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0800000004

第4章 1898—1901:太后反击与义和团运动

“帝遇疾,皇太后复训政。”

紫禁城的子民一开始并不了解“大内”里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当他们看到那条诏令后,他们就明白,当今皇帝正面临性命之忧,而这种忧虑并非来自于疾病。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虽然离奇但是一些分辨力不高的中国人会认为这是真的。当时,光绪皇帝得知慈禧太后要从颐和园回来,在她离紫禁城不到11公里时,皇帝担心自己会有危险,换了便衣躲在英国的使馆中。还有一个传言说英国的使者不但拒绝向光绪皇帝提供帮助还将他囚禁并送回了紫禁城接受慈禧太后的斥责。英国的使者非常粗暴地将使馆的大门关上,这种情况通常是不会出现的。哪怕真的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光绪皇帝也不会没有其他出路,因为北京不止一座外国使馆,他完全可以再向别的外国使馆寻求帮助。

我想真正的经过大概是这样,年少且悲惨的皇帝确实想出逃,但是被宫中的太监拦下了。后来,我从一些太监那里听到了事情的原委,他们说的似乎更加真实。皇宫大约有3000名太监,他们痛恨皇帝推行改革不仅是因为敬畏慈禧太后还与他们个人的利益相关。这些太监们同保守派的想法一致,若是维新运动成功,将会引来一场灾难,就算影响不到整个中国,也会影响整个紫禁城。他们都希望太后可以让这腐朽的制度继续存在,以此确保他们能够继续这种奢靡的生活。

虽然光绪皇帝无法解除自己的危难,但是他不想连累朋友。对于维新派的安危,皇帝已经无能为力了,只好做最后的努力发了一封密函通知康有为:太后再次执政后将威胁到维新派领导者的性命。当时,康有为已经带着他的学生梁启超(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逃离了太后的势力范围。

世人皆知,最初康有为去了香港。他在香港避难时得知了自己的弟弟、几位关系密切的朋友,以及那些拥护自己的人遭遇不幸的消息。

维新派最终败给了保守派以及顽固派。支持维新的核心成员没有几人可以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躲过灾难,这些人都被囚禁起来,永不释放,其中徐致靖御史因引荐康有为被定罪;陈宝箴还算幸运,只是被免去了湖南巡抚的职位;而宋伯鲁不但被罢免御史的职位还不准再入朝为官。帝师翁同龢本来也难逃惩处,但是他在朝中有诸多好友,也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学者,如果他死了会引起连保守派也不敢得罪的人士的强烈不满,所以,太后只是罢黜了他的职位,让人暗中对其监视。不久,翁同龢就在贫困中辞世了。直到11年后,太后和皇帝都离世了,人们才敢于承认和怀念他的功业。1909年,宣统皇帝即位之初,翁同龢的头衔和荣誉都得到昭雪恢复,并被追谥为“文恭”。

杨深秀、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以及康有为的胞弟康广仁这六位为推动变革而英勇就义的烈士被载入史册。他们在慷慨赴死前,曾有刑部官员上书要求对他们进行审判。不过,铁血无情的慈禧太后直接驳回了这请示,下旨说:“无须审判,即刻处死。”

而可怜的光绪帝,若是也能同这六位义士那样慷慨赴死,那么他便不用在别人的脸色下忍受十年。这一切和他人的宽容无关。但是紫禁城却哄传着他不久于人世的消息。按照惯例,凡是皇帝病危,朝廷定会发布消息网罗天下名医。各地官员都依照旨意遍寻名医并将他们送往紫禁城。皇帝即将辞世的谣言逐渐成为了现实,因皇帝没有阿哥,所以需要从合适的皇族人员中选出继承者。

但是,知道真相的朝廷重臣谁都没有勇气向慈禧太后为皇帝求情并拥护其重掌大权,不过还是有一些政治家,他们用激昂的文字批判太后囚禁皇帝的做法。总督荣禄甚至还收到了一封刘坤一的谏书,这位两江总督用犀利的文字抗议了这件事。其他地方反对的呼声也很高,甚至还有人发表威胁的言论。这些抗议的人除了海外华侨便是一些生意人,他们通常在西方人控制的城市做生意。徐元善就是上海抗议群里的核心人物,当他感觉到自己随时会被朝廷逮捕时,便由上海逃向了澳门并受到葡萄牙的保护。

