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32000000005

第5章 农业发展和粮食问题(4)

第一种可能是,以我国目前的国情出发和40年来的经验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把农业放在首位,按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发展;按价值规律办事,逐步调整工农业产品价格,调整农业内部比价,使务农种粮棉的农民能获得社会的平均利润。这就要求能像1962年和1979年那样下大决心,对国民经济作一次大调整,从而把9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次调动起来,这是走出目前经济困境的一着活棋,农业保持3~4%乃至5%的稳定增加,粮棉再上两个台阶的目标就能够实现。

第二种可能是,被动执行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的方针,犹疑不定,口头上承认农业重要,但又下不了把目前向工业、城市倾斜的政策与决心改变过来。目前体制下的农业常常处于软弱、被挤、被压的地位。那么农业发展的前景将是不稳定的,在稍有增长之后,又会陷入新的徘徊和停滞。

第三种可能是,继续执行向工业、城市倾斜的政策,按照老的模式,要求农民继续向国家工业“纳贡”。设想从农民、从农业多搞积累先把工业搞起来,把城市建设起来,以后再支持农业发展。如果继续执行这种向工业倾斜的政策,就必然打击9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那么,不仅目前农业徘徊多年的局面不能突破,而且农业和粮食生产还可能倒退。事实上,这五年有相当一部分省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比1984年后退了很多。

如果全国普遍出现这种状况,那后果将是很严重的。

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在进入90年代之际,着重强调了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的要求,并且规定了加强农业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国各级领导的响应,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去冬今春各地掀起了兴修农田水利和备耕的热潮,发展势头是好的。继续坚持抓下去,农业稳定发展是有希望的。我们要力争采取第一种选择,实现第一种前景,避免第二、第三种可能。

(1990年第1期《现代中国经济》)

农村发展的新阶段和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

一当前农业形势较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1978年到1984年,农业每年以较高的速度的发展;年粮食、棉花减产,转入了徘徊停滞阶段;1986年、1987年略有恢复;1988年粮棉再次减产,到了谷底。1989年粮食恢复到1984年的产量。1990年粮食增产774亿斤、棉花增产1440万担,大大出乎人的意料。有一部分领导同志不相信好形势竟来得如此之快,一年能增产这么多粮棉,所以发表1990年统计公报时,只公布1990年年产8700亿斤粮食,少报了225亿斤。有人把1990年的增产主要归功于风调雨顺,老天爷帮忙,“牛马年好种田嘛!”1991年是羊年,流年不利,果然南方大水,淹了好几个省几亿亩庄稼。但就是洪水遍地时,全国市场粮价稳中有降,就是在苏皖灾区,粮价也没上涨,这说明农民手中确实有粮,1990年的粮食棉花大增产,确实是真的。(1991年)秋后,各地丰收的捷报频传,粮食总产将超过8500亿斤,棉花等经济作物也继续增产。如果说,1990年的特大丰收,还可说是老天帮忙,那么,1991年的再次丰收,就足以说明,农业已经摆脱了1985~1988年徘徊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为什么呢?1979年到1984年,农业产量大幅度增加了,但由于各种原因,农业生产力没有提高,某些方面还降低了。而1985年到1988年,粮食棉花这两项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徘徊停滞,而这几年,农业生产力却提高了。所以,就出现年的恢复和1990年、1991年的增产。这是五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

第一,社会舆论变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再次重视农业,改变了原来认为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靠政策就行了的错误认识。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理论。

1988年,中央明确提出,发展农业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1989年党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强调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也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第二,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把农业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十三届五中全会以后,各级党委明确了有一名副书记主管农业,政府配备了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副市长、副县长。十三届五中全会还强调地、县的主要工作是抓好农业发展,而且指出:要把农业发展的好坏作为政绩来考核干部。所有这些都使农业的发展有了组织和行政的保证。

第三,“七五”后期农业投资有了增加。“六五”后期、“七五”初期大幅度减少农业投资是一大失误。1985年粮棉减产的现实教训了人,经过多方呼吁,“七五”后期农业投资逐年有了增加。1990年农业基建投资70.4亿元。1986~1990年期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5亿元。绝对数比“六五”增长45.7%,其中农业基建投资增长43.6%。农业基建投资主要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商品粮基地建设,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另外,国家还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农业基建资金,一共有20多种途径。其中利用比较优惠的外资进行农业建设,“七五”

