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43400000009

第9章 中国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演变与类型(5)

明清时期,陵墓建筑继承唐宋规制,但又有创新,更加强调中轴线的作用,把宝顶与祭殿布置在中轴线上,形成院落,北京明十三陵是此期陵墓建筑的主要代表。长陵是其主陵,布局按照“前朝后寝”形制,由三进院落依次布置祾恩门、祾恩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祾恩殿是供奉明成祖和皇后牌位以及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面阔9间,66.64m,进深5间,29.30m,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正殿一样,都是现存古代建筑规模最大的殿堂。祾恩殿在室内空间的处理上,与以上两座殿堂有相似之处,都强调“当心间”的重要地位,据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载:“中四柱饰金莲,余髹漆。”说明明代中央4根柱子的表面处理与其他28根柱子是不相同的。明十三陵定陵“地宫”现已发掘,由前、中、后三殿和左、右配殿组成,用白石拱券结构砌筑,前殿长20m,宽6m,高7.2m,中殿长32m,宽6m,高7.2m,左右配殿均长26m,宽7.1m,高7.4m,后殿长30.1m,宽9.1m,高9.5m。前室无陈设;中殿后部居中设万历帝的神座,其前方左右两侧分列二位皇后的神座,都是汉白玉须弥座式坐椅,座前陈设五供及用于长明灯的装油瓷缸,相当于祭殿;后殿中部设须弥座式宝床,上置三具棺椁,相当于寝殿;左右配殿也设宝床以及棺椁,是妃子的墓室。清代帝陵共有六处,包括关外四陵和关内清东陵、清西陵。其中,东陵的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墓,地宫由明堂券、穿堂券、金券三部分组成,全部用石材砌筑,整个地宫的墙壁、顶部和门上都刻满佛像、法器和经文,既庄重又精美,犹如一座雕刻博物馆。

3)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曾有过多种宗教,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宗教建筑,如佛教建筑、道教建筑、X斯兰建筑、基督教建筑,也即我们今天常称和惯见的佛寺、道观、清真寺、教堂等。若从延续时间、传播范围、影响程度和历史地位看,显然佛寺、道观更为重要。佛寺,是供奉佛像、舍利进行宗教活动或供僧人居住的地方。在中国古代,曾有浮屠祠、招提、兰若、伽蓝、精舍、道场、禅林、神庙、塔庙、寺、庙等名称,到明清时通称寺、庙。道观,是供祀神像老子进行宗教活动或供道士居住的地方。道教建筑有“宫”也有“观”,区别是供祀神像的房屋称为“宫”,而供祀老子的建筑称为“观”。西汉时,汉武帝信道,在甘泉宫内设益寿观,供奉神仙,南北朝时建有仙馆,北周时,改馆为观,到唐代时,尊老子为宗祖,从此以后,供祀老子之庙,均改为道宫、道观。

