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59300000018

第18章 如此人,曾不得四十!(2)

是以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显然,在养生方法上葛洪主张把握中庸之道。他在这段话的前面引《仙经》曰:“养生以不伤为本。”不伤生就是养生。把握中庸之道,就是为了不伤生。这个道理对我们现代人的保健养生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些人为了追求强身而大量运动、强力锻炼、挑战极限,或过分追求营养、不必要地进补,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葛洪之后,著名的养生家还有齐梁时代的陶弘景(456-536年)。陶弘景和梁武帝萧衍颇有交情,他虽然三十六岁之后就隐居句容的茅山不做官,但梁武帝每遇军国大事常常咨询他的意见,所以时人给了他一个“山中宰相”的外号。陶弘景读书甚广,尤其精通医药学,撰有《本草经集注》《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著作,尤以《本草经集注》最为著名,对隋唐以后药物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中国医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陶弘景幼读《抱朴子》,对葛洪很佩服。葛洪提倡服药、炼丹,陶弘景也长期从事药饵、炼丹的研究。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他撰写了《太清诸丹集要》《合丹药诸法式节度》《服饵方》《服云母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炼化杂术》《集金丹黄白方》等炼丹服饵著作。

中国传统的养生术,最重要的有导引(如五禽戏、八段锦等)、行气(如各种气功)、炼丹服食(如五石散之类)、房中(如男女双修之类)四派。这四派的研究在魏晋时期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限于篇幅这里无法细讲。我只想特别指出,炼丹一派本是为了养生、延寿,却意外地变成了后世化学的鼻祖,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TerenceMontgomeryNeedham,1900-199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此有充分的肯定,已经成为世界科学界的共识。

比陶弘景略晚的颜之推(531-约590年以后)在《颜氏家训》中专门有一章谈养生。琅邪颜氏是当时的门阀士族之一,在家训中谈养生,正可证明养生文化在当时士族中的流行。颜之推对养生的看法基本上也就是当时的代表性看法。他的基本观点其实跟嵇康差不多,认为神仙或许有,但不鼓励子弟去修炼,他认为那是徒劳无功的:“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华山之下,白骨如莽,何有可遂之理?考之内教,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出世,不愿汝曹专精于此。”但爱护身体,讲究养生,则是可行的:“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药物,遂其所禀,不为夭折者,吾无间然。”

颜之推对养生文化的贡献,在于他特别注意到养生与环境的关系。古时求仙的人往往想与世隔绝,躲到深山里去修炼,这其实是一种幻想,人不可能离开生长的环境,也不能离开社会。养生必须在环境中养,必须在社会中养,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养,人总会受到环境或者社会这样那样的影响。因此,养生的问题就不能不联系环境和社会一起来考虑。

环境对人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整个地球环境恶化,已经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如果不能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而让它继续恶化,人类再怎么讲究养生也是徒然。关于这个问题,在颜之推的时代自然不可能有今天这样深刻的认识,但是对于社会跟养生的关系,他们已经认识到了。颜之推在《养生》中告诫子孙:“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养生要先考虑避开祸患,保全生命,有了生命,才能养生,生命保不住,谈养生就是白谈。这里提出“虑祸”的问题,就跟环境和社会有关,而侧重于社会。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治斗争激烈、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充满动乱的时代,一个人的生命更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考虑养生问题,就要格外注意避开社会尤其是政治对人的伤害。颜之推特别提到嵇康和石崇的例子,他们两个都很注意养生,讲究服食,但两人都在中年即死于政治斗争:嵇康被司马氏所杀,死时才三十九岁;石崇死于八王之乱,死时也不过五十一岁。这两个人都注意养生,却都没有注意“虑祸”,尤其是政治斗争之祸,结果养生就白养了。

颜之推对养生文化的另外一个贡献,是坚持儒家思想中追求生命意义的积极一面。人和动植物都有生命,但人有灵魂,人需要意义和价值才活得下去,动植物则不需要。所以人的养生就不可能跟动植物一样,一只乌龟能活几百年,一棵树能活几千年,这样无知无识无灵魂无意义无价值的生命,并不是人所追求的。人的养生在根本上是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让这样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更长一些,更充分一些。所以养生是要养有意义有价值之生,不是养无意义无价值之生,养生是要在追求品质的前提下去追求长度,如果两者不能得兼,则宁可取品质而不是取长度,生命的品质比生命的长度更重要。不讲究生命的品质而只是活着,这叫苟活,如果养生只是注意长度而不注意品质,这叫苟养。生不可不养,但也不可以苟养。

