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14100000012

第12章 忘我无私 教你做圣人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前面两讲,我们讲过处世、修身之道,这一讲,我们讲忘我无私,立德之道。忘我无私,才能宴处超然。大多数人讲,忘我无私,是很难做到的。的确,要做到忘我无私,非一般人所能为,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实践,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忘我无私,坚持一辈子很难,但我们可以试着要求自己先从某一件事情做起,再慢慢培养自己忘我无私的品德,这个过程就是修炼成圣人的过程。

关于忘我无私的话题,《道德经》中有很多论述,其中第十三章,第七章,就是专门论述忘我无私的,我们认真读读这两章内容,会有不少收获与体会。

一 忘我有我,天下至尊

《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概括地讲,这一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之所以有宠辱忧患,主要是因为有身体,不能忘我。人因为太爱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才十分在乎荣辱忧患。人因为十分在乎荣辱忧患,所以才感觉累。人如果没有身体,就没有荣辱。但人有生命就离不开身体,有身体自然十分在乎荣辱忧患。那么,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呢?

《吕氏春秋》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楚国人丢了一张弓,却不愿去寻找,为什么不去寻找呢?他认为楚国人将弓丢失在楚国的土地上,自然是楚国人拾走,何必花精力去寻找呢?孔子听说这件事情后,说去掉“荆”字就好了。意思是人丢了弓,自然是有人捡走了。何必在乎是楚国人呢?老子听说后,说去掉“人”字就可以了。只要丢了弓,自然有人捡到,何必在乎是谁呢?天下人认为老子至公。为什么说老子天下至公呢?列个表做个比较,就会发人深省。

荆人遗失弓箭,不去寻找的理由是弓丢在楚国自然有楚国人捡走,他的眼界是胸怀楚国。

孔子听说后,说去掉“荆”字,是胸怀天下的境界,不管是谁捡走,终归有人捡走了,何必在乎是楚国呢?眼界比荆人开阔。

老子听说后,说去掉“人”字,“遗之”,“得之”,这样一看,一目了然。去掉人字,就是无我,就是忘我;只有无我,只有忘我,才是有我,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胸中无我,才能真正做到胸中有我。不管是谁丢了弓,谁捡走了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我中有我。所以说老子天下至公。

所以,老子在本章的结尾写道:“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个人为天下尊贵自己,爱惜自己的生命,天下人就可以将天下大事托付给他。其实,每一个人无不尊贵自己,爱惜自己,只是看尊贵自己,爱惜自己,仅仅是为自己呢,还是为普天下人民?这有区别吗?区别何在?我们读读孟子的《庄暴见孟子》就明白了。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冷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孟子说喜欢音乐是好事,但是要看只是自娱自乐呢,还是与天下百姓同乐?这有区别吗?孟子说,区别可大呢?如果爱好音乐只图自己享乐,那么,天下百姓就会有怨言,他们会痛苦地说,我们大王喜欢演奏音乐,为什么使我们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如果爱好音乐是与百姓同乐,他们会高兴地说,我们大王喜欢音乐,国家就有希望了!天下百姓就会祝愿您身体健康,祝愿国家太平。

综上所述,人尊贵自己,爱惜自己,关心自己,天经地义,并没有错,错的是如果忘却别人,忘却天下百姓,只图自己享乐,那就会受到天下人的唾弃。如果尊贵自己,爱惜自己,关心自己,是为天下人着想,那么,天下百姓就会关心,爱护你。自己忘我地为天下工作,天下百姓就会尊你为天下最尊贵的人,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五十六章里所说的那样,“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如果你能胸怀天下,对天下人民无亲疏之分,无利害之差,无贵贱之别,那么天下人民就会视你为天下最尊贵的人,所以说,忘我有我,天下至尊。

