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74000000022

第22章 名谜掌故篇(7)

这两则谜是一副对联,据说前一则苏小妹作,后一则佛印作。二人斗嘴,相互贬视对方。佛印谜招怒了苏小妹,于是她又说了下面一副联,着实地骂了佛印,苏东坡听了大笑不止。

18.凤栖禾下鸟飞去。(打一字)秃

19.马到芦边草不生。(打一字)驴

注:凤系繁体凰;马为焉;芦下蘆。

20.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南北

这是一副完整的对联。后人编了宋吕蒙正贫穷时的自叹:“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说岳全传》中对岳飞被秦桧所害之事,假托道悦和尚有偈语为警:

岁底不足,提防天哭。

奉下两点,将人荼毒。

老柑腾挪,缠人奈何?

切些把舵,留意风波。

岳飞在狱中,除夕夜天空降雨,才明白了道悦所说的话:这天是腊月廿九——岁底不足;下雨——天哭;奉下两点——秦;将人荼毒——将我毒害。只是后四句还解不透。

后四句意为秦桧将岳飞等人身缠麻,涂以蜡油,在风波亭害死。

注:偈,泛指带有佛教色彩的诗作、警句等。

宋代的谜是谜语,还没有完全达到文义谜的境地。后人将晚于宋的谜作,夹于宋代小说笔记之中,但仍可以明显看出是两种完全不一的风格。但这也说明宋代的谜,已经具备谜语的完整形式,这是廋辞、隐语、谶语的极大发展,它朝文义谜的方向跃进了一大步。

元朝谜踪

元灭宋建立游牧民族的朝廷,经历将近百年的短暂时期,即被明朱取代。短暂的元朝,战乱接踵,文人地位低下,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在不得酬志及从政无门的情况下,关注谜隐之人也还有一些,但可惜战火连绵,民众颠沛流离,谜作、谜事极少流传下来。元曲作家中精通隐语者也不少。

从现存资料看,元代存在隐语组织和活动,但却缺乏确切的文字记载。据明代朗瑛《七修类稿·谜序文》记,作者曾得一败帙(zhì包书的套子),是一本残缺不全的谜书,为谜社之谜集,名《千文虎》,零落残页,唯序可读。其中述及:“元至正(1350年左右)间,浙省朱士凯编集万类,分为十二门。……摘选天文、地理、人物、花木等门,四般一同者,故为之类也,号曰《揆叙万类》。四名张小山、太原乔吉、古汴钟继先、钱塘王日华、徐景祥荦荦诸公,分类品题,作诗包类,凡若千卷,名曰《包罗天地》。可惜在战火中,板集均已湮没,无一字可存。”从所述的情况看,《揆叙万类》应是类书,《包罗天地》则是分类编排的诗谜谜集。

除了上述这些人外,元曲作家中爱好和精通隐语者不在少数,名列《录鬼簿》者还有:曾瑞卿、赵君卿、吴中立、李显卿、陆仲良、董君瑞、李邦杰等。后来明代无名氏《录鬼簿续编》中又列有罗贯中、谷子敬等二十余人,由此可见元作家兼隐语者之多。

四口一十四十一口

元代八刺脱国公达鲁花赤,颇有文才,常与几个同僚在一起聚会,席间谜兴大发,随口给同僚出了两个字谜:

一字有四个口,一个十字。

一字有四个十,一个口字。

谜出,又告诉同僚,凡是猜不中的,罚酒一大杯。在座的人想了一阵子都没猜中。众人都问他是哪两个字,他说:第一个是“圃”,第二个是“晕”。

这两个字谜,是正宗的谜语。

《敬斋古今黈》(黈tǒu,黄色)笔记,元代李冶撰,原书早佚。本书皆订证旧文,以考证佐其议论。李冶(1192—1279),元代数学家,号敬斋。在他这本书中载有一则“井”字谜:

四十零八个头,一头还对一脚。

中间全无肚肠,外面许多棱角。

析:首句是指“井”字有四个十和八个头组成,且一头还对一脚。中间没有笔画,而外面有许多笔画。

这是一则谜语,且是谜语的初级阶段,谜面文字欠顺畅,且不押韵。

在李冶的这本书里,也有“用”字谜,谜面与苏东坡的谜面略有差异。

三山自三山,山山皆倒悬。

一月复一月,月月还相连。

左右排双羽,纵横列二川。

阖家都六口,两口不团圆。

析:前两句是说“用”字由三个“山”字组成的,而且都倒悬着的。后两句是讲“用”字由两个“月”字组成,且都相连着。再后两句说“用”字是由左右两个“羽”字,纵横两个“川”字组成。最后又复指“用”中有四个完整的和两个缺一横的“口”字组成。

