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3100000023

第23章 保安族文献(5)

丙、狗赶兔:当日借10元(但债主只给8元扣2元利息),到翌日必须还10元。其利息之增大,如狗赶兔一样的快。

丁、集集还:借钱以一集期为限(三日),如过期不还,则本利相加。

(2)借贷之期限:

一般高利贷的借款期限,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议定。有三月、五月、半年、春借秋还、当月借当月还、年初借年终还等期限。

(3)利息之种类:

有10%、20%、30%,最大的是100%。

(4)高赵李家村放高利贷的有7户,都是地主富农。此外,商业上获利的中农、清真寺、阿訇、有财产之鳏寡老人等,也放高利贷。

(5)借贷之抵押品:

一般借贷都以房屋、土地、货物作为抵押品,其抵押品之价值都超过借款的六七倍,过期不还,则抵押品便为债权人所有。如一贫农向某地主借100银元,其抵押品是1/3水磨,价值600银元。

无土地房屋但有劳动力者,也可以借款,以后用劳动力来偿还。

一般的借贷者,都要讨保,还有连环保。保人须是有财产者。有的自己无财产作为抵押品,便向亲戚借货物或土地、房屋作为抵押品。

(6)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生的借贷关系:

甲、借高利贷经商:借的多是货物,包括牲畜、枪支、鸦片烟、布匹、麝香、刀子、盐、茶等。债主以最高之价格折给债务人。债务人之抵押品多是土地、房屋,其值比所借之货要低数倍,如借100元,其抵押品之价值则是30—40元不等。

乙、借高利贷经营手工业:铁匠要到藏区作铁活,便向债主借钱,其利息是30%。

丙、借粮食:春季青黄不接,粮价高,所借粮食按当时粮价折成钱。秋收后,粮价低了,而债主仍按春季之粮价收钱。因此,债务人要多交很多粮食,甚至一倍。

丁、为应付苛捐杂税和兵款马款而借高利贷:当时兵款马款,多落在一般中贫农身上。一个兵价是800一1000元(1948、1949年),被派兵人家只好借高利贷雇人当兵,以土地、房屋作为抵押(也有出卖财产而雇人当兵的),如过期无力偿还,土地、房屋则为债权人所有。

11.人民之重重负担:

(1)公粮(农业税):

甲、地亩款:1亩地交1钱银。

乙、地粮:(又名大粮)1亩地交12斤。

丙、柴草款:1年纳1次,高赵李家共须交100元。

(2)苛捐杂税:

甲、兵款马款:1937年抗日战争时,兵款马款频繁(当时1个兵价是300—600元)。那时高赵李家有80户人家,其中有6户因此逃亡;卖过土地的有50多户。1949年5—8月,高赵李家村被派兵15个,当时1个兵价是600—1000元。

乙、杂税:①杂费款:当时高赵李家、干河滩、刘王家为一保,共218户,每月固定要出杂费款30元,此费交刘集乡公所作为招待马步芳军队人员之用。②招待费:村上招待乡公所人员之用,每年1家要出2元。③扎绳费:被捕之人,开始绑时,如不给2—1元,则被绑得紧,甚至致死。④放绳钱。

12.地主及乡公所对人民的刑法:

(1)揭背花:鞭子打下即出血。

(2)砸骨骼。

(3)压杠子。

(4)拉圈子:把衣服脱光,凶手们手持皮带围打。

(5)鸭子浮水。

(6)以鞋底打嘴、打手掌。

(7)压石头。

(8)顶石砂。

(9)拔断筋。

(10)扣碗子。

(11)上烙铁。

(12)割耳鼻。

调查时间:1958年10月25日至27日

地点:保安民族乡高赵李家村

访问对象:韩德俊、马撒丁等

调查人:颜芙、李世泽、黄元吉、张复

七、甘肃临夏大河家地区干河滩村冶铁生产的调查

解放前,干河滩村从事铁制手工业活动的阶层和人数:

铁制手工业在保安族人民中已有较长的历史。在技术方面和产品质量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特别是保安刀更以精致、锋利闻名全国。但解放前保安族的手工匠人却处在社会生活的最底层,常年在饥饿线上挣扎。

