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8400000028

第28章 帝王野史

一代名主李世民

李氏家族是世代盘踞在陇西的望族。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追随宇文泰创立了关中的政权,因辅周代魏有功,成为著名的“八柱国”之一,位极荣贵,死后追封唐国公,李世民的祖父、父亲均世袭封号。“李氏家族昔在陇西,富有龟玉。降及祖祢,姻娅帝王。”李家凭借财富和权势在关中一带盘根错节,争霸一方。其祖祖辈辈为武将,家庭的传统教育是骑射征战。李世民少年就学习骑杀射箭,弄刀舞棒,而读书甚少。这就形成了他豪放、英武、粗犷的气质,是一位强悍骁勇的贵族子弟。他出生时正逢隋末大乱之际,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此起彼伏,战事频仍。李世民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军事复杂的形势下成长起来的。

隋朝自大业九年后,农民起义遍及大江南北。隋炀帝坐镇江都,调兵遣将镇压起义,但已不能挽救灭亡的厄运。大部分郡守都拥兵自保,静观势态的发展。李渊是山西、河东的抚慰大使,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率领河东兵马讨捕群盗,镇压地方农民起义军,李世民在连年随父征战中,看到了隋朝大乱不可挽救的现实,曾私下对父亲说:“现今盗贼日盛,遍于天下,大人受命讨伐能诛灭尽吗?一旦不能完成皇上的诏命将获罪矣。”他以敏锐的观察力看到隋朝已无力驾御天下,必将寿终正寝。这时的李世民已有起兵的念头。

在不断的战事中,李世民有意结交了一批英雄豪杰,为日后的发展打基础。长孙顺德是李世民的妻叔,为逃避辽东战乱来到太原,李世民经常与之来往,相处亲善。刘弘基是雍州池阳人,因逃避抓丁也到太原安身,他是一个仗义豪爽的武士,看到李世民是一位有宏大气度之人,有意与其结交,李世民也佩服他是一位豪杰,二人成为莫逆之交。当时身为晋阳令的刘文静,善于审时度势,他见李渊握有重兵为一方郡守,地位显赫,同时,也深知李渊父子有“四方之志”,于是特意结交,特别注重与李世民交往。他曾在裴寂面前赞赏李世民:“非常人也,大度类于汉高,神武同于魏祖,其年虽少,乃天纵矣。”二人交谈投机,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意。

二十多岁的李世民政治上已显得比较成熟了,他预料到隋王朝很快会灭亡,心中先立下了平天下的壮志。于是,他广散钱财,招贤纳士,结交知己。这些文人豪杰,成为他政治上、军事上的帮手。

大业九年六月,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子,礼部尚书杨玄感公开起兵,许多官僚、贵族纷纷响应、归附,一时间,大有群雄蜂起,天下大乱之势。

晋阳一带的官僚、地主、豪商如刘文静、许世绪、唐俭、崔善为等纷纷前来劝李渊起兵,亲并组成了李渊的幕僚集团。他们把李渊看成将来的希望。但是李渊有自己的谋略,他认为时机未到,不仅没有起兵反隋,反而把杨玄感起兵之事告之隋炀帝,并因此晋升为弘化太守。在此后的三年,李渊连续升任右骁大将军、太原道安抚大使。可见隋炀帝对李渊的信任。李渊则借机掌握了太原周围五镇的重兵。太原是军事重镇,兵源充足,粮草丰裕,是一个建立帝业的好基地。不久,杨玄感起兵惨败,李渊更加谨慎,他说:“不贪天方动之机,不乘人妄动之气。”他需要等待成熟的时机。

与李渊的镇静相对照,李世民则为起兵争霸积极行动。当众官僚劝李渊起兵时,李世民也在旁边竭力怂恿,提出转祸为福的策略,虽未被李渊采纳,但其善察时变的胆识为人所叹服。大业十三年二月,乘随父征讨刘武周之际,李世民和刘文静、刘弘基、长孙顺德一起,秘密招兵买马,不到15天时间就募集兵士万人。这支人马成为后来晋阳起兵的骨干力量。

为了对天下形势有更明确的认识,为了起兵能有一个更加稳妥的策略,李世民亲自到刘文静家中讨教。刘文静有意流露出悲观情绪,为天下没有真正英主而叹惜道:“当今天下大乱,各地枭雄举兵起事,互相残杀。只可惜没有像商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之类的人站出来,剪除群雄,一统天下啊。”

李世民反问道“先生怎么知道没有这样的人呢?今天我特来拜访就是想请先生赐教,在世道变乱之际共同成就一番宏业。”

刘文静见李世民心情恳切,就为他分析道:“当今昏君镇守江都,重兵防守河北、洛阳一带,黄河、江淮地区盗贼成群,数以万计,但群龙无首,只须真正英雄就能平抚。晋阳一带较安定,山东逃避祸乱的英雄豪杰都聚拢在这里。他们都是豪放侠义之士,一旦号召起来,跟从的将达十几万人。加上你家数万精兵,一声令下谁敢不听。进军关中,占据长安然后号令诸侯,就能成帝王之业啊!”

李世民对刘文静的分析很赞赏,说道:“先生的话正合我的心意,希望先生帮助,以成大业。”

大业十三年五月,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对李渊起了疑心,密谋在晋祠杀李渊以谢朝廷。不想这一密谋被李渊父子得知。于是,李渊、李世民将计就计,将王、高二人斩杀于晋祠宫,接着起兵晋阳。六月,李渊传檄诸郡,称“义兵”,开始了建立一代新王朝的战争。

晋阳起兵后,李渊父子与其决策机构制定了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沿汾河南下平定河东,过黄河顺渭河进军长安,建立政权;占据关中这一富饶之地,据关中以平天下。正是依靠这一正确的战略部署,唐王朝只用七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在战争中,李世民是这一战略的坚决执行者,他以自己超群的军事才能和能征善战的勇猛骁悍,先后剪灭了陇右薛举、薛仁杲父子,在塞外边陲依附突厥的刘武周势力,盘踞洛阳割据一方的王世充政权,以及反复无常的刘黑闼叛乱,从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唐朝的统一大业。李世民在战争中表现了勇猛直前、身先士卒的战斗作风和高人一筹、灵活多变、运用娴熟的战略战术。

在平定薛举、薛仁呆的战争中,李世民先坚营壁垒挫敌锐气,后乘胜追杀穷寇,一举击败敌人二十万大军,保住了关中的根据地;在对刘武周的战争中,李世民身先士卒,冲杀在前,率三千轻骑追杀逃兵,二天不吃饭,三夜不解甲;剪灭王世充、窦建德势力,李世民采用困而猛打,围而不打,或打或停的策略,连续十个月的围困使敌人士气低落,精疲力尽,然后李世民趁机各个击败,逼使这二股军事势力投降。

秦王李世民在军事征讨的同时,还用政治安抚手段争得百姓。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到之处秋毫不犯,开仓济贫。正因为如此,他每到一处百姓都夹道欢迎,送粮送饭,自愿入伍者成千上万。

