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32000000020

第20章 农村的改革与发展(4)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很不平衡。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还是要采取分类指导,分区决策的原则。把要实现城市化的方针确定下来,至于实施的方式,阶段、步骤则可以由各地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切不要重犯一哄而起,齐头并进的老毛病。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这是亿万中国农民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引导好,组织好。

(1993年第6期《农业经济问题》)

当前的农村形势与农村持续

发展的前景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整个农村率先进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产值大幅度增长,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与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使我们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一背景从1978年至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3倍,每年增长9%。这5年是自1949年建国以后44年中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超过前29年所取得成绩的总和。而这些成绩正是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格外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我们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了。1978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1993年为1957亿美元,增长9.5倍,平均每年递增16.2%。从世界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我们的综合国力也从第9位、第10位上升到第6位。

对这样巨大深刻的发展和变化,我们怎样来认识和把握呢?

用社会学的视角来观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时期,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实现现代化的时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大家知道,实现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949年建国时,我国是个农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开始,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到1956年,全国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50.5%,农业产值占49.5%;1978年工业产值占75.2%,农业产值占24.8%;1993年工业产值占82.85%,农业产值占17.2%。按说,已经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了。但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史看,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有三个条件:第一,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要超过50%;第二,在劳动力就业结构中,非农业的就业劳力要超过50%;第三,全国人口中城镇人口要超过50%。后两条我们就不够了。

1978年全国就业劳动者中农业占70.5%,到1993年仍占57.4%,此外,1978年全国人口中,农村人口占82.1%,年农村人口占71.86%。

从上述三方面看,我国正在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而且速度是比较快的。

2.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城市化也是现代化的必备条件。1952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12.5%,1980年提高到19.4%,1993年城市人口占28%,乡村人口仍占72%。这方面同工业化比较起来是滞后了,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要改革户籍制度,容许农民到小城镇落户、务工经商。由此,城镇化进展加快了。

3.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我们国家在汉唐时代已有不少涉外活动,国力也非常强盛。

宋代以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更盛。1949年建国以后,当前的农村形势与农村持续发展的前景一方面国际环境不好,开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我们向苏联东欧实行半开放。50年代中期后,中苏关系恶化,迫使我国走上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道路。

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变化,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经过十几年努力,我们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全面、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既向发达国家开放,也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国内建设了经济特区,沿海沿江沿边城市还专门设立了经济开发区,积极引进外贸、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批准设立了83423家三资企业和外贸项目,引进外资1114亿美元。外贸进出口也大大发展了。

4.从单一社会向多样化社会转化1978年前全国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提倡越公越好,越纯越好,实行统一分配。人民生活基本上雷同,连穿衣服也是只有几种颜色,样式比较单一。

改革开放以后,首先是经济体制改革了,实行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公有制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个体、私营经济、三资经济和混合型、股份制的经济新格局。其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发展了,出现了多种职业群体,越来越往多样化发展。

这些年农民是变化最大,分化最快的阶层,1978年改革以前,全国8亿农民生产生活的状况都差不多,收入也差不多,用“社员”两个字就可以概括了。经过这15年,原来意义上的社员农民不存在了,据研究分化成了以下8个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1993年超过1亿人);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雇工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乡镇企业的管理者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

5.由人治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变还可概括若干条,但主要是这些方面。总之,其核心有两条:即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我们社会学称这个时期为社会结构转型时期。这个社会转型是近代的现代化国家都经历过的。中国的特点是在实现这个转变时还要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大家知道,我们原来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向苏联学习来的。这一套体制,曾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实践证明,对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不利的。

就农村来说,从实行包产到户开始就采取市场经济取向,乡镇企业已冲破计划束缚,靠社会调节,改革农产品的统派购制度。这些都显示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苗头。直到年党的“十四大”,才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

这15年的变化可以从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两个大的方面来总结,而且这两种转变还在继续,直到我们国家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止。中央预计,到2000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大的框架、宏观调控到微观改革估计还要年乃至更多的时间。笔者认为,实现社会结构转型,要经历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这中间会产生种种经济和社会问题。目前,经济体制的转变难度更大,是要经过逐步的改革来实现,涉及利益不合理,分配观念的更新等问题。农村的改革、发展、变化,正是在这样两个大的转变背景下实现的。判断农村的形势要从这两个大的转变条件来考察。大家知道,农村改革是走在前面的,农村取得的成就很大,农村发生的变化最深刻。就全国改革、发展的形势而言,好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二成就和问题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是由农村突破的。几年功夫,全国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了人民公社的体制,使农民成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有了经营自主权、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有当前的农村形势与农村持续发展的前景人说,这实际上是生产力的解放。农村后来的一切变化都是由此而来的。第一,这种农村机制,家庭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是适合农村生产力水平,符合农民愿望的。农民有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发展没有大的逆转,证明目前的这套机制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第二,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保证了城市和全国供给,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农林牧副渔、农工商运建综合经济发展。1978年,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为68.6%,非农产业占31.4%,到1992年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只占35.4%,非农产业占64.2%。1978年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76.7%,林牧副渔占23.3%。1992年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5.5%,林牧副渔占44.5%。这里要特别提一下乡镇企业。

