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3100000001

第1章 保安族文化产生、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背景

一、自然环境及其基本特征

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下文简称积石山县)。在自治县境内又以大河家乡的大墩、梅坡、干河滩三村为保安族聚居区,俗称“保安三庄”。另有部分居住在刘集乡高赵李家村、柳沟乡斜套村。少数散居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及兰州市、青海省河东地区及新疆等地。

积石山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北角的小积石山东麓,属于黄河中上游高源沟壑区,东南与临夏市接壤,西北部与青海省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和县相望,东北部与永靖县以黄河为界。

自治县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与黄河河床成一倾斜面,靠近黄河有小面积的平川。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山区,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山区,全县地质地貌属黄土高原的丘陵地区。主要山脉是小积石山,由西北向东南横亘全县,成为全县群山的总枢,其他山丘纵向延伸到黄河谷地。积石山最高峰为雷积山,其次有葱花岭、拉锯山、尕尖山、五台山、拉扎山、青石山、石流山等。有源出积石山麓的三条峡水——崔家峡、大峡和大墩峡,由这些峡水冲积而形成了羌滩、夹滩、吹麻滩、甘河滩等滩地。西北部的积石峡内,有被称为西北高原上“西双版纳”的孟达天池,西南部积石山高峰有著名的达里架天池,还有九眼泉、神泉、五眼泉等山泉。

自然资源丰富。除大理石外,还有黄铁、铜、石英和磷钾等矿藏;野生动物有苏门羚、鹿、獾、香獐、岩羊、蓝马鸡、雪鸡、野兔、狐狸、狼、黄鼠狼、石貂、猞猁、野猪、野牛、水獭、娃娃鱼等。苏门羚、蓝马鸡、雪鸡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野生药材有党参、当归、黄芪、贝母、丹参等90多种。这里盛产瓜果,如冬果梨、苏木梨,还有远近闻名的“鸡蛋皮核桃”。

积石山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含山区、高山综合气候特征。受地势地形影响,全县气候差异很大,具有小区域性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是5.2℃,最高平均气温是16.5℃,最低平均气温是零下8℃。

二、建置沿革及行政区划

保安族自离开其原先居住地青海省同仁地区定居积石山大河家等地,至今已一百多年。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保安族举族迁至积石山定居的足迹。在明末清初之时,保安族居住地区今青海省同仁县,已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大杂居的“四寨子”(又称“四屯”,即尕撒尔、年都乎、吴屯、保安)。在保安城内杂居着保安、回、汉等民族,多为历代“守边防番”的“营伍人”和他们的后代。城外有上、下两庄,上庄住有土族,称为“五坊头”,下庄由保安族居住,俗称“四坊头”,又称“四坊马家”(意为下庄的四个马姓家族)。尕撒尔住有保安族、土族等民族。年都乎主要居住着土族,也有少数回、汉、撒拉等民族杂居。保安族聚居的尕撒尔、保安(妥加)、下庄三地被称为“保安三庄”。四周邻庄均为藏族、土族部落,即称之为“同仁十二族”(意为同仁地方的十二个以藏族、土族居民为主的大部落)。当时,周围的土族、藏族人称“保安三庄”的保安人为“黑黑”(即回回)。这时,保安地区仍归河州管辖,保安堡驻有清兵,招募当地撒拉、土、藏、保安人充当兵丁。1728年保安堡兵丁发动兵变,但被清廷镇压。乾隆年问保安地区增设营制,改属循化厅,改都指挥为都司。此后,发展为不断有内地兵丁驻防的永久性据点。虽然隶属关系多次变动,但大体保持了较完整的行政建制。保安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隆务河边,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开发了这片土地,同时也建立了亲如兄弟般的民族友情。然而,由于当地土司头人和寺院上层喇嘛等地方势力的不断扩展,且清朝统治者采用扶此抑彼“分而治之”的政策,利用同仁地区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制造民族间的矛盾。如保安族与当地藏族尕寨东部落因水渠问题引起纠纷,矛盾激化;同仁地区的统治者为扩张势力,强迫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安族人民改信喇嘛教等。可以说,这些是迫使保安族举族东迁的直接原因。此外,清咸丰末年的同治初年间,保安族响应西北回民起义,反抗清朝的反动统治,同仁地区的统治者怕回民起义的烽火燃烧到他们统治辖区内,于是挑动部分藏族部落头人发动不明真相的牧民群众迫使保安族迁走。

