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4100000030

第30章 百岁将星的军旅生涯——记李懋之将军(5)

筹委会恰似一列已经启动的火车,开始在轨道上加速,陈赓就是火车头,他放手让大家工作,自己则以主要精力抓师资和校舍两件最紧迫、最棘手的大事。李懋之不离陈赓左右,满腔热忱,一丝不苟地投入军工学院的筹办工作,是陈赓得力的助手之一。

三个月后,筹委会完成了预期的工作任务,全体人员于12月初移师哈尔滨。12月1日,李懋之偕妻子兰风,抱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与唐凯一家抵达尚是一片荒野的哈军工校园。12月3日,陈赓率大批人马也抵达了。正值天寒地冻的严冬,陈赓带头住进哈医大留下的两排简陋的小平房,把市里的好房子留给老教师们住。

12月5日上午,陈赓带着徐立行、李懋之、张衍等人冒着风雪,踏勘学院的范围;下午,召开院办公会议,宣布学院领导人的任命。在陈赓的三大助手中,徐立行管教学和科研系统,张衍管政工系统,而李懋之除了被任命为副教育长外,还兼任队列部、物质保障部和技术器材部三个部的部长。实际上,陈赓是把他摆在哈军工“大管家”的岗位上。

12月18日,哈军工营房建筑委员会(简称“建委会”)宣布成立,陈赓任命李懋之为主任委员,徐立行、张述祖、高步昆、殷之书等九人为委员,下属工作人员有百余人。建委会当天就开始办公,各个专业组分兵把口,各司其职,年轻人铆足了劲,风风火火地投入工作。

这个建委会才是李懋之双肩上最重的担子,一场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大的基建工程之一即将在这片荒原上铺开,李懋之和他的同事们日夜兼程,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每天恨不得把自己分出八瓣。处理建委会的繁重工作,制定基建总体方案和施工计划,确定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落实水泥、钢筋、木材等国拨“三大材”等等,千头万绪,错综复杂,都要这位大管家来指挥。跑省、市各有关单位,跑北京各领导机关,更得这位大管家亲自出马。身经百战的老战士突然面对陌生的基建管理科学,李懋之的过人才华就体现出来了。

到了四月份,李懋之过关斩将,把所有重大问题都一一解决了。建委会办公室里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审查大堆的图纸,协同施工单位勘定放线位置以及工棚和材料堆放位置,拟定防火措施。从高步昆、殷之书两位教授到年轻的练习团战士,都要抢在大地冰雪消融之前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几夜的西南风呼悠悠吹过,积雪融尽,黑色的大地上散发着缕缕潮气,姗姗来迟的北国春天终于露面了。

4月25日上午9点,在插满彩旗的工地上举行哈军工开工奠基典礼。在省、市代表、哈军工建委会成员和建筑公司代表的簇拥下,陈赓接过一把铁锹,铲了满满的第一锹土扔向奠基石,掌声响起,李懋之和松江省建筑公司总经理边敬等人也跟着陈赓铲土奠基。

边敬放下铁锹,与陈赓握手。陈赓说:“边经理,咱们开工的第一栋楼房命名‘八一楼’,这意义不一般呀,拜托你们啦,希望咱们双方合作成功!”

边敬说:“您放心吧,陈院长,我带来这5000名工人都是各个下属公司挑选过的,技术熟练,我们保证优质高速拿下军工的活儿。”

百余名哈军工施工检查员和5000工人日夜并肩战斗,哈军工规模浩大的基建施工揭开了序幕。

七、教学大楼,气势恢弘大屋顶

1953年5月29日,建委会扩大会议在王字楼礼堂召开,这是苏联顾问来到学院之后第一个重要会议,院部系的领导、苏联顾问团和教授会主任以及建委会全体干部们都参加。

陈赓院长和首席顾问奥列霍夫讲话之后,人们的眼光都投向李懋之,因为他是这次会议唱主角的人。近几天和李懋之副首席顾问叶果洛夫交换过意见,发现双方在1954年的基建总体方案设想上大相径庭,而且没有互相妥协的可能性。这让李懋之挺犯难,想来想去,只有把两种有争议的意见和盘托出,通过讨论,最后由院长和首席顾问定夺,别无他途。

李懋之先介绍学院建筑总平面图的两个方案:叶果洛夫的意见是:五个工程系合建一个综合教学大楼,像莫斯科大学那样的巨大建筑,坐东向西,骑在文庙街东头,可俯视全哈尔滨市,空中投影形似飞机。