颜之推讲:“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苟惜”就是没有原则的爱惜。爱惜要有原则,不是在什么情况下失去生命都可惜。怎样失去生命是可惜的呢?颜之推说:“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这里讲了四种情况,第一,“涉险畏之途”,就是没有必要而走危险的道路,这样死掉是可惜的。举个例子,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为了抢一秒两秒,冒险穿过马路,结果被车轧死,这是不值得的。有人故意开快车,所谓“飙车”,与同伙争胜,抖威风,结果撞死,这也是不值得的。长江涨大水,还有人故意去游泳,表示自己很勇敢,结果淹死,这也是不值得的。这样的例子很多,现实中死于这种没必要的冒险之事时有所闻,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第二,“干祸难之事”,就是做一些不好的尤其是犯法的事,这样死掉也是可惜的。例如拉帮结派干坏事,争风吃醋,聚众斗殴,贩卖毒品,因而被打死或判罪而死,这样的死显然是不值得的。第三,“贪欲以伤生”,因为贪财或纵欲而伤害身体,这样也是可惜的。这样的例子很多,现在尤其普遍,贪污腐化、卖官行贿、包养情妇、纵欲伤身,几乎每天报纸上都可以读到这样的故事,如果因此而伤害身体甚至丢掉性命,自然也是不值得的。第四,“谗慝而致死”,被人陷害,被人说坏话,或自己说别人的坏话,陷害别人,因而致死。这样的事常常发生在争权夺利、争风吃醋的过程中,显然也是不值得的。

什么样的死是值得而无须惋惜的呢?颜之推说:“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行诚孝而见贼”,因为做忠臣孝子(这里“诚孝”就是“忠孝”,“忠”改为“诚”是为了避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的讳)该做的事,而受到坏人的陷害;“履仁义而得罪”,坚持走仁义的道路而得罪了当权者;“丧身以全家”,牺牲自己保全家族;“泯躯而济国”,牺牲自己的生命挽救国家。因以上四种情况而死,这是值得的,“君子不咎也”,“不咎”就是不批评,不责备,认为应该,认为值得,无须惋惜。

惜生不能苟惜,养生不是苟养,这是讲到养生问题时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从来不把生命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人世间还有比生命更值得珍惜的东西。孔子认为仁、信都是比生命更高的价值,他说:“有杀生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也认为仁义道德是比生命更高的价值,他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以后世文天祥临死前在《绝命辞》中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为什么呢?因为生命归根结底是有限的,活得好就多活几年,自然是好事,值得追求。但是,如果丧失了生命的意义,丧失了人所崇尚的道德价值,只是偷生苟活,那么多活几年只是增加了羞耻,有何意义呢?有什么值得追求的呢?所以文天祥又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可惜很多人就是想不透这个道理,“自古艰难唯一死”,多少人在死亡面前不能坚持节操,临难求生,不惜做变节叛国之徒,最后还是不免一死。颜之推感叹说:“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懑。”颜之推的上述观点对我们今天谈养生仍然有积极意义。

同类推荐
  • 左伯

    左伯

    穿越了,成了一国之主,碰巧所在国还是周围几国之伯,这么爽?爽个鬼呀,这次穿越的糟糕历程坏的狠。看别人的天命主角,非唐即明,外加汉宋,即使一小戍卒,最后也可以成为天朝上国丞相没落读书人,稍稍努力,更是容易成为一国之辅宰,撑国之柱,小皇帝亚父(或生父),看不惯的还随意改下朝、换个代。跟别说穿成皇帝太子的那一类。主角这一国啥情况,方圆九十里,放后世就是一个镇。而且还是周围被原始森林包围,不通外界……
  • 经验与教训:中国历史人物的成败

    经验与教训:中国历史人物的成败

    读史使人明智。因为,知己者明,知人者智,知世者通。中国历史人物的是非和成败虽然都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我们依然在谈论着他们,是他们人生的方法和经验,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开放的视野。
  • 明朝奸臣

    明朝奸臣

    当清官可以两袖清风、刚正不阿、高风亮节,即便死了也是鞠躬尽瘁!当一个奸臣却老奸巨滑,居心叵测,心怀鬼胎,死了却是遗臭万年!可当清官难,当个奸臣更难。要做到只手遮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更是难上加难!杜明,这个不知历史的小民,就如一条泥鳅,穿梭在乱世之中,在权力和欲望中挣扎、在残暴和杀戮中生存、在忠诚和背叛中壮大,最终一步步走上权力的顶峰,不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也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 我的三国不要这么萌

    我的三国不要这么萌

    穿越了,三国?恩?你说你是华雄,不对,还我心中的猥琐大汉!恩,猥琐的董胖子怎么变得这么帅,什么!啊!你告诉我你是女的!我的三国穿越要不要这么萌。。。
  • 回到明末当枭雄

    回到明末当枭雄

    特种兵杨枭回到明朝末年,刚穿越就遇到即将发生的嘉定三屠。面对危局,杨枭步步为营,凭一己之力化解嘉定三屠的危局。男儿风流行,有金戈铁马,更有绝色佳人,皇帝的女儿、草原上的明珠、外族的女王,连小日本的公主也主动投怀送抱。
热门推荐
  • 妃常狠心:邪魅王爷狂追妻