据说,在民族纠纷发生后,部分藏族部落集兵,要侵袭保安人,藏族另一部落“吴屯”的头人“吴屯王爷”速传讯给保安人。正当保安人商议东迁之际,藏族玛巴部落、尕寨东部落联络“五坊头”的土族和其他部落,乘夜包围了保安城,惨杀和俘虏了事出无备中的保安族部分人。而藏族朗加部落群众接应了由保安城北水洞逃脱的部分保安人,并与下庄出逃的保安人一同护送,使他们顺利到达今青海省循化地区。从此保安族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家园,流落到循化街子一带。

居住在隆务河西尕撒尔村庄的保安人,在保安城和下庄的保安人被迫东迁以后,感到势孤力单,难以继续在此居住。不久,他们在马牙拉、马三哥、马六十(另说马三十)等老人的率领下,在附近藏、土族部落“浩仑那卡”的护送下,舍弃家园,迁到了积石关大墩一带居住下来。

传说,保安族迁到循化地区后,受到当地撒拉族人民的热情款待,被安置在循化城西韩姓“上四工”(街子工、查家工、苏只工、查汗大寺工)的许多群众家中。后因当地人多地少等原因,三年后保安族再次东迁。于清朝同治元年至二年(1862年一1863年)过积石关,来到了今甘肃省大河家地区。

保安人初到大河家地区时,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地,人口稀少,主要是汉族。他们被安置在回族较多的癿藏地方居住。后因癿藏地方经济生活条件差、人多地少,当时又因清廷对太平天国用兵,西北地区苛捐杂税繁重,各族人民生活极为困苦,同时,整个河州地区又卷入西北回民起义的巨浪,造成刚到此地的保安族人民深受社会动荡之苦难,生活极不安定,他们重返大河家。于是,原尕撒尔的保安人住在大河家的大墩村,保安城的保安人(妥加人)落户梅坡,下庄的保安人一部分到了干河滩居住,另一部分再回到癿藏的甘藏沟、麻巴、旧城落脚。这部分人不久又被当时统治河州地区的马步芳祖父马海晏迁赶至积石山中峡。他们无处可居,后被马占鳌安置在柳沟乡的尕集、斜套和刘集乡的高赵李家定居。至此,保安族离开青海同仁地区,约有五年左右辗转迁徙,最后定居大河家等地,形成了新的保安族聚居区。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3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地区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和保安族人民的愿望,成立了保安自治乡(1956年改称保安族民族乡),下辖大墩、梅坡、甘河滩、高赵李家4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共有保安族644户。1954年4月2日,积石山地区又成立了“大河家回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联合自治区”。下辖包括保安民族乡在内的10个乡,30个行政村。1980年6月底,根据保安、东乡、撒拉等各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国务院以保安族主要聚居的地名作为县名,正式批准成立了甘肃省第一个多民族联合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下辖18个公社,1983年,将公社改建为18个乡(镇),共145个行政村。

三、民族历史渊源及人口分布

保安族的族称来源于居原住地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边的保安城,据青海省《循化志》、甘肃省《河州志》和《甘宁青史略》记载,大约在明朝初年,当时的统治阶级为巩固边防,在同仁县境内设立了保安站、保安堡,后扩建周围土城建筑了保安城,隶属河州卫,管辖“保安十二族”。这时居住在保安、尕撒尔、下庄三地“保安三庄”的保安人被周围的土、藏族称为“回回”,保安族自称保安人。历史上的历代统治者不承认保安族为单一民族,称之为“保安回”、“番回”。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3月2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命名为保安族。

关于保安族的族源和形成,在学术界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蒙古人为主说。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主要从语言方面和保安族源于蒙古人的各种传说认为,保安族是“以蒙古族为主同当地藏、土、回族融合而形成的”(《保安族简史》),或“信仰伊斯兰教的一部分蒙古人和藏、汉、土、回民族长期交往而形成”(《中国少数民族》)。

2.回族为主说。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多从保安族与回族有关的传说来看,认为保安族是从四川保宁府或南京等地迁至青海同仁一带的回族,与当地其他民族融合发展而形成的;另则认为从陕西、甘肃临夏等地派往保安地方屯垦守边的回、汉“营伍人”,落户定居发展而成保安族;还认为临夏大河家地方的“回回”长期在同仁地区经商,后落户定居发展形成了保安族。

3.色目人为主说。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保安族是以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为主,与回、藏、蒙古、土民族长期交往,自然融合而成(《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保安族》、《甘肃民族源流》)。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①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这与回回人和元初驻扎在同仁保安地区的,包括被签发来的青壮年、被俘的随军工匠或商人在内的“探马赤军”等中亚诸国人大都信仰伊斯兰教有密切的传承关系。

②保安族善于经商。习惯于沿丝绸之路经商、善骑、好打枪,这与当年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中的商人、兵士善骑好猎有关。

