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1100000019

第19章 冰山理论(1)

你为生存做了些什么,我不关心;

我想知道,你的渴望,

你是否敢于梦想那内心的自我。

你的年龄多大,我不关心;

我想知道,为了爱、为了梦、为了生机勃勃的奇遇,

你是否愿意像傻瓜一样冒险。

我不关心,是什么磨圆了你的棱角;

我想知道,你是否已触及自己悲哀的中心,

是否因为生活的种种背叛而心胸开阔,

抑或因为害怕更多的痛苦而变得消沉和封闭!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够面对痛苦——我的或者你自己的,

用不着去掩饰,使其消退或使其凝固。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安享快乐——我的或者你自己的,

你是否能充满野性地舞蹈,让狂喜注满你的指尖和足尖,

而不告诫我们要小心、要现实、要记住人的存在的局限。

我并不关心你告诉我的故事是否真实,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为了真实地面对自己而不怕别人失望,

你是否能承受背叛的指责而不出卖自己的灵魂。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忠心耿耿从而值得信赖;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即使每天的生活并不舒心,

你是否能从上帝的存在中寻求自己生命的来源。

我想知道,你能否身处颓境,却依然站立在湖边对着银色的月光喊出一声“真美”!

我并不关心你在哪里生活或者你拥有多少金钱,

我想知道,在一个悲伤、绝望、厌烦、受到严重伤害的夜晚之后,

你能否重新站起,为孩子们做一些需要的事情。

我并不关心你是谁,你是如何来到这里的,

我想知道,你是否会同我站在火焰的中心,毫不退缩。

我并不关心你在哪里受到教育、你学了什么或者你同谁一起学习,

我想知道,当一切都背弃了你的时候,是什么在内心支撑着你。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孤独地面对你自己,

在空寂的时候,你是否真正喜欢你结交的朋友。

——左哈尔·马歇尔

第一节冰山理论简介

冰山理论是什么

人们的世界色彩缤纷。

有时候,他会数落你一通,让你莫名其妙。

有时候,你会突然失控,做了一些你自己都难以接受的事情。

有时候,他做了一些事,说了一些话,而你,很受伤。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所能看到的世界,是行为的世界,每天面对着自己和别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应对着,也苦恼着、疲惫着。但我们是否能静下来,不再向外去寻求答案,而是问问我们自己的内心:在他和我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人们的内在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人们做的事、说的话、经历的故事,都只是一种行为表现。造成这些行为的,是那背后的心理过程。如果你愿意去看,你将叹为观止,因为在人的内心,发生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加工和处理,才有了那样的行为。

萨提亚认为,在人们经历事情的时候,在六个层次上同时有着体验:行为、应对、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而行为是那可被观察的一部分,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被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内在的自我。这个过程被称为冰山隐喻或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模式里负有盛名的理论和工具。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早在1895年,弗洛伊德在发表《歇斯底里研究》时,就提出了这个概念。他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并隐喻为冰山。我们可觉察的部分是意识,是冰山水平面以上的部分;水平面下的大部分是不被我们所觉察的潜意识。于是潜意识一度成为冰山理论的代名词。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不同于弗洛伊德的,这两者的异同我们在下面会探讨。在维吉尼亚·萨提亚提出了体验的这六个层次后,约翰·贝曼博士继而在萨提亚独具创意的框架下,融合众多心理治疗流派的精髓,丰富完善了其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内涵,发展出了完整的冰山理论。最终使其成为萨提亚众多治疗媒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工具,运用在个人内在探索方面,既有灵动而深入的身心体验,又有清晰缜密的结构设置。冰山理论为萨提亚模式的治疗和教学推广提供了系统、简洁的方法和工具。

冰山理论有什么用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北风和太阳争辩谁最有权力,不分伯仲。恰逢一旅人,于是他们约定:谁先脱下旅人的衣服,谁就是胜利者。北风骄傲地先试他的力量,用力猛吹。但是风越大,那旅人将他的大衣裹得越紧。最后,北风不得不放弃了。北风请太阳出来,看看他的本事。太阳很快地发出他所有的热力。不久,那旅人感受到太阳的温暖,便将衣服一件件脱下,最后,热得受不了了,就脱光了衣服,在路旁的河里洗澡。北风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做到的事,太阳轻而易举就做到了。

如果不知道一个人的冰山过程,我们就只会在行为层次上去拼命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却常常事倍功半或无疾而终。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冰山过程,我们将会成为太阳。在人际互动中,冰山理论可以帮我们做的有很多:

