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97900000040

第40章 赫鲁晓夫访问美国(3)

那一天,赫鲁晓夫令人意外地提议要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对肩负着冷战重任的艾森豪威尔来说,无疑是呼吸到了一股新鲜空气。在撤销U-2飞机的飞行禁令时,艾森豪威尔曾告诉其幕僚,“我们正在接近一个临界点,我们必须决定,我们是要准备打一场战争,还是要防止爆发一场战争。”那次记者招待会后,在和赫脱国务卿的谈话中,他倾向于把赫鲁晓夫的访问和某种形式的峰会联系起来,会谈或许可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召开。二战期间,罗斯福和丘吉尔曾在那里举行过两次会谈。艾森豪威尔对高峰会谈怀有兴趣,这是最新的发现,这也说明,那天上午他对侦察飞行作出的决定是非常严肃的。他认为,还不值得为获取情报而冒险飞行,但是,他需要冒险来改善两国的关系,以便不再进行这些危险的侦察飞行。早在1955年他就曾尝试过举行峰会,但结果却颇令人失望。1958年夏,在伊拉克问题上,他又避开了和赫鲁晓夫的会谈,同年11月,当克里姆林宫抛出柏林问题的最后通牒时,艾森豪威尔坚决反对和苏联领导人进行任何峰会。艾森豪威尔认为,对一个美国总统来说,在最后通牒的威胁之下来和其苏联对手谈判是一件令人蒙羞的事情。但是,现在是艾森豪威尔和赫鲁晓夫举行峰会的时候了。

此后的两天里,艾森豪威尔和赫脱就邀请赫鲁晓夫访美一事进行了安排。刚好要在7月12日离开美国的科兹洛夫可以给赫鲁晓夫带去一封密信。邀请赫鲁晓夫访问的信件已拟好,但是还带有艾森豪威尔长期坚持的不单独会见赫鲁晓夫的痕迹。白宫认为正在向赫鲁晓夫发出一个有所保留的访问邀请,如果外长会议取得某种积极成果,柏林问题最后通牒被取消,那么,在赫鲁晓夫访问的同时,还会在魁北克举行一次高峰会谈。然而,国务院却怀疑,从任何方面来说,这都不是一个有保留的邀请。可以肯定的是,当赫鲁晓夫收到邀请时,他会认为,艾森豪威尔无条件地邀请他访问美国。赫鲁晓夫的一个计划最终得以实现,他要访问苏联最大的敌对国家——美国。

作为第一个邀请苏联领导人访美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并没有遭遇公众的任何反对。美国国务院资助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报纸编辑和评论员都支持这次访问。最强烈的反对来自退伍老兵团体、罗马天主教会,还有一些强硬的保守派专栏作家,他们认为这是在赞颂一个共产党国家独裁者的合法性,这么做很不合适。尽管人们赞同这次访问,但没有几个美国人会期待这次访问能取得突破。

对赫鲁晓夫来说,9月15日开始的为期15天的访问实际上就是一次作秀。最可怕的竞争对手美国将以一种和迎接其他国家元首一样盛大的场面来欢迎一位苏联领导人,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取得的一项伟大成就。赫鲁晓夫既感到自豪又有些担心。他情不自禁地想到,美国人会以某种形式来羞辱他,用他的话说就是“挑衅”。当美国国务院告诉他,艾森豪威尔总统非常欢迎他访问戴维营时,这种担心油然而生。他也担心苏联方面无法为访问做好准备。几乎每一个读过报纸的美国人或西欧国家的人都知道这显然是在为难苏联外交部。苏联驻美大使和在莫斯科的美国人都不清楚戴维营到底是什么,它在哪里。

被邀请访问一个一无所知的地方,赫鲁晓夫马上产生一种恐惧情绪,以为要访问美国的一个战俘营。“我之所以产生怀疑,一个原因是,”赫鲁晓夫后来回忆道,“我还记得,十月革命后,当第一次和资本主义世界建立联系时,一个苏联代表团应邀在一个被称为王子群岛的地方举行会谈,报纸上说流浪狗就是被送到那里处死的……我担心戴维营或许就是这样的地方,那些受到怀疑的人可能被隔离在那里。”顾问告诉他,要访问的实际上是美国总统在马里兰州的一处避暑胜地。听到此,赫鲁晓夫高兴起来。他事后的回忆还带着一丝惭愧:“这说明在某些方面我们还显得很无知。”