元代的散曲、杂剧、小令等文学形式,在文学史中,占有相当重的地位。当时对灯谜感兴趣的诗词作家,以散曲、小令的形式作谜面,其中有一些小令,颇能动人,但其目的还是使人们猜射其中所隐含的字或人事。这类谜被人称作“长面谜”,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俏冤家,切莫作小人行径。许佳期,其实不曾。我若肯时也不止在如今,空使我腰肢减一半,镇日里无主恨青春。待明朝日落时辰,也在休要閒去门前等。

这首以小令布局的谜,并非抒情,而是以每句都从字里行间将谜底“月”字拆出。构思细腻,技巧纯熟,不愧是制谜大家。谜作者无名氏。

画黑狗招来不言人

大都城南门外,城门洞的东墙边,围拢着一伙人,面对城墙指手画脚。一个老农打扮的人,打此经过,以为城门口挂的又是悬赏捉人的榜图。走近一看,城门墙上挂着一张画,画的是一条满身黑毛的狗,形态逼真,活灵活现。

画的旁边站着两个仆役打扮的人,其中一人高声说道:“我家主人这幅画,不是卖的。这是一个谜,打一个字,若有猜中者,分文不取,把画奉送给他!”

看画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纷纷议论,七嘴八舌地猜起来,好半天无一人猜中。这位农民打扮的人走过来,看了看画,又看了旁边写的说明,走上去摘了画就走。

旁边一人问:“你是买这张画吗?”那农夫不吱声,只是摇了摇头。

此时作画者走上前来问道:“您是否猜中了这个字?”那农夫点了点头。

仆役也问他:“你猜的什么字啊?”那农夫只是点头不语,只顾往前走了。仆役又要追过去,作画者说:“莫追,他真的是猜中了。”

人们问作画者:“那是什么字啊?”“大家再猜,猜中者,我再画幅画相赠。”

后来有人说,那画家是王冕,猜画的人是罗贯中。

这幅画的谜底是“默”字。猜者不但猜中了,而且以行动又讲清了这个字。

施耐庵咏莲词收徒

37岁的施耐庵辞去了钱塘县尹,回到苏州的老家,一面教书,一面继续写《水浒传》。

一年春天,有位商人久慕施耐庵的才学,特地把儿子罗贯中从山西老家带来,要拜施耐庵为师。施耐庵对商人不感兴趣,但又转念一想,一个商人竟然不远千里把儿子带到这里,求我这个教书匠给他儿子当老师,也属不易,于是勉强答应看看再说。

施耐庵看到罗贯中十四五岁,眉清目秀,文质彬彬,气度不俗,就有三分爱意。他决定考考这孩子,于是吟道:

云落不因春雨,吹残岂借东风。

结成一朵自然红,费尽功夫怎种?

有蕊难藏粉蝶,生花不惹游蜂。

夜阑人静画堂里,曾伴玉人春梦。

罗贯中在一边沉思,忙向前问道:“先生,这阕《西江月》可是让学生作答?”施耐庵点了点头。罗贯中吟道:

“白蛇游过清水塘,一朵莲花开岸上。”

施耐庵听了捻须而笑,对那商人说:“我收下这个学生!”

施耐庵的词是一阕咏莲词,罗贯中知其意而用两句诗作答。

“明”师出高徒

施耐庵为了躲清静,续写《水浒传》,便想到“自古昭阳好避兵”(昭阳即江苏兴化县),昭阳县里白驹镇上住着他的好友顾逖(tì远),遂决定带着妻子申氏及新收的徒弟罗贯中前去投奔。

为准备接待施耐庵全家的洗尘家宴,顾逖对家童说:“赶快到市上买一件东西,叫作‘楼台接楼台,层层叠起来,上面热气滚,下面红花开’。”

家童听不懂主人要买的东西。在一旁的罗贯中对师傅低声说:“徒儿随他去买可好?”施耐庵点了点头。

罗贯中上前拱手道“贤翁,小儿不才,愿与这位小哥将此物买来。”于是随家童到厨下量了锅的尺寸,一同到集上把蒸笼买了回来。

顾逖见了,连连称赞:“名师出高徒!”