从晋阳起兵到统一战争结束,秦王李世民建立的功绩为世人所瞩目。大批文人武将归附其下,在朝中和百姓间威望骤增。这就为其夺取皇位继承权成为一代帝王尊定了政治基础。

唐高祖武德初年,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结下嫌隙。他认为洛阳是形势险要之地,担心一旦发生变故,可离京防守此地,就让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派秦府车骑将军荥阳人张亮带领随从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阳,暗中结交山东的豪杰壮士,以防时势的变化。

李建成夜间召请李世民,与他饮酒,企图用毒酒害死他。李世民突然心脏痛楚吐了几口血,淮安李神通搀扶着他返回西宫。高祖来到西宫,询问李世民的病情,对李建成下谕说:“秦王平素不能饮酒,今后,你不能再与他夜间饮酒。”高祖对李世民说:“当年首先谋划大业,平定国内的敌人,这都是你的功劳。我打算将你立为太子,你却坚决推辞掉了。而且,建成年纪最大,作为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也不忍心削去他的权力啊。我看你们兄弟似乎水火不容,你们都住在京城,肯定要发生争斗,我想派你返回行台,留居洛阳,陕州以东的地区都由你主持。我还要让你设置天子的旌旗,一如汉梁孝王开创的先例。”李世民哭泣着,以不愿意远离高祖膝下为理由表示推辞。高祖说:“天下都是一家。东都和西都两地路程很近。我想你的时候,便可动身前去。你不必烦恼悲伤。”李世民准备出发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商议说:“秦王如果到了洛阳,拥有土地与军队,便再也不能够控制了,不如将他留在长安,他就只是一个独夫而已,对付他也就容易了。”于是,他们暗中让好几个人以密封的奏章上奏皇帝,声称:“秦王的侍从们得知前往洛阳的消息以后,无不欢喜雀跃。察看李世民的意向,恐怕他会一去不复返。”他们还指使高祖宠信的官员以秦王去留的得失利弊来劝说高祖,高祖便改变了主意,秦王前往洛阳的事情就被搁置下来。

李元吉暗中奏请杀掉秦王,他说:“秦王在刚刚平定东都洛阳的时候,观望形势,不肯返回,散发钱财布帛,以树立个人的威信,又违背陛下的命令,这些行为不是造反又是什么?应该赶紧把他杀掉,何必担心找不到借口。”高祖没有答应。

秦王府的幕僚们都忧虑惊恐,一筹莫展。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对部郎中长孙无忌说:“现在秦王与太子和齐王的仇怨已经结下,有朝一日祸患引发,岂只是秦王府鲜血涂地,实际上是国家存亡问题。不如劝说秦王采取周公平定管叔与蔡叔的行动,以便安定皇帝与国家。存亡的枢机,已经一触即发,不能再拖延,举事就在今天!”长孙无忌说:“我有这一想法已经很长时间了,只是不敢说出口来。现在你的话,正好符合我的心愿。我一定禀告秦王。”于是,长孙无忌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传召房玄龄计议此事,房玄龄说:“大王的功劳遮盖天地,应当继承皇帝的伟大勋业。现在的忧患危机,正是上天在帮助大王啊。希望大王不要疑惑不定了。”随后,房玄龄和秦王府的属官杜如晦共同劝说李世民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

由于秦王府拥有很多骁勇的将领,李建成与李元吉打算引诱过来以为己所用,便暗中将一车金银器物赠送给左二副护军尉迟敬德,还写了一封书信招引他说:“希望得到您的屈驾眷顾,以促成我们之间的布衣之交。”尉迟敬德推辞说:“我是编篷为户、破瓮作窗人家的小民,遇到隋末乱世,长期沦落在抗拒朝廷的环境里,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秦王赐给我再生之恩。现在我又在秦王府注册姓名为官,只应当以死报答秦王。我没有为殿下立过尺寸之功,不敢随便领受殿下的重赏。倘若我私自与殿下交往,就是对秦王怀有二心,就是因贪利而忘掉忠义,殿下要我又有什么用呢!”李建成大怒,便与他断绝了往来。

不久,李元吉派人刺杀尉迟敬德,被尉迟敬德获悉躲过。李元吉诬陷程知节,用金银布帛诱惑段志玄,企图将李世民的股肱羽翼一网打尽。时值突厥兵犯境,太子建成推荐李元吉出征,选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为将。他与齐王元吉密议说:“出征之日,我约秦王李世民为你饯行,可安排武士在帐中将他杀死,我们上奏时就说他患了疾病,酒后突然死去的,皇上不会不相信。我再让人进奏,使皇上将国家事务交给我。尉迟敬德等人被你掌握,应该将他们悉数活埋,谁敢不服呢!”

长孙无忌等人劝说李世民应该在李建成和李元吉事发以前抢先起事。李世民叹息着说:“骨肉相互残杀,是自古以来的大丑恶。我诚然知道祸事即将来临,但我想在祸事发生以后,仗义讨伐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尉迟敬德说:“如今大王处理事情,尚有疑虑,这不能叫智;面临危险,不能决断,这不能叫勇。况且,大王平时训练的八百多名勇士,凡在外面的,现在都已经进入宫中,他们穿好衣甲,握着兵器,起事的形势已经促成,大王怎么能够制止呢?”

李世民就此事征求秦王府僚属的意见,大家都说:“凭着大王的贤能,提取这两个人就像拾取地上的草芥一样容易,怎么能够为了信守常人的节操,就忘记了国家大计呢?”李世民仍然没有做出决定。幕僚张公瑾劝他以天下苍生为念,晓以利害,李世民才同意密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从长计议。

安排已毕,李世民奏请唐高祖会于临湖殿辩理,提前于玄武门埋伏下兵将。届时,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气氛不对,纵马欲逃。李世民一箭将李建成射死,骑马追赶李元吉,在尉迟敬德协助下将他杀死。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向前来救援的兵马示意,太子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随即四处逃散。

玄武门政变厮杀之际,高祖正在海池划船,李世民让尉迟敬德人宫担任警卫。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手握长矛,径直来到高祖的住所。高祖极为震惊,便问他说:“今天作乱的人是谁呀?你到这里来做什么?”尉迟敬德回答说:“由于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担心陛下受惊,便派我担任警卫。”高祖对裴寂等人说:“不料今天竟然会出现这种事情,你们认为应当怎么办呢?”萧璃和陈叔达说:“李建成与李元吉原来就没有参与举义反隋的谋议,又没有为天下立下什么功劳。他们嫉妒秦王功勋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划邪恶的阴谋。现在,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的功劳盖世,全国的百姓都诚心归服于他。如果陛下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重任托付给他,天下就会安然无事了。”

