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5500000037

第37章 三年之丧(4)

赵家田家之外,红崖底还有于家。于家十来户,我大姑便是嫁给本村于姓的。父亲卧病在床,给我交代任务:你姑姑三十多去世,那时还没你。这是咱外甥家,老爹我帮衬不够,你得替咱张家多照应。于是,父亲三年之丧中,我就格外看重这家老亲。让人每次给表嫂送去若干礼品,几百元钱。

这一回,父亲三周年,二妹子去看表嫂,就看见故事了。表嫂大病,躺在炕上动不得。底下几个儿子,两个儿子情况特殊。一个儿子,是个独手残疾。找了个四川女人,生下三个秃小子。那女人在四川竟然有家有口,儿子十八九,找到山西盂县来,四川女人竟然就不告而别,逃回四川去也。独手正给三个秃小子煮饭,炕上是光板席子没被褥!

另一个儿子,得了癌症去世了。儿子去世,媳妇怎么办?这个媳妇模样满周正,却是一个白痴,连大小便都不懂得自己处置。表嫂有心将儿媳退回给亲家母那面,亲家母好不容易嫁出的闺女泼出的水,坚拒收留。表嫂八十多了,还得给白痴媳妇做饭处理便溺。表嫂大病,白痴媳妇就躺在墙角,赤身盖着个破大氅,冻得悉悉索索。没人做饭,吃什么?那模样周正的白痴媳妇,却是在啃生玉米;而且就的是碎玻璃!二妹子发问:你那是吃甚哩?媳妇回答:俺们吃山药哩!

二妹子将消息带回,我只能硬起头皮,再一次给民政局长老高打电话。老高呀!不得了!我又替你做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了咱们民政上扶贫救助的对象啦!——诸如此类,言辞滔滔,硬着头皮、厚着脸皮,转着弯儿求告朋友。结局还算差强人意,临近过年,老高亲自押车给红崖底真正贫寒户头送来了御寒的大衣、被褥之类。表嫂一家,当场发放了几百元救济款,而且列入了常规救助对象。

如果不是三年之丧的淳厚民俗教化约束,我且不会和红崖底故乡村人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我有多大能力、能办成多么大的事儿呢?不过是举例而言,以指证三年之丧古礼的或然滥觞的文化意义。

鲁:从男儿十五夺父志,到最后真正挑起父亲当年的责任,完成这个过程真是漫长。正如你所说,三年之丧的古老礼仪当然有民间教化约束之功,更重要的是,这一套礼仪制度会突然将人们的家族、亲族观念强化到极致,这很神奇。以宗族为号召的乡村社会,在过去就有一套相对有效的扶危济困的救助体系,你说的自身作为应是其中一种。我觉得如果将你的这些经历写成一本书,将会是一本奇特的书。公田、庙产、社团地、学堂田、祠堂田是这一体系的硬件,你说的这一套则可视作所谓的文化软实力。

守孝三年,丁忧制度,在民间的礼仪遗存中还非常顽强,只不过具体做起来没有过去那么严格。一般老百姓,包括读书人,倒也无须不洗不涮、不衫不履、结庐坟前,但在心里对先人的追念怀想却是认真的。我忽然想:如果国家对于官员有这样一套守孝制度,父母之丧给予较长假期,令其去官休整,回乡静养,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前些天回乡,见到一个同学,一位高级工程师。他工作在外地,父母亲下世之后,一个人回到故里一年多没有离开,而且看样子也没有在短时间离开的意思,走在街上胡子拉碴,行为怪异,许多人当然不理解。

他在家乡天天干什么?原来干了好多事情,而且都是大事情。这个同学交际甚广,号召力也不差。给家乡中学募集了一笔扶助贫困学生基金,每年大概可以扶助十多个贫困学生,是一件大事;帮助修改完善新建中学设计,把本来要拆掉的长城烽火台保护下来成为校园一景,是另一件大事;游走乡间的时候,发现一座辽代砖塔,再募集资金维修保护,又是一桩大工程。

一个普通知识分子,没名没利,这样行事有多少精神追求不去管他,他能恪守古礼,守孝如仪,并且给家乡办成了几件事情。如果是政府官员,国家给予守丧假期,不去限制他给家乡办好事,他们反哺还报乡间的能力更强、作用也会更大。

张:以我们的工作性质行业特点,接触县团地师级别乃至省部级官员的机会很多。无论酒席应酬还是简单交谈,平心而论,我们的官员本质都那么坏吗?中国的问题,他们也同样看得很清。乃至具体为官者,对体制弊病的认知更为深刻入骨。体制病、结构病,都是明摆着的。除了少数利益集团中坚分子,我相信多数官员干部对政治体制改革都是拥护赞成的。

