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4100000023

第23章 历史还他们清白——记机械专家杨仲枢教授(3)

曾经是解放军光荣一员而现在已沦为阶级敌人和贱民身份的“右派分子”们,紧闭双目,浑身战栗,虽然早已自己动手摘下了领章和帽徽,但此刻他们听到这个剥夺军衔的命令时,顿时感到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撕扯着五脏六腑,宛若粉身碎骨般的剧痛。这就是军队院校不同于地方院校之处。

157名右派分子全被撤职,开除军籍,剥夺军衔,开除党籍或团籍或学籍,大多发配到阿城劳改或北大荒的农场劳教。

杨仲枢和王禄臻是全院唯一的夫妻“右派”,对他们的处理是:杨仲枢降职降薪,留用察看;王禄臻撤销职务,开除公职,还乡生产。

五、株连

杨仲枢和王禄臻的人生突然发生天地大逆转,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他们心灵的创深痛剧。新中国成立前就是地下党的王禄臻只是不肯与丈夫划清界限,并没有什么“右派”言论,就被打成“右派”,且处理得十分过火——赶回家去,连工资都没有了。

幸好还允许杨仲枢教书,给一碗饭吃。

漫长的苦难之路才刚刚开始,首先面对的是锥心的人格侮辱。每个月,杨仲枢和王禄臻都要遵命到新发派出所一次,在规定的“五类分子汇报日”里接受民警的训斥辱骂:“这个月干什么了?”“有什么思想活动?”“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听明白了吗?你们这群乌龟王八蛋!”

1962年台湾当局叫嚣反攻大陆,杨仲枢和王禄臻又得去派出所听训话,民警厉声喝道:“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与杨仲枢夫妇站在一起挨训的都是地富分子、历史反革命分子、刑满释放分子等,这种侮辱形同精神凌迟,学富五车的大教授杨仲枢痛不欲生,想干脆一死百了算了。

王禄臻再三劝慰他:要忍耐,只有隐忍这一条生路,我们不能死,还有三个孩子呢。

三个儿子受到的精神打击是杨仲枢夫妇最感揪心和歉疚的事,他们所担心的株连孩子的可怕后果如期而至。

大儿子周昂冕因病从北京转学哈尔滨后,1956年从哈三中考取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预科刚读完,“反右”运动来了,父母落难,他心情沉重,预感自己将遭遇不测。

惴惴然挨到1958年3月,哈军工号召学员下放北大荒劳动,“反右”后的政治形势,谁敢不报名?周昂冕也报名下放。那天,系副主任来到学员班,当众喊道:“谁是周昂冕?”周昂冕站起来,系副主任瞪了一眼,一句话没有说就背着手走了。周昂冕心里明白,这是一个不祥的信号。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的档案袋里已经秘密塞进“内定中右”的鉴定结论,运动中他可什么话也没有说过啊。接着,院教务部政委来系里找周昂冕谈话,问道:“你是要党还是要父母?”周昂冕说:“我要党,也要父母。”对方怒气冲冲,拍桌子训斥一通,拂袖而去。

果然,在368名下放学员名单里,周昂冕赫然在内。当时下放学员的大队伍是去黑龙江省的友谊农场,周昂冕留个心眼,说什么也不跟大队伍走。当时允许下放学员投亲靠友,他投靠安徽农村亲戚的申请被批准。

大儿子受父母影响被哈军工赶走,这让杨仲枢难过万分,周昂冕是个有主见的青年,他安慰可怜的父母双亲,叮嘱两个弟弟要孝敬父母,这才离开让他心碎的哈军工,奔安徽农村当农民。

正值“大跃进”时代,周昂冕踏踏实实,在生产队拼命苦干,受到当地农民和生产队干部的好评。他身边有一本高玉宝的自传体小说《我要读书》,每次翻阅他都流泪。旧社会高玉宝尚且能读书,现在是新社会,为什么哈军工把我赶出校门?

