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91800000014

第14章 黄庭坚诗的思想意义(1)

自南宋以来,关于黄庭坚诗多有争议,否定宋诗者每以黄诗为代表而指摘其形式之种种弊病;自近世以来在强调文学作品的现实社会作用的观念引导下,黄诗受到了极严厉的批评。近世的批评者大致认为:黄庭坚的主观愿望是要继承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和苏轼的反晚唐、反西昆的工作,在诗歌运动上有所建树;但由于他文艺观上的错误,却在正确的前提下走入了魔道。晚唐、西昆诗风的软弱、华靡,是作者脱离了广阔的现实生活,造成作品思想内容空虚、贫乏的结果。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的作者没有认识到这个根本的弊病,因而也没有对症下药地去提倡作者注视现实,关心人民的疾苦。他们舍本逐末,违反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走上了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错误道路。这样的批评固然有时代社会审美理想的影响,此外是由于批评者往往关注黄庭坚的诗学理论,以之联系其作品而作出判断;又由于对山谷诗未作全面深入的探讨所致。如果我们细读山谷诗,则不难发现那种否定黄庭坚诗的思想意义的判断是草率而片面的。

北宋诗歌革新运动在元丰元年(1078)以黄庭坚的《古诗二首上苏子瞻》为标志,已经取得胜利并已经完成,苏诗成为北宋诗歌革新的胜利代表。我们追溯北宋的诗文革新,它是与北宋的政治革新同时进行的,成为巨大的社会文化思潮。庆历新政时期范仲淹、韩琦、杜衍、欧阳修等均力图改变北宋自建国以来积贫积弱之积弊,发起以吏治改革为主的社会改革。新政虽然失败,但改革的呼声更为强烈,政治生活更为活跃,各种改革意见纷纷涌现,议论煌煌。熙宁时期王安石变法得到神宗皇帝的支持而雷厉风行在全国实施。关于新法的争论再度成为政治生活的重点,支持新法的新党和反对新法的旧党成为敌对的营垒,双方激烈争议。这场争议以新法派得势,旧派受到打击而告终。然而自新法施行,一方面加强了社会的统治机能,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更由于某些新法条例的不当,以及官吏相缘为奸,使社会矛盾更为复杂并加剧恶化。统治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未能发展社会生产,推动经济,而是采取种种行政手段敛财于民,府库一时充盈,民众却加速贫困。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之后,新法完全变质。元丰四年(1081)宋军与西夏的灵州战役,次年的永乐城战役,宋军惨败,死亡的官兵共六十余万人,耗费之钱财难以胜计,表明以新法改变积弱之势的彻底失败。元祐以后,北宋社会的发展进入后期,新派与旧派的政治斗争反反复复,政治打击与迫害愈演愈烈,北宋文化转入低潮。黄庭坚自元丰八年(1085)入京供职,成为苏门学士之一,元祐时期在诗坛上争得苏黄齐名,他的影响主要是在北宋文化低潮时期。这时士大夫们的政治热情已经消退,政治革新的主张已经过时,他们的文学创作明显地存在逃避现实的倾向,转向个人精神的探求,而艺术表现方式则趋于隐晦与艰涩了。我们探讨山谷诗的思想意义时,便可见到它体现了北宋文化低潮时期的某些文化特征。

一 崇尚自然与追求自由的思想

黄庭坚是一位纯粹的诗人,也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其词则与秦观并称;但他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缺乏建功立业的政治进取精神。他虽然作为苏门文人集团而遭到政治迫害,却仅仅是文人而非政治家,这与欧阳修和苏轼等的政治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他十七岁作的《溪止吟并序》即表现出欣羡陶渊明的高逸的人生态度,自谓“本自无廊廟,政尔乐涧阿”。“廊庙”,即廊庙材,比喻能为朝廷肩负重任的大臣。黄庭坚深知自己并非这种材器,只希望安适地生活于山水田园之间。他自入仕以来辗转于州县,亲自体验到围绕新法的政治斗争,它的反复无常使其产生人生虚无的思想。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云:

风急啼乌未了,雨来战蚁方酣。

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

这是在新法的倡议与执行者王安石下世后所作。他深感在政治风雨之间,人们犹如乌啼与蚁战,并无真正的是与非,一切都在变换和错乱。任渊评注云:“在熙丰,则荆公(王安石)为是;在元祐,则荆公为非。爱憎之论,特未定也。”黄庭坚晚年在贬谪宜州途中,梦见苏轼在武昌寒溪西山,遂对苏轼吟诵新作,此作为《梦中和觞字韵》:

天教兄弟各异方,不使新年对举觞。

作云作雨手翻覆,得马失马心清凉。

何处胡椒八百斛,谁家金钗十二行。

一邱一壑可曳尾,三沐三衅取刳肠。

黄庭坚曾作有《寄元明觞字韵诗》,在和诗中悲叹与兄元明天各一方,对于政治局势则感到是由执政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幻莫测,但他已抱着祸福随缘处之的心态,见到自古以来富贵之家的瞬间衰败,即使曳尾的神龟堕入世网也免不了刳肠之患。此外如“从师学道鱼千里,盖世功名黍一炊”(《王稚川既得官都下有所盼未归予戏作林夫人欸乃歌二章与之》),“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清明》),皆有功名如黄粱一梦,贤愚到头皆同归泉下之感,深深表现了人生的虚无与幻灭。黄庭坚对于仕宦感到无奈和厌倦,其《元丰癸亥经行石潭寺见旧和栖蟾诗甚可笑因削柎灭稿别和一章》云:

千里追奔两蜗角,百年得意大槐宫。

空余祇夜数行墨,不见伽梨一臂风。

俗眼只如当日白,我颜非复向来红。

浮生不作游丝上,即在尘沙逐转蓬。

“蜗角”,喻为细事相争。《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槐宫”指槐安国。唐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记述一士人梦于蚁穴——槐安国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荣华富贵;梦醒后乃在大槐树下。此喻人生如梦。黄庭坚用此两典说明人生为小事奔竞,到头皆是虚幻,而在尘世中屡遭俗人白眼,岁月逝去,而个人则如游丝或飘蓬。在《题李亮功戴嵩牛图》里,黄庭坚经过人世沧桑,感到筋疲力尽,如老牛一样:

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

戴老作瘦牛,平田千里荒。

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

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觳觫”,牛到死地时表现出的恐惧状。此借以指病瘦的老牛,它乞求主人放在林间,以解除劳役。这是黄庭坚晚年的真实心情,他长期以来即有退隐的思想。其《次韵几复和答所寄》云: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黄几复是黄庭坚很好的诗友,他们却很难相见。在诗中黄庭坚表示在州县困沉,不能展现才华,而生活寒苦,但又无法归隐故山。早在元丰初年黄庭坚到京都任职不久,便企望退隐,其《次韵答柳通叟求田问舍之诗》云:

少日心期转谬悠,蛾眉见妬且障羞。

但令有妇如康子,安用生儿似仲谋。

横笛牛羊归晚径,卷帘瓜芋熟西畴。

功名可致犹回首,何况功名不可求。

“康子”即黔娄,战国时齐之隐士,家贫不求仕进。黔娄死后,曾子往吊,黔妻请谥曰“康”。曾子说:“先生食不充口,衣不蔽体,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黔妻回答说:“昔君尝欲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粟三十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事见《烈女传》。黄庭坚在朝是有人妒嫉的,而他实希望像黔娄那样安贫乐道,并不希望生子如三国吴王孙权。功名可以成就自然不应退隐,但功名不可求时则应归隐田园了。归隐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真正的自由。黄庭坚在《杂诗》的七绝里表示出对严子陵的羡慕:

古风萧索不言归,贫贱交情富贵非。

世祖本无天下量,子陵何慕钓鱼矶。

这实为咏史诗,抒写严子陵事之感。早在北宋初年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里盛赞严子陵与光武帝刘秀的情谊,以为:“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黄庭坚却不这样认为,他见到此段历史佳话所隐含之实质,即贫贱的交情在富贵之后会发生变化。严子陵是刘秀的故人,他深知刘秀成为光武帝之后并无以天下为重之宏量大度,所以他之隐居于富春江钓台并非高致,乃是避祸。当然,严子陵是值得效法的,但黄庭坚更景仰的历史人物是西蜀的扬雄,其《绝句》云:

富贵功名茧一盆,缲车头绪正纷纷。

肯寻冷淡做生活,定是著书扬子云。

在黄庭坚看来,世上的富贵功名,好似一盆蚕茧,被缲车牵动丝绪纷乱,而个人在其间是无所作为的。因此还不如离开名利场,像扬雄那样甘于冷淡、贫苦、寂寞,从事著述。

崇尚自然与追求自由是黄庭坚基本的人生态度,也是山谷诗的基本主题;与此相关的是他常常在一种文人的儒雅情趣里感到自适。他的这种思想及人生态度有消极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士人的高洁情怀,成为一种特定历史文化条件下的诗人的文化性格。它所含蕴的深刻的哲理意义与生命意义,有待我们去认识。

二 坚持道义的进步的社会思想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是具儒家气节的士人,他自称:“观《诗》、《书》以来,至于忠臣义士、奇功大节,常恨身不出其时,不得与古人上下其事;每辄自奋。”他在仕宦以来亦躬行其儒者之理想。黄庭坚在家学中学习了儒家经典,父亲的言行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父辈亲友中李常、孙觉、谢景初皆是正直之朝士。因此黄庭坚在此环境中自觉接受了儒家思想,以儒家的政治伦理、行为准则、道义精神作为其安身立命的基本思想。我们在比较黄氏父子的社会思想时,可见到黄庭坚因崇尚自然和追求自由,他的道义观念并无父亲般强烈,然而在诗歌创作中它仍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它在当时社会中仍是一种进步的社会思想,成为诗歌中的亮点。

儒者的忠、孝、仁、义、正直、廉洁等社会行为准则是儒家道义的体现。黄庭坚说:“文章最忌随人后,道德无多只本心”(《赠谢敞王博喻》);又说:“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这是他对道义观念的表述。北宋中期以来政治生活十分活跃,黄庭坚对政治是较为淡漠的,但仍关注国事,也常在诗歌中表现出爱国的情怀。元祐时期朝廷遣游师雄、种谊、姚兕等率宋军在西北打败西夏与诸羌联军,接连取得胜利。黄庭坚热情地歌颂了此次的胜利,作诗多首,其《和游景叔月报三捷》云:

汉家飞将用庙谋,复我匹夫匹妇仇。

真成折箠擒胡月,不是黄榆牧马秋。

幄中已断匈奴臂,军前可饮月氏头。

愿见呼韩朝渭上,诸将不用万户侯。

这次胜利使诗人联想到汉王朝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唐王朝对突厥战争的胜利,洋溢着自豪的爱国的民族情感。与此同时,黄庭坚为神宗皇帝及王珪、司马光、韩绛、范镇等朝廷重臣所作的挽词里均可见到他对国事的关注,并给予这些人物以公允的历史评价。在《送王郎》诗里,黄庭坚写道:“炒沙作糜终不饱,镂冰文章费工巧。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日杲杲。”任渊评注云:“谓道义战胜,胸中开明,乃晓然见圣贤用心处。”黄庭坚正是以孔孟之道行世和与友人互勉的。山谷诗中许多登临怀古或历史题材的作品,是以极隐晦的方式表达其社会思想的。卫南属澶州(河南濮阳附近),北宋景德元年(1004),宋王朝与辽在此议和,史称澶渊之盟,黄庭坚到此地作了《卫南》:

今年畚锸弃春耕,折苇枯荷绕坏城。

白鸟自多人自少,污泥终浊水终清。

沙场旗鼓千人集,渔户风烟一笛横。

惟有鸣鸱古祠柏,对人犹是向时情。

景德元年闰九月辽大军入宋境,十一月抵达黄河边重镇澶州城北,威胁宋都开封。寇准倚重杨家将在前线击败辽军,宋真宗在寇准催促下登上澶州城楼,宋军士气大振。十二月宋辽议和,宋朝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十万两,称宋帝为兄。宋军当时完全可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却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黄庭坚在诗中描述了澶州一带荒凉衰败的景象——稀少的人烟与鸱枭的不祥鸣声,也想象当时宋军在沙场旗鼓下的奋勇,但却未对宋辽和议发表任何评论,仅仅表现出悲凉感伤的心情,那未表现出的感受应是忧国而痛苦的。《拟古杂言》与《卫南》皆作于元丰时期,黄庭坚在拟古诗里拟托思妇之情,表现形式更为曲折委婉:

雁雁随春风,过乡县。烟雨昏,行不乱。

同安乐,共忧患。云重重,不相见。

日昳晡,下平湖。

十十五五依黄芦,得粒不啄鸣相呼。

新妇见雁怀征夫,上堂曳袑,四拜启阿姑。

人言雁寄书,审能寄书无。

阿姑语新归,古来无此事,今安得此语。

新妇祝雁好自去,勿学水中恋涔鱼。

寄汝尺素上有书,塞北春寒当用襦。

寄书与阿谁,我家苏校尉,海上牧羊儿。

为言妾能事君母,勿负汉恩作降虏。

苏武(前140-前160),于西汉天汉元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匈奴单于胁迫其投降,苏武不屈,被徙至北海牧公羊,待羊产子乃释放。苏武在北海啮雪吃草籽,持汉节牧羊十九年。汉昭帝即位,与匈奴和亲,求归苏武。匈奴诡言苏武已死。苏武属吏常惠见汉使,教其诡言汉帝于上林苑中射得北来雁,雁脚有苏武传来书信。汉使责匈奴单于,苏武始同汉使归国。黄庭坚采用民间文学的叙述方式,拟托苏武之妻请大雁为征人带去书信,寄意丈夫不必挂念老母,她会奉侍,尤其叮嘱丈夫不要辜负汉恩而投降匈奴。在北宋边患频仍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此诗之寓意是容易被人们理解的,其爱国主义的情感表达得非常隐微。

宋王朝之前的唐王朝的治乱兴衰留下许多历史教训,黄庭坚多次以唐代历史题材入诗寄寓其社会政治思想,并借以批判现实。其《次韵奉和仲谟夜话唐史》云:

贞观规摹诚远大,开元宗社半存亡。

才闻冠盖游西蜀,又见干戈暗洛阳。

哲妇乘时倾嫡后,大阍当国定储皇。

伤心不忍前朝事,愿作元龟献未央。

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强盛富庶、国威远扬的时代,黄庭坚纵观整个唐史,见到不少深刻的教训:开元号称盛世,但李氏宗社所存已少;武则天专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当权、皇帝奔蜀,这些都是前朝令人伤心之事。“元龟”即大龟,古代用以占卜。《尚书·大禹谟》:“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后以“元龟”引申为借鉴前事。《三国志·孙权传》:“斯则前世之懿事,后王为元龟也。”黄庭坚希望将唐代的教训作为历史的借鉴献与当今的帝王。黄庭坚晚年在迁谪途中,经湖南永州浯溪,见到唐人元结撰、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中兴颂》的磨崖石刻。此是歌颂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使唐王朝得以中兴。黄庭坚读了此碑文极为感慨,作了传世名篇《书磨崖碑后》:

春风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

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

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乌择栖。

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

事有至难天幸尔,上皇跼蹐还京师。

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

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

臣结舂陵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

同类推荐
  • 听雨南窗

    听雨南窗

    本书是宗孝祖的第一部诗词集,收录了他创作的格律诗词300首,90%是他近几年写的新作。这些诗词或气象宏阔、境界深远;或自然清新,流丽洒脱;或婉转缠绵,细腻深挚,有清水芙蓉的明净利落;大量作品以理性的关照,烛照细致入微的情感世界,凝聚了灵动多姿的生活瞬间。
  • 雪又白

    雪又白

    本书作者为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金融作协副主席,诗人生长于新疆伊犁,那里天山飘雪;工作于陕西西安,那里古城厚重。本诗集收录了作者多年的精品诗,分作十章,有亲情爱情的热烈忠贞,有历史名胜的独到感悟,有节日节气的回顾畅想,有古城生活的细腻感触,有原生作物的诗意升华,有故乡亲人的深刻思念,有佛家性情的顿然开悟,有大道众生的高度关怀,更有着对雪花飞白的终极诉说。雪花轻灵纯澈打开诗人的诗眼,北疆伟岸巍峨铸就诗人的诗魂。雪又白,飞白流韵,贯穿全集,诗意人生,人生诗意,本诗集实为现代诗之佳品,应共诗意人来品鉴。
  • 此去江南,易老

