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42400000098

第98章 中医内科(4)

治法:滋阴清热,活血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麦冬10g,生地黄10g,玉竹10g,丹参15g,黄连5g,栀子10g,酸枣仁10g,柏子仁10g,磁石(先煎)25g,珍珠母(先煎)30g。水煎服,每日1剂。

7.心阳不振

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治法: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人参15g,附子6g,肉桂6g,炙甘草6g,熟地黄15g,山茱萸6g,淫羊藿15g,补骨脂12g。水煎服,每日1剂。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速效救心丸(川芎、冰片等),每日3次,每次4~6粒含服,急性发作时每次l0~15粒。具有活血理气,增加冠脉流量,缓解心绞痛的功效,可治疗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

(2)冠心苏合丸(苏合香、冰片、朱砂、木香、檀香),每次1丸。具有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胸痹心痛、气滞寒凝者,亦可用于真心痛。

(3)补心气口服液(黄芪、人参等),每次10m1,每日2次。具有补气养心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胸痹心痛气虚明显者。

(4)滋心阴口服液(麦冬、沙参等),每次10m1,每日2次。具有养阴和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胸痹心痛阴虚明显者。

2.简易方

(1)毛冬青100g。用水浸泡24小时,煎4小时后,浓缩成20ml,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冠心病各证型。

(2)山楂20g,草决明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冠心病各证型。

(3)五灵脂(醋制)10g,生姜3g。共捣碎,每次3g,冲服,每日1次或2次。

适用于冠心病瘀血阻滞者。

3.外治法

(1)姜黄10g,乌头5g,血竭5g,胡椒1g,三七3g,桂枝5g,麝香0.1g,川芎5g,薤白10g。研末,加入赋形剂,制成每张重1.5g小膏药待用,贴敷膻中、心俞穴。

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者。

(2)栀子12g,桃仁12g,蜂蜜30g。上两药研末,加蜂蜜调成糊状,摊敷在心前区,摊敷的面积约7cm×15cm,然后纱布敷盖,初用时,每3日换药1次,以后7日换药1次,6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冠心病各证型。

【转归预后】

(1)胸痹心痛虽属内科急、重症,只要及时诊断处理,辨证论治正确,患者又能很好配合,一般都能控制或缓解病情。

(2)若临床失治、误治,或患者不遵医嘱,失于调摄,则病情进一步发展,瘀血闭塞心脉,心胸猝然大痛,持续不解,至真心痛,预后不佳。但若能及时、正确抢救,亦可转危为安。

(3)若真心痛伴脉结代,或见心肾阳衰,水饮凌心射肺之胸痹心痛重症合并症,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安全性及综合效应的优势,警惕发生猝死。

【预防调护】

本病发作大多和外因有关,所以平时应养性怡情,避免情绪激动;坚持体育锻炼,注意防寒保暖;以清淡素食为主,忌膏粱厚味,忌暴饮暴食;要戒烟酒,适当饮茶。

保持大便通畅。曾发生本病者,应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或冠心苏合丸等急救药,以备急需。病人应注意生活起居,避免邪气外袭,保持大便通畅。发病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脉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厥脱先兆。

第七节胃痛

胃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痛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发病率较高。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等疾病,当出现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要表现时,可参考本节有关内容。

【病因病机】

1.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

收引作痛

过服寒凉

不洁

2.饮食伤胃不节

偏食、偏嗜

3.肝气伤胃

肝郁气滞

肝郁化火

素体不足

4.脾胃虚弱饮食劳倦

久病服药或肾阳不足

胃腹的生理病理,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在病机上的相互影响与转化如下。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为顺,不宜郁滞。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肝与胃是土木乘克的关系。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一脏一腹,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脾病多及胃,胃病亦可及于脾。若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饥饱失常,劳倦过度,以及正虚不复等,均能引起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机阻滞而为胃痛。脾阳不足,则寒自内生,胃失温养,致虚寒胃痛。如脾润不及,或胃燥太过,胃失濡养,或阴虚不荣,脉失濡养,致阴虚胃痛。

