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4200000016

第16章 听道(10)

张建平的肌力开始明显恢复,上肢肌力已达到4级;几天后,双下肢肌力也达到了4级左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数明显上升,所有相关检查也都陆续回报着一个个积极努力后的良好指标。

终于,他的眼里有了新生的光芒,“沉默”了许多天的他,再一次用眼睛、用手示意着,让护士将写字板和笔递给他,用虚弱的手臂支撑着,歪歪扭扭地写下了“多拿几瓶(矿泉水),让护士一起喝,也给我喝”这样的话,医生护士笑了,他的父亲、母亲、哥哥弟弟们也笑了,全都含着热泪笑出了声。他又写道:“(你们)说我能、我一定能康复……(我要)建立起必胜的信心。”

生死历练造就了别一种英雄。5月1日,在医生护士们全力构筑的第二道防线的顽强抵御下,张建平终于彻底地摆脱了病魔的控制,终于彻底地摆脱了呼吸机的控制与严重贫血的侵扰,又一次突破死亡线、胜利归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夏虽一季,色可分三:一分骄阳烈烈;一分碧草青青;一分清泉潺潺。

心灵的窗户在仲夏的晨阳中被一扇扇推开后,让我看到了整体美的境界:一种卓尔不群、一种精到细腻、一种内质的美感——在刀尖上跳舞的这个特殊群体,又一次雕琢了新的生命和应有的尊严——这才是它真正的品质;难行能行,难为能为——ICU全体医护人员又一次用智慧、心血和汗水发掘了生命的本原——这就是ICU真正的价值;他走进这个门,仿佛走进了生命的隧道;走出这个门时,他才走完了一段真正意义的历史——那是英雄的历史——用鲜血、坚强和生命大写下这段历史;那又是奉献的历史——用呕心沥血、用奇智超拔、用精诚大医,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生命奇迹的这段历史。

“请让我沉浸下来/喝一口瓦尔登湖的湖水吧。”我却不是来听水的声响、独享这份恬静的。我希望在这清澈的湖水里,饮一口智慧之泉——一种助人奋发的智慧之泉,一种让我从此拥有梭罗意义的精神之泉。

《黄河文学》2007年第2期

随笔五则

心碑

最早认识这家医院,是在“文革”那年的春夏之交——我从北京亲戚家“串联”了半年刚回到家,家人说要去南门外的医院(那时还不是现在这个名称)接妹妹出院。到了医院,却没能接上——我们和老妈、妹妹失之交臂。

几十年过去了,母亲每每说起妹妹当年住院的事,都慨叹不已,说:那年你妹妹先被送到了市里的一家医院,眼看着大半天过去了,妹妹的病情越来越重。医生说,孩子误食进体内的蓖麻子的毒素已经侵及大脑神经了,你们还是赶紧送大医院抢救吧。你姥爷没别的办法,背起你妹妹就往南门外赶。他心里急,个子高、步子迈得又大,我跟在后边紧追。到了医院,天已经黑下来了。医生赶紧把她放在病房的抢救台上,整整抢救了一夜又一天,一直守着她。到第二天晚上,你妹妹终于睁开了双眼,两只大眼睛扑噜扑噜到处看个不停。医生们就逗她说,你看你这是到哪儿来了呀?她那年还不到6岁。不是你们医院,不是儿科的那些个医生,你妹妹早就没命了。

那些医生可真好啊。说到这里,已是满头白发的母亲,两眼里顿时充满了温情。她顿了顿,又说,我守在你妹妹的病床旁,一步也不敢离开,没法去买饭来吃,医生一看说,不吃饭哪能行呢?就从食堂打来饭送给我吃。母亲又重复着说,那真是些个好医生啊。我问,妈,你还记得医生的姓名吗?母亲想了想,说,只记得那两个女医生一个姓王,一个姓鲁。她叹了一口气说,也不知她们现在在哪里,都怎么样了。

听母亲说这件事,有若干次了。病灾,对一个家庭,是天大的灾难;对医生来说,见过无数,救过无数,不足为奇了。那两位医生肯定记不起40年前的这档子事了吧?她们从医一辈子,救过的人无数,哪里还能记清何时救过何人呢?可我母亲记得真真切切。妹妹碰上这两位仁义有加的好医生,是她命大、造化大。这两位好医生,实是我们家的福星啊。

