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97500000025

第25章 出言轻率,乃是缺乏责任心

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诚信,出口的话语正代表着一个人的品格。

那些随意出口者,往往是一种讲话缺乏责任的人。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语出《离娄篇》

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诚信,出口的话语正代表着一个人的品格。

那些随意出口者,往往是一种讲话缺乏责任的人。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语出《离娄篇》

孟子说:“人之所以会轻易地随便说话,就是因为他缺乏责任心的缘故。”

一个人如果什么话都随便说出口,那就不值得去责备他了!

惨痛的后果自然会给予他深刻的教训。

我依稀记得读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名字叫“放羊的小孩”。

故事大意讲,一个放羊的孩子因为整天在山上放羊,看着羊儿吃草,自己却无事可做。也许是因为寂寞,或是因为无聊,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一个引起人们注意的方法。于是,他假装野狼来袭击羊群,大声叫喊:“狼来了!狼来了!”许多村民听到喊声,赶紧放下手边的活匆匆赶来。最终看到的是小孩的捧腹大笑和根本没有狼的事实,于是村民们责骂了几句便又回去干活了。一次、两次、三次……村民终于确定自己被愚弄了。到了最后,当野狼真的来袭时,已经没有人愿意相信放羊的孩子。最后,放羊的小孩为他的谎言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放羊的小孩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居然选择了这种轻率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实在觉得难以理解。其实,这是因为他不懂得出口的语言代表着一个人的人格,也从未尝过失言带来的后果的缘故!

然而,当一个人经常轻易地说出不实在的话语,旁人就不会将他的真话放在心里,大部分人在面对一个说谎的“惯犯”时,根本就不会去相信他的话,即使明知他又在胡说八道,也多是置之一笑,连去责备他都嫌多余了。

与“放羊的小孩”这一类似的故事在历史上也曾发生过,那便是赫赫有名的烽火戏诸侯的事件,只不过用“烟”与“火”代替了语言。

在古时为利于传递军事情报,往往在军事要地,每隔一段距离建一座高大的台子,称作“烽火台”。如果有敌入侵,白天则举烟,夜里则举火报警。倘若周天子举烽火报警,诸侯都有派兵增援之义务。

昏庸的周幽王为博皇后褒姒一笑,无敌来犯时竟点燃烽火,诸侯以为有敌犯周,纷纷率军队至京城勤王,来到之后,才明白是空跑一场。此情景引起褒姒开怀大笑。幽王为此而数举烽火,其后诸侯遂不至。

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与郐国、犬戎举兵讨伐镐京,因先前有烽火戏诸侯之举,故周幽王再燃烽火而诸侯不至,势单力孤,被打得大败,在骊山下周幽王被杀,褒姒被掳,周室财宝被掠夺一空。

这便是轻率出“言”换来的结局。

古语有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诚信,出口的话代表着一个人的品格,所谓“一言九鼎”,如果只求一时之快,随意开出根本就无法兑现的“支票”,一旦“跳票”了,他人就很难相信你了。就如同上面两个故事。一旦你经常说谎话,即使有一次你说了真话换来的也只是无人相信的后果。这样的教训,还不应该牢记于心吗?

智者慧语

“沉默是金”,如果无法对自己的话语负责任,还不如依循着老祖宗的智慧,保持沉默,多做少说吧!

易言

易是轻易;

言是语言;

出言轻率,信口开河,缺乏责任心,是修养不成熟的表现。

链接解读

原文精华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离娄篇》

今译

孟子说:“人之所以会轻易地随便说话,就是因为他缺乏责任心的缘故。”

同类推荐
  •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本书立足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制高点的唯物史观所主张的研究人类史和自然史辩证关系的“历史科学”的论域,按照唯物史观的实践视野、过程视野、结构视野、文明多样性视野和阶级分析视野等科学方法,提出作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的生态文明,是一种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是贯穿于渔猎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能文明等文明形态始终的基本要求,已成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大学》由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它对现代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所启迪和帮助。《中庸》为孔子后裔子思所作,其主题思想就是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本书配合全民阅读,特推出该套普及经典,以满足大众读者阅读需要。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热门推荐
  • 石马锁钥剑