明朝谜事

朱元璋推翻元代统治者,建立了明王朝。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市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明朝京都猜谜之风征著载籍。此时的谜事活动仍沿袭自宋以来的民俗民风,元宵张灯盛况空前,引来众多好谜者。

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春场》:“正月八日至十八日,集东华门外日灯市。有以诗隐物幌于寺观壁者,曰‘商灯’”。杭州的灯市较南宋时更为炽盛。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前后张灯五夜。……好事者或为藏头诗句,任人商揣,谓之猜灯。”据万历《钱塘县志》记载:“元宵张灯五夜,十五夜最盛。自官巷口至众安桥二十里余,悬赏各色花灯,谓之‘灯市’。……或贴藏头诗于灯上,揣知者揭去。”

明代张岱《陶庵梦忆》记叙绍兴市区的谜事活动盛况更为可观,“……于十字街搭木棚挂大灯,俗曰‘悬灯’,书四书、千家诗故事,或写灯谜,环立而猜射之。”该书所描写的场面,除大棚外,与当今的猜谜晚会现场,没什么两样。

当时除京、杭、绍等地外,全国各地都举办不同形式的谜事活动。喜好灯谜者无论是文人,或一般市民,平时相聚,以猜谜为一大乐事,而且也不仅限于元宵之夜。明代李开先《诗禅·后序》中,对这方面的叙述更为详尽。“河朔、广州、江右、山东西,无不尚者,而两江、三吴为盛。……冬初十,夏四月二日及端阳、秋空贯孤及七夕,一年四社,俱可举行,不但元宵之节令而已。”这就是说,冬季大雪前后,夏季立夏前后,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九月九日,再有正月十五日,一年四季都有谜事活动。由于活动频繁,猜谜人与日俱增。因而要求灯谜创作不断更新。谜作者在拓宽制谜思路等方面和技艺技法上,除字谜、物谜、人名谜外,其他如《四书》、《五经》及诗词如唐诗、宋词等,也成为谜作者探索谜材的领域。有些传奇演义、爱情小说、通俗话本的专业作家,也对灯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隐语、谜语、谶语等,作为渲染环境、联系情节、突出人物性格等方面不可缺少的素材。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专著,不同程度地运用谜语、谶语,以吸引读者注意,增强了书籍的可读性。

这一时期谜作者不断将新作与爱好者共同交流。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曾于元宵之夜,在南京灯市见到一幅画。上画一妇人怀抱西瓜,且光着两只大脚。观者都不禁大笑。这幅画是借隐语作画,开个玩笑。不料朱元璋一见此画便解透其隐意,是谓“淮西妇人好大脚”。朱元璋怀恨在心。原来朱元璋的原配夫人姓马,天生的一双大脚,淮西人氏。朱元璋认为这是恶意讽刺他的马皇后,第二天便差军士将该处居民杀得一干二净。这件事明代徐祯卿在《翦胜野闻》中叙述得清清楚楚。

刘伯温巧传“一”字谜

元代末年,刘伯温(基)辞官还乡,在家乡村里办了一个书馆,以授徒为乐。

春天,刘伯温带几个学生郊游,在路上偶有所得。他要考考这几个学生的智力如何,便说:“我有一字谜,你们猜猜看。”随即说了下列一则谜:

天没他大,人有他大;放在口中便讲话。

学生们都动脑筋想,已经猜中,但都不直说出谜底。

一个学生说:“先生此字‘竖立似根柱,放倒似根梁,三榜数状元,就是不成双’。”

另一个学生说:“先生此字‘弟兄排行他在先,年年月月他在前,世上数他称魁首,孤孤单单独自眠’。”

第三个学生说:“先生此字是‘上不在上,下不在下,正在两头,卡住上下’。”

刘伯温听了三个学生的对答,很高兴,说:“猜谜之道,妙在别言中,以谜答谜,正如圣人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孺子可教也。”

刘伯温的谜底为“一”字,三个学生的谜底都是“一”。刘伯温引孔子的话,就是后来的成语“举一反三”。

江南四才子同作“灯笼”谜

明朝弘治年间,名满江南的四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聚在唐伯虎家谈诗评画,直到天黑。各家的仆人打着灯笼来接他们的主人。可是当时余兴未尽,四人相约用眼前之物各作一谜,今日成谜,来日再评高下。

才思敏捷的文征明先得一绝:

竹将军筑城自卫,

纸将军四面包围,

铁将军穿城而过,

木将军把住后背。

当时祝枝山正害眼病,对中药的汤头小有兴趣,他的谜面竟是一张“药方”:

