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219800000011

第11章 平起平坐

算账的时候到了。

北京保卫战结束后,崇祯帝开始处理袁崇焕。

飞黄腾达时,到处都是兄弟。落难时,才能真正看出人情冷暖。

当年一炮送走努尔哈赤,威震辽东人人都争相巴结的袁崇焕现在落难了。

大难临头各自飞,到处都是看热闹的人,他们都拼命把自己和这位曾经大名鼎鼎的袁督师的关系撇的远远的,生怕被连累。

这样的人还是好的,最可恨的是那些落井下石的人。这样的人是十足的小人。

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一连几次上书崇祯帝,所上书的内容无非都是些袁崇焕罪大恶极,袁崇焕非杀不可的话而已。

因为袁督师之前的社会地位让他们红了眼,现在逮着机会,赶紧上去乱咬人。

当然,无论社会怎么黑暗,总是有正直的人在那里。他们知道袁崇焕的冤情,他们终日奔走为袁督师伸冤。有人走遍大明十三省为袁督师伸冤,有人甚至愿用全家十几口人的性命换袁督师的一条性命。

不过这些努力还是没能留住袁崇焕。

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袁崇焕被处磔刑,千刀万剐。

一个人做官做到这么大,家产应该是有点的。朝廷派人去抄袁崇焕的家,哪怕是只抄出一箱白银,也要狠狠地治他的罪。

不过这些人失望了。

抄完家之后,给袁崇焕抄家的官员向朝廷汇报结果只有四个字。

家无余财。

即使是这样袁崇焕还是难逃一死。

袁督师被推向刑场,推向刑场的过程,他双目紧闭,没有喊一声冤。虽然袁崇焕很冤,后来有许多人都觉得他很冤,认为他受了千古奇冤,但是袁崇焕没有喊冤。他不好意思。

为什么?就因为当初他当着崇祯皇帝的面立的誓言。

“五年之后,若是不能平定辽东,我就先斩赵率教、祖大寿和何可纲三人,然后我再到北京领死。”

当初的誓言说的雄心壮志,可现实却是他刚到辽东什么事儿还没干,什么作为还没有,就私自把原本阻挡皇太极的毛文龙给杀了,替皇太极拔掉了一根眼中钉、肉中刺。

袁崇焕觉得他这是替朝廷除掉了一个隐患,崇祯皇帝应该很高兴。不过真实情况是,崇祯皇帝很愤怒,皇太极很高兴。

然后,袁崇焕每天在辽东除了要军饷就是要军饷,没别的事儿了,土地没收回来一寸,军饷要了一大堆。过了一年,收复辽东还是毫无指望,反而让皇太极打到家门口了。

然后,赵率教被送到前线战死。这位袁崇焕所保举的最能打仗的人,没有等到五年平定辽东,也没有死在袁崇焕的刀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成了炮灰。

赵率教一死,袁崇焕心里就觉得太不是滋味儿了。当初的承诺基本上算作胡说八道了,崇祯空欢喜一场,以崇祯的脾气下一个倒霉的就该是袁崇焕了。

所以虽然事实上袁崇焕并没有通敌,虽然他很冤,但直到临死的最后一刻袁崇焕的嘴里没说出一个冤字。

被同行官员落井下石还不是最难过的事情,最让人心痛的是百姓对袁大人都非常痛恨,大家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我们不能怨老百姓,他们并不知道真实情况。袁崇焕跟在皇太极后面绕圈子,当然也有人说皇太极跟在袁崇焕后面绕圈子,反正就是两个人两只军队互相绕圈子。老百姓又不是袁崇焕肚子里的蛔虫,他们怎么知道袁崇焕的真实想法。

难道袁崇焕能跑到老百姓面前告诉他们,:“你们别误会哈,我可不是和皇太极玩,我是想把他勾引到一座城下,然后我在城里用炮轰他。”

袁崇焕不可能这样做,所以大多数老百姓也不知道袁督师的真实想法。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皇太极和袁崇焕两人一直在绕圈圈不打仗,他们唯一的信息接收渠道就是听别人说,听当官的转达,特别是那些说话不吝惜唾沫星子的言官。

舆论的力量是伟大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袁督师被塑造成这样的形象:通敌、卖国、汉奸。大家一致认为,不认路的皇太极之所以能打到北京城下,全都是袁崇焕充当走狗给带的路。

一想到皇太极攻破城池之后就要屠城,就要烧杀抢掠,大家能不恨袁崇焕吗?所以当听说袁崇焕要被行刑的时候,大家都很解气。这个消息真是大快人心,大家都要争着吃袁崇焕的肉。

简直比窦娥还冤啊,正因为某些人的刻意宣传,百姓都以为袁崇焕通敌卖国。行刑的时候,袁崇焕拼命守边疆所保护的老百姓对他唾骂不止。

袁督师在辽东拼命杀敌保护你们,你们不知道他的忠心吗?