同一时间,康有为也在海外组织人员抗议清政府罢黜皇帝的行为。他还建立名为“保皇党”的协会拥护光绪皇帝,在华商和华侨居住的各国都设有支部。他们凭借自己的言论扰乱清政府,完全不在乎皇族权贵的势力。在这样的舆论下,太后及其党羽不得不因为压力取消了废黜光绪皇帝和杀他的计划。

1898年9月,64岁的慈禧太后再次执掌朝中大权,这时的她依然精力旺盛,思维清晰;被囚禁的光绪皇帝已28岁。在慈禧太后执政时期,光绪皇帝时常被迫像个低贱的随从,跟随慈禧太后在紫禁城和颐和园之间往返。这种旅途是非常烦琐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住所的变动对光绪皇帝而言,根本没有区别,不过是换个地方被囚禁而已。他在颐和园居住的地方名为玉澜堂,玉澜堂水光潋滟,可惜光绪皇帝看不到这风景。紫禁城中囚禁光绪的地方是“三海”最南边的瀛台小岛,这个地方也叫瀛洲,传说里面住着神仙和玉皇大帝。后来民国时期的总统接手了这里以及四周的宫殿。身为客人的我,有机会可以来到这个小岛,参观这个光绪皇帝最后生活的仙境。我向民国政府提议,保护这个岛屿,以此来祭奠其中孤寂忧伤的亡灵。

过了几个月,慈禧太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以执行筹划已久的立储大计。于是她选择端郡王的儿子溥隽为大阿哥。慈禧太后这样做,是因为端郡王深得自己喜爱,而且他也厌恶西方人和维新派。继承人选定后,慈禧不允许溥隽成为比她思想开明的人,于是派了思想保守的崇绮和徐桐引导他。

因为立储诏令,紫禁城又开始盛传皇帝病危。慈禧太后不想引起动乱,便决定在皇帝的病情再一次急转直下之前不发表任何意见。与此同时,北京发生了另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这让慈禧以及效忠慈禧的人都转移了注意力。我不打算将义和团的事件叙述一遍。大多数人认为,义和团最初反对的目标并非西方侵略者而是清朝政府,但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义和团运动自一开始便敌对基督教徒以及西方侵略者。罗伯特·赫德爵士曾直接指出,义和团只是一群空有热情的愚昧之人。山东最先爆发义和团运动并非偶然。德国人在山东半岛的侵略行为让山东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然,清政府也需承担一部分责任,腐朽的制度、不堪一击的军事力量让国家走向了灭亡。不过,那些愚昧的民众未能看清这一点,他们认为是西方列强的阴谋导致了中国的民不聊生。如何才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呢?唯一可行的方法便是将西方的一切抹去,不论是他们的发明还是他们所信奉的神灵,以及他们那高人一等的姿态。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年代过早,不然德国希特勒的事迹一定会对其有所启发,他们将找到一个非常恰当的理由来反抗外国侵略,就像德国排犹那样。由于一些明显的原因,清政府出于本能已无法继续坐以待毙,它开始策划随时引导百姓同西方列强对抗。值得一提的是,自17世纪起,就一直有股隐在暗处的力量对清朝的安定形成一定的威胁。现在,愤怒不已的人们极有可能与这股力量形成同盟。假如光绪皇帝能够顺利进行改革,就不会发生清政府同义和团结盟这样的事情。荣禄和袁世凯所领导的军队实力是那群拿着弓箭的几千人组成的民间武装无法相比的。可以确定清政府的一些官员对义和团是同情的,不然义和团运动的命运同其他地区被瓦解的运动就是相同的。在清政府允许董福祥等拥有军事力量的同情者加入义和团后,义和团便变成了一个暴力组织。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同这些同情者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担任山东巡抚的满族人毓贤,他极为仇教排外,这样一来便成功阻止了皇帝改革运动的实施,这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清政府都十分不利。就义和团的问题,他上书向皇室出谋划策,成功让朝廷与义和团结为联盟。一位美国作家这样评论:“内心对这些爱国人士报以同情,并将他们看作是拥有强大力量的盟友。”还有一个在北京居住的美国作者也说:“义和团能够起义要归功于他。”