二 无私有私,天下至公

《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天地之所以长久地存在,是他们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去强求自己的生存,才能够长久地存在,圣人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结果自己反而成为首领。把自己的身体、生死置之度外,反而使自己的生命得到保护。这就是因为他们不自私,反而是得到很多。

概括起来讲,人不可能没有私心,关键是怎么对待私心,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反而会被别人算计。一事当前,先替别人打算,就会受到人家的尊敬。办事出以公心,以理服人,天下百姓心里有杆秤,能经得起百姓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就是公而忘私。在这方面,祁黄羊的故事值得我们思考。读读《去私》就知道了: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祁黄羊的回答旗帜鲜明,我推荐的是人才,是适合您需要的人才,是适合您提供的那个岗位的人才,我是站在谁适合干那个岗位上的事这一点上思考,不是站在谁是我什么人这个角度上思考。这里给我们还有一个启示,就是思考的角度不同表现的境界就有高低。祁黄羊站在唯才是举的高度上思考问题,就表现了其出以公心的胸怀,就赢得了孔圣人的赞扬。“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孔圣人的赞扬这是祁黄羊没有想到的,他只是出以公心,唯才是举。并没有出以私心,沽名钓誉。所以老子说,“啡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祁黄羊唯才是举并不是为了赢得孔圣人的赞扬,而得到了孔圣人的赞扬。所以说。无私有私,天下至公。

有人这样讲,祁黄羊这样做,其实包藏最大的私心。他先举荐与自己有仇的人,为自己赢得无私的美名,然后在天下最公的招牌下再举荐自己的儿子,这样名正言顺,水到渠成,是一箭双雕。既满足了顺利推荐儿子的私心,也赢得了赞扬。如果这样理解那更该思考“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的深刻含义。

三 忘我无私,天下无疆

忘我反而有我,忘我会赢得天下人的尊敬。无私有私,“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赢得天下至公的美名。人如果能忘我无私,就会做到天下无疆,就会做到天下至大。

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精辟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对“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老百姓还以为小,而“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不可思议,问孟子这是什么原因?

孟子告诉齐宣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老百姓还以为小,是因为文王虽有方七十里之囿,文王并没有当做是自己的,而是与天下百姓共用。老百姓可以随时随地随意进出。可以进囿打柴狩猎,并没有什么不方便,这是其一。其二是,百姓不但可以随时进出打柴,狩猎,而且所获全归自己。文王虽有方七十里之囿,而他并没有当方七十里之囿里的一草一木归自己所有,而是将其造福于天下百姓,这是文王的无私,由于文王对方七十里之囿忘我无私,所以,天下人当园囿是自己的。老百姓恨不得文王之囿大而无疆,因为其园囿越大,天下百姓活动、获利的空间就越大。所以说文王之囿虽方七十里老百姓还以为小。而您的园囿尽管“方四十里”,但您当园囿是自己的,致使天下百姓不敢进出,外乡人人境,还要先问有什么禁令,才敢入境。老百姓进入您的园囿杀了那里的麋鹿就等于犯了杀人罪,这就等于在国土上弄上了一个方圆四十里的陷阱。在国家内部弄一个这么大的陷阱难道还不大吗?所以,老百姓恨不得您的园囿小到不能再小的地步。只有您的园囿小他们活动的空间才大。

孟子以文王方七十里之囿与齐宣王方四十里之囿进行对比,一个方七十里之囿老百姓还以为小,一个方四十里之囿老百姓还以为大,形象精辟地说明一个人将自己的所有与天下共用,忘记是自己的,无私的奉献给天下人,让天下人受惠,天下人受惠即是自己受惠,这就是忘我无私、天下无疆、天下至大的境界。一个人将自己所拥有之物认为是自己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不让任何人有丝毫侵犯,这就等于这些私有之物将自己圈在了一个大陷阱里,将自己与天下人割裂开,并自我孤立起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一个孤立无援的人,是无所作为的,特别是在现今世界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更要警惕“俘云遮望眼”。