不知道,舆论已经让普通老百姓分不清黑白了。

百姓用银钱卖袁崇焕的肉一块,如手指般大小。买来不是用来做纪念的而是用来吃的,吃之前必定先对着肉骂袁崇焕一顿。

没过多久,袁崇焕的肉就被卖得干干净净。

即使死的时候被这样对待,袁崇焕依然不改变他的志向。

纵使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袁崇焕临死时想的还是守卫辽东,守卫国家。他临死前留下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一代名将就此身亡。

袁崇焕死了,他死的时候没有功名没有荣耀,只有身后的一片骂名。但是他不后悔,他的忠魂依旧守卫在辽东。

崇祯皇帝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杀袁崇焕的,他这样做说到底是为了自己皇权的巩固。但是在国家处于危急时刻,杀掉忠臣猛将,这无异于自毁长城。

《明史》: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千里奔袭北京的胜利,皇太极在后金国中的威望迅速提升。他仿照明朝,建立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长官全部由皇太极信任的贝勒担任,后金政权向着封建化的方向又前近了一步。

努尔哈赤刚建立金国的时候,金国就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奴隶制是比封建制更为落后的一种制度。制度的落后自然也会造成国家的落后,皇太极从他的老爹手里接过来奴隶制国家之后,他一直都在向着更高的文明迈进,向着明朝的封建文明迈进。

在我们刚开始讲皇太极的时候,我们就说过,他是一朵奇葩。他和他的爸爸努尔哈赤不一样,和他周围的兄弟大臣们也不一样。

在当时的后金国内,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包括努尔哈赤在内,有很多人很不愿意吸取中原的文化,不愿意接受汉人。

不愿意向先进文化学习只能导致更大的麻烦。

这也就是为什么努尔哈赤到了他统治的后期,反抗起义层出不穷,努尔哈赤像个疯子一样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可是收效甚微。

可是从皇太极开始,情况改变了,皇太极努力想融入儒家文化传统,努力学习明朝的规章制度,他正引导女真人进行大范围的汉化(当然不是全面汉化)。

虽然这个过程他周围大多数人不满意,但好在皇太极是老大,他坚持下来了。

这条道学习的道路艰难而又漫长,虽然很多人反对,但是后来皇太极的继承者,多尔衮,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坚定的走了下来。

尤其是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将儒家文化推向了又一个高峰,不但影响了本国,还深深影响了周围国家,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圈子。

不过后来在乾隆朝晚期,从西方传来了另一种新奇的文明。此时国家安定,天下太平,再也没有皇太极时期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学习的脚步停止了,发展的脚步也停止了。

皇太极不会想到后代的学习能力这么差,他现在正在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感到高兴。

他正领着女真族一步一步从落后向着明朝先进的文明靠近。

袁崇焕没了,明朝此时不得不重新启用年迈的孙承宗接管袁崇焕之前的工作,让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再次管理辽东防务。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孙承宗很快收复了让皇太极占领的永平和遵化等四座城池,稳定了京师地区的局势。

祖大寿保卫完北京后,继续回到山海关外守锦州城。

锦州城是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的先锋城镇,它直接面临后金。当然锦州城外还有两个屏障,大小凌河。

为了加固锦州城的防卫,孙承宗让祖大寿在大凌河附近修建一座大凌河城,以此来作为锦州的屏障。

祖大寿不辱使命,他带官兵和役夫共约三万人,开始了大凌河城的修建。

大凌河城一旦修好,锦州城就有了屏障就更不容易夺取了。皇太极当然不能让他把大凌河城修好。

天聪五年,皇太极带领八旗大军把还没修建好的大凌河城给围了起来。

被围的这些人中,老大是祖大寿,老二是何可纲。赵率教已经战死,这两人正是当初袁崇焕保举的三人中除了赵率教以外剩下的那两个。

皇太极这几年的仗不是白打的,他总结了许多经验。要是直接攻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就算最后打下城池,自己也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皇太极想了一个花费代价小的方法:他让人围着城池挖了一道道壕沟,他也不着急攻城,就是让人围着城池。

