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42400000104

第104章 中医内科(10)

(2)阴阳两虚

症状: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滋肾固摄。

方药:金匮肾气丸。

附子6g,肉桂6g,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6g,泽泻12g,牡丹皮12g,茯苓12g。水煎服,每日1剂。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证属气阴两虚者。对初发病,轻、中型及稳定型疗效较好。

(2)降糖舒:每次4~6粒,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证属气阴两虚者。

2.单验方

(1)补骨化瘀汤:黑芝麻10g,桑叶10g,生地黄10g,人参10g,水蛭10g,荔枝核10g。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适用于老年糖尿病者。

(2)地骨桃胶饮:地骨皮30g,桃树胶15g。水煎服,每日1次。适用于糖尿病证属热盛血瘀者。

(3)玉壶丸:人参、天花粉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ɡ,温水送服。适用于糖尿病饮水无度者。

3.外治法

(1)黄精30g,地骨皮30g,加水3000ml,浸泡30分钟,去渣,取药液,倒入浴盆中,兑入3000ml温水,浸泡全身,每次30分钟,每日1剂,浸洗1次,15日为1个疗程。

适用于糖尿病证属阴虚内热者。

(2)黄连50g,加水2500ml,煎煮30分钟,去渣,取药液,倒入浴盆中,兑入温水3000ml,浸泡洗浴全身,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15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糖尿病胃热较盛者。

【预防调护】

(1)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防止超重,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2)患者要控制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适当摄入鱼、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忌食辛辣、肥甘食物,戒烟戒酒。

(3)避免可诱发本病的各种致病因素。早期病人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和精神紧张。

(4)多运动。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根据年龄、体征等情况不同,选择打太极拳、打球,游泳,骑自行车,慢跑等运动项目锻炼,或至少每天走路30分钟。散步是最简单易行又轻松自如的运动方式。

第二十三节血证

凡由多种原因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如鼻衄、咳血、吐血),或下泄于前后二阴(如尿血、便血),或渗出于肌肤(如肌衄),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也即是说,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称为血证(妇女正常的月经来潮为生理性出血,则不属于血证范畴)。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

血证是涉及多个脏腑组织,而临床又极为常见的一类病证。它既可以单独出现,又常伴见于其他病证的过程中。

早在《内经》即对血的生理及病理有较深入的认识。有关篇章对血溢、血泄、衄血、咳血、呕血、溺血、溲血、便血等病证作了记载,并对引起出血的原因及部分血证的预后有所论述。清·唐容川《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均有许多精辟论述,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血证的范围相当广泛,凡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均属本证的范围。本节讨论内科常见的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血证。

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某些系统的疾病(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有出血症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其中以感受热邪所致者为多。如风、热、燥邪损伤上部脉络,则引起衄血、咳血、吐血;热邪或湿热损伤下部脉络,则引起尿血、便血。

(2)忧思恼怒过度,肝气郁结化火,肝火上逆犯肺则引起衄血、咳血;肝火横逆犯胃则引起吐血。

(3)饮酒过多以及过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湿热,热伤脉络,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损伤脾胃,脾胃虚衰,血失统摄,而引起吐血、便血。

(4)劳倦过度,神劳伤心,脾主肌肉,体劳伤脾;肾主藏精,房劳伤肾。劳倦过度会导致心、脾、肾气阴的损伤。若损伤于气,则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若损伤于阴,则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

(5)久病或热病后使阴津伤耗,以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久病或热病使正气亏损,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致出血;久病入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致出血。

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血证。上述各种原因之所以导致出血,其共同的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

【诊断】

1.鼻衄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因外伤、倒经所致者,均可诊断为鼻衄。

2.齿衄血自齿龈或齿缝外溢,且排除外伤所致者,即可诊断为齿衄。

3.咳血

(1)多有慢性咳嗽、痰喘、肺劳等肺系病证。

(2)血由肺、气道而来,经咳嗽而出,或觉喉痒胸闷,咯即出,血色鲜红,或夹泡沫,或痰血相兼、痰中带血。

(3)实验室检查如血细胞及分类、血沉、痰培养细菌、痰检查抗酸杆菌及脱落细胞,以及胸部X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或造影、胸部CT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咳血的病因。

4.吐血

(1)有胃痛、胁痛、黄疸、积等宿疾。

(2)发病急骤,吐血前多有恶心、胃脘不适、头晕等症。

(3)血随呕吐而出,常夹有食物残渣等胃内容物,血色多为咖啡色或紫暗色,也可为鲜红色,大便色黑如漆,或呈暗红色。

(4)实验室检查,呕吐物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剂造影、B超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引起吐血的病因。

5.便血

(1)有胃肠道溃疡、炎症、息肉、憩室或肝硬化等病史。

(2)大便色鲜红、暗红或紫暗,甚至黑如柏油样,次数增多。

(3)实验室检查,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6.尿血

(1)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排尿时无疼痛。

(2)实验室检查,尿液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

7.紫斑

(1)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

(2)紫斑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常反复发作。

(3)重者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及崩漏。

(4)小儿及成人皆可患此病,但以女性为多见。

(5)血、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管收缩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及骨髓穿刺,有助于明确出血的病因,帮助诊断。