197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只有640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1.4%,到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7584亿元,是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4.2%,1993年已经达到29022亿元,大约为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3。有的省、市已为70%以上。第四,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尽管上升水平不一,但确有了很大的提高。

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4元,1993年跃为921元。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自行车、手表、电视机、冰箱等消费品逐步进入农村家庭。

但是,农村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其曲折崎岖波浪起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基础地位不稳,特别是粮棉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不稳。历史上每当经济高速度发展的时候,往往忽视农业,忽视精神文明建设。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经济发展很快,一些地区的领导把精力放到办工业、搞开发区、搞房产上。1992年秋出现了严重的“打白条”等问题,加重了农民负担,滥占乱用耕地,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中央及时发现了农村的问题,年底就在武汉开了会。1993年一年,中央、国务院共发了38个文件加强农业,各级地方党政部门也动了起来,解决了一批问题。再加上老天帮忙,特别北方农村,风调雨顺。所以1993年获得丰收。

第二,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城乡差别扩大。表面上看,农民的人均年收入每年在增加,1993年增到921元,但扣除物价因素后,农民的实际收入增长缓慢,1979~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15.1%;1985~1988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每年递增5%;1989~1992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每年递增年已是负增长1%);1993年名义增加17.4%,实际只增长3.2%,而同年城市居民收入实际增加10.2%,相差7个百分点。这几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提高的。农民收入的增长低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更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

第三,城乡差别扩大,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这几年在逐步扩大。1994年农村工作会议后,各项投入为175亿元,由于外汇并轨,化肥价格放开和原材料如农机柴油等放开后,农业要增加开支300亿元。这几年城市居民实际收入是逐年增长的。

1978年农民和居民收入是1∶2.37,1984年缩小至1∶1.7。这几年又逐年扩大。1992年为1∶2.33,1993年为1∶2.55。如果再加上城市居民的福利收入和隐收入,城乡居民的收入为1∶3.9。农村每个劳动力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只有城市职工的3.3%。

第四,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形成了罕有的民工潮。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原来人民公社吃大锅饭,几亿人种田,田还种不好。改革以后,农民们有积极性,田就不够种了。现在全国农民平均每户耕种6.7亩田。每个劳动力只种3亩地,远低于解放初期每个劳动力种8亩的水平。农民形容是三个月种田,一个月过年,八个月耍钱。专家估计现在有1.2亿~1.5亿个剩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新增1000多万人。那些乡镇企业办得好的地方,就容纳了,而乡镇企业发展不好的地方,特别从80年代当前的农村形势与农村持续发展的前景中期以后,就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里和经济发达的乡镇。今年估计在6000万人左右。

第五,农村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增加,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就总的来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不快的地区,收入增加缓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普遍收入差距扩大,一部分低收入者心理不平衡,特别是青年人经不起豪华奢侈生活的诱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社会发展问题已经影响到农民的心理和经济发展了。虽然还有其他种种的社会问题。笔者认为,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村的社会问题比经济问题还严重。但归根到底,这些社会问题是由经济问题引起的,而这些都是在转型过程中的问题。有些是别国都经历过的,有些则是我们特有的,归纳起来最主要是两条:

一是城市改革落后于农村,工业改革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远远落后于农业。搞活大中型企业,这在1978年就提出了,同样搞了10多年,又是放权让利,又是承包租赁,又是实行股份制,但至今还是没有成效。

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在先,政治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滞后,经济发展了,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变了,但城乡结构还没有改,户口政策还没有改,仍然是城市乡村分治的结构,城市发展不起来,第三产业发展不起来,农民要进城不容易,进来也不准报户口,有种种限制。

三建议就我国特有的国情,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要发展农业就要发展工业,抓乡镇企业的发展,抓劳动力的转移。我国的特点是人多地少,人均1.5~2亩地,户均7~8亩地,一个劳动力种4~5亩地,靠这几亩地解决温饱可以,要致富不可能,要达到小康也不容易,要实现现代化更不行。靠农产品涨价不行,靠城市工业支援农业不行。而城市工业,第三产业也吸收不了,所以农民创造了乡镇企业,凡是发展了乡镇企业的地方,不仅解决了农民的负债问题,农民致富问题,也有钱支持农业,有钱买农机、农药,农业也实现了现代化。

第二,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抓城市、城镇的发展。农村问题,最后的解决要靠城市、要靠工业,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要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变。

作为一个省、区,作为一个县、市,重要是城市、小集镇建设起来,要注意对城市工业的改革,使之有效益,提高第二、第三产业的效率,把小集镇建立起来,把乡镇企业办起来,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来,农村才能富裕起来,农村的问题才能解决。