赫鲁晓夫想体面地飞到美国。横跨大西洋的飞行才刚刚开始,苏联的图-114涡轮螺旋桨飞机刚好是少数几种可以执行这种飞行任务的机种。1955年赫鲁晓夫参加日内瓦高峰会议时,乘坐的专机是所有与会者中最小的,经历这次尴尬后,他下令研制了这款飞机。赫鲁晓夫的那些克格勃保镖面对的难题是,这种飞机还处于试验阶段,设计上还有缺陷。1959年5月,在其首次长途飞行中,一架飞机的机身出现轻微裂缝。然而,赫鲁晓夫还是坚持乘坐这种飞机。他想让全世界知道,苏联技术世界一流。6月,科兹洛夫访美时,赫鲁晓夫就让他乘坐图-114飞往美国。现在,赫鲁晓夫自己也想这么做。

谢·赫鲁晓夫陪同父亲一同访美。后来他回忆道,就不应该给这架飞机颁发适航证。飞机的设计者图波列夫建议让他儿子来陪伴赫鲁晓夫,以此表明他很相信这款飞机。尽管赫鲁晓夫和设计师都信誓旦旦,但人们还是非常担心飞行途中出故障。果真如此,那不是中央情报局的恶作剧,而是苏联的无能。苏联海军部门向航行在大西洋上的苏联拖网渔船和货船发出指示,一旦专机摔下来,他们要注意营救代表团成员。

机上也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苏联人在机翼和机身的结合部设计了一个特殊舱位,飞行中图波列夫的工程师就待在那里。在整个飞行途中,工程师们拿着一种像听诊器一样的奇怪仪器,要仔细倾听是否有断裂的声音,还要留意一排红色和绿色的感应指示灯,它们表示飞机的其他系统是否正常。

虽然最终并没有生命危险,但这次飞行对赫鲁晓夫来说还是一件苦差事。12个小时的飞行中,除过那些嗜睡者外,飞机引擎发出的巨大噪声让所有人都难以入睡。赫鲁晓夫一直忙于阅读。当图-114专机飞越外国领空时,他也没有给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发电报,而是一直在思考将要访问的美国。

离开苏联之前,赫鲁晓夫最后一次观察了一下美国主人。7月23日副总统尼克松到达莫斯科,进行为期十天的访问。名义上是出席美国科技展览的开幕式,但是作为共和党未来的总统提名人,尼克松也渴望有一个舞台来勇敢地面对“K先生”——这是幽默的记者们给赫鲁晓夫起的名字(赫鲁晓夫的英文名字以K打头。——译者注)。赫鲁晓夫尊重尼克松,但是却一点也不喜欢后者。赫鲁晓夫认为,福斯特·杜勒斯死后,尼克松就是艾森豪威尔政府中那一派的领袖,他们阻挠艾森豪威尔和莫斯科实现缓和。对尼克松来说,赫鲁晓夫是“一个有着极大热情而又非常好斗的人”。

在莫斯科召开的美国科技展览会上,站在各自的政治立场上,这两个人在美国的厨房里展开了一场有名的辩论。尼克松谈到了美国生活的种种便利,而赫鲁晓夫则对展台上的一台电动榨汁机大加指责,从而对美国厨房的奢侈和浪费乃至美国有能力来满足其国民的需要等话题而展开了一场广泛的争论。两位政治家似乎都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然而,对尼克松副总统来说,这次访问至少还有一丝不愉快,甚至还有些危险。陪同的情报官员发现,美国大使馆尼克松的卧室及其周围,辐射量很大。他们告诉了尼克松,但他仍然坚持住在这里。情报官员们另行拟定了一个方案。他们坐在卧室里,大声诅咒苏联妄图以辐射来毒害美国副总统。第二天,辐射量归于正常。发生辐射的原因,以及它与苏联窃听设备的失灵是否有关,从未被解释过。

赫鲁晓夫抵达美国后所发生的和在飞机上的经历一样滑稽。图-114离地面有50英尺高,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飞机,这倒不是因为苏联人喜欢这个庞然大物。为了保持长途飞行,这架飞机装备了庞大的引擎,它们转动起来就像是一台台巨大的真空吸尘器,能把那些不幸靠近的鸟儿或其他东西都吸进去。苏联的机场非常脏,也从不打扫,甚至连军用机场也是如此。图波列夫就尽可能把引擎设计得很高。

这个设计虽然有利于保护引擎,却给乘客带来麻烦。专机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的柏油跑道上滑行时,地面工作人员才意识到,他们没有这么高的客梯来接客人下来。赫鲁晓夫和代表团成员不得不从机身后部的救生梯上下来。赫鲁晓夫事后回忆道:“因此,我们不是以正式的、符合外交礼仪的那种方式离开飞机的,实际上是手脚并用爬了下来。”

