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86900000024

第24章 致曲:真诚之人能化育万物

【原典】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译释】

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以后就会光辉明亮,光辉明亮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化育万物。

1致曲的修养之道

这一章是相对于上一章而言的。上一章说的是自觉修炼至诚的圣人,这一章则提出了“致曲”的修养之道,说的是次于圣人的人也可以做到诚,这种人被称为贤人,指睿智贤能之人。

圣人是“自诚明”,天道生就真诚的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圣人。“曲能有诚”,曲就是一端、某方面,不是方方面面都能做到诚,而只要在德行的一个方面做到了诚实的贤人则是“自明诚”。换句话说,他们是通过后天教育明白道理后才真诚的人。

贤人虽然只致力于某一方面,但通过教育和修养,通过“形、著、明、动、变、化”的阶段,就可以从仪态上表现出来。如果做了虚伪的事,虚伪也可以从神态中体现出来。所以当表现出善的诚意时,就会发扬光大,呈现出人性美的光辉。有了这种光辉,就能处处动人,就能让别人体察到自我光辉的精神世界,就能启示他人、影响社会,就能够使天下都认识到榜样的力量。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就是讲由诚到著形成物的过程,从形上到形下的世界,都是由诚而后形、著、明、动、变、化。

其实,宇宙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宇宙之一曲,这一曲对于广大的宇宙来说,真是微不足道,即使它是如此微不足道,也是“诚”在宇宙中的一种表现,反观内心,必能发现善端,如果能尽力推而广之,就能达致极高明的境界,“曲无不致,则德无不实,而形、著、动、变之功自不能已。积而至于能化,则其至诚之妙,亦不异于圣人矣。”所以说个体德行之至精至微处又是宇宙全体大诚之至广处,因而“诚”作为一种修己的工夫,受到儒家高度重视。

《中庸》这是在告诉我们,人人通过努力都可以成为君子,都可以成为贤人。它不要求方方面面都像圣人一样,也不要求所有方面都达到绝对的诚,但只要从小的地方做起,并且在关键方面做到诚,这样,就使得人性的善体现出来,用诚实去感化他人从而化育天下。最后,“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只有能使普天之下达到至诚的那种人,才能去化育万物、化育他人,当然同时也是在化育自己。

说到底,只要你努力奋斗,条条道路通罗马,最终都可以大功告成,修成正果。

在劝人真诚的问题上,《中庸》真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不遗余力了。

2由局部达到整体的诚

人如何才能实现诚,进入至诚的境界呢?《中庸》承认圣人是“自诚而明”的,不需要特别的功夫即能实现诚性,但其他人则需要“自明而诚”的功夫。“明”是生命的体验和认识活动,从实践上说是“择善”(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庸》似乎承认人性是复杂的,与孟子的性善论不完全相同),从认识上说是“明善”,其实二者是统一的,不能分离的。这是人的德行修养之事,非常重要。

人的一切修养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至诚”而“化物”,完成人生的使命。人如果不是“天降之圣”,就要“致曲”,即经过曲折的努力,由局部而达到整体,最终实现“至诚”之境。

程颢说:“人具有天地之德,自当遍复包含,无所不尽。然而禀于天,不能无少偏曲,则其所存所发,在偏曲处必多,此谓致曲。虽曰致曲,如专一于是,未有不成。”(《二程集·中庸解》)

朱熹说:“盖人之性无不同,而气则有异,故惟圣人能举其性之全体而尽之。其次,则必自其善端发现之偏而悉推致之,以各造其极也。曲无不致,则德无不实,而形著动变之功,自不能已。积而至于能化,则其至诚之妙,亦不异于圣人矣。”(《四书集注·中庸章句》)

陈淳说:“此说大贤以下,性之全体,未能如圣人之浑然无欠阙者也。自形著之变化,以致曲之效言之。至此,则人道极其至,亦如天之道也。”(《北溪大全集·中庸口义》)