期间共利用33.5亿美元。1986~1989年,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完成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546亿元,平均每年136.5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35.3%。1988年,在全国农村又恢复和重新建立了农民劳动积累的制度。所有这些人力、财力、物力都用于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七五”期间共建成商品粮基地县214个,商品棉基地县97个,商品牛、羊、禽蛋和瘦肉型猪基地487个。

第四,“七五”后期进行了全国性的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

这些年完成和基本完成了多条大河的堤防工程的修建、加固,保证了大江大河的安全,在1991年的大水面前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另外还在全国各地整修了水库、塘坝、机井和渠道。“七五”期间改善和扩大了灌溉面积7282万亩,扭转了灌溉面积减少的局面。1986年国家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以后又颁布了《土地法》,把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制止了各地乱占滥用耕地使耕地大量减少的情况。现在有些省市已经做到了每年垦殖新增的耕地超过了占用的耕地。

第五,农用工业有了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增加。

1990年全国拥有农机总动力2.87亿千瓦,比1985年增加37.2%。1990年,农村拥有小型和手扶拖拉机698万台,比1985年增加82.6%,农用载重汽车62.4万辆,比1985年增加45.4%。1990年全国施用化肥2590万吨,比1985年增加45.9%。1990年农村用电844.5亿度,比1985年增加65.9%。

1990年农业生产用柴油和煤的消耗量折合标准煤3028万吨,比1985年增加22.6%。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运用科学技术,投入较多的物质能量,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以较大的投入创造较多的产出。据有关部门对1952~1978年和1979~1989年农业劳动力投入、物质投入与农业总产值进行道格拉斯函数回归分析。

1979~1989年我国农业劳动力投入每增加10%,农业总产值增长2%,而物质投入每增长10%,农业总产值增长8.5%。可见,我国的农业已进入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力明显下降,而物质投入的作用显着上升的阶段。所以,这些年农业现代生产资料的大量投入,是农业生产增长的重要原因。

第六,“七五”期间农业科学技术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科技兴农”深入人心,“科技兴农”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五”期间,建设乡镇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19.2万个,农技推广人员80万人,其中37万人是聘用的农民技术人员。推广农业技术1.9万项,比“六五”增加6000项,培训各类农技人员9000万人次,比“六五”增加5000万人次,1990年全国有村级农民技术人员340万人,推广良种105亿公斤,比“六五”

增加59%。到1990年全国已有1200个县配备了科技副县长,2.5万个乡(镇)有了科技副乡(镇)长。1990年有35万科技人员和有关人员参加农业科技集团承包,承包农作物面积达4亿亩,一些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教研人员上山下乡,参与农业区域开发,把研究成果和适用技术在实验区实施推广。国家在全国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菜篮子工程”等也大大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使农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第七,各地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发展,有的已经逐步形成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帮助农户解决自己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不经济的事情,使家庭承包经营的活力进一步发挥,也有利于增强集体经济的实力,加强集体经济统一经营这一层次,使双层经营体制更加完善。现在全国已有县办、乡镇办、村办、供销合作社办以及户办和联户办的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数百万个,各种服务人员上千万人。据我们最近调查,仅山东省就有56.5万个。这众多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对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挥巨大的作用。

上述诸方面的实践证明,“七五”后期我国农业生产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目前农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矛盾从今年农业生产的情况看整个发展势头是好的,并且继续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农村经济另一个台柱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是好的,今年乡镇企业的总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将会以20%以上的高速增长。所以说,今年农村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潜伏着很多矛盾,需要妥善解决。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千万不能因农业形势好了就忘乎所以,千万不能放松对于农业的支持和领导,重蹈以前几次失误的覆辙。

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矛盾如下:

第一,生产与流通的矛盾。这是农村改革以后,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农业生产发展了,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也调整了。虽然流通体制也有所改革;但严重滞后于农村生产的发展。