首次踏上美国国土并受到艾森豪威尔总统欢迎的赫鲁晓夫多少有些不自信。当年访问印度和英国时,他镇定自如,但是,现在他来到了这个多年来一直以一种嫉妒和蔑视的心态关注着的国家。临行前,驻美大使强调,美国会以国家元首的规格来接待他,尽管苏联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是伏罗希洛夫。接待国家元首的其中一个仪式就是在机场检阅仪仗队。赫鲁晓夫发现,很难和又高又瘦的艾森豪威尔保持步履一致。美国驻苏大使卢埃林·汤普森的夫人从来没有在苏联以外的国家见到过赫鲁晓夫,她全神贯注地看着这个场面,因为赫鲁晓夫的步幅短而急促,给人的印象更深刻:他试图要保持步履一致,但显得很别扭。

听从了米高扬的建议,赫鲁晓夫决定带着全家一起来访问:夫人、儿子,还有两个女儿。在斯大林时代,苏联领导人的家庭成员都不露面。结果,西方对他们的家庭知之甚少。赫鲁晓夫成为苏共第一书记时,还有人推测,他娶了莫洛托夫的一个亲戚为妻。而美国新闻界仍旧不知道其子女的名字。在几天的访问中,因为两个女儿都很害羞,记者们也分不清谁是朱莉亚,谁是拉达。甚至有一些不实报道称,赫鲁晓夫所有的子女都是第一个妻子生的。长女朱莉亚是第一个妻子生的,她死于1919年,而次女拉达和儿子谢尔盖则是第二个妻子所生。

赫鲁晓夫带上全家,乘坐大型专机,意在加深美国人的印象。其美国之行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在联合国发表演讲。演讲内容包括苏联提出的一项动议,即实现“全面而彻底的裁军”。这不是一个新提议,克里姆林宫早在1955年就发表过类似声明。但这个提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赫鲁晓夫声称,如果裁军能让他缓解国际压力,那么,他情愿对柏林未来的问题保持更大耐心。赫鲁晓夫一直都想不理睬1958年11月的国际协定,但过了近一年后,他要再次给他们一次机会。关于柏林,赫鲁晓夫知道,他不得不放弃最后通牒,而这实际上从来都不是他优先选择的策略。他一直想单方面废除四国达成的允许美、法、英在西柏林驻军,让他们自由进入其军事基地的协议。米高扬和其他领导人都劝说他,最好找到一个外交解决的方案,因为这涉及西方大国,这个争论已经让恐吓西方的企图落空了。赫鲁晓夫迫切要劝说美国人承认三个德国的存在现实,即共产党执政的东德、资本主义的西德,还有一个不结盟的资本主义的西柏林,他试图要向人们解释此举背后的想法。

赫鲁晓夫竭力要为其首次访美定好基调。他要向自己尊重的两位美国总统致意。在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亨利·卡伯特·洛奇的全程陪同下,他参观了林肯纪念堂。之后,赫鲁晓夫参观了位于纽约海德公园的埃莉诺·罗斯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译者注)的墓地,并向弗兰克林·D.罗斯福的墓地敬献鲜花。已故总统罗斯福当年和莫斯科保持着密切关系。

有那么一段时间,赫鲁晓夫的内心仿佛充满了海德公园精神。9月15日,他向美国主人暗示,在柏林问题上,苏联人将准备等待更长的时间。“请相信我,”他在第一次会见艾森豪威尔总统时说,“我们希望就德国问题达成协议,也同样希望能在柏林问题上达成协议。我们不打算采取单边行动。”最后通牒还没有完全放弃,但是,赫鲁晓夫已经发出信号,它就要被放弃。两天后的联合国演讲中,他宣布了苏联的全面、彻底的裁军计划。除过这些活动外,赫鲁晓夫还很想看看美国其他地方。9月25日,返回华盛顿,那时他还在期待着艾森豪威尔政府会对他的动议有一些实质性的回应。

和艾森豪威尔的短暂会面后,赫鲁晓夫开始了其主要访问议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尽管这种成功非常有限。艾森豪威尔总统把柏林的局势比喻为“非正常”状态,以此来取悦赫鲁晓夫。几个月来,苏联外交官一直在使用这个词来解释,这种局势必须要得到纠正。艾森豪威尔选择这个词,并不代表美国人作出了实质性让步。但是,这表明,赫鲁晓夫的策略,即直接和美国总统打交道,回避围绕在总统身边的那些职业反共分子,或许已经起了作用。

