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1300000021

第21章 论安萨里对前定与自由意志问题的解释

以其心性论为出发点

朱海斌

一、前定与自由意志问题之源起

信仰前定是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之一。“前定”,阿拉伯语称为“太格迪尔”(Takdir),一般认为是指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以及个人的一切都是安拉事先规定好了的,都是真主的意志和安排,人类无法改变这一前定的法则。

在《古兰经》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述:“你当赞颂至尊的主之名超越万物,他创造万物,并使万物匀称,他预定万物,而加以引导。”

“他预定万物”已为我们表明,所有的一切物都只是安拉前定的结果,在人类自己看来是偶然或必然之物、可知或不可知之物,在安拉那里都是已经事先安排好的。但我们看到,这里仅仅说到了“物”,而没有谈到物之外的东西,比如性质、关系、心理、行为等等。而在另一处有这样的记述:“不得真主的许可,任何人都不会死亡;真主已注定个人的寿限了。”

“死亡”显然不是物,而是人的一种状态。“寿限”也不是物,是时间意义上的一种“到时”。由此可见,真主创造与前定的“万物”并不仅仅是物体,否则要么这个世界将不完整,要么真主并没有创造与前定这个完整的世界。

因而我们可以说,真主创造了一切,一切都是真主前定的。

而在《古兰经》关于前定的记述中,最为值得注意并且与本文的探讨内容密切相关的是这样一句记述:“真主创造了你们和你们的行为。”

《古兰经》中的这一记述很容易被理解为一种宿命论、纯粹决定论,即认为,人的一切都是由真主注定的,人无半点自由可言。而由此出发进行推导的话,必将产生种种荒谬的结论。比如人不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自己的行为并非出自自己的自由意志,出于自由选择,而是被迫的,注定的,这样在道德上也就最终没有了行善作恶的区分。在法律中,人们甚至可以不为其任何罪行负责,人不应该受到任何惩处,因为他的犯罪缺乏主观条件,并非他自己愿意犯罪,而是真主前定的。由此出发,更甚者认为,那些不信教且作恶多端者也不应受火狱的报应与刑罚,因为他们的一切恶行并非自愿,而是前定的,是安拉命其作恶的。

上述推论的结果令人觉得荒谬之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就在于错误地理解了“前定”的含义。即将前定等同于“宿命论”,剥夺了人的自由意志,以至出现了人们不需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责任承担的结果。

其实,在《古兰经》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许多对前定的记述,同样也可以找到关于自由意志及责任承担的记述。《古兰经》中有这样的记述,“真理是从你们的主降示的,谁愿信道就让他信吧,谁不愿信道就让他不信吧。”

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道”的信与不信并非是注定的,而是可以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信道,也可以选择不信,自由意志是存在的。在《古兰经》中我们还可以直接看到这样一些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责任承担的记述:“个人犯罪,自己负责”;“真主依据个人所行的善恶来加以报酬”。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显然是应负有责任的,尽管一切都是前定,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自由意志,不需进行责任承担。

但现在的真正问题是,《古兰经》中既有对于一切前定的记述,又有对自由意志及责任承担的记述,表面看来,似乎二者是矛盾的,是前定就不能有自由意志,有自由意志就不能是前定。对于如何协调一致地理解与解释二者,使二者不至陷入混乱与悖谬之中,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

前定与自由意志问题是伊斯兰教教义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大多数古代权威认为前定与自由意志问题是最早期的神学争论的首要关键问题”也产生过无尽的争论。本文在这里将简单的列举三种看法。第一种是贾布尔派的看法,他们承认前定的绝对性,不承认人类有任何一点自由意志。第二种是卡达尔派的看法,他们对真主前定持保留态度,而坚信人有自由意志。

第三种是穆尔太齐赖派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善恶是由理性认定的善恶,连安拉也必须遵从理性的标准,物之或善或恶,不是安拉使其为善为恶。安拉只是依照理性而识别善恶,而且安拉之所为仅在于认定善。如此一来,穆尔太齐赖派在实际上也就排除了前定论。

上述的三种解释均是难以令人满意的,但本文在这里并无意提供一种新的自己对前定与自由意志及责任承担问题的解释,而只是试图从安萨里的心性论入手,看安萨里是如何解释这一问题的。