③保安族擅长打刀工艺。这与元朝蒙古军队中有西域回回工匠不无关系。

④保安族做面食的技术高超。如油香、馓子、课课、凉面等,这是西域民族的传统美食。

⑤保安族体格健壮,多胡须,性格强悍,不畏强暴。这显然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的遗传。

另有作为史料线索的依据:保安族原先居住过的青海同仁地区,早在汉、唐之际,曾先后为西羌、吐谷浑、吐蕃的属地。五代至宋,嗢末人和唃厮啰十分活跃。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西夏势力也涉及同仁地区。辽、金时期,女真人的势力影响也达包括同仁地区在内的积石州境域。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将中亚诸国大批被俘的青壮年人编入“探马赤军”,将掳掠的大量的手工工匠和有技艺之人发往蒙古军随军服役,或押送后方进行生产。这些人包括回回、哈剌鲁、康里、阿儿浑、撒尔塔、汪古等多种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通称为“色目人”。1225年,成吉思汗由中亚回师蒙古,这批色目人随蒙古军队进入并留牧西北等地。1227年,成吉思汗蒙古军队灭西夏,占领了包括同仁在内的河州地区。从此同仁一带成为兵家过往的交通要道,后发展为重镇和重要边卡,同时成为包括有中亚诸国人和蒙古驻军在内沟通内地与西域贸易的据点。蒙古军队中的色目人组成的“探马赤军”和“各色技术营”的人驻扎在隆务河畔,亦兵亦农。后就地驻扎屯垦,成家立业,成为保安族的先民。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封皇子忙哥剌为第一代安西王,蒙古军、探马赤军遍布于他的辖区。忙哥剌死后其子阿难答袭安西王位。因阿难答自幼为穆斯林抚养,遂皈依伊斯兰教,他承袭王位后,在其领地及所辖蒙古军中广泛传播伊斯兰教,有大量蒙古人信仰伊斯兰教,促使蒙古人与原来从中亚诸国东来的伊斯兰教的色目人更加接近,也由此影响了同仁一带部分藏族、土族和汉族人,从而促进了这一地区保安族的形成。

明初以来,为了巩固边防,加强对同仁地区的管辖,明廷在积石州设立千户所与贵德守御百户所。这时包括同仁在内的河州一带落户就业的蒙古人、色目人仍然居多,原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则主要聚居于隆务河畔的保安城、下庄和尕撒尔等地。后来明廷增加了由各地调来屯戍边防的大批内地回、汉族等军士,保安地方的民族成分有所变化,包括了以原有色目人后裔为基础,有回族、蒙古族、藏族、汉族、土族等民族在内的各族人民,他们相邻共居,联姻结亲,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共同语言,具有了共同心理素质,最终大致在明朝中叶时自然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保安族。

关于保安族族源问题仍是今后进行研究探讨的课题。就以上三种观点来说,我们认为保安族族源同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有关,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与蒙古、藏、回、土民族长期交往,自然融合而成。这种观点较有可信度,并尊重了本民族群众的意愿。

就此我们纵观保安族族源形成及其迁徙再定居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出,保安族不愧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一员。祖祖辈辈与周围的汉、蒙古、回、藏、土、撒拉等民族长期交往,逐渐融合,不仅缔造了本民族的光辉历史,又与各族人民一同谱写了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篇章。

保安族又是一个维护民族团结,求稳定的民族。早在明末清初,保安族居住青海省同仁地区时,就与回、汉、蒙古、藏、土等民族杂居,共同开发建设了此地。同治元年至二年辗转迁徙定居甘肃临夏大河家等地时,不仅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接受和欢迎,并在此后的不同历史时期,与当地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维护建设了家园。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有了发展。1949年全省保安族人口共计4356人。1980年6月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至1984年底,自治县保安族人口共有8201人。其中大河家乡789户,4079人,主要聚居在大墩、梅坡、干河滩村;刘集乡447户,2576人,主要聚居高赵李家村、肖家村、大庄;柳沟乡131户,646人,主要居住在斜套村;四堡子乡39户,317人;在癿藏、寨子沟等乡和县城吹麻滩镇也有零星居住。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甘肃保安族8322人,96.3%聚居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国保安族12212人,其中甘肃省有11069人,占保安族总人口的90.64%,大部分聚居积石山。这与1949年人口相比较,增长1.5倍。

同类推荐
  • 陈州印

    陈州印

    本文从1938年开始,讲述年满16岁的梁甲印,在那个动荡的战争岁月中波折坎坷的经历。
  • 败王

    败王

    一段尘封的历史,一个没落的王朝,一个在乱世中苏醒的野兽。要复兴别人的天下?还是开辟自己的王朝?上下千年,成败多少?成者为王,败者亦王!***************新人新书,大家多多支持,拜谢!!!
  • 不一样的大隋