眼看大势已去,唐高祖只得说:“好,这也正是我的夙愿啊。”尉迟敬德请求高祖颁布亲笔敕令,命令各军一并接受秦王节制,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由东上阁门出来宣布敕令,大家便安定下来。高祖又让黄门侍郎裴矩前往东宫明示各个将士,将士们便罢兵散开。于是,高祖传召李世民前来,抚慰他说:“近些日子以来,我几乎对你产生了像曾母误听曾参杀人而丢开织具逃走的疑惑。”李世民跪下来,伏在高祖胸前,长时间地放声痛哭。

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又下诏日:“自今军国庶事,元论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太子位后,李世民很快做上了皇帝,即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唐太宗在位期间,特别是贞观(627——649年)初年,唐太宗是励精图治的,他驾驭群臣的方法是得当的。

先来说他对臣下的推心置腹。

李世民本人风度严整俊爽,英武果毅,所以群臣进见时,往往举止失措。李世民知道这一点,每当有臣子进谏,他都注意自己态度,尽量表现得温和谦虚,希望能听到正确意见。他对大臣们说:“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诌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

这一段话中,不但表达了他求谏若渴的心情,更主要的是把皇帝本人的命运、国家兴衰和臣子的命运联系起来,听起来很有感情,是俗话所说的“掏心窝子的话”,群臣听了,自然会被大道理说服,从而为君王,为国家,也为自己对朝政的阙失知无不言,出现了魏征等历史上著名的梗骨之臣。

有一次魏征要求唐太宗让他做“良臣”,不要让他做“忠臣”,起初唐太宗不解这话的含义,魏征解释道:“稷(传说中夏代的农官)、契(传说中舜帝的司徒)、皋陶(传说中舜的执法官)这些古代臣子,能和君王同心协力,都享受尊崇荣贵,这就是我所说的良臣;龙逢(传说中夏桀的谏臣)、比干(商纣王的谏臣),对君主面折廷争,结果自己被君王杀死,君王也身死国灭。这是所谓的忠臣。”魏征的这些话,正是从臣子角度将君臣利益联系到一起,表示要和君王同心合力治理好国家。

唐太宗驭臣,对直臣鼓励,凡是臣子争谏得有道理,他不但采纳正确意见,立改自己原来的打算,还对诤谏之臣口头嘉勉和给予物资奖励。史料上这样的例子多不胜举。

对那些犯了错误的臣子,唐太宗也不是简单地处罚了事,而是“攻心”,使之自愧自省。

有一次右饶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太宗长孙皇后的族叔)接受别人赠的绢,这在当时是犯法又丢人的事。事情暴露后,唐太宗近臣说:“长孙顺德既是外戚,又是元勋,满可以称得上富贵了,如果能有得于国,国库里的财物都有他的份,怎么竟贪心到这种程度呢?”

怎么办?处罚吧,事情不大,而且长孙顺德既是长辈又是功臣,有些小题大做;不处罚,又确实是一件有关吏治风气的事。

唐太宗最后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惩罚,攻心的惩罚。

他不提长孙顺德受贿的事,只是在殿廷上公开赐绢数十匹给长孙顺德。

大理少卿胡演不解太宗用意,问道:“长孙顺德私受财物犯了法,陛下怎么不但不治罪,反倒赐绢?”

唐太宗答道:“人生性灵,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长孙顺德能不惭愧知悔吗?经这一次特殊的责罚,加上后来仕途的一次波折,长孙顺德竞一度变成了一个以“明肃”闻名的良吏。

唐太宗还注意以正道引导使用臣下,不弄小智术。

贞观元年(627年),有人上书建议摈弃佞臣,李世民问:“谁是佞臣?”回答说:“我不在朝廷,不能确指谁是佞臣。但陛下可以试一下,和群臣对话时,假作发怒,那些意见正确又敢坚持己见的。就是直臣;那些见您发怒就同意您意见的,就是佞臣。”

不能说这个人的建议不是一种试探群臣的方法。但唐太宗不肯这样做。他说:“君为源,臣为流。浊源而求流清,那是不可能的事。我现在作假,怎么要求臣子不作假呢?我追求的是以至诚待天下人。您的办法虽好,我却不能采纳。”

从广义上来说,君王用什么人,也属于驭臣之道。

李世民在这一点上真不愧为千古明君。他善于招揽人才。从他做王子、秦王到做皇帝,他手下的文官武将,有许多是来自原来为敌对阵营的。秦琼,先为隋将,继降李密,又归王世充,最后才投唐,李世民用为股肱,后图形凌烟阁;尉迟敬德也是如此,著名的直臣魏征,先为瓦岗寨人,后曾降窦建德,复归李唐后成为太子李建成的“红人”,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后,仍能重用魏征;唐初著名贤相房玄龄、杜如晦,都曾有仕隋的履历,但都被李世民重用,后世称贤相,曾必称房、杜。

任何皇帝都特别重视自己的卫队,特别是近卫军官。贞观元年,有人建议他召集他做秦王时的王府旧兵来充任宫廷卫兵的军官。但他不同意这样做:“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可见用人气度之大。

注意延揽人才,还表现在他注意科举考试。据《唐摭言·述进士》载,有一次他微服临驾端门,看到许多新考取的进士联缀而来,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暮春三月,坐落在骊山之颠的唐太宗的行宫翠微宫里,气氛异常肃穆,沉重。太宗李世民在突然染上恶性痢疾之后,这几日病情急转直下,把个英明的天子,折磨成神枯骨痿的样子,不过五十出头一点,看上去却象个七十岁的老人。到了五月,太宗病已垂危,但是他的意识却很清楚,他料想自己再不可能好转,对侍立身边的儿子、皇太子李治说道:

“我自弱冠带兵以来,大小经过几百个战役,才奠定今天这个基业。如今四海升平,国富民足,我这一生心愿已足,故死而无憾。惟一不放心的是你,要知道:创业虽难。守业也不容易啊!”

昼夜不离病榻,尽心侍候父亲的李治,明显地消瘦了许多,头上甚至添了几根白发。他与两个同胞哥哥李承乾、李泰的性格截然不同,过于纤弱仁厚了一点。这是使太宗最不放心的。李世民这一生,纵横捭阖,无往不胜,唯有立嗣这件大事,却不太如意,成为他死前最放不下心的事。

李世民即位之初,立长孙皇后生的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承乾小时因幼稚,还看不出什么过失,但是长大以后贪恋声色游乐,不肯好好读书,虽经太子师傅苦苦相劝,仍不思悔改,太宗也渐有所闻。这情景,魏王李泰(长孙皇后生的次子)看在眼里,便生出夺嫡的心思。李泰有才华,充满野心,他抓紧机会,一方面格外亲近文士,撰述各书,且着意搜考古今地理,著成一册《括地志》奉献太宗,得到太宗的称赞;另一方面,他又曲意迎合太宗的意图,父子关系日益亲热。魏王好理论,喜欢夸夸其谈,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治国大略很关心,也能讲出一番道理。随着太子不轨行为越来越多,太宗想改立魏王为太子的心思越来越强烈。