阳虚无力,血行不畅,涩而成瘀,可致血瘀胃痛。

总结病因病机如下。

(1)病因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

(2)病位病变脏腑关键在胃,肝脾起重要作用,胆肾也与之相关。

(3)共同的基本病机“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不通则痛”。

【诊断】

1.症状胃脘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2.病因病机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3.病史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4.理化检查上消化道X线钡剂透视、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鉴别诊断】

1.胃痞部位相同,同在心下;性质不同,一痛一满;胃痞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的病证。

2.真心痛部位相近,但其痛多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病情危急,应高度警惕。鉴别用心电图等。

3.胁痛部位与兼症有所不同,胁痛以胁肋疼痛为主,伴胸闷、喜长叹息等。

4.腹痛部位不同,腹痛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疼痛为主。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急缓(久、暂):凡胃痛暴作者,多因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或暴饮暴食,以致寒伤中阳,积滞不化,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凡胃痛渐发,常由肝郁气滞,木旺乘土,或脾胃虚弱,木壅土郁,而致肝胃不和,气滞血瘀。

(2)辨寒热:胃痛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为寒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为热证。

(3)辨虚实:实者多痛剧,固定不移,据按,脉盛。虚者多病热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4)辨气血:初痛在气,久痛在血。在气者胃胀且痛,以胀为主,痛无定处,时痛时止,此乃无形之气痛;病属血分者,持续刺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此乃有形之血痛。另外食积、痰阻、湿停等,亦属有形之痛,也当详辨。

(5)辨脏腑:胃痛主要病变在胃,但由于胃与肝脾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所以在辨证时应弄清与胃痛相关病变脏腑的关系。如肝气犯胃,肝胃郁热,则常兼见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嗳气频作,发病与情志有关等肝气郁滞的表现。如脾气虚弱,中阳不振,则兼见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四肢不温,食少纳呆等脾胃虚寒之征象等。

另外,有时亦与胆、肾等脏腑有关,当随证辨之。

2.治疗原则基本原则:理气和胃止痛。但须审证求因,审因论治。邪实以祛邪为急,正虚以扶正为先,虚实夹杂又当兼顾。《医学真传》云:“但通之法,各有不同。

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六腑(胃)以通为补”“通则不痛”,此通非仅通下一法,凡针对病因,切合病机,祛除疾病之法皆通法。

3.分证论治

(1)寒邪客胃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随症加减。

高良姜4g,香附6g,厚朴9g,砂仁6g,乌贼骨20g,贝母9g。

(2)饮食停滞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呕吐不消化实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随症加减。

半夏、陈皮、茯苓、连翘、山楂、神曲、莱菔子。

(3)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痛,攻撑作胀,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爽,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随症加减。

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枳壳、甘草。

(4)肝胃郁热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

方药:丹栀逍遥散随症加减。

牡丹皮、栀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

又方:左金丸。

(5)瘀血停滞

症状: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

治法:活血化瘀,和胃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

(6)湿热中阻

症状: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头重如裹。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合胃。

方药:清中汤随症加减。

黄连、栀子、半夏、茯苓、白豆蔻、陈皮、甘草。

(7)胃阴亏虚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

治法:滋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随症加减。

川楝子、生地黄、沙参、麦冬、枸杞子、当归、白芍、甘草。

(8)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随症加减。

黄芪、桂枝、白芍、饴糖、生姜、大枣。

【其他疗法】

针灸、推拿、敷贴等。

【转归预后】

预后一般较好,但是慢性化,虚实夹杂,应注意转归:①出血;②虚劳;③瘕。

【预防调护】

①饮食有节;②畅情志;③适劳逸。

第八节腹痛

腹痛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临床极常见。

注意区分内科腹痛、外科腹痛及妇科腹痛。

急慢性胰腺炎、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激惹综合征、消化不良性腹痛、输尿管结石等疾病,当出现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时,可参考本节有关内容。

