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14100000002

第2章 把握规律 成功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句俗语,叫做“老虎咬石磙,不知从何下口”,老虎在这里是比喻有能力、有办法的人。一个有能力、有办法的人,为什么在石磙面前一筹莫展呢?究其原因,就是对石磙缺乏认识。世间很多难以办好的事情,就是因为我们对其缺乏认识,不了解,因不了解而生疏,因生疏而无能为力,因无能为力而无所作为。所以,要想把事情办好,就先得对事情有所认识。熟悉了才能熟能生巧。

要想把事情办好,就必须认识、掌握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毛泽东讲:“游泳有个规律,摸到规律就容易学会。”

《道德经》第一章主要讲认识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只有对事物有认识,才有可能走进成功之门,把事情办好!

一 怎样认知事物呢?

1.首先是给事物分类

老子给事物分类的根据是什么?又将事物分为几大类?

《道德经》开宗明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说出来的,但说出来的道就不是那永远不变的道了。“名可名,非常名”,名字也可以叫出来,但叫出来的名字就不是永远不变的名字了。

那么,道与名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老子说:“道常无名”,道永远处于无名状态。那么名字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老子又说:“始制有名”,人类社会、天地自然有了活动,于是就有了名字。如我们在这里办讲座,有了这次讲座,就随之出现了与讲座有关的名字。在座的叫“授众”,讲课用的场地叫“饼堂”。“授众”、“讲堂”就是伴随这次活动而出现的名字……人类社会与天地自然不断活动,伴随而来的是大量名词涌现。“打的”“泡吧”“晒工资”“人肉搜索”……这些前所未闻的名词就是随着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的活动而涌现出来的。“气候变暖”“悔啸”“韫室气体”“地震”等就是人们对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认识而涌现出来的名字。

老子以人类社会、天地自然的活动为依据,将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道之道,即人类有了活动,对社会、自然有了认识而产生的有名之非常道;一类是不可道之道,即社会、自然某些领域由于人类还没有涉及而无法认识的无名之常道。由此推测:世界万事万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被人类认识了的“有”,一类是人类还没有认识的“无”。

2.天与地之间的关系

我们既然认识到了世间万事万物分为“无”与“有”两大类,那么,“无”与“有”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天地万物从“无”开始,“有”产生于“无”,万物孕育于“有”。

这句话就是讲“无”与“有”之间存在的关系,那么,“无”与“有”到底存在怎样的具体关系呢?

老子又说(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寞啊!空虚啊!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自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永不衰竭。这个东西就是道,就是规律。世界万事万物从“无”到“有”,“无”中生“有”,这个“无”不是没有,而是“有物混成”的那个道。人类也来自于“无”,来自于“有物混成”的那个道!用“十月怀胎”来解释这段话就十分到位。我们人在未形成之前就有一个东西在那里了,那个东西就叫做道——阴阳之道。当阴阳相合时就形成了胎儿,当胎儿纷纷呱呱坠地时,父母就分别为之取名字,叫做“张三”或者“李四”。有了名字,我们就把“张三”与“李四”区别开了,“张三”是“张三”,“李四”是“李四”,“张三”与“李四”就分别以各自独立的形态存在于世。“张三”不能说成“李四”,“李四”也不能说成“张三”,这就叫做“独立而不改”。由于“道”的影响,张三与李四构成阴阳组合,结为夫妻,这样又会有“小张三”和“小李四”出现,这就叫做“周行而不殆”。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繁衍,生生不息。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概括得出“无”与“有”存在三种关系:

第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二,“有”与“有”之间“独立而不改”;

第三,“无”与“有”之间“周行而不殆”。

3.理清了“无”与“有”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呢?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好事者!今天,我们运用“无”与“有”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破解这一令人费解的千古之谜。

你说先有鸡吗?“鸡”是“蛋”孵出来的;你说先有“蛋”吗?“蛋”是“鸡”下的,实在没有办法回答!如果用老子“无”与“有”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鸡”和“蛋”这两个东西来自哪里?老子说,“呲两者同出而异名”,“鸡”和“蛋”这两个东西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只是名字不同。来自哪里呢?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鸡”和“蛋”同出于“无”。这个“无”,不是没有,而是“有物混成”的那个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就证明了这一点,它认为天下万物都来自一个生活在35亿多年前的原始物种,然后逐步演化出了地球上的所有物种。当然,鸡和蛋也是这样。