太子也看出了父亲的意思,对魏王的怨恨日益增强,于是他收养职业刺客纥于承基以及一百多名壮士,企图暗杀同胞兄弟李泰。但就在举事的前夕,事机泄漏。纥于承基被抓。他为了活命,便将太子的种种逆谋一古脑儿地倒了出来。太宗又惊又怒又悲,立即召集公卿大臣问:“如何处置太子?”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说一句话。片刻之后,通事舍人(中书省属官)来济陈述自己的意见道:“愿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终享天年,便是情与法兼顾了。”太宗默默点头。不久之前,他刚把带兵造反的第七个儿子齐王李祜处死,父子天性,终究心中有些难受,何况这次他要责罚的是长孙皇后生的长子。于是,下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禁在右领军府监护。

废太子后,魏王对太宗格外尽孝,随时侍奉在侧。太宗更加喜爱,当面答应立魏王为太子。魏王洋洋得意之际,怎么也想不到,有一个人却在他的前进路上设下障碍,这人便是他的亲舅舅,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认为,在太宗的两个嫡子中,晋王李治比魏王李泰更适合做太子,理由是,魏王为人谲诘,有野心,晋王心地纯良宽仁。做个守成的君主最好。长孙无忌喜欢晋王,还因为晋王对母亲长孙皇后的感情深挚。长孙后病故那年,李治才九岁,但几个兄弟中,他的悲哀和思念之情最重,使宫中上下都十分感动。

但是太宗却认为,李治体格纤弱,个性脆弱,多愁善感,而天子需要坚强的体魄和气质,李治未必能胜任天子的重任。长孙无忌退出后,太宗对左右大臣说:“昨日青雀(李泰小名)投入朕的怀抱,说:‘儿臣今才体会到父皇对儿臣的厚爱!儿臣只有一予,到死时,当将臣子杀死,让位给晋王。’青雀说这话,很使朕感动,所以朕不忍心再立别子。”

这话刚说完,谏议大夫诸遂良说:“陛下以为可怜,臣却以为可患。试想陛下千秋万岁之后,魏王登基,怎么可能杀自己的爱子而传位给晋王呢?陛下若欲立魏王为太子,请先将晋王作妥善安排,方保平安无事。”太宗听了一愣,随即流泪道:“朕怎忍心杀雉奴(李治的小名)?”说完,默默无言地退入后宫。

魏王安插在太宗左右的党徒立即把一这切都告诉了魏王。魏王担心自己的事要落空,想了一会儿,便亲自赶到晋王府,在李治耳边悄悄地问:“你过去同汉王元昌十分亲密,现元昌谋逆赐死,你想,你怎么可能不受到牵累呢?”

李治一听这话,大吃一惊,霎时间,脸色变得十分苍白,心慌意乱,魏王看了他一眼,不再说话,告辞出府。

第二天,太宗见到晋王,见他脸色不好,眼皮浮肿,神不守舍的样子,便问他:“你这是怎么了?身子不舒服?”晋王摇摇头,眼泪汪汪的样子。太宗更起疑心,再三追问,晋王才把魏王对他说的话倒了出来。

这对于一贯自以为有“知人之明”的太宗来说,不外是个无情的打击。第二天,他在两仪殿召见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勤、诸遂良四位重臣,并命晋王也相随在侧,太宗把魏王讲的话告诉了他们,又恨又伤心地说:“朕三个儿子及一个弟弟(指汉王元昌)所做的事,你们都很清楚了。朕如此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着,竟从腰问拔出佩剑,想要自刎。慌得长孙无忌等人连忙抢上前夺下他手中的剑,交给晋王。等太宗稍稍镇静下来后,长孙无忌奏道:“陛下想立何人为太子,不妨就定下来,以免生出其他事来。”

“朕想立晋王。”太宗软弱无力地道出这句话,向晋王李治投去充满希望的一瞥。这决定,既夹杂着痛苦、伤心、遗憾,又有一种新的期待。

长孙无忌立即接口道:“臣谨遵诏旨。”他怕太宗再有改变。

太宗对晋王说:“你的舅父也承认你是东宫太子了。还不跪下拜谢!”太宗又问四位大臣:“卿等与朕的意见相同,不知外廷如何议论?”房玄龄等齐声答道:“晋王仁孝,天下归心,请陛下勿多虑。”太宗又说:“朕三子中,若立承乾或立泰,余二子均不得生全;若立治,则承乾和泰均可永年。”

第二天,太宗亲自驾临太极宫的正门承天门楼,向天下宣布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大赦天下,并赐群臣宴饮三天庆贺。这一年,是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治才十六岁。从此。太宗悉心教导李治,满心希望他改掉身上的弱点,学会为君之道。

但是,一个人的本性很难改变,李治不仅过于仁弱,而且表现得对政务不甚感受兴趣,有时协助太宗处理政事久了一点,就会疲惫不堪。太宗虽然谅解他身子孱弱,但不免生出疑窦:立这样的人做继承人,会不会铸成大错?

太宗对儿子的估计不失“知人之明”。李治不仅性格柔弱无主见,而且各方面兴趣也很“软性”,不喜欢政治、战争,爱的是吟风弄月、抒怀伤感的诗词文章。他一点儿也没有政治野心,对生活的追求只是安恬地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同自己热爱的美女一起陶醉于花前月下。因此,他对爱情也具有骚人墨客那样的幻想。当时,李治已有太子妃王氏以及姬妾多人,温和端庄的太子妃虽然容貌不错,但是不能激起他心中火一样的恋情。

太子妃王氏是太宗亲自作主替儿子聘娶的。她出身高贵,为山西名门大族,又是高祖李渊的妹妹同安长公主的侄孙女儿,父亲王仁佑官拜隋州刺史。同安公主见这位侄孙女儿既美又有才智,就对侄儿太宗说了。太宗欣赏王氏的家世以及温淑的脾性,就聘她为晋王妃。婚后,尽管两人相敬如宾,但晋王不太喜欢这位王妃的性情,他喜欢的是活泼大胆的女性。

太宗病笃,对太子放心不下,下令将长孙无忌、诸遂良这两个他最倚重的心腹大臣召进翠微宫的寝殿。一见天子的模样。长孙无忌悲不自胜。太宗用手抚摸长孙无忌的面颊,半天说不出一句话。长孙无忌更是泣不成声。当诸遂良进殿之后,太宗才断断续续嘱道:“朕将后事付与二卿。太子仁孝,卿等共知,愿你们善将辅导,勿忘朕言!”他又把太子召到跟前嘱道:“无忌遂良二臣,卿之股肱大臣,只要有他们两人在,天下事你可不必担忧!”说完这些,他长叹一声,非常疲倦地闭上眼睛,又昏睡过去。

等他再度苏醒过来时,太子和太子妃都侍立在榻前。他便命诸遂良草就遗诏。一切安排妥当,他伸出枯柴似的手,握住太子的一只手,又指着太子妃,对诸遂良说:“朕的一对佳儿佳妇,今托交给卿了!”说完,眼睛盯着太子,似乎还有话要嘱咐。最后还是闭上了眼睛,享年五十三岁。