探索心理过程。这是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一个工具,我们可以知道某人有某个行为的时候,他的内在发生了怎样的过程,于是理解成为了可能。我们对于自己、朋友、恋人、父母、孩子、客户、同事等所有人际关系中的深入理解,都将轻而易举。

保持觉知。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你每做一件事情,都知道是在做什么。

放下评判,并尊重。当理解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再拿着自己的世界去衡量别人的世界,不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不再觉得不可理喻或不可思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过程,看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尊重,尊重别人与我们只是不同。

与内在连接。通俗地说就是“懂得”。被懂得的感受是很好的,仿佛两个人深深连接在了一起一样,不需要解释,不需要太多话语,那就是连接感。倘若你可以懂得周围人的心,那会怎么样呢?

改变,转化。改变绝对不是强迫发生的,能强迫的只是行为。要求某人不要再那么做,强迫自己不要发火等,那些所谓的“为你好”和打鸡血维持的“毅力”,常常以失败告终。行为就是那生在地面上的草,怎么烧都没有用,只要根在,草必重生。就像扬汤止沸,锅底的火还在,汤就会再沸。因此改变,不必执著于行为,而是从内在不同层次上去转化,内在转化了,行为自然就改变了。要从根上去除,要釜底抽薪。

治疗。心理治疗师的工作也开始变得简单,我们可以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跳过他所描述的问题,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也可以使来访者学习如何将消极的应对姿态转为更加和谐的方式,透过更好的自我关爱,学习如何从对外在的关注转为对内在的关注。

自我成长。在运用冰山工具后,我们的工作都将变得简单起来,内在小孩不存在了,你可以成长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你的生活会更加轻松,你会在面对任何事情时给自己的生活开启一扇明亮的窗。

冰山内容

行为(Behavior)

行为是可见的,是我们无数次尝试去改变的部分。如想要控制住不发火,想要控制自己不拖延等。

行为是冰山最上端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我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体验到的内容。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的、触摸到的内容,我们做了什么。这是故事的最原始版本,是直接呈现的问题,是最困惑和让我们烦恼的部分。例如看到某人摔门而去,听到某人说了句不好听的话,被客户拒绝,突然失控发脾气等。

有些行为是被我们接纳的,我们就会处理好这些行为。有些则是不被我们接纳的,我们就尝试采用排斥、否定、扭曲、逃离等方式来应对这些行为。

应对(Coping)

应对就是对事物的反应态度。

我们对外在处境选择如何回应或反应,就是我们的应对。应对是冰山的水平线,是行为的起点。在人际互动中,我们如果接纳自己和对方的行为,就会照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这三个因素,进行一致性的回应。

如果我们无法接纳所发生的行为,就形成了压力状态,以保护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为主,使出惯用的方式进行事件应对,也就是用不一致的沟通来防卫或保护自己(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

感受(Feeling)

对于与别人的分歧,我们与别人吵架,使用在指责中的应对,这时候的感受可能就是生气、愤怒,夹杂着无助。这时候推动我们继续去吵架的最大动力就是这个我们体验到的生气的感受。

感受是我们在经历事件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每刻都存在,比如生气、害怕、轻视、疼惜、委屈和嫉妒等。并且每刻都有不同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内。

感受有轻重,微弱的感受在细致觉察的时候可以被觉察到,而强烈的感受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强烈感受被直接体验到并命名的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在感受与情绪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情绪只是较强烈的感受。

情绪具有生存意义,愤怒是一个求生存的情绪,恐惧、伤心等都是,它们告诉我们以下信息,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活下去,我需要逃跑、需要打回去、需要藏起来。

同样,有些感觉是被我们接纳的,有些是不被我们接纳的。当我们不接纳感受,切断、掩盖或否认某些感受时,这些感受常常会以身体或心理的症状表现出来。

感受既有负面的又有正面的。负面的主要是生气、恐惧、难过和受伤等,正面的则主要是喜悦、感激、快乐等。我们都有能力拥有这些感受,有的人表达它们,有的人崇拜它们,有些人回避它们,有些人则压抑它们。你习惯于怎样处理自己的感受呢?是压抑、回避、表达,还是管理?你是怎么做的呢?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你就真的很不了解你自己了。

观点(Perception)

感受是会说话的,在我们的心里有着无数的对白。当你生气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都是他的错”“他不该这么对我”“世界应该公平,可是他没有”等,这些都是让我们感到生气,去跟人吵架的因素。