但是,访问的最初几天里,也不是事事都顺利。赫鲁晓夫发现,他很难向美国记者们说清一些问题。在华盛顿特区的全美记者俱乐部,记者们要他解释,1956年11月他向驻莫斯科的一些西方外交官说道“我们将要埋葬你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将要埋葬你们”是俄国的一句谚语,其意为“我将比你活得长”或者说“我将活得更长,还能参加你的葬礼”。这句话正好反映了赫鲁晓夫的信念,即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富有生命力。但是,很多西方人都要把它解释为,这意味着赫鲁晓夫想灭亡美国,意思完全变了。在华盛顿,他极力想消除这种误解,但似乎越描越黑。

同类推荐
  • 一路有树

    一路有树

    周末的晚上,应朋友之邀去看京剧《杨门女将》,中国京剧院莅临成都演出。我这个人很少做随意性的事,那么一个不懂京剧的人架起势去看京剧,肯定是有原因的,其一,附庸风雅,想想那是国粹,自己一个文化人应当对之有兴趣才是;其二,怀想逝去的青春。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哲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哲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哲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慈禧全传1

    慈禧全传1

    叶赫那拉氏乃是满洲的古老氏族之一。其祖先可以追溯至贝勒杨吉砮。杨吉砮的女儿于1588年嫁给努尔哈赤,即满族统治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大清皇帝的直系祖先。杨吉砮屡屡率部侵袭明朝的统治区域,但1583年他不幸于奉天战亡。
  • 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本书讲述了侯艳的成长经历,以及艺术生涯,包括有:“红伶在路上”、“秦韵兮飞扬”、“影视大舞台”、“爱是醉心莲”、“原为连理枝”等内容。
  • 生怕情多累美人

    生怕情多累美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曾经以其独具个性的文字题材和作品特色风靡一时,并由此成为“五四”以后毁誉交加、颇有争议的作家之一。郁达夫一生都在为女性而苦恼着。在他短短五十年的生命旅程中,他先后结了三次婚,但对他的一生产生过影响的女性却远远不止于三位。本书以郁达夫的情感历程为线索,具体、详细地叙述了他与诸多女性之间浪漫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纠葛、婚恋风波。资料翔实,可读性较强。它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郁达夫一生重要的一个侧面。
热门推荐
  • 天地至尊之战神崛起

    天地至尊之战神崛起

    亿万年前的一场混沌大战,使星斗大陆满目疮痍,大战后,人、妖两族纷纷让步克制,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如今火药味越来越浓的星斗大陆大战一触即发。千羽,是废柴,还是天骄,顺应天下局势者,英雄也!
  • 将军不吃糖

    将军不吃糖

    “这世上我本无什么牵挂!”“遇见你是我唯一的幸事!”“我定要让你死心塌地的爱我!”“这世上我牵挂的只有你!”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阎罗天子包文正

    阎罗天子包文正

    传说包文正是文曲星下凡,他又是怎样成为阎罗天子的?他的月亮又是怎么回事?公孙策是符阵师的话,展昭又是什么?三千年前阿修罗界跟天界的大战,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阴谋?
  • 另一颗心脏

    另一颗心脏

    秦国的南方有一座山,因形似一头匍匐在地的牛,而得名卧牛。
  • 渔庄邂逅录

    渔庄邂逅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盛宠之锦绣良缘

    盛宠之锦绣良缘

    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在虐渣路上狂奔的明媚突然停住了脚步——咦,这位公子看起来很面熟,似乎在哪里听过?啊,这不是那个光风霁月,正直善良,专一深情,绝无仅有的燕世子吗!明媚眼冒绿光,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将这个男人抢过来占为己有。被莫名盯上的某世子爷:???市井传言:明家三姑娘看上了燕世子,还扬言燕世子的妻子只能是她。这话传到了燕世子耳朵里,他当场气红了脸:荒唐!怎会有如此不矜持的女子!这明家三姑娘还要不要脸了?!一直以为自己将纯情小绵羊抢到了手的明媚正洋洋得意沾沾自喜之际却突然发现:这分明就是一头黑心肝的狼,阴起人来都不带喘气的那种!明媚纠结了,嘤嘤嘤,这和她想象的不一样啊,她能不能退……
  • 唱片艺术家

    唱片艺术家

    这是白凯风来到上海的第十个年头。他一直相信着,每个人活着都是心灵有所依,而他的坚持一直是音乐二字。郁郁不欢的音乐人白凯风在某一天梦回大四,音乐十年历程犹如过江腹水,在二十一世纪的开头重新演绎。
  • 绽放的本能

    绽放的本能

    生命的绽放,就是活出最真实的自己,不再为他人的期许和成功标签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