形成“多了砍、少了赶”、“多了放,少了统”,各种“大战”连年不断。结果是农民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直接打击农业生产的发展。从长远讲,从实际需求讲,我国是人均农业资源少、农产品紧缺的国家;但目前来说,农产品市场除了棉花还紧缺之外,粮食、猪肉、水果等主要农产品都遇到卖难的问题。好几百亿斤粮食压在农民手中,卖粮难成了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打击了农民种粮务农的积极性。全国普遍出现卖粮难问题已经两年多了,要下决心研究解决,再不能久拖不决了。

第二,生产和效益的矛盾。1989年以后,农业连续丰收,可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但是,农民的实际收入却没有相应增加,增产没有增收,有的甚至还增产减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前面谈过,这几年投入的现代农用生产资料较多,这当然要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但更主要的是这几年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太快,使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1985~1990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了57.7%,平均每年的上涨幅度达9.5%,而同期农产品的价格却没有增加多少,所以农业生产的效益下降了。1990年粮食增产6.7%,棉花增产18.1%,油料增产24.7%,但因为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的价格(主要是市场价格)下跌反而减收100多亿元。1990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增长7.6%,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只增长1%。许多农民说,“丰收了,日子还是不好过。”农民务农得不到实惠,必然要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农业现代化与劳动力大量过剩的矛盾。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阶段。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处在这样阶段:一方面是大量的农业现代化生产资料下乡,投入农业生产;一方面是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进城,转入第二、第三产业。我国的特殊情况是:一方面是大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资料下乡;再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反而还逐年增加,“七五”期间农村每年要新增劳力约1000万人,其中大部分要在农业部门就业,转入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是小部分。“六五”期间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乡镇企业)转移每年为731万人,“七五”期间每年只转移392万人。因此,挤在农业上的劳动力越来越多,每个劳动力平均所占有的耕地和其他生产资料越来越少,影响了农业收入的增加,也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第四,工业和农业的矛盾,这也是老问题。若干年来,反复出现投资、信贷向工业倾斜,工业过热、增长速度过快,超过了农业基础承受的限度。1987年和1988年的经济过热,经过三年的调整整顿,逐步矫正过来了;但是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问题还远未解决。“六五”期间,剪刀差是逐步缩小了,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的幅度由1980年的46.4%,下降到1985年的28%,年平均缩小3.7个百分点。“七五”期间却又逐渐扩大,到年,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的幅度上升到29.4%,扣除物价总水平上升因素的影响,“七五”前四年剪刀差的绝对额比“六五”

期间增加24.1%。剪刀差的扩大,一方面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影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因为非农产业的比较利益高,拉动农民把有限的资金、劳力和物力向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多投,对农业生产发展也是很不利的。

同类推荐
  • 中国对外金融关系演进分析

    中国对外金融关系演进分析

    本书以系统论和协调论作为观察和研究的支点,把中国金融系统放在世界金融这个大系统之下来研究对外金融关系,研究中国与世界金融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影响等。
  • 大道与歧途

    大道与歧途

    五四至建国初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转型时期,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与历史、政治颇多纠葛的文人故事:陈独秀的频繁入狱与视死如归;瞿秋白参与矛盾《子夜》的创作;鲁迅与章太炎的师生之情;胡适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郭沫若、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王彬彬的文章,一向以文笔优美、观点犀利著称。他不人云亦云,而是重视大量史料的参照、考核和论证,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呈现出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另一个侧面。作者饱含感情的文字,无论是批判、驳斥,还是赞赏、讴歌,都有理有据、爱憎分明,让人读后有所得,有所思。
  • 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党的十七大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最重要的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旗帜,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地写入大会报告和党的章程。
  • 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该书由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邵克文作序,甘肃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赵宝红担任责任编辑,全书40万字,共分三部分,即“发展点滴”、“项目点滴”、“改革点滴”。
  • 人才

    人才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42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价值、德才、君子小人、态度、条件、知人、识别、举用、掌控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人才理念及实践。人是一切因素中最可宝贵的,治政之术的实施,关键在人才,所谓“治本在得人”。
热门推荐
  • 御气飞升