    不一样的大隋

    重生成隋文帝第六子杨睿,看本王如何驰骋疆场,收盖世勇将,灭突厥平高昌,成为一代圣皇
  • 无双吕奉先

    无双吕奉先

    无双飞将吕奉先,身高八尺,孔武有力,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手中一把七十二斤画杆方天戟,便是天下无敌!更不用说那定天弓与穿云箭了!欢迎加入讨论群,群聊号码:282285362
  • 唐砖之穿越时空

    唐砖之穿越时空

    想改写唐砖电视剧结局吗,虽然,大家会觉得很扯,但我很想给唐砖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透露一下剧情,唐砖电视剧大结局前是赵海和云烨为男主,后面续写是以云烨和李安澜为主,这个大家可以放心!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我的文!谢谢大家!
热门推荐
  • 我才不是快穿女配

    我才不是快穿女配

    林淼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快穿了,还穿到了一个没有小白花飘绿茶的世界。 没有极品亲戚来找茬,没有霸道总裁爱上我,没有大起大落的虐心情节,只是一个表面恶毒内心憨批的女配林小怂:生活不易,来杯奶茶泡枸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等等我呀

    你等等我呀

    夏季凉原本是端着铁饭碗的小护士,本来平平稳稳的想过完一生,不曾想一个人的出现给她的生命加了点糖
  • 叆叇记

    叆叇记

    几代人的命运传承,一副眼镜的见证,也许我们戴上眼镜会折射出很多的奇妙世界。
  • 全能大佬不低调

    全能大佬不低调

    沫卿在和系统执行完第一百九十九个任务后,系统告诉她,虚界升级了,而她也多了一个新任务——集齐称号,沫卿表示:完全没问题,才怪!医界圣手,电竞之王,网界霸主,炼丹贤士。。。。。啊啊啊!这称号怎么这么多!集不完啊!而且每开启一个虚界,她就会获得一个异能,人生开挂了啊~抱什么男主大腿!老娘有钱!怕什么鬼!老娘会通灵!咦?男主生气了?不怕!老娘会读心!每天的日常就是——哄男主(啊啊!这特么还是主线任务!)随手虐个渣男,随脚踩个白莲,人生不要太美好啊~系统:咳咳,你还有任务。沫卿:。。。。(我的美好维持不到三秒钟就挂了)
  • 蛇之因果

    蛇之因果

    我们全家住在东北,小时候,我爷爷因为杀孽太重,导致我们全家差不多都死了,唯独只剩下我和我奶奶。
  • 心狠手辣文臣VS生猛娇软小姐

    心狠手辣文臣VS生猛娇软小姐

    魂穿的沈小小初见时就喜欢上了这个冷情的男人,一追就是三年,终于如愿以偿的嫁给他。婚后,却发现这个男人约莫是不喜欢自己的,生下孩子后不顾一切的逃离了。三年后,宋鹤卿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不愿放过自己,也不愿放过她。片段一:婚前:宋鹤卿从小到大也没见过话这么多的女孩,一张嘴说的没完没了。片段二:婚后:沈小小觉得宋鹤卿特别讨厌,对她特别坏,而且就只对她一个人这么坏!
  • 大唐狄公探案全译·晨猴暮虎

    大唐狄公探案全译·晨猴暮虎

    本书是《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之一种。本书共有两部中篇。在侦破一个全国性私运案时,有关部门几经周折却依然一无所获,不想一枚猴子捡到的戒指,却被精明、干练、长于思索的狄公所用,从一个意欲出离现世生活的富豪身上掀开了冰山一角。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作者的落笔处,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深沉的父爱的故事。一个被洪水围困的山中古宅正被凶残的土匪恐吓,古宅中猝死的深闺小姐、病重的古宅主人、处变不惊的总管、离奇失踪的女佣,处处透着阴谋和恐怖。且看狄公如何将古宅于内忧外患中拯救出来,尽管结局并不明亮,但人们毕竟看出,正义或许迟到,但从不缺席。
  • 十七岁的最后一天

    十七岁的最后一天

    在那个凝聚了十三岁所有努力的夏季,全州高中成为我惟一的梦想。伴着十四岁的祝福,我跨过了当初仰之弥高的门槛,却又陷入深深的失落。第一次离开父母,每天一个人行色匆匆地穿梭于陌生的校园,重复着黯淡的生活,时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感和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就在这时,唐老师就那么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我心灵的院落。那段日子,周记是我惟一的寄托。孤寂的心渴望倾诉与理解。于是,用心书写周记,将所有的失落和忧伤融进字里行间。冥冥中有那么一份不甚明朗的期待,只希望一份蜕变的心情,能被另一个人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