    此去江南,易老

    描述江南若止于小桥流水人家,或者粉墙黛瓦,便犹如囫囵吞枣,她的美是要细细体味的。手捧一盏茶,坐于流水桥畔,时光便开始流转起来,哪怕是在阴冷的冬天,那味道也妙不可言。如果嘴再勤奋一些,那些吃食流转在口舌之中,配上江南人家自酿的酒水,听着地道江南人家讲述他们的珍贵记忆,这才算是正经的江南味道。作者冬令时节首入江南,走遍周庄、千灯、锦溪、西津渡等江南知名古镇,一醉几十日,后又在春令时节回归这些古镇,沉浸在野菜美食之中。本书藏在文字里的,是妙不可言的亲身体验,还有时光流逝里的回忆,表述出来的,是原汁原味只存于古镇巷尾人家里的趣味生活。
  • 国际名人看中国:中国在反击

    国际名人看中国:中国在反击

    《中国在反击》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史沫特莱1937年8月19日从延安出发,到1938年1月9日到达汉口的全部过程,作者以对中国的深情、忠于革命理想的原则立场,客观地叙述自己在中国的见闻和经历。
  • 感悟平常心——大智若愚的98个点滴

    感悟平常心——大智若愚的98个点滴

    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你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
热门推荐
  • 真灵实录

    真灵实录

    一个毫无背景的普通凡人,靠自己努力,一步一步走上成仙大道,飞升仙界。
  • 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与佛

    神与佛

    苍茫六界,谁与争锋,唯有实力,敢于天争。人界,兽界,妖界,冥界,天界,魔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命里有个你

    我的命里有个你

    曾经的一切,都是曾经吧。我们也许只有再见,愿你遇见最好的女孩子,而我们便是最好的曾经,一切都只是曾经“夜殇璃,我告诉你,你一定要好好的,我顾辰星不会再来找你的,永远不会。”“谢谢你,夜殇璃,你给了我的美好……”..五年后,顾辰星结婚了,夜殇璃收到请柬,参加顾辰星的婚礼。新郎不是他,她出嫁的时候是笑着的。他暗暗的说了一句:“感谢上天让我遇见你,希望你安好。”顾辰星回头看了眼夜殇璃,就走了……人和人总会先知,相遇,但,也会离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元记

    灵元记

    广阔的元灵大陆上,百族并存,世家并列,宗派林立,位面众多。然而天地如囚笼,众生如蝼蚁只能无奈苦苦挣扎....天若压我,我与天争。。地若葬我,我与地争。。当古易为了保护至亲的人,踏上一条不归的旅途时不甘平庸,不甘弱小的他只能与天争、与地争、与命争。。。当有一天古易“真正”踏入元灵大陆时才猛然发现原来这里竟然有如此多的隐秘未知。。。
  • 爆笑田园:风华小农女

    爆笑田园:风华小农女

    【正文已完结,大家放心观看】农业研究院天才研究生在漫长的研究中猝死,醒来天地已变,她成了村里最穷的农户叶家最懒的一个女儿。爹娘懦弱,妹妹年纪尚小,一家人就是村里众所周知的一个笑柄。但,这有何惧,她有的是资本,有的是胆识,且看她如何利用二十一世纪的学识,矫正乡亲们三观,反击那些欺辱她家的人。农女臭名变美名,嫁不出的懒女变村花,玩转田园,引无数村草尽折腰。
  • 平平无奇唐三少

    平平无奇唐三少

    唐笑笑甩弄着手里面的长鞭,笑盈盈的对着一众天才妖孽警告“我哥不喜欢修行,要是让我知道你们欺负我哥,我会让你们知道花儿为什么那么红。”这一天有大少在外历练时无意间看见了唐三少大杀四方,武力值爆棚的时候不禁懵住了,这就是不喜修行的唐三少?
  • 余生麓

    余生麓

    多cp可下饭主打玄幻修仙佛系更新欢迎评论