从事手工业生产的铁匠,大多数是贫雇农。他们因为家庭贫寒,或因失去了土地房屋,生活没有着落,才学这行手艺,借以维持生活。

例如马依不拉,从小父亲就死了,家中6口人只有4亩地,以后又卖去两亩,当他22岁时,因家贫无法生活,便学了铁匠。

干河滩打刀技术最好的匠人马汗勒费,因1931年马步芳抓兵,他家雇了1个兵,但不久雇的兵逃跑了,逼迫其子顶替,为此事弄得马汗勒费全家不安,产业卖完,被迫学了铁匠。

马汗勒费的外甥冶陕加宝也是因抓兵弄得倾家荡产,才学了铁匠。

据马依不拉说:“他24岁时(1915年),干河滩有5户铁匠。30岁时(1921年),有6户铁匠。40岁时(1931年),有十五六户铁匠。1949年有三十一二户铁匠,共有13个炉子。”另据冶陕加宝说:“解放前,干河滩有14户铁匠,共15人。”

关于保安族冶铁手工业历史的传说:

在保安城居住时,保安人不会打刀。打刀的技术,是从迁居到青海循化的查家等地后开始学会的。

传说,在接近甘肃的塔撒坡地方有一个黑火匠,是修理火枪的。同时他还会打斧头和枪炮的叉子(这里产的土炮叫塔撒炮)。

有一个保安人名叫赫赫阿爷的,到塔撒坡后学会了打叉子的技术。后来经过他努力钻研,又学会了打刀子。不过开始仅能打一般的刀子,没有专门的名称。后来他在甘南的拉卜楞、阿木去乎地方又学会了打波日季(“季”藏语,意思是刀子)。他把这种刀子的样品带回来后,刀子的式样逐渐增多了。

冶铁手工业产品的种类、原料来源和销售情况:

种类:刀子、铲子、斧头、镰刀、门扣子、菜刀、剪刀、镢头等。

原料及来源:主要是铁,其次是牛角、铜(主要用铜元和红铜、黄铜)、木料、铁丝、绷纱等。

铁由商人从兰州、临夏等地贩来,都是一些碎铁,质量不好。

燃料主要是木炭(本地不产煤),都是匠人到山中自己去烧的。早去晚归,1天烧的炭可使用10天。

销售情况:刀的销路广(青海、甘肃的藏区,远至新疆),销售快,价格高,但费工,1天最多能打1把。农具成本高,销路窄,但省工。

据马依不拉说:“我做铁匠时,铁的价格是1两银子买两斤,能打五六把刀子。10把刀子的成本是2.5银元,卖价3银元。商人到藏区贩卖,1把值一两二钱银子。”

据冶陕加宝说,一斤铁的价格是八角至一元,最高达一元二角,而商人在兰州买一斤铁只需两角。

一般情况是:一斤半铁打两把镰刀,每把1元。2斤铁打1把斧头,每把2元。1把刀成本三角,卖五角,商人在藏区一把卖一元五角。

农具销路窄的原因:镰刀在此地基本上没有销路,因为农民都用手拔麦子,不用镰刀。铲子等农具一件可使用几年,不必经常添置。一把斧头甚至可使用一辈子。

刀子的销路虽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过去藏区羊毛价格低,藏民虽爱刀子,但因经济困难,买不起。

冶铁手工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及生产技术:

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大多是贫苦农民,他们的目的,多是为了补充生活的不足。他们和农业生产紧紧地联系着,在农忙季节还要参加农业劳动。也有的本人打铁,家庭其他成员全做农活。生产规模不大,多是一个匠人一个炉子,或三两人共用一个炉子,一般只把它作为副业。由于市场狭窄,社会需求不大,因此生产的规模也很难扩大。手工匠人没有固定的资本,收入仅够生活费,即使有少量的积存,也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购置土地、房屋、牲畜。近几十年来,由于藏区刀子的销售量有所增加等原因,从事铁业的手工匠人也较前有所增加。

关于生产能力,据冶陕加宝说:“小刀一人两天可打一把,镰刀一人一天可打一把,斧头一天可打两把,铲子可打三把,镢头可打一把。但由于匠人的技术不同,他们之间生产效率差别很大。例如马依不拉,最初从早到晚加紧干只能打一把刀子,以后一个下午就可打成一把刀子。”