1959年春,安徽农村的饥荒迅速蔓延开来,周昂冕自己饿着肚子,还要照顾与他同住一间土坯房的孤身老人。生产队干部对他说,你是个好青年,有文化,应该去找个工作,不能老在我们穷乡下种地啊。

周昂冕说,我想读书,考大学。

生产队干部说,行啊,我们给你写鉴定,出手续。

这年高考,周昂冕考得很好,但因为父母是“右派分子”,政审不合格,不予录取。他心如死灰,对自己的前途彻底绝望。没想到几个月后,安徽新建了一所大专——纺织工业专科学校,开始招生,把周昂冕选中,他终于有书念了。

在哈尔滨,杨仲枢和王禄臻正为老二周昂嵋的前途发愁。二儿子也是在1959年夏天升大学,他自幼性格内向,胆小孤僻,自父母遭难后,他被吓坏了,大脑深受刺激,怕见人,怕有事,人变得神经兮兮的。

周昂嵋中学的成绩很好,高考的分数远超录取线,然而与哥哥命运相同:出身不好,政审不合格,不予录取。他要急疯了,我的命运为什么这般悲惨?

杨仲枢和王禄臻眼看着二儿子闷在家中无法排遣巨大的精神压力,长期下去人要精神分裂的,得给孩子找份工作呀。杨仲枢硬着头皮,豁出老脸,通过基层领导反映要求,希望哈军工帮助给二儿子安排个工作。但他遇到的是一张张冷脸和讥笑,哈军工才不管这个屁事呢。后来还是陈赓救下的“死囚”沈毅帮了忙,为周昂嵋在哈尔滨化工学校找了一份实验员的工作。老实巴交的周昂嵋埋头工作,与同事融洽相处,学校挺满意,送他到广州轻工业学院进修一年,回来后取得教师资格。

在高中读书的老三杨昂岳看到哥哥被关在大学的门外,对升大学已经不抱幻想,所以心不在焉,不安心读书。直到《高教六十条》的政策下来,他才有了信心,学习成绩突飞猛进。1962年,他的高考成绩超过哈军工的录取线,但出身不好是个无法逾越的坎儿,对哈军工他连想都不敢想,最后报考吉林工业大学。

弟弟进了大学的门,对周昂嵋又是一个新的刺激,他决心要在第二年报考大学。杨昂岳劝二哥:你现在工作挺好的,考个什么劲啊!王禄臻批评老三:你不理解你二哥。

1963年,周昂嵋考取沈阳化工学院。杨仲枢和王禄臻长舒一口气,为人侧目的“右派之家”,三个儿子终于都上了大学,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六、“摘帽右派”也是“右派”

20世纪60年代初,至少在表面上看,杨仲枢夫妇的处境稍有好转,一是杨仲枢夫妇在1961年底第二批被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二是学院实习工厂(四海厂)聘用王禄臻当文化教员,给工人上数学课。但实际上,对他们的监控从来没有放松过,在当时政治环境下,“摘帽右派”也是右派,杨仲枢走进课堂前,学员队干部要交代学员班班长:“要提高警惕啊!”

许多正直的哈军工老知识分子却不歧视杨仲枢夫妇,反而给予深深的同情,他们敬佩杨仲枢夫妇的正直品格和落难后保持着“威武不能屈”的君子精神。60年代初哈军工分建,调到西安的林循经教授和钟以文教授都把自己留在哈尔滨的孩子托付给杨仲枢夫妇,请他们作孩子的监护人。高度的信任让逆境中的杨仲枢夫妇感受到人间尚有真情在。

自戴上右派的“桂冠”后,杨仲枢由教研室主任降为普通教员,他心无旁骛,把心血全都用在教学上。他为第一期到第九期的本科生上课,是教授中给本科生授课最多的人。杨教授深厚的学养和认真授业的态度赢得哈军工学员们的敬重。

1960年,各地高校选拔一批高年级本科生,提前出来当助教,这些人被戏称“拔青苗”或“啃青”助教,需要老教师传帮带。机械原理教研室分来一批“啃青”,杨仲枢也承担培养、提高他们的工作,常为他们补课,很多人后来事业有成。无须讳言,这些年轻人中也不乏思想极左,阶级警惕性高的人,他们冷眼瞄着杨仲枢,时时准备发现阶级斗争新动向。

