”

人与天、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利人就是利己,助人就是助己,真诚对待别人就是真诚对待自己。反之,刻薄对待他人就是刻薄自己,毁谤他人就是毁谤自己,损害他人就是损害自己。

诚既是个人修养内在的必备品质和情操,又是个人外在行为的表现,是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的统一。“诚者自成也。”诚,不仅能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当一个小小的居巢长,也就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县令。这时候地方上闹饥荒,年成不好,粮食问题日渐严重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不少人活活饿死了,军队也因饥饿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心急如焚,却不知如何是好。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于是周瑜就去拜访鲁肃,寒暄过后,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鲁肃一看周瑜仪表不凡,定是大气之才,有心结交,就爽快地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肃存有两仓粮食,各3000斤,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就把其中一仓送给你好了。”周瑜及手下一听他如此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荒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就此交上了朋友。后来周瑜当上了将军,他不忘鲁肃的帮助,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大事业的机会。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就等于在给自己铺路。人常说“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这里的“准备”,除了实力上的积累外,一种真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心态和行为,恐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成功的机遇有时恰恰就掌握在你所要关心与帮助的人手里。

4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

《中庸》不仅注重诚者自成,而且进一步强调有所超越,要求诚者成天下的践行,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

先圣恐后学者误解真正的诚,而变了味道,为获得利益而诚,一经付出,便存等待回报之心理,所以又戒以“诚者,非自成而已也”。就是说,诚不是完成自我就停止的,还要用来完成事物,独善其身而不兼济天下是不行的。儒家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自我完善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兼济天下。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可谓显示了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精神魅力。

李嘉诚是位成功的企业家,他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中兼济天下的“诚”起着重要作用。他的良好信誉主要来源于他积极奉献和回报社会的一系列举动。

李嘉诚的名字中有一个“诚”字,他的诚不仅体现在商业诚信上,还体现在当他身在自家时,心中还想着大家。“自家”与“大家”的关系是:没有大家,就没有自家,没有自家,大家就会没有依靠。因此,一个大的商人应当有这种兼济天下、造福于社会的善举,去赢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李嘉诚对家乡潮州市,先后投资建设了民房、医院,兴办70所山区基础小学、兴建韩江大桥、修复开元护国禅寺的山门、天王宝殿及观音阁、开元宾馆等。

科教兴国,创办汕大是李嘉诚有生以来梦寐以求的最为钟情最为惬意的事业。1979年,他首议带头捐资创办汕头大学。经国务院同意批准,汕头大学于1981年8月26日正式成立。1983年秋开始首届招生办学。在汕头大学的筹建过程中,李嘉诚多次追加捐款,从1980年9月的3000万港元增加到1989年10月的37亿港元,一个月后又增至57亿港元。前后相比,所赠款项竟比原计划多出近20倍。

在李嘉诚的亲力亲为下,汕头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1998年6月24日公布)已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其所属汕大医学院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此时,汕大设有文、理、工、法、商、医、艺术、成人教育等8个学院,拥有14个系、20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及预科文、理班等,在校学生五千多人。有中科院、工程院院士7名,博士生导师6名,正副教授300多名。另外,李嘉诚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科大学等均有可观的资助。

李嘉诚对中国的残疾人事业,有关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事业,对华东赈灾、云南丽江地区的赈灾、张家口地区的赈灾、深圳的赈灾、广东的赈灾都慷慨解囊。还有“光明行动”、各种教育、科技基金的资助,各种各样的公益事业、宗教事业、医疗事业,等等,李嘉诚都有巨额捐赠。他还在全国多个省、市的贫困地区捐建了一批中小学校而未作公开公布。前不久,他一次向慈善基金会捐款78亿港元;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他又向灾区捐款13亿元。迄今为止,他累计捐款已近150亿港元。