忘我无私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无论从哪个角度上去努力,都离不开自我自私的圈套,天下没有忘我无私的事情,这从另一个角度上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生存在一个无形的利益共同体内,高尚的人把自己的利益融合在这个利益共同体内,视自己为共用体内的一个分子,维护自己的利益是为了维护共同体的利益,维护共同体的利益就是保护自己的利益。有了这样的境界就是忘我无私的境界。

文王将方七十里之囿既当做是自己的利益,更当做是天下人的利益。天下人从中获利而视其太小,文王从天下人获利中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寻求到了更大的利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朝前看,向前走。一个人只有朝前看,向前走,才会感觉到收获了更大的利益,才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齐宣王方四十里之囿,老百姓还以为大,是齐宣王将自己圈在了自己的利益圈内,只知道用权力来保护自己的私有利益,不愿意用权力来保护天下百姓的利益,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用权力划了一个怪圈,将自己与天下百姓割裂开来,使自己成了井底之蛙,一个井底之蛙,能有多大视野,有多少能力向前看,朝前走,最终的结果是死在自己划定的怪圈内。

人是否能向前看,朝前走,能向前看多远,能朝前走多远,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取决于自己对财富的心态。读读柳宗元的《蝜蝂传》,就会明白。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在爬行过程中,只要遇到东西,总是取过来背在身上,昂着头背负着,一路爬来,见到东西就往背上放,愈背愈重,即使非常吃力也不放弃。它的背上又不光滑,东西放在上面又不容易滑落,最后累得倒在路上爬不起来。人们为它去掉背负的东西,如果还能爬,它还是依然如故,又喜欢往高处爬,力气用完了,也不停止,直到坠地而死才作罢。

蝜蝂这种虫子就是做事太过,认为天下都是自己的,什么东西都想要,都想背走,都想占有,直到筋疲力尽摔死为止。要知道,世间的东西多得很,个体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占尽天下所有的财物,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蝜蝂之所以拼尽生命也不愿放过一草一木,其根子是太贪,贪则欲壑难填,贪使它迷失自己,迷失自己就会做出不堪重负的蠢事来,人生的很多悲剧都是由于贪得无厌造成的。

柳宗元用蝜蝂的贪婪,做事不量力而行、执迷不悟、至死也不悔改,讽刺世之贪婪者,有如蝜蝂一样,由此告诫我们做事不要太过,要戒贪戒馋,世间的金银财宝、奇珍异物是无法占尽的。战争狂人希特勒为了独霸全球,抱住地球仪,狂妄至极地叫嚣:“世界都是我的。”这样一位狂人,最后却死无葬身之地,历史就是这样冷峻,不自量力的贪婪者,势必没有好结局!所以,遇事多想想忘我无私。忘我才会有我,无私才能成其私。忘我无私,才是圣人所为。

对于财富,老百姓看得最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吃够用就心满意足,又说贫穷自在,富贵多忧。孔子说,小人穷斯滥矣,其实对老百姓来说有失偏颇。老百姓追求的是温饱与安逸,厌恶的是奢侈与贪婪,所以,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好好学学老百姓,就会多一分安宁,少一分惊吓,就会开着窗户睡觉,敞开胸脯走路,无拘无束,无忌无悔,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声说话,率性而为。要做到与老百姓同乐,光明磊落,就要懂得放弃,知足知止。欲知其详,请听第九讲:知足知止,才有所得。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辩谬篇

    辩谬篇

    辩谬篇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的著名作品之一,诠释着哲学中逻辑思维的真正涵义。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其中辩谬篇就是其中一部对逻辑具体剖析的书籍!
  • 自然辩证法新编

    自然辩证法新编

    本书在内容结构上,采取从观念、理论、方法到实践的逻辑,分为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方法、技术创新方法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6个层面。在具体写法上又将知识分层结构原理和方法贯彻始终,不仅使读者能够理解理论本身,还能够知晓理论形成的条件和根据,以及如何应用具体原理分析和认识科学、技术、经济及社会现实问题。另外,注重案例分析和关系分析也是本书的特点。关系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案例分析更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 罗素的智慧