有一名“啃青”,是教研室党支委,斗争精神很强,业务能力却属“二百五”之类,要他补做毕业设计,他草草交上来一份,请老教师审阅。老教师们纷纷回避之,因为这可是得罪人的活儿。最后推给了杨仲枢。依旧是书生意气,杨仲枢就不懂趋利避害的明哲保身之道,他认认真真审阅这名“啃青”的毕业设计,最后对这个年轻人说:“你这个毕业设计不行,错误太多,要重新做。今后要当老师,要给学生当表率的。”

这下可糟了,杨仲枢从此得罪了这名“啃青”,在“四清”和“文革”运动里,他处处找碴口整治杨仲枢。

1960年秋,哈军工奉命开展教育革命:“破资产阶级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立无产阶级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把毛泽东思想红旗插到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去。”

各教研室都确定了重点批判的课程,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对老教师的批判,杨仲枢认为乱砍课程内容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对学生是不负责的。为此他与教研室一个声称“砍得越多越革命”的协理员发生了争执,杨仲枢说:“我教了一辈子书,我儿子都比你大,我还能说错?这样的课程内容砍掉对学员损失太大。”那人抓住这句话向党支部告状:“右派翻天了,把我比作他的儿子。”逼得杨仲枢向支部和那个协理员道歉做检讨。

1964年秋哈军工开展院内“四清”运动,院领导比较消极,但基础部领导是出了名的左派,他又把杨仲枢作为批判重点,深挖杨仲枢的反动思想表现。

在讲蜗杆、螺旋课时,杨仲枢要求学生记住:蜗杆法则是右手定律,螺纹大多数是右旋的,弹簧也是右旋,个别的左旋,按右旋画图,标注左旋;在讲齿轮课时,提到一种特殊的“修正齿轮”,这本是中外教科书里惯用的技术术语。这些都被望风扑影地上纲为“向学生放毒”,“为右派翻案”,“为修正主义翻案”!

杨仲枢响应学院号召,为国家节约布票,尽量穿旧衣服。他把压箱子底的西装和背带裤穿到身上,被批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年轻教员跟杨家借《聊斋志异》《三国志》等古书被批为“用黄色小说毒害年轻一代”!

荒诞的年月,荒诞的故事,跟谁说理去?

四海厂也在“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儿”的口号中解聘王禄臻,重新赶她回家当家庭妇女。

“文革”前夜,不祥的预感沉重压在杨仲枢夫妇的心头。

七、苦难十年

1966年6月,“文革”狂飙冲天而起,哈军工的红卫兵紧跟北京的红卫兵,8月的“红色恐怖”,把人类最起码的文明和良知都践踏在脚下。

杨仲枢夫妇是“黑五类”中的“右”字号,自然在劫难逃,首先被抛出来。杨仲枢被逼迫戴上白胸签和白袖标,写上“大右派”字样。他进了“黑帮队”,每天有人押着他们参加拔草、扫马路、扫厕所等劳动。路上,红卫兵还要强迫他们唱侮辱人格、怪腔怪调的“黑帮歌”。在“黑帮队”杨仲枢常被挤到最靠路边的地方,所以他挨红卫兵的打最多,无形中,杨仲枢以自己的受难保护了别人。

刘居英院长的老母亲,曹鹤荪等几位老教授的老母亲,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太太了,被以“地主婆”的罪名组成“家属劳改队”,造反派把她们交给哈军工子弟小学(育红小学)的红小兵管理。这让红小兵们欢呼雀跃,他们先要革“地主婆”头发的命,挥舞剪刀嚓嚓嚓,把老太太的头发剪成“鬼头”,然后每天押着老太太劳动。王禄臻被勒令和这些老人在一起,她比老人们年轻,傍晚要送不认识家门的老太太们回家,之后才拖着一身疲惫,顶着乱蓬蓬的“鬼头”回到自己的家。红小兵兴致上来,就要伸手,对老人拳打脚踢,刘居英的老母亲就是不堪忍受红小兵的毒打而自杀身亡的。