风流天子唐明皇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有鉴于世风奢侈靡烂,已制成了的车驾服饰、金银器物,命令主管人员全部予以销毁,以供军国之用。其中的珠玉锦绣,在殿前焚烧掉。从后妃以下,都不得服用,规定文武百官的服饰和所用的酒器马具:官衔在三品以上的可以用玉装饰,四品用金装饰,五品用银装饰,其他官员均在禁止之列,妇人的装饰随她丈夫和儿子。自今以后,整个天下都不能再采购珠玉锦绣等物品,取消东、西两京制造奢侈品的作坊。但是后来皇上听了胡人的话,命令监察御史杨范臣去海南地区搜寻奇珍异宝。杨范臣上奏说:“陛下在前年曾下令烧掉珠玉锦绣,以示今后不再享用,可今天所寻求的和当时所焚烧的有什么两样呢?臣为御史是天子的耳目喉舌,如果有军国大事一定要用臣,臣就是冒犯海南的炎热和瘴气,也万死不辞。但这不过是胡人迷惑人,向皇上献媚讨好罢了,对修养圣德没有好处。”皇上听了觉得有理,马上引咎自责,并对杨范臣好言慰藉晓谕一番,打消了寻求珍宝的念头。此后,胡人不敢再进言了。

唐玄宗在做藩王的时候,赵丽妃生太子李瑛,皇甫德仪生鄂王李瑶,刘才人生光王李琚。到李隆基即位,临幸武惠妃,又生了寿王李瑁,丽妃等人便色衰爱弛,不再受宠幸。太子李瑛与李琚,觉得母亲被冷落,难免有牢骚不满的话。驸马都尉杨洄娶武惠妃所生成宜公主为妻,常暗中探听以上三王子的过失向惠妃打小报告。惠妃便转而哭诉于皇上,皇上大怒,想把他们统统废掉。张九龄劝谏说:“陛下享国已很久了,子孙藩衍昌盛,天下人都在为您庆幸。如今三子没听说有什么大错,为什么有一天竟因无根之谈要废掉他们呢?何况太子是天下的根本,不可轻易动摇,如果陛下非这么做不可,臣不敢遵命。”皇上听了,心里不大高兴。惠妃暗地里打发宫奴对张九龄说:“有废就必定有兴,您做我们的帮手,宰相可以当一辈子。”张九龄叱责惠妃,并把她的原话禀告皇上。皇上才为之动容,因此一直到张九龄罢了相位,太子没有变动。但到了今天,杨洄造谣说太子、鄂王、光王暗中图谋不轨,皇上召见宰相商量对策。李林甫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下等人所能干预的。”皇上这才下定决心,派宦官去宫中宣布圣旨,把太子等废为庶人,不久又赐他们自尽。李瑶、李琚都好学习,很有才识,无辜死去,人们都为之惋惜不已。

唐玄宗对宰相说:“朕在宫中设立祭坛,为百姓祈求福祉。”于是亲自起草祭文写在黄白色的丝帛上,放在案子的上面。不一会儿,听见空中的神仙说道:“圣上可益寿延年。”于是又炼药成功,放置在祭坛上,到夜间想要收起来。这时又听见空中的神仙说道:“药不需收起来,这里自然有人守护着。”群臣听了,纷纷上表称贺。皇上尊崇道教羡幕长生不老,于是他所到之处,都争论符瑞之事,太白山人李浑等,进宫看见神人,说:“金星洞中有玉板石记,是圣主有福有寿的符瑞。”于是命令王鉷去寻求,直至找到它才算完事。山人上元翼又说:“见过玄元皇帝,他说:宝仙洞中有妙宝真符。”于是又责成张均等人去找到它。李林甫等人请倒出自己的房子放置妙宝真符,供大家观赏,以祝贺圣上万寿无疆,皇上很高兴。

江抑之,是兴化县的秀才,家里很富有,本人意气风发,气宇轩昂,年过三十,尚且膝下无子。夫人廖氏为此忧心忡忡,便到江南的水祠去祈祷,结果生了一个女孩。小字叫阿珍,九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中《周南》、《召南》二篇,追想周文王后妃的美德,对父亲说:“儿虽然是个女子,但志在向往古代,有所作为的人大概都是这个样子吧?”她的父亲为此话甚感惊奇,便给她起名叫采苹,采苹生来美丽,脸似芙蓉,鬓如柳丝,能招飞燕来掌上,能踏金莲在步中,虽然是月中的嫦娥,也没有她漂亮。她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文才广博,学问精通,琴棋书画,都尽善尽美。她生性喜爱梅花,父亲派人去江浙的山中,遍寻古梅,采来种植在自家的庭院中,在她居室的匾额上题写《梅亭》二字。采苹每日起居睡卧其中,早晚观赏把玩,于是便号叫梅芳,写作诗赋文章,以此自得其乐。其中的《萧兰》、《梨园》、《梅亭》、《丛桂》、《凤笛》、《玻杯》、《剪月》、《绮窗》八篇辞赋,脍炙人口,名声震动远近。诗人称赞她说:“端坐在暗香疏影之中,左右是淡雪微月,展开一张淡黄色的信笺,挥动一支雕花的笔管,就是前汉的婕好,临邛的卓文君,也要退避三舍。”由此可以想见她这个人如何了。高力士奉承唐明皇的御旨,从两湖渡过两广直到两粤,所到之处不乏佳人美女,便拿她们和武惠妃比较。很少有称心如意的。等来到兴化,听说采苹的美名,便以礼下聘,接进宫中。采苹年方一十六岁,花容月貌,天下无双,玄宗一搭眼,便龙颜大悦,赏赐江抑之黄金千两,彩缎百端,让他带回家去快乐一番。并在南殿设宴,与采苹饮酒作乐。采苹自幼生长在深闺中,虽然有刺绣蝴蝶裁剪鸳鸯的灵性,但年龄幼小,尚不知道春色可餐,使不禁满面娇羞,更加显得妩媚动人。采苹像颗明亮的星星,兴致婆娑,绿雨红云,如轻风般地迎合明皇,使得这花心一点,吐蕊放苞。杯中既有同心之结,闺房里能没有定情之观吗?计时的铜漏流连不忍逝去,轻纱帐如梦般沉稳,留住沉香之比翼,招来巫山之云雨,两情绵绵,只苦春宵之短,怨锦窗之晨影而已。