自我人格完成是诚的实现方式,完成自我让自我人格光辉而充满德行是很难的,这无疑是一种更大的德行。本性的道德体现,结合了主客体而成就内外大道,实践的重要性在这里体现了出来。李嘉诚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就是对此很好的注解。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一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一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一卷)由八位杰出学者撰写,内容涵盖了从古希腊到宗教改革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第一章提供了西方政治思想开端处的宏大背景,讨论了希腊城邦与民主思想,以及诗人、剧作家、智者和史学家的政治洞见;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别聚焦于柏拉图的统一城邦、亚里士多德的最佳政体、西塞罗的法权国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与尘世之城、阿奎那的自然法与政体理论;第七章既从宏观上考察了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的巨大变革,又特别讨论了马基雅维利在其中的突出地位;第八章以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为主体,同时考察了宗教改革时代的神学—政治问题。全书既关注政治思想的历史语境,又凸显重要思想家的特殊贡献,体现了汉语学界在西方政治哲学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三次飞跃的分析,发出了“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呼唤;用马克思两大发现的整体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人”,并基于此对当今学术界的一些人无原则地宣扬“经济人”展开了批判;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路向,特别是批判了对马克思主义做启蒙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解释的缺陷;归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的双向促进;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审视了社会的不平等,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审视了生态危机;描述了“马中西”三大资源在中国道路中的交互汇通。
  •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

    本书撷取了许多北大先哲的精彩言论、真实的人生经历,并结合大量生动深刻的故事,详尽地阐述了北大人的生命智慧和人生哲理,体现了北大人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博大、厚重与坚强。阅读本书,聆听大师们的谆谆教诲,汲取其人生经验和智慧,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 为中国哲人申辨

    为中国哲人申辨

    本书探讨了中国思想史或教育史上的人物,大体上可用“哲人”来概括他们,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也有相对没那么出名的陈白沙、容闳、徐复观等。
热门推荐
  • 齐家有女名长洛

    齐家有女名长洛

    昔日丞相之女,错信姐妹,错付终生,最终遗憾离去……重来一世,她必将扭转乾坤,活出自我……
  • 酒殇

    酒殇

    1999年,《中国作家》刊出拙作,反映企业改革的长篇报告文学——《调查古井贡》时,我就决定要写这部小说了。参加工作以来,在经历了五次工作变化后,我进入了全国闻名的古井集团,从而进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在企业十几年中高层管理工作的直接经历及间接所见所闻,使我感受到了国有企业在目前的生存环境中,在中国官本位的文化背景下的尴尬与无奈。
  • 豪门童话:残暴总裁求爱

    豪门童话:残暴总裁求爱

    发生在豪门中的恋爱,一个是金枝玉叶的公主,一个是帅气冷俊的王子,看似金童玉女、天作之合,可是在他们的情路上却坎坷不已,意外连连……是什么让他们频频错过?又是什么让原本甜蜜的恋爱如此虐心?男女主角能否幸福圆满地在一起?我们拭目以待!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倾世之君:妖孽,哪里逃

    倾世之君:妖孽,哪里逃

    “娘子,你真要赶为夫出门吗?”某色男薄唇一勾,yin笑着望着某女子。“呵!你说呢?”某女脚霸气一踏,木凳瞬间粉碎,挑眉望着那‘凑表脸’的夫君。“别啊,为夫会暖床可扑倒,下次,让你在上面好了。”大手一圈直接套住了眼前的倾世天色。某只受-女皱眉,冷冽着眸子“滚犊子!”她是攻!嗯哼,绝对是攻!!!【纯自创,如有雷同,……也有可能…吧】
  • 白发罗刹

    白发罗刹

    她刺杀,很不幸那人是他。他微微扬眉,不屑于这个贸然闯入他的计划的女子,“你是谁?”她冷笑,“要杀就杀,问这问那的干嘛,磨蹭!”他笑了,却笑得迷茫,因为当他望见她的红唇,他竟毫不犹豫的吻了下去。多年后,两人再次相见。绝冷笑:“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宁愿没有遇见过你。”他苦笑:“我又何尝不是呢?那样至少我还没有对不起你。”绝冷漠离去:“不必觉得对不起我,我们已经恩断义绝了。”他喃喃自语:“是啊,回不到从前了。”
  • 几世锁

    几世锁

    她先爱上的他,注定是她输了。但谁知道,后来他变了,他后来又多么爱她,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从未变过。究竟是谁,忘不了谁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上世界

    海上世界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王俊凯我的爱

    王俊凯我的爱

    相遇很简单,相爱应该很难吧!如果在一起了,会经历多少磨难?如果不在一起会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