由于生产的规模小,从事手工业的人又兼营农业,他们不可能用更多的精力去注意改进技术,提高产量,因而几十年来,技术没有明显的提高,工具也没有改进,仍然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在小炉旁操作。如果市场需要量大,他们就用增加劳动时间来提高产量。

手工业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般手工业者都有一亩或数亩不等的土地,所以一半时间经营农业,一半时间经营手工业,农业收入不够全年食用,以手工业收入作补充。

例如马依不拉,在1945—1946年全家有7口人,有土地10.5亩。一年收粮食总共1400斤,除去公粮2斗(160斤麦子),种籽4斗,学粮5升(40斤)外,还剩850斤,尚缺八个月口粮,必须买进二石三、四斗粮食(一斗粮的价格是2.50—3元)。当时马依不拉和两个儿子,每年正月到夏河去干活,五月农忙时回来,一年打铁收入是80元,用50元买粮食,还剩30元,作为衣服、日用品等费用。

也有的工匠土地很少,主要靠手工业收入维持生活。如马汗勒费只有半亩地,家庭生活99%依靠打刀。冶陕加宝也有60%的生活费依靠打铁。

生产工具:

冶铁手工业的生产工具,有砧子、锤子(大锤、小锤)、钳子、钢锉、炉子、风箱、钻子等。

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

①师徒关系

师徒关系一般与家务关系、亲戚关系相联系。例如冶陕加宝的师傅是他的舅们。马撒撒向叔父学的打铁技术。马承祥哥哥的师傅是自己的堂兄。

有的师徒关系是一种邻居关系。保安族人有句俗话:“工人爱穷人。”邻居的穷孩子在他炉旁学点技术,他也很乐意。例如马依不拉、马汗勒费都是这样学成铁匠的。

当时正式招徒工的情况不多。徒弟在学徒期间,必须帮助师傅做农活及其他家务琐事。徒弟出师后,没有得到师傅的许可不能自己安炉子打铁,否由炉子要被拆毁。例如马承祥的哥哥在堂兄家学徒三年,要求出来单独做活,师傅要他同伙干,以三七分成,他要四六分成,因意见不统一,他不敢在家里安炉子,而跑到夏河去打铁。回来后,仍只能在别人的炉子上做活。

②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工匠人中有少数人对技术是保守的,技术好的匠人绝不把技术传授给外人。在农忙时有变工互助的情况,但有时会发生争执。有的匠人三两人共用一个炉子,但经营制造是各管各的。

③销售者与购买者之间的关系

贩刀商人须先把钱或铁交给匠人作为订货,匠人把定钱拿去购买原料,制成成品再交给商人。多数匠人在商人订货后才开始打刀子,没有订货即不生产。例如马依不拉,每年一、二、三月打刀子。三月后商人已把刀子带往藏区,不再订货,他也就停止打刀,改作农活。

马步芳军队的差使也是相当颇繁的。如马依不拉曾在保安城干了两年活,因受不了马步芳的拉差,而停业回家。

解放前夕,马家军阀把大河家所有的匠人都拉到青海(干河滩的十六个匠人由马依不拉负责带去),在马步芳的铁工厂里干了六个月的活,工资一文没给。

解放前匠人是被人看不起的,被称为“讨吃的匠人”。

调查时间:1958年10月16日至18日

地点:保安民族乡干河滩村

访问对象:冶陕加宝、马尔撒、马承祥

调查人:张复、李世泽、陈宁生

八、甘肃临夏大河家地区高赵李家村冶铁手工业的调查

(一)手工业者的户数

解放前,高赵李家村共有110户,其中有铁匠44户(共60人),占总户数的40%。绝大多数都是1户1个铁匠,也有1户2个铁匠的,最多的1户有4个铁匠。

(二)冶铁手工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解放前,高赵李家村的土地多为地主富农占有,农民地少人多,生活困难,再加上地主之残酷剥削及反动政府的种种苛捐杂税,因而农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谋求生活出路,男子多从事副业生产,而冶铁手工业便是主要项目之一。如马海力禄家,解放前有10口人,租种七亩地,收成的20公石粮食交租后只剩下7.5石,仅够全家吃3个月,其余9个月的粮食则全靠兄弟两人干铁活来提供。此地冶铁手工业的产品,80%是刀子,打刀子成本低,利润大,一把刀子成本是2—3角,市场价格是6角(如卖与商人是一把4角,在藏区是一把1.50元一2元),且打刀的技术不很复杂,故从业者很多。再者,1929年本地曾发生兵灾,很多房屋被毁,生活更加困难,所以铁匠更加增多。

