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42400000020

第20章 病因与发病(3)

3.暑多夹湿夏季气候炎热,雨湿充盛,热蒸湿动,湿热弥漫于整个空间,故暑邪常兼夹湿邪侵犯人体,形成暑湿证。临床既见暑热,又见湿阻的症状,如身热起伏、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泛恶、大便溏泄、苔腻脉濡等。另外,内湿素盛之体,最易感受暑邪,也可暑湿相合为患。

总之,暑邪伤人,以阳热之证为主,常兼伤津、耗气、湿阻等表现,也可扰乱心神,出现神志症状。发病急,传变快,卫表证候短暂,多见气分之证。

第二节疠气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由疠气引起的疾病又称为“疫病”“瘟病”“瘟疫病”。其病证的种类很多,如大头瘟、虾蟆瘟、疫痢、白喉、烂喉丹痧、天花、霍乱、鼠疫等。疠气在中医文献中又称为“疫气”“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

其为病长幼相似,远近咸若,沿门阖户,一境一方俱病,如差役不可避免,故名疫气;又以其“为病颇重”,“如有鬼厉之气”,故名之“厉气”“疠气”(《温疫论·杂气论》《诸病源候论·疫疠病候》)。更因为病重烈,病情又变化多端,传变迅速,多有坏证、变证和逆证,故又称戾气、疫毒和乖戾之气。因其不同于一般六淫之气,故又名曰“异气”。

疠气与六淫之邪不同。表现在:①感受病邪的不同。六淫病证感受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在气候异常,如气候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时,易感受六淫邪气。而疠气是人们感官所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毒气。

疠气比温热火邪毒力更强,并常兼夹湿毒秽浊之邪为病。②入侵途径的区别。六淫邪气从肌表和口鼻而入。疠气多从口鼻而入,如空气传染、随饮食而入,也可由蚊叮虫咬而发病。③发病形式的差异。六淫发病多与正气的强弱有关,正气强,感之不易发病;正气弱,感之易发病。发病较急,可传变。发病之初多形成表证,表证不解则可传入里,产生里证。疠气致病,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发病急,来势猛烈,发病之初可有短暂的表证。多数分传表里,或表里之间,或直中于里,见里证。④传染与否。六淫邪气致病可有传染,疠气则有强烈的传染性,常引起流行。⑤病程及预后。六淫病证病程相对较短,易痊愈。疠气病证病程相对长,病势危重,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

二、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1.气候反常在气候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不易引起疠气的流行。但在反常情况下,如久旱酷热、水涝、湿雾瘴气等,有利于疠气的滋生和传播,故可导致疫病的流行。

2.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空气和水源受到疠气的污染,也会滋生和传播疠气,导致疫病的发生,如瘴气、痨虫的感染。食物受到疠气的污染,食入后也可致疫病的流行,如疫痢、疫黄等病。所以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保持食物的洁净,是防止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斯疾之召,或沟渠不泄,秽恶不修,熏蒸而成;或地多死气,郁发而成。”《伤寒温疫条辨》曰:“种种秽恶,上溷空明清净之气,下败水土污浊之气,人受之者,亲上亲下,病从其类。”

3.未做好预防隔离工作因疠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正气不足者,触之即发;正气足者,触之亦易发病。故预防工作在防止疫病的发生,隔离工作在防止疫病的蔓延都十分重要。

4.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与社会因素的关系,主要是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社会的安定有关。一般而言,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尤其是在战祸连绵、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的情况下,疫病尤易流行。若国家安定,注重卫生防疫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疫和治疗措施,就能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三、疠气的致病特点

1.传染性强是疠气致病的最大特点之一。传染,即古人称的”染易”。《素问·刺法论》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诸病源候论》曰:“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均说明感受疠气可以相互传染,并可引起流行。

其传染途径是通过空气污染、食物污染在人群中引起传播。其流行特点,既可大面积流行,又可散在流行。大面积流行如一方一境皆病;散在流行如一室一村为病。

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因疠气毒力强,常夹火热、湿毒、毒雾、瘴气等秽浊之气侵犯人体,故一般比内伤杂病和六淫邪气发病都急。致病后,每易伤津、动血、扰神、生风,损害心、肾、肝等人体重要脏腑,出现种种重笃的症状。如不及时救治,病情险恶,易致死亡,如《诸病源候论·温病今人不相染易候》所形容的“朝发夕死,夕发旦死”。

