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75000000030

第30章 点击“四川人”的十大关键词(2)

说的是有个四川老表在20世纪70年代去北京出差,住一小招待所,开灯不亮,细看乃钨丝烧断了,于是呼来服务员说道:“同志电灯泡粗了。”服务员不解用手一比作粗状:“怎么会粗?”“斜(xié)(熄)啦。”“没斜啊”服务员头一偏。立知川普不能表达即用四川话说道:“不亮啰”。服务员即明白了。

还有说一四川人出差北京,在一家服装城看中一件衣服,就对营业员说:“小姐麻烦你把这件衣服给我告(试)一哈。”弄得营业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四川“方言”的外形特征是高声雄辩和火爆热烈,它们的物质代表就是火锅与茶馆。没有火锅与茶馆,也就没有四川“方言”活生生的物证。这就为四川人的懒散、闲适、饶舌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茶馆为这种闲适的神侃,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场所:它是四川人、四川“方言”的特殊时空。

4.龙门阵

四川人和北京人,大概是中国最爱说话的两个族群。有人说,只要是干活溜嗖、说话噎人、背书不打奔儿、一坐下来就神聊海哨胡抡的,一准是北京人。至于那些既爱吃又爱说,说不耽误吃,吃不耽误说,走到哪儿就吃到哪儿说到哪儿的,则多半是四川人。反正不管北京人也好,四川人也好,都是一天不说话就没法过日子的“话篓子”。

北京人和四川人虽然都爱说,但说什么和怎么说,不大一样吧!怎么个不一样,大体上是北京人侃,四川人摆,北京人说大话,四川人说闲话。

侃,主要有三个意思:刚直、和悦、戏弄。所谓“侃侃而谈”,就有刚直、和悦的意思;而所谓“调侃”,则有戏弄的意思。这三种意思,在北京人所谓“侃大山”中都有,即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和滑稽幽默。事实上,只有那些满腹经纶、口若悬河而又风趣俏皮者,才有资格当“侃爷”;也只有那些高屋建领、滔滔不绝而又妙趣横生笑料迭出者,才有资格叫“侃山”。这其实也正是北京这座城市的性质所使然。北京是京城,是首都,北京的市民,也就差不多是半个政治家。政治家嘛,一要眼界高,居高临下;二要城府深,沉得住气;三要口才好,能言善辩。居高临下,便理直气壮;沉得住气,便从容不迫;能言善辩,自然风趣幽默。有此气势、涵养和水平,当然连山也“侃”得倒,所以“侃大山”又叫“砍大山”。可以这么说,愚公移山,靠的是锄头;侃爷移山,靠的就是舌头。

显然,砍大山也好,侃大山也好,要紧的是一个“大”字,也就是要说“大话”。“话”怎样才能“大”当然首先必须“话题”大,而最大的话题又莫过于政治。实际上,北京人所谓“侃大山”,便多半围绕着政治这个中心来进行,只不过态度也多半有些调侃罢了,比如“十亿人民九亿侃,还有一亿在发展”之类的“段子”,便最能体现“侃大山”的特征。

而四川人的说话,不是说,也不是侃,而是摆。摆,也就是“铺开来说”的意思。一“摆”这个字,原本就有铺排陈列之意。比如摆摊、摆席、摆谱、摆阔、摆架子、摆擂台,都非铺陈排比不可。蜀人司马相如和扬雄,便是铺陈排比的老手。他们的作品,叫做“赋”。赋这种文体,后来不行时了,但它的精神,却为四川人所继承,并在“龙门阵”这种民间形式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龙门阵就是四川市民的“赋”。据说,它得名于唐朝薛仁贵东征时所摆的阵势。明清以来,四川各地的民间艺人多爱摆谈薛某人的这一故事,而且摆得和薛仁贵的阵势一样曲折离奇、变幻莫测。久而久之,“龙门阵”便成了一个专有名词,专门用来指那些变幻多端、复杂曲折、波澜壮阔、趣味无穷的摆谈。