观点就是我们对自己讲述一些故事,根据我们接收到的信息,然后制造一些意义,编造一些故事,并且我们还相信了它,我们就把一直相信了的这部分称为信念。

观点住在我们的大脑里,是存在于我们大脑里的认知,是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包括我们的想法、思想、信念、规条、价值观、人生观、解释等。这是我们基于现在和过去经验的结合产生的念头,是我们思考的内容,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规则,而不只是此刻所见所闻的事实。例如我相信我是一个无用的人;我相信地球是平的而不是圆的;我认为女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我觉得你这样很没礼貌等。

观点有即时性的,对当下某个事件有某个想法和态度,如我认为这个事情应该怎样、我觉得你应该这样、我觉得这是因为某原因等,这个比较容易改变。也有持续性的,即对某一类固定事物具有某种固定态度倾向,如人应该诚实、守时,南方人都很小气等,这些则根深蒂固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很难改变。

观点是我们从过去学习而来的经验。经验某些时候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便利,但是执著于经验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阻碍,演化成我们恪守的死板的信念和规条。

期待(Expectation)

当你和别人吵架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呢?你希望别人怎么做呢?你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是有力量的,希望别人可以认错,可以听你的。当别人没有按照你期待的发生,你就生气了。

期待就是想要什么,想怎么做,希望怎么发生。它来自于我们过去没有满足,现在依然想得到。例如我希望他去洗碗,我期待自己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我期待他来爱我,我期待他主动。期待让生命有了期盼,生命中若没有期待是枯燥的。

有些期待我们知道我们在期待,例如我期待他主动关心我。有的期待则是我们习惯而不会再有觉察,例如我期待明天太阳依然升起,期待家人健康等,我们因为信任而没有让这个期待浮现到我们的脑海。有些期待则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例如我期待自己考第一、期待天上能掉下500万等,因为我们的观点认为那是不可能的而不愿意去相信这个期待,但我们的心底依然存在期待。

所以你问起期待,有些人会说他没有期待,那或许只是他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期待或者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期待。期待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而且每秒钟都有超过几百个期待存在。

如果我们的期待没有被满足,而时间已经成为了过去,原有的期待就会成为未满足的期待,我们会一直背负而让我们的精神或生理付出很高的代价。例如我们小时候就想要父亲来爱我、想让他抱我,但他没有,后来我长大了,那个期待就成为了一个未满足的期待一直背负,三十年之后,我还想要爸爸来爱我、来抱我,但是我没有得到他的爱。有的太太期待老公送玫瑰花,但是老公一直没有送,太太也不表达,就会一直背着这个期待消耗自己。

当我们没有得到想要的,或得到的只是我们不想要的,我们就可能会一直死抱着那些未满足的期待,消耗我们的能量。

期待是指向未来的,在未来想要得到。即使成为了未满足的期待,也希望在未来满足。

同类推荐
  • 实用心理学3

    实用心理学3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心理学,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勒温在他的“场论”中所阐述的那样,离开了对心理动力场的分析,我们就无从理解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本质。本书以社会生活中的人类心理与行为作为分析对象,从心理学本身的发展以及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为主题,分析了人格、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交换、社会态度、人际关系、团体、文化以及健康等领域的心理学应用问题。这些分析对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生活的意义,以及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不抱怨的心态

    不抱怨的心态

    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只要我们拥有一颗阳光的心灵,就算生活给予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不要抱怨。有那时间,你可以为你的人生蓝图去打拼!这个社会要求你在不公平的条件下也要坚持战斗,做一个真正的赢家!
  • 心理健康三年级(上)

    心理健康三年级(上)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

    本书是著名心理咨询师顾歌,全程记录抑郁症男孩G的治愈过程的咨询手记。作为业界第一部抑郁症案例的全程记录,顾歌通过真实生动的心理咨询对话中,对抑郁症男孩G深入分析与专业解读。此书由SMG《相约星期六》主持人倪琳、朱桢,《生活启示录》编剧王丽萍以及《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等业界名人联袂推荐。出版方漓江出版社表示,这本《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堪为心理咨抑郁者的自助宝典,咨询师的咨询指南。对于抑郁症患者,以及想要了解、帮助他们的亲友,都是一部答疑解惑的宝典;对于咨询从业者和普通读者,也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优秀读物。
  • 读懂自己只需一周:催眠师手记

