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50500000049

第49章 布依族的重要历史人物(3)

由于与俦学识渊博,师德高尚,言传身教,教导有方,因此,当他受命遵义府学教授时,“士人闻则至,争请受业,学舍蜂房,犹不足,僦(租)居半城市。”不少英才名家,多出自其门下,如其子莫友芝及门人郑珍,在他精心指导下,以着述宏富、精通许郑文学而成为汉学名家,时人并称“郑莫”,誉为“西南鸿儒”,故陈田在《黔诗纪略后编》本传中评价说:“莫与俦教授有法,黔士知有汉学,自先生始。”凌惕安亦盛赞“独山莫与俦教授遵义,更以朴学教其徒,风气所扇,四方景从,而人才辈出。”与俦从事教育三十多年,孜孜不倦,为家乡贵州培养人才,为发展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立下汗马功劳,《中国少数民族人物传》把他誉为“布依族教育家”和“清代后期西南地区的文化大师”。

莫与俦不仅以教育名世,而且传下不少着述。主要有:《二南近说》四卷、《仁事本韵》《喇嘛传闻》二卷、《都匀自南齐以上地理考》《示诸生教》等。其子莫友芝把他的诗文遗稿辑为《贞定先生遗集》。他擅长考据学,对贵州历史、地理颇有研究,着有《贵州置省以来建学记》《都匀府自南齐以上考》《牂牁考》《毋敛先贤考》等书,对贵州教育学、史学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莫与俦先生既是一位着名的教育家,也是着名的汉学家和文学家。

二、藏书家和着作家莫友芝

莫友芝,字子偲,号郘亭,晚年号眲叟。莫与俦第五子,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五月三日生于贵州省独山州兔场街,清代晚期我国着名的藏书家和着作家,书法也颇具特色。

莫友芝因受良好家风影响,自幼好学,三岁即能识字,深受父爱,相继以《毛诗》《尚书》《仪礼》《礼记》等授之,受益匪浅,七八岁即会写韵文。清道光三年(1823年),13岁的莫友芝随父到遵义府授学。有严父名师传授,自己刻苦学习,又有挚友郑珍同窗共砚,互相切磋,学业大进,为日后登上学术高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秉承父训,“追其志而从之”“寒暑昼夜,穷力搜讨”,才气显露。17岁时,即清道光五年(1825年)考取秀才。21岁中举。这时他已通晓汉、宋两学,对《尔雅》、六经、名物、制度及金石学、目录学等均颇有研究。因此得到清代着名诗人吴梁的器重,把他作为全国14名“学问之士”中的一个,推荐给清朝皇帝。在那“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友芝意欲科举扬名,步入仕途。但因他生性耿直,不愿巴结权贵,而科举场上,又多徇私舞弊,故自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至清咸丰十年(1860年)的20多年间,他连续几度赴京会试,均榜上无名。友芝从此绝意仕途,一心从事学术研究。于是他走出贵州高原,行遍大江南北,游览祖国名胜,搜集古籍图书,广交文人士杰,潜心治学,着书立说。清同治四年(1865年),清政府邀他出来做官,他再次拒绝。清同治十年(1871年),他前往扬州,遍阅文宗、文汇两阁藏书。在莫友芝28岁时,遵义知府聘他与郑珍撰修《遵义府志》。两人“同志讲学,博览淹贯”,通力合作,经三载春秋,他俩共同修纂辑成《遵义府志》四十八卷,该书资料丰富、剪裁得当、内容翔实,被誉为“天下郡县志第三”,与《华阳国志》《水经注》齐名。

莫友芝一生的主要功绩在于收藏古书。凡宋刻元抄,或购买,或手抄,兼收并蓄,整理考订,经他收藏整理的珍本甚多,所谓“密册之富,南中罕有”。他还喜欢收藏汉代隶书刻本,所藏汉代碑头篆刻百余篇,与一般藏书家比较,有他独到之处。今贵州省图书馆和遵义市图书馆,都保存有他的藏书、遗着和手稿。同时他也有很多着作,主要有:

(一)诗词方面

他着有《唐本说文本部笺异》《声韵考略》《韵学源流》《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遵义府志》(与郑珍合着)《过庭碎录》《郘亭经说》《资治通鉴索隐》《樗蚕谱注》《郘亭遗诗》八卷、《郘亭诗抄》六卷、《郘亭遗文》八卷、《黔诗纪略》《影山词》不分卷。莫友芝早年的诗作,多是与挚友郑子尹、黎柏荣等唱和之作。就诗的风格而言,是以宋代黄山谷、陈后山等为准绳,先是刻意学二谢(南朝诗人谢灵运、谢眺),中期又模仿韦柳(唐代诗人韦应物、柳宗元),晚年乃由宋人以希杜陵。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莫友芝乃宋诗派“重要作家”。他指出“这一诗派的模仿对象是杜、韩、苏、黄”。我们知道,这些着名的诗人也是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才成其大器。莫友芝虽三次在赴京考试中落第,但他矢志不渝、勤学攀登、学高才富、满腹诗情,且常与诗友郑子尹等切磋诗艺,互评得失,这样他在努力继承与借鉴前贤大家的同时,立意创新,在清代万紫千红、群芳斗艳的诗坛上,才能独树一帜,成为西南着名的诗人。

(二)目录校勘方面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十六卷、《郘亭书画经眼录》四卷、《持静斋藏书纪要》二卷等。莫友芝对于目录考证之学很有研究,造诣精博。因他多次进京考试,在北京等地结识了不少着名学者。当时有李湄生、陈息凡、刘子重、祖荫父子等人,他们都是很有名的收藏家,学识广博,浏览和收购的古籍也很丰富。咸丰十年(1860年),已入知天命之年的莫友芝,决意进取,在大江南北,访古探幽,历时十年。每到一处,他都要访求书籍、墨本。他对历代的书籍版本、碑拓墨片的审定、校勘,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精力,虽说他一生不得志,未进入仕途,但他能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在学术上留下如此成就,特别是其中的《钦批四库简明书目》,被认为是天下难得的善本,到处传抄,也为后人的阅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声韵训诂方面

《唐本说文木部笺异》一卷、《声韵考略》四卷、《韵学源流》一卷、《裳阴杂志》一卷、《过庭碎录》十二卷等。

莫友芝除了广泛搜集古籍,潜心治学,为人也很正直,洁身自好。在交朋结友中,不论贤愚贵贱,均以礼相待,不卑不亢,唯不愿同达官显宦中的尖刻之徒交往。如他在进京候试的数年间,时值端华、肃顺介友求书,都辞谢不应。他与其弟庭芝前后赴京应试,宁愿落榜,亦不愿巴结权贵,同流合污。正因为这样,即使后来有进入仕途的机会,他还是决然辞谢。清同治九年(1870年),他重游武昌时,值任湖广学督的李鸿章及湖北学政张之洞邀请他去任武昌文昌书院主讲,虽符合其所长,但他年已花甲,亦以衰老力辞不就。可见他一生为人正直,洁身自好,可敬可佩。

此外,莫友芝还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着名的书法家。历史学家章嶔《咏郘亭书》对他的书法曾给予过很高的评价。

清同治十年(1871年)九月,莫友芝为了访求古籍,来往于苏州、常州一带,在江苏兴化突感风寒,医治无效而卒于船上,终年61岁。次年六月,家人将其遗体运归,葬于贵州遵义县东乡青田山。