第二,“鸡”和“蛋”的名字是哪里来的,其名字有什么作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鸡”和“蛋”没有形成以前,处于“无名”状态。一旦从“无”形成“有”以后,人们就分别为它们取名字,叫做“鸡”或“蛋”,所以“鸡”和“蛋”同出于“无”而名字不同,这个“鸡”和“蛋”的名字也是人们强为之名的。有了名字,人们就把鸡和蛋区别开来了,真是玄妙啊!

第三,“鸡”和“蛋”是怎样的关系?“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有了“鸡”和“蛋”,“鸡”和“蛋”就“独立而不改”,鸡是鸡,蛋是蛋,各自以独立的“有”存在。从有与无的关系看,它们是有无相生的关系。“鸡”下“蛋”,“蛋”孵“鸡”,鸡鸡蛋蛋,蛋蛋鸡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就叫做“周行而不殆”。

4.理清“无”与“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这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

怎样利用“无”与“有”之间的关系来帮助我们认识这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呢?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要观察事物的奇妙永远要从“无”开始,要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就要永远从“有”开始。

《老子》十六章写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这个“极”与“笃”就是数学中极限的意思,几乎是“无”但不是“无”,极力做到虚寂寡欲,彻底坚持清静无为,就是心灵虚寂、空灵,像僧人作功课打坐般排除一切私心杂念,四大皆空。这个时候,万物一齐生长起来。所以要观察事物的奇妙,最好是从“无”开始。

大家看我手里这张纸,这上面是什么呢?是圆!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说成是月饼、月亮或者太阳;司机朋友可能说成是车轮或方向盘;而我们高三年级的同学可能说成是一口古井的井口。总之,什么都不是,抑或什么都是!这就是“无”的妙处!也许什么都没有,也许什么都有;你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这就叫做“万物并作”。毛泽东讲:“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这就是“无”的妙处,“无”让您思绪万千,随心所欲,随意而为,让您有了一片无穷大的“自留地”,在这块“自留地”上,依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多么奇妙啊!

“常有,欲以观其徼”,要观察“有”的界限,具体说要分辨“有”与“有”的区别,就要永远带着“有”与“有”的各自形态去加以比较。因为“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长和短是在相互比较中显现的;高和下是在相互依赖中得以存在的。“欲以观其徼”就必须有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现在我们做第二个实验。

这张图是两人在河边钓鱼。其中一根鱼竿是自然平伸,而另一根鱼竿是非自然弯曲,比较这两根不同形态的鱼竿,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弯曲的有鱼上钩了。这就是“常有,欲以观其徼”。即有比较就有区别,有区别就有了新的认识,这新的认识就是“无中生有”!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无”和“有”两个方面去认识世界。“常无,欲以观其妙”是从“无”的方面广泛收集信息;“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从“有”的方面去比较“有”与“有”之间的区别,从而推测出结论。要想形成正确认识,必须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反复推测,也就是《易经》上所讲的道理,“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寻找万物的初始,反求事物的终结,就可了解死生的规律。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就是“原始反终”,“原始反终”连生死都能辨别得清清楚楚,那么,运用这样的认识方法去认识客观世界还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呢?

由此可以概括得出老子教给我们的认识方法,就是四个程序。首先是将事物科学分为“无”与“有”两大类,其次是正确认识“无”与“有”的关系,其三是运用“无”与“有”的关系帮助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其四,利用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正确认识方法去认识客观世界。

把“无”与“有”分辨清楚了,我们就能将这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看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因为,这世界除了“有”就是“无”。我们既然能将这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看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也就是说认识了“有”,找到了“无”,理清了其间的关系,我们就找到了成功之道!