第二天,明皇在金銮殿上处理政事,退朝回来,到采苹所住的另一处庭院里,读采苹写的《梅亭赋》,惊叹她文才诗情的丰富艳丽,又怜爱她特别喜欢梅花,便命令天下进献江南的良种,赐名叫梅妃。并因此告诉采苹说:“朕这几天为朝政所困扰,头风病时常发作,今天看见梅花盛开,清香拂面,宇宙生凉,顿觉胸襟为之一爽。何况你花裳月容,尤令我心生摇荡。瑶台的仙妃、绝代的佳人,怎能不生嫉妒之心呢?”梅妃说:“青春难以永驻,却极易被风雨摧折,只怕有梅花凋落月亮残缺的时候。”明皇笑道:“朕的这颗痴心,花神可以作证。”话音未落,宫内侍者报告岭南刺史韦应物、苏州刺史刘禹锡,每人选择特殊的梅花五种,趁夜骑马送到京城。明皇见了大喜,立刻命令高力士种在梅花别院,摆设宴席进行观赏。正当这个时候。后宫的东西,前殿的南北,假山泉水之间,无处不是树,无树不是梅,幽深峻峭如孤山之麓,绚丽灿烂如邓尉之林,模糊一色,花光接天,是水晶宫吗?是银的世界吗?让人叫不出名堂来。

瑶殿的外面,长烟当空,微渺的月光笼罩着春日的小溪,潺潺的流水浮动着暗香,一尘不染,落花自下,青青的苔藓,绿色的草薪,踏在上面无声无息,身在其间,疑非人境。明皇与梅妃徘徊在花丛之中,一边走一边说着悄悄话,虽然没有孤山放鹤之情,却有月下联吟之乐。梅妃手弄玉笛,临风而吹,美妙的声音出自八孔,清越的节奏合乎宫商,激越的舞蹈像深壑的潜蛟,缠绵的泣诉如孤舟的寡妇,萧台的仙史,缑台的王孙,何足道哉!明皇龙颜大悦,召来诸王子二人饮酒。王子们上奏说:“臣子此前隔花听见笛声,六音清妙,真好像是天上飘来的仙乐。”明皇说:“这是朕的梅妃所吹奏的,妃子是个花神啊!歌舞音律都进入美妙的境地,今日为诸位兄弟舞蹈一番。”接着便命令梅妃,梅妃领旨起舞,只见红扇拂动着云彩,衣襟笼罩着霞光,姿态横生,与檀板的节拍相呼应,江燕流连而戏柳絮,蝴蝶翩翩而迷花丛,这样形容梅妃的舞姿一点不为过。明皇笑道:“座上能欣赏到如此美妙的舞姿,不可不开怀畅饮。今日有进献嘉州美酒的,风味独特,最适合于入口,请大家品尝。”于是命令侍者拿酒来,倒在金杯里,让梅妃执杯劝酒。当时宁王已经喝醉,见梅妃送酒来,要起身去接,谁知脚下不听使唤,误踩了梅妃的鞋子,梅妃大不高兴,发了一顿嗔,突然回到梅院去了,然后打发人告诉明皇说:“臣妾肚子不好受,因此不可以见风。”明皇怏怏不乐,便撤掉宴席,不欢而散。

宁王误踩了梅妃一脚后,深怕得罪皇上,愁得晚上睡不着觉。有个叫杨迥的,是皇上的宠臣,深受明皇的爱幸,他告诉宁王说:“我有办法使您逃脱意想不到的罪过。”便密授以妙计。第二天,宁王上朝,光着膀子请求一死,明皇笑道:“朕怎么看重倾国之美色而不顾兄弟之情谊呢?何况事情是出于无心,朕只把它当作过眼烟云罢了。”当时杨迥在一旁,密奏说:“各宫的嫔妃,加在一起大约有三万多人。何苦到民间去采择佳丽呢?”明皇说:“嫔妃实在不少,但绝色的美人不曾见到一个,希望借玉池仙做媒,获得一位倾国倾城的美色,以极尽毕生的欢乐,使朕心欣慰。”杨迥说:“蓝桥不远,巫山很近,陛下不知道寿王的妃子杨玉环吗?寿王对她的赞美词说:‘三寸横波回漫水。一双纤手语香弦。’由此可以想见,她的温柔可陪玳瑁之宴,宛转可人芙蓉之帐,真叫莺花妙部,时送妒意,风月名班,长失颜色,陛下试试见她一次,一定知道臣说得不错。”明皇听了大喜,立即派遣高力士到寿王宫中,宣令召见杨妃。杨妃心情凄惨。见寿王说:“臣妾侍奉殿下,共订白头偕老之盟,就是石桥被雨水朽蚀,公羊因引诱而怀孕。也发誓永不变心,谁想皇上下诏迎见,臣妾料想。此去一定与殿下永别了。”寿王感情上受不了,握着杨妃的手,忍气吞声说道:“花正簇开而疾风吹来,月正圆满而浮云遮蔽。人生多恨事,古今一样。事情既已如此,圣旨不可违抗,有幸不合皇上的心意,必定有重叙旧欢的那一天。”杨妃含泪出宫。可怜那临去时的秋波一转,啼痕满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人谁能无情,谁能受得了生离死别!佛教《华严经》所谓色戒之风云,是何原因如此般的变化莫测!

杨贵妃随高力士入宫,明皇在灯光、明月的照耀下,一搭眼便觉神情恍惚。这天晚上,应杨妃的请求,赐号叫太真,为女道士,让她居住在太真宫里。天宝四年,另为寿王娶韦昭训的女儿,册封杨妃为贵妃,任命她的父亲杨元琰为兵部尚书、母亲李氏为凉国夫人、叔父杨珪为光禄卿、哥哥杨锸为侍御史,而任命叔伯哥哥杨钊为侍郎。此前,则天武后临朝称制时,有个号张昌宗的,巧言令色,深受武后的宠幸,惑乱后宫,杨钊实际上是他的儿子,后来由杨氏抚养成人,姓了杨。明皇因“钊”字拆开是“金”“刀”二字,便赐名叫国忠,宠信非常,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不是看他脸色行事的。从此,杨氏家族的权力,盖过天下的人。贵妃进见明皇的当晚,都必定要演奏《霓裳羽衣曲》,拔掉金钗,散落玉簪,弄得满地都是。第二天早晨,明皇亲自收拾,步行至梳妆楼,亲手给贵妃插在鬓发上,互相取乐。这个时候,梅妃在别个宫院里,听说此事,内心怀恨,对侍女嫣红说:“我刚进宫那晚,在梅花之下,与明皇畅叙幽情,已怀疑此好景不长,不意梅花凋落之时,竟在今日。秋扇之咏,白头之吟,古往今来岂止是班昭和卓文君二人呢?”说着便要去南宫见明皇,独自一人走到梳妆台前,打开镜子梳理鬓发,仰天而长叹道:“天哪!我江采苹如此才貌双全,为什么面容憔悴到这种地步?”不禁热泪交流,百无聊赖。嫣红在一旁,再三安慰劝谕,这才勉强涂脂抹粉,略微整理一下头饰,慢步走向南宫,绕山过水,在青苔绿竹之间遇上明皇,明皇默然无语,梅妃进言说:“花开鸟啼,春风送暖,不知不觉来到这儿,暂且解解闷儿,是何缘分能在这儿见到陛下!听说陛下收纳并宠爱杨贵妃,落花流水,感情日深,贱妾本是一般容貌,赶不上别人的一个犄角,幸好明皇不嫌弃,为何不许我们相见认个姐妹呢?”明皇笑道:“这是朕寻求的一时之欢,偶尔拈花惹草罢了,何足挂齿。”这时杨贵妃正在宫墙之外,听见园林中的喃喃之语,不觉妒火中烧,无法抑制,便移步上前,见了梅妃而下拜。拜完了,设宴与梅妃山盟海誓结为姐妹。明皇看着二妃说道:“梅妃有谢女般的才华,杨妃也妙解韵律,万勿吝啬佳句。”话还没说完,锦笺一幅,已摆在梅妃面前。梅妃作一首绝句说:“撒下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冰肌月貌谁相似,锦绣江天半为君。”杨妃看了梅妃诗以后,心中暗想遭:“这词藻倒是很华丽,但其中隐含许多讥讽,如说‘撤下巫山下楚云’,不是在笑我是从寿王那儿转手来的吗?