淡竹枳壳制防风,

一枝红花藏当中,

熟地或须用半夏,

生地车前仗此公。

唐伯虎日前与秋香完婚,心中得意难禁。忽然想起前时混在奴仆之中,听到的情歌俚语:

口抹胭脂一点红,

随你万里到西东,

竹丝皮纸纵然密,

也怕旁人一口风。

徐祯卿因情场失意,制谜时不免有惆怅情怀:

墙里开花墙外红,

心想恋花路不通,

通得路来花已谢,

一场欢喜心内空。

四人吟罢相视而笑,遂告别乘兴而归。四人的咏物诗,谜底都是灯笼。诗句紧密联系每人的处境、心情,有感而发。江南四才子无虚名,名扬四海。

唐、文、祝“苍蝇、蚊子、蚕”谜

四位才子诗好画好,且好谜诗。一日唐伯虎和文征明瞒着祝枝山,在一起饮酒。祝枝山很快找到了他二人,满面春风说道:“今朝有吃福,不请自来之。”说完落座斟酒要饮。

唐伯虎急忙阻拦,说:“今日饮酒不比往日,凡欲吃酒者,必须即景吟诗一首,以作谜面,又须打一昆虫之名,不能者不准动杯拿箸。”说罢,当即吟道:

菜儿香,酒水清,

不唤自来是此君。

不识人嫌生处恶,

撞来筵上敢营营。(谜底:苍蝇。)

文征明听后暗自好笑,已领会唐伯虎的意图,是要与他合作,有意把祝枝山嘲弄一番,遂即吟道:

夜向晚,睡思浓,

不唤自来是此君。

吃人嘴脸生来惯,

枵腹贪图一饱充。(谜底:蚊子。)

祝枝山听唐、文二人的谜,心里很明白,分明是二人取笑他,无约而来白吃,便佯作不懂。于是,他也吟了一首,既应唐、文二人之对,也抬高了自己的身份,落个好名声。

来得巧,正逢时,

劝君莫吞盘中食。

此公满腹锦绣才,

不让吃喝哪来诗。(谜底:蚕)

祝枝山吟罢,三人相视而笑。这首诗第三句比喻、双关,第四句“诗”,双关谐音,暗指“丝”。

这三首昆虫诗作谜面,各打一昆虫名,在特定的环境中,是那么协调自然,妙趣横生。这种趣味效果,必须具备人、地两个条件方显示出特异的乐趣。它含有文人的才思、谜的形式、具体事件,使得这个连环故事谜为人称道。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咏物诗或写某一活动的诗句。

《三国演义》中,第六十九回,有一首这样的谜诗:

家家倒悬,门户众多。

藏精育毒,待秋乃化。(谜底:蜂房。)

这首谜诗语句明快形象。比喻贴切,最后点明主旨。

明代诗谜选

遇软便欺,撞硬就住。

有隙即入,无孔弗钻。(自然现象)风

状貌名声卑更低,满身都是奉承机。

虽然常吃坐臀肉,浑闷气儿再弗离。(生活用物)椅

有面无口,有脚无手。

又好吃饭,又好喝酒。(生活用物)桌

头儿低,腰儿起,双手覆来覆去。

捻捻又颠颠,小肘肘儿声啧啧。

真绞得出水儿方自息。(日常行为)洗衣

头儿一齐颠,臂儿一齐掮,

脚儿一齐搬,弄得槽中去,

放成一个潭。(农事活动)踏水车

嘴儿亲,舌儿伸,两手尖尖搂抱着身。

捺着窍儿通口气,呜呜咽咽作娇声。(娱乐行为)吹箫

偶因一语蒙抬举,反被多情又别离。

送得郎君归去也,倚门独自泪淋漓。(生活用物)伞

在所有的诗谜中,这首最为出色。

乍看这首诗,似是一首情诗,但将诗中借代同音同声字还原之后,定会发出赞叹之声,谜作者的巧思妙笔,如神灵造化。

首句中的“语”和二句的“情”,调换成“雨”、“晴”,你的感觉会是怎样的呢?首先承认,这则谜的谜底是“伞”,这是定而无疑的了。那么这样一首伤感诗,怎么会是说的“伞”呢?妙在拟人手法。作者将人的情感注入用物——伞中。从表面看,写的是一个执着追求男子而得到欢心的深情女子。当那心上人又有了新欢,自己反被遗弃,不得已只好倚门泪流如雨。这一人一物的更迭,显示了作者的奇妙构思。