【辨证论治】

1.治疗原则

(1)治火:实火宜清热泻火,虚火宜滋阴降火。

(2)治气:实证宜清气降气,虚证宜补气益气。

(3)治血:适当地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药。

2.分证论治

鼻衄

(1)热邪犯肺

症状: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方药:桑菊饮。

桑叶12g,菊花12g,薄荷6g,连翘12g,桔梗6g,杏仁6g,甘草6g,芦根15g。水煎服,每日1剂。

(2)胃热炽盛

症状: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玉女煎。

石膏30g,知母12g,地黄15g,麦冬15g,牛膝15g。水煎服,每日1剂。

(3)肝火上炎

症状:鼻衄,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2g,柴胡12g,栀子6g,黄芩12g,木通6g,泽泻15g,车前子12g,生地黄15g,当归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4)气血亏虚

症状: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2g,黄芪15g,酸枣仁15g,远志12g,龙眼肉15g,木香6g。水煎服,每日1剂。

齿衄

齿龈出血称为齿衄,又称为牙衄、牙宣。以阳明经脉入于齿龈,齿为骨之余,故齿衄主要与胃肠及肾的病变有关。齿衄可由齿龈局部病变或全身疾病所引起。内科范围的齿衄,多为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及肝硬化等疾病引起的齿衄。至于齿龈局部病变引起的齿衄,一般属于口腔科范围。

(1)胃火炽盛

症状:齿龈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加味清胃散。

生地黄15g,牡丹皮12g,水牛角15g,黄连6g,连翘15g,当归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2)阴虚火旺

症状:齿衄,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生地黄15g,山药12g,山茱萸6g,牡丹皮12g,泽泻15g,茯苓15g,茜草根15g,白茅根15g。水煎服,每日1剂。

咳血

血由肺及气管外溢,经口而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咳血,亦称嗽血或咯血。

咳血见于多种疾病,许多杂病及温热病都会引起咳血。内科范围的咳血,主要见于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其中由肺结核、肺癌所致者,尚需参阅本书的肺痨及肺癌两节。温热病中的风温、暑温都会导致咳血,详见温病学的有关部分。

(1)燥热伤肺

症状: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桑杏汤。

桑叶15g,栀子6g,淡豆豉12g,沙参15g,梨皮12g,贝母12g,杏仁6g。水煎服,每日1剂。

(2)肝火犯肺

症状: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

桑白皮15g,地骨皮12g,海蛤壳15g,甘草6g,青黛6g。水煎服,每日1剂。

(3)阴虚肺热

症状: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百合固金汤。

百合15g,麦冬12g,玄参12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当归6g,白芍12g,贝母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便血

(1)肠道湿热

症状: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方药:地榆散或槐角丸。

地榆15g,茜草12g,栀子6g,黄芩12g,黄连6g,茯苓12g,槐角12g,防风12g,枳壳10g,当归10g。水煎服,每日1剂。

(2)气虚不摄

症状: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治法: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2g,甘草6g,当归15g,酸枣仁15g,远志12g,龙眼肉12g,木香6g,阿胶12g,槐花15g,地榆15g,仙鹤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

(3)脾胃虚寒

症状: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方药:黄土汤。

灶心土12g,白术12g,附子6g,甘草6g,地黄15g,阿胶12g,黄芩12g。水煎服,每日1剂。

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称为尿血。随出血量多少的不同,而使小便呈淡红色、鲜红色,或茶褐色。

以往所谓尿血,一般均指肉眼血尿而言。但随着检测手段的发展,出血量微少,用肉眼不能观察到而仅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红细胞的“镜下血尿”,现在也应包括在尿血之中。

尿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证。西医学所称的尿路感染、肾结核、肾小球肾炎、泌尿系肿瘤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出现的血尿,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1)下焦热盛

症状: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

小蓟15g,生地黄15g,藕节12g,蒲黄12g,栀子6g,木通6g,竹叶6g,滑石12g,甘草6g,当归6g。水煎服,每日1剂。

(2)肾虚火旺

症状: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

生地黄15g、山药12g,山茱萸6g,牡丹皮12g,泽泻15g,茯苓12g,知母12g,黄柏10g。水煎服,每日1剂。

同类推荐
  • 艾滋病特定高危人群的研究

    艾滋病特定高危人群的研究

    本书从艾滋病疫情分析入手,概要介绍了国内外艾滋病流行现状、主要高危人群情况、国家艾滋病防治策略、国际艾滋病防治策略新动态等。同时结合同性恋(MSM人群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形成的历史与现状,解析了同性恋何以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该人群HIV流行特点与感染艾滋病的特点,以及与HIV感染相关的最新生物学研究进展。本书还对在同性恋人群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高危行为干预的方法以及效果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在同性恋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区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综合全面地介绍了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知识、经验,为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以及现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美容、经络、经络美容理论基础,阐述了经络美容与阴阳五行、脏腑、中药、饮食、腧穴的关系,具体叙述了针灸美容、按摩美容、拔罐美容、刮痧美容方法,尤其重点讲解了针灸方法和按摩手法。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抗衰驻颜、泽面亮肤、秀发润发、明目美睑、隆胸紧腹等保健经络美容方法,以及12种损美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扁平疣、酒渣鼻、单纯性肥胖、消瘦、雀斑、黄褐斑、粉刺、黑眼圈、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斑秃的治疗方法。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成为美容工作者的参考读物,对普通读者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围产期护理学