    罗素的智慧

    罗素以哲学家名世,但真正纯哲学的著述,尚不及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他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如那篇嘉奖辞所说:他拥护人道主义的理想及自由的思想,写下了多姿多彩而意久深远的著作。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正是这一贡献的总结,春内容包括:道德的准则、自由之路、不幸之源、幸福之路、爱情与婚姻。罗素的道德哲学给我们许多启示,罗素的思想使我们受益无穷。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热门推荐
  • 异界点数系统

    异界点数系统

    猪脚因为某些事情而穿越,我们且看他是如何俯瞰四方。
  • 一算天机

    一算天机

    女主天姿聪颖,擅长谋略。本文不会有cp,女主一心向道。金手指会有,但会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 妹子都是我的

    妹子都是我的

    时空管理局?有福利吗?没福利不去。有没有假期?有编制吗?工作有保障吗?啥!短期工!还好有工资。工资没有!还强制工作。信不信我告你们。什么!有妹子泡,可以可以,老板好。
  • 姬落缘起

    姬落缘起

    “颜落,快过来”“小落落,叫我白哥哥嘛”“小落落你不喜欢我了”,“姬白,你可以走了”颜落一脸傲娇的看着这个躺在自己腿上的男人。“小落落不要我了”姬白一脸委屈,不停的煽动着眼睛“滚”
  • 佛说摩达国王经

    佛说摩达国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线电与广播法律法规

    无线电与广播法律法规

    本书精选了最新的、权威的和全面的。但有部分法律法规有些条款不适应当下情况了,却没有颁布新的,我们又不能擅自改动,只得保留原有条款,但附录却有相应的补充修改意见或通知等。众多法律法规根据不同内容和受众特点,经过归类组合,优化配套。整套普法读本非常全面系统,具有很强的学习性、实用性和指导性,非常适合用于广大农村和城乡普法学习教育与实践指导。总之,是全社会“七五”普法的良好读本。
  • 魔域无形

    魔域无形

    “最好别惹劳资!”……劳资沉默,并不是劳资怕你;劳资每天嘻嘻哈哈,别以为劳资啥都不在乎,如果你惹了劳资在乎的人,别怪劳资翻脸,你哭都来不及!
  • 狐狸种土豆

    狐狸种土豆

    我是一个土豆,不知为何我被放在一个白玉台上混沌中没有时间的束缚,渐渐地我有了意识可以思考。不知过了多久我听到了声音,我发了个“芽”。后来我见到一只狐狸,她做了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事,她拔掉了我的“芽”!!!等我长大我一定打死她!听那狐狸自言自语地说道:“妈妈说土豆的芽有毒,吃了会中毒要拔掉”拔……“咔嚓”是心碎的声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滚了。小狐狸新奇地看着我“哇,是个宝贝”最终我被小狐狸揣进怀“咳咳,非礼勿视”接着小狐狸被一个女人拽了过去一顿毒打,我心里暗自鼓了个掌,好!!!我被小狐狸带出去了,感知到缕阳光,很快我入了土,我喝到了狐族圣泉,后来我又发芽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后我嫁给了我爱豆的cp

    重生后我嫁给了我爱豆的cp

    意外重生,温聆努力地去生活,去抚平灵魂上的伤疤。————从默默无闻的小写手到方寸集团名下最受欢迎悬爱作者,从默默给哥哥打榜的普通小粉丝到站在方寸盛典上接过哥哥手中的奖杯,温聆努力地去发光,像自己的爱豆一样去温暖他人。————你说,不发光的时候,都要为发光做准备,我做到了。————只不过最让温聆悲伤的是,她男朋友亲自下场拆她的cp,还扬言要卸载她的佬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