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42400000101

第101章 中医内科(7)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丹。

(2)热重于湿

症状:初起目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黄疸较重,色泽鲜明,壮热口渴,心中懊,恶心,呕吐,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胁胀痛而拒按,舌红苔黄腻或黄糙,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方药:茵陈蒿汤。

(3)湿重于热

症状:身目发黄如橘,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身困,嗜睡乏力,胸脘痞闷,纳呆呕恶,厌食油腻,口黏不渴,小便不利,便稀不爽,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或弦滑。

治法:除湿化浊,泄热除湿。

方药:茵陈四苓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4)胆腑郁热

症状: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伴有口苦咽干,呕逆,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

治法:泄热化湿,利胆退黄。

方药:大柴胡汤。

(5)疫毒发黄

症状: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壮热烦渴,呕吐频作,尿少便结,脘腹满胀,疼痛拒按,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或衄血尿血,皮下发斑,或有腹水,继之嗜睡昏迷,舌质红绛,苔黄褐干燥,扪之干,脉弦数或洪大。本症又称急黄。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千金犀角散。

阴黄

(1)寒湿证

症状: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痞满食少,神疲畏寒,腹胀便溏,淡不渴,舌淡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方药:茵陈术附汤。

(2)脾虚证

症状:多见于黄疸久郁者。证见身目发黄,黄色较淡而不鲜明,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濡细。

治法:补养气血,健脾退黄。

方药:小建中汤。

【其他治法】

(1)《证类本草》用瓜蒂、丁香、赤小豆各7枚,共为细末备用,每次取少许,吸入鼻中,须臾有少量黄液流出。隔日吸1次。

(2)茵陈15~30g,板蓝根30g,龙胆草15g,水煎服,连续15日左右。

【转归预后】

(1)本病的转归与黄疸性质、体质强弱、治疗护理因素有关。

(2)阳黄、阴黄、急黄虽性质不同,轻重有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急黄若热毒炽盛,内陷心营,或大量出血,可出现肝肾阳气衰竭之候;阴黄久治不愈可转为积聚、臌胀。

(3)阳黄预后良好,急黄邪入心营,耗血动血,预后多不良。

(4)阴黄若阳气渐复、黄疸退,预后较好;若阴黄久治不愈,化热伤阴动血,黄疸加深,转为臌胀重症,则预后不良。

【预防调护】

(1)精神调摄。

(2)饮食有节。

(3)起居有常。

第十五节胁痛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证候的病证。

【病因病机】

1.肝气郁结情志抑郁,疏泄失职,气机郁结,或疏泄太过,暴怒气逆,肝络不畅、失调则胁痛。

2.瘀血阻络肝主疏泄,条达气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3.湿热蕴结肝主疏泄,湿热内生,沉郁化火,便犯肝脾,肝脾失温养则胁痛。

4.肝阴不足久病或劳倦过度或各种原因所致阴血受损,肝脏失养,不荣则痛。

本病病机可概括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或精血不足不荣则痛。

【诊断】

(1)一侧或两侧胁痛。

(2)疼痛性质可分为刺痛、胀痛、隐痛或窜痛。

(3)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鉴别诊断】

1.胁痛与胸痛胸痛以胸部胀痛为主,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等病证。

2.胁痛与悬饮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咳痰,咳嗽呼吸时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诊呈浊音,或兼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外感——外邪;内伤——肝气郁结,瘀血内阻或肝阴不足。

(2)辨在气在血:气——胀痛;血——刺痛。

(3)辨虚实:实——肝气郁结,血瘀肝络,外感发热;虚——肝阴不足,络脉失养。

2.治疗原则实则理气活血,虚则滋阴养血。

3.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

症状:两侧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激惹则痛剧,胸闷,善太息而得嗳气稍舒,伴有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

(2)瘀血阻络

症状: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入夜更甚,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3)肝胆实热(湿热蕴结)

症状: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及肩背,伴有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龙胆泻肝汤。

(4)肝阴不足

症状: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两目干涩,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养肝,养血通络。

方药:一贯煎。

【转归预后】

(1)各证型之间可相互转化。

(2)治疗调养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可进一步发展为黄疸、臌胀等。

【预防调护】

精神畅快,情绪稳定。

第十六节瘿病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甲状腺瘤等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病因

(1)情志内伤。

(2)饮食及水土失宜。

(3)体质因素。

2.病机

(1)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机。初期多为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搏结颈前所致。日久引起血脉郁阻,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2)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

【诊断】

(1)以颈前喉结两旁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2)多发于女性,发病有一定的地区性。

(3)实验室检查: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总甲状腺素升高,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升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TSH不升高,甲状腺摄碘率增高。可确定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鉴别诊断】

1.瘰疬病变部位在颈项的两侧或颌下,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黄豆大,个数多少不等。

