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0100000010

第10章 晚清以来川剧聊斋戏的兴盛繁衍(1)

一、川剧形成的历史状况与聊斋戏的出现

川剧是一个包括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的古老剧种,其萌芽时期可以追溯到明代。明末清初的朝代更迭,使四川境内发生了数十年的战乱,战争、瘟疫、饥馑导致人口锐减。清顺治年间开始至乾隆初年,清政府对四川实行了优抚移民政策,使四川人口迅速增长,据王纲着《清代四川史》记载:

顺治十八年人口89480;康熙六十一年人口2850000;雍正六年人口2525000;乾隆五十六年人口9480000;嘉庆二十五年人口2远250000。以湖广为代表的南方各省及陕西移民成为四川人口的绝大部分。

康熙至乾隆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戏曲史上称为“花雅争胜”

的时代,正当四川在轰轰烈烈大移民之时,曾经流布大江南北而有“雅部”之称的昆曲逐渐式微,被统称为“花部”的各地方戏曲剧种蓬勃兴起。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和大移民形成的“五方杂处”的社会基础,为4于江西弋阳腔的诸多高腔剧种,以及南方的昆曲、湖广的皮黄、陕西的梆子进入四川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至康熙年间,四川社会安定,民富粮足,商贸繁荣,外省各声腔戏班随着移民和商贾贸易纷纷入川。据《蜀伶杂志》记载:“康熙二年,江苏善昆八人来蜀,俱以宦幕寓成都江南馆合和殿内。”唐幼峰在《川剧杂拾》一书中记载,雍正年间,从江苏来了一个“来云班”,开始只是坐唱,到乾隆初年,留川的苏商特地回江苏去制戏箱,又邀约了几个苏伶来蓉,方才开始登台奏技,把班名改为舒颐班。高腔4于江西弋阳腔,大约在明代中叶传入四川,经明、清战乱之后,其遗存状况已不可考,但在康熙、雍正年间,由弋阳腔演变的诸多高腔剧种又复入川,受四川道教音乐及民间音乐的影响,形成了川剧高腔极富特色的帮腔、锣鼓、唱腔有机结合的音乐形式。弹戏又称“盖板子”,来自于陕西秦腔,以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川陕地理相连,戏班往来频繁,其入川时间大约在明末清初或更早些时候。胡琴腔又称“丝弦子”或“皮黄”,来自于湖北汉调和安徽徽调,吸收了汉中二簧与四川扬琴的部分腔调,成为川剧中一个独立的声腔。四川灯戏是一种与端公戏混杂在一起的地方小戏,也吸收了外省传入四川的许多民间小调如[补缸调][小放牛]等,四川灯戏的一部分曲调被吸收到川剧中,成为川剧的灯调。乾隆四十六年(1781),江西巡抚郝硕在遵旨查办所谓戏曲中对清王朝统治者有无违碍字句的复奏中记载:“再查昆腔之外,有石牌腔、秦腔、弋阳腔、楚腔等项,江、广、闽、浙、四川、云贵等省,皆所盛行。”①由此可知,早在乾隆年间,后来演变为川剧四大主要声腔的昆曲、秦腔、弋阳腔、楚腔已经在四川盛行,至嘉庆、道光年间,川剧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声腔结构形态。据此推测,其时四川的上演剧目也应该是相当丰富的。

《聊斋志异》成书的具体年代不详,在其写作过程中便有人传抄,但在作者1715年去世后才刊刻印行。关德栋先生认为:

“清代乾隆三十一年(17远远),当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第一个刊本(青柯亭本)出版不久,即有聊斋戏出现了。

到清末,已知的聊斋故事被改编成杂剧、传奇的约有20种。”②他这里所指的20种杂剧、传奇中应该不包括地方戏剧目。川剧何时开始上演聊斋戏,目前尚未查证到确切的文字记载,据川剧老艺人介绍,川剧传统剧目中的聊斋戏多半在清代已经形成,其中最早的聊斋剧目也许在嘉庆、道光年间已经出现,师徒口传身授流传至今。川剧中的一些聊斋戏剧目,不排除由省外剧种带入四川逐渐演化为川剧剧目的可能性。联系到蒲松龄去世后《聊斋志异》在全国广为流传、改编的事实以及嘉庆、道光年间川剧蓬勃发展的历史来分析,在那一时期出现一些聊斋戏是完全可能的。

清代四川上演聊斋戏的记载如下:

1.由清传奇演化为川剧聊斋戏的剧目

安徽宣城人李文翰(1805-185远),道光八年举人,1838年后至陕西为官十余年,在任期间着有传奇四种《胭脂舄》《紫荆花》《凤飞楼》《银汉槎》,合称《味尘轩曲四种》亦称《风笛楼四种曲》。道光十八年李文翰移官四川夔州知府,其人“性耽度曲”,其作《胭脂舄》即出自《聊斋志异·胭脂》,在当时广为流传。虽然尚未见《胭脂舄》在夔州搬演的记载,但笔者同意《川剧简史》中安民先生的推测,既然他“性耽度曲”,就必然会像当时宦蜀的文人如杨潮观那样,将自己所着之传奇搬演于舞台,而《胭脂舄》是其作品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者,其故事在市井流传甚广,搬演于夔州舞台的可能性极大。③另有由传奇直接演化为川剧的《青梅记》《游泾河》《洞庭配》《金玉瓶》《西湖公主》《负薪记》等,在清代已于四川各地流行(详见第二章)。

2.文人笔记、报刊、书籍中记录的演出情况

据《中国戏曲志·四川卷》编辑部编印的《川剧志·科社与剧团》记载,清咸丰二年(1852)兴办的四川泸县的全胜班,其常演剧目有《菱角配》;光绪十七年(1891)在绵州兴办的老文华班,其常演剧目有《仙人岛》;光绪二十一年前后在涪陵兴办的三太班,其常演剧目有《打红台》。

仪陇县学训导丁治棠光绪二十三年(1897)晋省述职,四月五日至成都,六月初二离蓉。其间一个半月常光顾戏院,在《丁治棠纪行四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之《晋省记》

中,有在成都看川戏日记1远则,其中,记有4月2远日在火神庙观看《双兔5》,由文星班张四娃(小旦)主演。

宣统元年远月,《成都日报》记载了川剧史上第一次赈灾义演的盛况。其时甘肃省发生特大灾荒,成都川剧界为此举行多次义演,悦来茶0分别于23日、30日演出,可0分别于25日、2远日、30日演出,每票收龙元一元,所有票款悉数捐赠灾区。

在悦来茶0上演的剧目中有聊斋戏三折:《打令牌》《肖方杀船》

《夕阳楼会》。

宣统元年傅崇榘着《成都通览》,其中“成都之戏”之一节记载的成都上演的聊斋戏剧目有:

《绣卷图》《群仙会》《青梅配》《借尸报》《芙蓉渡》《巧团2》《杀船》《菱角配》《重5配》《打令牌》《汝南寺》《狼中义》《痴儿配》

3.现存清代聊斋戏之木刻本、手抄本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资料室现存有廖荣生藏光绪年间《金玉瓶》手抄本、邱双洪藏光绪三十三年《荷花配》手抄本、宣统二年认公堂刻本《冬梅花》。另有朝代、刻版不明的《改良绣卷图》《改良金串珠》等,从其冠名“改良”二字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受到晚清“戏曲改良公会”所提倡戏曲改良的影响,那一时期刻版印行了一大批改良川剧剧本,这些“改良”

聊斋戏剧本应当是那一时期刻板印行的。

4.民间雕刻中的聊斋戏

达州真佛山庙宇,建于清道光十八年,至道光二十七年形成现有规模,现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宇戏楼上刻有聊斋戏《巧娘配》舞台造型,画面中巧娘、华母、傅廉均为川剧舞台装扮。花旦巧娘三寸金莲,手弄汗巾,闭口含羞;小生傅廉手持折扇,头戴角角巾(书生帽),额捆缠帕巾(为川剧舞台小生生病的装扮);中间的华母左手持药盒,右手伸出食指,告诉傅廉“赐仙丹一粒,去除顽疾”。

石刻《活捉宿介》建于清光绪末年的四川芦山县飞仙乡五福藏墓门上,刻有《胭脂配·活捉宿介》的戏曲舞台造型,此石雕画面由7人组成,画面清晰生动:中间坐桌后的是阎王,身后两名“褂子”(兵卒),右侧两个“马衣”(差役),左边王氏抓着跪地的宿介。人物装扮和身段造型与现今川剧演出无甚差异,两差役戴高顶红毡帽,手拄“道板”与今川剧演出相同。在《聊斋志异》以及清传奇剧《胭脂舄》中,都没有《活捉宿介》的内容,此剧应为川剧艺人编演。