又说‘锦绣江天半为君,’不是在笑我身体肥胖吗?”基于此,她也作一道绝句回敬说:“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亦天真。总教借得春风早,不与凡花斗色新。”梅妃也暗想道:“梅花雪里亦天真‘不是笑我身子骨像豆芽菜来吗?’不与凡花斗色新,不是笑我事过境迁失了宠吗?”只有明皇不知道诗中的含义,反而称赞二妃都很有诗才,不分上下,可二妃各有不快的脸色,怏快而别。没几天,梅妃便被杨妃说了坏话,迁到上阳宫去。一天,明皇无事,在梅园闲坐,睹物思人,访问翠华西阁的念头怎么也抑制不住,便传圣旨给常侍高力士,让梅妃到翠华西阁会面,重温鸳鸯嬉戏之欢。力士派梨园名马,飞奔上阳东宫,叩见梅妃。梅妃怅然对力士说:“高常侍,妾自与圣上分别以后,久无音讯,今天是那股风,把你送到此地?”力士说:“圣上今日走到梅园,心中思念娘娘,只怕杨妃知道,特意派小奴来招呼您。”梅妃说:“妾虽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圣上,陛下天下至尊,有生杀予夺之权,随心所欲,为何怕一个腰肥体胖的奴婢呢?”于是就淡扫娥眉,身披霓裳,骑跨骏马,鸣响玉鞭,来到了翠华阁,拜见明皇,哭道:“贱妾罪该万死,自知永远被抛弃,没想到今日能重见龙颜!”明皇说:“朕也是哪一天不想念你呢?看你面容消瘦了许多。”梅妃说“浮云遮蔽明月,暴雨惹恼春花,面对如此情景,怎能不消瘦!”明皇说:“妙就妙在身体瘦削。”梅妃笑道:“比那个肥粗老胖的人如何?”明皇也笑道:“各有各的好处。”梅妃娇嗔絮语,喋喋不休,煎短蜡烛,撤掉宴席,这一觉睡得特别香,天亮了都不知道。

这时杨贵妃在后官,等皇上的车不不到,听说晚上圣上与梅妃睡在翠华阁,便怒气冲冲地赶去,明皇大吃一惊,急忙把梅妃藏在锦帐里,装不知道在那儿假睡。杨贵妃闯进内殿叱责道:“杯盘狼藉,在御榻下面,有妇人的珠鞋,枕边还有女人戴的金银首饰,夜里什么人陪伴陛下睡觉,以至于太阳老高,还不上朝听政,这成何体统?陛下应当上朝接见群臣,妾一个人留在这儿等您。”明皇缄口不答,拽衣转向屏风,假装要睡觉说:“今日我肚子疼,不能上朝。”杨妃听了这话儿,妒火中烧,把头上戴的金银首饰扔在地上,猛一转身回本院去了。明皇见杨妃赌气走了,想要和梅妃重叙余欢,不料小黄门见杨妃真的生气了,怕另起风波,已把梅妃送回她的住处去了。明皇大怒,好像失去左右手似的,拔剑斩杀了小黄门,亲自收拾扔在地上的金银首饰,打发一个叫永新的侍从拿一斛珍珠赐给梅妃。梅妃哭着告诉永新说:“长信宫的草,抱怨东风无情,孤寂地守着空闺,一直等到头发斑白。此中的滋味,妾与前汉的班婕好有共同的感受,虽近在咫尺,却远隔万里似的,见不到皇上的面,我还为谁梳妆打扮,难道用这个取悦于春天的花园吗?虽然有珍珠百斛,有什么用?你替我告诉陛下说:贱妾不敢违抗圣旨,只怕杨妃与陛下胡闹罢了。”说完,便提笔赋诗一首,交永新带回去。诗说:“柳叶娥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显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明皇看过诗,心中闷闷不乐,又很喜欢诗的清妙,叫乐府谱成新曲歌唱,曲名叫《一斛珠》。但话又说回来,天底下哪有一个不嫉妒的妇人呢?偶尔有个,那也是为出风头,不是真的不嫉妒。而嫉妒又有明显不明显之别。梅妃要与新人杨妃拜见,是嫉妒隐藏在心中不说;杨妃把梅妃撵到东宫,把金银首饰扔在地上,是嫉妒表现于外。后来马嵬坡风波,杨妃娥眉宛转,也没有人可怜她,失败灭亡的祸端,已经萌发于此了。人世间女辈者流,能不时刻谨慎戒惧吗?

一天,安禄山前往御花园游览,明皇和皇太子都在花丛的树荫下纳凉,老远看见安禄山便挥手招呼他过来。安禄山快步上前拜见明皇,故意不拜太子。明皇说:“卿怎不拜太子?”安禄山装傻说:“太子是哪一级的官爵,让臣拜他像拜陛下那样?”明皇笑道:“朕千秋万岁(指死)之后,代我而做天子的,怎能按官爵论高低呢?”安禄山说:“臣是下愚之人,以为臣等应当尽忠报效的除了陛下之外,不知道再有别的人,因此冒犯了太子的威严。”明皇看顾太子一眼说:“这个人如此老实憨厚。实在是可爱极了。”这时候杨妃也趁着风和日暖,乘坐香车徐徐而来,手指安禄山问道:“这个人是谁?”明皇告诉她说:“他是平卢节度使,姓安名叫禄山,原本是塞外之人,雄壮有力,勇猛无敌,朕爱他忠诚直率,留京师跟在身边。”继而又笑着说:“禄山曾经是江守珪的养子,今日侍候朕,也就像是朕的养子。”杨妃说:“诚如朕所告谕,这个人可说是个好孩儿。”明皇笑道:“妃子以为是个好孩儿,那就把他当儿子扶养吧。”杨贵妃睁睁地看安禄山好半天,笑而不答。禄山听了这话,赶忙起身走到阶前,叩拜杨妃说:“臣儿今祝母妃千岁。”明皇听了,笑着说道:“禄山你失礼了,要拜母亲,必须先拜父亲才是。”禄山对明皇磕头作揖说:“臣本是塞北胡人,胡人的习俗是母在先父在后。”明皇与杨妃都说:“从这件事也足见他心直口快,有啥说啥。”这时左右的杯盘已经摆好,三人手执金杯,开怀畅饮,杨妃微醉,更增添了几分妖冶艳丽,倾城倾国之色,流露于杯酒之间。禄山早就听说杨妃的美貌,今日得亲睹芳容,欣喜之情不可言状,这回和妃子认作母子,将来欢聚的日子无尽无休,因此一仑坏心眼,就乘着醉意如潮涌起。杨妃本来是一个惯使风流、水性杨花的女人,不管漂亮与否,只爱惜少年,喜欢壮士,今日见禄山膘肥体壮,鼻梁高隆,英雄气概可掬,因此一个不良的念头,也随着春水荡漾而来。二人淫心邪念,一拍即合,宫廷的秽乱,此时已露出端倪,何必要等到日后才知道!