2.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三消的症状多同时出现,尿中常有甜味而颈部无瘿肿。

3.瘿瘤为颈前肿块偏于一侧,或一侧较大,或两侧均大,瘿肿大小如桃核,质较硬。病情严重者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以颈前喉结两旁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2)多发于女性,发病有一定的地区性。

2.治疗原则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3.分证论治

(1)气郁痰阻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肿大,质软不痛,胸闷,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疏郁,化痰消瘿。

方药:四海舒郁丸。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胸闷,纳差,舌质暗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治法:清肝泻火,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方药: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轻度肿大,面红目赤,烦热,容易汗出,性情急躁易怒,眼球凸出,手颤抖,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方药: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

(4)心肝阴虚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肿大,或大或小,质软,起病缓慢,心悸不宁,心烦,易汗出,手指颤抖,乏力,舌红,苔少或无苔,脉弦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方药:一贯煎加味。

第十七节积聚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病证。分别言之,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肝癌属于本病范畴,肝癌病早在《内经》就有类似记载,历史有肥气、痞气、积气之称。肝癌在临床上可分为1期(无明显肝癌症状和体征者)、2期(超过1期而无3期症状者)和3期(有明显恶病质、黄疸、腹水或远近转移之一者)。大多数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手术机会多已错过。

【病因病机】

脏腑气血亏虚,脾虚湿聚;六淫邪毒入侵,邪凝毒结,七情内伤,情志抑郁等,可使气、血、湿、热、瘀、毒互结而成肝癌。

1.情志久郁情志抑郁,肝气不舒,脏腑失各,脉络受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日积月累,可形成积聚。

2.饮食所伤酒食不节,饥饱失宜,或恣食肥厚生冷,脾胃受损,运化失健,水谷精微不布,食滞湿浊凝聚成痰,或食滞、虫积与痰气交阻,气机壅结,则成聚证。

3.感受寒邪寒邪侵袭,脾阳不运,湿痰内聚,阻滞气机,气血瘀滞,积聚乃成。

4.病后所致黄疸、胁痛病后,湿浊留恋,气血蕴结;或久虐不愈,湿痰凝滞,脉络痹阻;或感染虫毒,肝脾不和,气血凝滞;或久泻久痢之后,脾气虚弱,营血运行涩滞,均可导致积聚的形成。

总之,积聚的主要病因为情志抑郁、酒食内伤、邪毒内侵及他病转归;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痰结及正气亏虚。其病机复杂,统而言之为正虚于内,邪毒凝结,故病症危重,防治棘手。

【诊断】

(1)以右胁疼痛,上腹部包块呈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而拒按,形体消瘦,纳呆乏力为主症。

(2)具有较长时间食欲减退、乏力、胁痛病史或黄疸病史,且病情进展迅速。

(3)结合B超、CT、胃肠钡剂X线检查及纤维内镜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黄疸。

(2)胁痛。

(3)臌胀。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1)辨虚实。

(2)辨危候。

2.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一般宜攻补兼施。

3.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

症状:腹中积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苔薄,脉弦等。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疏肝散。

(2)气滞血瘀

症状: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苔薄,脉弦。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方药:复元活血汤。

(3)湿热聚毒

症状:心烦易怒,身黄目黄,口干口苦,食少腹胀满,胁肋刺痛,溲赤便干,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

(4)肝阴亏虚

症状:腹中积块质软,隐痛。肌肉瘦削,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养血柔肝,凉血解毒。

方药:一贯煎。

【转归预后】

本病病程短,病势凶险,预后极差,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

【预防调护】

(1)调护的目的在于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2)重点在于注意患者全身状态的变化,如体重、皮肤改变、精神状态等。

(3)加强心理调护,在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公开性治疗,这样既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猜疑,还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第十八节腰痛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腰痛在中医内科门诊较为常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腰痛一病,古代文献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明了肾虚腰痛的特点。

西医学的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等凡是以腰痛症状为主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但肾与膀胱疾病和骨伤科、外科、妇科有关疾病引起腰痛症状者均不属此范围。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凉,腰府失护,湿热、寒湿、暑热等六淫邪毒乘虚侵入,造成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腰痛。

2.气滞血瘀跌仆外伤,损伤经脉气血,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均可使瘀血留着腰部而发生疼痛。

3.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

【诊断】

(1)一侧或两侧腰痛,或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如锥刺,按之痛甚。

(2)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劳损等病史。

(3)需排除腰部器质性病变。必要时摄腰部X线平片,做相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1.治疗原则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治以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给予温散或清利之品;外伤腰痛属实,治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内伤之病多属虚,治以补肾固本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腰痛其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实者祛邪活络为要,针对病因,施以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清泻湿热。

2.分证论治

(1)寒湿腰痛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体倦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舌淡体大,苔白腻而润,脉象沉紧或沉迟。