显然,龙门阵不同于一般聊天、侃山、吹牛的地方,就在于它和“赋一样,必须极尽铺陈、排比、夸张、联想之能事。但作为市民的“赋”,则还要闹热、麻辣、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而且还得没完没即便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也要添油加醋,摆得七弯八拐。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好随便在诸如出租车之类的地方向乘客们“发表”。至少是,短短那么一点时间,是摆不完的;而摆不完,则不如不摆。

龙门阵的内容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既有远古八荒满含秘闻逸事古香古色的老龙门阵,也有近在眼前出自身边顶现代顶鲜活的新龙门阵;有乡土情浓地方色重如同叶子烟吧哒出来的土龙门阵,也有光怪陆离神奇万般充满咖啡味的洋龙门阵;有正经八百意味深沉庄重严肃的素龙门阵,也有嬉皮笑脸怪话连篇带点黄色的荤龙门阵(林文询《成都人》)。”

你还真得佩服四川人摆龙门阵时的丰富联想能力和生动的民间语言,说地下的草芥,他可以把天上的星云摘下来揉到一块;谈起他家屋头的猫儿下了崽崽,他居然将玉皇大帝的麒麟御骑也给请下凡来凑兴。谈古他能扯到今,说今他能扯到古,天上地下,古今中外溶为一炉,妙语连珠,妙趣横生,多姿多彩多滋味,这就是四川人摆龙门阵的妙处。

但是,对于四川人来说,摆“龙门阵”最理想的场所还是茶馆。龙门阵之所以必须到茶馆里去摆,则因为只有在茶馆里,顶尖高手们才有用武之地,听讲的人也才能真正一饱耳福。茶馆日夜开放,茶客多半有闲,时间不成问题,此为“得天时”;茶馆环境宽松,氛围随意,设备舒适,可站可坐可躺,时时茶水伺候,摆者不累,听者不乏,此为“得地利”;茶客多为龙门阵之“发烧友”,目标一致,兴趣相同,摆者有心,听者有意,一呼百应,气氛热烈,此为“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得,龙门阵自然百战百胜,越摆越火。

总之,摆龙门阵,非得上茶馆不可。只有茶馆,才是四川人的讲坛。只有在那里,爱说会说的四川人才如鱼得水,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口才”,把“龙门阵”摆得威武雄壮,有声有色。

5.麻辣烫

麻辣烫又叫“小火锅”,或叫“串串香”。“串串香”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的成都。那时重庆火锅刚进入成都餐饮市场不久,一些城镇待业人员为了生计,就在一些热闹的场所如商场、影剧院、录像厅等附近摆摊经营“串串香”。

当时的“串串香”非常简单,经营者只需准备一个小蜂窝煤炉,炉子上放着一口铝锅,锅里装着自制的“麻辣烫”汤料,旁边还放着一张小桌子或一张小方凳,上面放着一个托盘,盘子里装着一些用竹签穿起来的“串串香”原料,原料旁边还放着一个装有盐、干辣椒面、花椒面和味精的圆盘。

当有顾客光顾时,经营“串串香”的摊主就拿起已用竹签穿好的原料,直接放入锅里的汤料中烫熟,随后再在圆盘里蘸上辣椒面、花椒面等递给顾客,让顾客拿着边走边吃。这就是最初的“串串香”。

其实,这种吃法是“火锅”的衍生物,它不同于火锅之处就在于,火锅一定要坐在大厅里,规规矩矩地煮着菜吃,而“麻辣烫”就不一定有这么严格的要求,它可以在街边或是路边小店,一张小桌子,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想吃什么就拿什么,大热天的话,男士们还可以脱了上衣,甩开膀子吃,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雅观。菜早就是串好的,一毛钱一串,价格贵点的,也就是两毛钱。所以对于那些只是想过下嘴瘾的人来说,这种方法是最为经济实惠了。