一个人做了让人口口相传的事,那是口碑;做一辈子让无数人口口相传、又让无数人能铭记一辈子的事,就是心碑了。

曾听人说起这样一件事。那年,有位老年患者挂了呼吸内科专家的号来看病。一进诊室门,见一位慈眉善目的老教授抬起头来,面带笑容,用自己手心朝上的右手向着对面的椅子,和蔼地让座说:“您老请坐。”患者对人说,“您老请坐”这句话,让我记了20年。这位呼吸内科专家就是郭仓教授,在全国也很知名,他于1965年随“六·二六”医疗队下放到宁夏,20世纪80年代才回到天津。如今,他已是近百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了,他自然不会记得,自己在几十年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的。

医生不曾记得,但,患者全都铭记在了心上。

医者,仁也;大医者,大仁也。一种恩情似海、一种恩重如山的记忆,是由难以计数的患者乃至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永久珍藏着的。

“品”字如山

记得陈树兰教授的人,上有高级轿车频繁进出于医院的达官贵人、颐指气使的高官亲属,下至屏声敛气的下台干部、骑自行车或挤公交车的普通市民、平头百姓,更有坐毛驴车、搭长途客货或手扶拖拉机的乡野草民。不管谁,在她这里,只一个身份——患者,只四个字——治病救人。

百人千人记一个人容易,一人记百千人不易,尤其是在半个世纪这样长长的记忆里。鲜有逛街习性的陈树兰教授,偶尔兴趣所至,去到繁华闹市,总会碰到“素不相识”的人,老远就迎将过来,很熟络、很恭敬地与她寒暄,向她问好致意。陈教授想也想不起这些极热情之人是何许人也,复问,方知是N年前,曾被她救过一命的人,或是被救之人的儿子辈、乃至孙儿辈的什么人。病房的医生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曾有弥留之际的慢性恶病质患者,非要见她不可,不见她到病床前看自己一眼,是不甘心咽那最后的一口气的。

陈教授已是古稀老人,从医五十余载。前三十年,因德行、学识、技术而早已盛名的她到底救活了多少人呢?我曾想问清楚,或大概想弄清楚,这个数字应该是多少。追问陈教授,她无可无不可地摇摇头,一阵爽朗地笑过后,很外交口气地对我说了句“无法统计”。偏想追根溯源的我,只好按保守估算、外加想象地推理,经她手亲自挽救重返人世的生命,至少成千吧。

名气大、威望高、干巴瘦的陈树兰老太太,走路仍像一阵风,说话依旧干脆利落,临床睿智不逊当年。时至今日,她还在忙活,忙得年复年、月复月、日复日,忙许多人、许多事,所有的忙也只一个内容——治病救人。

做人讲人品,行医论医品。要我看,“品”字的结构好有一比:先以两个“口”字做牢固基础,医品之基胜而起势,高而超群;医术之峰垒如雄峰,峻而挺拔。这才是:医品高洁,堪为良医;良医行道,实乃大医;大医精诚,造福百姓。

一辈子能做成这样的人、这样的医生的,有不少。陈树兰教授,则是旗帜。

意境高远,小即为大

几年前的那些个冬天,我只要在医院里遇见退休返聘的郑传经教授,都见他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身着一件蓝色的、厚实而硕大的羽绒服,匆匆忙忙地向病房、或向门诊的方向远去。好有意思啊,那本就亮色的羽绒服,两只袖口上,偏补缀着两圈土黄色的布。老远看到他,老远先就看到了那两圈土黄色布面的羽绒服袖口。那独一无二的袖口,就给我留下了经年难忘的印象。

今天的年轻医生,已很难听说他了,这位当年的湘雅医学院的优秀学子,后来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儒雅医生,再后来的堂堂的老专家、老教授,在这老少边穷的宁夏,给那些大多贫病交困的患儿诊病。他那严谨的医风、学风在此暂且不提,那是要很费些笔墨的,仅只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让我将它作了一把尺子在心底里暗藏——暗自衡量一名医生是否“仁者爱人”的尺子——只要天冷,郑传经教授在将听诊器的听筒搁在那些个小小瘦瘦的胸脯上听诊前,都先要在自己的手心里将其捂上一捂。乍听他的这个习惯性“小动作”,没觉得是什么了不起的举止,及至某次,某医生也给高热中簌簌寒颤的我听诊时,我才感同身受地体验到,那个金属壳的听诊器乍一挨到皮肤上,是多么的冰冷啊。

儿科那些可被视为郑传经教授的弟子们的医生,大都将他的这个“小小的美德”传承了下来,尤其邱银萍副教授。

时至今日,传承这种美德的,不只儿科医生,也不只先将听筒捂热这样的“小美小德”。

怎一个“好”字了得?