就以孝道而言,就以我们所说的传统古礼而言,符合国情、顺应人心,官员们凭什么要反对它?而几十年来的状况令人极为遗憾。我们许多官员的道德水准为官为人表现,都在古代封建官员之下。而他们的表现,又实在不是他们多数人愿意表现的,这真是极为怪异的怪圈、不是幽默的幽默。

中国的现状,乡野的现状,恰恰是无官一身轻不受体制过分约束的读书人和老百姓,在坚守华夏文明、在人自为战捍卫民族文化传统。

鲁:是啊,莫说张老师,便是我,生于“文革”时代、受的革命教育,尚且多多得益于华夏古礼的浸染陶冶,念兹在兹。

——红崖底是那样一个景色秀美的小山庄,在我所目击的山村里,倒还不很破败。不知这些年来,除了你们父子,还有没有别人回馈桑梓?

张:难得你夸赞我们小小的红崖底。许是你去的时候正当夏令,山野一片青翠,或就赏心悦目起来。张沛、张源、张溥,原先对于我的老家,只是一个籍贯上的概念,没有感情联系,那地方对他们几乎就是“别处”。当他们问起病中的老太爷如何看待老家红崖底,发问的本心是觉得那地方不怎样、没什么,谁知老太爷让我扶着坐起来,兴致勃勃地赞叹:咱们红崖底,那就是一个小北京哪!而且随口引用了《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景致,“山不高而秀丽、地不广而平原”,等等如何,滔滔不绝。个中情怀,谁能体察?孩子们颇是不以为然,乃至几乎笑出声来。直到在爷爷奶奶丧中,我带领他们从头履践过了“三年之丧”的古礼程序,他们才对爷爷奶奶的埋骨之所红崖底产生了深重的情感。包括张溥,都写出了那样发自肺腑的纪念文章。

他们的爷爷病故时,山沟里三个庄子早已支撑不起三所小学了,沟里张家庄、田家庄的学生都集中来红崖底跑校走读。有此项目话头,村干部们于是出访北京太原,希望得到走外人员一点赞助,说是要新建一所小学。据我所知,凡在外做事的老乡,都多少不等捐出些钱来。其中,我们一家,包括张沛张源,捐助现金最多。一个在北京军区当团长的,让人拉回几十个课桌。

其时,最爱讲怪话的李山在一旁冒凉腔:捐助他们哩?还怕狗日的们没有摩托车骑吗?村干部们是否就一定会贪污吃喝了那些捐助,不得而知。李山的怪话只是反映出一种现状:不是乡村社会固有的民间社团来张罗公益事业,村级政权早已丧失掉民众的拥戴信任。而眼下的情况是:由于生员骤减,红崖底的小学也立不住了。谁家有学龄孩子要读书,还得集中到更大的村里去,连带的问题也来了,家长们不得不搬家租房,一并去陪读。照这样下去,红崖底彻底破败,恐怕也是迟早的事情。这样的状况,极为伤害人的感情,我们将没有了故乡,想一想都惨然。

最新的国家经济发展方向,说是要大力发展中国城镇化。城镇的出现,该是顺应经济生产、商品流通,自然形成的趋势。走西口,可以说在同时“走出来”若干著名城镇。但不管三七二十一,刻意要限时达到完成中国的城镇化比率,大概会有不好的效果。

——也许,你说的是对的:故乡,是祖先们带领我们流浪的最后一站。作为读书人,也许我们在流浪中能够背负的,只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传承。

祭奠周期

鲁:张老师说的是。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我也宁愿相信,只要文化传承不绝,中国道统就不会断绝。

过七、百日、周年,进而守孝三年,周期递变加长,而乡间礼仪,祭祖活动几乎要伴随一个人终身。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因。就拿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说,我在十二岁那一年开始下河里挑水,家中日常饮用洗涮用水供应,从此就由我来承担。也是十二岁,年节里祭祀我就跟定父亲一起来完成,父亲摆供上香,我撅个屁股有模有样磕头,后来,两个弟弟也参加进来,三颗小秃头,磕头如捣蒜。礼仪禁忌,便这样潜移默化,浸染于无形。

我们家乡,过年除夕守岁之前要上坟祭祖。年节饭,每吃一盘,都要先夹一筷子单放在一只碗里,等吃完也就积攒下满满一碗。吃过中饭,写封包,封包实以冥钱,封包要将口子张开,正面写:

孝子某人携孝孙某某某某叩焚冥钱纸一包

奉祀

先考(妣)某公某某某氏孺人壹位(贰)位之墓前

年月日

背面,再写一“封”字,再画一圆圈。

封包往往要写若干份,分别奉祀父辈、祖辈甚至更远。

然后担杖箩头,里面放炭、柴、炮等一应祭祖用品出门。到坟地边上,先扫净墓边杂物,垒火塔,点燃,摆供,备酒,上香,焚燃冥币,灰烬乘微风扬起,然后磕首,放炮。礼仪完毕,不急收拾回家,须待香火燃尽,火塔上炭火煨到炽红,陪先人说说话。若生前喜烟好酒的,年夜饭之外,还要点上一根烟摆在墓前石桌上。香火燃尽,才可以将供品往周边“泼散”,招待游魂,再将酒水一点点向坟堆奠酹一圈。等一切结束,担起担子回到家里,也该下年夜的饺子了。

如此郑重的祭礼,是一个祭祀祖宗的开端,开端放在岁杪,而不是岁首。此后,清明要扫墓,逢闰月年可整坟立碑;七月十五盂兰盆会;八月十五中秋节;“七月流火”实为夏历九月授衣,十月初一要送寒衣,除此之外,尚有逝者生辰冥诞之日,祭祀活动贯穿一年四季,这是更长周期的祀祭。

如此繁复而密集的祭祀活动,这样的文化实在是渗透到中国人的骨血里了。我刚调到太原,开始不敢举动这些祭礼,后来发现,逢到这些节日,连城管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网开一面,繁华的十字路口,到处都是烧纸祭祀的人。这个时候,忽然感到由水泥钢筋构成的冰冷城市,其实也透出了浓浓的人间温情。

从这个意义上,追思祖先,是中国人一生的一个重要构成。从屈原“帝高阳之苗裔,生吾曰修能”,到中国民间六百年不绝的咏叹“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其实不独意味着历史,更是深刻的中国式内省与自我约束的精神体现。身处乡土,逢年过节,要到祖先安息的坟茔祭祀;身居都市,佳节思亲,要向家乡方向遥祭,如果没有了这一套程序,所谓年所谓节还是完整的吗?

咱们对谈乡间丧葬礼仪,到这里差不多该结束了。但是,丧葬礼仪最后的物化象征,是坟茔,没有这样的事物,所有礼仪将失去附丽。事实上,几十年以来于此在争论也最多。

同类推荐
  •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是著名作者张雅文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在《四万:四百万的牵挂》这篇报告文学里,她讴歌了著名心外科专家刘晓程用精湛的医技拯救着人类的生命,用圣洁的心灵净化着社会人群的精神境界。
  • 我爱天下一切狗+心安即是归处(套装共2册,樊登推荐 季羡林散文集)

    我爱天下一切狗+心安即是归处(套装共2册,樊登推荐 季羡林散文集)

    《我爱天下一切狗》本书精选季羡林散文中最深情的42篇文章,“我爱天下一切狗”实际上传达他爱天下一切有情众生。一篇篇触动人心的文章,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多情且深情的季羡林。行走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无力和哀凉的时刻,我们能做的,唯有用满满的爱来对待生命里所有的遇见。《心安即是归处》季羡林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满怀天真,执着自己的执着,安于当下。是世界上仅有的精通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同时又用质朴的文字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 精品文学书系: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

    精品文学书系: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

    对中学生来说,选择好读书种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今中外的图书浩如烟海,如何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如何选择那些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读物,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加自己思想的深度,是每个处于这一阶段的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李超主编的《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正是帮助您解决这一难题,为您指明了一条简捷的途径
  • 桃花开

    桃花开

    《桃花开》是资深文艺女青年黄爱东西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书中大量展现了黄爱东西对逝去年华的追忆和讨论,也有对娱乐、对美、对吃、对电影、甚至小物件的见解与认知,任性而温暖的文字里,满满的都是作者对过去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很有生活情趣。文艺青年黄爱东西的青春回忆手册,将悄然触动你的心。
  •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多元化发展,不能一味地以欧洲为中心,就像我们评论一个作家是否伟大时,不能以他是否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准一样,西方殖民主义者硬说黑非洲没有历史、没有文化,企图轻轻一笔,把非洲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勾销掉,这当然是痴心妄想。由俞灏东、杨秀琴、俞任远合理变化组的《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辑录了非洲大陆上最富盛名的文学家的作品并加以评析,为你娓娓道来非洲大陆的文明历程。《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一套五册,并向全国各高校内部发行。
热门推荐
  • 闪婚蜜爱:总裁的心尖宝贝