李懋之和五个系主任的意见是:五个系各建一个教学大楼,根据地形条件,院办公大楼和连在其后的大礼堂,坐北向南;空军系和炮兵系在文庙街东头,隔街相望建两个教学大楼;海军、装甲兵、工程兵三个系在院办大楼后,北、东、西各建一个教学大楼,院体育馆连接大礼堂后,向北开门,与海军系相对,四个建筑物中间为一个主操场。只有把这个总体布局先确定下来,方可讨论五个系各自的建筑要求。

各个系大楼的立面造型也有争议,叶果洛夫主张是俄式的,即采取平板墙面,铁皮屋顶,四周为“女儿墙”,门厅可搞欧式雕塑。

李懋之则主张墙面要有线条,屋顶是中国式的宫殿大屋顶,铺灰色瓦,不搞雕梁画栋的飞檐斗拱,只要蓝绿色的朴素花纹即可。高屋脊两端各蹲一只与楼高匹配的“大老虎”,四角挑檐上按各系的武器设备摆上一排小模型,如空军系摆各种飞机,炮兵系摆各种大炮,海军系摆各类舰艇,装甲兵系摆各型坦克,工兵系摆各种工程机械。

大楼墙面都用灰白色水刷石,既朴素大方,又气势雄伟。

人们把叶方案简称“火柴盒方案”,李方案简称“大屋顶方案”,两种方案争论不休,但与会的各个系领导、教授们和干部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支持“大屋顶”,反对“火柴盒”。

建筑学家叶果洛夫坚持他的意见,但他的理由缺乏说服力。搞一个综合性的摩天大厦显然脱离实际,当时中国的建筑技术水平无法实现,到哪儿去找相应的塔吊呀?

且不说偌大的校园里孤零零竖着一座人造大山,这肯定是个失败的布局。“大屋顶”是中国人乐于接受的民族建筑风格,气势雄浑庄重,又与文庙建筑群相呼应,李方案的合理性和独特性不言而喻,几个系主任都站起来发言,支持“大屋顶”。

处于下风的叶果洛夫有点尴尬,他瞅瞅原来支持他的徐立行,徐立行只是批评“大屋顶”是“穿西服戴了顶瓜皮帽”,说过这么句俏皮话,就再无下文。叶果洛夫成了“孤家寡人”,不免有点垂头丧气,耸肩摇头。

陈赓心里有数,大概怕和顾问们搞僵了,就随口说道:“大楼造型问题与实用价值关系不大,照叶果洛夫同志的意见办也未尝不可嘛,大家再讨论一下吧。”

李懋之一听这话可有点急了,他涨红了脸,冲着陈赓说:“我们中国人喜欢自己的民族形式,大家都同意这样的形式,设计单位也想这样设计,我希望能按多数人意见确定下来。”

陈赓瞅瞅李懋之焦躁不安的样子,故意不紧不慢地摘下眼镜擦拭着,笑着说:“大家继续讨论嘛!”

一直坐着不出声的奥列霍夫,不停地让翻译锻钢把大家的意见及时告诉他。现在他慢慢站起来,做了一个小小的手势,会场上顿时安静下来。

“同志们,综合性的军事工程学院好比一只老母鸡,下的蛋要给各军兵种的。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军兵种技术装备的增加,现在的五个系将来会成为各军兵种直属的工程学院。把几个系集中在一个楼里会互相干扰的,因为专业不同,设备各异,所以还是各建一个教学楼比较合适。

至于建筑造型,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感情,喜爱自己的传统风格,既然形式与教学使用价值无关,那就按李副教育长的意见决定好了。他设想的大楼造型,含意很好,尤其高屋脊两端蹲着两只‘大老虎’,很有创意啊,象征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我是赞同这个造型的。”

与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奥列霍夫又转过身问道:“叶果洛夫同志,你同意我的意见吗?”

叶果洛夫耸耸肩,爽快地说:“我已经放弃了我的意见,完全站在李的一边,我投降了!”

在笑声中,各个系的主任顾问也都表态同意首席顾问的意见。

陈赓微笑着站起来,环顾会场,大声说:“看来我们的意见统一了,那么就按首席顾问同意的意见,五个系各建一座教学大楼,搞个中国式的大屋顶吧!”