佛教,大约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东汉永平七年(64年)汉明帝时,天竺僧侣摄摩腾等人骑白马、携带佛经、佛像从西域来到洛阳,最初住在专门接待外国来宾的官署——“鸿胪寺”,后将此寺改建,定名为“白马寺”,这可能是中国第一座佛寺建筑。以后,原作为中国官署名称的“寺”,遂成为佛教建筑的专称。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时期建造了不少佛教建筑,按类型可以分为佛寺、佛塔、石窟寺三种。佛寺有两种布局形式:一种是“中心塔式”,此形式与印度相仿佛,即以塔构成全寺的中心,佛像设在塔中,如北魏洛阳永宁寺;另一种是“宅院式”,北魏洛阳有许多贵族通过“舍宅为寺”将住宅改建成佛寺,形成“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回廊环绕,并不建塔的格局,如北魏洛阳建中寺。佛塔有“楼阁式”、“密檐式”等多种形式,楼阁式塔是将印度传入的用于埋葬“舍利”的实心塔与中国木构楼阁相结合而形成的,塔内供奉佛像,信徒也可以登临远眺。石窟寺有三种布局形式:一种是“塔院式”,窟内用于支承窟顶的中心柱,被刻成佛塔的形象,如敦煌莫高窟北魏第254窟;另一种是“佛殿式”,窟内主要以佛像为主要内容,在后壁和左、右两壁均凿佛龛,如太原天龙山北齐第三窟;第三种是“僧院式”,主要供僧人打坐修行之用,窟内后壁凿佛龛,左、右两侧凿小窟,供一僧打坐,不过这种石窟较少,并不流行。隋唐五代宋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虽然经历了唐、五代两次“灭法运动”,但如同南北朝两次灭法一样,时间短暂,很快就得到了恢复。从唐代《戒坛图经》、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等资料看,较大规模的佛寺常以回廊院作为建筑组群的布局单元,由数个乃至数十个回廊院组合而成,在这些回廊院中,都有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主回廊院,而院落中央则是整个建筑组群主体建筑的所在。至于佛塔则退居到后面或一侧,或自成另外的塔院。唐代留存至今的木构建筑只有四座,都是佛殿,以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最为重要。南禅寺大殿是一座小殿,面阔3间,11.75m,进深3间,10m,殿内无内柱,顶棚采用彻上明造,属于厅堂型构架。佛光寺大殿是一座正式佛殿,面阔7间,34m,进深4间,17.66m,属于殿堂型构架,殿内以金柱为界,分为内、外槽空间,内槽空间后半部设有佛坛,坛上供奉诸佛像,佛坛背面和左、右两侧用扇面墙和夹山墙围合。内槽空间通过架空的明栿、繁密的平闇、弯曲的“背光”、偷心造的斗栱以及沿天花抹斜等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使空间与佛像的组合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宋辽金佛寺规模虽不如唐代,但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一方面,佛寺建筑组群的布局,由廊庑、配殿围合成廊庑院,与唐代的回廊院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廊庑院中的主体建筑,呈现向高层发展的趋势,形成高阁建筑。此期留存下来的佛寺中,如独乐寺观音阁、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慈氏阁都是代表实例。观音阁面阔5间,20.23m,进深4间,14.26m,外观二层,内部三层,阁内分为内、外槽空间,内槽空间设须弥座式佛坛,坛上立有一座高15.4m 的观音像,为容纳立像,在暗层开有长方形空井,上层开有收小的长六角形空井,立像由底层贯通三层,直抵顶部更小的八角形藻井之下。自下而上,从佛坛到空井,从空井再到顶部藻井,尺度和形式都随着立像大小和体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阁内空间处理与立像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元代帝王贵族崇信藏传佛教,盛行于大都、西藏、蒙古一带,建有北京妙应寺、西藏日喀则萨迦南寺等。到清代时,藏传佛教更为兴盛,在都城及各地大量建造藏传佛教寺院,如承德外八庙、北京雍和宫、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召、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等。其中,承德外八庙是康熙、乾隆两朝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建造了12座寺庙,有8座清廷派驻喇嘛,故俗称“外八庙”。普陀宗乘庙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整个建筑组群后部的“大红台”是其主体建筑,它由三组外绕高楼、内有庭院的建筑组成,“万法归一”主殿即位于庭院的中心位置,面阔和进深都是7间,殿内顶棚由斗栱套叠八角形组成方形藻井,中央为浑金蟠龙,周围天花饰以梵文“六字真言”图案,下方中央偏后部位设须弥座式宝座台,台上设有达赖喇嘛的宝座,两侧有珊瑚树、铜胎珐琅塔等陈设。

在中国古代宗教中,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从春秋战国到东汉,一些巫觋方士所倡导的阴阳五行、”炼丹药、东海三神山等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尚未形成规制和教义。自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逐渐模仿佛教完善和丰富自己,到北魏时,道教才兴盛起来,并成为一种宗教。然而,在以后的发展中,道教虽然受到一些帝王贵族的提倡,但始终不如佛教流行。道教建筑也是如此,其规模一般比佛教建筑偏小,也没有形成独立的风格,形制主要因循宫殿、祠庙建筑,以殿堂、楼阁为主。现存道教建筑的代表实例,是建于元代的山西永济县永乐宫,1959年,为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被整体搬迁至芮城县重建。永乐宫主要建筑沿南北中轴线依次为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其中,三清殿为主体殿堂,面阔7间,34m,进深4间,21m,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8根内柱,扩大了室内空间,顶棚外槽施平棊,内槽施藻井,下方中央偏后地方设有神坛,坛上供奉太清、玉清、上清神像。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内的壁画,均为元代壁画精品。

三、住宅建筑

夏商周时期,一般把房屋称为“宫室”。从秦汉起,“宫室”才专指帝王的居所,而“第宅”专指贵族的住宅。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看,周代时,建筑的院落式布局已经基本形成,主体建筑由“堂”、“室”、“房”组成。“堂”是供生活起居、接待宾客、举行礼仪的地方;“室”即寝室,堂位在前,而室位在后,要入室必先到堂,所以有“登堂入室”的说法。《释名》曰:“古者为堂,自半以前虚之为堂,自半以后实之为室。”说明堂与室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是“前堂”与“后室”的关系,同时指出了堂与室的空间特性,即堂为“虚”,室为“实”。至于“房”,《说文》曰:“房,室在旁也。”段玉裁注:“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谓之东房、西房也。”由清代张惠言《仪礼图》可知,春秋士大夫住宅在中轴线上设有门、堂、室、房,大门两侧为门塾,门内为庭院,庭院上方为堂,堂有东、西二阶,堂左、右为房,堂后为室。