(三)冶铁手工业者工作的情况及外出千活的原因

解放前44户铁匠中,有12户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其余的都是半年耕种,半年打铁。

在44户铁匠中,经常有一半的人到甘南藏区、青海藏区去做铁活。其原因是:①到藏区自产自销,不受商人的中间剥削。②藏区刀子销售快,利润高(在藏区虽然在打刀时多加钢,成本高一倍,但一把刀子的价格是1元到2元。③在藏区除卖刀子外,还可销售斧子、剪子、牲畜铁掌、马鞍包铁等。④从藏区回来时还可以运回鸦片烟及其他本地所需商品,特别是鸦片烟,可得厚利。

到藏区的铁匠有以下几种情况:

资本较多者,一般是300—400元,最多的有600元,都是借来的。如马海力禄等4人,向地主各借400元作为到藏区干铁活的资本,一年交4石粮食的利息,共交了3年。

资本较少者,他们单独经营,有的数人共同使用一套生产工具。这些人的资本一般在100元以下。

(四)师徒关系

解放前44户铁匠中,正式招学徒的有8户。这些招学徒的铁匠都是本钱较多,有足够的原料,且技术较好者。总的说,互助互学和父子相传,历来是技术传授的主要形式。

招学徒的情况,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01年到1947年):学徒的家长须先托人向师傅提出要求,经师傅许可后,学徒拿上礼物或钱(10—50元)到师傅家,当即立字据(有的不写),规定学习期限。写字据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徒弟学到半途而又到别家去学。学徒到师傅家的第一年,师傅是不教打铁技术的,而令其为自己做农活及家庭杂活。到第二年,师傅开始教打铁技术。学徒期满后,要宰羊请师傅,并送给师傅一件新衣,以示感谢。徒弟如要自己开炉打铁(独立经营),须再请师傅。不然,师傅可打徒弟,因为师傅认为徒弟不经允许而开炉有伤面子。

学徒在师傅家学习期间,其衣食由师傅负担。师傅对学徒可以打骂。有的甚至故意刁难,叫徒弟去磨砖,并说:“能把砖磨平,铁活也就能做了。”如马拉麻曾以十元钱送师傅马老三当学徒,到第二年因受不了师傅家中的繁重劳动而走了。

在学徒中又有二种不同的情况:

1.家庭较富裕,送给师傅的钱较多,其生活由自己家中负担者,一开始即专门学打铁技术,时间多是二年。但这样的学徒为数很少。

2.贫苦学徒,要先为师傅作一年长工,到第两年才学冶铁技术。

第二个时期(1948年到解放后):铁匠增多,学打铁较容易了。到1948年,李家村几乎已全是铁匠,绝大多数是父子相传,有的自己家虽不是铁匠,而到邻居铁匠炉子旁去见习,帮忙作一些零活,便慢慢地学会打铁。

(五)手工业中的雇佣关系和手工业者之间的关系

同类推荐
  • 汉明帝刘庄传

    汉明帝刘庄传

    汉明帝刘庄,庙号显宗,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母后姓阴名丽华。当初,光武帝刘秀在长安求学时,曾见到朝廷的执金吾,在街上出巡时的威仪,非常羡慕,感叹道:“任宦当做执金吾。”又一次,在去新野姐夫邓晨家中时,恰巧遇见了一位貌美的少女,名叫阴丽华。刘秀惊为仙女下凡,不禁叹道:“娶妻当得阴丽华。”
  • 开国大帝