既然城外的人进不去,那么城里的人也别想出来。

围城!这才是真正的围城。

城外的人皇太极能天天给送补给送温暖,城里的人可没这待遇。皇太极在城外面守着,明军的补给送不进去。城里的粮食吃一点就少一点,最后祖大寿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饿死。

面对着打,打不过;跑,跑不了的局面,祖大寿跟何可纲的局面是非常尴尬的。

皇太极一边劝祖大寿投降,一边等着明朝的援军。他的计策是围城打援。

就在这儿围着城池,只要来援军我就把援军吃掉。这样既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又可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前来救援的吴襄(吴三桂的父亲)等人,多次被皇太极打败。

这个吴襄做官做到总兵,也是一名高级将领。他的老婆是祖大寿的妹妹,因此和祖大寿算是亲戚。

这么论亲戚的话,后来威震天下的平西王吴三桂还得管祖大寿叫一声舅舅。

就算是看在自己老婆的面子上,吴襄也要全力救援祖大寿。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没能打过皇太极。

明朝派去支援祖大寿的军队,来一个跑一个,全部让皇太极打垮了。祖大寿看着一支支援军都在城外被皇太极给打走了,他心里很着急。能不着急吗?再这么下去喝西北风?

祖大寿和他的副将何可纲领着士兵在城里艰难度日。

袁崇焕没有看走眼,祖大寿和副将何可纲都是响当当的汉子,他们在城里宁死不降,就这样一直被围困了九十多天。

皇太极把大凌河城围得死死的,连只兔子都进不去。

别的先不说,粮食可是越吃越少啊。这么多人,都张着嘴要吃饭,一顿不吃就饿得慌。粮食吃完,就开始杀马。马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最后迫不得已出现了最恐怖的事情,人吃人。

要是晚上独自一人跑出去方便,可能人就回不来了。

可能别人把他拖到角落里偷偷吃了。

大凌河城成为了恐怖之城,里面人心惶惶,生怕自己哪天一不小心就被吃了。

祖大寿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还是苦苦坚守了这么多天,现在实在是感觉前路一片迷茫,不知如何是好。现在山穷水尽,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眼下似乎除了投降,没有别的选项可供选择了。因为再过几天,人都不够吃了。

他决定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说不定还有机会重新回到明朝。

祖大寿要投降,何可纲是个直肠子,他第一个表示不同意,“滚犊子,老子宁愿饿死,也决不投降!”

祖大寿知道何可纲这个人认死理,就是一头倔驴,只要是他决定的事无论如何也不会中途改变。要让他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人投降,简直是门都没有。

既然何可纲死活不降,祖大寿决定不要他了。

“袁督师没来得及杀你,我送你去见他!”

祖大寿让人把何可纲绑着抬到了城楼上,当着后金将领的面把何可纲一刀给杀了,以此来表明自己投降的决心。

何可纲临死前面不改色,不说一句话。最后含笑而死。

何可纲一倒下,周围的人一哄而上,城里饥饿的人争着抢何可纲的肉吃。

何可纲死了,祖大寿投降。但是祖大寿还有别的心思。这小子不像何可纲那样耿直,他的花花肠子不少。

祖大寿对皇太极说,“我空着两个爪子来投降怪不好意思的。其实我是带着礼物来的,只是大汗您现在暂时看不到而已。”

“哦?什么礼物?”皇太极忙问。

祖大寿回答说,“我有一计,可帮助大汗夺取锦州城。”

皇太极忙问,“什么计策,说给我听听。”

祖大寿说,“除了我们这些人外,没人知道我投降。不如我佯装突围出去,回到锦州城后,我们以炮声作为信号,三天后我一发炮,您听到炮声就开始攻城。我和您里应外合,锦州城唾手可得。”

刚投降就想要回去,把皇太极当傻子耍呢!