《中庸》特别强调人性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只要经过努力实践,必能达到人生的最高点,完成化育之功。人生在世,注定了就是完成这件事,再没有什么更重要的事了。这不仅是人生的职责,而且是人生的需要,因为人如果离开天地万物,就不知如何生存,也不知归宿在何处。因此,《中庸》说:“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从“致曲”到“能化”,这一系列由内到外的过程,既是人生自我提升的过程,又是对待万物、处理人与万物关系的过程;既是达到“化境”的过程,又是“参赞化育”的过程。可见,《中庸》是把人性修养和“参赞化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人如果能达到“至诚”之境,便能与天地一样成就万物,助成天地化育之功,这正是人的伟大之处。“至诚”而“化物”之学,也就是儒家的“成己”而“成物”之学,诚与仁是一致的,以诚待物就是以仁待物。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审美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审美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奥勒留终其一生的灵性思考,是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也是对自我甚至对人类灵魂的拷问。全书十二卷,剖析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阐释了人的德行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等,表达了奥勒留身居宫廷与面对乱世的独特感悟。《沉思录》是斯多葛派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该派里程碑式的作品。古代斯多葛派的哲学精神能流传至今,并植根于近代西方文化的精神之中,可谓都仰赖于奥勒留的《沉思录》。本书为梁实秋译本的最新修订版,同时加入了英文,是中英对照的全新典藏读本。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对话体著作,共分十卷阐述了他建立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的方案。它通过各界名流对话和争辩的形式,表达了柏拉图对人类社会种种重大问题的看法,如政治制度、宗教、道德、教育、婚姻家庭、文艺、男女权力等。
热门推荐
  • 重生巫女:帝少,别乱来

    重生巫女:帝少,别乱来

    司云倾重生了。她被自己的影子侍卫害死了。“影子”竟然还顶替了她巫族圣女的身份。而她,重生到了一个布满灵异危机的校园。神秘的帝少莫名其妙地赖上了她,非要她负责……据说帝少实力惊天地;据说帝少背景无人敌。
  • 元素星尘

    元素星尘

    公元2876年,浩渺宇宙中,人类首次进行龙动推进器试验。即将达到光速之际,龙舰拖拽暗银色尾焰冲入空间之中的空洞......
  • 已沦陷

    已沦陷

    我爱你,爱让我放下。余生有你,尽是欢喜。
  • 遇上凯源玺

    遇上凯源玺

    我和我的闺蜜们从美国来到沫璃——这个新开发的岛,就为了去看三只的演唱会,却在之后,遇上了戴着口罩的神秘男子,并与他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本想开开心心地回到美国,现在却带着些悲伤。到后来,被告知要在这个岛上学习,她们即高兴,又不高兴,高兴的是,可以跟自己的偶像在一起学习,不高兴的,她们自己也想不明白,可能是因为神秘男子曾说过,他会离开这儿吧,却没想到,他不仅没离开,反而跟她们在了一个学校,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这个岛可要热闹起来了。呵呵。
  • 阴阳天使馆

    阴阳天使馆

    馆内有任何你要的东西,付出一定的代价,它会让你得到所有东西,是永生还是献祭......
  • 我是暗夜大主宰

    我是暗夜大主宰

    凯萨尔大陆,魔力与科技的时代。魔力与科技的碰撞,枪与炮的摩擦,神秘的黑夜,光怪陆离,千妖百鬼。高中牧九黎,为追求心爱的女孩,申请了神秘的神经院。满心欢喜到达神经院,才发现早已物是人非,曾经的女孩,所以嫁为人妻。当他人生低谷时,结识红发魔女,逐渐的揭开世界的本质。
  • 我不知会爱上你

    我不知会爱上你

    苏晴是个懦弱的女人。这一点,在她第二次流产失去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就清楚的意识到了。结婚五年,她从来不敢奢望顾梓昊会对自己温柔以待,但是也从没想过这个男人会无情到连自己孩子都不在乎的地步。他吝啬给她爱情,却还要剥夺她的尊严,面对着第三者的挑衅和她微微隆起的肚子,苏晴才明白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有多可笑……爱情对于顾梓昊来说一直都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在他为了自己的事业牺牲自己的婚姻时,他就已经对爱情了没有了期待。用他的话说,“金钱、权势,不同的女人,这些所谓成功男人追求的东西从来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唯一遗憾的不过是——我不知会爱上你。”
  • 一个人,一生

    一个人,一生

    他躺在病床上做了场梦,梦见到了过去,他和每个人相遇还有许多曾经的事,时而悲伤,时而美好。可梦醒之后,生活还得继续,或悲或喜我都还要走下去,因为还有人需要我
  • 赚钱得长生

    赚钱得长生

    购买仙药灵丹要花钱,购买法宝要花钱,甚至连获取修道功法也要花钱。囊中空空如何去证道得长生?但为何前辈们从未为身家贫苦的后辈指点赚钱之法?先生们也从未讲述钱财对修炼的重要性?难道只有那些含着金汤匙出身的天之骄子才配修仙?穷困的青年想了许久也想不明白。他只是坚定了自己的道心:‘我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先赚取钱财,再摘得那长生道果!’
  • 三百公里的爱情

    三百公里的爱情

    怀一梦,等一人,在异城。期待已久的见面,你不知道我用攒了多少天的想念去拥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