    围产期护理学

    产前保健包括对孕妇的定期产前榆查,指导孕期营养和用药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使孕妇正确认识妊娠,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对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等是贯彻预防为主、及早发现高危妊娠、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和安全分娩的必要措施。围生医学又称围产医学,是研究在围生期内加强对围生儿及孕产妇卫生保健的一门科学,对降低围生期母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发生率、保障母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围生期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段肘期。
  • 情怀中医精诚妇科

    情怀中医精诚妇科

    为纪念金华市名老中医张兆智诞辰100周年,张兆智医师的儿子——金华市名中医张丹山组织汇编了《情怀中医精诚妇科》一书,几易其稿,终于付梓。
  • 本草纲目现代释用手册

    本草纲目现代释用手册

    本书撷取了《本草纲目》药学之精华,突出李时珍的药学成就,旁征博引,实用性强,对中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对广大中医药学工作者及爱好者也大有裨益。书中将人们日常食用的五谷杂粮、水果蔬菜、油盐酱醋、鸡鸭鱼肉等加以整理归类,并诠释其药用价值,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饮食以取得防病治病的功效。
热门推荐
  • 三国之枪神方悦

    三国之枪神方悦

    一段汉初家族的血仇恩怨,由一个几千年后的少年穿越到汉末来背负!从足不出户的现代宅男,到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到倍受万人仰望的枪神。本书QQ群4782490
  • 带着系统在万界

    带着系统在万界

    一个拥有系统的普通人在万界生存,在万界中留下自己的精彩的一笔,在万界中体味不同的生活。不种马,既不圣母也不过于邪恶,算是黑暗(腹黑)吧世界:尸兄,神秘复苏(已开)
  • 星空下的冥想

    星空下的冥想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在如此改革纷繁的年代,经历也变得丰富。也许别人不屑一顾,但作为自己的回忆,偶然在星空下的冥想,似乎已痴了一样地坠入时空的隧道……
  • 追龙术

    追龙术

    龙王九太子为救她取出龙珠,她和龙太子定下一段来生缘,对龙太子念念不忘的鲤鱼精企图想唤醒龙太子的前世,狐妖对龙太子也觊觎已久,一场追龙的较量展开,无论对方是妖还是精,她坚信,九太子的今生只属于她。
  • 情从天上来

    情从天上来

    “老板,一碗挂面不放姜”“吃了挂面会挂掉哦”“真会挂掉吗?”“不会”“…”
  • 豪门宣爱∶腹黑帝少夺娇妻

    豪门宣爱∶腹黑帝少夺娇妻

    “陆馨颜,自你第一次遇见我起就该明白这辈子你只能是我的!”他是夢城三大家族之首的继承人,是无数人敬畏倾慕的对象,却唯独爱上了一个落魄千金,自身条件明明胜券在握,谁知竟杀出这么多情敌?该死!冷哼一声,风尘仆仆去会他各路情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家娘子在修仙

    我家娘子在修仙

    宋果果穿越了,第一天就嫁人。 而且还是嫁的傻子,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要一边种田一边修仙。 谁让自己的身份有些古怪呢? 原本傻了的相公突然开窍,而且变得腹黑无比,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她这智商不够用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阅读2011年的短篇小说,经常能发现一些不太熟悉的名字,这是令我欣喜的事情。与这一欣喜事情相伴随的是,一些好小说都出自年轻作家之手,这真是喜上加喜。为什么我特别看重这一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短篇小说写作的后继有人,而且也关系到纯文学性的小说能不能存在下去。我们一般将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我看来,短篇小说是文学性的小说样式。现代的短篇小说从“五四”写起,一直写到二十一世纪,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反复磨炼,应该说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文体了。二十一世纪前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变革,比如市场经济、互联网、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新媒体,等等,这些变革对文学的冲击不容低估。但唯有短篇小说似乎在这些外来的冲击下显得无动于衷。这说明短篇小说这一文体已经成熟为一个相当坚固的堡垒,它代表了传统小说的审美形态,不会去迎合外在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文学生产环境,许多文学样式不得不改头换面,而改来改去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把许多适应当下消费时代的新因素强行往文学里面塞,二是把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尽可能地淡化。但文学为了适应消费时代的改变,带来的并不是文学的新生,而是文学的泛化、矮化和俗化。当然,以达尔文主义来看这些会是一个乐观的结论,因为优胜劣汰,旧的文学死亡了,会诞生一个新的文学形态,比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但我始终认为,文化和文学拒绝进化论。因此,能够将一种传统的文学形态保存完好,将是人类文明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