    闪婚蜜爱:总裁的心尖宝贝

    成人那天晚上,怀上男人的孩子,小三上位,逼死母亲。为了自家公司的何紫曦被迫商业联姻,对方竟然是强上自己的男人,喜欢多年的男友漠然离开,奔向同父异母的姐姐,她该何去何从?她会向命运屈服任由自己被老公蹂躏当做生孩子的机器吗?当然不,何紫曦从来只不信命,只相信人定胜天!!!最终经过华丽的蜕变,爱情事业双丰收。
  • 影子录

    影子录

    我写我的,你看你的;我无欲无求,你也不必认真
  • 偏执男友爱撒娇

    偏执男友爱撒娇

    “桑桑,不要…不要离开我”“我什么都会”“求你了…不要走”
  • 重生之重生有毒

    重生之重生有毒

    她,不过就是一个农家女,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在家不受宠,胆小如鼠,却被绝美王爷看中,进了王爷府当了王妃........
  • 坏蛋是怎么变成的

    坏蛋是怎么变成的

    年少轻狂的岁月最让人怀念……早早辍学的我,过早的进入到了这个社会,青春的热血,兄弟的情义,懵懂的恋情,在莽撞与理智之中,我在成长。
  • 萌软甜:腹黑老师爱上我

    萌软甜:腹黑老师爱上我

    “党琪我要吃麻辣烫!”“党琪我要吃辣条!”“党琪我要吃火锅!”党琪无奈的笑着看顾泽无理取闹,顺便把他吃干抹净了再看他无理取闹。“吃这些辣的,我的性福生活怎么办,泽宝宝~”
  • 当大明遇上大清

    当大明遇上大清

    本书全面再现1618-1644年发生在大明与大清(后金)之间的战争,带你重回明清鼎革之际,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揭开被刻意隐藏的战争真相。战争从偷袭抚顺开始,努尔哈赤有着狐狸般的狡猾,也有狼的凶狠。他喜欢不宣而战、里应外合,常常能集中兵力以多胜少。对迅速崛起的后金,明朝起初不以为意,而他们显然低估了对手。从抚顺到萨尔浒,从沈阳、辽阳再到广宁,努尔哈赤一次次得胜。而萨尔浒之战的教训,也让明朝重新认识了敌人,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宁远大捷到宁锦大战,以坚城大炮成功压制后金铁骑。以锦州、宁远、山海关为支撑点的关宁锦防线,成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人难以逾越的坚城堡垒。明清两军对抗十余年后,决战时刻终于到来。明朝派出最强阵容,洪承畴为主帅,明军在辽东的主力关宁铁骑以及九边重镇精锐尽数出战。清军也尽起倾国之兵,重病缠身的皇太极更亲自到前线指挥。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决战。双方拼尽全力,明军虽元气大伤,但仍有反攻的实力。可是,来自明朝内部的农民军却摧垮了这个帝国。明清战争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收场。尽管明朝与清廷的战争直到1662年才正式结束,但这场战争结局,却仍深深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当大明遇上大清,是火器与弓箭的对抗,农耕文明与渔猎民族的碰撞。一衰与一兴之间,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历史并不那么简单。
  • 盛夏虐情

    盛夏虐情

    爱为如何,又是什么?本为两小无猜,可耐何,爱本是错。他不怪,你又何怨?复仇却沉沦,爱你不悔,此生只为你,接受可好?为何陌路天涯?为何擦肩而过?我爱你,愿与共为!
  • 横冲

    横冲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叫八戒?”“因为八戒最像人”“那悟空在哪?”“在心里”“能行吗?”“该戒的都戒了,就能行。”这是一部男人的成长史。
  • 浴火重生:逆天大小姐

    浴火重生:逆天大小姐

    被所爱之人背叛,战友因她而死......毁了自己,同样也毁了自己曾经的爱人,以为会从此魂飞魄灭,可,谁来告诉她!她特么这是穿越了么?好吧,穿越就穿越了,但还好她在现代就经常看穿越小说,还都不过你们这群鸟人么?好不容易建立了威望,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圣地,可为什么有些人还是不会放过她!好!为了我的朋友,亲人,我就跟你们拼一拼!就不信了,我一个现代人都不过你们这些鸟人!可是,冥冥之中,好像是有一双手在操控着,没想到,幕后黑手竟然会是!咳咳,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