    石马锁钥剑

    《石马锁钥剑》作者:【建南山人】向光辉楔子(旷世奇缘)石马对石鼓,金银五万五。若想破此鼓,锁钥双剑出。谁人能识破,买下重庆府。家住指拇石,脚踏大龙滩。手提铜锣锤,打破石穿山。闯王过木城,财宝留万千。有缘人觅得,石马锁钥剑。穿山月似钩,神鹰鸣啾啾。日照生紫烟,石鼓一线箭。雄剑将军守,雌剑女儿沟。奇宝缘获者,誓从闯王志。灭明反清寇,江山秀千秋。江湖中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给世人留下了许多好奇和难解之谜。这几句的大意是:在鄂西利川建南镇境内的石马山和石鼓山之间,隐埋秘藏着大量的金银财宝。传说中这批宝藏要获得两柄雌雄锁钥剑方能打开,寻得这批宝藏后便能富可敌国买下整个重庆州府。是谁留下的这批宝藏呢?
  • 我的女儿不一般

    我的女儿不一般

    阻断仙路的万古黑暗大帝吴天复活妻子失败,重生回到地球,在他还没有理清思路,门口小女孩喊了一句:爸爸,我回来了。吴天愕然发现自己喜当爹,并且深入了解发现了这便宜女儿好像不一般
  • 方耕耕

    方耕耕

    方大学士的女儿方耕耕进宫了方大学士教导她说: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的那什么才是真的?是盛宴下的欢愉,还是欢愉背后的辛酸?这江山,这王朝,这皇位就像一幕幕的海市蜃楼风一吹,便散了…
  • 盲派命师,末代江湖

    盲派命师,末代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盲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问命,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
  • 神奇宝贝之尘封

    神奇宝贝之尘封

    带着奇怪的系统,来到这个世界很久了吧,夜风都快把自己当成这个世界的原住民了,原本以为小精灵的世界单纯美好。可现实给了夜风沉重的一拳。。。
  • 仙凌决

    仙凌决

    凌云大陆,一世豪门出天骄,学院乱斗争天下~~~一代天骄凌越带学院对抗魔神,霸气撩妹,成为一代大帝,风靡全大陆。
  • 近身武王

    近身武王

    傻子伊旭十年后瞬间苏醒,却发现体内藏有逆天奇书《炎黄经》!千奇百怪的中药配方,碾压西方医学科技;独步天下的逆天功法,使得修真高手惊叹连连!却不料怀揣易宝的他,被美女老师视为练功药鼎,为了躲避厄运,从此开始了他的避美逃亡之路……
  • 天灵丹武尊

    天灵丹武尊

    青梅竹马,天生恶疾,云萧想救他,却无能为力,偶然的转机,又能否有所改变呢?
  • 深宫之步步杀机

    深宫之步步杀机

    赵语星全家惨遭灭门,被李家收养和李家独女李彩凰情同姐妹一起长大。两人因遭受叛军追杀流离失所而分别,兜兜转转秋琪进宫成为后妃变身皇妃,两人在阴谋诡计层出不穷的宫廷中,化解重重困难,斗智斗勇、步步成长的人生故事。
  • 倾不往昔何以见

    倾不往昔何以见

    女高材生赵融离奇死亡,孤魂大闹阴间要找管事的讨个说法,却不料阎王不光包庇纵容还把她发配到了东汉末年降生。郭女王,一个在电视剧里被编剧后妈的人,她未曾害过谁,只想守护住那些重要的,却发现,冥冥之中,她才是那双推动历史的手,等到她想到其中缘由,历史依旧在那个轨迹上转动,就像她注定是郭照容,也注定是赵融一样。穿越千年,她要与他重新相识……过了这一世,两人又将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