以上统计虽不完全,但已实实在在记录了在川西地区上演的20多个聊斋戏剧目,这些剧目至今剧本尚存。加之散见于其他戏报、文人笔记、戏班、艺人情况介绍中记载的剧目,其时聊斋戏剧目应在30出以上。

重庆市历来是西南地区工商业重镇,清代后期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工商业市场经济迅速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就是川剧艺术在这一地区的兴盛。从川剧历史上的河道分别来看,川西以胡琴腔为主,川中资阳河一带以高腔为主,川北以弹戏为主,而重庆地区则是多种声腔的交汇流行之地。可以推测,以高腔为主要声腔的聊斋戏在这一广阔区域内有着良好的生存环境,惜乎具体资料缺乏,未可详考。

二、辛亥革命前后至20世纪30年代聊斋戏的勃兴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革命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由保路运动导致的1911年9月开始的四川辛亥革命先因武昌起义而爆发,成为中国辛亥革命的导火线。从席卷全川的保路运动到中国辛亥革命的爆发,高扬民主主义精神的社会变革给地处内陆的四川民众带来了思想上的空前解放,自由与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各地县志记载了那一时期四川的民风民情:

“自由之说昌,平权之风盛。”④“民国以来,四民平等,社会根本为之一变。”⑤“自民元以来崇尚旧道德者约十分之六七,其他二三分人误解平等自由而旧道德为之沦亡矣。”⑥由于以农民为主体的同志军兴起于各个州县,所以民主自由思想不仅在成都、重庆这样的大城市得以盛行,就是在广大农村也深受影响,乃至“官威不振,民不畏官,官困于绅,绅困于匪。前清官仪,纯然改组”。⑦可以看出,民主自由思想已成为那一时期四川社会思潮的主流。加之1905年成立的戏曲改良公会的积极倡导,社会舆论的普遍支持,为具有明显社会改良思想的聊斋戏的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聊斋戏勃兴于这一时期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其标志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聊斋剧本的大量刊刻及广泛流传

光绪初年,木刻文印川剧唱本行业在成都兴旺起来,光绪六年(1880),成都学道街便开设了专门印行川剧唱本的木刻文印书庄,古卧龙桥街一带就是木刻书庄集中之地。民间称其剧本为坊间刻本,俗称“地羊子本本”。清末民初,成都的书庄业十分发达,仅华文书庄就有光绪六年流传下来的川剧刻版大部头100余篇。成都市川剧艺术研究所川剧陈列馆现收藏刻版90多块。

据《成都市志·川剧志·出版物》篇介绍,那一时期成都地区每年可出版川剧唱本120万册左右,批发到川西、川北各地销售。民国初年,成都出现了昌福公司和四川印制局等铅印书局,其他地方的印书业主要以木刻版为主。现存清末民初各种川剧唱本数量较多,仅四川省图书馆特藏部保存的聊斋戏剧本就有:

成都4记书庄《青梅配》成都文集书林《夕阳楼》

成都文明书社《夕阳楼》邛州万顺堂《生子上路》

绵竹文运堂《游金河》崇庆长清堂《玉鼠配》

灌县荣记书庄《三返魂》遂邑六也堂《玉鼠配》

成都昌福公司《负薪记》成都性义堂《借尸报》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现存木刻本70余种,其中聊斋戏有:认公堂《冬梅花》

文集书林《柳林劝兄》《夕阳楼》上下本、《生子上路》

川剧刻本《改良绣卷图》《最精改良金串珠》《三返魂》公堂刻本《肉蒲团》《川剧剧目摭编》中记载重庆市艺术研究所存聊斋戏木刻本、石印本有:文华堂书局《夕阳楼》文华书庄石印本《封梅楼会》成都焕文堂《芙蓉渡》文利书社《生子上路》木刻本《阴阳界》《玉香上吊》《荷花配》(下)、石印本《仙人岛》从这些保存下来的聊斋戏剧本来看,那一时期聊斋戏在全川已成普及之势,如像《玉鼠配》《夕阳楼》《三返魂》等剧本均有多家书社印行,各县书社也印行了不少聊斋戏剧本。由于木刻版有利于保存的特点,木刻唱本通常是一版多印,加之一些刻版缺乏统一规范,因此许多木刻唱本印行的准确时间难以认定。剧本的大量印行,为聊斋戏在民间的流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蜀中文人参与聊斋戏创作