【病因病机】

本病基本病机为气机不利,经脉失养。

1.外感时邪,内传于里六淫之邪,侵入腹中,均可引起腹痛。

2.饮食不节,肠胃受伤食滞,偏性,不洁,生冷寒凉。

3.情志失调,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忧思伤脾,肝脾不和,气滞血瘀。

4.阳气素虚,脏腑失调先天脾肾阳虚,后天饮食劳倦久病损伤。

总之,腹痛的成因,不外寒、热、虚、实、气、血等几方面,常相互联系,相兼为病。

另外,腹内有肝、胆、脾、胰、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三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其腹痛特点不同,在腹痛的辨证中,显得十分重要。

本病病机不离“不通则痛”,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气血不足,失于濡养。

【诊断】

(1)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

(2)病多缓慢,其痛发或加剧常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因素有关。

(3)腹部X线检查、B超检查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帮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4)应排除外科、妇科以及其他病证中出现的腹痛症状。

【鉴别诊断】

1.与胃痛相鉴别二者部位(病位)不同,伴随症状可不同。

2.与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相鉴别此类疾病均有相应的症状群,腹痛为伴随症状。有时起始症状为腹痛。其他症状尚不明显时,应特别注意病情变化或辅以其他手段以明确鉴别。

3.与外科腹痛相鉴别外科腹痛有肌紧张,反跳痛,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多先腹痛而后发热。内科腹痛则反之。

4.与妇科腹痛相鉴别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孕胎产有关,可详问之,疑惑时应及时进行妇检以明确之。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性质:重点辨明“寒,热,气,血,实,虚”痛之不同。

(2)辨急缓:①急性腹痛。发病突然,疼痛较剧,伴随症状明显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蛔虫内扰等。②慢性腹痛。发病缓慢,腹痛绵绵,多由内伤情志,脏腑虚弱,气血不足。

(3)辨部位:大腹痛病位在脾、胃、大小肠;脐腹痛多为虫积;胁腹痛病位在足厥阴肝经;小腹痛病位在膀胱。

2.治疗原则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滞者痛之,郁者散之,并见者并治之。

3.分证论治

(1)寒邪内阻

症状:腹痛急起,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尤甚,恶寒身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自可,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冷痛者,寒滞肝脉,大便不通属寒积者)。

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

(2)湿热壅滞症状:腹部胀痛,痞满拒按,胸闷不舒,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身热自汗,小便短赤,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湿热重燥轻者,少阳阳明合病者,肠痈者)。

大黄、芒硝、厚朴、枳实、黄连、栀子等。

(3)中脏虚寒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加减。

同类推荐
  • 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

    近年来,我省各大医院的临床营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数临床营养科(室)在组织建设、管理、医疗、教学、人才培养、医疗科研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服务能力降低,成为医院医疗服务“木桶”中的“短板”。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临床营养科的建设和发展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受省卫生厅的委托,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临床营养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我们组织省内部分专家编写了《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希望从体制上、工作内容及流程、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人员配备要求及管理、设备仪器、房屋建筑以及质量监督标准等全方位的进行统一规划。
  • 中药学知识问答

    中药学知识问答

    本书由知名中药学专家荟萃中医药理论知识,针对中药使用的各个环节,对中药进行详细剖析,以问答的形式编撰而成。书中的问题均“来自临床,面向患者”,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药品的基本知识,中药的选择、质量、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服用次数,中药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常用中药的鉴别以及药食同源中药的介绍等内容。书中的问题均是患者经常问到、药师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的,解答力求贴近读者,内容丰富、具体,简明易懂,以帮助患者和广大群众了解常见疾病常识,正确选药,安全合理用药。同时本书也适合临床中药学工作者及药店药师、临床中医师等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 口腔疾病知识问答

    口腔疾病知识问答

    本书主要介绍各种常见口腔疾病,及其相关预防治疗方式。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养生。
  • 30分钟读懂《糖尿病密码:逆转II型糖尿病其实很简单》