治法: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方药:渗湿汤。

干姜9g,甘草6g,苍术12g,白术12g,橘红6g,茯苓15g。水煎服,每日1剂。

(2)湿热腰痛

症状: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加味二妙散。

黄柏12g,苍术10g,防己12g,萆12g,当归6g,牛膝15g,龟甲15g。水煎服,每日1剂。

同类推荐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阐述结缔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免疫学基础理论及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技术,使读者对结缔组织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临床诊治疾病打下基础。郑虹,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主治医师,2013年1月辩证副型从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CN42-1340/R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千金方

    千金方

    《千金方》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又称《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22卷。明代后有按《道藏》经义析为93卷者,内容同。唐代孙思邈约撰于652年。是感于当时的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乃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而撰成。卷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卷22疔肿痈疽。总计162门,合方论4500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知识问答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知识问答

    消毒供应中心(室)是医院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它虽不直接服务于病人,但服务于临床各个科室,担负着全院可重复使用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与发放工作,具有供应的无菌物品数量大、周转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发生有密切的联系,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消毒供应中心常被人们称为医院的“心脏”、“肝脏”,其已从原有辅助科室的位置“晋级”到医院关键科室的行列,它将是现代化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细细的一根银针扎下去,小小的一团艾火燃起来,许多病证往往立马见效,即使是某些久病重病也能缓解甚至治愈,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善用针者,取(治疗)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绳结)也,犹决(疏通)闭(堵塞)也,疾虽久,犹可毕(痊愈)也。”
  • 抑郁症自愈疗法

    抑郁症自愈疗法

    本书独特的思维视角、全新的观念,引导人们由被动医疗转向主动自愈。既然“病由心生”,那么自愈也必然要“从心开始”。《抑郁症自愈疗法》强调只要能突破思维定势,改变你对生活的态度,就可以发现自疗抑郁症的“支点”——快乐。《抑郁症自愈疗法》根据亚弗列德·阿德勒的研究报告,以及心理学、行为学、精神神经免疫学等多学科的智慧,并结合著者30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20多种自疗方法,适于所有希望远离抑郁症的人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末日之后三百三十年

    末日之后三百三十年

    陆尘一梦醒来,已经是新纪元三百三十三年后……!
  • 长安落雨君犹在

    长安落雨君犹在

    锦玉从小就听说很多人和妖相恋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最后都没有一个号结果,但是锦玉还是憧憬着要是自己也能经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她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终于有一天,她遇见了蝾螈,才知道原来爱上一个错的人是多么痛苦。可是她明白的太迟了。
  • 异界凌风传

    异界凌风传

    蓝凌风是牛头山下牛头村一个普通的少年,不过十二岁的那一年却在牛头上上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老头。经过三年的相处之后,老者离开了。却是留下了一刻神秘的珠子给蓝凌风,并且让他好好保管。这一切便由那颗神秘的石珠开始发生了变化。
  • 千秋雪

    千秋雪

    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集中反映北宋理学家的著作——长篇历史小说《千秋雪》,以北宋著名政治家、理学家、诗人、书法家游酢(福建建阳人)为主人公,描写他一生近四十年宦海沉浮经历和传承理学的重要贡献等。书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才气、豪气、义气,也全面地展现了北宋中后期朝廷和官场的腐败、残酷的政治斗争以及动荡不安局面。
  • 通灵师的那些事

    通灵师的那些事

    有这样一群奇人,他们行走于世间,接触着一些匪夷所思,光怪陆离的事情,他们被统称为封门中人。封门中人分为一脉三支,一支称为风水师,一支称为盗墓师,一支称为蛊师,而那一脉则称为通灵师。接下来所要讲述的就是一个少年继承祖业,成为通灵师后所经历的那些事情。
  • 公寓中·梓里集·采蕨(沈从文小说全集·卷四)

    公寓中·梓里集·采蕨(沈从文小说全集·卷四)

    该卷本收录《公寓中》《梓里集》《采蕨》《衣冠中人》四部子集,这些短篇小说是作者未曾集结出版只单篇发表的小说,创作于1925年至1932。由于战争原因,有的未曾发表有的原稿已毁,该集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内容的相关性构成,或借用小说名为集名,或由编者所拟集名,是出版界较少见的珍贵版本。
  • People Out of Time

    People Out of Ti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家庭实用保健方法手册

    家庭实用保健方法手册

    本手册共分为现代人保健篇、起居行保健篇、人体保健篇以及日常按摩保健篇等四个部分,介绍近200种实用的家庭保健方法。
  • 酒馆里的九

    酒馆里的九

    法术/美食/成长北宋年间一位姑娘名为小九,离开家乡寻找母亲,在岳阳酒楼里当个店小二。一把银刀,一间旧书店,一个蓝衣少年,一次次遇见将她推向一个神奇的法术世界。讲述一个拜师学艺,点迷津,破封印,处江湖之远,看清风云万变,自我成长的故事。
  •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一书,是作者不断思考中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是一把试图解开人类生存、生活、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钥匙。是为了使人类全面认识、充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灾源,甚至消灭灾源,使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而写的经济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