有一次,红小兵们在路上逮住杨仲枢,把点燃的鞭炮塞进老头儿的后脖领里。杨仲枢赶快仰面躺倒,把即将爆炸的鞭炮压灭,避免一场血肉横飞的灾祸。张良起教授的夫人刘杜珍质问一个红小兵,你们这些孩子为什么要欺负一个老人呢?小英雄们头一歪:他是右派,就得打!仇恨、暴虐的毒素已经深深侵入这些无知孩子们的心灵。

那个时候,背诵毛主席语录成了折磨人的绝妙手段,背不出来,就要挨打。杨仲枢家对门的空房子成了哈军工“八八团”——一个专整老教授“战斗队”的办公室,红卫兵们责令杨家按时送来开水。那天,一名高干子女从对门踱过来,逼杨仲枢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最后一句是“变成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杨仲枢干活回来,又饥又渴又累,弯腰站在那儿背了半天,结结巴巴背不下来,自然没少挨那个女学员的训斥,总算全能背下来了。一不留神最后一句又出了纰漏,背成“变成不齿于人类的牛屎堆”。

那名女学员追问:“变成什么?再背!”

“变,变成不齿于人类的牛屎堆!”

“混蛋!”她一边笑,一边骂,“是牛屎还是狗屎,到底是什么屎?啊?”

杨仲枢这才恍然大悟:“是狗屎,不是牛屎!”

中国人的人性在“文革”时代发生了空前的大扭曲、大错位、大变态,人性中最残忍、最丑恶的一面赤裸裸地假“革命”之名而暴露无遗。本来温文尔雅的女学生变成了悍女泼妇或虐待狂,这在“文革”里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红色恐怖”的重头戏是半夜破门而入,强盗般恣意抄家,让无数无辜的人家心惊肉跳,饱尝屈辱。杨仲枢的家已被两大派造反组织反复抄过,这还不够,还有“独行大侠”的光顾。原子工程系有个61级学员杨××,自称“八八团”红卫兵,第一次独自来抄家,只要值钱之物,如现金、首饰等,第二次又是独自来抄家,开口就要照相机、望远镜、猎枪。他看中杨仲枢当年从比利时带回的一只皮箱,要强行抄走。杨仲枢不敢吭声,王禄臻大着胆子说:“这也不是‘四旧’呀!”“那就借!”“独行大侠”留下了两张“刘备借荆州”的“借条”,扬长而去。

同类推荐
  • 东方隆美尔:蒋氏父子为何置孙立人于死地

    东方隆美尔:蒋氏父子为何置孙立人于死地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突然传出消息:陆军总司令孙立人被蒋介石软禁。其深层的背景和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作者用纪实文学的形式,表现了曾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于抗战期间超凡脱俗、豪气冲天的丰功伟绩: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率新新38师在仁安羌,一战救出七千多名被日军包围的英美溃军与新闻记者;蓝姆迦练兵,将当年在日军面前一战即溃的中国军队,练成了一支脱胎换骨的精锐之师;随即展开的反攻缅甸作战中,率新一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痛歼日寇。国民党丢掉大陆后,作者又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与美国的矛盾,以及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冲突。而孙立人,正是这两种矛盾的牺牲品。
  •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从达·芬奇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成为一名画家、科学家后的生活,以及他在艺术事业、科学事业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达-芬奇充满波折动荡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人令人惊异的博学多才,从他身上领略人间艺术中最接近上帝的灵感和智慧,体会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他为人类艺术事业、科学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经学家,所著《资治通鉴》为中华古史学经典绝品。他品行高洁,而为时人所赞叹。本传系统叙述司马光生平,突出其史学成就,文笔也较为清丽。——文史专家王曾瑜本传富有独特的个性视角,传人传事,客观真实。作者在短小生动的章节叙述中,见人见事见故事见性格见品德见作为,将传主的繁复人生给予公正生动的文学呈现,很好地写出了司马光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行为“泥古”与道德坚守的性格形象。——文学专家李炳银《通鉴载道--司马光传》历史上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视角,用生动幽默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的司马光的形象。
  •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纵观中国历史,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就是汉武帝。秦始皇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然而这个帝国由于缺乏统治经验——尽管秦始皇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它还是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之后的大汉屹立于民族之巅,经历过不温不火的统治时期,汉武帝的诞生,为这个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如果历数历代帝王,也许只有汉武帝才算得上是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伟大君王……本书是其传记,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毋庸置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翻阅史册,贪官如蚁,罄竹难书。在本书编写中,比较系统地选择了上自先秦,下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贪官。古人云:“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从明得失。”揭露批判中国历代贪官的劣迹,可以警醒世人。为此,编者编著了《中国古代贪官传》。
热门推荐
  • 且问君意

