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79200000012

第12章 教师队伍的高素质(1)

教师素质问题的基本论述

教师素质问题的探讨,古今中外谈论、研究的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只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基本论述:

从古今命题说起

(一)“师者,人之模范也”

这是我国西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扬雄在《法言·学行》中提出来的,后世的“师范”一词即源于此处。其含义易懂,即为师者是人(们)的模范。既然如此,那当然就对他每个方面的素质提出严格的要求,以足以为人师表。扬雄的这一命题,对于当今教师素质仍然是适用的。

(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唐代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来的,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一谈到教师,便会常引用此话。它把教师的工作任务归结为三项:即传道、授业、解惑。若从教育教学工作的静态角度而言,这三项任务的规范划分基本上是正确的。可若从教育教学的动态角度而言,它则有几分扼杀了教师的开拓性、创造性。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知识、明白教育教学规律,还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防止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走进教条僵化的死胡同。

(三)“蜡烛”、“春蚕”来比喻教师

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后世便以此来比喻一种甘愿终身奉献以成全事业或他人的精神。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正是此意。用这一比喻来要求教师具有为培养学生、为教育事业而奉献自己的高尚情操是无可质疑的。但教师决不只是单纯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应该还有其自身的需求、理想与价值观,要求得到自我价值的完成与实现。当今社会的教师,必须是这种鲜活的主体,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拥有多方面的高素质。

(四)“辛勤的园丁”来比喻教师

同“蜡烛”、“春蚕”的比喻在基本性质是相同,但它流传得更为普遍、长久。受到众人的的认同的原因除有奉献精神的基本涵义外,还包括两层涵义:教师应该像园丁培植花木一样地去培养学生,精心养顾,细心修剪;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任劳任怨的,理应受到尊重。“园丁”之喻的这层意思,在赵朴初的《金缕曲——献给人民教师》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不用天边觅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患与安,无论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以“园丁”喻教师,要求他们辛勤工作、热爱学生,赞扬他们忘我劳动、无怨无悔,也是理所当然的。但仅仅对教师素质作如此要求,却略显失于片面。当然不仅如此,“园丁”一喻还另外暗藏着两个问题:一是把学生视做消极被动的客体,就会让教师这个园丁随意去摆弄、修剪。这种传统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观念即学生主体论是不相容的。二是将教育教学工作看得机械简单,像园丁栽培花木即样,按既有的实际经验或操作规程去办就可以了。而实际上教育教学集科学性、艺术性与创造性三位一体的工作。从前面两点出发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比这从园丁出发的要求是要高得多的。

(五)“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职业来比喻

这是17世纪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建国以来,常用这句话来激励教师忠于教育事业,强调教师担负着培养年轻一代的重任,应当享有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也需要具有虽苦犹荣的高尚精神。可以用夸氏的这一名言对教师素质提出多方面的高要求;只有真正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权力来从事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六)“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比喻教师

斯大林曾提出“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后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引此句而称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界也常用此来称赞教师任务的重要性、工作的艰辛性、作用的伟大性。可此命题同“园丁”的比喻相同,扼杀了学生的主观地位、主体作用与主体积极性,片面地夸大了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力。众人皆知,绝大多数工程师所针对的是无生命的对象,比如物质材料、机器配件,它们确实可以被操纵、支配;而教师所面对的却是有思想有主见的鲜活的个体,他们的“灵魂”(如道德、理想、情感、意志、人格等)决不可能像机器那样,任由教师随意塑造。因此,教师并不是什么工程师,也不需要以工程师的标准来要求自身,由于教育是最具有鲜活的辩证法精神的工作,不可以有半点机械程序,坚信教无定法,育无定律,以实定论。

综上所述,吸取古今中外有关教师的几个命题的积极方面,对教师素质提出相应的要求,更要站在21世纪现代教育观念的立场,对教师素质提出多方面的高要求。

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素质

上面讲到的几则教师问题的名言,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对教师素质的重视;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更要注重教师的素质。因为教师素质也是搞好素质教育的核心。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亦提到:“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这里的“希望在于”、“基本保证”都寓有“关键”之意,换句话说,这是用“关键”一词来概括这两个“短语”的基本涵义的。