由考古发掘资料可知,春秋战国已出现单层、多层住宅。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明器陶屋等形象资料,反映了当时住宅的许多情况,住宅布局沿用周代以来的院落式,既有三合院、四合院,也有多进院;住宅要素除有门堂、厅堂外,还有回廊、阁道、望楼、庖厨、园林等;住宅形制按居住者身份可分为两种情形,平民的小型住宅用“一堂二内”,贵族的大型住宅在内、外宅均可建堂,前部称“堂”或“厅事”,后部称“后堂”。隋唐住宅也可以按居住者身份来阐述,贵族住宅常采用多进、多路的院落式布局,在中轴线上可以建面阔5间的前厅、后堂,四周用回廊环绕,平民住宅只能建面阔3间的正房,明间设门,次间设窗。宋代住宅可以通过当时的绘画作品了解其概貌,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中原地区汴京的情况,住宅有院落闭合、院前设门、前屋开店、后屋为宅等多种形制,还有在房屋之间增加穿堂形成工字形平面的;再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表现了许多江南乡村的情况,院落式住宅的主体建筑多为工字形平面,也有在后部建楼的,单幢住宅多为一字形、丁字形或曲尺形平面。元代仍无住宅实物留存下来,但由北京后英房住宅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复原研究可知,整个住宅分为中、东、西三个院落。中院北面有3间正厅,宽11.83m,深6.64m,厅后有1间后廊,深2.44m,厅前有1间轩,深4.39m,厅外侧各有1间耳房,它们共建在凸字形台基上,台前有甬道,甬道两侧有东、西厢房,只残存台基。东园正中有3间工字厅,前厅宽11.16m,深4.75m,其后为3间柱廊,长3.62m,再后为3间后厅,在它的两侧有东、西厢房。西院只残存建筑的前部台基和小月台,是一座3间小厅。室内布置的最大特点是大量使用火炕,在中院正厅、东院工字厅和厢房等处都有发现。明代以后,由于经济发展,城乡一些富绅、富商和地主建造了大量的大型住宅,加上此期制砖业的发展,多以砖墙代替土墙,使房屋的保存年代明显延长,我们今天所见的住宅,大多是明清两代建造的。明清住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巨大院、东北大院、云南“一颗印”、徽州天井院、江浙天井院、闽粤天井院、南方散屋、客家土楼、西北窑洞、西南干阑、新疆“阿以旺”、藏族碉房、蒙疆毡包等。由于院落式住宅是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采用的居住形式,有着悠久历史,使用范围广泛,下面仅以院落式住宅中的北京四合院、江浙天井院的室内空间设计为例作一些讨论。

同类推荐
  • 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

    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针对农民工从事装饰镶贴工而编写,主要介绍墙体涂装、镶贴饰面、金属装饰、木装饰、玻璃装饰等基本知识、施工要求和技能、技巧。《"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由常用装饰镶贴工具、墙面与顶棚抹底灰、一般抹灰工程罩面施工等十二部分构成。
  •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本书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秉持“融贯学科”的系统理论观,探索古镇保护研究的地域时空视角与理论方法。研究立足于城市规划学科,以巴蜀古镇为课题对象,在古镇保护历程回顾的基础上,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分析了古镇保护导向,并对古镇保护的总体策略、技术方法与制度环境进行了展开研究,意图探索并建构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的基本理论。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建筑学、历史学、城市社会学、文化地理学等研究、设计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 工程地质基础实习实验教程

    工程地质基础实习实验教程

    本书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的基础实践类教材,书中系统介绍了工程地质基础实习的内容与方法。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常见主要造岩矿物和岩石的基本特征与实验室标本鉴定的基本方法,野外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与分析,地质图件的识读与分析,滑坡的现场调查与稳定性分析,北京地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北京地区地质实习路线的基本地质特征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等内容。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各专业及相近专业工程地质实习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土木、水利、交通等有关专业领域的师生学习、参考。
  •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中国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代建筑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后逐渐展开的。从中国营造学社名称看,其“营造”两字即取自于宋代的《营造法式》,因此也可以说,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首先是从关注《营造法式》开始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创立的以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和所取得的大量实证性成果,为中国建筑史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虽然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的中国营造学社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但它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余波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多学科的关注和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把中国建筑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 住区设计

    住区设计

    本书主要讨论住区概念、住区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住区区位与策划、住区规划与设计、基于社会学角度的住区建设及住区设计模式的研究。本书可供建筑师、规划师、房地产开发商学习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师生阅读。
热门推荐
  • 我是小先生