与会者皆大欢喜。各个系又将大型实验室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如风洞试验室、停机坪、大炮和坦克实验室、航模试验大水池、大型工程机械库等等。直到天黑下来,会议才结束。

后来,建委会根据全院建筑总平面图,制作了一个大沙盘。俯视沙盘,在古香古色的文庙大殿模型四周,错落有致地摆上新旧建筑的模型,五座系大楼虎踞龙盘,气势恢弘。建筑物布局合理,相互呼应,道路笔直,林木葱茏,俨然是个美丽壮观的大花园。苏联专家争相观看,啧啧称奇。不久大沙盘送到北京展览,一炮走红。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的首长们,政务院薄一波主任和教育部、建工部领导及部属设计院的设计师、建筑师都先后来观看过,大家一致认为军工学院规模大,有气魄,堪称中国第一流的大学校园。

八、勤勉无私,有口皆碑“好管家”

学院成立伊始,李懋之就是党委常委,历任副教育长、教育长,直到后来的副院长,除了1958年2月至1960年11月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三年,他一直工作在院级领导的岗位上。

建院初期他环顾周围,唐铎、徐介藩、赵唯刚、唐凯等系级领导干部都是20世纪20年代的老党员或是老红军,自己是个“三八式”干部,心里不免打鼓,怕因为自己资格浅而碰钉子。没有想到陈赓院长早就把工作做到前头。后来徐介藩、唐凯主动找他征求意见,说陈院长让他们注意尊重在院机关工作的资历浅的同志。他们问李懋之,有没有不尊重你的地方?这让李懋之很感动,他说,没有,希望你们多提意见,多帮助我。每次出差,李懋之都委托唐凯代理他分管的工作。

李懋之严格自律,两袖清风,一直保持谦虚谨慎、勤勉敬业的好作风,他性情温和,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从来不整人,在哈军工有良好的口碑。

他顾全大局,总是勇挑重担,迎着困难上;他勤于学习,善于理财,精通经济管理。在短短两年多时间,组织建成60万平方米的规模宏伟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用房,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李懋之为哈军工立下大功。

李懋之还是哈军工的“外交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中央党政军许多领导同志关系很好。哈军工被肢解后,他多次在军委领导处建议,为军工重返军队立下汗马功劳。

1961年,李懋之晋升为少将军衔。

三年困难时期,哈军工领导以身作则,吃苦在先,全力以赴抓好全院人员的生活。从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1960年底李懋之回到哈军工,他受院党委委托,具体负责全院的生活保障工作。为当好“管家婆”,他先抓物质保障部,办好小赵家农场,组织全院人员轮流参加农场劳动,种粮、种豆、养猪、养鸡、加工豆制品;各系也办起小型畜牧场。李懋之拿出当年筹办学院时的干劲,发挥山西人会理财的特点,带着军需处处长杨进和副处长申东初,风风火火,四处奔波。学院组织了打鱼队到松花江和兴凯湖捕鱼,又组织打猎队到内蒙古草原打黄羊。1961年初,李懋之跑到北大荒最东边的密山农场联系投资,哈军工当年投了40多万元,年底密山农场就拨给学院40吨大豆,学院留下了25吨,另15吨上交国防科委,聂帅闻讯十分高兴。

纵观李懋之在哈军工的工作实践,他始终是属于具有开创精神和脚踏实地干实事品质的业务型干部,他从不讲大话,实事求是、兢兢业业、忍辱负重是他一贯的品格。

他密切联系群众,从来没有当官的架子,非常随和。20世纪50年代末,家里有一台苏制的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附近的干部和工人常到李家看电视,家里就跟小电影院似的。大女儿李莉回忆说,我在哈十三中的同学,不管家远家近,周六都常来看电视,太晚了不能回家,就在我家打地铺,爸爸总是笑眯眯地欢迎他们。

1961年3月16日,陈赓院长在上海溘然长逝。正在内蒙古看地形、考察哈军工后方基地的李懋之从广播里听到噩耗,通宵流泪,不能成眠。次日急返学院,下车后直奔陈赓灵堂,放声痛哭,第三天就去北京参加老首长的吊唁活动。陈赓之死给了李懋之沉重的精神打击,他决心继承陈赓遗志,为哈军工的发展壮大鞠躬尽瘁。

然而,几年后,随着国家形势的剧烈变化,哈军工开始走下坡路,被列为全军“不突出政治”的落后典型,李懋之为哈军工的前途而隐隐不安。果然,1965年秋,林彪下达命令:哈军工退出部队序列,集体转业。犹如晴天霹雳,哈军工全院人员悲伤不已。上面原定1966年1月1日全院脱军装,院党委研究后认为时间太急,准备工作来不及。受院党委委托,李懋之去北京,请示聂荣臻、叶剑英、刘伯承三位老帅,希望能把时间后延三个月,三老帅都同意,后经周总理点头,哈军工迟至4月1日才脱下军装。

哈军工改制后,李懋之的工作要随之变动,他接到指示,不脱军装,到军委等待分配,谁也料想不到,“文化大革命”轰然而起。

九、艰难岁月,铁骨铮铮战鬼蜮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懋之就靠边站了,他去北京找总政干部部,要求分配工作。