(一)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任务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完成三项任务即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素质。如果不具备高素质的教师,要想有效地实现与完成此目标是难以想象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二)高素质教师才能真正调动出自己应有的主导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起着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的主导作用。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教育观念转变、知识结构更新、教学策略的善用、应变能力的拥有、具备创新精神。即教师要有高水平的素质。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切实有效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

(三)高素质教师才能加大榜样示范的力度

俄国19世纪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用性格培养性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更加清楚:“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情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相同的东西即智慧、情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来予以影响。”由此,可以有把握地说,在素质教育中,素质只能用素质培养;只能用相同的东西即素质来加以影响。实际上就是要加大教师的榜样示范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把榜样示范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四)高素质教师才会培养出高素质学生

有句俗语说得好:“名师出高徒。”顾名思义,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一定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比如,以业务素质而言,“一桶水与一杯水”的比喻就生动地说明了此点。即教师要有一桶水,学生才会获得一杯水。不过此比喻仅说明教师与学生在业务上有量的区别,若改为“一桶牛奶与一杯水”,就更加说明二者是有质的区别。因此,教师要有“一桶牛奶”的高业务素质,才会使学生形成“一杯水”的业务素质。所以说高素质教师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有力保证。

高素质教师可以有效完成素质教育任务,可以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加强榜样示范的力度,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说,教师素质是搞好素质教育的核心。

教师素质及其主要特征

现对其内涵和特点进行进一步分析。

教师素质是什么

我们要在前面第二章中,对素质的性质、分类与结构的界说,基本上同样可用来解释与把握教师素质的内涵与意义。不过这是就其一般性或共性而言的。教师素质还另外具有某些特殊性或差别性,即教师素质必须与其职业的性质与特点相符,也促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水平。由此,可将教师素质定义为:教师素质就是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素质的三类八种素质的总和。

有关教师素质的内涵,林崇德教授有一个颇具价值的界说,现引述如下,以飨读者:

我们把教师素质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

教师素质的主要特征

教师素质的主要特性有共同性与差别性、综合性与个别性、多面性与对应性。前面有所涉及前两组特性,现在只对后一组特性进行分析。

(一)多面性

前面论述的有关教师的几个命题,就其主要倾向而言,都不过是对教师素质提出单方面的要求,很明显是不够的。对教师素质要提出多方面的要求。这便是教师素质多面性的涵义,亦即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这多方面的素质并非各自独立,而是要构成完整的综合体。此外,多面性也不是要求各种素质都要有相同的水平,允许其中某一类或某一种素质的水平更突出一些,甚至某一素质中的某种组成因素的水平非常突出也是允许的。

具有多面性的原因在于:(1)首先教师是人,在素质方面与普通人一样。每个人都拥有不同水平的三类八种素质,教师也不例外。(2)其次教师才是教师,其工作是教书育人。为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就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单方面的素质是很难胜任的。(3)其社会角色也对其素质应当具有多面性提出了要求。普遍共识是: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师是人类传授知识者、言传身教的教育者;在行政管理方面,教师是领导学生集体之人、管理课堂纪律者;在心理导向方面,教师是协调人际关系者、心理卫生的医护者;在自我定向方面,教师是兢兢业业的学习者、学生家长的代表。由此看出,一位教师要担当如此众多的角色,不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如何行呢?