二 成功之道

什么是成功之道呢?成功之道就是利用“有”,推测“无”,利用“有”,发现“无”。利用“有”,创造“无”,遗传“有”,变异“无”。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我们成功提供便利条件,“无”则是利用“有”的便利条件,发挥其自身作用。发挥“无”的作用,便是成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与有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只是名字不同罢了,都很玄妙,而更加玄妙的是我们通过“无”与“有”的认识,可以认识万事万物玄妙的源头,理清了“无”与“有”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走进万事万物玄妙至极的成功之门。

从收音机到电视机到电脑的发展过程,就能说明这一点。

从收音机到电视机到电脑的发展过程,就是从利用“有”的便利条件,去发现“无”、解决“无”的过程,就是让“无”发挥自身作用的过程,解决了“无”,让“无”发挥作用,就是成功!收音机只有音响,没有图像。电视机的思路就是继承收音机的音响功能,然后解决收音机的“无”,也就是加上图像功能,就成功地制造出了电视机。电视机有声音、有图像,但不能储存。电脑就是继承电视机的声音、图像功能,然后解决电视机的“无”,也就是加上储存功能,就成功地制造了电脑。

我讲老子的“无中生有”就是成功之道,利用有,发现无,解决无就是成功之道,大家也许将信将疑,认为我是妄加揣测。实际上,你只要读一读达尔文的《物种的起源》,就会明白无中生有确实是成功之道。达尔文在《物种的起源·导言》中写道:“关于物种的起源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从达尔文的这段论述,我们清楚地得出一个结论,天下万物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变异,来自于“有物混成”的那个“道”,或者说是“无”。同样,在导言中达尔文还这样写道:“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同样的,或者更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计起来。”

袁隆平的三系杂交稻的成功就是人工遗传变异的成功,就是无中生有的成功,这种成功显示了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

三系杂交稻来自于“天然雄性不育系”,通过人工遗传变异,培植“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系”在选种过程中,良莠不齐,纯度有问题。又通过人工对其遗传变异,培植“雄性不育保持系”,解决了纯度问题,在选种过程中,其第二代又出现变种问题。又通过对其进行人工遗传变异,培植“雄性不育恢复系”,解决了变种问题,通过三次人工遗传变异,终于成功培育“三系优质杂交稻”。这个“人工遗传变异”的过程就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成功过程。

从收音机到电视机就是人工遗传变异的成功,遗传了收音机的音响,变异了图像,从电视机到电脑也是人工遗传变异的成功,遗传了音响、图像,变异了储存。这里遗传是继承的意思,只是借遗传这个词方便说明问题。

不管是生物的进化,还是制造业的进步,都是遗传或者继承变异在起作用,遗传变异的过程也是“无中生有”的过程,制造业的进步虽然不能说成遗传变异,但以此做比喻还是有道理的。不过,这个“无”不是没有,而是那个“有物混成”的道,或者说“以前别的物的种”。三系杂交稻就是由“天然不育系”通过人工遗传变异获得的成功。

有人问我,成功这么容易,“我”为什么不能成功呢?其实理由也很简单,你没有找到可利用的“有”,或者说是不知道利用“有”。

癌症为什么是不治之症?其原因是无法找到致癌物质,也就是说还没有找到致癌的“有”,连“有”都没有找到,怎能发现“无”呢?更谈不上理清“无”与“有”之间的关系了。

再如《道德经》这本书,就是成功可利用的“有”,人人读《道德经》,人人都有体会,人人的体会都一样,那就是人云亦云,人云亦云,就是与大家相比没有读出“无”来,没有读出“无”,那就不是成功。而有的人读《道德经》的体会有别于大家,相对于人云亦云,这种属于“无”的体会,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大家前所未闻的体会。这种属于“无”的前所未闻的体会,就是读出了《道德经》中别人没有读出来的感悟,就是成功。

人们渴望成功,那么,怎样才算成功?老子教给我们的成功之道就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是成功利用的条件,让“无”发挥作用就是成功。通俗地说就是善于认知“有”,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发现“无”,让“无”变成“有”,接着是让“有”发挥作用。如我们要过河,但没有舟楫,也没有桥梁,但有木板。那么,木板就是我们现有的可利用的条件。我们可以将木板捆扎成木筏,利用木筏过河。这就是善于发现“有”,利用“有”,制造“无”,让“无”变成“有”,接着是让“有”发挥作用,便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怎样才能获得成功,什么样的成功才是成功的最高境界?在老子看来,成功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要让天下人都去追求成功。最好的成功方法,就是依照事物发展规律,创设适合事物发展的和谐空间,让事物依照自身的规律自然生长。就是不要去想成功,不要去占有成功。欲知其详,请听第二讲:不拘一格,兼容并包。

