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1400000026

第26章 影视配音创作概述(1)

第一节 配音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配音是指对未经同期录音的影视片进行的一种还原或补充的后期制作过程,其包含的声音素材为人物语言、现场音响、画外解说、音乐等。配音过程中,人物语言应与人物口型、人物动作一致,现场音响应符合现场事件和环境,画外解说、音乐体现出创作者的意图并与情节发展相配合。

我们常说的译制片配音,侧重指人物语言的配录,也可称之为狭义的配音。

二、配音的特征

1.再现性

影视配音又被称为“三度创作”,这是基于:

(1)影视编剧是一度创作。他们用文字为影视剧提供了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片子结构以及背景氛围等。这是最基础的从无到有的工作。

(2)拍摄成品是二度创作。导演将影视剧本所提供的主题、形象、情节等,运用影视的特殊表现手段创造性地体现于荧屏,增强其思想性、感染性和完美的整体感。演员的表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演员运用自身作为创作材料和创作工具,根据剧本提供的人物、导演的提示,运用表演艺术塑造出荧屏上直观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3)译制配音是三度创作。配音,是将片中人物的原生态表演语言生动忠实地再现出来。配音演员不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另行创作,其声音的运用、表演及台词的处理、气口,甚至独特的说话习惯、口型的开合都要贴合原片的人物。配音是以真实再现为目的的,只能在二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

“戴着镣铐的舞蹈”——是对配音这门艺术的生动的描摹。这副“镣铐”也正体现了配音艺术的特征。配音,既有着多方的限制,例如语义、音色、口型、节奏、动态等等的贴合要求,又不是全然纯粹的模仿。配音演员是要在创作中全身心地投入这个所要配的角色,理解他的性格,找寻他独特的声音表现的方式,然后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在一定的限制和要求里完成自己的创作。

而这种创作限制也正是配音艺术之独特的魅力所在。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诸多的配音艺术的迷恋者们,在欣赏配音大师的杰作的时候会对其中精彩的配音段落的天衣无缝叹为观止,赞赏其中贴合的声音状态和音色、完美的口型耦合以及分毫不差的情绪表现。

2.技术性

配音的技术性特征是很明显的。它不是随心所欲的表演。

(1)口型:是指片中人物说话或发声时嘴部的开合动作。对口型是配音演员在配音中要使自己说出的台词与片中人物说话的口型状态相耦合的技术。这里是需要从三个基本的方面要求的:一是口型开合动作基本一致(同一语种的配音要求完全一致,不同语种要求耦合);二是动作形态要一致;三是气息状态要一致。对口型是配音技巧当中最基本的要求,否则,情绪再饱满。性格音色再贴切,口型一乱就很难有与原片人物合二为一的贴合感,一切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2)语种的差异,异域风情的贴近:如果说对口型的技术还是一种可感可触,操作性很强的技术,那么,配音技术性当中异域风情的贴近和再现则要难以驾驭得多了。大家知道,各个语种之间词法语法结构不尽相同,造成台词的节奏、音节的数量常常会有很大的出入,这是需要调适的。一个国家由于其种族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宗教信仰、风俗礼貌的不同,其艺术作品,包括影视作品中也充分地反映着这些特征。例如我们欣赏世界各地的民歌时,常常根据曲调风格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俄国民歌多沉郁有力;法国民歌多自由奔放;德国民歌多深沉富于宗教色彩;英国民歌常常带有田园诗的意蕴。我们在很多文章里也读到一些有趣的文字,反映在同一情状下各国人可能会出现的不同表现,常常是迥然不同、令人捧腹的。但是,要想把这些微妙的异域风情通过配音用另一种语言尽量再现出来那就有着不小难度了。再划分得细一些,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地位的人们语言风格、习惯方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需要配音译制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体会、揣摩和再现。

(3)配音演员的综合技能:这是配音演员的读词能力,捕捉画面的能力,语言、理解、反应、表达综合技术能力的体现。这一部分在配音环节中有详述。

3.多向性

多向性是指配音中对象的多角度特征。一般的表演艺术中,演员仅有表演对手一个对象,但在配音中演员往往要同时三四个对象兼顾,迎合多点的刺激。

以《简·爱》为例:男主角:罗切斯特

配音:邱岳峰

(1)原片的“我”——罗切斯特:乔治·C.斯科特扮演

(2)原片中的“对手”——简:苏珊娜·约克扮演

(3)配音的“对手”——李梓

(4)人物“我”——邱岳峰塑造的罗切斯特形象的情感的逻辑线索在配音创作过程中,需要配音演员快速适应,并且应对自如兼顾几个对象的情绪变化,获得有助于表演的良性刺激,并产生有效的反应。这样配出的声音形象才不止于口型贴合,更做到人物的“神合”。