(二)对应性

教师素质是与学生素质互相对应的,即学生有怎样的素质,教师也应有与之相对应的素质。此便是教师素质对应性的涵义。众人皆知,学生素质是三类八种素质的总称,教师素质亦如此。这样会有益于把握教师素质的外延,可是,教师素质又具其独有的特点、结构,不能与学生素质一概而论。因此在分析教师素质时,需要依据其职业特点、学生要求来确认教师最需要具有哪些具体的素质,各自的特点,互相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外国研究教师素质,集中体现在个性品质、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等四方面;而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则提出教师素质的结构由五大因素构成:即职业理想、知识结构、教育观念、自我监控能力、外部行为表现。

教师素质与普通人的素质具有一致性,但同时又具有特殊性。它与学生素质相对应,也同样包含三类八种,可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与结构。由此看出,教师素质是确保搞好素质教育的多方面特殊素质的综合。

研究教师素质的三种成果

所有科学尤其是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都必然有三条途径:即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与实践研究。教师素质的研究也同样。现略述如下:

总结教育经验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依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对教师素质提出了两点要求:即“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它为今后历代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实践所肯定、完善与发展。先拜读一下孔子所讲的两段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

云尔已矣。(《论语·述而》)

的确孔子自身具备了这两种宝贵的教师素质。其思想的传承人孟子十分钦佩他在这方面的典范表现。孟子说:“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孟子·公孙丑上》)

(一)要学而不厌

要想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位教师,首先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学而不厌。这样,才能让自身的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惰于学习的教师,是无法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更不用谈为人师表了。古时候的知识累积较慢,为师者尚且要学而不厌;更不要说现代知识快速发展,教师就更加学而不厌。否则,“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语)的矛盾就一直得不到解决。但要做到学而不厌绝非易事,它是以一系列的心理素质(如宏大的学习目标、广泛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热情、顽强的学习毅力、独立的学习性格等)为基础的。由此可见,学而不厌乃是教师素质的关键之一,有了它,就很容易带动起来其他许多素质。

(二)要诲人不倦

要想成为一位称职的教师,在学而不厌基础上,还要认真工作,诲人不倦。这样,才会献身于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厌倦于教育工作之人,是决不会成为优秀教师的,只有这样才会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自然也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工作、热爱所从事的专业;还会形成一系列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坚韧性、自制性、责任感、义务感等。由此可见,诲人不倦是教师素质的另一个关键,通过它,也同样能提高其他诸多素质。

(三)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的关联

二者的关系充分体现在《礼记·学记》所提的“教学相长”的命题中。《学记》云:

是故教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就是说,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在学习中会发现知识的欠缺,进而更努力学习;同时,教师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也属于一种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困难重重,进而学习不已、自强不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互相促进,从而使教师的能力不断获得提高。后人以这段话的本义为基点,将“教学相长”这一原则,引申为师生之间互相促进、一起提高的过程。二者的关系是与“教学相长”的本义相同的。拥有这两种素质的确十分宝贵,教师自身会受益无穷,学生也同样是受益无穷的。为此在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依然要大力提倡:凡为人师表者,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有关客观实证的研究

同类推荐
  • 媒体管理概论(第二版)

    媒体管理概论(第二版)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体管理领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方式。媒体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事业组织,其管理模式和组织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和其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媒体管理是一项跨学科、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媒体管理概论”课题组成立,并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之一进行研究。该书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本书是对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度总结提炼,涉及到修身、养性、学习、处世、心态等诸多方而,在每条经典诗句后均附有出处、释义及延伸阅读,以期在帮助读者了解每一句经典之作的来源及现代解释外,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去思考。好的诗句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中华句源(超值金版)》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缕缕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垃圾有救了

    垃圾有救了

    面对垃圾难以处理、气候变暖、热带雨林飞速消失等种种环保问题,也许,焦虑的我们有了新的指望——高科技。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铃木镇一教育法

    铃木镇一教育法

    在本书中,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教授介绍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以及培养孩子能力的方法。铃木教授提出才能教育方法的前提,就是认为每个孩子生来都是有能力的。因此,孩子在任何学科上的迟钝和困难,都预示着周围环境、教育等方面存在缺陷。
热门推荐
  • 你的世界我的光