还没等皇太极发话,皇太极手下的将领就说,“那不行,要是让这小子跑了,不回来怎么办。”

皇太极还真就傻了,他没有拒绝,并对手下的人说,“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最终让孟获心服口服。祖将军要是真心归附我,他是不会骗我的,要是他不真心,留着也没用。”

就这样,刚到手的祖大寿又被放了。

祖大寿装作突围,回到锦州城。戏演得很好,大家都不知道他刚刚投降了,都以为他是突围逃出来的,朝廷也没有治他的罪。

不过祖大寿好像忘了他对皇太极的承诺,一连好几天,祖大寿都没有打出去一发炮弹。

看样子他是变卦了,不准备投降了。

虽然祖大寿回来了,但他还有很多兄弟在皇太极那里。

原来皇太极进入大凌河城后,城里的士兵都饿得走不动路了。皇太极要展示自己的菩萨心肠,以德服人,于是给他们分了点粮食,把他们的命救了过来。

祖大寿突围带走一部分人,还有很多人没有突围,仍然留在锦州城里做人质。

虽然自己脱离虎口,但祖大寿心里还是惦记着那些兄弟。

祖大寿给皇太极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来到锦州,发现情形很复杂,不适合里应外合,等到时机合适,再帮助将军您。希望将军能够善待大凌河中的投降士兵。”

虽然皇太极能忍,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皇太极,其他人忍不了。

皇太极的手下对祖大寿这种两面派的行为气得咬牙切齿,他们请求皇太极对大凌河城进行屠城,以此来报复祖大寿。

但皇太极毕竟不是没有理智的人。皇太极说,祖大寿一心为自己的主人,这没有过错,城中百姓也没有错,不应该屠城。

相对那些残忍的贝勒大臣,皇太极算是比较温和的。

大凌河城没有建成,双方又进入对峙状态。

皇太极仿照明朝官吏制度建立六部后,让他的弟弟多尔衮掌管吏部。

掌管吏部,这是个好位置。按猪八戒的话说,这可是一份美差啊。

吏部主要负责官员的任免,官员的升迁任免都是吏部说了算。吏部因此也被称为六部之首。老百姓都怕当官的,当官的也不是没人管,吏部就是专门管这些当官的部门,当然威风。

皇太极重用多尔衮,除了他和多尔衮更亲密外,更与多尔衮本人的能力分不开。

皇太极已经敏锐的察觉到,将来平定天下离不开多尔衮。因为他的众多兄弟中,其他人的格局都太小了,让他们领兵打仗还可以,但说到平定天下、安邦治国只有自己和多尔衮才有这个才能。

天聪三年,在袭击北京的战争中,多尔衮虽然只有十八岁但颇有战功。这次的大凌河之战,多尔衮亲自冒着炮火,冲锋在前,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后这位弟弟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天聪九年,皇太极正式下达命令,把原来的女真改为满洲,从此以后族名为满洲。

这一年,多尔衮带兵征讨林丹汗的残余部落。(林丹汗虽死,但他的残余势力依然存在)

这次进军非常顺利,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先后投降。察哈尔部投降,漠南蒙古归降后金。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察哈尔部一直是八旗铁骑的得力助手,他们的故事在本书中还没有结束我们以后还要接着讲。因为额哲死后将他的察哈尔王爵传给了他的弟弟阿布奈,虽然额哲老实了,但后来阿布奈尤其是阿布奈的儿子很不老实。

额哲投降后,为了表达投降的诚意,还特地送了一件贵重的礼物,足以能让皇太极和多尔衮乐上天的礼物。

他将丢失已久的传国玉玺献给多尔衮。

这块玉玺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当年学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讲的就是这块玉。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灭掉赵国后,得到这块玉。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这块玉制成传国玉玺,并刻上“奉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此后这块玉玺就成了皇权的象征,代代相传,有很多人为这块玉争得头破血流。

不过这块玉在历史长河中多次消失,又多次出现,最后也弄不清是不是原来的那块玉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元朝皇帝带着传国玉玺跑到了大漠。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深入漠北,征剿元朝残余势力,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传国玉玺,但是一直没找到。

现在这块传说的玉玺又出现了。(新出现的这块玉就一直流传下来。到乾隆朝时,乾隆帝经过鉴定,这块玉是假的。后来清朝灭亡,几年后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这块玉又不见踪影)

林丹汗的儿子献出玉玺,多尔衮很高兴,立马将玉玺献给皇太极。

皇太极当然更高兴,他没想到,这次出征竟然会有这样的收获。他认为,这可能就是天意。他在心里默默将自己的身份抬高许多,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当皇帝。

此时,皇太极掌管的后金已经比努尔哈赤时期强盛了许多。领土不断扩大,对朝鲜作战取得胜利,蒙古基本臣服。

虽然宁锦防线还没有突破,但是多次从其他关口进入明军防区,并对明朝的征战都取得了胜利。最关键的是,努尔哈赤时紧张的民族矛盾此时已经基本缓解,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大超出努尔哈赤时的金国。