    且问君意

    一世轻魂一世人,堪两误,不知归处。相思不断缘不散,千千结,绕情路。翻云覆雨,听得他闲语“春风不度,我来渡你。”漫不经心,粉饰太平,人间欢喜。东风入律,睨他焚香信笔“千千万万岁,唯愿光阴似你。”恣意而为,墨走珠玑。
  • 不能说出的秘密

    不能说出的秘密

    一场意外的车祸,一个神奇的贝壳,将引出什么样的惊天大秘密。四个身怀绝技的少年,为了真爱。为了正义,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豪门的是是非非,勾心斗角。都抵不过一句喃喃细语:嗨!那女孩我带你去看海好吗?当一切繁华落下了帷幕。当夕阳映红整个海面。能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 实用生活文库-花卉栽培指南

    实用生活文库-花卉栽培指南

    本书分品种介绍、繁殖栽培和花卉品读三个板块,介绍勿忘我、文竹等花卉的栽培和其他知识。
  • 森林深处的童话屋

    森林深处的童话屋

    觋与臭小子的日常生活带给你感动和诙谐觋:“愿你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安然无恙。”臭小子:“守一不归人。”臭小子:“天堂还是地狱,请让我陪你。”觋:“黄泉路上,我只想一个人。”臭小子:“那人眼中能有我,足以。”觋:“此生了无遗憾。”
  • TARA我的爱

    TARA我的爱

    T-ARA的故事哦,QUEEN'S们多多支持才能更好的写出T-ARA
  • 无限之幻想无限

    无限之幻想无限

    第一站超神学院,暧昧但不后宫,第二站斗破苍穹后宫,第三站不知道。每个世界即是一本书,个人建议看书先看目录。超神学院,斗破,虽然在一本书里,但是关联不会太大。大家可以分一卷二卷阅读
  • 以血之名爱上exo

    以血之名爱上exo

    这篇小说写了跨越种族的恋爱,虽然很虐,但是很好看。一定要看呦!
  • 蓝胖子带我去仙界

    蓝胖子带我去仙界

    这是一张桌子,准确的说是神奇的桌子。当罗三一头拱进去后,额,磕了一头大脓包。于是仙界之路就开始了。“修仙我不行。”罗三说道,“那就发展个仙界到地球的旅游业吧。”“真以为孙悟空定住七仙女什么都没做?那互撸娃为啥是七个?他们把蛇妖压在下面最后变成了石头?”罗三站在全宇宙直播平台上说道:“我特么哪里知道?我要告诉你们,七仙女是一个人,姓七名仙女,而且她是我老婆。”黑科技碰撞仙法。孰强孰弱罗三说关他干鸡毛关系。老子不过赚个钱而已。新书《打了个电话世界变了》已经上传了,各位兄弟姐们,快点关注加收藏好吗?
  •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男人有男人的心绪,女人有女人的心思,男女心理千头万绪、幽微奇妙。两性的婚恋世界,交织着心理的磕磕绊绊,充满着心灵的冲突对抗。两性婚恋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困惑不断滋生、心理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心理困惑和矛盾,将决定恋爱中的男女能否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去梯言—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由心理学入手,从两性心理差异、两性交往心理、择偶心理、爱情心理、婚姻心理、家庭生活心理等方面系统解读婚恋中男女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 回忆的暴风

    回忆的暴风

    在清醒中痛苦,时光却把我遗忘。是时光忘记了我,还是我忘记了时光?当我循着时光的脚印溯流而上,是命运的安排,还是自我的回归?我的人生是撕裂的,但至少是宁静的。宁静的宛如暴风的风眼一般!从一张突如其来照片开始,我沿着碎片的边缘填补被撕裂的缝隙,然而缝隙中吹来的迷雾却让我陷入了一场巨大的风暴之中。又或者我一直都处在风暴之中,从未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