    你的世界我的光

    天地风云变幻,魔子出世!究竟是造福苍生还是苍生涂炭?天才半妖陈俊熙遭青梅背叛,穿越异世,成为地球生物之一。却没想到力量分散成碎片,无法回到妖界!待他收回力量,回到妖界之巅,纵妖界,横八荒!
  •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中轴线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中轴线

    本书收集的散文,大多在报刊上发表过。在作者看来,狭义的散文是用来表现个性、抒发感情、描绘心态的艺术短文,要求精致秀美;广义而言,它过于宽容,令人不好把捉边界。但总体而言,作者认为,要用心写作。本书是作者多年文章的合集。
  • 虐爱Ai

    虐爱Ai

    “林清,我错了,别离开你,没了你,我怎么办,你是我的救赎啊!”大雨瓢泼的下,宁至简瘫在地上,冲着怀里的女人,狂喊着,可……怀里的林清,却永远醒不来了,听不见这个男人的嘶吼了……
  • 你的木匠活呵天下无双(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你的木匠活呵天下无双(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世子戴允常在年幼时被指定为皇位接班人,远离父母,接受最为苛刻的帝王培训。为了对抗学习的无聊,使命的虚幻,他只能重拾儿时的兴趣,热衷于制作木工,无意中发现了空间的秘密:在他巧手制作的建筑模型内部,隐藏着一个可以被无限开发的世界……这就是他的国,他的城,他的安生立命之所。喜欢喝酒的,喜欢码字的,喜欢唱歌的,喜欢流浪的,喜欢泡吧的,喜欢沉思的,喜欢偷懒的,喜欢无所事事的,喜欢游手好闲的,喜欢不作为的……我们的太多喜欢,最终都会放弃。一个人可以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活吗?他的兴趣爱好可以养活自己吗?这是无解的难题。这是一篇幻想空间的小说。
  • 呆萌主仆闯天下

    呆萌主仆闯天下

    当呆萌小萝莉穿越到不受宠的大小姐时,小萝莉表示好悲催,但是!当她遇上了一个凶悍的仆人之后,小萝莉已经悲催的不能再悲催了,她不是大小姐吗,为毛感觉角色颠倒了过来呢?于是,呆萌主子与凶悍仆人开始了一段逗比之旅。最终,当她知道真相时……惊呆了!
  • 余生我俩还会一起走

    余生我俩还会一起走

    曾经彼此相爱的,人因为父母的怨恨。不得不分开。五年后。尽管两人还是相爱着对方。再见到已形同陌路。顾振森这次却不准备放过她了说:“五年前是我放你走了,但你回来了我不会让你在。从我身边逃走了。”从此人们都知道一个道理。顾振森很爱很爱颜安卿。颜安卿总有一天会被打动的
  • 空想星球

    空想星球

    对于世界不认同,却无法再有能力。如果能够改变这世界,你又会如何做呢?疯狂的自己背负着难言的爱意……正如个人简介所说的,以上都是装逼的→_→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嗜血归来:魔尊有毒

    嗜血归来:魔尊有毒

    她是现代社会的杀手,自身的特殊引得全世界的关注。终于,一次意外让她香消玉损,却又到了一个魔幻的世界。废物?分分钟秒杀你好不好;兽宠很难得?某女看看精神海..咳咳,还是不刺激他们了。炼丹药,筑武器,看她在异世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是她的身世才就此浮出水面......他是魔界之尊,却被她征服,即使受尽世间苦难也紧紧追随。“喂,你来干嘛”“听闻夫人在此对战,为夫来为你加油啊”
  • 辰光不婉无双公子爱上我

    辰光不婉无双公子爱上我

    他:陆辰,英气逼人,俊逸非凡。只一站,若玉树临风,仿风华绝代;只一笑,犹天地同明,似日月同辉。她:苏婉筝,优雅如莲、冷清如冰。医学院高材生,自信犀利,恪尽职守她本来只想带着儿子过余生,却不想被结婚。被结婚就算了,那个人还是自己孩子的爸,最后还交出了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