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是指感受同一种疠气,所产生的临床症状相似。《素问·刺法论》所言:“无问大小,症状相似”。若感受的疠气不同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也就不同。

说明疠气致病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虽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疠气,但对人类和禽兽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有偏中于动物者,也有偏中于人者。有人病而禽兽不病,鸡病而鸭不病。如鼠疫,就是人病,动物不病。这种不同的感染和传播情况,就是疫疠之邪物种感受的特异性。另外,不同的疠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从而在不同的病位上产生相应的病证,亦如《温疫论》中所说:“当其时,适用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说明前人已初步认识到某种疠气与机体相应脏腑身形之间存在着特异性联系,反映了疠气致病的特异性。

第三节七情内伤

虽然远在上古时期已有七情致病的文字记载,但直到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命名为“七情”,划定为内伤致病因素。

中医文献中常见七情和五志的提法。其中“情”指情感、情绪,“志”不仅包括情感、情绪,还有志向、意志、记忆等含义。思,指思维活动,虽与情感、情绪有别,但中医传统上亦列入情志的范畴。情、志两者概念不尽相同,但都反映了人的心理精神活动,故常相提并论,称曰“情志”。“喜怒忧思悲恐惊”叫七情,是人对事物的情感变化,即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答反应,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喜怒思悲恐”称五志,是按五行归类的方法,把人的情感变化分属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以表述五脏的情志活动。七情与五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外界刺激作用于机体,心神做出应答反应,神志动于内,五脏之气化为五志;情感表现于外,则为七情变化。七情与五志可视为人情志活动的标志。其中凡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引起肯定性质的情绪变化,统归于喜;凡不能满足或与人的需要相违背的事物,会引起否定性质的情绪,如忿怒、哀怨、痛苦、失望、凄怆等,分别可概括为怒、忧、悲、惊。即不同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情志活动,同一刺激,因人不同,也可产生不同的情志反应。所以,七情是指正常生理活动时的情志表现,并不使人致病。七情转变成为致病因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外界刺激超过一定限度,具有突然性(暴怒、骤惊)、强烈性(大恐、狂喜)、长期持久性(过忧、久悲);其二,机体的耐受、调节功能失常,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阴阳失调,发生疾病。此时的七情才能成为致病因素。

六淫与七情致病的区别:①六淫邪气自肌表和口鼻而入,七情直接伤及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前者伤于肌表,后者损伤内脏。②六淫致病初见表证,治不及时或不当,病邪亦可由表及里而见重症。七情致病无表证,直接表现为里证。

一、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人体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血为物质基础,是整个机体功能活动的组成部分。精、气、血的产生需依赖于五脏的功能活动正常,如脾的运化,将水谷化为精微;脾的升清,将精微之物上输心肺,在心肺的共同作用下化生气血,输布全身。另外,肾精与肝血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所以,只有在脏腑安和、气血充足、津液和调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情志活动。由于五脏所藏之精气各有所别,所化情志不尽相同,各脏所主情志活动自然有所侧重,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所以,若脏腑组织或气、血、精发生病变或功能紊乱时,则可产生相应的情志变化。一般来说,本脏气血有余偏盛时,多表现为本脏之情志反应。而本脏的气血不足时,多表现为母子之脏或相侮之脏的情志反应。《灵枢·本神》曰:“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恐虽为肾志,当肝脏气血不足时,子盗母气,表现为母脏的情志反应——恐。心气不足,则肺金反侮心火,表现为肺之情志——悲。另外,若七情太过也会损伤相应的内脏,引起情志病证。

二、七情的致病特点

情志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脏腑功能活动由心所主,即所谓心主神志。心一方面能协调五脏六腑的功能,主宰人体的生理活动。同时心也能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做出反应,主宰包括情志活动在内的心理活动。虽然人的情志活动分属五脏,但均是在心神的调节下而得以实现。由此可知,在情志活动的全过程中,心神起着决定的作用,故情志发于心,应于五脏。正如《类经·疾病类》所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