    我是小先生

    张奕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一家名叫德芸社的地方学了三年相声,又拜了个小黑胖子为师,在小剧场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终于要开个人专场了,梦醒了……………………书友群:863539507
  • 有凤难仪潇湘妃

    有凤难仪潇湘妃

    【固执痴情才女生死大爱浪漫温馨清水独宠生死不渝】芳园色色香与艳,谁是真正惜花人?九岁那年冬天,父亲生病,黛玉回扬州探父,次年九月初三日父亲病故。半年多与病父相处,黛玉有没有脱胎换骨重新审情?泪要还,恩要尽,孤标傲世到底偕谁隐?金克木,水生木,一切痴怨本有因!北冥有梧却无凤,南方有玉众难容。三岁读书识字,五岁有名师指教,祖上百年书香望族,五代列侯,父亲为探花郎,这样饱读诗书,品性高洁的黛玉,会不会真的年纪轻轻泪尽人亡?冷心冷情,会诗善画了悟的贾惜春会不会独卧青灯古佛?气如兰貌比仙的,孤傲清高谜一样的妙玉,能不能云开见日改变命运?红楼群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到底为何?本书以林黛玉为第一主角,以秦可卿,惜春,妙玉,宝钗,凤姐,元春,宝琴等为次角,在原著基础上,加以浪漫时代化,展现所有金陵十二钗的全部结局。高洁才貌全的红楼群芳,不应当全部一辈子薄命而终,既然有执著之情,又怎么会听从他人安排的命运?宝玉,冯紫英,水溶,李泰,柳湘莲,蒋玉函,薛蟠,这些代表几个阶层的男角,如何选择自己的红尘共度人?情人见情,史人见史,希望此书,能让所有经历磨难或正在迷茫中的年轻男女,更加自信执着应对人生,珍惜人生!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乱世飞龙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乱世飞龙

    本书记述了赵匡胤传奇的人生经历,既全面描述了他的文治武功,也深入挖掘了其成功的诸多要素,以及他作为皇帝最难得的人性方面的各个闪光点,让读者感觉仿佛穿越千年时空,零距离地聆听这位大宋CE0的成功哲学课。
  • 生生缘不离

    生生缘不离

    午夜,一名男子喝醉在街头上,嘴里嘟囔着打牌输了之类的话语,突然一阵风,让他酒醒了一些,他发现了一张落在街边不起眼角落里的宣传单,上面写着可以改变运气,报复你的仇人之类的,只需1000元。地址在安平区514-4。仿佛有种魔力,男子看了之后,开始大笑,笑声荡漾在街头。无比渗人。
  • 女配逆袭系统:小七

    女配逆袭系统:小七

    阿西吧,天上掉馅饼,竟然砸到她虹梦头上了!反正能复活就不是坏事,管它那么多呢!于是。。虹梦的逆袭开始了。白莲花。。蛇蝎美人。。绿茶婊。。放马过来吧!(保持日更)
  • 清婵双琰

    清婵双琰

    双女主强强合体约你携手共同畅游n个小世界皇后和女官,两人的脑洞碰撞,一静一动潇洒人魔两界,彼此知己难求神妖两世,是战?是败?是合作?还是决绝?一路男人撩的桃花朵朵开,还个个都是大佬两人身份扑朔迷离马甲掉了一层有一层如此爽文看否?你来定。。尽请期待
  • 以爱为聘

    以爱为聘

    酒吧初见,阮晴扯住男人的领带,说出帮他的条件是娶她为妻,男人捏住她的下巴,模样骇人,“好,我答应你。”结婚当天,他没有现身,让她成为了全城的笑柄。她却不慌不忙,一个人走完全程。两个原本云泥之别的人,却因为一场阴谋被捆绑在一起。深夜男人掐住阮晴的下巴,“既然你在外声称是我霍聘的妻子,那么也该履行一下身为我霍聘妻子的义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传奇果园

    传奇果园

    礼仪体现对葡萄酒文化与生命的回味?但是有一天,吃水果也被如此珍视。苹果是拉图,香蕉像拉菲,至于水果拼盘,那可是果曼尼康迪!当水果的味道统治了所有人的味蕾,其他食物该怎么混?顾周可不在乎,而且他还要告诉你:我的水果不但美味,还有神奇效果!我不但有水果,还有国宴级别的水果宴!时代周刊:Surprising!时代月刊:Amazing!时代季刊:Unstoppable!时代年刊:Legendary!
  • 他今世无敌

    他今世无敌

    主角一代凡体,父母被追杀双亡,幸死前被师傅所救,以万道瞳推演当世无敌道,常人修五行,他反修阴阳。我于万年显化,修无敌,斩域敌,得长生,不甘寂寞逆时空,复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