    开国大帝

    周云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个人,然而在命运的驱使和生活的压迫下,他不得不与天争,与人争,最后终成一代开国大帝。有热血,有兄弟,有女人,尽在开国大帝!
  • 公子帝师

    公子帝师

    北方作乱,太尉奉命出关征讨乱贼,南方起义,掀起了大乱的开始,丞相奉先帝遗命辅少帝而图谋不轨,鸿江边的少年郎为帝谋,而镇于天下。
  • 意想不到的三国

    意想不到的三国

    主角,主角死哪去了?算了,不要主角了。这吉祥三宝:刘大耳,曹阿瞒和江东小霸王不错。(内容纯属虚构!不写这撒人到时候要从棺材里跳出来。)
  • 璃梦往事

    璃梦往事

    这是个发生在璃梦大陆的一段往事,作者从小听外祖父给自己讲,一直到外祖父去世,具体细节也记不清楚了,所以文章主要叙事为主,偶尔加以雕琢,希望这段故事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被人所知,这段战争,这段岁月!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异界强者

    英雄联盟之异界强者

    首先,在这里感谢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如果觉得好看可以观注,如果不好也不要乱吐槽!本小说选用当今很火的英雄联盟为背景故事。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渔之路

    仙渔之路

    修行世界,无垠之海。穿越为七旬老者的路长卿为了活命,不得不踏上了求仙之途。在黑月吊坠的帮助下,他在这无垠之海内开开荒岛,养养仙渔,顺道娶个天仙道侣,开枝散叶,壮大家族……
  • 偏执薄少宠妻成瘾

    偏执薄少宠妻成瘾

    世人皆知薄家有两兄弟,薄家家主薄祁深冷漠衿贵,掌控C国经济命脉;而薄家二少薄祁寒,却是性格暴躁、手段残忍,无权无势。叶星黎遭渣男贱女联手设计,被迫嫁给薄家二少,所有人都以为她完蛋了,直到某天记者开了直播采访薄祁深,偶然间拍到——那个男人将叶星黎抵在办公桌上亲吻:“薄太太,薄祁深与薄祁寒从来都是一个人,所以……我们什么时候公开?”
  • 宫心计②:中宫无后

    宫心计②:中宫无后

    他修葺太液宫恩宠于她,为她空置中宫,诏示天下:“朕之所爱,唯有珍妃。”三年之内,平五关、斩六将,她步步惊心,斗破宫墙,累下满身伤。只为他曾许诺,这一生,只做她的箫郎。三年之后,天下纷争,血染莲花。她为他倾覆了所有,包括爱情与亲情,却换得他亲手打落了她的骨血,置了他锦绣河山。
  • 青灯孤煞

    青灯孤煞

    爱一个人有罪吗?没有!爱一个尼姑有罪吗?……该死的,沉默是什么意思?……见鬼,他就是爱上一个尼姑了,怎么样?不怎么样,只是这条路会比寻常人更受罪一点罢了!仅此而已?呃,可能这个一点比寻常的计量要稍微宽泛一点!……
  • 唐僧传经记

    唐僧传经记

    小说《后记西游》共计三十六回,12.9万字。主要描写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后,又奉如来的佛旨和唐王之托,再次结伴即到各地传经说法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但延续了原创《西游记》中的情节,如高老庄惩恶婿、七仙女复仇、女儿国情结、牛魔王复仇等,而且又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如花果山的新主人、再灭火焰山、遇险宿鹰山等。剧中孙悟空师兄弟降妖魔、惩恶霸、斗贪官、救苦难,进一步体现了孙悟空的勇敢、坚强和大无畏的精神,体现了孙悟空三个师兄弟合力保护唐僧的智慧和勇气,又体现了唐僧的宽厚仁慈。故事曲折、风趣、动人,不但战胜了邪恶,而且弘扬了正气,十分具有可观性。
  • 修炼从科技开始

    修炼从科技开始

    高材生闯异界,修炼与科技的融合,万物皆可数字代码。
  • 走走看

    走走看

    我想用一生去证明一件事。它从我的心底里来,我藏不住它,也控制不了它,后来我用青春梦想还有满腔的热血控制住了它,从此它就抓在了四下无人的夜里,用旧时的梦来遮掩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