同类推荐
  • 乌龙女侠蒙难记

    乌龙女侠蒙难记

    八人携手,荡起宋朝红尘天涯,潇洒日月,纵横万里。怎奈,事与愿违,贼人当道。到底是谁袭击了阴阳教总坛?又是谁制造了青龙镖局灭门惨案?最后连玄武山寨都惨遭抄山。一系列的苗头都指向从千年后穿越而来的四个无辜者。怎奈,彼此之间的信任竞薄如蝉翼。从此,各分两边。才知道缘分有时候,竟然轻如鸿毛。
  • 凤御凰:情倾百年

    凤御凰:情倾百年

    她是大魏将军之女,天赋异禀,自幼被送到苍月国,保护大魏质子。身为前国家保镖,她可以驰骋沙场,可以在朝堂上与男子一较高下,却输于女子争斗的后院,死于双生姐姐之手。时光回溯到三年前,为了复仇,她女扮男装,成为苍月新帝的近臣。当再次与仇敌狭路相逢,死亡谜团重重揭开,她打开杀戮之门——不问公道对错,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而风华倾世的苍月新帝,也渐渐爱上了女扮男装的她……一段“禁忌之恋”,三世缘错情深,他屡屡逆天,只为独爱她一人!这一次,错过三生的爱,他又能否紧紧抓住?
  • 在遗忘的时光里重逢

    在遗忘的时光里重逢

    你说,感谢命运,让你在最美好的时候遇见我。爱过我,是你永不后悔的事;而我没有告诉你,感谢命运,让我在最糟糕的时候遇见你。爱你,是我永不放弃的事,即便,我已不能再爱你……?
  • 雨打繁花伤

    雨打繁花伤

    她是卓府的掌上明珠,文采非凡,他是父母双亡的孤儿,怀才不遇,他们一见钟情,不顾家人反对远走他乡,她用计谋让他官场得意,他却用纳妾回报她的付出,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他早已忘却,你我今生,恩也断,意已绝,长月茫茫,各自白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地狱笑星:暴牙小鬼讲冷笑话3

    地狱笑星:暴牙小鬼讲冷笑话3

    冷笑话、爆笑糗事、雷人语录、三国西游轮番轰炸!夫妻、老师、屌丝、古人一网打尽!
热门推荐
  • 无刃刀

    无刃刀

    刀怎会无刃?刀即是人,人亦是刀。人只愿逍遥物外,刀又何须显露锋芒?且看他如何在法器、灵符、丹药层出不穷的修仙世界,凭一把无刃刀,逆行伐仙,重写天道!
  • 梦唐抒

    梦唐抒

    1986年,北京,男孩呱呱坠地,悄无声息地触摸着医用剪刀,处事未惊让其吹嘘多年。考古,本不是他的爱好,可却在父亲的指引下,耳濡目染,渐渐地,他也开始爱上了考古,并关注着一些业内大事。一个偶然间,他通过微博浏览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近日发现了一座拥有四座天井的高等级唐代墓葬,并通过关系有了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但就是这一次接触,让他不仅看到了几千年前出现的人和事,还成为了亲历者和实践者。
  • 他来了,快跑

    他来了,快跑

    一个屌丝的异时空旅行,附身后一秒变豪门,面对家人的期许,他是选择被现实推着亦步亦趋,还是决心自己去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是谁踩死了那个西红柿

    是谁踩死了那个西红柿

    假如你的生命只有七天,你是否考虑清楚为何而活?
  • 西游之海内存知己

    西游之海内存知己

    西游记如果发生在现代会发生什么?如果现代人穿越大唐参加西游又会发生什么?
  • 凌驾星际

    凌驾星际

    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凝聚着万千规则的灵气,凌驾在宇宙之上。
  • 明星之全能抽奖系统

    明星之全能抽奖系统

    叶琛一睁眼,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突然,一道电子合成音出现在叶琛耳边“系统启动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允在一生

    允在一生

    首尔艺术大学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艺术大学,很多有名的艺术家,歌手,演员都毕业于此所学校。所以郑允浩与金在中也不例外。郑允浩是学长,金在中是学弟,两人的大学生活就此展开。没有过多的甜言蜜语,有的只是那份对彼此的心。
  • 大明的启迪

    大明的启迪

    国内知名民科白天因缘巧合穿越到了大明永乐帝进金陵城的那一天他和这个新的时代一同诞生他来了他成长了他征服了200多年后的惨剧,是否会因他改变?他将文明的曙光提前带给这个伟大的帝国,历史是否会因此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