    妃常狠心:邪魅王爷狂追妻

    她是货真价实的妖魔至尊,一次仙魔大战中不料被属下背叛,与仙界连手将她杀死。原肉身被废,魂魄附在人界一个帝王家的废材公主身体里。废材公主被生母关在小黑屋饿了整整五天五夜,最终含怨而死。第二日,已死之人的双目猛然睁开,废材公主与嗜血妖魔的灵魂带着仇恨重生!她步步为营,打伤了国师,报复了生母。谁让没眼色的人挑衅她?通通被虐的生不如死,狠毒的令人发指。最后她心狠手辣,冷血无情地毁了整个国家。他站在她的身旁带着宠溺地轻笑,亲吻她的手背,说道:“妖娆祸国,魔乱天下,唯独乱我心。”
  • 影后姐姐不好惹

    影后姐姐不好惹

    她,不喜口舌,习惯用演技说话;她,不喜纷争,从来都快刀斩乱麻;猥琐渣男来袭?一个电话雪藏;师姐抢角色?用配角碾压主角;女配总叫嚣?直接无视;学长、竹马来表白?不知所措……
  • 民国奇探乔楚生童丽cp

    民国奇探乔楚生童丽cp

    他是巡捕房探长,她是为母报仇的凶手续改余生,会有怎样的火花碰撞…《民国奇探》乔楚生童丽cp续改全文无虐,追cp不上升真人第一次写文,请多担待~
  • 童话王国之公主篇

    童话王国之公主篇

    【欢迎收藏阅读】为什么,童话里的花儿不会长大?为什么,没有结局的总是童话?如果童话里的公主不会笑,只是邃殇的眸子凝视远方,眉宇间透露着忧伤的伤感,谁会想起离她而去的王子殿下?小的时候,幸福就是简简单单爱,每一个稚嫩声音背后,都是一份献上的温暖。真的变了,因为成长了,现在,简简单单爱就是幸福,最美的歌,在最美的黄昏后献给最美的你。童话里有一个公主,没有王子的怀抱,童话里的公主唱着歌,唱着唱着就哭了,不是公主就不会哭,她只是想留下美好的回忆。
  • 崛起修炼之王

    崛起修炼之王

    兰女木风,女友离去,母亲被杀,父亲失踪,意外得到修炼心法走上寻凶复仇之路,但却落入一个美好的圈套,他面对这些将何去何从……
  • EXO世勋错爱

    EXO世勋错爱

    我们曾经拥有过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没有仇恨,没有纠缠,没有是非,只有快乐。只是……我们都不知道.
  • 将军嫁到

    将军嫁到

    东晋的三皇女扶苏,在娶亲的当口,未婚夫和别人跑了。结果不光照样拜了天地,还上了床。第二天才赫然发现新郎官换人了!怎么办?是一错再错呢,还是将错就错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孽魔妃

    妖孽魔妃

    她本是三十三重天的小公主;小小年纪;便登上了第二神主之位;但谁料想自己的亲叔叔;为了她父亲的第一神主之位便对他们一家赶尽杀绝;母亲为了护她;将她的灵魂放入了一个身怀至尊血脉的婴儿身上.....
  • 墨玉

    墨玉

    所谓墨玉,血龙神之精魄也。所谓魔法,天地造化之法则也。天地初开,清者为天,浊者为地,此法则也。所谓魔法,其实便是天地间的法则具现化的产物。能操纵这法则的人类只有少数,世人称其为魔法师。不过,在魔法师的世界中因个人能力以及对魔道的领悟的差别还是存在分级制度的,由低到高分为:魔术学徒,见习魔术师,魔术师,魔导师,大魔导师和仅存在于传说中已经参悟天地的法神。在秦戮推翻龙族霸权建立秦氏帝国后千年,圆桌骑士背离,秦氏帝国瓦解,一夜间,物是人非。继承皇家血脉的三皇子--秦龙流亡在外,本已不打算再次掀起战争,却不知命运弄人,掌握着皇族的根本,早已握住墨玉的那双手已经无法放开。他不得不背负起天下的重担。
  • 世袭驻颜师

    世袭驻颜师

    妲己、西施、陈圆圆等一众史上美女,她们的绝世容颜竟然是由世袭驻颜师一手“打造”而成。这些世袭驻颜师不需要打针吃药开刀做手术,只要一双手轻轻地抚摸,就可以让一个人容貌永保青春。现在,这个拥有神奇驻颜术的高富帅苍洛降临都市,偶遇娱乐圈灰姑娘,和她坠入奇妙的恋爱之旅,这违背了世袭驻颜师守则,他会怎么选择?而围绕着他那双神奇的双手,爱情,权谋,利益,争夺,伤害,谅解,一一登场....最终结局如何,连我也不得而知,在码字的路上,请你们和我一起等待揭开谜底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