    读懂自己只需一周:催眠师手记

    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之后,狂想代理人高铭再度发力,续写姊妹篇《催眠师手记》。历时三年,高铭再次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深入催眠诊所、心理诊所,获悉珍贵一手资料,化身心理福尔摩斯,探寻埋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秘密,打造国内第一部心理推理纪实档案。身在钢筋水泥丛林,我们丢掉了健康、快乐……还有自己。
热门推荐
  • 爆宠魔妃:娘亲很难追

    爆宠魔妃:娘亲很难追

    原名:《神女戏邪王:宠妃要上天》二十一世纪杀手盟新任盟主杀人无数,却惨遭最信任的爱人背叛,绝望之际跳下悬崖。却奇异穿越到异世大陆,成为炎梧国月大将军的嫡女,而且还是刚被强啪过的废材痴傻嫡女!五年后左拥右抱强势回归,顺便绑了个夫君拖回家暖床,究竟谁上谁下!小三白莲花也敢来找茬?不好意思本小姐的爱好便是辣手摧花!【本书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傲,国师驾到

    嫡女傲,国师驾到

    他是怀瑾王朝最年轻的掌舵国师,风倾绝色,清冷俊逸。她是重生穿越到异世的将门嫡女,敢爱敢恨,率真欢脱。他娶她,因为皇帝谕旨,也为了能够纳她的姐姐为妾;她嫁他,因为心底执念,也为了能够一生一代一双人。红烛新宿,她独守空房一夜至天亮,从国师正妻沦落至下堂夫人。猎场围困,她念夫心切一人杀进重围,却见他与姐姐相视情笃互诉衷肠。可是,想看她忧病不振郁郁寡欢的人,真是抱歉让你们失望了,戚玉白要么轰轰烈烈,要么相忘江湖,这场赌局尚未结束,谁又知结果几何?【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雨梦之痕

    雨梦之痕

    热血的战火弥漫到古都城,在沉蒙中苏醒的血异之王摧枯拉朽,他的剑燃烧着滚沸的烈火,在苍穹的一角,撕开了破碎的斜阳……
  • 星宿传之东之恋

    星宿传之东之恋

    芬芳春月,铃兰花开,悬崖峭壁,一株小小的花朵,正在顽强生长。炎炎夏日,荷花正旺,碧水青池,一支粉红的花朵,正在肆意绽放。潇潇秋夜,翠菊初绽,雨水之下,一朵秋天的花朵,才刚刚开放。飞雪冬季,百花凋零,神秘园林,一棵碧绿的竹子,还屹立磐石间。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北方的玄武。世间万物,花朵和星宿,都和人间永远存在,永远,永远,一直到时间的尽头,他们也不会消失。这就是他们……
  • 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分国记事的历史名才。该书以诸侯国为单位叙述史实,起于西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西征犬戎,终于东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晋卿智伯被韩、赵、魏联合所灭,前后共五百三十八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语,共二十一篇。《国语》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关于《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左丘明,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三国时吴国的韦昭在《国语解叙》中也认为《国语》是左丘明所作,与《左传》是姊妹篇。《国语》是我国第一部议论精辟、独具史识的国别史。它通过对话的形式阐发政治、军事、外交、经济、
  • 洗灵师之大理想国

    洗灵师之大理想国

    灵魂来源于天地日月之气,山川草木之华,附着在人或动物的肉体之中,待肉体腐朽,灵魂抽离出来,再次附着到新生儿上,这就是所谓的转世投胎。
  • 樱花千千结

    樱花千千结

    从幼时的一场相识开始,十年间白驹过隙。时光与梦经年再相遇。只是,他们之间经历太多。几年后,樱花树下的相遇,他们将怎样书写彼此的未来呢?
  • 每天试用三分钟

    每天试用三分钟

    屡次拯救地球于水火之中,又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没人知道这个人来自何方,只是每个故事里都流传着相同的传说。林奇穿梭在无限的平行世界中,或是成为梦魇或是成为救星。“使用者,你的体验时间已经到达三分钟,本系统将收回你的能力,请尽快提升你的VIP的等级。”“别这样系统,我还飞在天上呢。”林奇卒。
  • 那片星光灿烂如海

    那片星光灿烂如海

    华国唯一一个获得影后和视后两个称号的女明星叶霏涵是影视的流量和质量保证,她自建立工作室以来从未签约过其他艺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工作室,却在某一天突然宣布与一个女艺人签约……
  • 北国漫记

    北国漫记

    一段传统武侠情感故事,不离奇,无玄幻,清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