三、潜心执教的莫庭芝

莫庭芝,字芷升,别号青田山人,莫与俦第六子,莫友芝之弟,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生于贵州独山兔场街。庭芝自幼受其父兄教诲,良好家风熏陶,加之自己勤奋好学,因此后来学识大增,名扬贵州高原。庭芝7岁时,随父讲学至遵义就读,承父兄之教,又从名师郑珍受学,精研许慎《说文解字》,寡过自守,待人诚实宽厚,胸怀坦荡,深得学友朋辈敬重。其友黎兆祺在《青田山庐诗序》中写道:“芷升之为人,笃厚朴实,静默正华,其为学亦然。才智不过中人,而研精殖思,沉博出邃,工力所至,有才智高时之士所未能跻。……”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庭芝参加院试,时年33岁,以通文字学选中拔贡,深得贵州学政丁虚园、翁同书赏识,翁赞其卷“左光沉黝,洒然异之”,认为其学业“耳濡目染使然”。次年,庭芝进京参加礼部考试。因当时科场钻营之风盛行,而他素来洁身自律,不善奔走要人,结果不第而归。科举无名,使他对仕途感到失望,从此潜心从教治学,继承父志,为家乡贵州启迪民智,培育人才。

莫庭芝先后出任署永宁州(今关岭县)学政、安顺府学训导、教授、贵州府学古书院山长。他一生执教达40年,孜孜不倦,为发展贵州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直至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卒于贵阳所任,享年73岁。

庭芝教学有方,每到一地,首先端正学风,引导学生敦品励学,提倡朴学无华。注重品德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深受门生敬重,上门求学拜师者络绎不绝。其中不少后来成为饱学之士,如弟子杨树(安顺人)中举后官署山西提学使。杨树评价莫庭芝:“……及谈论经史,仪论证据,清辩滔滔,譬如江河下注万里,大川小巷,脉络分明,委析赴会,了出畅然。后生小子虽盲钝,无不开启。”

庭芝教学之余,伏案着书立说。其兄莫友芝,辑有《黔诗纪略》三十三卷。庭芝步其兄后尘,邀约黎汝谦共同收集清代诗人作品,奋笔数载,撰成《黔诗纪略后编》三十三卷,共收录清代名家472人的诗文2212首,是清代诗歌之总集,与其兄莫友芝所辑《黔诗纪略》有“双璧”之誉,为后人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献,深受学术界的重视。此外,他还精通朴学,诗词方面亦颇有建树,留有《青田山庐诗抄》二卷、《青田山庐词抄》一卷,为传世之作。好友胡长新称其诗“性情真挚,气象温纯,而学力则甚深,读其诗如见其人。”庭芝的词,在艺术上的成就较高,内容多为摹拟山水,描写风云花月之类,在一些词中,也流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不满。词家张海峰赞其词:“发浓纤于简古,杂流丽于端庄”“寓沉雄于悲歌慷慨,写飒爽于天风海涛”“……是真可夺周、柳之席而登苏、辛之堂也”。

莫庭芝作为一位潜心治学、兼通诗词文的教育家,他在学术上的建树,教育上的贡献,以及安贫乐道、勤奋好学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第三节近现代有影响的人物

一、清末民初一代名流黄锦辉

黄锦辉,男,布依族,清咸丰元年(1851年)生于册亨县乃言村上寨。七岁开始读私塾,自幼勤奋好学,以诗文着称。清光绪元年(1875年)府考开科,黄锦辉前往兴义府应试,在途中遇到几个官家赴考的童生,他们见黄锦辉衣着土俗,便百般嘲弄、侮辱他。黄锦辉自感势单力薄,又恐耽误功名,只好强忍怒火。

考场上,黄锦辉文笔流畅,挥洒自如,很快便交卷出场。放榜时名列第一,而同路的官家子弟们则大半落选。这些纨绔子弟不得不对黄锦辉刮目相看。

黄锦辉的试题是《时取薄敛》,主考官看后批语:“情文相生,特有意致。”