1.直接伤及内脏情志活动与脏腑(特别是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情志作为一种内心感受,是脏腑功能活动产生的主观体验向外界的表达。长期反复的实践表明,一定的脏腑与相关的情志活动相对应。由于脏腑功能活动不同,表现于外的情感变化自然有别。反之,外界刺激作用于脏腑,情志损伤对脏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七情过度,也会直接作用于相应的脏腑而引起气血功能失调,发生疾病。如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肺在志为忧,过忧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

情志活动直接伤及内脏具有下列特点。

(1)七情太过首先伤及心神。心主神志,在七情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七情太过损伤人体内脏,首先损伤心神,然后再影响其他脏腑。事实上任何情志异常变化都会对心主神的功能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灵枢·口问》曰:“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2)七情致病以心、肝、脾三脏为多见。因心主血脉,推动血行;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藏血,关系着气机的调畅和气血运行。心、肝、脾三脏与气、血、精的生成、运行、输布有密切关系,直接影响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故七情致病时,心、肝、脾三脏的病证最为多见。根据临床观察,在人的情志活动中,最常见的是惊喜伤心,引起精神失常;郁怒伤肝,引起经气不利;思虑伤脾,导致气血不生,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躁扰不宁、暴怒、忧郁、眩晕、耳鸣、昏迷、痴呆、癫狂、谵语等心肝脾的病证。

(3)情志伤及内脏复杂多变。情志作用于脏腑虽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但因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情志活动又变化多端,故七情致病不一定损伤相对应的脏腑。一种情志可伤及多个脏腑,如思虑过度不仅伤脾,还可伤及心肝。多种情志也可伤及一个脏腑,如悲、忧伤肺,七情失度均可伤心。

2.影响脏腑气机七情致病主要是通过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运行紊乱而发病。

(1)怒则气上:怒是气愤不平,情绪勃然激动的一种情志活动。轻微发怒,可发泄心中的郁闷,使肝气疏泄正常,气血调畅。如果过度愤怒,即可伤肝,引起肝气上逆诸证。《素问·举痛论》也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2)喜则气缓:暴喜过度,主要伤及心神,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轻则可见心悸、失眠、精神不能集中,严重者则可见喜笑不休,妄言妄动等失神狂乱证。《灵枢·本神》曰:“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3)悲则气消:过度悲伤则致肺气消耗,脏腑功能减退。因在悲伤状态下,会使心之脉络郁急,肺叶张举,上焦之气失于宣通,营卫之气不得布散,气机不畅,而郁于胸中。气郁日久,火热内生,热灼耗气而致气虚,脏腑功能涣散消退。肺气郁滞则心情沉重,胸膈满闷。肺气消散则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声低息微,神疲倦怠。

(4)恐则气下:在过度恐惧状态下,易致上焦气机闭塞不通,气迫于下,损伤肾气。肾虚失于固摄,而见精气耗损之症。肾虚失充则腰膝酸软、骨痿。肾气不固则二便失禁、男子遗精、女子月经紊乱或白带增多。

(5)思则气结:思指思虑,它是集中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正常的思索考虑,可使人反应敏捷;思虑过度,则引起机体脏腑气机郁结,其中,主要导致脾气郁结。脾失健运见食少、腹胀、便溏等症。气血不生见头目眩晕、倦怠乏力、肌肉瘦削等症。

另外,气郁过久,可影响到心,致心脾气郁,轻则心悸、失眠、多梦,重则精神痴呆。《素问·举痛论》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同类推荐
  • 全本《黄帝内经》珍藏本

    全本《黄帝内经》珍藏本

    《黄帝内经》是中国一部中医理论经典,是一部家庭常备的养生宝典,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是研究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药物学和养生学的医学巨著。本书以古本为基础,选取治病、防病、养生、益寿等精华部分编写而成。充分做到了精选精译,重点提炼,难点详解,读者不必再去翻阅汗牛充栋的资料,轻松学得中华养生精要。而且书中注释简明,翻译晓畅,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必备书。
  • 地震灾区百姓卫生防病手册