一日,眉目俊秀的马瑞霞医生正全神贯注给患者做鼻腔手术,患者突然打了个大大的喷嚏,鼻血随之如喷枪样,从鼻孔射出,正正地就喷到了马医生戴着口罩的脸上。患者看着马医生口罩上、脸上的鲜血,一下愣怔住,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术前,马医生就叮嘱他一定要忍住,一要张嘴、二要深呼吸、三不要动,否则影响手术操作。可患者到底没能忍住。

按当下对医生形象的想当然的推理,患者被呵斥、遭责骂是逃不掉的,患者挨上几句,他也是无话可说的。但此时,却听马医生轻声一笑,柔声柔气地说道:你把血喷到我的脸上了,我去擦一下。对不起,你稍等一会儿,我马上就来。很快返回诊室的马医生,手里多了一块湿毛巾。患者正纳闷呢,却见她小心地将湿毛巾盖在自己的嘴上,继续做起了手术。患者事后对人讲,我当时简直内疚得不行。把那么漂亮的女医生的脸弄得那么脏,她一点儿都没责怪我。她真是个好医生。马医生听到别人这样说,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说道,谁让我选择了这一行呢?既已选择了,就没办法嫌这嫌那。

郑西卫尤其是位好医生,但又怎是一个“好”字了得?他曾经不顾一位素不相识的患者满嘴的痰液、血液以及可能被传染的危险,毅然俯下身子,为这位突然呼吸骤停的患者做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位60岁的患者刚入院,突然咳痰、咳血不止,痰因黏稠堵塞气道,导致呼吸骤停——老头儿的两个儿子和同病室的患者们看到郑西卫的举动,惊呆了,郑西卫却不顾一切,继续为那百分之一的希望努力着。麻醉科值班医师赶来做气管插管,一抬头,发现了郑西卫脸上的血迹和痰迹,急忙对他说:“你看你脸上的血痰!”郑西卫才去匆匆将血痰擦了去,继续抢救患者。患者很快被确诊为癌症晚期,终因病灶癌细胞在体内广泛转移而逝去。但痛失父亲的儿女们,因郑西卫的仁德油然而生的感动,便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刻在了心上。

看到这些,有些医生可能会不可思议地这样想,患者既已是癌症晚期,这样的抢救又有什么价值呢?我问过郑西卫,他说他当时没有想其他的,他就想到一点儿:救命要紧。

不由我不敬重他,郑西卫想到的那“一点儿”,却是做一个医生应有的全部;不由我不信,患者家属的那一种感动,一定印痕鲜明,一定难以磨灭。

背影的意义

那年晚春的一个寒夜,当隔离病房最重的那位“非典”患者病情突变、心跳、呼吸骤停的危急时刻,王晓麒医生闻讯疾速赶来,连防护服都来不及往身上套,就以最快的速度冲进隔离病房,为“非典”患者做起了胸外心脏按压……在“谈‘非’色变”的非常时期,隔离一线防护服的复杂程度,只有用数字才能描述清楚:医生、护士必须从里向外穿4层防护服;头戴棉布工作帽2个、外加一次性帽子2个;防护眼罩1副;脸上捂2个16层的纱布口罩、外加一次性口罩1个;手套须戴3层;脚上套一次性鞋套3层。据当时一线的医护人员讲,以上装备穿戴整齐最快也需时40分钟!这样的装备是在宁夏,在国内某些医院,一线的医生护士们则全副武装得像太空人般。

而此时的王晓麒医生,在最危急的关头,什么也没穿、没套,就一头冲了进去,好像他打了疫苗似的,好像他就不会被传染似的。那种速度,是长期处于应急状态的一种本能反应;那种无所畏惧,却是职业境界使然,非一般人所敢想、所能为。后来,他的科主任告诉我一个只有一两个人知道的细节:那天晚上,王晓麒医生脚下穿进隔离病房的,是花了300多元钱、才买了不几天的一双簇新的旅游鞋。科主任硬是让他把这双新新的鞋烧掉了。其时,王晓麒医生的家刚从外县搬来,租住农民房,所有的困难凸现在这个租住房的角角落落。科主任与副主任一商量,一人掏一半钱,给他买了一双新旅游鞋。

关于抗击非典,那时的溢美之词数不胜数,但我只记住了一句,我敢说,唯这一句颂扬之词,最是让人感动的:“你的背影,是我眼中永远也消失不了的地平线/你的背影,是我心中永远也难以忘怀的万里长城。”多么高大而神圣的背影啊。但,我想,诗人他也不是坐在家里、捧着脑袋硬憋出这样的美句的,定是先要有如王晓麒这样众多的好医生,才会产生“背影”这样的好诗句的。大凡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能够筑起万里长城般的“背影”的,岂止一个两个、十个八个?