不曾身临其境,难怪品不出其中的妙趣。你看那明光程亮的圆盆腾腾冒着白烟热气,红鲜鲜一锅料汤内,翻涌着各色菜肴美味,鱼片雪白,青笋碧翠,粉丝银亮,土豆金黄,香菇浮漾其间,香气四溢一堂。在四川任何一个弯弯曲曲的集镇、高低不平的小城和繁华的都市,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哈气成冰的冬天,外来人往往会看见令他们惊讶的一幕:无论是在街沿上、在临时搭建的小食品铺里,还是在纯文学经典般的豪华餐厅中,总会有一大群人围着一张桌子,桌子中心是一口大小正好合乎用场的铁锅,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锅下有着欢腾的细细火苗,正在向通常所说的“炉火纯青”之势发展。锅内已是沸腾的汤汁,汤汁表面随汁液左翻右转、闪转腾挪的是一种小小的,近乎微雕的一种叫做朝天椒的红色东西,与它娇柔的外表极不相称的辛辣异常,被四川人崇奉若神明,却让初来乍到、不知内情的外省人叫苦不迭。

说起来四川人吃“麻辣烫”吃上了瘾吃成了风也还是近十来年的事。其源盖出于乡间,冬日天寒,一家人围炉而坐,煮一锅杂菜热腾腾吃了暖胃暖身驱寒发汗。北方的涮羊肉或湖南的汤锅也有些类似,但菜类品种较单调,远不能跟“麻辣烫”相比。这风习原来在重庆最盛,山城火锅亦最有名气,但如今一到好吃会吃的四川人手里,变得更加意兴盎然。

走在四川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一家一家的火锅店和“串串香”店林立期间。但是,“串串香”店显然生意更为红火。究其原委,恐怕又是四川人天性之使然,他们生性好快乐好热闹,天生一张巧嘴,又爱吃又爱说,“麻辣烫”这玩芝儿恰好能同时满足这些需求。“串串香”店铺一般都是矮桌子、矮板凳,而且桌子板凳多数漆成红色,颇有点幼童办“姑姑筵”的味道。应该说,正是这些“讲究”增加了吃“串串香”的热烈气氛,加上“串串香”每种原料都穿成小串,人们吃“串串香”,比起吃火锅来自然可以选择更多的品种。因此,“串串香”这种小火锅形式一直都很受人们的欢迎。一锅滚烫,任你边吃边说,热热闹闹,快快活活,不论阴晴风雨,春夏秋冬,都可以让你舒舒服服欢度良宵。

6.冷啖杯

“冷啖杯”是四川一个专有名词,狭义是指夏天暑热之时,很多店专营凉拌菜。各色凉拌菜种类齐全,有荤有素,琳琅满目地摆满了门面,看的人可以随便挑选猪尾巴、猪耳朵、豆腐干、凉拌茄子、黄瓜等,应有尽有。而广义则包括喝扎啤,烧烤和田螺大虾在内。夏天总是没什么胃口去吃大餐的,尤其是晚上,不想吃主食类。所以总是找些凉拌菜,卤菜,或者是烧烤什么的吃,有点浓浓的口味,然后感觉香香的。不过,最好还是那种吃起来很费事的物什,再来一瓶啤酒,能在嘻嘻哈哈的裹腹中,避过滔滔热浪,漫漫无眠之夜。

冷啖杯跟大排档有点类似。“排档”是个来自广东的词汇,指敞开式的简易大众就餐场所。吃冷啖杯要的就是地势宽阔,因此地点一般选在邻靠河边的地方。据说可以一边吹河风,一边看夜景,一边品美味。河边的堤岸一般都会打着红红绿绿的灯,映衬这着湍急的河水,显得格外美丽。岸上爆炒的油锅不时地翻起一大团浓烈的火焰,烽烟四起。一边是夏夜的清凉与冰洁的河水,一边是火爆的宵夜与狂热的语言,还有一拨拨的艺人盘桓在其间。左边的小提琴刚拉了《梁祝》,右边的萨克斯又在吹《回家》,而且这些艺人们都还自带音箱,动静比一般的都大。