    地震灾区百姓卫生防病手册

    为防止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发生,保障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让地震灾区广大受灾百姓掌握科学的防病知识,应重庆出版集团之约,我们紧急编写了这本《地震灾区百姓防病手册》。内容包括“地震应急救援措施”、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化学中毒预防”、做好消毒”、防蚊、防蝇、防鼠”、传染病预防”、常见疾病防治”、重建心灵家园”等对地震灾区群众针对性较强的卫生防病知识;并附有“震灾卫生防病七字诀”。旨在让普通百姓和基层卫生防疫人员共同行动起来,掌握科学的卫生防病知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 妇产科及生殖医学疾病治疗与护理

    妇产科及生殖医学疾病治疗与护理

    本书全面介绍了妇科临床常见病的辨证施治,以及健康教育内容,列举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常见病的原因。女性生殖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是子宫和卵巢,子宫颈就位于子宫下部,阴道上部,形状近似圆锥体,与宫体大小比例随年龄及内分泌状态变化而变化。
  •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本书分为新生宝宝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营养失衡性疾病、婴幼儿常见心理性疾病四个章节,讲述针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的宝宝常见病,如何观察症状、了解病因,并进行家庭护理和饮食调养。宝宝常见病的种类介绍全面,而且大部分饮食调养都列出了相应的调养菜谱,让妈妈们全面了解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 有效控制糖尿病

    有效控制糖尿病

    编者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中常见的问题,分别介绍了1型糖尿病相关知识、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常用降糖药的应用,以及血糖监测方法和意义等。特别是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对有效控制糖尿病意义很大。本书内容实用,通俗易懂,对糖尿病患者及广大读者学习和掌握防治糖尿病知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热门推荐
  • 我的第999个女主

    我的第999个女主

    何为人生巅峰?女掌天下权,男卧美人膝!本是一代风流邪神,权倾天下,力压三界。重生后装疯卖傻,成为无数成功女人背后的伟大男人。三界内属你最成功——汪墨尘!……本书又名《我的999+女主》、《情劫999+》、《死亦风流》
  • 南林的恶魔王子

    南林的恶魔王子

    南林怎么也想不到,一天早上醒来,恶魔王子会成为自己的哥哥。恶魔实在是太帅了,南林想这不是暗恋,她纯粹是欣赏他的美貌。没事收藏个他的照片吧,反正也挺赏心悦目的。谁知被恶魔知道了,此事一发不可收拾。
  • 鳯火戏诸侯

    鳯火戏诸侯

    姬宫湦离开柏桑的第一天,打开手下的第一封信。第一天,小厨娘做了牛肉麻辣火锅。第二天,小厨娘做了番茄牛腩。第三天,小厨娘做了麻辣小龙虾,还给阿笠做了甜味爆米花。遥想自己吃过的癞蛤蟆,这女人!到底有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姬宫湦离开的第一天,柏桑喝了一夜的桃花酒。第二天,柏桑在眼角画了一个美美的桃花妆,挡住了红彤彤的眼眶。第三天,柏桑坐在池塘边上,看着满塘的荷花,成功领取风寒一次。这个男人,到底多没心没肺!她在褒国苦心经营,他在周国打天下,她被太后赐给未来的皇上。大婚之日,揭开盖头,怎么是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道孟渊

    小道孟渊

    都市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小道长,是如何一步步的成长成一位,悠闲的道长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时光请求我爱你

    时光请求我爱你

    爱情是汽水,摇晃时是青春,停止后是余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道的日子

    修道的日子

    一个都市神棍,因巧合得到一份通天经之后,僵尸、怨灵蜂拥而至。天道无情,我又何必除魔卫道。天地任逍遥,只求问心无愧,斩妖除魔不为道,只为奇门法宝。面对罪恶的根源,王布竿急道:“吕布,夺了他法宝,我就能和天斗了!”面对绝色冷美人哀怨的利剑,王布竿吼道:“东方不败,这条命就当我补偿你!”“我不要你的命!”冷美人怒急。“那你要什么?”“要……请君弑道。”
  • 历史的战魂

    历史的战魂

    追寻历史的脚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相信我,你会爱上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