二、安萨里的心性论及其所蕴涵的前定与自由意志问题

在《圣学复苏精义》一书中,安萨里论述人的心性时,一开始就对它们各自进行了明确而严格的界定。安萨里认为,“心”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指“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方,尖端向下呈桃形的肉块”。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作为人体器官的心。第二种指“来自安拉的抽象而透明的存在”,“这种透明的存在正是人的本质,它是人认知的关键所在,它正是接受责成、要求、批评、惩罚的主体”。而且安萨里认为,他在使用“心”一词时,主要指第二种含义,即抽象而透明的存在。

对于“性”,安萨里也主要区分了两种含义。一为“人的欲望和怒气的总和”,二为“奇异的存在,它是人的真正体现,它代表着人的整体”。安萨里认为,第一种含义的性,它作为撒旦的党羽而背离安拉,“纵人作恶的性灵指的是第一种性灵”。第二种性,安萨里认为它应是受到颂扬的,“因为它是人认知安拉的本质所在”。

可见,安萨里认为,人性中既有善的属性,即第二种意义上的性,也有恶的属性,即第一种含义上的性。

安萨里认为,人心具有认知能力和自由意志两大独具的特点。对于认知能力,安萨里将其界定为:“对今世和后世有关的事项及抽象事物的认识”,而这些事物超然物外,是动物不能有的。而意志,“则是人凭他的理智知道了某种事情的结局及正确的处理途径时,他的内心中所产生的解决该问题的愿望和意念”。安萨里同时也认为,意志就是依照理智要求而驱动肢体的“力”。

安萨里认为,种种不断更新的事物,对心灵会产生影响。外在的通过五官影响,内在的,则通过想象力、嗜欲、恼怒及人性具备的各种属性来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不是来自感官,而是通过内在属性。而内在属性如前文所述既有善的,亦有恶的,而安萨里着重论述了恶的属性。安萨里认为,人心具有四种不同的属性,即禽性、兽性、魔性、神性,而这些属性都是“负面属性”。它们均集中于人的心中。而且,安萨里还引用了穆圣的一句话,“凡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可见,在安萨里看来,在人的心中都有恶的端倪、萌芽,但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我们心中的恶的属性。

安萨里指出,我们的行为是受思想决定的。“思想萌生愿望,愿望萌生决心,决心萌发举意,举意产生行动”。而促使愿望发生的思想有两种:一种导人于恶,它被称为“邪念”;一种导人于善,被称为“灵感”。而导人做恶的思想原因被称为“恶魔”,导人为善的思想原因被称为“天使”。

从安萨里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天使与恶魔都是我们的一种思想原因,这种思想原因是安拉的被造物。天使的职责是传播善事,授人知识,昭示真理,令人为善,这是他们的秉性。恶魔则情况完全与天使相反,他许诺恶报,命人作恶,以贫困威胁欲行善事者。

这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处于向善或向恶的中间地带,要么跟从天使,要么跟从恶魔,“天使和恶魔均努力将人类拉向自己一方”。而在这种情况下,“凡顺从私欲者,是私欲的奴隶,而非安拉的仆人,因而安拉使恶魔控制了他”。此句中的“因而”表明安拉使恶魔控制了他的前提条件或者原因就是他顺从私欲,是私欲的奴隶而非安拉的仆人。只有这样,安拉才会使恶魔控制他。尽管安萨里并没有仔细界分这里的“在先”是何种意义上的在先,但可以明确的是,是否顺从了私欲是安拉派遣天使或恶魔的原因与前提。

而那些与自身的私欲不懈斗争,并求真主保佑,承认己之无能的人,是会蒙真主襄助与护佑的。《圣训》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被真主保护者才是不会犯罪的人。”

当然,真主给予襄助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与自身的私欲不懈斗争并求真主保佑。

安萨里也将人心比作一面镜子,认为善功使这面镜子更加明亮而使宗教的真理昭然若揭,而罪恶就像污黑的浓烟,最终使它完全变黑,从而与安拉完全隔绝。

这也就意味着,人的善行或恶行都会使他们的心产生变化,善行会使他们的心境更加明亮,而恶行会使他们的心境变得黑暗,而且恶行到达一定限度后,会使他们的心境完全变黑,最终成为撒旦的党羽而非安拉的仆人。

三、前定与自由意志:让仆民去行为

从上述对安萨里心性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安萨里认为安拉并不是直接命令人们进行何种具体行为,命令人去选善择恶,而是首先要对每个人进行“考察”,以之作为安拉选择自己仆人的判断尺度。那么这里显然就出现了一个“考察阶段”,在这个阶段,安拉并不直接规定人们的行为,而是仅仅让人们自己去行为,自己去行善行恶,处理与自身中本有的诸如私欲等属性问题。在这样一个阶段,人应该是拥有自由意志的。