吃冷啖杯绝对是需要一种境界的,那些在白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晚上就会奔着冷啖杯去。这种平民的简易的大众就餐场所,简单而亲切,拥有冷啖杯情怀的他们坐在那里很惬意、很舒适,他们自称为很有平民意识。不光他们,还有开着宝马、奔驰的老板,有喜欢谈理想的大学生,有拖着疲惫身躯的的士司机,有下夜班的工人,三教九流,大雅大俗,形成非常生动的人生百态图。四川人对饮食的消费,越来越理智了,体面的东西点到即止,实际的东西细水长流。到了这里,人无分贵贱,大家都是一个身份——食客,谈笑风生地品尝店家的出品,聊着聊着几瓶啤酒就没了。

炒龙虾,是四川人夏夜的最爱。也是在吃冷啖杯的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善于烹饪四川人极尽所能,把小小的龙虾做得是色香味俱全。鱼香味、麻辣味,微辣,中辣,剧辣,根据口味,任君选择。顷刻间,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就成了眼前的美食,它一上场,就开始直接刺激你舌头上的敏感地带。剥了两颗猩红油亮的龙虾后,顺便吮吸一下汁液,灌一大口扎啤。此时,味觉器官才逐渐从口中扩张开来,到达全身。

炒田螺也是必备的。样子不甚讨人喜欢的田螺佐以大葱、独蒜、泡辣椒、花椒,瞬间如一位曲线分明的女人般曼妙。用牙签挑食着其中的肉体,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与炒龙虾唱和着、押韵着。

煮毛豆、卤豆干,再配清炒的红苕叶子与炝炒的藕丁。冷热荤素兼备,各种菜肴任意搭配,都合理得浑若天成,怎么看都好看,怎么吃都好吃。

就着酒兴,嗓子的感觉也特别宽畅。于是,你可以叫来艺人,点一曲臧天朔的《朋友》,然后全桌的人跟他一起吼上去。即使再腼腆的人,这时也能吼得上去。其实,在这种情形下你无法不大气起来。四川人仿佛陡然高亢火爆如北方人,赤膊裹袖,猜拳行令,吆五喝六。

夏夜何处?冷啖杯里正飘香,人们以一种满足食欲的方式消解漫漫长夜。在这里,你可以坐在路边看不远处的滨江,也可以走进房间和知己详谈,更可以坐在后面的小巷领略街市风情。吃得有滋有味,价平味正,你当然还要来!只要有人吃就不会打烊,只有冷啖杯可以守候你到天亮。

同类推荐
  • 北大授课

    北大授课

    本书是作者为北京大学不同系科授课的课堂记录,副题为“中国文化四十七讲”。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的是,它由教授和学生一起完成。课堂上北大学生的活跃、机敏、博识、快乐,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可程度,颇具学术测试价值。作者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对文化哲学的思维路线作整体引导。此书从初版至今,已几度再版,在海峡两岸受到远远超乎预料的热烈欢迎。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禁忌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禁忌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
  • 普洱溯源

    普洱溯源

    近年来,普洱茶经历了一个非常时期,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业界业外人士也是莫衷一是各有见地,有褒扬者,有贬抑者,这很正常。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思想框在框子里去统一,但不管怎么说,商业炒作也好,市场规律也罢,毕竟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了一股普洱茶风。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普洱茶,使普洱茶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为还普洱茶之真正面目。
  • 新诗的碑纪:浙江诗人群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

    新诗的碑纪:浙江诗人群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两个中心是北京和上海。而在这两个文学中心,浙江作家的存在举足轻重。新文化运动前后,一大批经过新思潮洗礼的浙江学人和作家汇聚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力。
热门推荐
  • 孤岛学园

    孤岛学园

    某一天,燕南翼带着自己的妹妹来到了这孤岛之上。只想风平浪静做个普通人生活下去的他,却因为一条关于自己父母的线索而再次拿起被他遗忘多时的刀。十年前收到的生日礼物,凭空出现的灵族少女。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不能继续悠闲下去,唯有战斗下去才能找到答案。
  • 小姐每天都在病娇