皇太极对三大贝勒也通过降职圈禁等各种手段进行处理,现在他真的是说一不二,没人敢挑战他的权威。

贝勒旗主们还有范文程等大臣,纷纷劝皇太极做皇帝。皇太极之前可不是皇帝,他是后金的大汗,天聪汗。

在做皇帝之前皇太极还是扭扭捏捏不情愿的样子,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他好像很不情愿似的同意了。毕竟这些程序该走的还是要走一走的。

天聪十年,皇太极在沈阳称皇帝,并给沈阳起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盛京。改国号为“清”,同时将年号改为“崇德”,以表示自己要施行德政,爱护百姓。

之前的国号叫金,之前一直在打基础做铺垫,清朝这时才刚刚开始。学习明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一切才刚刚开始,许多政策法规都是由范文程制定的,不愧是皇太极的智囊。

之前努尔哈赤不过是要和明朝争夺在辽东的统治权,现在皇太极的目标是要争夺全国的统治权。提到金,人们就很自然想到岳飞抗金,改国号为清可以淡化人们的仇恨。

另一方面,后金之前不过是明朝东北边境的一个小国,皇太极改国号实际上是向明朝表明,我大清与大明是并立的,没有谁统治谁之说。既然明朝可以定鼎中原,清朝也一样可以。皇太极的这一步棋,意义深远。他为他的继承者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与大明朝争夺天下。

皇太极刚继承汗位时,第一次军事行动是征朝鲜。皇太极现在当了皇帝,第一次军事行动又是征朝鲜。

第一次是二贝勒阿敏带兵征服朝鲜,金国与朝鲜签订兄弟之盟。

但是这次征战并不彻底,朝鲜仍然与明朝保持密切联系。后金针对明朝的历次军事行动,朝鲜非但不帮忙还在后面捣鬼。

朝鲜对后金说,不错,我们是和你们定了条约。不过我与你们是兄弟之盟,但与明朝却是君臣之盟,哪有臣子攻打自己君主的道理?

一听这话皇太极生气了,“合着上次教训得还不够,你们没觉着疼呗。”

同类推荐
  • 血漫旌残

    血漫旌残

    (架空历史,除了明朝的几个大事件之外,大多与正实历史不同,只是小说,别过于较真。)
  • 说说开元之治那些事儿

    说说开元之治那些事儿

    本书借助于历史典籍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几个方面,将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再现出来,并在文中将其细化讲解,让广大读者对开元时期的盛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龙城上将

    龙城上将

    汉家儿郎魂穿异世,开局家破人失踪。百万胡寇,兵临城下,牧马燕州,虎视大炎。皇城之内,争权夺利,群雄逐鹿,争霸中原。这是奸贼弄权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 疯狂小衙役

    疯狂小衙役

    梦回北宋,袁方作为一介小衙役混在官场的传奇之路~
  • 大清王朝2

    大清王朝2

    北京的紫禁城,以其金碧耀眼的宫殿式建筑和九十余万件珍贵文物而著称于世。清朝有10位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统治生涯。268年的清王朝,给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景象和挥之不去的惆怅。
热门推荐
  • 九锥十二魂

    九锥十二魂

    第一章Kris成为吴亦凡练习室里,十二个少年随着音乐不断的变换舞步,一曲终了,十二个少年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浸湿。每个人都瘫坐在地板上,这时TAO看着一个人坐在角落的男孩开口说:“哥,你真的要走了吗?”角落的Kris抬头看着TAO露出了笑容说:“是啊,终于要离开这个……地方了。”
  • 腹黑王爷:绝宠小毒妃

    腹黑王爷:绝宠小毒妃

    她是21世纪王牌第一杀手,能治百病、能与动植物交流、能制作百毒和用毒,杀人也是顶级,还是一个神偷,却意外穿越到懦弱、胆怯的将军府苏家大小姐身上。哼,说她是废柴?什么也不能修炼?呵呵,看她如何逆天修炼,变成天才,虐继妹,气继母,收复强大的萌宠。却被一纸赐婚给腹黑、扮猪吃虎的妖孽王爷,“苏陌樱,你给本王过来!”“你想干嘛?喂,你的手放哪呢?你不是脑子被烧坏了吗?怎么还能干这种事?”“爱妃,谁说脑子烧坏了就不能干了?”
  • 魂系异处之情归何处