而正是对这一“考察阶段”进行考核之后,安拉才会决定是否去襄助他们,是派去天使抑或是恶魔。如果没有这一“考察阶段”,那么是派去天使襄助,抑或是派去恶魔,是让他成为安拉的仆人还是撒旦的党羽就会失去评判的标准。而这一标准,依安萨里之意来说,就是在这个“考察阶段”中每个人在自由意志下的意向与行为。

虽然安萨里在论述中没有明确地使用“自由意志”这一术语,但从其心性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安萨里的确认为真主赋予了人以自由意志。否则安萨里的心性论也将无法成立。而且,安萨里认为人心具有两大独具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意志,它是“人凭他的理智知道了某种事情的结局及正确的处理途径时,他的内心中所产生的解决该问题的愿望和意念”。可以看出,这种意志是他自己的,是自己做出的,因而也就是“自由意志”。

但安萨里的这种看法会使人们产生疑虑,好像在每个人那里都出现了一个前定的真空阶段。这个阶段好像是不被前定的,人们在这个阶段拥有自由意志,而这似乎违反了《古兰经》中对前定的规定。但是如果我们更为细致地研究安萨里思想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事情本身并非如此。

我们看到,安萨里在论述信仰的第三个基础,即认知安拉的行为时,对前定与自由意志问题作过这样的表述。安萨里写道:“安拉创造了人,造就了人,赋予了他们智慧和能力,故仆民的一切行为都是被造,都关联到安拉的意志:‘安拉是创造万物的。’(三九:62)”

我们应注意到句中的“故”字,它表示一种因果推论。安萨里之所以认为仆民的一切行为都是被造,原因可以被归为两点:一为安拉创造了人,造就了人;另一点则为赋予了他们智慧和能力。就第一点而言,从创造人的行为来看,没有人当然也就没有人的行为,因而安拉首先要创造人。第二点认为安拉仅仅创造了人的智慧和能力,而非直接创造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在安萨里看来,安拉并没有直接创造人的具体行为,安拉创造的是人们行为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人只能凭借安拉创造并赋予我们的智慧和能力才能产生具体行为,行为虽然直接来自人,但行为得以可能的东西却来自安拉。

安萨里又写道:“安拉创造仆民的行为,但这不排除这些行为出自仆民的营谋,是仆民能力所及的。安拉创造了仆民的能力和能力所及,创造了仆民的意志和意志所及。”

安萨里的意思是说,仆民的行为是经过营谋的,是出于自己的选择的,安拉并没有创造具体行为,但却创造了仆民的能力和能力所及,意志和意志所及。仆民正是在安拉所赋予的能力与意志下,进行营谋,从而做出具体行为,安拉让仆民运用他赋予的意志去营谋,去行动。

安萨里继而又写道:“仆民的行为尽管是仆民所为,但这不排除它出自安拉的意志。”

这句话其实是在总结安萨里自己的观点。前半句说“仆民的行为尽管是仆民所为”,这意味着仆民的行为出自仆民自己的营谋,自己的意志,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

后半句“但这不排除它出自安拉的意志”是说,尽管仆民的行为出自自己的意志选择,但自己的意志本身就是安拉创造的。安拉创造的是让仆民展开自己行为的意志本身,安拉让仆民去行为。所以,具体的行为虽然是直接由仆民自己做出的,但归根到底是安拉创造的。

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安萨里是如何解答本文开始就提到的那个问题的。《古兰经》中说:“安拉创造你们,和你们的行为”,对此,安萨里的理解是:安拉并没有直接去创造人们的具体行为,当然其中包括人的各种恶行,安拉创造的仅仅是人们的具体行为得以可能的条件,即人自身与人的智慧和能力,是能力和能力所及,意志和意志所及。这里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意志”,安拉赋予人以意志,而且是可以进行自由选择的意志,这一自由意志是人的具体行为得以可能的条件。安拉所做的仅仅是创造了行为的条件并让仆民去行为。在这种意义上,人拥有自由意志,同时安拉也创造了人的行为。而且,这与前定并不矛盾,因为前定的就是自由意志本身,具体行为并不前定,但具体行为得以可能的条件却是前定的。因而可以说,具体行为源于安拉,它最终也是被前定的。