民间的白莲教对清政府而言是个巨大的威胁,能多次叛乱,义和团则在开始时被认为是起源于该教。之后,朝廷颁布的命令对义和团极为不利,毓贤立即采取行动挽救了义和团。这是因为在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他管辖地区被人杀害,而德国借机占领了胶东半岛。为了安抚西方列强,他被罢黜山东巡抚的职位,但他依然深受朝廷赏识,随即被调往山西担任巡抚。这件事让他更加排外。不久,义和团于1900年展开疯狂行动时,他冷酷地屠杀山西省内的传教士。义和团敌对外国的行为博得了他的同情,于是,他上书朝廷为义和团辩解,说义和团是正义之师,完全可以被委以重任将国家从西方列强的铁蹄下解救出来。他还说,义和团那不可忽视的力量有助于同西方列强争斗。他说,镇压义和团无疑会给清朝带来灾难,这就好像折断自己的翅膀。

在这已经无须继续讲述义和团如何在紫禁城被人们接受继而发展壮大了。愚昧粗鲁的刚毅和醇亲王是第一个相信义和团的,慈禧太后是最后一个。在山东担任巡抚的袁世凯,在学习义和团的做法后发现义和团的理念并不实用,便放弃了。但是掌权者们已经完全采用了义和团的理念,根本不理会荣禄以及其他官员的谏言。

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以及日本外交秘书被杀的事件拉开了群众围攻使馆的浪潮。一直到8月14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慈禧太后明白是自己导致了这一切,她根本没有勇气留在紫禁城面对得胜的洋人,这不足为奇。对此,慈禧太后假装为了她的子民,为了领土完整,牺牲自己的利益将皇帝之位归还给光绪皇帝。她知道光绪皇帝不会恐惧目前的灾难,并相信仁慈且“孝顺”的皇帝一定会宽容自己的。所以,即便自己非常生气也很妒忌,她也要带着光绪逃走,她不会让那个放肆的背叛者对自己落井下石的,她甚至可以全然不顾中国的领土遭外人入侵。假如她遭遇不测,她侄子必须同自己一起承担。

光绪皇帝想要留在紫禁城,但被慈禧太后否决了。这里还需提及一位可怜的女子,珍妃。珍妃是光绪皇帝最爱的人,也是最理解光绪皇帝的人,她为了皇帝到慈禧太后面前求情。急着出逃的慈禧太后根本不理会她,慈禧是不会让光绪皇帝对抗八国联军的。紫禁城的北门已经安置好了出逃的马车,而八国联军很可能就要追上来,已经没有时间了。珍妃还在为希望留守紫禁城的皇帝苦苦哀求,愤怒的慈禧太后却不由分说命人将她丢进了井里。

我还从一位在宫殿里当值的太监那里听到另一说法。他们表示这个说法也是听别人说的,因为他们当中没有那件事的目击者(我从未遇到过一个人承认他是事件的目击者或参与者)。当时,太后对珍妃说:“我们都有归宿的地方并应该坚守在那里。我们不能落在洋鬼子手里。你与我的命运是相同的,那就是死。所以,你先走,我会紧随其后的。”然后,珍妃在慈禧太后的叹息声中被太监拉走扔进了井里。

太后垂帘听政的宫殿是位于紫禁城东侧的宁寿宫,而那口井(我觉得1900年后它就被废弃了)就在宁寿宫前面。我时常陪宣统皇帝在井边谈话,他时常讲起他6岁时发生在这里的悲剧。也许,这里会有一个哀怨而孤寂的灵魂不肯离去。倘若纪念光绪皇帝的祠堂被设在玉澜堂或者是瀛洲小岛,那么在这口井旁边也应该立块碑纪念珍妃。

过了几个月,慈禧太后回到了紫禁城并撤回了之前有关亲近义和团以及排斥西方国家的诏令。她还晋升珍妃为皇贵妃,赐谥号恪顺皇贵妃。对于珍妃的死,想要洗脱罪名的慈禧太后让人传言说,“遵驾西狩”忘记带珍妃前往,对此悲伤而悔恨的珍妃便自杀了。

可是,居住在宁寿宫的慈禧太后会觉得安宁吗?