第二节 译制配音的种类

我们将所有经过语言翻译的影片、电视片都称作译制片。它的种类很多,因而,译制配音的方式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

中国观众需要译制片,外国观众也同样需要他们的译制片。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从事自己的译制片生产,而且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日本人用日语配音的一些美国影片就相当精致。电影译制一般由进口国完成,但也有出口国在出口之前就为外国观众译制好了的,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出口国要向外国大力推销它的电影的时候。美国就曾经花大价钱请李扬为他们的《米老鼠和唐老鸭》配音,以便打进中国市场。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还不懂汉语普通话,有些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差别很大,同样存在着语言障碍,无法直接观看汉语影片,所以我国还存在着不同民族语言和方言影片译制的需要。我国的新疆、西藏等地区在民族语言影视译制片方面已经卓有成就,随着影视节目交流的日益增加,形式的不断翻新,经过语言翻译和处理的影视节目的数量越来越浩大了,样式也越来越纷繁复杂。研究译制配音就有必要将译制配音的种类进行分析。顾铁军先生曾撰文就译制种类进行了划分。

一、从语言转换方向的角度分类

一部影片的翻译涉及两种语言,即影片原来的语言和需要翻译成的目标语言。这两种语言有两个基本关系,其一是跨度范围关系,即是跨国的还是国内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或者国内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其二是翻译的方向关系,也就是从哪一种语言翻译到另外的哪一种语言。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译制片分成四类。

1.外国影片汉语译制片

这类影片是经过翻译处理的外国影片,原版影片上的语言是一种外国语言,翻译成中国的汉语。这种影片在译制片中所占比例最大,是译制片的主体,平常我们所说的“译制片”就是指这种影片。

2.中国影片外语译制片

这类电影指用一种外国语言翻译配音的中国影片。原版电影的语言是汉语,目标语言是一种外语。我国电影工作者一直努力将中国电影推向国际,为了让外国观众易于理解接受,他们曾经把很多影片译成外语电影,如英语的《小花》、法语的《城南旧事》等。还有些中国影片出口到国外,由外国人自己翻译成了他们自己的语言。长期以来,我国影片的进口和出口很不成比例,进口的远比出口的多,中国影视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将中国电影译制成外语电影,把中国电影推向国际市场。

3.中国影片少数民族语言/方言译制片

中国是个地域广大的多民族国家,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众多,目前国内还存在着语言不通的问题。有些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很大,对译制成他们民族语言的国产电影的有持续需要,如我国的西藏、新疆地区每年都需要把很多汉语影视节目译制成当地民族语言节目。早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电影译制厂就曾将《渡江侦察记》、《山间铃响马帮来》翻译成粤语,将《水乡的春天》、《董存瑞》翻译成维吾尔语。

4.外国影片少数民族语言/方言译制片

有些外国电影被译制成为一种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的影片,这种译制片为数不多,一般都由地方电视台译制。近些年日本、韩国的电视剧很受中国观众的欢迎,其中有些被翻译成了粤语,在广东、香港的电视台播放。

少数民族语言的影片也可以译制为汉语影片或外语影片,也就是少数民族影片汉语译制片、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外语译制片,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译制片,在此不多赘述。但属于这一类情况的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很多香港生产的影片使用的是粤语,引进到内地后翻译成了汉语普通话,这实际上是将一种方言的影片译制成了汉语普通话的影片。

二、从题材和体裁的角度分类

1.电影译制片

即翻译成中文的外国电影故事片。在各种译制片中,电影译制片的历史最长,数量最多,普及得最广,是译制片的主体。狭义的“译制片”概念指的就是这种译制片。

2.电视(连续)剧译制片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视机逐步在我国千家万户普及,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引进了很多外国电视剧,有单本剧,也有系列剧连续剧。如美国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神探亨特》、《成长的烦恼》,日本的《铁臂阿童木》、《血疑》、《阿信》等等。