“五则”过笔、过心,我相信,这一种卓然超越的独立人格,一种丰富的内心世界,一种承担一切的勇气,是完全可以点醒平庸、明心见道的。

《黄河文学》2008年第8期

同类推荐
  • 赤子之心: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

    赤子之心: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

    《赤子之心(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作者郭晓娜)为其中一册,选取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事件;详细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结束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 拓荒者的恋歌(天津卷)

    拓荒者的恋歌(天津卷)

    本书记述1989年12月6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以来生动的历程。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

    文选含选主小传、导读(概述)、正卷(哲学;人生卷与艺术;文学卷)三部分。在时间上限各选主49年前的论文。编选思想上着重突出他们的人生美学特色。力求雅俗共赏、学术与市场兼顾。
  • 渭风

    渭风

    闫长红的作品为我们歌颂、描绘了一大批开拓者的感人事迹和诸多场景。他长期生活在乡村,工作在一线,作品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了来自基层的声音。这声音出现在舞台上,无疑是一种震撼!他的作品集无疑为一段别开生面的历史缩了影、定了格、确了位。它留给当代的,是一方矢志强国的功德榜,他传给历史的,是一本惠泽民生的礼赞歌。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左拉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左拉

    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往昔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它将帮助青年朋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学的素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活有点塞牙

    生活有点塞牙

    “344”,第二年了,这可是第二年考研了.“为什么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预算的不是这个分数啊”,突然有点懵...............
  • 成长那些事儿

    成长那些事儿

    一群性格各异的少年,因一场表演相识相知,在南华一中开启了不一样的高中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原来顾少也这么萌

    原来顾少也这么萌

    整个Z市都知道,当初霍大小姐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疯狂追求霍西曦,21岁,霍家大小姐,爸爸妈妈因为一场车祸而丧生,哥哥十九岁就接管了自家公司。曦曦一遇到某男就瞬间沦陷顾宸泽,27岁,顾家大少爷,顾氏总裁,Z市的太子爷,妥妥的钻石王老五!长得又帅,有多金。成功被某女收入囊中“老婆,我错了,我在也不这么晚回来了!”某男跪在键盘上,一脸知错就该的表情 以后的生活就是各种宠妻
  • 仙道极宠

    仙道极宠

    选择做医修大能还是选择甜甜的恋爱?小孩子才做选择,她全部都要!……突然穿越,但还是逃不过学习(修炼)二字。更要命的是,她还当了一个医修。所谓五年医修,三年秃头,此言不虚啊!……“好师妹,帮忙做个返生丹吧,仙长要检查了!”某医修学渣哭抱大腿。“好。”“好姐姐,求炼一颗火灵丹啊!要课考了急急急!”某生怕挂科的灵修崽跪求。“没问题。”“宝贝他比我还好看吗?”某君一脸幽怨。“只是救人而已啦,别闹!”
  • 我太坏了怎么办

    我太坏了怎么办

    我本是一直普普通通的白莲花,没有想到老天爷竟然让我在花一样的年纪被残忍杀害,行吧,我不装了,摊牌了。好消息!好消息!听说做任务可以重生,那还等什么心动不如行动,冲鸭!各种千奇百怪的帅哥哥!不知道大家爱什么样的,反正我这里有大总裁,有校霸,有软绵绵的男孩子,还有好多.......
  • 宠妻入骨:总裁老公是只狼

    宠妻入骨:总裁老公是只狼

    传言中,风流成性的慕三少对一女人情根深种,宠到天上。可事实上只有她知道这只专制的恶狼不过拿她当幌子罢了,再光鲜的外表也掩不住他禽兽的心!当他为她的无名指带上戒指时,他理所应当地要求,“听话,不要辜负我。”“如果……负了呢?”她不以为然。“那我就用世界上最结实的链子穿透你的锁骨,把你拴在我身边,永生永世。”没曾想,某一天,他的话真得应验了……
  • 冒险岛终极光明

    冒险岛终极光明

    终极光明究竟存在于何处?他究竟是白魔法师还是黑魔法师?轮回的路究竟有多长?什么是友情,什么又是爱情?(根据冒险岛剧情改编,老玩家的回忆)
  • 我的怪物乐园

    我的怪物乐园

    作为一名穿越者,李牧觉得即使自己成为了游戏中最弱的boss,也能够凭借风口,立足时代的巅峰,直到他遇见了每天只想着混吃等死的哥布林奥法姆,时常想着放火烧山的精灵瑞拉,有着被害妄想症的巨龙霍格……还有,那号称第四天灾的可怕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