戏曲虽然是舞台综合艺术,但文人参与创作是戏曲文学水准提高、剧种风格形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川剧聊斋戏之所以在辛亥革命前后至20世纪30年代出现勃兴的局面,与一批有影响的蜀中文人参与创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黄吉安、冉樵子等人创作、改编20余个川剧聊斋戏剧目的情况,已在第一章有所介绍,并将在第九章对他们的剧目作详细分析,故此从略。

此外,还有一批无名氏编撰的聊斋戏剧本,如《冬梅花》《十王庙》《双魂报》《仙人岛》《肉蒲团》《玉裹肚》《白玉楼》《狼中义》《荷花配》《打红台》这些剧目的故事情节普遍在原着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无论在戏剧构思、文学水准还是剧种特色、地域风格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成就,为聊斋戏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聊斋戏演出遍及全川

清末民初,四川大中城市开始出现了茶0、戏0。《成都通览》记载:“在前并无戏0。光绪三十二年吴碧澄创立于会府北街之可0,成都人故好观剧,故官许之,入览者甚多。”继此之后,成都的悦来茶0、锦江茶0,重庆的群仙茶0等亦先后建成。民国初年,全省各地修建茶0、戏0成风,自贡、南充等中等城市也修建了各种戏0。戏0的出现,使川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过去在万年台、会馆演出的川剧从此由广场艺术55向剧场艺术转变。由于演出场所的改变,舞台照明及装置设施条件不断提高,为演1施展技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表演艺术逐步由粗放型向细腻、精美的方向发展。从20世纪初叶开始,以戏院为中心的演出成为大中城市中川剧演出的主要方式,各大戏院的演出广告正好为我们保存了那一时期聊斋戏演出情况的原始记录:

(1)重庆又新川剧院演出:

《双魂报》《游泾河》《双仙5》《巧团2》《痴儿赶凤》《桂香阁》《青梅配》《金镯配》《肉蒲团》(见193远-1937年重庆《人民日报》及1937-1938年重庆《国民公报》演出广告)

(2)重庆章华大戏院演出:

《菱角配》《青梅赠钗》《金霞配》《后楼会》《双官诰》《双仙5》《桂香阁》《活捉石怀玉》《过庄酬情》《上路碰府》(见1938年5月、远月重庆《国民公报》演出广告)

(3)成都三益公川剧院演出:

《蜂蝴配》《后楼会》《痴儿配》《惊梦》《双魂报》(见193远年成都《阳春小报》演出广告)

(4)南充果山剧0演出:

《巧娘配》《青梅配》《打红台》《前楼会》《后楼会》《双魂报》(见1935年《嘉渠日报》演出广告)

从上述有限的报刊广告记载中,可以看到20世纪30年代聊斋戏在成渝等大城市的演出是相当普遍的,而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县城的演出就更为兴旺。

4.聊斋戏演出达到较高艺术水平

川剧聊斋戏在20世纪30年代已达到较高艺术水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聊斋戏成为川剧名家的代表剧目

这一点可以从早年报刊杂志上刊登的评论文章、诗词中找到诸多例证。三庆会名家之一的旦角刘世照,曾与康芷林合演过许多剧目,颇受当时社会文人学士赞赏,被誉为“剧家之正宗”。

他擅长塑造各种不同的女性角色,胡淦于1914年写诗评论他所塑造的形象:

同类推荐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欣赏篇·近代变迁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欣赏篇·近代变迁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小品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小品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本书提出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比如电台直播中接到恶意电话的应对策略等。
  • 聊斋志异与川剧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与川剧聊斋志异

    本书引入《聊斋志异》与川剧的特殊关系,介绍了川剧聊斋戏的概况;叙述了不同时期川剧聊斋戏的发展过程及特征;探讨了川剧聊斋戏在转换形式、思想内涵、舞台艺术等方面的问题;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川剧聊斋戏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等内容。
  •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本书学术灵感与成果资源来自“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ShanghaiForumforFilmStudies)承办的“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分五辑:“电影市场与审查制度”,“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和“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对早期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香港与台湾电影中的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以及当前华语电影合拍片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读者奉上当前国内外华语电影研究的最新创见。
热门推荐
  • 谁与谁的苏黎世