    30分钟读懂《糖尿病密码:逆转II型糖尿病其实很简单》

    II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通常意义上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疾病。詹森·冯博士对此持不同意见,通过解读II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糖尿病密码》一书将为你揭示为何医学上惯用的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治疗最终都会疗效渐微,以及如何用简单的操作方案就是防治糖尿病,一切都要从源头开始。本书是其摘要总结,为你快速梳理原书脉络,掌握关键内容。
  • 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本书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关节炎疾病的有效经验方药,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的有效方剂300余首。本书内容选择精当,实用性强,充分反映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关节炎的最新进展。
热门推荐
  • 快穿我家顾总超温柔

    快穿我家顾总超温柔

    “人世最大的遗憾便是我顾薇在青春年少之时喜欢上了你又错过了你”“薇薇,我林毓已经错过你一次了,这一次我决不放手”“顾薇是你先动情爱上我唐?的,你具然敢跟我分手(快穿小甜文,第一次写文请多指教谢谢)
  • 十八灵山

    十八灵山

    高贵的精灵,已经沦为人类的奴隶,成为人类手中的玩物。他们在折磨中,等待命运之子的降临。他,与恶龙为伍,以魔鬼为师,人们称他为怪物、恶魔......身为人类的他,却为命运而生,注定与人类为敌,他将如何抉择,如何拯救精灵于水火?命运与黑暗,一触即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鹿

    魔鹿

    黑暗破晓,而你又在何方?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 强者之路

    强者之路

    两个不同的人生,却承载着异样的命运,是宿命,亦或是机缘巧合,没有人说的清楚,总之黎伊剑不在意任何人的眼光,独自修炼,背负着无法兄容的伤痛,一步步从弱小走到了强大,最后终于报仇雪恨,却也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简单吗?
  • 穿越之江山秀色

    穿越之江山秀色

    大幽126年,天临17年,东域,月水郡。~一条萧瑟冷清的长街上,七个手执长刀的黑袍汉子将一名身材娇小的白衣女子围在了中央。~女子颤抖的右手握着一柄柳叶刀,眼见包围圈越缩越小,她的手愈发抖得厉害,似乎下一秒,手中的刀便会掉落在地。~黑袍汉子们满脸狰狞,当然,除了狰狞之外,还有些不可言说的神情夹杂其中。~不过,这种神情却被隐藏得很好,他们似乎对眼前这女子有所忌惮,因此不敢表现得太过放肆。~~~~~~
  • 少女日记

    少女日记

    我们沉浸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也不拒绝风雨交加的不测磨难,当我们经历了只影孤灯、阶前秋雨到天明的孜孜以求的境界,日子就在我们青春节奏中滑落,生命邀约我们迎了又送,送了又迎……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寄生魔兽

    寄生魔兽

    2029年,是人类向外星世界扩张的元年。在遥远的火星,美国科考船“天使之翼号”在一个平常的工作日突然被一种恐怖的外星生物袭击,全船只有中国人舰长王幸存并逃回地球。然而,随他一同归乡的,还有寄生在他身上的可怕怪物,从而在地面上掀起一场几乎毁灭全球的血雨腥风。
  • 非彼唐诗与宋词

    非彼唐诗与宋词

    此唐诗宋词非彼唐诗宋词!人物介绍:女主名为宋祠,前世影后,兴趣是诗词书画,对唐朝历史很感兴趣,后胎穿到唐朝。其父是宋璟,家中有三位哥哥,却只有一个女儿(宋祠)。与唐朝各位优秀的历史人物,唐朝各位有名的诗人相遇之后,展开的故事。——————————————杨玉环:祠儿妹妹莫要打趣于我,玉环若是唐朝的第一美女的话,那唐朝的第一才女可就非妹妹莫属了。李清照:真想到唐朝去结识那位颇有盛名的女子,如此有才华,可谓是女子中的典范。苏轼:天下女子皆不如宋祠。咳咳,唐朝线结局以后,会有宋朝的番外哦~【注意注意!这是言情!真历史控,切莫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