四、安萨里此一思想的意义

日本学者筒井俊彦指出,安萨里在《圣学复苏精义》一书中认为:“人类没有任何一点自由意志,人类的自由意志完全被否定。”

但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发现,事情并非像筒井俊彦所说的那样,即认为安萨里完全否认了人的自由意志。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应该说,安萨里在《圣学复苏精义》一书中不但没有完全否认自由意志,而且在更高层次上解决了前定与自由意志的问题。

安萨里对前定与自由意志问题的看法,既不像贾布尔派那样完全否认人的自由意志,也不像卡达尔派那样否定前定。在安萨里看来,前定的是人的各种行为得以可能的条件,其中包括自由意志本身。人正是借安拉所赋予的这些先天条件去选善择恶。人尽管有自由意志,但自由意志本身是真主创造的,是真主让我们自由,让我们去选择,去行为。只有真主的这一“让”,我们才得以拥有自由意志并展开我们的各种具体行为。

这样一来,自由意志仍然在前定之中,因为它本身就是前定的。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安萨里不仅解决了前定与自由意志的问题,而且在其心性论中也同样遵循了他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安萨里指出,如果人在自由意志的支配下自己选择了恶的话,那意味着他的心灵已被私欲占尽,成了私欲的奴仆,这样安拉不但不会襄助他,反而会派魔鬼去完全占据他的心灵,使他成为撒旦的党羽。正是人在自己的自由意志下选择恶才使得安拉会派去魔鬼,而在复生日的审判中,安拉将依据人在自由意志下所做的行为及其后果来进行审判。由此可见,安萨里的心性论的确是以其对前定与自由意志的看法为前提和基础的。

安萨里对前定与自由意志的解释,显然与奥古斯丁有相似之处。奥古斯丁认为,人类意志的缺陷在于包含着作恶的可能性,但这种缺陷却是自由意志进行选择时所必需的,只会行善不会行恶的意志不是自由意志,反之亦然,因为没有它就没有选择善恶的功能。而自由选择又是惩恶扬善的公正性所必需的。人们只有对自己经过自由选择的事情才承担责任,而不出于自由意志的,将不会受惩罚或奖赏。上帝赋予了人以自由意志,而惩恶扬善的公正性是上帝的善所必需的。所以,人类意志的自由选择是惩恶扬善的先决条件。如果上帝不赋予人以自由意志,他也将丧失其公正性。奥古斯丁把罪恶的根源归结为自由意志,他写道:“任何人若藉自由意志犯罪便遭神圣惩罚,这一事实表明自由意志之赐予人,是为了让人能正当地生活,因为若它之赐予既是为了让人正当生活,又是叫人犯罪,这惩罚就是不公义的了。”

尽管我们知道安萨里曾广泛考察过各种宗教及其各个教派的观点和主张,其中也包括基督教,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断定安萨里对前定与自由意志的看法是受奥古斯丁的影响而来的,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有直接证据表明此一点。

可以说,安萨里关于前定与自由意志关系问题的学说,在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是我们用来解释此一问题的一条不可多得的思路。

同类推荐
  •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各地讲法汇集》、《随笔·杂记》、《晚晴集及格言别录》、《说律解经手书题记》和《书、画等的序和跋》五部分。
  •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为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他试图从跨文化和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书分为六篇,有历史篇、礼仪组织篇、苏非篇、比较宗教篇、振兴篇、海外学者篇。虽然是一种从属于华夏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中国伊斯兰文化却是融汇了其他中文化优秀成分的独特文化,具有包容性、并蓄兼收的特性、灵活应变的能力及适应时世的机智。凭借如此跨文化的智慧和能力,中国穆斯林所承载的伊斯兰文化能够经历巨大的沧桑变动而一直不断发展和兴盛,且百折不挠地前进。
  •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佛法三藏经律的核心内容传递给大地的有缘人。作者出生普通农民家庭,感受到人生苦空无常与虚妄。为解脱人生困惑,26岁开始接触佛法。为弘扬禅宗正法,2004年于云南鸡足山剃度出家。近年来,在多个地方教授六祖禅宗文化。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红尘滚滚,何处安心?瑜伽,是一条静心修行、寻找生命真谛的路径。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习练瑜伽的书,而是深入心灵,描述瑜伽与生活相融合的散文“心经”。《步步莲花》作者借鉴佛学术语,以“色”——瑜伽于身体、“受”——瑜伽于心性、“想”——瑜伽态的阅读与观影、“行”——瑜伽态的行走与寻觅、“识”——瑜伽于灵魂,记录瑜伽带来的沉淀和变化,启发读者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式,感知神秘力量,感知宁静与温暖。
热门推荐
  • 龙城乐手