    小姐每天都在病娇

    双病娇甜宠重生文——夜衿又重生了。原因是她把自己最亲爱的男人关了起来。然后那个男人阴森森一笑把她捅死了。临死前还被他抱在怀里,听见他低声说:“这样你就永远是我的了。”这谁能忍?!于是夜衿拼着最后一点力气把男人也捅死了。要死一起死,你这样让我这个病娇怎么安详地死!娇生艰难。——安疏也重生了。病娇的他也想不明白剧情怎么发展到这种地步的。那个女人把他关起来就被他捅死了,然后他也死了。永远?不过是束缚灵魂的魔咒。确实是永远。生生世世都被禁锢在这个世界,反反复复。打破桎梏枷锁,就在这一世。——偏执占有清冷邪气安公子x同样偏执占有的软萌狠人社会你衿姐。
  • 斯阙

    斯阙

    道者不侠,悟者无侠。以命之须臾,证圆阙之缪舜。生于斯,悟于斯,葬于斯。无证,无哀。以此,圆融。
  • 最牛包租公

    最牛包租公

    魂穿成华国第一地产商大佬儿子,体内觉醒最牛包租公系统,成为一名炸天的包租公。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能打工,只有不断的收租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我的专业团队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便宜老爸:“大年三十都不回家?”“没空,我在收租!”所以林昭很忙,不是在收租,就是在收租的路上。
  • 普通少女的平凡青春

    普通少女的平凡青春

    生活中不如意者甚多,借这本书,写下我的生活,有时欢喜有时忧,平凡而朴素。
  • QQ炫舞之我不是骑士

    QQ炫舞之我不是骑士

    当我们绕了一大圈之后,是否还会回到原点?“暮一晨!!陪我玩炫舞吧!”“不要。”他!我的青梅竹马,时而温柔时而腹黑时而又成冰块的家伙,永远都是被他气得半死!他家住在我家隔壁!窗户对着我房间的阳台!早上还会跳墙过来叫我起床?炫舞、现实世界,你是否离开过?后来的消失你去了哪里……
  • 兮过清风

    兮过清风

    秦溪(挑眉):“你就是我未婚夫?”莫清:“......”我怎么不知道我有未婚...呃...妻?多年后,秦溪看着一直跟在身后的男人,头疼的说道:“莫先生,请问你为什么要一直跟着我?”“你是我媳妇儿。”“我不是。”“你就是!”众人:“......”快还我们那个冷若冰霜的莫少爷!
  • 扣在心弦爱在发尖

    扣在心弦爱在发尖

    一颗小小的纽扣,就此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如果那天奚哲没有心血来潮的想去上次课,就不会遇上迎面撞来的狄沫,就不会在她扯下他白衬衫领口的第三颗纽扣时,就此把她塞进了心里。狄沫从没想到就因为自己的一次不小心,自己的命运就此与奚哲这两个字纠缠在了一起,他夺走了她的初恋,他给了她美好的一年,就在她决定毕业就做他的新娘时,他却一声不响的从她的生命里消失了,一个字都没留。然而,五年之后,他又一次一声不响的,拿着那颗当年穿着她发丝的纽扣,出现在了她的订婚典礼上,“我回来了,回来娶你,狄沫。”“啪!”她把五年的痛苦打在了他的脸上,而他却笑着说:“这次说什么,我都不会放开!”这一次,她又将如何躲开命运的作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北京有多少个部队大院?很少有人能说的清楚,仅在城区一条著名街道的几公里地段内,就有六七个紧挨着的、分别生活着几千上万人的部队大院,一个大院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部队大院戒备森严,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民道、官道,都是学问;家事、国事,皆有文章。作者从军35年,主要任职于解放军总后勤部,常年生活在北京某部队大院。本书就是他品读人生、总结军旅生涯的心灵体悟,第一次原生态地展现北京某部队大院生活的小说集。不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号召,本书着眼于个体生命的细致把握,展现新时期下部队大院人们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