同类推荐
  • 南唐骗骗爱

    南唐骗骗爱

    话说一现代人穿越到了最最最最最具文学艺术气息的悲惨皇帝南唐李后主的儿子身上……结果会如何呢?敬请关注……
  • 父王万岁

    父王万岁

    开局送妹妹?可系统却希望林乱把妹妹变成女儿!这什么系统啊,不会是一个奶爸系统吧,只会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喜当爹。“你这破系统,既要苛扣我的寿命,又不能帮我抵御乱世,有什么卵用。”“爹,别怕,我来帮你平了这天下……!”
  •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早在中国的史书《漠书》中,就有关于日本的记载。而在日本的史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就地理形势而言,在古代社会中,中国一直是距离日本最近的且各方面都较为先进的大国,因而日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民族学习的榜样。
  • 远古三人旅

    远古三人旅

    21世纪的两男两女户外野游,不小心坠入山洞穿越到原始时代。主角张海的朋友孙远因为勇斗剑齿虎丧命,只剩男主带着两个女主在原始时代艰难生存。当遇到原始人以后,他们三人利用自己先进的知识获取食物、制作工具、研发武器、增加人口,传播文化,一步步成为当时最强大的部落...作者很烦弱智的情节,所以文章不会出现弱智情节,不会出现明显的不合逻辑,除了穿越,其他的一切力求真实!
  • 原始崛起之文明与帝王

    原始崛起之文明与帝王

    一个类似文明6的系统,让林远怎么在原始时代里叱咤风云?开局就有马,旁边又有铜,不远处还有自然奇观,传奇开局,林远大笑:这把怎么输?看林远用铁器收服原始部落,用火炮火枪打退殖民者的入侵,用高大威猛的战舰轰开失落帝国大门,甚至建造一个个辉煌的奇观,闻名世界。
热门推荐
  • 这个王爷不走套路

    这个王爷不走套路

    他,是人尽皆知的风流王爷。她,是众人眼中养尊处优的大小姐。一朝穿越,洛珈以为凭借她丰富的阅读经验,早就摸清了穿越文的套路,她定能一路开挂,包养美男走上人生巅峰。谁承想,遇到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王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极品皇后

    穿越之极品皇后

    为何穿越女儿身,这片天该怎么撑。谁在弹奏着古筝,远处传来战鼓声。学不会的女儿娇,最后为何握着刀。只要我还在九霄,这片天它能多高。谁是真心谁假意,身旁多少人离去。苍天都在为我泣,这一剑我斩天地。天困我在这红尘,看尽多少负心人。心中全都是伤痕,我要屠尽负心人。待我夺下这皇都,还要你做我的夫。一身本领使不出,日月星辰都在哭。谁说女子不如男,我要一刀斩金銮。九条龙都为谁盘,看我如何破天悬。整个天地都在抖,看你能压我多久。天下皇权皆在手,我要杀尽负我狗。三界皆笑我眼瞎,不要一切只要他。哪怕鲜花配蛤蟆,我也要给他个家。
  • 袖孤妆

    袖孤妆

    江山万里的大宁国,波涛暗涌的朝纲之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青梅竹马?君王少将?文臣武将?我们的情益是否能胜过君臣之礼呢?我们的缘分又是否能越过命运的代沟?陛下,这江山臣与你共守!
  • 寻宝小丁

    寻宝小丁

    天地人宝,有缘财聚,无缘财散;寻宝家族唯一传人误入星斗台,进入银河系中心参与银河争霸,在九重迷宫中与来自地球的六位伙伴组成地球蔚蓝小队,探险并通过迷宫考验;然而一切并没有因此结束,七人还需要代表银河系参战。
  • 太古逆剑

    太古逆剑

    传统玄幻逆流之作,不模仿抄袭老套路,坚持创新发展,欢迎各位看够传统爽文的大佬们捧场。
  • 可怕鬼怪的故事

    可怕鬼怪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
  • 醉游记Ⅱ

    醉游记Ⅱ

    青梅竹马的聂小青,热情可爱的敦琳,还有八阿哥府里的小白粉,锡若最后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但是这样真的没问题吗?那可是一个“野蛮”老婆呀!康师父,救命!皇子们成年以后,争夺皇位的斗争日渐浮上水面。童年的好友纷纷拔刀相向,作为现代人的锡若是要选择一方投靠,还是随波逐流自保呢?他真的能够改变这些几百年前的人们吗?
  • 太古剑帝诀

    太古剑帝诀

    (新书《从万年后归来的无敌》,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重生十六岁,得太古剑帝诀,强势崛起,剑斩亿万恶敌,登临诸天绝巅!
  • 未来之超级玛丽

    未来之超级玛丽

    嘿,如果有个异能空间,你打算做些什么事情?种田、盖楼、建设工厂、挣钱、生...孩子...切:这什么志愿啊,没出息,本小姐要改造自然,当神级人物,统治全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