    龙城乐手

    就算过去这么多年,路遥还是经常会想起,那个她以为是橙色的开始,在开始之前的故事,结束之前的故事。
  • 傲娇妹控exo

    傲娇妹控exo

    看傲娇女主如何开启高能逗比模式,依靠一副红楼的身子,水浒的心,在这纷乱的三国时代中,任性西游~~
  • 另类教师是这样崛起的

    另类教师是这样崛起的

    我要写的,是一个妹妹在兄长的世界里,是怎样的存在。是一个教官在学员的世界里,是怎样的存在。是一个个男人在充满兄弟情义的群体中,在怎样的存在。是一个个不一样的女人在她们爱的人的世界里,是怎样的存在。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现实且残酷的世界里,是怎样的存在!!第一篇章预告,夏寂,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不爱说话,被其他小朋友欺负,骂他怪物。他一直都很沉默,直到他12岁那一年,小艾出现了,一个可怜的女孩,经过一整天的关心和陪伴,自那以后,兄妹二人相依为命,最后却难逃从孤儿院离开的结局。小艾被领养,夏寂在孤儿院院长奶奶逝去后,选择了独自离开孤儿院,进入了华夏大学,成为了一名心理学院老师,却因为一时冲动,离开了心理学院,遇到了华天集团总裁,然后,他谋划多年的计划,开始了。
  • 混沌的年华

    混沌的年华

    文一成浑浑噩噩的中学时光,难忘又酸涩,一起来找找,里面是否会有你忘怀不了的记忆么?
  • 到底爱在哪里

    到底爱在哪里

    我忽然觉得自己和太阳一样,在一天的最后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献份力,尽管我的付出微乎其微,但是我的眼睛得到了一天最值得珍藏的际遇:我的美。太阳初升,金光静静地洒落在那片浩瀚的海洋上,也给曾经是个小渔村的日照带来了无限的美丽与繁荣。日照,太阳升起后第一个照到的地方。海潮一次又一次地冲上沙滩,还带着一丝又一丝若隐若现的海草。那一天,细雨蒙蒙,我却没有撑伞。漫步在沙滩上,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偶尔涌上海水,没过我的脚踝,带来一丝凉意,竟凉遍了全身,凉进了心扉。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畅的感觉。在风里,在雨里,在海里,我是一只鱼,一只无忧无虑的鱼,静静的游着,游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让我们谈一场冬之恋吧

    让我们谈一场冬之恋吧

    宋雁羽一个人守着一个家,赌博成性的爸爸妈妈不知流浪在何处。她也曾经是富人家的孩子,只是随着爷爷的病逝,无力经营的咖啡馆变卖给了别人,只为了还清爷爷的医药费和父母的赌金。为了生计,她重新走进了“Theshepherd”咖啡馆做一名咖啡师的助手。在一次去寺院祭拜爷爷中,她把酩酊大醉的李竟炫捡回了家……一个苦苦守侯着家园等待父母的归来,一个为了逃避家庭的喧闹躲避到这间房子里。两个对家庭截然不同的心态和对生活观念的不同的人,总有不停地碰撞的时候……然而,那些永无止境地追求的,永远是爱……
  • 不如拥抱到天亮

    不如拥抱到天亮

    童话里的公主,总是住在城堡里等待她的王子。而毕梦婉,从她出生那天开始就注定了她的婚姻不能由自己做主。想那名满南城的贝家二公子贝铭威,怒马轻裘,衣冠风流,是多少女人为之仰慕的男人——一场事故,她为了父亲的地位,他为了家族利益,于是,便有了那场南城人人交口相赞的名门婚事……多少伤害,多少刻入骨髓的难堪似乎都不能为这段婚姻画上句号。她不曾记得自己是否有对他说过一个爱字,只是筋疲力尽之后想要离去,却发现时光早已把他的影子融进了她的生命里。而他,冷漠疏离的背后,又何曾真的忘记过心底那一双明亮静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求知文库-太阳与照明秋色平分

    求知文库-太阳与照明秋色平分

    清晨,当你站在茫茫大海的岸边或登上五岳之首的泰山,眺望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时,一种蓬勃向上的激情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做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