3.其他类型

其他还有纪录片译制片、科教片译制片、旅游风光片译制片,综艺节目译制片等等,例如《飞行史话》、《失落的文明》、《神秘的地球》、《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可以说,任何外国影视节目都可以通过语言翻译而制作成为中国观众服务的译制片。

三、从语言存在方式的角度分类

1.字幕译制片

字幕译制片就是在原版电影画面的底部叠加上中文字幕的外国电影,字幕的文字内容与人物的对白或画外解说员的解说在时间上同步。加字幕是最简便的影视译制方式,不必对原来的电影的声音部分作任何改动,既克服了语言的障碍,又保持了电影的完整。字幕译制片的缺点是观众看字幕时会影响看画面,难免顾此失彼。此外,用文字语言代替声音语言,丢失了语言的动态美,削弱了声音艺术的感染力,也破坏了影片的整体性。

2.配音译制片

配音译制片指用口头语言为影片里的人物或画外解说员配音的译制片。 配音译制片的生产制作比较复杂,对脚本翻译、配音表演、录音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相对于字幕译制片,配音译制片更加完美,有更高的审美欣赏价值。

译制片配音是在原有电影基础上的艺术再创造,翻译、配音表演、录音都有很大的创作空间。我国的配音译制片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电影艺术形式,经典名作不胜枚举,如美国电影《乱世佳人》、日本电影《追捕》、英国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印度的《流浪者》等。

配音译制片的配音有三种方式:

(1)现场解说 这是比较原始的为外国电影作口头翻译的方式,它不必对电影作任何加工,只是在放映时有人在现场作口头解说。这种方法在外国影片刚刚引进中国的时候用得比较多。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文革”期间有些外国电影只在小范围放映,不可能进行完全的配音加工,有时也用这种方法。

为外国电影作现场解说有时显得很滑稽,解说员通常是懂片中语言的翻译,事先看过电影,对影片的内容已经很熟悉,在放映的过程中一个人要扮演片中所有人物,一会儿男,一会儿女,一会儿老,一会儿少,装神弄鬼似的,偶尔还要介绍一下情节背景,解释片中展现出的风土人情,还要扯着嗓子喊以便压住影片里的声音,忙得不亦乐乎。

(2)叠加配音 这种配音方法是将原版电影的声音音量调小,然后将中文话音叠加上去,观众可以同时听到两种语言的声音,原文的声音比较小,中文的声音比较大、比较清晰。叠加配音通常不对口型,原文的话音和中文的话音在时间上基本同步。这种方法在纪录片、科教片、旅游风光片、综合艺术片中用得比较多,因为这类节目没有很强的戏剧性,不需要塑造完整的戏剧人物形象,所以对口型的意义不大,如果对了口型反而可能破坏原片的现场感、真实感。如在科教片里经常有这样的情景,一位科学家正在某个野生动物附近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这时只要把中文的话音加上去就可以了,观众既能理解科学所说的话,又会觉得很自然。在这类影片中,叠加配音和在画面上叠加字幕异曲同工。

(3)替换配音 就是用中文的话音替代原文的话音,录音中只有中文一种语言。替换配音通常都是对口型的,如果没有原文话音,中文话音又与片中人物的口型不一致,那么影片会显得支离破碎,非常怪异。无论什么样的影片,如果不对口型,最好用叠加字幕或者叠加配音的方式,以保持影片声画之间的完整性、协调性。

同类推荐
  • 艺文论苑(第一辑)

    艺文论苑(第一辑)

    本书是一部涉及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绘画、书法、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论文集。
  •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罗伯特·麦基被公认为世界银幕剧作教学第一大师。《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是麦基第一次以书的形式揭示其屡获大奖的银幕剧作方法。本书不同于其他流行的讲述银幕剧作手法的著作,它所论及的是形式而不是公式。麦基以一百多部影片作为示例,向读者传授了一种银幕剧作的原理,它超越僵死的教条,发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卓越超群却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组成部分。
  • 书法艺术(上)

    书法艺术(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24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建筑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建筑

    原始人类在学会营造房屋以前,为了躲避猛兽和风雨的袭击,常住地势高爽、背风的天然山洞里。在进入氏族社会以后,人们才开始营建房屋。古书上说“上古之世”人们“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和“因丘陵掘穴而处”。
  • 怎样读一幅画