同类推荐
  • 帝国如风

    帝国如风

    往事如风。赫赫元帝国,既不是流星,也不是昙花,更不是遗憾。那地跨三大洲的庞然巨物,虽然短暂,却极其辉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内范围内,大元帝国百年间曾经发生那样多的故事,有过那样令人目眩神迷的血肉人生.
  • 我在大明当小吏

    我在大明当小吏

    梦回大明,恨不能摘星揽月、倒转乾坤。无奈,我们的主人公祝况只是一个历史长河里连一朵小小浪花都卷不起的县衙小吏。不想当官的小吏不是好小吏,纵然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小吏,也是有追求滴,也想拥有一段大气磅礴、波澜起伏的壮丽人生。闲话少说,那就开始吧……
  • 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已发现西南地区存在着夜郎、滇等大大小小的地方性政权,同时还分布着众多无君长统属的人群。作者在过去的著作中,以贵州西北部地区为例,探讨了有着自身地方性政权传统的人群,逐渐融入中国大一统王朝国家的历史进程。本书则从身份与记忆的层面,探讨这一进程对近代西南地区的影响,从而在学理上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性与合理性进行说明,并揭示西方学者的一些偏激观点在学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 潇洒东坡

    潇洒东坡

    乐天文豪苏东坡,才高八斗,雄文盖世。一路阔步高歌,率性而为,潇洒地尽得其乐。又屡为才学所累,命运多桀,尽管饱经忧患,却能居祸来临,一笑了之,‘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地面对困境。他不但留给我们绚丽多彩的文学遗产,更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足以为后世楷模的良好心态。
  • 万寿帝君朱厚熜

    万寿帝君朱厚熜

    (有修仙,无玄幻,权当正史野史看)金飞甍,玉漓岏,贝阙珠宫空凭阑。岁月转,笙歌散,千古帝王全不见。欲闻明朝紫极仙,随我开卷越千年!
热门推荐
  • 一蹶不振再度启程

    一蹶不振再度启程

    曾经叱诧风云,到如今一蹶不振。!!是什么又让他重新站起来!又创属于他自己的新时代!
  • 冥府执笔人

    冥府执笔人

    一座身份不明的汉朝古墓在南阳独山被发掘,而在其背后,一个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千年古国重现于世。千禧人、早已绝迹的神秘生物、拥有诡异力量的奇玉,吕氏神墓内到底藏着怎样的远古秘密?从神墓中流传出的密文字符,让一行人再次踏上了不归路,在见证历史黑暗面的同时,一个巨大的谜团渐渐浮出了水面。而在他们身心俱疲之时,一件更加让人无法相信的事实,也开始露出了端倪。
  • 穿越之校草的公主殿下

    穿越之校草的公主殿下

    她是殇羽国的公主,一个架空的朝代,机缘巧合之下穿越现代。他是校园一枝草,富家公子哥。一次意外的穿越,一次意外的相遇,将两个不同时空的人绑在了一起。当相爱的两个人发生了误会又该如何消除?【我说我爱你,所以想要和你在一起】
  • 全职猎人——爱莉有个好爸爸

    全职猎人——爱莉有个好爸爸

    也许我爱他沉默时的冷酷,也许我爱他推理时的睿智,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喜欢他。也许?这就是父女?
  • 重生之一世傲骨

    重生之一世傲骨

    结婚三年,她才发现温柔情深的丈夫其实是一匹披着伪装的豺狼。为了得到沈氏集团,他害死了她的父母,绑架了她的弟弟,现在连她也不放过。看着丈夫冷笑着让人挖掉她的眼睛打断双腿,她握着化验单的手在止不住地颤抖着。她本想着和他分享怀孕的喜悦,却不想撞见的是他撕下伪善面具后的狼子野心。带着满腔的憎恨和懊悔,她重生回到了十年前。和前世不一样的,是此时才十九岁的她肚中竟然多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宝宝。一个在前世被无数人崇拜仰慕用帝王来形容的高贵男人,却意外地出现在她面前,与她纠缠不休。明明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为何总是用那种可怜兮兮的委屈眼神满是控诉地看着她?当人生又一次轮回,再次遇上前世的渣男,她定要让将前世遭受的磨难千百倍还之!
  • 末世之死神游戏

    末世之死神游戏

    “想要只手便可捻杀一切的力量吗?来参加游戏吧!”“想要组建娇柔可爱,成熟性感的11吗?来参加游戏吧!”末世将行,死神的游戏开始。末世,拥有强大的力量才能生存下去。
  • 王俊凯,你可安好

    王俊凯,你可安好

    王俊凯,你是一个耀眼的明星,而我,却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你的出现,让我心动,却又让我泪流。你说你相信一见钟情,我也相信,可是一见钟情的爱情真的能走到最后吗?
  • 我被跟踪了

    我被跟踪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思想变态的人,他们喜欢跟踪人的感觉,喜欢偷窥的刺激,喜欢窥探你见不得光的秘密。我曾经被这种人跟踪过,也曾经变成过这种人,本文将告诉你,到底哪一类人最吸引‘我们’。
  • 仙道血行

    仙道血行

    这是一个小人物在修仙界挣扎奋斗的故事,没有金手指,没有外挂,本以为只能平平淡淡过一生,却因为一场天大的机缘,让这个小人物的心思有活络了起来。ps:说明一下,这里没有金手指是指没有掌天瓶那种级别的玩意,不知道特殊功法到底算不算金手指
  • 苍月战纪

    苍月战纪

    宁和安详的特洛泽拉世界因为未知邪恶的侵入,变得动荡而混乱。远古的守护们已经支离破碎,万年的灾厄即将迎来终结——永恒的毁灭。只有重拾远古的法则,重铸元始的秩序,才能给这个世界重新带来生机。外域来者,枫;以炼金为信仰,破国杀将,跟随远古守护的指引,突破人性的卑劣,冥界的死亡,魔族的毁灭,天堂的桎梏;最终得以重铸缺失的守护之力,齐结所有远古守护者,迎战末日审判。命运已然来临,只是结局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