放榜后,被录取者都要到书院拜谒师爷。晋见时,大门紧闭,按取录次序唱名。书院外人山人海,争看新贵人的风姿,其中有小孩、乞丐堵塞大门,拦要喜钱,无钱施舍的就被堵在门外。叫到黄锦辉时,因他衣着平凡,又无钱施舍,竟被当作乞丐,不放进门。待到第二位进门时,他才尾随其后,见到了主考官。黄锦辉自报姓名,主考官见他英俊笃实,但衣着粗俗,便问道:“你既是黄锦辉,为何三唱名而不入。”黄锦辉上前下跪说:“恩师听禀,学生无钱施舍,被堵在门外。人可冒充,文章是冒充不得的,望恩师做主。”主考官即令黄锦辉把所写的试卷背诵下来,黄锦辉背诵如流,主考官肯定了他的功名。

黄锦辉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踏上归途,同行赴考的官家子弟也都放下架子,买酒给他祝贺,愿意结伴回程。黄锦辉回到家乡,乡亲邻里们都来道喜,然而黄锦辉却心事重重。他想,家乡方圆百里,父老乡亲祖祖辈辈当牛做马,愚昧无知。只有办教育,学文化,才能改变落后的现状。于是他便在家乡开设塾馆,传授文化知识。他教学有方,成效显着,为家乡培养了人才。

黄锦辉爱憎分明,对本民族同胞无比关爱,对恶霸贪官恨之入骨。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册亨州同张钧对当地百姓横征暴敛,拼命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黄锦辉进州城为民请命,张钧拒绝会见,不但不听百姓的忠告,反而变本加厉。于是,黄锦辉决定代表册亨家乡父老进省城告状。“告官如打虎”。上告受理后,按规定先要把原告关起来,待查清所告属实后才能释放,若属诬告,就要受到反坐罪。黄锦辉虽身陷囹圄,但他坚信官司一定能胜。经过抚、藩、臬三府一年多的调查,证实黄锦辉所告属实,确定册亨州同张钧贪婪暴虐。后将其革职,并在册亨州同署刻石记载,以儆来者。官司打赢了,消息传到册亨,册亨四甲半夷汉人民自发组织百余人,吹唢呐,敲锣打鼓到贞丰州城迎接黄锦辉。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广西流匪400余人经八渡窜入册亨县境,乃言是他们打窃的第一站。危急之时,黄锦辉奋勇向前,组织村民修筑防御工事,准备武器弹药。同时派人向州官告急求援。在黄锦辉的指挥下,村民们打退土匪多次进攻。半个多月后,援兵来到,游勇被击退。黄锦辉在家乡危难时刻的卓越表现赢得了家乡父老对他的爱戴,也得到了官府的嘉奖。

同类推荐
  • 大晋帝国第一人

    大晋帝国第一人

    一个金融人才,意外穿越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仗义英侠出华夏,剑指苍穹问九州。天下归心如我愿,涯海与伊笑江湖。……《仗剑天涯》,属于宋书辰
  • 汉诛

    汉诛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矫诏发兵,纠集西域多国部队,长途奔袭三千里,两天攻城战,阵斩匈奴单于,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陈汤和我们想的都一样,不管今天我们过的多差,我们都始终相信,这辈子都必成大器。老书《大明邪侠》处于收尾阶段,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书友群:794329578
  • 锦衣风流

    锦衣风流

    这是最骚情的年代!这年头文士风流、党派林立、特务横行;这年头朝堂乌烟瘴气,关外鞑子虎视眈眈,木匠皇帝即将登场,最牛逼太监就要出现;这年头,某人不经意间来了……调教太子,掌管锦衣。利器在手,天下我有!诸多惊险,尽在《锦衣风流》,敬请欣赏!!!
  • 二十四史-旧唐书

    二十四史-旧唐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石敬瑭命修唐史,由当时的宰相赵莹负责监修。赵莹立即组成修纂班子,到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全书修成,历时仅四年多。
  • 南国梦晚1944

    南国梦晚1944

    国军败退东南亚称霸一方,越南猴子、马来猴子、印尼猴子、缅甸猴子各种猴子各种调教。这还不够,我们的中南国民们还包养起了越南妹子、日本妹子、韩国妹子、欧洲妹子甚至重口味的菲律宾女佣、印度女仆、非洲马子………………书友交流群——我们的中南国1944:372391313
热门推荐
  • 大佬是口罩先生