    怎样读一幅画

    该书以西方名画为切入点,作者通过一百幅名画,给读者详细介绍了西方数百年来的精品画作。通过该书,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西方著名美术作品,还可以看到该书作者引申开的个人思维。全书贯穿作者所思所感,既有对画作的鉴赏,又有对画家的品评,还渗透着作者自身的人生哲思和艺术旨趣。文字洗练朴实,清顺流畅,而又不失力度。
热门推荐
  • 宅男闯世界

    宅男闯世界

    争霸天下,九五至尊。欧码噶,这般高大上肯定不是俺的活!武炼巅峰,脚踏苍穹。哎呦喂,俺的光环啥时候这么锃光瓦亮!后宫模式,妻妾成群。这,这,这,河蟹大神太凶猛!俺的目标很简单,俺只想娶一个漂亮点、最好大腿修长点、臀部翘一点的小妮子当老婆!—苗陆语。这是一位腐宅男,捡起一张通知单,引发的一段啼笑旅途。
  • 无情不似多情苦

    无情不似多情苦

    废园那一夜她无心的举动,在他寂酷的心里留下淡淡痕迹,也因此打破她渴望已久的平凡生活。在他最悲苦的时候,强行索要了她一辈的承诺,原以为他冰冷的容不下任何人,原以为执着于她只为了她的服从,但却在结束了一切时对她叹息——原以为无情不似多情苦,奈何……让我遇见了你……
  • 叶影

    叶影

    人也好,妖也罢,在世间,最难逃避的是命运——那莫测的,无奈的,刚开始便已注定的命运……只有可见真情的故事才能震撼人心!
  • 木棉之约

    木棉之约

    一段青春难玩的高中生活,各位同学会有怎样的归宿呢?他们将会怎样面临高考后这一人生重大选择呢?
  • 哥哥也暗恋么

    哥哥也暗恋么

    “韩大总裁,今天情人节,特别适合告白,你要不要去试试?”“滚”“韩总,今天520,最浪漫的日子,也很适合告白,你要不要去试试?”“滚”第三次,陆煜祺还没来得及问,结果人家直接在第二年520前当爹了。还在七夕节那天结婚了。所有人都说他喜欢乔一一,却死不承认,当他们都以为他要打一辈子光棍时,他却悄无声息的做了爹,让他们那些常年劝他告白的单身狗们无地自容!他把她养大,又怎么会把她拱手让人?十岁的喜欢限于妹妹对哥哥的喜欢,十五岁的喜欢限于女孩子对男孩子的喜欢,暗恋就此开始……幸得,后来一生陪伴。『前期微虐,后期巨甜,但总体都甜,暗恋,暗恋,暗恋』
  • 修炼之术

    修炼之术

    林风意外重生地球,便开始了不平凡的人生。
  • 加油!梦奇杀手

    加油!梦奇杀手

    也许世界上真的没有完整的爱情,也许完整的爱情只有在亚当和夏娃身上发生,也许在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身上发生……。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故事是被人感动的,被人认可的,一个善良的女人和一个充满爱的男人的故事,我要告诉世界上的人,还是有真爱存在的。用心的去发现,用心的去体会,你可以感觉到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有感情的。“落花无情却有情,化作春泥更护花”,也许这就是爱与被爱的意思,虽然彼此恋着对方,但是彼此却愿意为对方牺牲,就是最好的真爱。
  • 神奇宝贝之大师之梦

    神奇宝贝之大师之梦

    一个真实的神奇宝贝世界,一个从真新镇出发的热血少年。少年和他的精灵们一直为着那个真实的梦想而奋斗。当风雨来临时,盛开的梦想之花摇曳,少年能否登上大师的殿堂,能否实现那个最真实的梦想。
  • 武练巅峰我为至尊

    武练巅峰我为至尊

    武练之巅,是寂寞。至尊之道,是孤傲。武练至尊是高处不胜寒。心中澜语不能倾诉。回首。是故人已成枯骨。佳人红粉骷髅。且看拥有神秘宿命之力的刘逸,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至尊路来!
  • 破虏英雄传

    破虏英雄传

    射雕三部曲之三,接神雕侠侣,写关于襄阳城破后,郭破虏,郭襄,张三丰等人闯荡江湖,为报家仇国恨的故事,以及倚天剑屠龙刀怎么留下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