    谁与谁的苏黎世

    人人都说裴锦年出身名门,家世显赫。可谁又知道她懵懂之时父系家族被世交联手绞杀,万丈高楼一夜倾覆。后来的记忆里,只有残酷的训练营和午夜VIVS大楼外漫天的星光。她无数次恨不能死在这一刻。直到她遇见杜柏铮。-杜柏铮独自坐在苏黎世Herzog酒吧的卡座里吸烟。爵士乐混着食客的交谈哂笑,微醺的空气中隐约有男士清新的须后水和女士小甘菊香水的味道。他慢慢喝完了一杯Botanist,英俊脸庞在迷离灯光下浮现出暧昧性感的红晕。隔着层层绿植,吧台旁几位衣着精致的年轻女士望向他冷厉鬓角,微微红了脸。-十年,他看着裴锦年为了复仇步步为营,鲜血淋漓。十年,她却从未陪他到这里一次。
  • 英雄联盟之至高巅峰

    英雄联盟之至高巅峰

    在那个韩国控制LOL竞技霸主地位之时,刘凡,曾经失误而退役的选手,再次重出,向着最高点进发!
  • 万年欢

    万年欢

    花竽,兰安郡王府四大丫鬟之一,十岁即被买进府中,她性格温柔沈静,天真善良,绘画才能远高过其他三人,自十八岁那年以出众的容貌和精湛的技艺艳惊四座后,她便被拨到四爷凌芮希的云养斋里,挂名头等大丫鬟,但因性情软弱,她被服侍四爷多年的大小丫鬟欺压排挤,当了半年多的粗使丫头……
  • 弑战成神

    弑战成神

    卡凡大陆没有惊艳的魔法,没有绚丽的斗气,唯有追求永生的修仙人。吞噬天地,斗破苍穹,笑傲天地……
  • 高冷冷少遇见她

    高冷冷少遇见她

    在遇见他之前,16年里,她因为爸爸妈妈自卑,直到后来,遇见了他
  • 漫入你心

    漫入你心

    在别人眼里,孤傲冷漠的江医生注定一辈子单身狗。初次见面,江医生遭到了她的灵魂性拷问。“江医生,你谈过恋爱吗?”“如果我说没有呢?”“初恋选我我超甜。”后来,江医生又遭到了她的灵魂性拷问。“江医生,请问初恋是一种什么感觉?”“......比糖甜。”再后来,江医生一本正经道:“我觉得你不适合做我的女朋友。”“??”“我觉得你更适合做我的老婆。”
  • 极品穿越之母子联手做奸商

    极品穿越之母子联手做奸商

    我出车祸了。当我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连年代都不知道。不但成了皇帝第三个儿子顺王的第五个妃子。而且还正身怀六甲,即将临盆。呜……呜……。这下赔大发了,前世虽然自己地位显赫,可还是个云英未嫁,待字闺中的处女。本想觅得一位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温柔体贴,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然后再老老实实的嫁为人妇,可谁曾想,到了这里,不但已嫁做人妻,更快要做人家的妈了。呜……呜……我那未曾尝试的轰轰烈烈的爱情,我那要征服商界的伟大理想,顷刻间全都化为了泡影。
  • 股权战争

    股权战争

    民企融资上市,会遭遇陌生的资本方,遭遇创业伙伴的想法分歧,甚至会遇到家事变故的侵扰。面对不熟悉的规则世界,创始人江湖老大的心态、把董事会开成家长会的习惯思维,和投资人往往不在一个平台思考,也不在一个平台说话,诸多残酷的股权战争由此而生。这也是中国民企发展至今的必经过程。创投之间的争端跃上报端已非罕见。激烈冲突的结果,有的是创始人黯然离场——新浪王志东另起炉灶,太子奶李途纯净身出户,土豆网王微出局;创始人重获企业控制权也不乏其事——娃哈哈宗庆后驱逐了达能,阿里巴巴马云重获控股权,雷士照明吴长江再次回归……
  • 逆天七小姐:倾世皇妃

    逆天七小姐:倾世皇妃

    她是27世纪独孤家为数不多的血脉,创建了ss级的杀手集团,人送外号:残夕她身怀绝技,体质通灵,含有全系魔法。右眼乃是阴阳眼,双瞳一紫一金。带有天地异宝纳戒。某天,她进入了一个黑暗与光明并存的大陆,看她如何玩的风生水起,祸天下美男,与他踏遍世界!
  • 最强教师

    最强教师

    最强世家公子,化身大学英语教师,开始了低调的教学生涯。什么?学生们不肯学习?你考多少分我给你多少奖励!有纨绔子弟来捣乱?来多少我就踹飞多少!我的学生我负责,谁都别想欺负!我是教师中的功夫之王,是世家子弟中的四有好人!我是最强教师,方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