    魂系异处之情归何处

    东离公主的身份,天下第一谷——罗刹谷谷的亲传弟子。天生患有寒症,从小被父皇母后宠着,八岁被罗刹谷谷主选中为关门弟子,从此被亲皇兄、西熙国太子西门铭哲、南邪太子南宫不凡、还有四城城主的千金宠着。她是最小的师妹,被宠是应该的!宠她的师兄姐们都是谷主的弟子,而她不是。她的师傅是谷主的师妹,一身当中只收了她一个弟子。罗刹谷可以说是她师傅的,因为师傅嫁给了谷主,罗刹谷就成了现在谷主的。她可以说是武学奇才,五年不到就把谷主谷主夫人一身的武功学会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武艺十八般无一不精。因寒气的原因,她学会了医术。
  • 综漫之成神全能系统

    综漫之成神全能系统

    顾莫言意外填上了异界轮回通知单,获得系统,穿梭于各个动漫世界,完成自己的理想。死神,火影,刀剑神域,噬血狂袭,终结的炽天使……
  • 超级农庄

    超级农庄

    一次上山的意外,让他遇见了大自然的宠儿小精灵,菲洛……陈子路的生活从小精灵的出现有了天大的变化,种植,养殖,农庄……不再是梦。建立超级农庄,种田也逍遥,谁说种田就不能逆袭,请看超级农庄。
  • 神魔二魂

    神魔二魂

    天地万物都有神魔二魂、神魂代表光明,魔魂代表邪恶。一个人的好与坏取决于神魔二魂的多于少,当一个的神魔二魂平衡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一念为神魔,风云全由我!!!
  • 探索保护者

    探索保护者

    新书《神之颓废者》已经上传,请朋友们去看看啊!书号:1549902本书已经与起点签约,绝不会太监,请朋友们放心收藏啊!【本书是正宗的YY小说,虽然水平有限,也希望能表达出一点内涵,喜欢的朋友请进!】一个极品公子成为了僵尸之身,拥有了强大的力量,请看他如何以金钱、权力和力量征服摧毁所有敌人!抱得许多美人归!一个人在僵尸的世界里,他是如何活下去的?一个人在人类的世界里,他是如何活下去的?一个人在诡异的世界里,他是如何活下去的?他是史无前例的僵尸王,他是富有霸道的公子哥,他是以强胜强的强者,他是无与伦比的探索保护者。在威霸中尽显温柔!在猎艳中无边美色,在战斗中享受乐趣!在孤独中品尝寂寞!在传奇中创造神奇!喜欢本书的朋友请加QQ群:64670476(感谢3604867朋友提供)
  • 月生和欣宇

    月生和欣宇

    神魔大战后,欣宇入轮回,月生随之去,欲寻欣宇回,人间再相遇,能否度余生?
  • 修仙天山

    修仙天山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盘古炼斧,开天辟地,神斧化器,散落人间,心善之人,皆入正道,斩妖修仙,心恶之人,栖息魔道,唤醒魔神,天下混沌,神器聚一体,再次化斧,封魔神千年,千年之后,魔道复仇,解封魔神,正魔大战,一触即发。
  • 快穿攻略之男神你太甜

    快穿攻略之男神你太甜

    【1V1甜宠双处】一觉醒来,星琳叶就得知自个从剧情引导者,变成了剧情主人公,还是顶顶悲惨的那种,我的天爷啊(╯°Д°)╯︵┻━┻系统:宿主小姐姐,请您淡定点,我们是附带了福利的(??ω??)星琳叶(冷漠脸.JPG):神马福利?系统:……(委屈巴巴.GIF)我们可以在任务途中收获美男,小姐姐,你高兴吗?公费恋爱哎(*/ω\*)星琳叶:……呵呵……系统:……尚在暗处的花美男:……******【剧情一】系统:……(好奇的眨眨眼)宿主小姐姐,你在做什么?星琳叶:(嫌弃的瞥了眼系统,一脸认真)当然是在努力读书了,准备要高考了呢!系统:可是……小姐姐,我们还没有攻略美男呢~~星琳叶(愈发认真):……急什么,等我耐耐烦烦的考完高考先,我还没有真正参加过高考,美男什么的,一边去o(?^`)o系统:Σ(☉▽☉"a【剧情二】系统:(惊恐状.JPG)宿主小姐姐,你又在做什么?星琳叶:……(一脸冷傲)修炼。系统:小姐姐……花美男还在等着我们呢……星琳叶:……慌什么,修炼要紧。系统:_(°ω°?∠)_#宿主小姐姐,你且听我说,鲜肉花美男,才是重要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