    大佬是口罩先生

    顾晓雪第一次见到寒君宸,是在洗手间门口,两人相撞结下渊源。第二次见面是在王者峡谷,两人是敌对,顾晓雪为了救队友,一个劲的往他身上扑。第三次见面,是在午后的咖啡厅,她本前去赴约相亲,却不曾想到被他当成挡箭牌,被人泼了一身咖啡。这相亲对象还没见到,就狼狈离场……见面三次,顾晓雪却还没见过寒君宸的庐山真面目,因为他一直带着口罩示人。小剧场:兰陵王:你看了我的脸,就得对我负责。庄周:啊,看脸就得负责?那如果把你扑倒呢?兰陵王:直接扯证,生猴孩子……庄周:那个,我什么也没看到,口罩还你。兰陵王:定情信物怎么能说还就还……
  • 狐狸相公好妖娆

    狐狸相公好妖娆

    误入妖界不是悲情的!被一只无敌自恋大狐妖压在身下才是悲剧的完结篇。一次驱魔任务的失败让她邂逅了一位自恋又八卦又妖娆的狐王大人。一杯毒酒、一场救赎、一个赌约让她对那个立于狐族之巅的男人深深沉沦…狐王大人,您能不这么妖娆吗?会死人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天才生活家

    网游之天才生活家

    一个绝对自由的游戏,《平行世界》,你想在这里,成为超级大商人,还是铁血的大将军?还是说想成为一方的霸主,或者是悠闲的旅行者?一切尽在书中。
  • 山村之重活

    山村之重活

    山里的故事,山里的人生……不一样生活,不一样的收获,忙碌或悠闲全在一念之间……经历过才知道什么重要,失去过才知道珍惜,不一样的山村生活,不一样的人生精彩……
  • 我们一起走过的六年

    我们一起走过的六年

    他们虽说是一些年纪小小的小学生,但他们做的事情不会那么幼稚,天真,反而他们很成熟。本书记载着他们的感人的,可笑的,义气的事情,故事,望赏脸。
  • 夏天的尾巴冬天的存在

    夏天的尾巴冬天的存在

    这一路走走停停,我又何尝不想停下那奔波在爱情道路上?把前半生的岁月陪你长大陪你走完,用后半生的时光将你守护在身边时时刻刻前世今生与你相识怨这一切来的太晚了些。
  • 传世藏书-孝经

    传世藏书-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 神秘首席欠收拾

    神秘首席欠收拾

    她真的是又聋又瞎又蠢,才会嫁给他,婚后接受他各种变态折磨。但是,当他开口维护她,她也以为自己苦尽甘来,他却大手一翻,害的她家破人亡,并在她父亲的葬礼上丢下一纸离婚协议书。她了无生意,却发现患有不孕症的自己奇迹般怀孕,她远走他乡,三年后再次归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宝宝不要爹:重生之缘在黑道

    宝宝不要爹:重生之缘在黑道

    上一世她命中无他。这一世她重生回到了小时候周遇拐卖改变了命运。他们不同一个世界的人却在同一个地方邂逅了对方。男孩身份的她和他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然而由于种种会他把她推向了绝地。多年后她带着孩子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是否认得出她?而女主又如可用自己的势力与他斗智斗勇!!!小剧场悬崖上:“夜雨,把她交给我,我放你一条生路”冷血无情的声音响起。“哈哈哈,你们就是一群恩将仇报的白眼狼,想我交出来门都没有。”她疯狂的大笑了起来。“紫怡我们殉情吧!好不好?”她温柔的问身边的人。小剧场“姐姐,那人是谁?怎么那么像我?”宝宝问。“他就是个神经病,看我家宝宝帅就跑去跟你整一样的脸了。不用管他”某人不屑说。某人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