同类推荐
  •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是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世界名著。全书四章,集中讨论了“政治的时代”、“政治激情的本质”和“知识分子的背叛”等三大问题。这本书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西方知识分子背叛“永恒的原则”去侍奉政治党派那些伪神,从谴责的角度重新估价他们这一倾向。他所谴责的那些背弃永恒真理的人,主要指法西斯分子。班达认为,知识分子首先应当忠于真理,否则知识分子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便会被毁坏。
  • 菜根谭(国学大书院)

    菜根谭(国学大书院)

    《菜根谭》文字简练,对仗工整,博大精深,耐人寻味,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寥寥几句道出人生玄机,只言片语指明生存之道。它告诫读书人“道乃公正无私,学当随事警惕”;它提醒为官者“为官公廉。居家恕俭”。人生在世,“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清浊并包,善恶兼容”,“超然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因为“人生一傀儡”,只有如此,才能“自控便超然”。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 孔子智慧讲堂

    孔子智慧讲堂

    本书通过对孔子思想的了解,亲近和掌握传统文化,更能理解和感受孔子思想的魅力,对如何调整好自己的人生会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十二主神战纪之战神归来

    十二主神战纪之战神归来

    弱肉强食,天之道也;地之道也;人之道也。
  • 异域探秘

    异域探秘

    深夜遭遇各种诡异,并非鬼……韩国大明星离奇失踪,身份神秘……职场遭人算计,早有预谋……初恋惨死,却在太平间不翼而飞……一条条线索将他引入一座古墓,在这座古墓里,他发现了人首蛇身的……本书无毒、不是白痴文,逻辑思维严谨,人物情感真实饱满,是上班族的甜点。
  • 从蟠桃园归来

    从蟠桃园归来

    这是一个蟠桃园丁被打落凡间种水果的故事!——————————————“此生没有别的愿望,只想安安分分的做个水果小贩。”“如果……非要有点小愿望,我希望……能有一个自己的蟠桃园子!”
  • 简少他甜得牙疼

    简少他甜得牙疼

    我对你的喜欢,从来都不需要掩饰。喜欢就是喜欢。很简单。
  • 混乱的日常生活

    混乱的日常生活

    三尺长剑,七尺男儿,两个肩膀顶着一个脑袋,有酒喝酒没酒自己酿,病了自己治,饿了自己做,修炼?来来来,你看看我的剑宠,这货自己进阶顺道带着我一起,修炼多没意思啊。
  • 无止谋

    无止谋

    她就是炼狱回来讨债的恶鬼!他是闻名的冷面修罗。前世一场又一场的错,一步错,步步错……他为她收尸,为她血洗皇宫,为她一生不娶,为她……“无清,我回来晚了。”……回到那年,她陪他对弈,谈荡平天下;看满天烟花,盛世繁华。“无清公子”入朝为官,既为民,又为战止。朝堂风云诡谲,诸皇子之间暗潮涌动,那有如何?二人人相视而笑,“我们一起,就能笑到最后。”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穿梭诸天万界恶魔君主

    穿梭诸天万界恶魔君主

    地风水火、月雷天山八卦之形,少年杨曦意外来到了一处神秘所在,得知自己被神话系统绑定了。神话故事里的上古火之恶魔圣主体内的十二符咒、鬼影恶魔面具和八大魔气,都被神话系统选定了,从此以后诸天万域、唯我为尊。所谓神魔,只是打开了身体里面的基因锁,一步步走向终极进化关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纵横花都之葬龙珠

    纵横花都之葬龙珠

    陈林机缘巧合下开启古之佛门舍利葬龙珠,打通任督二脉,获得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异能,透视,神力等等神奇能力接踵而来。赚钱,泡妞,装比,打脸,一切信手拈来,御姐,萝莉,名媛,贵妇,无不为之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