部长袁子钦对他说,现在乱哄哄的,根本谈不上干部的分配,原来考虑让你到新成立的兵种“二炮”去工作,现在搁起来了,什么时候下命令,我也不知道。你就不要回哈军工了,到疗养院待命好了。

同类推荐
  • 守望者

    守望者

    本书记述了宁波市鄞州区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三十三位代表人物的事迹,他们数十年如一日,醉心于传统文化的守护工作,为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文字朴实而生动形象,富含深刻的文化情怀,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守护。
  •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学术机构,名家辈出,成绩斐然,可谓民国政府的美服桂冠。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时期的故事为重点,对胡适、李济、傅斯年、董作宾、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游寿、曾昭燏等学者作了深入细致的描摹,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性情跃然纸上,如实展现了一辈学人在战乱年代扎根山坳的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人遭际与家国命运。作者治学勤谨,爬梳史籍、钩沉史事、探访史迹,还原史实。材料丰赡,视角独特,往往从平凡琐事切入历史肌理,把社会生活与学术思想巧妙地勾联起来,呈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书行文平易,故事生动,并配有大量罕见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 创造艺坛神话的摧残明星

    创造艺坛神话的摧残明星

    本书介绍了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人物包括:好莱坞电影奇才,国际影坛第一代功夫巨星,太空独舞,时尚百变女王,舞之女神:篮坛飞人,一代球王,美国人的心灵女王,喜剧表演大师等璀璨明星。通过他们的简介、生平、经典语录、以及影响领袖生平的传奇事件几方面,向读者真实还原明星的传奇人生。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全民大修仙

    网游之全民大修仙

    随着《全民修仙》的游戏的出现。修炼成仙长生不老不再是虚幻。种田争霸发展都会有。新手新书
  • 仙尊玩转地球

    仙尊玩转地球

    由于渡劫失败,本该道消身陨的仙尊苏青却意外重生到地球,并开始了有趣的地球生活,开豪车,拥美女,再次走上人生巅峰。大家加一下读者群:1055052601
  • 幻境仙尘

    幻境仙尘

    颜九的执念来源于一座城池和一个女子。那座城池是朝歌,而那个女子是我。十二岁之前,她是朝歌的锦鲤公主,十二岁之后她是个古怪的小姑娘。枫颜说,个计划里最可怜的人是她。为了一座城池受尽欺侮,众叛亲离,最后推入龟渊。只有最深的怨念,才能是这个计划更有力量。因为不堪,才想回到高贵的过去,所以才对计划如此用心。这一步一步缜密的算计,包含了所有人的执念和欲望。我是这个世上最后一个至高神。从幻境到现实,我走的路全都在一个庞大的计划里,计划背后的那个人并不高明。和我一样,殷子辛也想知道一些秘密。我们是伙伴,我一直庆幸这样的关系。可是真的只是这样吗?感谢《家和月圆》作者浣水月做的美美封面
  • 贴身狂少

    贴身狂少

    世界最强杀手的周越为任务重回故里与美艳嫂子同住一个屋檐下,与其他四位美女租客发生了令人羡慕的故事。
  • 《养虎成宠》

    《养虎成宠》

    倒霉倒霉倒霉!!!好好地在家里睡觉,怎么醒来变成森林了。。我慢慢抬头这是“王”???
  • 神女控

    神女控

    在未知的宇宙中,几乎处于食物链低端的人类,只能在拥有巨大身躯的神女脚下苟延残喘吗?
  • 我的世界之我是服务器管理员

    我的世界之我是服务器管理员

    一朝穿越成为服务器的管理员,拥有一个萌萌哒的小助手,还有一个无情的老大,请问各位我还有救吗?完成任务获得模组造福服务器!看着一批批的玩家出现,凌风欣慰的笑了一下,他们将会感受来自管理员的怒火!
  • 温血记

    温血记

    徐涛是原是一位碌碌无为的练武人,跑去看热闹被阵法练成了金身。为将自己变回普通人,徐涛害得很多人历尽磨难。偶然发现金身是练武人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徐涛初衷未改!夜如纸,光如墨,九霄晴云不过亦是地上寒霜。寒霜有千里万里之巨,尚且可以凌虚扶摇,吾当以真心容身,斯斯游度千秋。此书有文豪诗词、武者仙侠、旷世恋曲、幽默谐句,更有悠悠情愫和深省字句,期待斧正。(温血人群74563248:欢迎加入讨论!)
  • 神动辰灵

    神动辰灵

    辰灵大陆有三种职业,分别为斗阵师、斗灵师和斗甲师。斗阵师以精神力为主,斗灵师以灵力为主,斗甲师以骨铠为主,三者有微妙的联系。
  • 火影之万恶之源系统

    火影之万恶之源系统

    纯属好玩,不用收藏。写的垃圾,不好别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