    御气飞升

    因为老和尚一句“教你个屁”,楚云河无意学得《屁经》奇功,视为毕生耻辱,却莫名其妙间成为正气散仙隔世传人,自此背负着维护世间和平的伟大使命?出身卑微的他,在龙翔寺厮混数年下山闯荡,凭《屁经》及绝世好运护身,逢凶化吉。几经波折,逐一降服神州妖邪,终能“御屁飞升”,成就不死之身,甚至穿越异界获取神秘异能,拥有与恶魔级大反派拼至玉石俱焚的雄厚本钱…
  • 教父的霸爱新娘

    教父的霸爱新娘

    顾盼:我此生做过最勇敢的事就是爱你凌泽风:我这辈子最无能为力的时刻就是看着你渐行渐远的身影不能挽留爱情是毒让尘世间的男女甘之如殆又欲罢不能,只有下毒之人才是此生唯一的救赎这是一篇俗不可耐的爱情故事
  • 侠盗一生

    侠盗一生

    当现实变成了游戏世界,我应该好好地玩了,
  • 嗜血猎杀

    嗜血猎杀

    这是一个充满恐惧、血腥、绝望的世界,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世界。
  • 重生之世家嫡女

    重生之世家嫡女

    前世自己贤良淑德,以夫为天,别人口中大度的世家女,只因伪善庶姐说服自己一起同一天嫁给同一人。殊不知,这才是引狼入室。直到自己临死之前,她才幡然醒悟。原来夫君与那小妾早就郎有情,妾有意,夫君娶自己,只为了自己背后薛国公府的势力。可恨,为什么自己早没有看清那个男人的真实面目。好在老天长眼,让她重获一世,这一世不要贤良淑德,要恣意而活,可是上一世的可恶夫君今生却对自己情有独钟,还有从哪里冒出来的无赖世子为嘛要粘着自己不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佬夫人有点冷

    大佬夫人有点冷

    【推荐新文《退婚后她成了真祖宗》】【1v1双洁,爽宠文(现言)重生+反穿越】【女主帅男主撩】她长在东厂,体能超群,视力卓越,轻功了得,记忆力超凡,是一个有着动物般警觉的女孩。他生在现代,世人都说傅家这位嫡孙虽从小体弱多病,禁欲寡情,但却矜贵危险,偏执“嗜血”,年仅27岁,便越过四位叔叔,成为当家家主。他是帝都权利最盛的男人,而她报仇需要靠山。他们因宝石结缘。他误以为她穷,她误以为他弱。明明都是大佬,把同情心分些给别人好吗?【吃人不吐骨头的宠妻狂魔(男主)&打起架来不要命(女主)】他见过凌珂极尽温柔缱绻的样子,也见过她满手是血站在残肢断臂里的样子。他送她上学,替她收拾残局,他从未这样爱过一个人。遇见凌珂,他不仅要吃男人的醋,还要吃女人的醋,甚至还要吃将来小侄子的醋。傅冥寒:“阿珂,乖,别逃,是你主动的,就不要后悔。”管家:“主子,凌珂小姐又上树了。”傅冥寒:“叫夫人。”管家:“主子,夫人养的狼把王总吓跑了。”傅冥寒:“限时十分钟,让他回来跟夫人的狼道歉。”复仇之路,道阻且长,好在这一世她有大佬加持。【剧情跌宕起伏~yy无限~小火车呜呜~】
  • 三国之济世天下

    三国之济世天下

    一个喜欢三国的现代人穿越到东汉末年的幻想故事。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烽火狼烟,民不聊生杨闫开始了他争霸之路。我要统一这天下,我要让全天下人看到我华夏之威。
  • 我在地球修仙那些事

    我在地球修仙那些事

    刚重生就差点又要进入轮回。来到陌生的世界,如何生存,精神病院303室,一位相貌平凡,眼中充满了疑问的青年沉思着。来自星空彼岸的神秘生物,一步一步探寻古老的根源。
  • 古界轮回

    古界轮回

    滚滚红尘,有修者行走于世,称之为修真者,被凡人谓之为仙,只是仙踪难寻,虚无缥缈,唯有极少人能得到那份仙机。朱国牛首山下,青云路,一位落榜书生无意间卷入了仙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