第三,要发展小城镇,就要抓好大中城市的发展。对于怎样实现城市化问题,国内学术界有三派意见:一派主张发展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一派主张发展中等城市;再有一派主张小城镇。

同类推荐
  •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现实主义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现实主义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成果、是教育部哲学与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成果。本书分成三个大的部分对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现实主义进行讨论:第一部分讨论美国内政政治领域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和实践,探讨其实质、来源和发展阶段;第二部分讨论国际政治领域中的现实主义理论,探讨其实质、宗旨和价值立场;第三部分把两者结合起来讨论,探讨内政与外政的辨证贯通,理想和现实的辨证贯通,以期更为全面地把握美国现实主义政治文化在其理论和实践中的内外展开,并对美国政治的下一步走向做出一些推论。
  • 欧盟层面家庭政策研究

    欧盟层面家庭政策研究

    本书详细分析了家庭政策在欧盟层面的发展脉络、决策机制、运作模式与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政府问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理论对欧盟层面家庭政策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推断,得出了欧盟层面的家庭政策已经在最低水平模式上启动并将继续维持下去的结论。
  •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一)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一)

    本书内容包括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弘扬职业精神,勇于创造、敢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等考验面前冲锋在前;发扬职业作风,求真务实、勤于任事,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严守职业纪律,严于律己、谨言慎行,不玩忽职守、敷衍塞责,不滥用职权、徇私枉法。
热门推荐
  • 溯夙

    溯夙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夙,追溯一个夙愿,也许本就是不可能的,但我这一生,爱的只有你,唯一的夙愿就是和你在一起,你在听吗?
  • 我真不想继承千亿家产

    我真不想继承千亿家产

    “新电影求支持,票房过不了5亿我就只能回去继承千亿家产了。”网友:哈哈哈做梦吧快醒醒“感谢!票房过5亿,不用回去继承家业了!”网友:入戏太深了直到新的福布斯榜更新,网友们发现榜一竟然是她?!她:“在娱乐圈很快乐,感谢粉丝们的鼓励支持,互动榜前一百每人10w软妹币,后援会100w软妹币。”网友:啊啊啊现在入坑还来得及吗?!
  • 羽华决

    羽华决

    仙游之路,修行途中,红颜憔悴,谁能与君执剑相拥,笑看红尘万丈渊。世人修仙以五大门派为首,五大门派中以清阳门为先,村落少年,命运安排,终将踏上一条仙游路。
  • 约会大作战里的大蛇

    约会大作战里的大蛇

    大蛇在约战里会有不同的体验,来吧,你们这些弱者
  • 改造女王

    改造女王

    有一种女人外表粗糙内心狂野有一种男人外表弱鸡,内里腹黑有一种女人是真汉子有一种男人是假妹子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想要人家给自己做老婆就要先跟老婆做姐妹多少男人想找个上得厅堂下的厨房,对外人放得开,对老公很开放的老婆,只是这样的物种在地球上已经绝迹了,所以小新哥决定自己动手改造女汉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大龙挂了

    大龙挂了

    【2018年12天王作品】有能拉出金属的龙,有种田养花的精灵,还有一心想要骑龙的乡下男爵。奇幻种田,领主养成!白雨涵2018呕心沥血之作,敬请观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卿本红妆—绝色妖瞳

    卿本红妆—绝色妖瞳

    她是现代丹药世家的少主,二十一世纪最年轻的丹皇。她是天启大陆苏家的废材小七,人称废材七少。一朝穿越,她成了“他”传言,苏家七少,文不成,武不就,乃是京城第一废材。传言,苏家七少长得青面獠牙,让人望而却步,乃是京城第一丑男。传言,苏家七少经常出入烟花之地,乃是京城第一纨绔。可谁知,他本是她,更是绝顶天才,是暗夜阁的主人。且看女主如何在异世大陆闯出她的一片天地吧。新人新文,请多多支持。
  • 我的叔叔是男神

    我的叔叔是男神

    全A城的人都知道,江澜珊是A市巨头顾尘埃的心尖尖,逆鳞,触之必死!14岁,她父母双亡,他成了她的监护人,宠她上了天。15岁,她去酒吧过生日,惹祸了,他前来收场,面对指责拥她入怀:“我宠的,有意见?”16岁,她用他给的卡刷了十多架直升机玩跳伞,而他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注意安全。17岁,她向他告白,她以为,他爱她,他却皱眉,冰冷道:“我不会让你再见到我。”冲动之下,一夜过后,她主动消失在他眼前。顾尘埃才惊觉,宠她照顾她已经渗进了骨髓,情愫早就变了质。三年后,她牵着女儿归来,笑颜如花地唤他:“叔叔!”他俊脸铁青,第一时间扣住她手腕,“签字!”“什么?”“结婚协议!”去她的监护人叔叔,他是她老公!
  • 浮华旅

    浮华旅

    梦浮华是梦府七小姐,从来不合群,从来不。被自家姐妹排挤,被迫离开梦府,开始了她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